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净土法脉 [打印本页]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4 20:13     标题: 净土法脉



净土法脉

  
 
初祖慧远大师

二祖善导大师

三祖承远大师

四祖法照大师 

五祖少康大师 

六祖延寿大师 

七祖省常大师 八祖莲池大师
九祖蕅益大师 十祖行策大师
十一祖省庵大师十二祖彻悟大师
十三祖印光大师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6 19:15



初祖慧远大师






    晋慧远大师,莲宗初祖也,姓贾,雁门人。学精儒老,年二十一,闻道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叹曰:“儒道九流,皆糠枇耳。”遂出家,誓弘佛教。安叹曰:“使道流中国,其在远乎。”后居庐山东林寺,率众行道,凿池种莲,于水上立十二叶莲花,因波随转。分刻昼夜,以为行道之节。与刘遗民等僧俗百二十三人,创立莲社,六时念佛,求生西方。在山三十年,迹不入俗,专志净土,澄心系念,三见圣相,而沉厚不言。一夕,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同注上下,演说妙法。佛言:“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后七日当生我国。”社中佛陀耶舍、刘遗民等,以往生者,皆在佛侧。师曰:“吾始居此,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必生净土。”至期,端坐入寂,年八十三。(东林传)
 
远祖历朝谥号

晋安帝义熙年,谥庐山尊者,鸿胪大卿,白莲社主。
唐宣宗大中二年,谥辩觉大师。
南唐升元三年,谥正觉大师。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谥圆悟大师。
宋孝宗乾道二年,谥等遍正觉圆悟法师。
     
 
远祖所著书

大智论要略二十卷(亦名释论要钞)     不敬王者论一卷
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三卷(并罗什答)    大智论序一卷
何昆昙心序一卷                          三法度序一卷
妙法莲华序一卷                          明报应论一卷
修行方便禅经序一卷                      辩心识论一卷
法性论一卷                              沙门祖服法论一卷
释三报论一卷佛影赞一卷
 
祖师法语

师云:念佛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悟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乃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相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于是灵相湛一,清明自然,元音叩心,滞情融朗。非天下之至妙,孰能与于此哉。所以奉法诸贤,咸思一揆之契,感寸阴之将颓,惧来储之未积,于是洗心法堂,整襟清向,夜分忘寝,夙兴唯勤,庶夫贞诣之功,以通三乘之志。仰援超步,拔茅之兴。俯引弱进,垂策其后。以此览众篇之挥翰,岂徒文咏而已哉!
 
净宗祖庭

东林寺在江西庐山西北麓。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刺史桓伊为慧远建。慧远于山中立般若台,安弥陀三圣像,集道俗一百二十三人立誓,期生西方极乐世界,号为「莲社」。宋时尊慧远为莲社初祖。寺东岗石室中有八角覆钵形慧远塔。塔右方有石造圆窦、藏骨室。宋元以来,净土宗成立,奉慧远为净土宗初祖。
 
         慧远大师文章
         
         庐山远公慧远大师文钞(图档下载)
     沙门不敬王者论
     沙门袒服论
     明报应论
     三报论
     佛影铭
     念佛三昧诗集序
     与隐士刘遗民等书
     庐山净土集(chm) 转自


图片附件: 20080524_90cdb4a76097505044cbImiOYB4YXDQD.gif (2008-5-26 19:32, 7.7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4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35



图片附件: z01.jpg (2008-5-26 19:32, 12.2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3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36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6 19:46



善 导 大 师 略 传





1、隋唐盛世 善导示现

    中国净土教的大成者、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出生于隋朝大业九年(六一三),往生于唐朝永隆二年(六八一),春秋六十九。亦既隋炀帝之时出生,历经唐之高祖、太宗的时代,而于高宗之时代往生。其活跃于自信教人信的正是唐朝之国运极为鼎盛的太宗、高宗时代。而大师出生之前的统一天下之隋文帝时代,佛教正以旺盛之势在复兴著;文帝颁下“佛教治国策”、“佛教兴隆策”、“天下佛寺复兴诏”等,全国几乎成为佛教化。在佛教信仰如此澎湃的时代中,大师从无量光明的净土应化而来,高举念佛成佛的旗帜,指引众生,导归极乐,圆满佛果。


