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菩提无上 佛光浴心 (隆 方)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31 14:12
标题:
菩提无上 佛光浴心 (隆 方)
563ebbf5h7676aaa4b531&690&690.jpg
(15.74 KB)
2015-10-31 14:14
按:今早看到了这篇文章,恭读一遍,深有同感,故转发本博,供养有缘。原文略有删节:
*至诚礼敬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梦参老和尚等诸大善知识
*诚谢佛门引路人隆春师兄及诸位同修师兄
*谨以此文献给诸位有缘者,愿早亲近佛法,早证菩提,速到彼岸无忧净土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家人及关爱过我的朋友们,愿他们能远离痛苦烦恼,能有缘亲近佛法渐得解脱
菩提无上 佛光浴心
——隆方亲近佛法心得
学佛经过
撩去尘埃现佛心
弟子隆方有幸亲近佛法实属偶然,然而,万法不离因缘。瓜熟蒂落,皆缘因缘成熟了!2006年,因参加一个研讨会,我有缘和隆春师兄住在一个房间。期间与师兄闲谈得知他是我的同乡。这样,因亲切而话题更多起来,诸如工作、人生无话不谈。当谈到人生诸事,师兄笑言说我慧根很深厚。
我笑问何为慧根?
师兄解释说,简单说就是对智慧的道理解悟力强。
“如果你认可前生后世的话,或许你前世是佛门中人,或是研究佛学的学者。”隆春师兄说。
得到这样的评价,我既惊又喜。之所以惊,是因为我并不拜佛,但我却对“佛”这个字,对关于佛的音乐,对佛像尤其是对弥勒佛心生无量欢喜。不料想被师兄一语中的。之所以喜,是因为我觉得佛那么无上至尊,我竟会有慧根!
不过,也非偶然。我对佛的切身感应,可以追溯到1993年。当时,我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定门附近工作。一次路过雍和宫时,听到对面一排售香及佛像的小店里佛的音乐非常扣人心弦,就进到里面倾听。闭上眼睛,享受在一种无边的愉悦中,一遍遍地听着音乐,直到自己从佛境中走出来。
回到驻地后,因为感受强烈,我写下了两千多字的随笔。
此后,对佛像、对香、佛珠、佛乐等都会备感亲切。每见佛像,便有佛光浴心之感。
工作中,见到喜欢的佛字,便会或立其下,或倚其侧,用相机留下美好的回忆。
最有缘的是,一次,我为央视的一位导演拍资料片时,拍摄到了雍和宫的住持——嘉木扬·图布丹活佛,并合影。略遗憾的是,至今拍摄者未给我合影照片!但有幸的是,我用自己的相机为活佛留下了光辉的形象。
还有一次,在下班路上,我请到了一尊半米高的弥勒佛瓷像。
其后,每每见之,心生欢喜。
虽然如此喜欢佛,我却从不在庙里烧香跪拜佛!
因为觉得那是“迷信“,而且会生疑问——求佛管用吗?
此外,肃穆的庙堂,令我心生畏惧!
还有就是觉得学佛费时间,想等老了再学也不迟。
对此,我也向隆春师兄坦白了。
师兄说你现在信佛学佛,老了就会受惠,为什么非到老了难受的时候再抱佛脚?他神态坚定地说他学佛一点都没耽误工作,反而工作更顺利,心情更快乐了。这让我的心松动了。
对不跪拜佛的问题,师兄笑着说:“你太高傲了!”
