标题:
大乘無量壽經 (三十五)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5-10 10:45
标题:
大乘無量壽經 (三十五)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三十五集)
1998/12/1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寂公老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十一面,倒数第二行,我们将经文念一念,念一段对对地方。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
从这一首偈以下是法藏菩萨发愿,这是四十八愿真实的意义。由此可知,菩萨起心动念无不是为度一切众生,所以以後才有四十八愿的大圆满。偈颂里面从第三首到第九首,都是说明发愿的状况,这一首是「愿音声同佛」。世尊是在这个世界为我们介绍净宗法门,这个世界众生的根性,就像楞严会上文殊菩萨所说的耳根最利。文殊拣选圆通,他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世尊当年在世是以音声做佛事;做佛事,诸位一定要记住,佛事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叫做佛事;以音声做佛事就是讲经说法,教导一切大众。在中国那时候也出现了一位圣人,孔老夫子,他老人家一生教学,也是以音声为教学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跟世尊在印度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菩萨要发愿度众生,当然要具足如来果地上的智慧能力,才能把这桩事情做好,所以他第一句说,『愿我得佛清净声』,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希望自己能够同诸佛如来一样,具足利益一切众生的德能。六根聪利,这是属於德能,我们凡夫为什麽没有这种智慧能力?这是我们自己要深深去反省。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就是德能,相就是相貌、相好,如一般经论上所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说劣应身。如果说如来果地上的报身,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华严经》上讲的毘卢遮那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但正报相好,依报也是相好,我们读了经文非常羡慕。佛说一切众生跟他没有两样,可是现在事实摆在面前,为什麽人家住的是华藏、是极乐,我们今天居住娑婆世界,是不是佛这个话说得有问题?
稍稍涉入经教的人,都能够明了、能够肯定,佛所说的话正确,决定没有说错。问题是在我们凡夫自己这一边,我们有没有如来智慧德相?实在讲有,一切众生个个具足,不是没有。具足了现在不能起作用,原因是什麽?我们找不到,如果我们把这个原因找到,那你就大彻大悟,你就不是凡夫。佛很慈悲把这个原因为我们说出来,佛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是世尊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说破,我们的病根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如果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就现前,就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法藏这句话没有白说,这个愿没有白发,也并不过分。实在说我们应当也要像法藏菩萨一样,发愿希求,我们要求佛的「清净声」。实在讲愿文里面已经讲到非常透彻、非常明白,佛的音声无比的美妙,音声为什麽这样美好?清净,文上讲得很清楚。我们今天的音声不能够恢复,是我们的心不清净。
由此可知,如果我们要想得如来圆满的音声,微妙的音声,妙到什麽程度?在经上讲,「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桩事情可能吗?如果我们把道理透彻,就知道这个事情可能。纵然道理没有搞得十分透彻,想想现在的科技,电脑这样发达,国际大型会议当中,讲演已经用电脑,可以自动翻成各种不同的文字,岂不是人家在讲台上一音说法,人人都能听得懂?电脑都可以做得到,佛哪有做不到的道理?电脑要比佛菩萨的头脑差远,不能比!从科技来证实这个事情可能,关键都是在清净心。所以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什麽地方用真正的功夫?我们从经教里头节录出几句纲领,要从「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就恢复,你就能够得到像如来一样的音声。
求这种德能做什麽用处?下面说,『法音普及无边界』,是以这个音声说法,说法普度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是四弘誓愿里面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才能够兑现。我们也曾经发过这个愿,虽发过这个愿不真实,何以说不真实?因为我们的心不平等,喜欢的众生,看得很顺眼的众生就度他,不喜欢的,看得不顺眼的就不度他,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你不能普度众生。所以学佛就从这个地方学起,学佛的平等心。经教里面许多经论上都说,十法界的业因,当然十法界的因缘无量无边,非常复杂。佛说法有技巧,经里面所讲的善巧方便,佛把许许多多复杂的因素,在里面找出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来给我们说明十法界的业因。成佛在佛法界的业因是什麽?佛讲「平等心」,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是佛心。菩萨是六度心,缘觉是因缘心,声闻是四谛心,不是说得很清楚吗?我们要学佛,如果不从平等心上下手,不认真的去修平等心,你怎麽能够普度众生?你怎麽能够圆成佛道?