2、年青立传 光芒初现
   
    善导大师的传记文献颇多,中国与日本的约有三十种之多,其中最早的是唐朝道宣律师所著的《续高僧传》,其次也是唐朝的文谂大师、少康大师共篡的《瑞应删传》,此外大多是后人站在赞扬的立场记述的,这当然有其意义,但在历史上的价值比较低。善导大师传记可资参考的基本性资料有四种:
    一、道宣《续高僧传》(遗身篇)附会通传之善导传(六四五)
    二、文谂、少康《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善导传(八0五)
    三、戒珠《净土往生传》善导传(一0六四)
    四、王古《新修往生传》善导传、善道传(一0八四)
    道宣律师生于隋朝开皇十六年(五九六),长于大师十七岁,人尚在世,时又青年,而南山律的开祖道宣律师于其《续高僧传》中便已就其所闻的预先为大师写下众所赞扬的事迹,虽然仅有简短的一百二十三字,但大师的伟大,已现端倪。


3、俗姓朱氏 籍贯山东

    大师俗姓朱,山东省临缁县人(一说安徽省泗县),年少出家,师事密州之明胜法师,钻研《法华》、《维摩》等大乘经典。
    密州在山东省诸城县,距临缁县不远。明胜法师是三论宗学匠,与开创三论宗之嘉祥大师吉藏同为法朗大师的高弟。


4、隋末唐初 教界盛况

    若从当时佛教界的盛况而言,此时嘉祥大师诏入帝都长安之日严寺宣扬宗风;嘉祥大师寂于武德六年(六二三),善导大师出生之顷正是嘉祥大师在长安极为活跃之时。
    又天台宗之开创智凯大师六十岁往生之时是开皇十七年(五九七),是善导大师出生之前的十六年,之后的天台宗由弟子章安大师灌顶在极力弘扬。
    净土教方面,大业五年(六O九)四十八岁时归入净土教的道绰禅师,正以山西之太原为中心地域,传播念佛种子,声名远播,七岁之童皆知念佛。
    又西天取经,历经十六年之大旅行,翻译出所带回的庞大经典,留下不灭功绩的玄奘三藏,早生于大师十一年;大师与三藏大约同时代活跃于帝都长安。


5、见相愿生 其来有自

    大师曾经看到“西方变相图”,大为震撼,便生欣慕净土、深愿往生之情而赞叹地说:“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所谓“西方变相图”是描绘阿弥陀佛之净土庄严的图画,“变”即是转变,将极乐净土之相转变为图画,以令人观赏,起人欣慕。大师一见“西方变相图”便大为感动,欣求净土之深切愿心,始终不二,始终一贯,可见大师宿善之厚,其来有自。


6、深归观经 亲证三昧

    到了二十岁受具足戒后,与妙开律师共看观经,悲喜交叹地说:“修馀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定超生死。”
    《观无量寿经》在隋唐之初是最受欢迎的经典之一,不只为净土教众所尊重,也普遍受到佛教界全体的敏锐注目,演讲、读诵此经的可说所在多有。
    就“时”与“机”的痛烈反省,亦即自觉末法之时,则宣说救度罪恶生死凡夫之教法的这一部《观经》之广受重视与喜爱是极其当然的。
    《新修往生传》如此记载:“后遁迹终南悟真寺,未逾数载,观想忘疲,已成深妙;便于定中,备观宝阁、瑶池、金座,宛在目前。”
    终南山在帝都长安之南,而悟真寺则在终南山之蓝田县,系隋朝开皇年间净业法师所创建;后来有保恭、慧超、法成等法师相继住锡,他们都修持净土法门,故悟真寺可谓信仰净土的实践道场。而大师二十几岁便亲证三昧,古今高僧,少出其右。


7、访师求道 彻悟真髓

    唐贞观年中,二十余岁,初闻道绰禅师在晋阳开阐净土宗风,乃不远千里,从而问津。对于大师的来访,绰禅师心中很欢喜,知道眼前这位青年行者将是自己的后继者,因而为其彻说弥陀本愿与《观经》真意。《观经》的真精神必须以《大经》解释始能显明,亦即十三观的观佛三昧是所舍的,唯有信佛本愿念佛名号的念佛三昧才是一切三昧中王。大师在绰禅师的指导之下,一切疑问当下冰解而体悟《观经》的奥义。如是亲蒙面授《观经》幽意,彻悟净土真髓,深归弥陀本愿,成为绰禅师门下面授之杰出弟子。
    绰禅师继承昙鸾祖师的宗风,唯信弥陀本愿之救度,唯念弥陀本愿之名号;一生中敷演《观经》两百遍,其化风之盛,名高一世,帝王敬仰,庶民齐归。