那句话非常平和地从师兄口中飘出来,然而,可能连他都不知道其力何大!那句话像钢针一样穿透我的身体和灵魂,真接扑向我高傲的心。
说实话,对我执著的东西,在我没有体验前,我极少盲从。
缘于山西五台山梦参老和尚的开示及十年来精习佛法,隆春师兄看出了我这点。
师兄在我请教下给我简介了一些佛学要义。看我有亲近佛法之心,他建议我先从了解释迦牟尼成佛的经历学起。他还说要送给一本书。
此后不久,我单位传达室师傅送我一个邮件。里面放着师兄送我的《觉者的生涯》。
这本书通俗易懂,书中充满智慧,读得我废寝忘食。记得我好像在一周内就读完了。
读完此书,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我弄清了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是人,并确有其人。所以,信佛是信佛说的道理,佛说的道理就在佛经里,要按佛经做事,而不是去搞迷信。
二、佛说法的初衷是希望众生多生欢喜,少生甚至不生烦恼,直至解脱。
三、通过佛在菩提树下悟得的“八正道”可以实现佛的初衷。这就要求众生增长智慧,做正确的事,少犯错误,就会少做恶业,也就会减少烦恼!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四、从书中得到的许多智慧,让我帮助不少朋友解开了心锁。
读完书后不久,我用佛法做的最有成效的有一件事:
2006年秋,我在福建泉州开摄影方面的大会。
与会的一位认识但交往不深的北京朋友说了两件事。一是找他写文章的人很多,有点应付不过来,身体很疲惫!二是爷爷奶奶把他养大,如今,他有成就了,爷爷去世了。因为工作,他竟然没能回去看望,心中有愧,也因无法报恩而难过!
对此,我主要用贪的道理、轮回的理论、因果报应的理论等三方面的佛学理论给他进行排解。
我给他讲,应邀写文章的事,他太贪了。超过自己的实际承担,自然会影响身体。希望他有选择地接写作的活。爷爷的事,因为人是三世轮回的,有缘的话来世还可以聚,此外,说明以前,爷爷受过他的恩,今世来报,报完了自然就走了。
本来我是想从他笔记本上拷贝一个课件,结果谈了两个多小时。中间,他有两次泪水差点就要流下来了。最后,他说心里想开了。希望以后慢慢去理解并排解自己的心结。
他说,他也挺想亲近佛法,但因一些不良现象,让他觉得求一善知识太难,就对佛法敬而远之了。
我告诉他隆春师兄的事。他很开心,表示有一天要随隆春师兄一起去五台山参拜梦参老和尚。
当晚,朋友把我介绍到他的一个圈子中去喝茶。当众,他神态严正地告知众友,说我和他谈话时两次欲流泪之不可思异事。
茶后,一位从事摄影的女朋友找我说话。她说,她的父亲不在了。她目前月薪20000,生活条件非常好。她步入今天的平台是父亲一手将她推上来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报恩了,父亲却不在了。她为此非常难过。
上述那位男朋友是因无法报爷爷恩而难过,所以,我重在为其讲轮回和因果报应理论。
谈话中,我发现这位女朋友是对失去父亲这样一位“好朋友”而伤心。所以对她,我则通过《觉者生涯》中佛教化弟子的一个例子来开点她。
我问她,你为什么难过?
她说,父亲不在了当然难过。何况父亲帮助了她那么多。父亲非常可爱,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时光非常美好。
听完,我笑着对她说:“你难过的是你自己,不是你父亲。你只考虑了你的感受。你并不考虑你父亲的感受。某种程度上说,你是在为自己缺少了一位可亲的能帮助的你的人而难过,并没有想你的父亲去世后如何转世,是否在受业报,他的处境和感觉如何,你只担心、牵挂你自己,所以,你是自私的。”
她听完,深思良久,略有所悟,然后竟然笑了。
她说:“是呀,我怎么没想到。我太自私了,太疼爱自己了!”
见她悟过来了。我又给她讲人的三世轮回及她父亲是来报恩的。我劝她就如是想:以后遇到的对她好的人,就是她父亲的化身。这样想就会觉得父亲永远和她自己在一起了。
她表示心里痛快多了。后来,她说自己悟过来了,心里不再痛苦了。
其实,当时,我不太懂佛学的完整理论。只是用了书中一丁点佛的智慧,就帮助了朋友。由此看来,佛法太博大精深,太功德无量了。二千多年前佛的智慧竟然就惠及了今人,佛太无上至尊了。怪不得有偈赞佛法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在此,善意提醒那些无视、甚至漠视、歧视佛法的众生,能有所省,勿妄言造业!
