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二十九卷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5-22 20:00     标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二十九卷

观无量寿经疏


第二十九卷


请掀开经本,二百三十六面最后一行,从最后一个字看起『言具诸戒行者,若约人天二乘之器,即名小戒若约大心大行之人,即名菩萨戒此戒若以位约者,当此三辈三位者,即名菩萨戒,正由人位定故自然转成即合上第二福戒分善根也。』


这是往生三种人的第二种人,第一种是修福,世俗的褔善,临终遇到善友,劝导他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地方是讲第二种人,第二种是持戒的人,前一种是福善,第二种是戒善,持戒,我们知道,戒律有人天戒,有小乘戒,有菩萨戒,这究竟怎样个区别法,善导大师在此地说的,跟平常讲的不一样,平常是从戒相上来说,像五戒 八关斋戒,这是人天的小戒,像出家,比丘戒,比丘尼戒,这个属于小乘声闻戒,梵网菩萨戒,璎珞菩萨戒,瑜伽菩萨戒,这在中国比较流行的,这是大乘菩萨戒,在台湾这些年来,受戒都从戒相上来区别大小。

可是在此地,善导大师的讲法就不一样,他老人家的讲法是从人心,心量的大小上来分,心量大的人受了五戒,也是菩萨戒,心量小的人,纵然受了菩萨戒还是小戒,这个说的很有道理,我当初刚刚学佛,亲近章嘉大师,我对于戒律上请教他老人家,他老人家说法,跟此地讲的一样,完全决定在心量,我们看这段文,『具诸戒行』,这是一句总说,在家五戒,这个诸戒就是指五戒,出家就是二十五戒跟比丘尼的五百戒,这个叫做具足。

下面告诉我们,完全从根器上来说,如果是人天的根器,二乘的根器,他所受的叫做小戒,纵然受了梵网戒璎珞戒,瑜伽戒,这是大菩萨的戒律,那也叫做小戒,为什么呢,他们的器小,这从心上说的,心量小,分别执著很重,『若约大心大行之心』,心量大的人,起心动念都利益一切众生,这是大心量,这是大修行人,所以这个大与小,一个是只顾自己,不太重视别人,这个心量就小了,所以小乘唯有自利不肯利他,不肯利他,不是不利他,不是主动去利他,他不主动,必须要别人求他帮忙,他要是高兴可以帮个忙,他不高兴就不帮忙,换句话说,修行一切都是以自利为主,利他并不热心,这个大心菩萨跟他这个心完全相反,他完全是以利他为主,对自己有损害也不在乎,而且主动去利他,非常热心的去帮助别人,像地藏经上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众生没有度尽誓不成佛,那个尽是什么,是成佛,一切众生没有统统成佛,我不成佛,这个是大心大行, 他就是受五戒,也就是受菩萨戒,这个说法非常合理...,要在九品位次上来说,菩萨戒决定是上三品,也许我们会问,他只受了五戒,他心量很大,主动能够帮助人利益众生,只受了五戒,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能上上品往生吗,能,为什么能呢?心大愿大行大,所以纵然受五戒,也叫做菩萨戒。由此可知,戒相是随著心量转,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唯心所变,很有道理,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把这个法变大变小,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这是第二福里面『戒分善根』,第二福里面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第二句,第二福的第二句,再看底下这一段,这三种人,修世俗善跟这个戒善是一条,这是一条,这是第一类往生的人,第二类是读诵大乘,『此明众生,性习不同,执法各异,前第一人但用修慈持戒为能』,这是说一切众生根器不相同,习性不一样,在前面我们都读过,修行一定要注重法门与自己的根性相契,这样修学就便利,也快速容易成就,如果修学法门跟自己的习性不相契合,学起来不能生欢喜心,他成就就困难,这是要知道的,因此佛对于这个方法,门径就说了许许多多,在这个地方是把许多法门归纳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说明修世俗善根,或者修持戒的善根,但用修慈持戒为能,这个第二种人呢,唯将读诵大乘为是,这个是专门读经的,能行,确实能成,我有一年在香港,那一年记不清楚,我到香港天台精舍,去拜访畅怀法师,畅怀法师是学天台宗的,天台精舍,这个佛堂供养的当中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两旁边侍者,是阿难尊者跟迦叶尊者,阿难迦叶,畅怀法师他念佛号是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他不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求生西方净土,我那天去拜访他,突然看到他这个佛龛,他佛像前面是玻璃合刊,佛刊上贴了一张西方三圣相,用这个透明胶带黏在玻璃上,我就觉得很奇怪,他告诉我,他现在念阿弥陀佛了,这临时没有佛像,拿张纸画佛相用透明胶带黏在佛龛玻璃板上,为什么忽然发了心,念阿弥陀佛了呢?