8、二河白道 告白信心

    依据《新修往生传》记载,大师访绰禅师时,正逢玄冬之首,寒风飒飒,旅途重重,风飘落叶,填满深坑;乃入中安坐,一心念佛;不觉已度数日,忽闻空中有声音说:“可得前行,所在游履,无复挂碍。”于是忘疲出坑,至道绰禅师之玄中寺。
    之后大师注解《观经》,以“二河白道喻”描绘自己入信的过程,曾记述无人空旷之荒野踽踽独行,令人感受到那时绝处逢生的体验。


9、径路修行 唯在念佛

    有关大师参谒绰禅师的经过,《续高僧传》简略地说:“近有山僧善导者,周游环寓,求访道津。行至西河,遇道绰师,唯行念佛,弥陀净业。”
    大师所住之悟真寺与道宣律师所住之丰德寺同在终南山,故言“山僧”。唯行念佛,必生极乐,因为仰仗的是弥陀大愿业力之故。故大师有名的<劝化偈>云:
   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假铙金玉满堂 难免衰残老病
    任是千般快乐 无常终是到来
    唯有径路修行 但念阿弥陀佛
    “但念阿弥陀佛”即是“唯行念佛”,即是“径路”,“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在此可知大师之念佛宗风,乃受教于道绰禅师,而禅师则传承自昙鸾祖师。


10、至诚念佛 行持勤笃

    大师之遇绰禅师,如鱼得水,亲蒙泻瓶之教;至贞观十九年绰禅师八十四岁(六四五)往生之后,又回到悟真寺,时大师三十三岁。被仰为亲证三昧之圣旨的善导大师,日常行持甚为勤笃,其具体情形,《净土往生传》这样地记载:
   
    入堂则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乃至寒冷,亦须流 汗,以此相状,

    表于至诚。
   
    三十余年无别寝处,不暂睡眠;除洗浴外曾不脱衣。
   
    护持戒品,丝毫不犯,未尝举目视女人。
   
    尊敬一切人,乃至沙弥亦不受礼。
   
    绝意免得,远诣戏笑。
   
    所行之处,争申供养;饮食衣服,四季丰饶,皆不自入,并将回施;好食送

    大厨供养徒众,粗恶自食。
   
    乳酪醍醐皆不饮啖。
   
    诸有布施用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堵。
   
    见坏寺及坏塔,皆悉修营。
   
    燃灯续明,每岁不绝。
   
    三衣瓶钵,不使人持洗,始终无改。
   
    每自独行,不共众去;恐谈世事,妨修行业。”

   
   由此可知大师律己以严,待人以宽,而又慈悲心切,所到之处,皆蒙其恩。故后面所提到的《隆阐DA法师碑序》赞扬大师之德风而言:“慈树森疏,悲花照灼。”

11、一声佛号 一道光明

    大师念佛之精至,达到口念阿弥陀佛一声,即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百声千声,光出亦然,所以后世或称终南大师(因住终南山故),或称光明和尚(因口出光明故)
    大师不愧是弥陀化身,其教化活动,可说不可思议,完全以超人的魄力在推进,据《续高僧传》及《瑞应删传》说:
   
    “写弥陀经十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铺;士女奉者,其数无量。”
   
    亦即书写《阿弥陀经》分赠有缘四众,其数达十万卷,并以画相令人欣慕,所以士女奉者,“其数无量”。现在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有收藏一本大师真迹的《阿弥陀经》,此书是一八九九年大谷探险队在中央亚细亚的吐鲁番所发掘。大师之真迹进而流布到西域地方,其教化之广,令人惊叹。


12、写经十万 变相三百

    而《净土往生传》云:“续至京师,激发四部弟子,无问贵贱,彼屠沽辈亦击悟焉。”亦即大师进入京师长安,广度民众,传授净土法门,激发四部弟子,无问贵贱,甚至屠沽之辈,亦深受感化,悔改念佛往生。


13、较量念佛 佛像放光

    又,大师在西京寺内,曾与金刚法师较量念佛的胜劣,大师发愿说:

   “准诸经中世尊说,念佛一法得生净土,一日七日一念十念阿弥陀佛定生净土,

    此是真实不诳众生者,即遣此堂中二像总放光明。

    若此念佛法虚,不生净土,诳惑众生,即遣善导于
  
    此高座上即堕大地狱,长时受苦,永无出期。

    遂将如意杖指一堂中像,像皆放光。”

(唐道镜、善道《念佛镜》)