图片附件:
563ebbf5h7676aaa4b531&690&690.jpg
(2015-10-31 14:14, 15.7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13664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31 14:12
五台随缘皈依佛
2006年12月,我真正皈依了佛门。由此自己的智慧之门和心锁在逐渐打开,人也越来越自在,善缘也越聚越多,心中烦恼和恐怖越来越少,相反,欢喜越来越多。
终于有一天,隆春师兄发短信说要上山拜见师父,有十几位同修同行。他问我去不去。我神往已久,迫不及待,自然报名前往。
12月9日,五台山的马三师兄亲自不远万里来开着大客车接我们上山。
一路上,由隆春师兄介绍梦参老和尚的简历,讲上山的安排、讲拜见师傅及拜佛的常识,还讲了历次上山拜见师父的殊胜感受。
因为我是初次上山,师兄的话对我来说真是及时雨,令我对佛学的一些常识有了更多的认识。
最重要的是,师兄说梦参老和尚已90多岁高龄,自少出家,这样的高僧大德,已有不可思议道力。他会根据我们每个人的因缘开示。亦即见到师父时,大家都会感觉师父的话好像是说给自己听的。每个人的心事,经过师父的开示都会得到解答。
当天晚上,师父给我们开示时足以证明,诚如师兄所言。大家都准备了自己的问题,不用提问,和蔼可亲慈眉善目的师父端坐座椅上给我们开示时,把我们所准备的问题都涉及到了。尤其是师父强调了婚姻的问题、亲人关系的问题,正是我上五台想问的。师父说,人与人结婚,或成为亲人关系,都是因为有缘。缘在,关系就在,缘不在了,就分手了。所以,只要信佛,信缘,就要看开这些事情,不要太执著。
师父的话,如巨斧劈开我混沌的心。顿时让我心里轻松清亮了许多。讲到我心坎中时,一股热流从心底涌起,直冲眼中,不由自主泪流满面!哭完,心里亮堂了,无比的痛快!
同修们在回京的路上都谈到了同样的感受。纷纷赞叹真是太神奇了!不可思议!隆春师兄说,他也有一个讲经的问题要问师父,结果,师父也给他讲到了。师兄笑笑说,不可思议!
当天,我们住在山里的农家宾馆里。次日凌晨三点。我们起床准备登黛螺顶。那天天空之奇异,同修们皆为之震惊!出门仰望星空,明月悬空,高耸的山峰直追苍穹。十二月的五台山已有雪覆盖山上。我们穿着厚厚的棉服都觉得寒风逼面。
据建春师兄介绍:大螺顶,原名青峰顶,以供有象征五个台顶不同形象的文殊菩萨而著称,为五台山一著名景观。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改名大螺顶,现存御制碑记。至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又改名黛螺顶,并有当年乾隆亲笔题诗碑刻。
大螺顶有四座殿:天王殿、旗檀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五方文殊指的是: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东台顶的孺童文殊。这五个文殊合塑在正殿。本来是为方便乾隆皇帝拜五方文珠菩萨而建的,后人到五方文殊殿参拜,可代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省去许多路径。但这也有区别:五个台顶都到,拜过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为大朝台;不登五个台顶,只上黛螺顶,则称为小朝台。
登黛螺顶要1000多个台阶。按隆春师兄的建议,我们都发心要拜上去。于是,同修们念着文殊菩萨的法号,每上3个台阶叩拜三次,冒着严寒一直拜到黛螺顶,直到拜完五尊文殊菩萨。
在叩拜过程中,我们都看到了一些奇异的现象。一是明月被一块圆型的云彩包围着,宛若“天眼”俯视众生。隆春师兄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师傅说文殊菩萨每天清晨都会率众绕黛螺顶。可能我们的诚心感动了菩萨,菩萨为鼓励我们而作这样的示现。同修们非常兴奋,都很赞同师兄的话。
只可惜我没将专业相机带在身上,无法拍摄下这奇异的景色。只好把“天眼”奇观装在心里。不过,后来我想想这样也好,这样就把菩萨供在我的心里了!
