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梦参长老: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1-10 13:01     标题: 梦参长老: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



无论是拜佛、礼忏还是念经,一天当中上殿过堂的,里头夹着毒素。所谓毒素,就是还有贪瞋痴,起心动念,不清净的地方很多。吃饭的时候,如果很合口味,就会多吃;那不好吃的,勉强一些,差不多就算了,这里面都有爱憎。有时候发脾气,不敢跟人家发,在心里发,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这些事自己明明不懂、不会,在很多人面前,怕失掉面子,勉强装会;不会的却装会,不懂装懂。因为在没得到清净的梵行之前,你的三业不会清净的。虽然也接受法,接受佛,接受僧,也皈依三宝,但这里头有毒素;毒素就是不纯,里头夹杂着爱染、爱见。为什么经过很多劫数都不能成道?成分不纯,不是清净行。

    如果能够放下,这样观察,“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经过去了,不再思念。没有一个人不留恋过去的,因为做个梦,他会想起很多事,也许会想好几天;做个坏梦,也会恐惧好几天。为什么?过去的不能消灭掉。过去就过去了,还是不能截断;未来呢?没有一个人不会想未来的,将来我会怎么样等等,这也包括修道者在内。

    一下想住住茅蓬,一下又想清净清净,人多了,烦乱修不成。那就去住茅蓬去修吧!一个人去修又害怕,三两个人又打闲岔,那怎么办呢? 就这样,反反复复,多生累劫都这样。大家共住吧,嫌着约束,一个人静住吧,又懈怠,又恐怖;一年又一年,一辈子又一辈子,无量劫就这么过来了。如果执著,于法乐住,喜欢的,就专持哪一法,不喜欢的就排斥。这些执著,每个修道者都有,还不用说到不修道者。

    《梵行品》是专门为出家人说的,为什么?去除执著,就不能够随缘,一随缘就变了。达到随缘不变,那就必须观,观身无所取,那身业就没有了;观修无所著是意业,意业也没有了。对于一切法无所住,无所住就不执著,一切法都不执著。佛说一切法,就是要自己不执著;可是我们学哪一法就执著在哪一法上,不能梵行。梵行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动,专门落于空寂,那成断灭了,不是那样的意思。

    梵行清净是指什么?

    是把自己的心洗干净。相信你这个心跟佛无二无别,那就非得用梵行,一切无著。当你面对持戒犯戒,修与不修,会有另一种看法。

    以前有一位师父,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大徒弟,已经深入修行了,可是外表没有显现出来,外相就是睡大觉。另外一个小徒弟非常精明,看不起不聪明的师兄,“这个家伙,出家干什么?一天懒惰得要死!”不过他师父是知道的,非常重视大徒弟。这个小徒弟自以为很聪明,就很不满。

    有一次师父就试验这个小徒弟,拿个夜壶,老年人夜间尿尿用品,那个夜壶是瓷的,他师父就让他小徒弟洗。洗一遍,他师父说不干净,再洗,洗两遍,还是不干净,再洗。洗了好多遍了,拿来总是不干净,他就没办法了,“师父,我洗不好了。”“你洗不好,找你师兄去洗。”

    嘿,他就烦恼了,“我洗这么多遍都洗不好,他一天睡大觉,他会洗得好?我看他怎么洗?”他就拿那瓷的夜壶给他的师兄洗。他师兄在那膝盖上一顶,把这瓷夜壶翻过来了,再去洗,一洗就干净了,翻过来还不干净吗?这时候他才知道他的师兄是真正有德行的,真人不现相,现相就不是真人了。

    从外相看,分辨不出来哪个好哪个坏,得从本质上看。大徒弟对什么事都糊里糊涂的,因为他什么都不执著。这个小徒弟很精灵的,就是因为他太执著了,他才精灵。

    你以为他在睡大觉,其实是在观心呢!