14、厌秽欣净 舍身往生

    长安之道俗男女,受感化而归向净土者甚众,且在大师“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的殷勤教化之下,受到热烈感化而“舍身往生”的信者,时有所闻,《续高僧传》说:

   “时在光明寺说法,有人告导言:今念佛名,定生净土否?导曰:念佛定生。

    其人礼拜讫,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声声相次,出光明寺,上柳树表,合掌西望,

    倒投身下,至地遂死,事闻台省。”


   “台省”即是当时的中央政府,这是道宣律师亲闻所记;而《净土往生传》更说:

   “京华诸州,僧尼士女:或投身高岭,或寄命深泉,或自堕高枝,焚身供养者,

    略闻四远,向百余人。诸修梵行,弃舍妻子者;诵阿弥陀经,十万至三十万者;

    念阿弥陀佛,日得一万五千至十万遍者;及得念佛三昧往生净土者,不可知数。”


    不论帝都,不论他方,僧俗男女,投身断命,甚至烧身供养,总共超过一百人。大师感化之伟大一至于此,则其盛德难以形容,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上,可说超群拔粹,少出其右,故《瑞应删传》言:“佛法东行,未有禅师之盛德矣!”

   见此令人想到《观经疏·定善义》言:


   “归去来 魔乡不可停

    旷劫来流转 六道尽皆经

    到处无余乐 唯闻愁叹声

    毕此生平后 入彼涅磐城”


   大师对时代之浊恶与人心之罪障,在极其深邃的洞察之后而吐露出这样的痛烈心情。


15、以讹传讹 误传舍身

    由于当时“舍身往生”的事迹频传,因而善导大师之其他传记也有大师舍身往生的传说,然而这是误读前面所引《续高僧传》之文,此文宋朝戒珠之《净往生传》、王古之《新修往生传》等误传为大师舍身往生,虽非正确,但由此可知当时愿生西方之热切。
    又善导与善道《新修往生传》作二人说,然这并非二人,也是从同一人的传记误传而来的。


16、慈恩寺碑 纪念大师

    大师法化甚广,因而在长安市区所住过的寺院除了“光明寺”之外,有名的“慈恩寺”及“实际寺”也是长期弘化的地方。
    慈恩寺是名满天下的玄奘三藏住锡之处,三藏在此译经院完成了翻译佛典的不朽金字塔。然而此寺有两座纪念大师的碑文:
    一、唐慈恩寺善导禅师塔碑 永隆二年(六八一) 僧义成撰 李振方正书
    二、唐慈恩寺善导和尚塔铭 大中五年(八五一) 僧志遇撰并书
    可惜这两座碑文失传,否则对大师的事迹会更清楚。此慈恩寺建立的由来与道绰禅师略有因缘,亦即绰禅师专事净土的念佛高风非常受到高宗之母文德皇后的仰慕,而皇后于贞观十年(六三六)去世;到了贞观二十二年(六四八),为母作功德之故,当时还是皇太子的高宗便在帝都兴建慈恩寺。其落成法会时,诏迎全国五十位高僧,大师便是被勒选的其中一人。进出长安的大师也时时居住慈恩寺扩展净土法门,而感化之深,功勋之隆,致使后人一而再地为其树碑,永贻怀念。

17、龙门大佛 奉勒监造

    有关居住“实际寺”的事迹有二种资料:
    一、“隆阐DA法师碑”,亦即“大唐实际寺故寺主怀恽奉勒赠隆阐DA法师碑铭(金石萃编卷八十六·唐四六),此碑铭内容,系叙述大师弟子怀恽法师的出家事缘,其碑文云:
   
   “高宗总章元载,……时有亲证三昧大德善导舍黎,……雅缔师资。……”
   
    碑文记述怀恽法师(原为世爵子弟)落发出家,系由大师为其主持剃度仪式,时为唐高宗总章元年(六六八)。
    二、“河洛上都龙门之阳、大卢舍那像合龙记”的碑文,世界驰名的洛阳“龙门大佛”是高宗皇帝发心,皇后武氏出钱所建造的,而奉勒监造的即是善导大师。当时大师住锡“实际寺”,故此碑文如此记载:
   
   “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
   
    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奉勒检校僧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至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毕功。”

   
    上元二年(六七五)大师六十三岁,碑文有“西京实际寺善导之语,可知大师此时是常住在此寺布教的时期,因当时实际寺住持即是大师弟子怀恽法师。此亦可知大师博学多才,于佛教艺术造诣之深,至于上达天听,为皇帝倚重。