此外,有一位女同修身体不适,比较恶心。她问走上黛螺顶行吗?
隆春师兄说,只要有诚心就行。后来那位女同修就坚持走,走走停停,终于到了黛螺顶,女同修一口吐出了许多脏物,恶心竟然好了,立刻精神振作起来。大家欢喜地围着她共同赞她的诚心,更赞文殊菩萨神奇加持力。同修们对佛的信心更足了。
下山后,我们到普寿寺听梦参老和尚讲经。印象最深的是,在庄严的法堂里,梦参师父九十高龄,声如洪钟;千余尼众,静心听法,庄严肃穆,神静心明。修习佛法能让一个人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如此旺盛的精气神!不见不知,当日一见,实在是叹为观止!
经过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我的心被撩动了。所以,本来我当时是想通过拜见梦参师父认识一下佛是什么,并没想到要皈依佛门,然而,我无法抗拒佛门如此浩大宏深的吸引力,我把心交给了佛。虽然,我自知自己离佛很远,自知愧对佛门圣地,自知修行的路还很长,但我坚信,自己最终是要进这扇神圣的大门,既然当日有缘,也就欢喜地随缘了。
2006年12月10日,我正式成为佛门弟子,正式成为梦参老和尚的在家修行的徒弟,法号“隆方”。
可是,因为当时自己对“五戒”内容不完全熟悉,对持戒没有生起十足信心,又听师父开示说,不必强行受戒,而且,如果犯戒会受到双倍的果报,当然,持戒也会不间断增长双倍功德。当时,没有勇气受五戒。
菩提无上 佛光浴心 <wbr>(隆 <wbr> <wbr>方)
当日,我在师父送给我们的他老人家的两张法像上分别看到了一个词:“善用其心”,四句话:“假使热铁轮,在汝顶上悬,终不以此苦,褪失菩提心!”。后来得知:前者出自《华严经》),后者为师父坚心求证菩提的座右铭。
一定是与师父有缘,那一词一句,我从此铭记心中,且令我受用无穷!
除了有缘面闻师父开示,隆春师兄导引同修们交流上山的体会,我及同修们收获很大。
当时师兄给我们提了个问题——谁见到了文殊菩萨?
一开始大家面面相觑。后来,大家认为在五台山看到的“天眼”是文殊菩萨的“眼”,庙里碰到一位点拨其的僧人是文殊菩萨,再后来大家谈到我们都是彼此的文殊菩萨……
最终,我们都恍然大悟!其实,菩萨有亿万化身,无处不在。只要有感恩的心,有一颗菩萨心,就会看到众生皆是菩萨。帮助我们的是菩萨,给我们挫折的也是菩萨,菩萨无处不在地加持我们,给我们送来温暖,给我们送来磨砺,加持我们精进,早证菩提!心中有菩萨,菩萨就与我们同在。我们常说的“信则有,不信则无”,用在学佛上,再恰当不过了。
回程中,隆春师兄还受梦参老和尚之嘱,告诉我们做功课的方法。快到北京时,一直不语的接送我们上山的司机师傅马三说,他也在梦老座下皈依了。他说学佛前,常和老婆吵架。学佛后,能常检省自已的问题,夫妻关系好了,结果吸引妻子也信佛了。他为了怕褪失信心,还将写有“三皈依(皈依佛、法、僧)” 的字条拴在灯绳上、贴到天花板上。马三师兄一番话,说得同修们连连道“随喜!”。
以前,总觉得佛法是离自己很远的,很高的,那次五台之行,改变了我对佛,对佛学的认识。我懂得了佛学中爱和宽容的力量,懂得了佛学与现实生活的贴近性和指导性,增强了我学佛的信心。
菩提无上 佛光浴心 <wbr>(隆 <wbr> <wbr>方)
对佛学的认识
学习佛经彻悟(体悟)“空”
下山的时候,师父送我们一人一套他讲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上、下册)和他多年的心得《修行》。
一开始,我按隆春师兄的建议去做功课。后来,因为对佛学理解的不深,逐渐兴趣递减,每天只是念地藏经、地藏菩萨的法号,这样的修行,不能入我的心,最终在心理把功课当个差事应付。这样,导致自己的功课越做越没劲,难以生起欢喜心。不过令我惊奇的是,当自己认真念地藏经时,会增添许多缘。比如会有许多以前的老同学老朋友主动找我,而且会碰上一些莫名其妙的善缘及一些“撞脑门”的钱财。这样的情况,一直出现,真是不可思议!地藏经有除业缘,增善缘的作用。看来,真实不虚。
因为佛始终入不了我的心,这些小欢喜,不能满足我想解除生活中诸多烦恼,求证菩提的理想。当时我就想,《觉者的生涯》书中介绍,佛陀成佛的发心是让众生得解除烦恼的解脱法门。可是这样的话,我如何解脱?何时解脱?