他告诉我讲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是距离我去看他的时候,大概三四个月之前,很近..., 头一年的十一月间,十二月间,就在他们那个附近,有一位老先生,大概有七八十岁,退休的老人,早年在抗战期间也做过官,以后解放之后他在香港,大概是跟他女儿住在一起,这个女儿听说也不太孝顺,老年人古书念得多,所以常常到佛教图书馆,那个图书馆是倓虚大师建立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常常到图书馆来借大藏经看,诸位要晓得大藏经是不出门的,普通书是可以借出去的,大藏经借出去了要是丢了一本,成套就残废掉了,所以大藏经是不出门的,畅怀法师对这个老人特别优待,大藏经你可以借回家去看,所以他就常常来借大藏经,大概借去看一二个星期看完了,他就回来再换一本,这样子看了好几年,也不晓得他用什么功,也不知道,也没有看到他念佛,他就是喜欢看经,最后一次借大藏经的时候,告诉畅怀法师,他说,我这次经借回去看,我不送回来了,我要走了,告诉他日期那一天,那是二个星期以后预期告诉他,你派个人到我家里去把经书取回来,当然一般的书不取回来无所谓,借了就送了,大藏经不可以不拿回来,不拿回来一套残缺了,他就把日期记下来了,心里觉得很奇怪,他说他要走了, 畅怀法师说,难道往生,看他样子不像...,好啦不管他怎样也许他搬家了,反正到时候就派人到那去拿经书,过了两个星期,好像是十一月廿几号,畅怀法师跟我讲好多年了,我记不得了,看到这个地方想起这故事,他就派人到他家里去取藏经,去的时候,他正在那里看,坐在桌子上在看藏经,他看到图书馆来的人,他就问,你来干什么,他说你今天叫我来取回藏经的,他说是,是叫你今天来,我没有叫你现在来,我现在还在看,当然去的年轻人看他老居士,也就不好意思跟他要也就回去了,到第二天再去,第二天去的时候,他家的人告诉他,老先生往生了,他说很奇怪昨天不是好好的,他说是什么时候往生的,你走以后大概两小时,怎么往生的,看经往生的,他看经的姿势也不是像我们这样端端正正的,他一个腿这样放,这样放就这么走了,这是潇洒自在,畅怀法师一听说,到那里一看,念阿弥陀佛了,这个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亲眼看到了才相信了,没有病,两个星期之前告诉他那一天,时间一点没错,告诉他月日,时辰没讲,没有讲时辰,读诵大乘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行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距离我们时间不远,可见得这个法门实在是非常非常的广大,那位老先生姓欧阳,复姓欧阳,欧阳先生他往生的条件就在此地,我们今天读到这段,这个是唯将读诵大乘,他用的是这个法门。