18、湖北襄阳 传授胜行

    大师弘化与日增盛,不仅遍及山西,河洛,且南至湖北襄阳。《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记述义净三藏所言云:
   
   “有比丘贞固者,往襄州,遇善导禅师,传授弥陀胜行。”
   

    弥陀本愿念佛法门的传布受到义净三藏的注目,且赞扬为“胜行”,可知此法的殊胜,及大师法化之盛、辛勤之劳。


19、造疏感梦 楷定古今

    在长安期间,大师为了纠正当时教界对《观经》的错解,乃撰著《观经疏》四卷(亦称四贴疏),撰写之前,于佛前标心结愿,请求灵验;当夜即见圣境,诸佛菩萨现前。自此以后,每夜梦中,常有一僧而来,指授玄义科文,既了更不复见。当《观经疏》圆满时,再度祈请,连续三夜,皆现圣境。其状具载于《观经疏》第四卷,披寻便知。
    故后世以此疏谓之“弥陀传说”,亦谓“楷定古今之疏”,珍重如经,而大师亦被尊为“楷定古今之大师”。


20、预知时至 掩室长逝

    大师在帝都长安弘扬弥陀本愿念佛法门,非常契应群机,缁素男女之归依甚众,门前成市。往生前不久,正于所住寺院中画净土变相,忽然催促令速成就;或问其故,大师回答:“吾将往生,可住三两夕而已。”时间一到,忽然示现微疾,掩室怡然长逝,身体柔软,容色如常,异香音乐,久而方歇。春秋六十九,时在永隆二年(六八一)三月十四日。


21、信者无量 高弟三名

    大师拥有很多足可惊叹的信者,传记说“士女奉者,其数无量”,因此受业弟子当然也不在少数;其中最有名的有三位,即撰著《释净土群疑论》的怀感(六八O顷),怀恽(六四O--七O一)、净业(六五五--七一二)。其中怀感大师来不及写完《群疑论》便已先行往生,而由其师弟怀恽法师续写完成。


22、长安南郊 建塔纪念

    长安郊外,南望终南山,北眺长安城,所谓临水面山之佳地的神禾原,一座十三层高的大塔伟然耸立著,这便是奉安大师遗骨的“崇灵塔”。
    师事大师十数年的怀恽法师怀念恩师之入灭,乃选此胜景建塔立碑,并于塔侧兴建寺院名“香积寺”,栽植神木灵草,四时供养不怠;此寺由怀恽法师及其师弟净业法师相继住持。这些事迹记载于《隆阐DA法师碑》。然而世间无常,往昔甚为宏壮的寺观,如今伟容不在,唯此大塔凌越一千三百余年的风雪,巍然独立于田园中,彰显大师万古不灭的遗德,频添吾人归依渴仰的遐思。


23、遗文放光 少康感悟

    到了中唐时代,贞元之初,另一净土高僧,念佛佛从口出,世称“后善导”的少康大师(?--八O五),参访洛京白马寺,见殿内文字累放光明,甚感奇异,向前探看,乃是善导大师所作的《西方化导文》;少康大师一见非常欢喜,便祝愿说:“如果我与净土有缘,惟愿此文,再现光明。”祝愿才毕,果然光明再度闪烁,光中有无数化佛菩萨。少康大师深受感动,当下立誓说:“劫石可移,我愿无易矣!”


24、形像神变 化佛付嘱

    于是少康大师立即前往长安瞻礼善导大师的影堂,大陈荐献,乞愿一见善导大师,立时善导大师的遗像化为佛身,向少康大师说:“汝依吾教,利乐众生,同生安乐。”少康大师一闻,似有证悟。


25、本地弥陀 垂迹善导

    大师乃是阿弥陀佛化身,事载《西方略传》;故得生前灭后,盛德灵异,不可思议。宜哉!独得本愿深旨,广度念佛群萌。
    法然上人于其《选择本愿念佛集》之结尾赞言:
   
   “仰讨本地者:四十八愿之法王也,十劫正觉之唱,有凭于念佛;
   
    俯访垂迹者:专修念佛之导师也,三昧正受之语,无疑于往生。
   
    本迹虽异,化导是一也。”

26、五部九卷 本疏具疏

    大师之著作成为净宗圣教的有左列“五部九卷”,尚有失传的《阿弥陀经义》,此书<定善义>出现二次,恰如《四贴疏》,是《阿弥陀经》随文解释之疏。
    此五部之中,《观经疏(四贴疏)》四卷谓之“本疏”,亦谓“解义分”,其他四部谓之“具疏”,亦谓“行仪分”。