因为师兄们都有工作,我也不忍心为这点心事打电话去麻烦他们,只好就自己想办法了。在思考的过程中,我就发现:自己虽然皈依了,但是对佛、对佛学,基本是不了解的。对一些佛学术语,更是摸不着头脑。我想,不了解怎么去信?信什么?佛学不是简单的一个“善”字就可以概括的,只有边修边学,才能加深对佛学的理解和信心,才能使修行更如法,才能使自己得解脱。
于是,我就到书店请了《佛学词典》、《佛教常识答问》,从基本原理,从基本术语学起。加上和师兄们的交流,隆明法师两次来京的开示,我对佛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念有了了解。对“五戒”的构成及意义有了深入的认识。尤其是有一阵子流行《心经》音乐,还有一个网友在网页中播放王菲朗诵的《心经》,非常撞击我的心灵。于是,我就在网上下载了《心经》及一位居士的注解。更有因缘的是,一位好友得知我喜欢诵《心经》,竟然当场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自己珍藏并抄写了百遍的《心经》送我。手捧那本清朝的居士解释的心经,令我感动,好友像菩萨一样加持我,我不能不深入学习!
没过多久,我在边理解,边结合生活体悟中,很快就背下了二百六十字的《心经》。
《心经》不愧为百经之“核心”,如果我以前的闻、思、修是渠的话,《心经》就如那波涛汹涌的洪水,顺着我心灵之渠一下子冲开了我混沌的心!当时真有顿悟和如获至宝的感觉。因此,每当和师兄们聚会时,总欢喜地说:“心经太伟大了,加深了我对‘空’的理解!让我对治日常生活中烦恼的能力增强了。”
此外,就在写这些文字之前,我又认真地拜读了一遍师父的开示《修行》,觉得字字珠玑,如饮甘露。师傅的开示那么通俗,那么明了,那么契理契机,让我对修行的次第和要领有了更多的收获和开悟。
一年来,有缘亲近佛法,至今终于觉得入了点门,更重要的是我可以用佛法来帮助自己和朋友解开一些心锁,放下一些担子,心里常常会充满欢喜!我对佛学的理解,和解除心烦的方法大概如下:
首先,我明白了,佛学不是封建迷信。佛学是人类至高无上的哲学之一,具有崇高的智慧,离我们很近。从功用上讲,佛学可以对治个人的烦恼;可以令人解脱,离苦得乐;可以营造善良规范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佛学是人类至高无上的哲学之一。
不可回避的是,佛学中的三世轮回,即众生在得不到解脱成不了佛之前,是会在前世,今世和来世无量劫中周而复始地轮回。这一点,用现在的科学手段还无法去探明其有,通常人会认为人死就是死了,一了百了了。因此,对轮回说,常人会认为是迷信。说实话,以前,我也是这么想,而且,我还非常执着地去向师兄求证,我说要不我信不了。隆春师兄特意给我两个光盘——《生命轮回的科学证明》。那是国外一个学者的研究课题,旨在证明轮回的存在。看完了,我将信将疑。但毕竟在修行的过程中,我已感到佛学的真实不虚,所以,我用自己的说法就是“既然我信佛,我就姑且深信轮回。先信了再说。”我是求解脱烦恼的,我在这个事上执着,反而就成了烦恼,就无法修行。那我何必不先信了呢?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0-31 14:13
观念这样一转变,心里欢喜就增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前,我碰到困难挫折会非常烦恼,得到奖励、有了好事会沾沾自喜。信了轮回,再遇到烦恼事,我会想:“我要在生命中轮回不知多少遍呢?在轮回的长河中,这点小麻烦就像一粒沙子。算得了什么?正确对待解决就是了。当然,遇到欢喜的事也不骄傲了,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在轮回中好事多得很哟。通过信了轮回,我就明白了:人生之路就是这样一件件好事和坏事铺成的,既然是这样,那就只管往前走,过去的就过去,放下就自在了。”
后来,隆明法师及隆春师兄也肯定了我的观点。