在此地有不少年轻的法师发心学习经教,这个偈子正是他们心行的写照,也正是他们的愿望。我也常常跟同学们说,要想帮助现前世间苦难的众生,我们都知道现在世间zai 难太多,众生很苦,你要想帮助他,要想救度他们,用什麽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把佛法的道理,跟大家讲清楚、讲明白。佛法里面讲的是些什麽道理?一切经论里面跟我们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里面包括心性是理论,现象作用,因缘果报,范围包括了十方三际,三际是讲过去、未来。这些事实真相,你要是不清楚、不明白,你怎麽能给人介绍?你怎麽能把这些事情,给人家讲清楚、讲明白?所以一定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这是智慧。表达那是善巧方便;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慈悲心怜悯一切众生,护念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这是慈悲;有慈悲还得要有善巧方便,你能够表达出来。
我们需要这个能力,但是今天这个能力我们不能够得到,佛讲我们有障碍,如果把障碍消除,这个能力就得到。为什麽就得到?它是本能,不是从外面来的,是你真心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它不是从外来的,只要把障碍消除,你的智慧能力就恢复。什麽障碍?佛在经上常讲,讲了无数遍,显示如来真实慈悲,知道我们凡夫最大的毛病是健忘,跟你讲出了讲堂忘掉了,所以天天讲、年年讲、永远不中断的讲,希望你哪一天把它记住,不要忘记,长时间的薰修。佛不厌其烦告诉我们两种障碍,障碍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两大类: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什麽是烦恼障?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是烦恼。什麽是所知障?成见;一般说某人成见很深,成见就是所知障。佛没有意见,决定没有成见,佛也没有烦恼。所以你能够把成见放下,把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放下,就像《金刚经》上所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放下,你就得清净心,你的智慧、善巧就恢复,你才能够将你度众生的愿望兑现,「法音普及无边界」。
所以你的心量要大,我们帮助众生,不是帮助我们这一个地区,这一个城市,不够;帮助这个国家,还太小。我要帮助整个世界,行不行?很勉强,还不够大。那要怎麽DA法?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你要真正发这个心。我们要想度众生,我度众生的范围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你一定要发这样的心,你才与自性相应,你才能够得到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为什麽?你跟诸佛如来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诸佛如来哪有不加持的道理?你看看这一句,人家的心量多大!第一句里面最重要是「清净」,第二句里面是「无边界」。佛门里头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这样的心量,你怎麽能学佛?没有这样的心量,你学佛的功夫怎麽会得力?我们同学无论在家、出家,你想学佛,要想功夫能得力,第一桩事就是要把心量拓开。
底下二句是讲说法的内容,你说的是什麽法。『宣扬戒定精进门』,如是法音。佛法,佛是非常善於说法,把很复杂的诸法,他有能力把它归纳,归结出一个重要的纲领,这一句里面就是菩萨的六波罗蜜。「戒定精进」後面经文里面有详细说明,这个地方只是一个纲要,我们要懂得「持戒」,要知道「修定」,要知道「精进」,所以这一句里面包括了三学、六度。学佛第一桩要紧的事情就是持戒,持戒的意义就是守法、守规矩,这就是持戒。佛在经里面教给我们,教我们要做的,我们一定认真努力去做,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一定要避免,不敢造作,这就是持戒。戒定慧三学戒是广义的,不是局限在戒律条文当中,你要懂得戒律精神之所在。条文很有限,条文哪里能够包括我们日常生活点点滴滴,条文里头没说,戒律的精神包括就圆满了。所以佛在一切经里面的教诲都是戒,句句都是戒,字字都是戒。