下面是大师为我们开示,『然戒即能持五乘三佛之机』,这是讲戒律,修行根基是建立在戒律的基础上,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所以戒律是根本是基础,五乘就包括人天,人天没有出三界,是在六道里面二个善道,善道持戒的人就容易得到,持戒清净如果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多半都是在人天两道,三界之外,声闻辟支佛菩萨,这叫三乘,或人天这是五乘,三佛是讲佛的法身,报身跟应化身,这个三身佛都是建立在戒行的基础上,法即薰成三贤十地万行之智慧,前面第一种,是持戒修持,第二种是读诵大乘,读诵大乘每天受经典的薰习,不知不觉慢慢薰成三贤的菩萨,十地的菩萨,虽然没有证得三贤十地的果位,可是智慧逐渐逐渐增长,知见与这些圣贤逐渐接近,所以说读经开智慧,会读的人,读经同时具足了戒定慧三学,这是真正不可思议,这完全从心上讲,﹁戒律﹂,无论多少戒律,像大藏经上讲的律藏,这个份量就可观,总而言之,不外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把一切戒律统统都包括尽了,读经的时候,还能有坏念头吗,再起了坏念头经也念不下去了,这一个恶念不生,那你读经岂不是诸恶莫作,这一条做到了,诸恶莫作是小戒,经论是佛菩萨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言,一切善法没有比这个更善,所以读经是真正众善奉行,是真实的止于至善,儒家讲止于至善,没有把至善的标准说出来,充其量止于人天至善,佛经不然,佛经是究竟圆满的至善,大乘菩萨戒具足,专心读诵就是修定,读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智慧,所以这一个读诵,戒定慧三学同时圆修,都修到了,那有不开智慧的道理,若以德用来比校者,各有一能,持戒有持戒的功德,读经有读经的功德,回向净土统统能往生,统统都能往生,所以这个和第三福第三句,第三福有四句,是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这是第三句读诵大乘,由此可知,这个持戒求生净土的人,读经求生净土的人,往生都有根据,三经所说你都能做到那还得了,上上品往生,做不到做一句都行一句,一句做到了都能够往生,经典真正不可思议,这是第二种往生的人。

第三种『明修行六念』,我们净土经里面,虽然说的不多,观经里面说了,其实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都跟我们讲念三宝,六念里面,三宝再加上念戒念施念天,加上这三个,这六念,佛在小乘经,在大乘实教的经典里面,讲六念讲的非常之多,特别是在阿含,阿含是小乘经,所以小乘人对于这个六念非常重视,三明修行六念者,所谓念佛法僧,这是念三宝,念戒舍天,这总共就合成六念,此亦通合上三福大乘之意义也,在这个意思上来讲呢,与前面第三福,第三福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与这个在意义上来讲,有都具足,我们修净土的人,如果修六念,大师在此地给我们交待的很明白,念佛就专念阿弥陀佛,口业的功德,身业的功德,意业的功德,这是劝我们专念,口称名,身礼拜供养,意心里面想佛忆佛,心里面常常想佛,身语意三业专勤,这样的念佛,一切诸佛也如是,如果不是念阿弥陀佛,念其他的佛也行,你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也行,念药师如来也行,念毗卢遮那如来也行,都行,一定要守住这个原则,要三业专精,然后发愿回向求生净土,这样才能成功,这个在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最后一段就说这桩事情,所以统统得生,有人跟观音菩萨有缘,一生念普门品,持诵观音菩萨圣号,求愿往生也一定得生,但是念其他的佛菩萨要回向,要回向,念阿弥陀佛就不必回向,所以念阿弥陀佛这个法门,古德讲这个法门叫不回向法门,为什么不要回向,因为你念的目的,就是要见阿弥陀佛,要往生极乐世界,由此可知,念念当中已经就包涵了回向了,这个法门特别在此地,念其他佛菩萨要回向,要加以回向。