佛就是这么慈悲,众生只要悟到一点佛法,就会受到福报。只要相信佛学是“富矿”,并善于挖掘,就会得到福报。佛就是离我们这么近,佛法就是这么实际地能融入我们的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当然,解脱的法门有八万四千种,对我而言,偏于慧学有缘。主要想通过自己对佛学的理解,指导现世的生活,并以此来帮助更多的人掌握这种心法,感受佛学的光辉。对此,我首先研究如何对治生活中的烦恼。
经过实践,我个人认为佛学的轮回说、因果报应说、缘起性空说在对治烦恼上有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说,我最近因工作成绩不理想总受到领导的批评,而且害怕被炒鱿鱼。对此,首先,我会认为这是生活中的一个烦恼,然后再想,反正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这不过是一粒小沙子而已,没必要挂在心上。因平常人的心量本身就不大,再加上日积月累,入进心中许多烦恼,最后心中的烦恼就会剪不断理还乱,不堪重负,不堪其苦!
通过轮回说让烦恼在心中缩小,再通过缘起性空说再让烦恼在心中稀释。所谓缘起性空,大意就是指万事万物的出现和存在,都是有各种因素和条件促成的。条件不具备,事物不会存在,事件不会发生。然而,事物从本性上都是空的。佛学上讲的空,不是无,不是没有。因为它是一种感觉,需要自己去“悟空”。对空而言,正是佛学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一个人真正悟到了空,那他就 “立地成佛”了。正如佛学中的公案: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神秀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偈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偈子。慧能是个文盲,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偈子,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又做了一个偈子,央求别人写在神秀的偈子的旁边。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
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理解性空,就会想,既然所有“缘起”其性都是“空”,说白了不管好事坏事,都会化为泡影,连生命都保不住,还有什么不是空的?当然,从大乘佛教的出发点上说“空”,并不是真空,也就是说不是说没有,而是指其自性是空。
第三,经过上述两层排解,就会有比较清净的心去想因果。即,我为什么会被领导批评?这个烦恼是怎样来的?既然是个烦恼的果,说明,有一个不好的因。(认识这点,就不会为自己的过失去强辞夺理,甚至在背后骂领导造业进一步增加烦恼。)那我就想想,工作做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心净了,就会想出几条造成工作没做好的原因。比如说贪玩没敬业、比如说技术没过硬等,那以后就敬业、提高水平好了。能做到时,造成烦恼的因就消除了,烦恼自然也就解决了。
这是一种思维方法,其他如丢东西、受到别人的误解或污陷、个人或者家里遇到灾祸等,都可用这种思维方式排解开,其中的理大同小异。
其次,信佛能使人格更完美。
佛门有五条根本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具体的每条戒都有详细的构成条件。虽然小小五条戒律,可如果守住这些戒律,那一定是一个道德高尚,言谈举止得体的君子或淑女。比如说杀戒要求对所有的生命都不能杀害,连蚊子都不能杀。这样的爱心,需要多高的道德品质呀!