离开佛法,我们生活在世间,生活在这个国家,这个城市,国家的宪法,国家的法律,那也是戒条,也要遵守,不可以违犯。这个地区大众在一起生活,也有许多的公约规则,乃至於没有文字记载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所谓是「入境随俗」,到哪一个地区,遵守这个地区的风俗习惯,遵守这个地区的法律规章,我们才能跟这个地区的人相处,才能跟大家和睦共处,这都在戒律之中。所以三学每一个字范围跟心量一样,也是包虚空法界,你才能普度一切众生。你在这个地区跟这个地区的人格格不相入,你怎麽能帮助他,你怎麽能够教化他?所以佛接引众生,给我们也讲了很多原则,「四摄法」里面就是最好的原则,佛最常用的。第一个布施,跟这些众生结缘,结欢喜缘;第二个爱语;利行、同事。「四悉檀」也是教给我们接触大众的重要纲领,第一句话叫世界悉檀,世界是什麽意思?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怎样才能令一切众生对我们生欢喜心?我们持戒、守法、守礼,接触大众,这大众对你尊敬,对你生欢喜心,你所说的他欢喜听,他才能够接受,再进一步他才肯依照理论方法去做。
佛法修学的枢纽是在「定」。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些法门内容是什麽?给诸位说全是修定。修定的方法,修定的门径不相同,譬如禅宗里面用观心的方法,用参话头的方法;教下则用读诵的方法,用止观的方法,都是修定;净土宗用念佛的方法,念佛还有观像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方法很多,方法虽然不相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修定。净土宗没有讲禅定,它讲一心不乱,诸位想想,一心不乱不就是禅定吗?所以定是佛法修学的枢纽,正是所谓「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可是你真正要想功夫得力,底下用「精进」两个字好,不用慧,戒定不用慧,用精进,末後还加个「门」,门就是方法、门径。由此可知,「精进」两个字重要,这两个字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我们今天修行功夫不得力,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是不是很认真在修?很认真,也很努力,可是我们不是精进。我常讲,我们搞的是什麽?是杂进,搞得太多太杂了。精进,精是专,专一。八万四千法门,佛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佛在《金刚经》上说的,这说的是真话。你要修学,你只能在所有法门里面取一门,一门就是精,一门深入那就有进步,就是精进。所以佛没有教给我们杂进,不教给我们多进,教给我们精进,这才有道理。为什麽?精进能得定,精进能开慧。
四弘誓愿里面又说,「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句话跟精进有没有矛盾?「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广学多闻,那就不是专精,是教你广学多闻,与精进这个教学的方法没有冲突,但是它有先後顺序,初学入门的时候,一定要精进,一门深入。到什麽时候你才可以广学多闻?智慧开了。由此可知,一门精进是修戒定慧三学,广学多闻是菩萨三慧:闻慧、思慧、修慧。闻思修叫三慧,慧是什麽?是戒定慧的慧,你要没有开慧,你哪里来的三慧?你有戒定慧的基础,然後才能广学多闻,那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了。所以诸位要晓得,精进这一个法门,可以帮助我们完成「烦恼无尽誓愿断」,这是成就我们自己的德行,断德。烦恼断了,恢复到清净心,这时候才「法门无量誓愿学」,才广学多闻,所以它跟精进没有冲突,但是有先後次第不同。如果我们把顺序颠倒,那你一生当中你不会有成就,你的方法用错了,必须按这个顺序。四弘誓愿说实在话,就是教导我们修行次第顺序,第一你要发心,发心之後断烦恼,烦恼断尽了学法门,法门圆满就成佛道,这个次序决定不能够错乱,一定是循序渐进。实在讲佛慈悲到极处,对於後学照顾得非常周到,样样都给你讲清楚,都给你讲明白,你只要能听得懂,体会佛的意思,依教奉行,没有不成就的。
末後这一句更殊胜,『通达甚深微妙法』。什麽叫「甚深」?深到什麽程度才叫甚深?佛在大乘经上所谓,「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才算甚深。为什麽?等觉菩萨还搞不清楚,那真深。这是什麽法?「微妙法」是什麽法?给诸位说就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甚深微妙法。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文殊菩萨是菩萨当中智慧第一,普贤菩萨行门第一,行门里面没有人能够超过普贤,解门里面没有人能超过文殊,文殊、普贤这二位菩萨在《华严经》的末後,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早年学佛对於净土真的很难相信,纵然是佛说的尊重佛,我们不敢反对、不敢毁谤,但是要叫我学这个法门似乎不甘心。对於大乘经教非常热爱,尤其是《华严》、《楞严》、《法华》,这些大乘经非常喜欢。到以後看到这些经都归净土,才明白诸佛菩萨所说的这个法叫「难信之法」,体会到难信之法的意思,也懂得一点甚深的味道;这是看到文殊、普贤都发愿往生。