    不要在相上执著。看看自己的念头,一天都起什么念;念头要是什么都不执著,就是清净的。要是看什么执著什么,一句话也放不下。看着一点事,牵涉自己的放不下,那还可以,因为涉及自己的自利。不做自己的事,也跟着搅乱,放不下。

    这不只是说话,而是检查自己的行为,身所做的,有时候都不是真切的,心所想的才是真切的。身口是被指挥者,它有个识,指挥它的是识,把识降伏住了,虽然不行,还是得降伏这个心。识是被心所指挥的,心的层次太多了,共有四十二个。现在从十住、十行开始,乃至于到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佛,不是那么容易成就的。

    念诵《梵行品》,不用五分钟就可以念完了,要是去做,要从凡夫地证到成佛。佛的境界、大菩萨的境界,一发心就成正觉了,这样的菩萨境界,能示现百劫作佛;自己的心,还没有完全梵行,唯佛与佛才能究竟梵行,不要把这个问题看简单了。

    从净行达到梵行,先修持文殊菩萨所教授的一百四十一愿,再达到法慧菩萨所说的,一切无所著,这个时候功德就大了。是什么功德呢?
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成佛,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读读《梵行品》就知道了。

    要是做任何事都不执著,那就像一个痴呆似的,像傻子似的,其实并不傻。中国有句话,大智若愚,智能越大的,有的人像傻子一样。他就是傻,小事不注意,大事不糊涂;越大的事,清楚得很,小事他根本不在意,要这样去修行。

    一天当中就执著穿衣、吃饭、人我关系,要是把心放在这个上头,怎么能修道呢?怎么能清净呢?贪瞋痴放下了,戒定慧才能生起;戒定慧能生起了,你才能够一切无著。这并不是不持戒,而是他持戒达到这种程度了,不持而持,不再作意了,他不会犯戒的。


图片附件: 001zVgihgy6WdpEenB789&690.jpg (2015-11-10 13:01, 36.7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13672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1-10 13:02

有智慧者跟没智慧者完全不同,有智慧者他一举一动都在愿、行,发愿、行动,任何事都利益众生,反面的、正面的,都是利益众生。反面的,受苦受难时候,给众生示范,常时如是想,因为你不可能独立地生活,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能单独存在的,众缘成成。

    我们有个道友住山洞的,住山里的,他住的终南山,他跟我俩辩论,他说我无所求,我不沾任何人。我说不可能,没有这样一个人,也没有这样一个事物,任何事物众缘和合而成。他说我就不,我说你种地没有?他瞅瞅我,没有种地。我说你做工业没有?没有,我哪能做这个,我在山里头住。我说你穿衣服不穿衣服?你身上穿的是不是?布是你自己织的吗?棉花是你自己种的吗?你一天吃粮食不吃粮食?哪来的?没有独立的,凡是独立一法,不成就了。都是相对的,到什么时候绝对呢?到你成就佛果了,绝对了。成就佛果了,他要利益一切众生,成就佛果为什么?为了度众生才求成佛。但是懂得这个道理了,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件事物是独立的,没有,这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把这个相对的说成是绝对的,绝对的是相对的,这就要有智慧。

    以智慧为先导,要利益众生,把一切的力量全用在度众生上头,这是大菩萨,但是你得有智慧,也得有愿力,你修行到了不退转了,圆满不退转了,你才能远离诸相,才能如如不动。由你这种的德行殊胜,越得道越有大行,越大行越得道,两个是回旋旋转的。这时候你产生一种善巧的智慧,方便智,本体像虚空一样的,但是具足一切道缘,这时候你再涉历任何境界相,不被染污所染,没有贪爱,没有嗔恚,没有愚痴了。遇事成智,遇事皆空,空而遇事,遇事不迷,遇着任何事,遇着境界相你不会迷惑。到了涉境无染的时候,真正能够继承佛位,这个时候堪称为法子,佛的真子,这种道理一定要懂。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5-11-14 15:27

道友问:梵网经说,菩萨要满一切众生愿。

梦老答:咱们将来受个三皈,刚才都给你念了,「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发愿满众生的愿。梵网经说,菩萨要满一切众生愿,那我们也要满众生愿。你自己承当,你是菩萨吗?承当了是菩萨。你要得受菩萨戒,行菩萨道,你要能舍身饲虎、割肉喂鹰,你做得到吗?现在咱们是凡夫,咱们学佛的时候,以我们凡夫能做到的为基本,不要把那些大菩萨的事情我们来做。释迦牟尼佛舍身饲虎、割肉喂鹰,咱们能去做吗?咱们能割肉去喂鹰吗?现在咱们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懂得这个意思吧!说我们本具有佛性,不错。我举个例子,国家那个人民银行,人民银行谁是主人?人民。哪个人民能到银行去拿钱?