『又一心专念诸佛所证之法』,这就是念法,诸佛所证之法,就是诸佛如来跟我们宣讲的经论,经论当中所说的就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诸佛如来所证的,他把宇宙人生真相告诉我们,这就是前面读诵大乘的意思,念法就是读经,并诸眷属菩萨僧,眷属佛的眷属就是他的学生弟子,出家在家四众弟子,这里面有天人,有二乘有菩萨,这些弟子们,持戒参禅读诵修行,都是我们的好榜样,是我们修学的模范,有许多人知道,念佛重要,念法重要,把念僧疏忽掉了,往往觉得这个念僧不重要,其实这犯了很大的错误,念佛念法固然重要,我们修行眼前没有一个榜样,我们不晓得怎么个修法,这个僧是模样,是样板,我们就照他这个样子修学,那就对了,古人重视,像我过去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就教我,修行要找一个样子,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家,还是居士身份,跟他学的时候,他特别告诉我,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这两个不是好榜样,什么原因呢,这两个是佛教的学者,现在讲佛学家,但是都没有成功,都没有往生,都没有超越三界,还是搞六道轮回,所以要取榜样,不要学这两个人,那么他特别介绍我一个,最好能学印光法师,以印光法师作一个榜样,我们求愿往生是决定得生,这个就是念僧的重要性,念僧的真正的意义,我们有一个模样,有一个典型,我要向他学习,又念诸佛戒,这个六念里面讲念戒就是这一句,诸佛为一切众生所制定的这些戒律,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的,要注意到戒律的精神,不能死在戒条之下,因为死在戒条之下会发生错误,戒律的条文有它的时代性,有它的地域性,在这个地方能用,换个地方未必能适用,就好像现代这个法律一样,每一个国家制定的法律不一样,不相同,每一个时代的这个法律条文也不相同,必须要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帮助在现代社会,现代这种生活方式之中,我们能够得定,我们能够开慧,守住这个原则那就完全不错了,所以戒律除了根本戒之外,都可以随时随地加以修订,加以修订,四条根本戒呢,确实是超越时空,无论在古时候,在今天在中国,在外国都行得通,大家都认为这是善的,这是对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你到外国去问问这四条好不好,他们都会点头,很好,佛在三千年前订的,现在的人也见了,也赞叹也好,可见得这个四条超越时空,其他的就有这个可以改变,与佛订的不饮酒,有人说不饮酒,很好,有人说酒可以喝,这个没有什么关系,所以那就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每个地方法律订的不一样,这个念戒的精神,这个戒最重要的,实在讲,还是守法,所以说这个戒不限于戒条,佛在一切经论里面给我们的教训都是戒,教诫,我们把戒的旁边加个言字,教诫,世间法律,风俗习惯,道德观念,都包括在这个范围之内,佛弟子决定守法而不违法,不犯法,这念戒重要的意义还在此地。

下面是『及念过去诸佛已经成佛的现在菩萨等』,现在真正在修行向佛道上精进的这些人,这些人叫菩萨,难作能作,难舍能舍,他为什么不用作,不念作而念舍呢,实在讲,关键的字眼还在难字,你能舍才真能做,你不能舍那就谈不上作了,作利益一切众生,必须要把自私自利舍弃掉,才能够真正做利益众生的事业,如果自利看得很重,利生的事业纵然要做,做的也很有限,所以他的重点在难舍能舍,要把贪瞋痴慢疑,烦恼妄想分别执著统统舍尽,都能够放下,内舍外舍,内是舍念头,外是自利的一些行为,包括世间法,出世间一切法统统都要舍,佛教给我们出世法,无量无边法门无量,我们修行只取一门,其他的统统要放下,只能取一门,此等菩萨,但欲念法,不惜身财,以法为重,法是什么呢,佛对给我们的教诫,佛教给我们舍的,我们统统舍,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去做,这就是真正念法,所以说这个身体,财物能舍能放下,行者等既念知此事,即须常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也,为法忘身,不惜身命,为了自己在佛法上成就,为了佛法在世界传播,这传播就是护持正法,使正法永住世间,不惜身命,不惜任何代价,来做这桩事情难作能作,这是以过去的诸佛菩萨作榜样,这是念戒念舍。