27.文章剪辑

 观经四贴疏doc文档下载,观经四贴疏TXT下载包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
 
  往生礼赞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



图片附件: west02.jpg (2008-5-26 19:46, 14.6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4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37



图片附件: 20080411_d4b2bc827814303d04acMTOLDpIrAuLd.gif (2008-5-26 19:46, 7.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3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38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7 12:44



承远大师






    唐承远大师,莲宗三祖也。学于玉泉真公,令居衡山设教。

居山西南岩石下,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病形垢面,躬

负薪木。凡化人,俾得疾至,故示专念。书涂巷,刻溪谷,丕勤

诱掖,从而化者以万计。人皆负布帛,斩木石,委之岩户,不拒

不营,祠宇既具,名弥陀寺。营造之余,施与饿疾者。时法照大

师居庐山,定中趋安乐国,见恶衣侍佛者,佛告曰“此衡山承远

也。”出而求之,乃从之学,传教天下。公为僧凡五十六年,其

寿九十一,贞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终于寺,葬于寺之南罔,刻石

於寺大门之右,铭曰:



一气回薄茫无穷,

其上无初下无终,

谁而为合蔽为通,

始末或异今为同,

虚无混冥道乃融,

圣人无迹示教功,公之率众峻以容,

公之立诚放其中,服庇草木蔽穹窿,

爷攀俯取食以充,形游无极交大雄,

天子稽首师顺风,四方奔趋云之从,

经始寻尺成灵宫,始自蜀道至临洪,

咨谋往复穷真宗,弟子传教国师公,

化流美亿代所崇,奉公寓形於南峰,

幼曰弘愿惟孝恭,立之兹石书玄踪。



图片附件: 20080411_d4b2bc827814303d04acMTOLDpIrAuLd.gif (2008-5-27 12:44, 7.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4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39



图片附件: west03.jpg (2008-5-27 12:44, 12.4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4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40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7 12:52



法照大师






    唐五会、法照大师,莲宗四祖也。居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蒙文殊以威神力,摄入五台圣境,礼问曰:“佛法浩瀚,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我于过去劫中,因念佛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令无休息。”问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并舒金臂摩顶授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师欢喜作礼而退。于是决志念佛,日夜无旷,誓生净土。忽见梵僧佛陀波利曰:“汝花已就,后三年花开矣。”至期,谓众曰:“吾行矣。”端坐而逝。(高僧传)

法照祖师所著书

大圣竹林寺记一卷

五会念佛法事仪赞三卷

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并序)



图片附件: 20080411_d4b2bc827814303d04acMTOLDpIrAuLd.gif (2008-5-27 12:52, 7.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5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41



图片附件: west04.jpg (2008-5-27 12:52, 13.4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5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42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7 13:09



五祖少康大师






唐台岩,少康大师,莲宗五祖也。姓周,缙云人。

幼出家,通经论,善毗尼。于洛阳白马寺,见善导

大师西方化导文放光,因至长安光明寺善导大师影

堂瞻礼,感大师现身空中曰:“汝依吾教,广化有

情,他日功成,必生安养。”遂往新定,人无识

者,乃乞钱诱小儿,念佛一声,即与一钱,月余,

念佛求钱者众,师云:“念佛十声,乃与汝钱。”

如是年余,凡男女少长见师者,皆云阿弥陀佛,念

佛之声,盈于道路。旋于乌龙山建道场,筑坛三

级,每遇斋日,善信毕集,乃升座高声念佛,众

共和之,见师念佛一声,一佛从其口出,十声十

佛,若贯珠焉。师云:“汝等见佛者,必得往

生。”众皆欣慰。礼佛人数千,亦有竟不见者。

忽嘱道俗:“当于净土起增进心,于阎浮提生厌离

心,汝等此时见我光明,真我弟子。”遂放异光数

道而逝。(高僧传)



图片附件: 20080411_d4b2bc827814303d04acMTOLDpIrAuLd.gif (2008-5-27 13:09, 7.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4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43



图片附件: west05.jpg (2008-5-27 13:09, 12.0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3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44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7 13:24