有好多问题,莫要开玩笑。我认为这种想法知法,他不是真正的修;真正的修,不要问这些个不可能的事。咱们得说咱们现在是凡夫,不是大菩萨。我们是学,向菩萨那个方向去做。你能够把三皈,就像我们今天受的一点都不犯,照这样去做就不错了。你再能受个五戒,杀盗淫妄酒,那更高了一点。你一天能够诵,不要说是地藏经很长,一天能背个心经,已经就很好了。不要去钻牛角尖,那个术语叫执着。你天天念地藏经,念观音经,地藏经很长,心经都会背吗?每个道友很多都会念心经,你要拿菩萨来例如自己身心,可以!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一天都在忧虑中打转转,就这么一句话,你天天念心经,什么意思?

我再提个问号。为什么在心经叫观自在?为什么在法华经叫观世音?一个人在那个地方叫那个名字,在这个地方叫这个名字,你如何解释,你理解不理解?理解了,你这些问号都没有了。因为那个时候是菩萨利益众生,观世间的音声。心经是菩萨自己修,他就照自己,他照见五蕴皆空。五蕴一照空了,他就什么都没有了,都放得下看得破,所以他叫照。照,就是你返观自照。你要是说问号了,经上都是问号。但你要有智慧解答,这不是问号,就是在这里说这个话,在那里说那个话,那是利益别人,这个是修自己,他在照见五蕴皆空,才把一切苦都脱了,脱离苦难。你得有这种理解才行,不要对一言一句去起执着。


                                  【文字录入:隆华】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5-8 09:28     标题: 梦参老和尚:“善用其心”,把心用灵就神了

 
其实这个《净行品》最注重的就是“善用其心”四个字,它是很不可思议的,不是讲神通,这个心的神通可大了。

  善法上不知道。大家看那个社会一切人,不论士农工商、家庭社会、一个国土、整个一个世界,都是一个心。这个心奥妙之处,简直不可思议。但是这个心有正有邪,“善用其心”都让你正,千万莫要邪。心正具足佛一切德,这叫善用。当然了,因为有这么个因,能遇著一切的善巧因缘,有这么一个因,遇著另些一切的因缘,遇见佛,遇到任何境界,都能使他达到不可思议,这叫“善用其心”。

  把你心用灵了,就神了。把这心用神了,它就能具足一切胜妙功德。

  智首菩萨问了一百一十问题,文殊菩萨用四个字就答覆了,“善用其心”。“善用其心”就说这个心的胜妙功德不可思议。再说一切胜妙功德,诸佛之道就是这心成就的。心到什么妙处呢?怎么样“善用其心”呢?把一切障碍全把它断尽,一切业障使它清净消除,这就叫妙,这叫不可思议,能够获得一切胜妙功德。

  “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消除一切业障。总说,这就答覆完了的,“善用其心”就能获得佛果,获得佛的一切功德。

  所有佛教授的法无有障碍,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道理就是这个,把心用好。三世诸佛什么道理呢?三世诸佛是随众生而住,恒不捨离众生,所以佛所说的教法,那一些法相你都能把它通达,法相就告诉你了。一切恶你都把它断了,一切善你把它做,这样子就能成就普贤行愿,与普贤菩萨相等。文殊菩萨推崇普贤菩萨,智以普贤行愿圆满,就达到了佛的智慧,就成了佛了。所以在一切法上都能够自在。“善用其心”,心自在故。心自在故,一切法上都能自在。在一切法上,你心再内有滞碍的了,所以是佛亲子。

  这真正是大法器,能够盛一切法。这时候,念、觉、悟,就是心呢。你的念,慧解,证悟而不是解悟,而不是我们说的开悟。不是成佛,开悟就是明白了。我们现在如果从佛教导的,佛现在没有亲教我们,但是佛的语言把他变成文字,从文字使我们缘念,而能够缘念修行,达到真正的觉悟。这些都具足了,这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的菩提道。要成就这个智慧呢,还有障碍没有消失的吗?