末后一段念天,念天者『即是最后身十地之菩萨』,这句话非常重要,否则的话念天,叫你念玉皇大帝,念上帝那将来都升天了,这跟这个一般宗教有什么两样呢,有了这一句这个疑惑就解除了,原来大梵天王是什么人呢,是十地菩萨的化身,十地菩萨修行,因为他们的福报大,人间没福所以他不来,他到天上去应化,在那个地方自行化他,成就圆满的道业,所以十地菩萨这是菩萨的最后身,他修行圆满了入了十一地了,十一地就是后补佛,等觉补处菩萨,实际上,菩萨位次到十地就圆满,所以这个念天是念这十地,就是法云地菩萨,念他干什么,念他的自己才生起真正的惭愧心。

我们看底下,『此等难行之行已过』,他已经超过,他都作到了,『三祇之劫已超』,他们修了多久呢,已经修满三大阿僧祇劫,『万德之行已成』,他们修行,差不多是接近圆满的果位了,『灌顶之位已证』,诸佛如来都给他灌顶授记,法云地的菩萨,这个几句是叙说,是这样的天人,不是普通的天人,不是天上一般讲的天王上帝,不是指这个,『行者等既念知已』,我们既然明白,既然知道了,这一个事实真相,『即自思念』。

这个底下的话重要,自己就应当想想,『我身无际已来』,我们自己在无量劫又无量劫之前,这些十地菩萨跟我是同学,我们两个地位一样的,初发心,你看,『共他同时发愿』,那个时候我们都一样,『断恶行菩萨道』,我们都曾经发过这个心,在一起学佛同参道友,他不惜身命,行道进位,人家精进,难行能行,难舍难拾,所以他今天成了十地菩萨,『因圆果熟证圣者踰于大地微尘』,我们过去同参道友同学,现在证得十地菩萨的人不晓得多少,像大地微尘一样这么多,然我等凡夫,再回来想想自己,乃至今日,虚然流浪,想想我们今天,人家在无量劫中有这样殊胜圆满的成就,我们今天落到这个地位,落魄这样,烦恼恶障,转转增多,这是真的,一世比一世累积的恶业多,换一句话说,你一世一世堕落得愈往下沈,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一生努力修学,再认真修学,修得怎么好法,你要是不能往生,来生人天福报都非常不容易得到,纵然修得有福报,在那里享呢,多半是畜生道恶鬼道去享,你看倓虚老法师所讲谛闲老和尚的徒弟,参禅的,参了十几廿年的功夫,得什么样的果报呢,到鬼道里去当土地公去了,十几廿年禅堂的功夫才换得一个土地公,那不往生还得了,到饿鬼道去享福了,土地公享什么福,初一十五人家去拜拜,去祭祀他就是这个福报,所以这个想想非常非常的可怕,福慧微微,我们的福慧实在太少太少了,恶业太多太多。

『若对重昏之临明镜也』,这下面是一个比喻,忽思忖此事,不胜心惊悲叹者哉,想想这个事,怎么不心惊呢,怎么不悲叹,怎么不惭愧呢,从前的同学,人家都成佛,成菩萨证到十地位了,我们今天沦落这个样子,还要往下堕落,这怎么得了,所以念天能生真正的惭愧心,能够生真正的恐惧心,这个才能够策励自己,勇猛精进,我们能不能迎头赶上呢,能,念佛这个法门就迎头赶上,你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天上去见见这些老朋友,虽然你是十地菩萨,我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学生也不比你差了,这赶上了,要不求生净土,要追上他们,还要用上三大阿僧祇劫,你这一生真正修行得好,真正证得初果位,也得三大阿僧祇劫才能赶上他,所以这个净宗法门实实在在不可思议,这是把另外三种人往生的介绍出来。