以後这麽多年来,在经教里涉猎逐渐明白,晓得这个道理,正是佛在《观经》当中所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作心是,是心是佛是理。佛是什麽?佛就是我们的真心,佛就是我们的本性,佛不在外面。我们要怎样作佛?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如果与自性相应,那你就是作佛,与自性相违背你是作众生,相应就是作佛。要怎样相应?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相应,门门都相应,门门都是作佛。这麽多法门是不是都适合於我们自己来修学?不见得。何以故?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现在外国人讲多元文化,这是个新名词,我跟他们说,不但是各国人相聚是多元文化,就是你一个人也多元文化;他们听了很奇怪,怎麽一个人也变成多元?我说你这一个人,你不只这一生,你有过去,你还有未来,过去无始,无始劫来生生世世,你经历六道轮回,哪一道你都经历过,你阿赖耶识含藏种子习气非常复杂,你怎麽不是多元?一个人也是多元。就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佛讲的一切经,不一定都适合我们,我们要加以选择。
我们实在讲就像一个害病的病人一样,病得太久了,里面的毛病太多,不是一种,一个单方救不了命,所以一定要懂得选择。治病诸位知道药要对症,药能对症那就是药到病除,你病就好了;不是什麽样的药都可以治我们的病,不是的,一定要在药材里去选择,对症才行。我们修学佛法也是如此,佛讲的经论很多很多,哪一些经论适合我,能对治我无量劫来的毛病习气,让我在这一生当中就能够成就,这才能产生效果。我们现在在此地讲堂,选择这两部经就是最契机的;换句话说,针对我们毛病所下的一服良药。这两部经就是《无量寿经》跟《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很长,才开始讲,《无量寿经》诸位同修过去曾经听过,听过二遍。这个经我过去讲过十遍,但是不是在一个地方,在很多国家地区。但是这一次我们有充分的时间,不赶时间我们可以细讲。
这一部经是一切诸佛如来,给我们推荐,给我们介绍,让我们在这部经上下功夫。根性利的,你依照这个经修行,可以到明心达本,也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这正是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是心开意解,就是禅家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上根修这个法门可以得到。在净宗虽然不叫明心见性,净宗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超越十法界,《华严经》上是法身大士的地位。如果没有这个根性,老实念佛也能够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甚深微妙法」。
甚深微妙法里面,还有甚深微妙的意思,这个意思说不尽,我们一定要晓得,要能够细心去体会。为什麽?你要体会不到,你怎麽能够宣说?你真正能够体会到,然後这个经本展开,字字句句都是甚深微妙法,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我们要肯定,我们要相信,相信我们的真心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现在问题我们要怎样能够与真心、与自性相应,这是个大问题。诸佛如来告诉我们,你常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相应。相应是三业相应,显宗叫三业相应,密宗里头说三密相应,身、语、意。心里面真有阿弥陀佛,你意业相应,你心里头真有,除了阿弥陀佛之外,跟诸位同修说,身心世界世出世法统统要放下。放下不是说不要,那你就完全搞错,放下是不要把它再挂在心上,事上照常,一样跟以前一样的生活,一样工作,一样应酬;事上有,心上没有,心地乾乾净净一尘不染,这叫做放下。不但世法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为什麽?佛在《金刚经》上教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为什麽说佛法也要放下?佛说「佛法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就不是真的。因此佛法我们要不要?要;要怎麽放下?不要执着。放下你的分别执着就对了,我们对於佛法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你就放下了。