  那么,这一段是文殊师利菩萨总答智首菩萨问的,但是这是总说了。怎么“善用其心”呢?把你的心,千万不要离开众生,“随众生住,恒不捨离”。这里头有因有缘,满足一切众生的种种的欲、种种的希求、种种的善巧方便,给众生作缘,缘能成熟。

  众生的因是什么?他具足有佛性,每个众生的因都如是,他具足有佛性。

  你善知识者就给众生做缘,要随众生住,众生要依著三宝住,三宝随著众生住。千万莫要捨离众生,离开众生你成不了佛。要行菩萨道,要度众生,而众生要求的不同。为什么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众生的根和他的性,和他的欲望,和他的环境,和处他的时代正法、像法、末法,特别末法众生他障非常重。障重,使他接近三宝的机会很少,遇不到。遇到了之后,他又有种种的内障外障,他不能得到依牯。因此佛菩萨随众生住,不捨离众生,这就叫行菩萨道,这叫菩提道。

  发大悲心,你对一切世间相,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随著世间相你都明了,明了,你才能给众生指出出路。如果你都不明白,你怎么去度众生去,怎么样让他明白?第一个,先得认识世间。在生活当中,什么样是觉了,什么样是迷了,迷了更迷,那你只能给他指出来。随众生住是转移众生,有智慧引导众生,让他出离,给他做缘。那你对佛所说的诸法,你先要明了,你自己明了了,而后才让众生明了。那佛所说的法,不会离开众生世间相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过是一切事物以佛所教授的,佛弟子看就不同。

  例如说,你要是利益众生,众生有话多问号了,他有很多怀疑了,因为他不懂得,也不懂得佛法,他也不懂得世间法,为什么?例如说,佛所教导我们的,一切的人生一切的生物,它有四种生,我们只知道一种,其实只知道,知道也没有去研究它,没研究等于不知道。

  四生就是胎卵湿化。很多人有这样的问号,说我们出家了男女不结婚了,不结婚了就没后代了,断了种了,没有人类了。那极乐世界的人怎么来的?他化生,像你在六欲天,跟人间差不多,但是他含著有化生的意思。梵天以上没女相,只是一性,一性他化生,怎么会断种,不会断种的。还有卵生,卵生的众生,像飞禽吧,多数是卵生。所以要懂得世间相,懂得世间相你有觉悟,觉悟就是明白,你又能善用其心,善解世间相,这就叫巧把尘劳作佛事。本来是尘劳,但是你把它变成佛事了。

  能把一切恶断,怎么断呢?我们前头问号当中七觉三空,七觉三空就是断一切恶的。我们天天要发愿、要回向,要利益众生,空、无相、无愿,那又怎么解释?让你发愿,怎么无愿呢?他是让你发了愿,见一切相不要在一切相上执著,见了空不要执空,这个空是智慧光明,不是什么都没有。这样子呢,才能具足诸善,六度四摄,六度法四摄法,这些你都能明白了了,都能去以这法利益众生,十王才会守护你、敬爱你。那么,你达到一切诸愿具足,成就佛的十力,这就叫“善用其心”。

  以前,我们弘老法师,给我们大家写的字“以戒为师”,要以戒为根本,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我加了四个字,就把《净行品》这四个字加上“善用其心”。弘老给人写字时候,写个“以戒为师”,印了给很多人,所有跟他的学生都给一个“以戒为师”。我们“善用其心”,我认为比“以戒为师”更广一些了。本来是烦恼事,如果你“善用其心”,烦恼即菩提。本来是生死,“善用其心”,生死即涅槃。将来你们诸位法师写字的时候,或者“以戒为师”、“善用其心”、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个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在“善用其心”里头。

  烦恼明明是烦恼,怎么是菩提?菩提是觉悟的,你觉悟到烦恼了,烦恼还能把你束缚到吗?你不觉悟,它束缚你了。当你烦恼时候,你想一想,为什么烦恼,烦恼从什么地方来的。烦恼消失了,你不放过追查,烦恼到哪去了。刚才很不高兴,现在又高兴了,这要你观照了,要追踪了,追踪就跟著它找。为什么诸佛菩萨在一切法上都自在的,为什么我们在一切法上都束缚的,要研究研究。研究研究,你思惟观照一下,说人家骂我了,骂我是骂我的短处。骂你短处,你自己听到他骂我,这个事他骂的对,我有,我改了。不但是不烦恼,生欢喜心,“善用其心”。这不是“善用其心”吗?他本来是要害你,他本来是害你的,你把它变成正的,不把他认为他是害我,认为他帮助我,帮助我成佛道,你还烦恼吗?