六祖延寿大师






宋永明、智觉、冲玄、延寿大师,莲宗六祖也。钱塘王氏子,知税务,多用官钱,买放生命,罪当死,临刑,钱文穆王使人察之,色不变,命释之。遂出家,参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以宿愿未决,登智者岩,作“一心禅定”与“万行庄严净土”二阄,冥心精祷,七阄皆净土,于是一意修净业,蒙观音以甘露灌口,获大辩才,著宗镜录,及万善同归集,指归净土。后往永明寺,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人闻天乐鸣空。诵法华经积一万三千卷,弟子一千七百人,常与众授菩萨戒,施鬼神食,买放生命,皆以回向净土。忽焚香告众,趺坐而化,年七十二。后有僧病入冥,见王供像殿左,勤致礼拜,询知为师,已往生上上品矣,王重其德,故礼敬耳。(乐邦文类)

 
延寿(904~975)五代宋初僧人。俗姓王,字冲元,浙江余杭人。自幼信佛,戒杀放生。曾任余杭库吏、华亭镇将,30岁从龙册寺翠岩禅师出家。先在天台山国清寺结坛修《法华忏》,又到金华天柱峰诵《妙法莲华经》三年。旋从法眼宗创始人文益(法眼禅师0的弟子德韶得法,传承法眼宗。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及《净慈寺志》卷八记载,延寿于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住持奉化雪窦寺,因有在此写成《宗镜录》初稿之说。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国忠懿王钱俶请延寿主持重修杭州灵隐寺,重建殿堂1300余间,灵隐寺因而中兴。次年又接住永明寺(即净慈寺),忠懿王赐智觉禅师号,从学者多达2000余人。《宗镜录》在寺演法堂定稿。开宝三年(970)奉诏于钱塘江边的月轮峰建造六和塔。他认为唐末以来,禅宗颇多流弊,当时的禅师,胸无点默邪正不分。因而发愤撰集《宗镜录》,意在扶衰救弊。书共100卷,约80余万言,分为标宗章、问答章、引证章三部分。所谓“标宗”,即”举一心为宗”。此一心宗,“照万法如镜”,《宗镜录》的立名,即从此义而来。引证章引证了大乘经120种,诸祖语录120种,贤圣集60种,共300种。其中保存了一些宝贵的文献。(巨赞)


远祖所著书

《宗镜录》一百卷 《万善同归集》三卷
《唯心诀》一卷 《神栖安养赋》一卷
《定慧相资歌》一卷、《惊世》一卷


祖师法语

师云:直须一心归命,报尽精修。坐卧之间,常面西向。当行道礼拜之际,念佛发愿之时。恳苦翘诚,无诸异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斯至诚,必不虚弃。如或言行不称,信力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牵,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也。夫善恶二轮,苦乐二报,皆三业所造,四缘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摄。若一念心,瞑恚邪淫,即地狱业。悭贪不舍,即饿鬼业。愚痴暗蔽,即畜生业。我慢贡高,即修罗业。坚持五戒,即人业。精修十善,即天业。证悟人空,即声闻业。知缘性离,即缘觉业。六度齐修,即菩萨业。真慈平等,即佛业。若心净,则香台宝阁,净刹化生。心垢,则丘陵坑坎,秽土禀质,皆是等伦之果,能感增上之缘。是以离自心源,更无别体。欲得净果,但行净因。《禅净四料简》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万善先归




图片附件: 20080411_d4b2bc827814303d04acMTOLDpIrAuLd.gif (2008-5-27 13:24, 7.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9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45



图片附件: west06.jpg (2008-5-27 13:24, 12.0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0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46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7 13:44



七祖省常大师







寿





图片附件: 20080411_d4b2bc827814303d04acMTOLDpIrAuLd.gif (2008-5-27 13:44, 7.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9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47



图片附件: west07.jpg (2008-5-27 13:44, 11.3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9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48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7 15:02



八祖莲池大师







    明莲池、佛慧、袾宏大师,莲宗八祖也。仁和沈氏子,年十七,补诸生,以学行称。闻邻人持佛名,无疾病而终,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即栖心净土,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以自策。三十二出家,访遍融、笑岩诸大老,参念佛是谁有省。旋居云栖,山故多虎,为诵经施食,虎患遂宁。岁旱,居民乞祷雨,循田念佛,雨随足至。众悦,相与造屋,僧日归附,遂成丛林。乃提倡净土,痛斥狂禅,广修众善,以资净业。时戒坛久禁,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为作证明。定水陆仪文,及瑜伽焰口,开放生池,著戒杀文,以拯冥阳之苦。著阿弥陀经疏钞,及云栖法汇,融会事理,统摄三根,从化者甚众。忽别道俗,曰:“吾将他往。”至期,示诸弟子,老实念佛,向西念佛而逝。年八十