对於世间一切法决定不要放在心上,永远保持你心地的清净平等。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你要保持,你的三业就与自性相应,相应你就明心达本,你通达而後才能够说得出来。诸佛如来、诸大菩萨讲经说法,都是从「清净、平等、觉」里面流露出来的真言。为什麽叫真言?这个真不是真假的真,真假的真不真。这个真,「非真非假,非有非空」,这才叫真。佛讲经说法你不能说他有说,你也不能说他无说,你要说他有说你错了,佛讲经说法确实没有意思,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想一想我要怎麽说法,那是凡夫,落到心意识里头去,佛没有这个念头。佛的法怎麽说出来?应机说法。正如同大夫给病人看病处方一样,大夫有没有说法?有没有处方?没有,看你是什麽病,他给你说出你那个病的原因,你的病的状况,再给你开处方。佛说法亦复如此,随类化身,随机说法,哪有一定的?如果说佛有法可说,那你是冤枉佛,你不了解佛。有法可说那是什麽个情形?好比大夫把药方先开好,开了一大堆药方,你害病来我给个药方给你,那就是有法可说,这种大夫一定害死很多人。人吃药吃死了他还不承认,为什麽?你没有照我药方害病,你错了,我药方没错,你害病害错了,那叫有法可说。所以佛确实无法可说,而说无量无边法,你要懂得这个意思,要了解事实真相。
我们怎样学习?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甚深微妙法。可是你要会念,不会念,古人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不会念!不会念,并不是说「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你不会念,这三岁小孩也会念。不会念是你不会用心,你要用什麽样的心去念才有效果,如果说有口无心没有效果,念得再多也不行。那用什麽心念才有效果?刚才讲清净心、平等心就有效果,才能把佛号的味道念出来,叫法味,你会念得法喜充满。你念得不仅是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与自己的真心本性相应,所以念佛要会念。不会念的,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没有中断,心里面还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叫不会念。这种念佛不会有成就,那真的叫「喊破喉咙也枉然」!有没有好处?不能说没有好处。为什麽?比骂人好,比说闲话好,好处就在此地,大家一定要懂得。这首偈我就给诸位讲到此地,意思实在很深很深,你自己细细看非常有味道。请看底下这一首,下面总共是有六句,这是第二个小科︰
【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这六句是求「自利德」,也是宣扬三无漏,以三无漏学断三毒烦恼,先求自己成就,这都是我们的最好榜样。法藏他是怎样修行成佛的?给我们做了个模范,做了个榜样,我们要想修行成佛要借他的样子。第一句是『智慧广大深如海』,末後一句『惑尽过亡三昧力』,三昧是定,这六句一首半,以智慧开头,以三昧做总结,意思很深很深。想想我们自己修行是不是这样的?智慧,我们今天简单的讲是理智,理智的反面是感情,诸位要知道情是迷,所以叫情识、迷情;智慧是理智。我们生活想想看是不是理智的?还是感情的?无论出家、在家,每一个人都有工作,我们的工作是理智的还是感情的?除了正事之外,日常还免不了应酬,处事待人接物你是感情的?还是理智的?这摆在第一句。我们真正想学佛,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要把感情转变成理智,你这叫修行。为什麽?感情是个错误的,把错误的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理智,智慧广大甚深,海是比喻,没有止境的,决不能说有一点小小的智慧就很满足,得少为足,错了。
世间人有没有智慧?没有。我们看他好像也很聪明有智慧,那不是的,在佛法里面讲「世智辩聪」。佛法的智慧它的标准,是看你的智慧里头有没有情,如果有情掺杂在其中,就叫做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是转情识而展现的,那是真智慧,法相宗里面所讲的「转识成智」,这是真智慧。这个智慧甚深甚广,深广无际。所以佛法的修学,实在讲就是教我们有一个转变,如何转识成智?相宗里面讲得很明白,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你能够转过来你就是法身大士,在《华严》是初住菩萨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转不过来是凡夫。纵然在四圣法界里面,在大乘教里面称他作外凡,六道是内凡,没有超越十法界,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是外凡,不称你作圣人,勉强客气一点称你作小圣,那是客气话。