  因此,所以在这个问号当中,跟答号之中,答号只是说,“善用其心”就是你刚一发心,刚一发心,只要发个“善用其心”,就是把你心会用。我们举个例子吧。大家都想发财,但是在我们普寿寺不一样了,持银钱戒,还发什么财。为什么有这样一批人,他不爱财,连沾都不想沾它?客观环境有这个好地方。冬天了棉袄有人送来了,发给你不会冷。肚子饿了,有饭吃不会饿。要钱做什么?备办五欲买自己心爱的。我们什么都放下了,什么都不爱,离修道已经一半了。这叫缘,缘能促成你成佛,这是现实的客观现实。

  我在上海,他说师父,你们出家人该不爱财吧。我说不一样的,爱财的和尚,爱财的比丘尼多得很。我说修庙要钱不要钱?请佛像供,现在佛像很贵,不论泥塑的、铜铸的、木雕的,甚至请玉佛像在缅甸运回来,运费都不得了,这是请佛像的钱。要钱不要钱?看你是处在什么地位,请佛像的目的是什么,修庙的目的是什么。建设,没有个处所,你怎么修道、怎么来学习?建寺安僧。当然有大菩萨发心,他修庙,不是人人都要修庙,也修不起。看看有缘没缘。没缘你求也求不成,有缘自然就会促成的。这个都要你什么呢,在你于一切法的自在,不自在的时候你不要去做,心里自在去做,就是缘。

  给众生作缘,给一切事物作缘,给它作依止,给它作救护,给它作光炬明,破除它的黑暗。这都在“善用其心”里头。“善用其心”是总说。怎么善用呢?文殊师利菩萨继续说,前头是总说。

  “佛子,云何用心”。善用其心就是怎么样善用,云何用心?善用,用得好,“能获一切胜妙功德”。那么,怎么样用心,才能获得一切胜妙的功德,才能成佛?这个心善用就指的有智慧了,有智慧心,那是空、无相、无愿。但是这个境界太高了,怎么辦呢?那就说说世间相吧。一天你的生活起居,睁开眼睛,要做事了,善用其心,马上就观照了。睡觉一觉悟了,想到一切众生,第一个念头就想到一切众生。文殊菩萨一百四十一答的时候,每一个先举这件事,完了就“当愿众生”,每一个偈子都如是。

  “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总说这个大意,大体是意思是说,菩萨的大愿,菩萨的愿是无尽的,我们大家跟著菩萨学怎么样发大愿、怎么样的回向。为什么总的说这一共有一百四十一?一百呢,前头讲的明、问明,就是信位,达到明白。明白就是圆融,圆融就是一具十、一具十、一具十,十个就是一百了。

  文殊师利菩萨答的时候,有一百四十一,四十一是什么呢?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加个十一地,四十一。把这四十一所有的惑障、障碍,因为迷惑才产生障碍,没有惑就没的障了。有惑才有障,惑障惑障,断除迷惑了,把迷惑转成清净了。

  所作所为,吃饭穿衣,拉屎撒尿,一切的行为都是殊胜行,就是你怎么样用心,你能把它清净了,那就是胜行。能行就能除障,障除了,智慧就显现了。智慧显现了,达到智慧究竟了,那就成佛了。

  但是,不离开事,不是空的,不是无相的,不是无愿的,从不空达到空,从有相达到无相,从有愿达到无愿,愿即无愿,空即不空。无相就是不执著这一相,能具足一切相,无相故无不相,不空故能证得一切妙有。妙有不是真有,妙有非有就达到真空,无相无不相。无不相才达到真正的无相。愿说的是事法界,所依的是事。愿所作的是境,境成就了,成就利益了,境即非境。这个境是如幻泡影的。菩萨观照他自己的身,六根乃至外头所有的六尘,根跟尘接触所产生的六识,就是所谓的十八界,就是根身器界。