我们再看经文,经文在二百一十四面,这个上品上生章,讲了不少次了,我们讲到那里呢,讲到二百一十四面倒数第三行,最后一句三者修行六念,我们只讲到这个地方,向下经文就好讲了,后面的注解诸位同学自己看看就可以了,重要的统统都说过了,『回向发愿愿生彼国』,这一句是总结前面发三种心往生的,后面又有三种,一个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一个是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种是修行六念,总共往生的人可以归纳为六大类,这个六大类,一定要回向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回向,我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人天福报,也不想来生生天,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得生净土,得见弥陀,这一生当中所修集善根,一切的福德我统统不享受,我有福让大家享,希望在临命终时没有病苦,预知时至,心不颠倒,如入禅定,只要这一个福报,其他福报都不要,诸位要知道,临终时候头脑清楚的人,念佛是决定往生,因为能不能往生就是最后这一念,一生念佛到最后不能往生,是临终的时候生病迷惑了,颠倒了,把佛号忘掉了,别人助念也提不醒他,那就不能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是决定在最后的一个愿望,一个念头,平常我们念佛是培养,使它养成一个习惯,但是最怕的就是临终生病,临终一生病那就不能保证你往生了,所以真正往生的人是决定不生病的,这个不生病有没有人助念不重要,这个才是我们一生真正要求的,我们回向发愿要发这样的愿望,说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这个跟大经上说的,跟弥陀经上所说的完全相同,法门的圆顿,是一切法门都不能够跟他相比的,那一个法门能够在七天成就呢,唯独这个法门七天决定往生,我们在往生传里面看到,莹珂法师,宋朝时候的人,破戒的,造作罪业的一个出家人,念佛三天往生,我们要问了,他为什么三天能往生呢,因为他怕堕地狱,他知道自己造的罪业很重,按著佛在经上所讲的,一定会堕地狱,他害怕,听说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不堕地狱,所以就拼命念佛,他自己有一个小寮房,关起门来三天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就这一句佛号恳恳切切切的念了三天三夜,这个人,诚则灵,心地真诚把阿弥陀佛给念来了,念来了他很欢喜,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这十年当中好好修行,到了寿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说我再来迎接你,这莹珂法师就告诉阿弥陀佛,他说,我的业障很重,烦恼很重,习气很深,外面一诱huo我又要造罪了,我禁不起诱huo,这十年我不晓得还要造多少罪,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这要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很慈悲就点头答应了,他说,好吧,那三天之后我来接你好不好呢,莹珂法师说,好同意了,三天之后来接迎他往生,他这一高兴,房门一打开,跟寺庙的大众宣布,三天之后我要到极乐世界去了,寺庙人听到没有一个人相信,这无恶不作的坏出家人,才念了三天佛,那有就这样往生了,但是看他说话的态度,语气,又不像是骗人的样子,反正三天时间很短,大家就看著,看你三天之后你怎么办,到了第三天,阿弥陀佛跟他约定的时间,在做早课的时候,他就要求大众,今天的课诵改变一下,统统念阿弥陀佛送他往生,大众当然也高兴也欢喜,我们念,看你走不走,在念到大概一刻钟十五分钟,他告诉大家,佛来了,他看到,别人看不到,佛来了跟大家告假他就往生了,就走了,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是怕堕地狱,极大恐怖心,要求离苦,我们现在这些人不怕,胆子大不在乎,这是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这是真有这样子的人,这是古今有记载的我们看到了,有时候也听说了,但是真正往生的人,我们没有听说的,没有记载的一定更多。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这个来欢迎他的人,就来迎接的人多了,上品上生的,所以有无数化佛,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看到满虚空中都佛像,都是佛来迎这是上品上生,『七宝宫殿』,是讲宫殿随身,『观世音菩萨至金刚台』,这是莲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这两位大士来欢迎来致意,『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这是佛放光,接触到佛光,他的功力就加了一倍,平常我们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佛光这一照,功力就提升到事一心不乱,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乱,佛光一照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乱,所以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不乱也没有错,也是事实,『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这是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授手来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这是二位大士与诸上善人,上善都是指的等觉菩萨,西方世界等觉菩萨太多太多,看到你来,你今天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赞叹,赞叹你很有智慧,你的决定没有错,其他的人修行到这个境界,要经过无量劫三大阿僧祇劫,你短短的几天就成功了,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真正值得赞叹,不但这些菩萨们赞叹,诸佛如来都赞叹,一面赞叹他,一面是劝进他,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这个人见到佛,见到菩萨,见到无量无边的化佛菩萨,心里欢喜,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他自己感觉到观世音菩萨拿著金刚台来接引他,他就坐在金刚台上,如弹指顷,往生彼国,速度之快,我们这个地方,距离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国土,一弹指之间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到了,生彼国已,这句话看起来很平常,实际上里面涵意很深。,这是讲没有一丝毫障碍往生。