真正凡圣的标准就是转识成智,你转过来这是圣人。我们佛家常讲三贤十圣都是法身大士,《华严经》里面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称为三贤,十地称为十圣,都是法身大士,都是一真法界里面,不是十法界。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清楚,日常生活当中要用智慧。过去宗门教下老和尚接引大众,无论是出家、在家,看你有没有智慧,不是看你有没有感情,是看你有没有智慧;你有智慧,这是法器,你可以成就;你有感情,麻烦很大。所以这一句用智慧开端,意思很深很深,就是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讲得很白很浅,一定要理智,不要用感情。法藏菩萨是这样学法,他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
第二句『内心清净绝尘劳』,还是「清净」这两个字。大乘经上常说,「如来藏有染还净」,《楞严经》上这句话是很重要的教义。「内心」本来是清净的,现在要如何恢复清净?你要把「尘劳」抖擞掉,也就是把尘劳放下。尘劳是什麽?烦恼,烦恼的代名词。烦恼可太多了,相宗《百法明门论》里面把它归纳为二十六类,根本烦恼六个,随烦恼有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合起来二十六个,你要把它断掉,「绝」是断绝。如果不断烦恼,你身心劳累,你很辛苦,我们俗话常讲操劳,操劳过度寿命就短,就减短了。什麽东西操劳?烦恼在操劳。这些话都要听清楚,都要听明白,不是叫你什麽事都不做,那你完全搞错了。
中国大陆有一个人给我写封信来,说听我讲经的录相带劝大家放下,他放下了,工作也不要,什麽事情也不干,写封信来跟我说现在没饭吃怎麽办?这是把意思错会了。我叫你放下,不是叫你不去做工,不是放下生活,不是放下工作,在家居士不是放下家庭,是放下你心里面那些忧虑、牵挂、烦恼,叫你放下这个。有些人说:这不行,我不操心不行,不忧虑不行。我反问他一句:你的操心、烦恼、忧虑能不能解决问题?他想想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你要操心干什麽?你要烦恼干什麽?如果你烦恼能解决问题,行!烦恼不能解决问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把问题搞糟,搞得更麻烦。所以佛教给我们放下,是放下烦恼,放下知见,放这些东西。不是放下工作,不是放下生活,连吃饭都放下,那你不是饿死了?哪有这种道理。所以每一句话的意思,一定要听清楚,千万不能发生误会。佛教给我们看破,看破是什麽意思?真的把东西都看破,哪有这种道理?你看一个房子,你看它十年、八年,房子也不会被你看破。所以看破是对於事实真相清楚明白,叫做看破;没看破是不明了、不清楚,清楚明白叫看破。放下是心里面不再牵挂,你才会到清净心。你心里面有忧虑、有牵挂、有思想,你怎麽会清净?
中国人古圣先贤真的是有智慧,他们造的文字,文字是符号,中国的文字充满了智慧。你有思、你有想,你的心不清净。思是什麽?心里面有很多的界限,心上划了好多格子,那叫思。想是什麽?心里头打妄想,心上有妄相,那是想,不清净。所以叫你放下什麽?把你心里头框框架架拿掉,把虚妄的相也拿掉,剩下来就是一个心,那个心就是清净心,叫真心。诸位要晓得,思想是妄心,不是真心,诸佛菩萨绝思绝虑,佛菩萨没有思想,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没有思想的那个心是真心,有思有想是妄心。我们今天学经,遭遇到最大的困难,经的意思不懂,看古人的注解也看不懂。到底出了什麽毛病?毛病的根源就是我们有思有想,不知道思是所知障,想是烦恼障。我们用思用想去看佛经,你怎麽会看得懂?不但经看不懂,古来祖师大德的注解也看不懂。为什麽?他们这些人都是无思无想。到什麽时候我们能看懂他的?我们也无思、也无想就看懂了。这个话我跟诸位讲过很多遍,你们要准备讲经,经怎麽准备?有思有想,错了!怎麽个准备法?无思无想,那你是做了真正的好准备。
我们今天展开经卷,这里头有生字一定要查清楚,不能把它念错,这是要准备的。因为这个符号大家公认的,读这个音也是大家公认的,我总不能去胡诌一个,这大家不承认。名词术语有一定的解释,要查佛学辞典,查参考资料,你要准备。里面的义理没法子准备,最好的方法就是无思无想。无思无想一上台可就麻烦,怎麽讲法?上台要求佛菩萨加持。我上台在下面拜三拜,干什麽?求佛菩萨加持。字字句句是活的,不是死的,怎麽讲法?看看大家的眼睛讲话。这个经怎麽讲法,看看你们的眼睛怎麽个讲法,活的。所以你们下面听经的人不一样,我讲的就不一样。每一次讲经都留有录音带、录相带,你们去听听,我讲了十几遍,遍遍不一样。有些同修给我整理,大概总是大同小异?结果一听,他说大不同,完全不一样。这什麽原因?没有思,没有想。