  但凡一说人,人所要做的事,人是要生存的。你怎么生存?你必须要有个家。你怎么成为人的?这是父母抚育你。你刚生下来,没有父母照顾你,你能活得了吗?你什么都不能动。自身他身,生存的正报,必须依赖处所、饮食、衣服,依赖的东西太多了。

  所以,我们出家就是依著在家的。你父母把你养大,养大了,你出家了,他要依赖谁?这叫第一个要报父母恩。

  所以发愿,一者发愿者是自己,二者发愿为众生,句句都有“当愿众生”,离开众生你成不了佛。

  离开你的家,如果最初你没有个家,你怎么能达到出家。因为有家达到出家。家是一个束缚,要离开束缚。如果没有束缚,又有什么离开束缚。但是离开束缚了,是自己得利益,那最初养你的生你的照顾你的,他们又怎么辦呢?你还得益他,光自益不行,还得还报父母恩。

  你要成佛,在你成佛的这个过程当中,都是众生在加被你,没有众生你成不了佛。这个大家读《普贤行愿品》第九大愿就明白了,一切众生是菩提树的根,成了佛是菩提树的果。

  菩萨的自身是他的根身器界,那他的依正二报的资具,就是在家的。菩萨是在家菩萨、出家菩萨,都叫菩萨。有两种,两种示现不同的。我们发愿,能发愿的是你想修道,你想能善用其心,众生不行,他还不懂的,那你发愿让一切众生都能懂得都能出离。自己想离苦得乐,让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自己修道得解脱、断烦恼,具足佛的功德,那让众生也如是,这叫自益益他、自度度他。

  自己发愿,愿一切众生都发愿,这些都是事。空、无相、无作,那是理了。或者说无愿,都可以。因果说,说因果,自己发心是因,你发了心了,有这个因了,你怎么样成就,缘能促成。师长、善友、诸佛菩萨都是缘。你先发心,后来假缘。例如,文殊师利菩萨答的一百四十一大愿,第二句“当愿众生”,“当愿众生”做什么呢?成佛,永离烦恼,得到究竟涅槃。永离烦恼,能够究竟涅槃,靠著什么呢?自己内有因心,外假师长修行善法,这两个都是因,等成就佛果了,永离烦恼了,究竟证得寂灭涅槃了,究竟成就了。两个都通因通果。

  所以愿里面有讲,演说种种无乖谬法,或者说无乖诤法,就是顺佛所教,广行善法。例如我们举吧,“菩萨在家”,要知道悟得明白,家是空的,“知家性空”。在你说法,要随顺佛所的教法,与佛的教授无乖诤、不违逆。知道家是性空的,没有逼迫性。菩萨在家,要认识家。菩萨是通的,通出家,通在家。但是菩萨在家的多,罗汉都得出家的,出家的多,两种是不同的。

  但是我们一天生活当中,这个事太多了。把它收拢来,做两种分析吧,一个依报,一个正报。正报是你的身体。但你生活得享受,穿衣服、吃饭、住房了,生活当中起居一天事多了,现在的事特多。

  过去的人哪有电灯电话,现在的人有电灯电话,电灯电话出了毛病了,还得修理。安电灯、安电话,还得花钱,你不挣钱,怎么辦得到。挣钱又有种种方法,以合法所得的、非法所得的,有的非法所得的,违背世间的法律那是犯罪的,违背心里的法律不犯罪。

  世间法只制身不制心,它制不到心。或者做生意,大家都知道做生意赚钱哪,他昧良心的做生意。他昧良心做生意,不能说这个人昧了良心做生意,认为他犯法了,不可能吧。就是想种种的道。现在经常打假冒,打假冒就是违法的,他不打假冒,那个做生意说我要想赔钱去。生意,什么叫生意?心里打主意生财之道。生意,意是心。

  会做主意的,他点子多,他能赚钱。说你路子窄,你心里头也得要聪明,那不叫智慧,不是智慧是聪明。把这些事,这是尘劳,把它变成佛事。我们说做生意经商打工,打工,我一天在这搬砖砌瓦,这没有什么,正当的出劳力换钱。磨洋工,这个是对吗?为什么说磨洋工?给外国公司打工去,赚洋人的钱,给他磨洋工,光拿钱不干事,对待不洋他也如是。