据梦参师父的随身弟子隆明法师开示,对出家人来说,持戒不是束缚,戒律是出家人以欢喜的心求的,不是授的。因为持戒能让其更快地得到解脱,所以,真正修行高的出家人,都具有很高的修养。我曾有幸在五台山的普寿寺与近千位师父同堂用斋饭。现场秩序井然,不用说说闲话,连筷子碰碗的声都听不到。师父们是那么慈祥,那么可亲,丝毫没有因为约束而压抑的感觉。联想到隆明法师的开示,真的是信服了。再大外界的约束,也不如人的自觉。
值得说明的是,许多人把出家人当佛对待了,从而会对出家人有太高的要求,甚至会有微词。其实,出家人是有志修行的人,他离成佛还很远,我们没必要对出家人要求太苛刻。
此外,以前我对烧香、磕头等礼佛的形式有些接受不了。尤其是对跪拜感到难为情。随着对佛学的深入了解,逐步体验到,信佛的人,是因为得到了佛学给其带来的现实的和未来的好处才会升起坚定的信心。既然得到了佛学的好处,像感谢父母的恩一样,跪拜一下恩师——佛,这有什么不妥当?这不是培养感恩心的表现吗?现在常会听到有人慨叹人心不古,人心的冷漠,试想,如果人人有颗感恩的心,社会能缺少温度吗?看来,隆春师兄当时批评我高傲,确实言之凿凿!
第三,学好佛学,能做到三思而后行。佛学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照见五蕴皆空”的说法,真正做到了就能让人的内心不要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坚持自己内心的正见去行事。简单地说,就是管住自已那颗容易受引诱的心。培养了这种意识,当外界的事物通过眼、耳、鼻、舌、身、意传达到心时,心会指导其采取行动。在这个时候,你要控制住自己的内心,等做出判断是否该行动时,再给心下指令是否行动。这样,做的事情就不会出大的偏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有必要的修养。
此外,学佛学还能令人长智慧,考虑事情比较周全。我们常常会为发生的不良果报而懊悔。如果学了佛,懂得了果报——如是因,如是果,就会在做事时,甚至动心念时,先想想如此行事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好,就不做了。正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第四,学佛能让人保持一个良好心态,事业稳步前进。很多人抱怨世间不平等,“怎么人家就富,咱就穷”、“为什么他升职我升不了”、“这事让我摊上了,真倒霉”等等。这些事会影响人的心情,想不开的话,搞不好还会影响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学好了佛学就会看开这些问题。佛学的因果律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善报和恶报是不能抵消的,不能说因善事做得多,而自己就一点点恶报,就免了吧。这是不可能折抵的。明白了这些,工作、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坎坷,可以认为是自己在三世轮回中做的“业”,就该受那样的果报,是自作自受。这样一想,心里就释然了,而且还会自醒,以后不能做那类不正确的事了。为怕果报而不断反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自己的事业也就会稳步上升了。
此外,佛学中认为带来烦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贪。梦老总在开示中讲: “一念嗔心起,十万障门开”。太有道理了!是不是可以说“一念贪心起,百万障门开”呢?一旦贪心升起,后面将有百万障碍在等着呀!