这里面有个秘诀我要传给诸位,我不吝法,我没有保留的。秘诀是什麽?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二六时中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用这个心生活,用这种心工作,用这种心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与诸佛如来相应。经典是诸佛如来从清净平等觉里面流出来的音声文字,我们自己以清净平等觉心去感应,哪有不懂的道理?所以这一句话就很重要,「内心清净绝尘劳」。世间名闻利养决定不能放在心上,决定不能沾,贪瞋痴慢一定要断。什麽叫用功?断贪瞋痴慢就是功夫,这个世间人间、天上五欲六尘摆在面前,还动不动心?诸位要晓得,修行的功夫在这里锻链,真有受用。只要恢复清净平等觉,不但一切经论你不会有障碍,你都懂得,世间一切法也难不倒你,你才能得真实受用,才真正得自在美满,在佛法里面讲大圆满、大自在,你才能体会得到,你才能得到,所以这一句是真实功夫。第一句是教我们下手之处,然後你在一生当中,不但这一生,生生世世,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用的什麽功夫?就是这一句「内心清净绝尘劳」。尘劳里头非常之广,佛法给我们说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都是属於尘劳,一定要断;不断你就不能了生死脱轮回,不断你就没有办法避免三恶道。
下面这一句是『超过无边恶趣门』。「恶趣门」狭义的就是指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业因是什麽?贪、瞋、痴,诸位一定要知道;贪心堕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变畜生,这是三恶道的业因。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世间人贪瞋痴的对象。学佛的人有一些人不错,把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下,放下最後怎麽样?贪佛法。佛法里面起了贪瞋痴,我们要问他果报在哪里?果报还是在三途。三途的业因是贪瞋痴,不是讲贪瞋痴换个对象就没事,是叫你断烦恼,不是叫你换对象。诸位要晓得,你喜欢一个菩萨,喜欢一尊佛,不行,贪心;喜欢一部经典,喜欢一个法门,也是贪心;讨厌那个法门,讨厌那个菩萨,瞋恚心,都在造业。这个现象自古以来有,我们修学净土,赞叹净土,看到不是修净土的就讨厌他,看到修净土的人起贪心,看到修别的法门起瞋恚心,还是搞贪瞋痴,还自以为修得不错,死了之後被阎罗王送到地狱,还不知道什麽原因送到地狱去,你说冤不冤枉?实在讲他对佛法没搞清楚,这产生误会。
我们真正的功夫,就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要一年比一年淡,当然要断很难,要淡薄,一月比一月淡薄;到一月比一月淡薄,你自己会感觉到你的功夫得力,你有进步。如果你能够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感觉得,我烦恼轻了,我的妄想、分别、执着淡了,上乘功夫,你每一个星期能发现自己境界往上提升。一个月、一个月有这个感觉,中乘功夫;一年有一年的感觉不一样,也算是功夫得力。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在佛法上天天很用功,天天很精进,烦恼习气还是一样,一点都没有改进;换句话说,你的功夫完全不得力,将来临命终时,该到哪一道还落哪一道,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是我们要警觉到,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法藏比丘这六句,是他自己修行的纲领,自己修行的原则,有因有果。真正的功夫前两句,当中这两句「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是果,人家修因证果这样的明显。
我们说三恶道是恶趣门,刚才讲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说法六道都是恶道,为什麽?只要不超越六道决定轮回,只要轮回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所以六道都是恶道。那个六道真的就无量无边,怎麽说?每一道里面都有六道。我们人道里头,有些人福报很大,一生享福像在天堂一样;有些人一生受苦受难,就像在饿鬼、地狱、畜生一样。每一道都有六道,六六就三十六,这三十六道里头每一道又有六道,重重无尽。天台大师讲《法华》,给我们讲「百界千如」,就是说明这一个事实真相。所以是「无边恶趣门」。