  在生活当中,这里头善恶两途,不管你做好多事吧,一个善、一个恶,把种种事摄为一个善、一个恶。但是往往的要这样落因果的。什么事呢?这是善念,善念可作了恶事了。因为他所做的房子不坚固,楼房不坚固,或者修路,或者修堤岸,尽管他修的时候善念,他方法不对,结果照它所做的,不但不能保证人家的安全,反倒安全受到了伤害。这个因果怎么算?有时候从心制,有时候从事制。事制是按他事情的好坏。心制呢,从他心里起心动念。有这么几种,一个是通,一个是别,分别对待。

  为什么叫“善用其心”?我们说发明武器的,乃至现在发明原子的,发明电子的,他的目的是伤害别人,伤害得越多效果越大,这算不算罪?战场死的算不算还报?寿命本来不该尽,几十万人,或者几千人、几百人,都该同时死吗?这里因果的错综复杂,如果你没有智慧,你没办法答覆,你明白不了的。这叫什么呢?佛教讲共业、别业,别中有共,共中又有别。这个业非常的微妙。

  一切事物有成必有坏,但是成中就有坏,坏中也有成。怎么样才能明了、有智慧?怎么样才能有智慧?“善用其心”。做好事的时候,做善事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善。我们说到护法,护法就是护佛法,人家毁灭佛法,你要护持佛法。护持佛法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要付出。说我们什么都捨进去了,佛法还没护到。为什么?你这个什么搭进去,你这个业善业,那个恶业太重了,善小恶多,没办法。你只能保住你自己了。大菩萨发愿度众生,为什么众生还这么多,而且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

  有一个道友这样问我,他说师父,那些菩萨诸佛都到哪里去了?我说没有到哪里去,就在你心里头呢。为什么现在这么恶业这么重?我说这是诸佛的过吗?还是你自己的过?这叫什么呢?众业所感。他说,我这事不明了。我说你不明了,佛早就说了。他说佛没有说。我说佛说得很清楚,正法什么样情况,像法什么样情况,这是末法,告诉你很清楚,众生的业。

  懂得这个道理了,懂得你的“善用其心”,在一切境,在一切事,你可以成就种种功德。这些事怎么能成就种种功德?他说在杀人的时候,作恶的时候,但是你是善念,菩萨行道的时候,有时候他行逆行。

  什么叫逆行?佛制的戒是不杀,但菩萨他要杀,他知道这几个人要搞坏事,他劝阻制止不了,他们搞坏事时,能伤害好多好多人,他就把他们几个杀了,把他们几个杀了,坏事就做不成了。但是菩萨杀他们的时候,落因果不落?要落因果的,还报不还报,照样还报的。他对他们几个还报算是恶,那么他救了几千几万人,这是善哪,恶小善大,恶很小、善很大。做功德轮比说。

  所以,过去又这么一句话,我杀恶人是我善念。为什么?我杀他,我要受报的,我将来还他要受苦的。但是我救了那些人,救了成千上万的人,这是菩萨行逆行。这会儿,你要执著,我是守戒的,我可不能杀生,那完了,那千百人被害,几个恶业得逞。菩萨选择你“善用其心”,你怎么用。

  因此,在这个问题当中,那得有“善用其心”,你得有智慧,能分别认识清楚,什么叫恶,什么叫善。除了你身心之外,恶念善念,你要不依照经教的学习,你连认识都认识不到,你还不能说怎么做了。所以在种种问题上,积德,积德怎么样积法。不要眼睛光看著人,要看著畜生蚂蚁,越小的动物它的业障越重,它一堕越堕越小、越堕越小,越小业障越重。你要度它,必须得具足大菩萨道,你要知道它多少生的因缘。因此在因果法当中,非常的复杂,所以要“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这些必须得认识清楚。第一个得有智慧,做善业要做清净善业。做善业时夹杂污染,在你果上呢,你在你修行当中障碍非常多,叫你做这个好事时,中间夹杂好多不正确的思想,那你得把这些思想除掉。这种道理,我们平常的理解明白就比较少。可以这样观想,一事当前,遇见一个事了,这里头每件事都有利害关系,涉及自己了,跟你自己有关系,你是为了自己打算吗,还是为了他们一切人打算。又为了他们那些得好处,那你一定受损害受伤,甚至于付出身家性命。那你得有智慧了,看你怎么做了。因此,所以在文殊师利菩萨答的问题当中,总的说,要你“善用其心”。