『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这个时候你看到佛,『见诸菩萨色相具足』,这个具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没有一丝毫的缺陷,正如世尊在无量寿经,在观无量寿经上讲的一模一样,从前读经听说的,现在亲眼所见,光明极乐世界是光明世界,极乐世界没有夜晚,极乐世界没有黑暗,不但表面是光明的,地下面也是光明的,因为地是琉璃地,地底下有宝藏,宝藏也放光,光从地底下往上透露,所以是名符其实的光明世界,因为人心清净的,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因此身体是透明,我们人身为什么不透明呢,里面的污染严重,贪瞋痴慢,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染污,这个身不透明,佛菩萨的身是透明,如果我们这些东西统统没有了,我们身也是透明的,这透明就放光,宝林,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树,演说妙法,此地是略举,西方世界六尘说法,以前也是在经上看的,听说的,现在统统都见到了,果然西方世界不但是佛菩萨讲经说法,六尘都说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这个实在太快太快了,一听到说法就开悟了,诸位想想为什么会开悟,这个开悟不是平常的开悟,这个在我们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为什么一听就有这样的彻悟呢,佛光一照,烦恼业障消除了,身心真正清净,真实清净心中一闻法音自然就开悟了,所以我们听讲经,听经或者读经或者是念佛,你有没有受用,能不能契入关键在于你心清不清净,真不真诚。

过去曾经有人请教印光大师,这好像在文钞里头有,那一段我不记得了,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佛法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叫我们很快契入,就是证入这个境界,他老人家听到之后,过了很久,才答覆,有,诚敬二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经是一样的,每个人看,每个人的悟处都不相同,得益不相同,你对这经典存的恭敬心有多少,你听讲,老师讲的是一样的,听的人那么多,每个人得的都不一样,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对老师恭敬的程度,真的是尊师是为了重道,对老师一分恭敬,能听懂一分就有一分的悟处,十分恭敬就有十分的悟处,这就是这个道理。

『悟无生法忍』,这个位次就高了,悟无生法忍就是阿鞞跋致菩萨,亦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七地以上,一下把这个位子提升到这么高,经须臾间,须臾间是佷快,很短暂的一个时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立刻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他就有能力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听佛说法,接受佛的授记,在这里看到授记,在弥陀经里只是看到供养十方佛,供养佛,当然佛给他说法,佛不会说,接了供养不说法的,没有这个道理的,佛一定给他说法,此地说了,不但说法还要授记,诸佛前次的授记,每一尊佛都给他授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这个陀罗尼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总持,要用现代话,就是一切法的纲领他完全掌握到,这就是真正抓到了一切法门的纲领,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到这里才圆满,我们现在一开头就搞法门无量誓愿学,那就大错特错了,那就不能往生了,所以今天我们只学往生这一个法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你看看这不就成就了无量无边的法门,轻而易举的成就了,那要费那样多的时间,那样长的精神呢,不需要,是名上品上生者,我们今天把这一章经讲圆满,这一章经对我们修行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