这在现实生活中可谓随处可见。说白了就是本来没能力去实现的事非得要实现、本来承受不了的事,非得去承受等等。总之,就像果实不到熟的时候非得去摘一样,其味必然是青涩的。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烦恼,经常问自己,“我贪了吗?”,如果是就收起贪心,如果没有,再想果报以查找自己是否有过错。这样理清思路,找出问题症结,烦恼就会减轻或消失,总之不会压在心里了。这样就会保持一个好心态,工作生活变得从容了。
如何去学佛和修行
一、要有善知识,防止勿入歧途。学佛不是光会烧香磕头祷告这么简单。重要的是要将佛学为人生观之一。所以,学到的佛学知识正确与否很重要。佛学博大精深,需要有善知识,也可以说高僧大德或有成就的居士来指导学佛。这样就不会走弯路,以免与佛学越来越远。学到了佛学的道理,才能按佛说的行事,这样会逐渐解脱烦恼,离苦得乐,究竟成佛。
在修改拙文期间,我有幸捧读了学袁师兄译的《命自我立》(白话版的《了凡四训》),书中从命运的创立、错误的改正、善业的积累、谦和的效益,四个方面,通过一个个通俗的小故事,并辅以浅显易懂的评论和解释,使人对积德行善正已利人升起信心。其中,我印象很深地是书中对真正的行善作了解释。书中说:“凡是有益于人的是善,只利己的是恶。有益于人的,就是骂人打人都是善的;只利己的,就是敬人礼人都是恶的。所以,人们行善利人的就是公,公就是真;利已的就是私,私就是假。还有从全心出发的是真;表面上装做行善的是假。”
可见,连行善都要有真假之分,所以,我们的认识有多么重要,如果没有善知识去指导我们去入门、修行,一旦认识入了歧路,就会离佛道越来越远。佛助善不助恶,分不清善恶,自己做了恶还以为是善,那就不会有功德,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了。
二、要认真学习佛学基本理论和佛经,但重要的是要领悟佛学的真谛。要想成佛,就得知道佛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经论。佛经浩若烟海,一辈子也读不完。并不是要读完所有的经书才能成佛。成佛的路有千万条,可无论从哪条路走,都得领悟佛学的真谛。所以,在学佛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要领悟佛学的精华。个人认为,佛学的精华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已讲透了。要善于从《心经》中体悟佛学的真谛。
三、要持之以恒地做功课。做功课能加深自己对佛学的解和增长自己的功德。不能“三日打鱼,四日晒网”,否则褪失对佛的信心,影响自己证悟的进程。另外,持之以恒地做功课,也会提高个人的修养。
四、要善于在生活中修行。学佛和修行,不能光挂在嘴上,到处宣扬自己是学佛的,不注意在生活中修行是不正确的。要在生活的事事处处中注意提醒自己是学佛的人,做人做事要符合佛的要求,要有度,有分寸。有的人光举着学佛的旗帜,四处拜佛,连家人和同事关系都不顾了,他怎么有成就呢?正如“家有双亲你不孝,远去学佛有何功?”
佛学有“方便善巧”、“利益众生”等说法。总体而言是要为身边的人做好事,做令人开心欢喜的好事。如果因为学佛影响了这些,或因此没做好这些事,学佛也难有成就。一者这样的功德都不做,做怎么能有善的果报?二者,这样导致的不良的社会关系,他怎么能安心修佛,怎么能断除烦恼呢?
此外,隆方在修习中也深刻领悟到,学佛不是个人的事。学佛如果光为自己的利益或光图自己的解脱,实际上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解脱,永远也修不成正果。更重要的是在“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良性循环中使自己渐入高的境界,渐渐接近正果。地藏菩萨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愿,我们福田贫薄众生,更应该以地藏菩萨为榜样,多发善心,多行善事,造福众生,已得解脱。
佛门弟子也应以天下众生为念,广发善心福利众生,在促进中华和谐中弘扬佛法。
后 记
隆方于年底发心要写一篇自己的学佛经历及感受的文章,深得隆春师兄及其他同修的热情支持。因各种原因,今日成文。因所修经论实在太少,认识实在太浅,且总有各种事情难以潜心去写,只能写到这个层次。故特请隆春师兄审阅后指正、修正并发到博客上,算是初近佛学回报众生的一点心意。
佛学博大精深,以我浅陋之学,无法写得面面俱到又通俗易懂,如果有缘者能从拙文中得点滴启发或因此对佛学有所亲近,再或者有同修能从拙文中进一步深悟佛法,便是隆方之幸。因为,这就是隆方写此文的发心。
在闻、思、修的过程中,隆方深刻认识到修行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重要性。既然有福见闻佛法,就要以佛法的要求去行事,并在生活中进一步去开悟。这样,会一步一步让自己的增长智慧,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快乐,让自己的事业取得成绩。我已初步体会到了这一点,我对佛充满信心,我将坚定地在佛指引的道路上奋勇向前,直到解脱。
回 向:
愿将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