如果再把这个意思再引申,给诸位说十法界都是恶道。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佛,譬如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都没有离开十法界,别教才超越,别教不在十法界。因为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等於圆教初住菩萨,这在一真法界。我们就晓得,别教的佛破十二品无明,相当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为什麽说十法界都是恶趣门?在佛法里面讲「异生性」,他用的是妄心,不是用真心。超越十法界才用真心,跟诸佛才是「同生性」,那是「超过无边恶趣门」。所以此地「超过无边恶趣门」这个境界,最低限度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这是果报。用什麽功夫?智慧,「内心清净绝尘劳」,用这个功。
後面这一句殊胜,『速到菩提究竟岸』,如果要没有方便法,这就难了。「菩提」是圆满菩提,圆教的佛果,刚才讲「超过无边恶趣门」,最低的是圆教初住,初住菩萨到如来果地四十二个阶级,这四十二个阶级也要超过。「速到」,很快的就证得无上菩提,「菩提究竟岸」。诸位要晓得,法云地的菩萨没究竟,等觉菩萨也没究竟,圆教的佛果才是菩提究竟岸。这一句里头着重在「速到」,用什麽方法能够速到?这个话讲得很有道理。世尊在大乘了义经里面告诉我们,菩萨修到究竟岸需要三大阿僧只劫,如果是三大阿僧只劫,那就不是速到,他慢慢的到。第一个阿僧只劫修三十个位次,我们以《华严经》来说,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一个阿僧只劫;第二个阿僧只劫修七个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修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只劫修满到什麽位次?法云地菩萨。三大阿僧只劫,诸位要晓得,不是十法界里面,十法界里面所修行的时间没有算进去。诸位千万不要误会,凡夫修成佛三大阿僧只劫,这个话讲错了,不是凡夫,是法身大士、圆教初住菩萨,要证得菩提究竟岸,需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现在法藏菩萨发愿「速到」,意思就是说不要那麽长,很快就能修成。
於是我们就明白,我往年读《华严》,跟大家讲《华严》,也是有一天突然明白这桩事情。那是文殊、普贤为什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忽然有了这麽一个疑问。我们知道文殊、普贤是华藏会上的等觉菩萨,华藏会上的等觉菩萨不简单,不是凡人,他为什麽要往生极乐世界?「速到菩提究竟岸」,就是为这桩事情。我们能想像得到,修行难易愈是浅显的容易,愈往後愈难;第一个阿僧只劫修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只劫修七个位次,第三个阿僧只劫修三个位次,那等觉菩萨这一个位次需要多少时间?我们这样推想的话,至少要一个阿僧只劫,这个时间太长了。所以这些等觉菩萨、十地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他就成功了,真的是速到,我们才明白这两个字的意思。如果不是速到,文殊、普贤决定没有理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速到菩提究竟岸」,这才生到极乐世界。
不但他们往生,他们很慈悲劝导华严会上,正式接受的地上菩萨,所谓是「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接受文殊、普贤的教诲。十地菩萨始是初地,终是十一地,就是等觉,这是终。这是给我们说明华严会上登地的菩萨,没有一个不念佛往生净土,为什麽?「速到菩提究竟岸」。不仅如此,在会上我们确实见到,他们劝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真的是同生极乐国。我们不从这些大经上仔细观察,「速到」两个字的味道,你体会不到。前面是「超过无边恶趣门」,小超过三途,大超过十法界,然後有「速到菩提究竟岸」,这才到大圆满,才是究竟圆满。这是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学习,法藏给我们做最佳的榜样,我们要记取教训,知道自己怎样修学,不断烦恼是决定不能成就,不断烦恼决定不能超越恶趣门,菩提岸就不必讲了。所以希望诸位同修在经义上一定要留意,细心思惟,我们才真正能得受用。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