  我上来刚才所说的这些问题,这叫乖诤法。有争议,乖是乖错,有错误。头一句就说你在家庭中,家庭犹如牢狱,现在我们这样观是对吗?家庭是牢狱,甚至是伤害,所以假使说菩萨在家,“知家性空”,知道家庭是空的。但是这个空的可有善恶在里头。夫妻相仇杀,夫妻互相毁害,人性的暴露。在这个善恶依著内外的时候,你怎么“善用其心”?依著事,依著境,境就是外面的境界相。

  事,某一件事情,你怎么发愿。所以菩萨的心哪,“善用其心”,听来很好懂,非常难。我们所谓的厉害关头、生死休处,在厉害得失之间,这就看你的道业了,这就看你的善根力了。这当然有过去,主要是现在,你能“善用其心”吗?这个愿呢,都加个 “愿”字,每一个都加个“愿”字。愿是什么?誓愿,就是坚固你的心,把你“善用其心”这个善,能够坚固不动摇。

  在利害得失之间,三宝佛菩萨早上西天去了,远得很哪。怎么样对我身心得利益?昧良心了,还不说“善用其心”了。良心就没有了,那良心没有好了。热心,那不是热心,那个热心跟那个热心又不同了。烦恼业,一个烦恼一个业,一个现行的,一个过去的。那时候心里就不直了,弯弯曲曲的,就是曲业了。

  这三业的过,身口意三业的过,现在“善用其心”,把它翻过来。翻过来怎么翻?业变成德,把三业的业变成德。愿什么呢,愿一切都成善法,“善用其心”就是成就善,用心成就善业,所以叫“善用其心”。念念地使你的心,成就善业,成就佛果,这样才是佛门的法器。就是盛法的器皿。

  所谓的大是大非,不是小节,不是我今天这个戒犯了,那个戒犯了,这是小事。“善用其心”,一个成佛,一个堕三涂。在我们平常,谁都有选择,要成佛。但是做起来,可就是堕三涂了。这个得有智慧,要“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持戒与犯戒之间,这个你容易明白。持戒跟犯戒之间,另一种你怎么“善用其心”?对未来的因果,在因果律当中,无穷无尽的因果当中,不昧宿因。不昧宿因过去的因哪,自己善因一定要保持,恶因一定要让它消失。在身口意三业之间,能够“善用其心”,这不是语言,也不是文字,用你的思维,用你的智慧观察。不要为现在的现世的身心的一时的幸福,会给你带来无量劫的万百万亿年的灾害,这要分别清楚,这才 “善用其心”。

  任何能够观察,必捨现世的一段的生命,得到无量劫的法乐法喜。大家是没经过了,或者没看过,在维护三宝的利益上,这是大事了。为了一时的自己的身心享受,那是不只出卖个人,是出卖三宝、毁灭三宝,这是包括灭佛灭法灭僧,那这个恶跟一般的恶不同。这叫“善用其心”,在这大的问题上,一定要做出主宰有愿力,这得靠过去的善根,今生慧力的决断。这不是一般的问题了。

  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所处的现实社会当中,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那就看众生的业感,不是某个人的事情。

  现在的世界的生活的情况,环境的情况,天灾人祸,气候的变现,你怎么 “善用其心”?求三宝加被,但是你得念念的不忘三宝,念念的不忘三宝,随时念佛念法念僧,这是最大的“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莫忘三宝。把你的心,这个是常的。你这个身是分段的,很快就消失了。现在我们大家所有在座的,谁也再活不到一百年,这点是肯定的。不肯定的呢?那在我这一段的时间,我做的都是三宝的事,成就道业,了脱生死,解脱自在。向这个目标,就是我们的愿,发这个愿,愿它成就。“善用其心”成就我们的道业。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