一。(云栖法汇)
   
   祩宏(1535~1615)明末僧人。字佛慧,自号莲池。俗姓沈。浙江杭州人。17岁补邑庠。后信奉净土宗,志在出世。31岁投性天理和尚出家。既而于杭州昭庆寺受具足戒,学华严,参禅要,历游诸方,遍参知识。37岁回杭州,见云栖山水幽寂,即结茅安居,日久渐成丛林。同门因尊称他为云栖大师。他住持云栖寺40余年,施衣药,救贫病;终身布素,修持禅、净;披阅三藏,注释经典;严持毗尼,制定规约;弘宗演教,修订焰口、水陆和课诵等仪。著述编成《云栖法汇》,其内容分释经、辑古和手著。释经有《戒疏发隐》和《弥陀疏钞》等;辑古有《具戒便蒙》和《禅关策进》等;手著有《楞严经摸象记》和《竹窗随笔》等共30多种。他在《竹窗二笔》中有《儒佛交非》、《儒佛配合》条,前者主张儒佛不该互非;后者认为“儒主治世,佛主出世”,不宜分歧,亦不必合。主张佛教各宗并进,戒为基础,弥陀净土为归宿。清守一《宗教律诸祖演派》排他为华严圭峰下第二十二世;但他提倡净土最力,门人尊他为莲宗第八祖。

 
祖师法语


师云:念佛者,有默持,有高声待,有金刚待。然高声觉费力,默念易昏沉,只是绵绵密密,声在于唇齿之间,乃谓金刚持。又不可执定,或觉费力,则不妨默持。或复昏沉,则不妨高声,久乱之心,一时难定。念佛心不清,不必忧,只要功夫深耳,字字句句当心念。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亲切也。杂念起时,即用心加工念,字字句句,精一不二,杂念念不忘自息矣。
 

  阿弥陀经疏(钞)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273kb)
 竹窗随笔之竹窗三笔
 正讹集
 净土疑辩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图片附件: 20080411_d4b2bc827814303d04acMTOLDpIrAuLd.gif (2008-5-27 15:02, 7.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8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49



图片附件: west08.jpg (2008-5-27 15:02, 11.2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9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50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7 15:26



九祖蕅益大师






    清藕益、智旭大师,莲宗九祖也。姓钟,吴县人。少以圣学自任,著书辟佛,及阅云栖竹窗随笔,乃焚所著。年二十,读地藏经,发出世志,日诵佛名。二十四,听古德法师讲经,疑情忽发,用心参究,已而豁然。寻掩关吴江,染疾将死,始一意求生净土。疾少间,结坛持往生咒七日。后隐灵峰,师著述宏博,阐扬净宗。忽示疾,遗命火化后,屑骨和粉,分施禽和鱼,结西方缘。旋病良已,趺坐向西举手而逝,年五十七。阅三年启龛,发长覆耳,面如生,门人不忍从遗命,塔于灵峰。(灵峰宗论)

   著作分宗论与释论两类。前者即《灵峰宗论》10卷;后者包括《阿弥陀经要解》、《楞伽经义疏》、《般若心经略解》、《法华经会义》、《梵网经合注》等经、律、论、疏及其他共47种,191卷。

 

    智旭(1599~1655)明末僧人。字藕益,自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人。幼崇儒学,反对释老之教,曾著《辟佛论》数十篇。17岁读祩宏所著之《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后,思想倾向佛门,乃焚过去所作。24岁往庐山欲师事德清,适值德清他往,遂依德清之弟子雪岭山家。32岁宗天台,但又不以天台教观为限。33岁入灵峰(浙江孝丰)。两年后造西湖寺,此后转辗九华山等地从事宣讲、著述。清顺治十二年(1655)于灵峰入灭,立塔于灵峰大殿右侧,世称灵峰藕益大师。

祖师法语


    师云: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三万五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一生,誓无改变,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成诳语。一得往生,则永无退转,种种法门,悉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
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嗅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问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检点,若干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咳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妄想驰逐,犹未除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名为真念佛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散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便不散乱者,即是下品上生。念到事一一心不乱,不起贪嗔痴者,即是中三品生。念到事一心不乱,任运先断见思尘沙,亦能伏断无明者,即是上三品生。故信愿持名念佛,能历九品,的确不谬也。信愿持名,消伏业障,带业往生者,即是凡圣同居净土。信愿持名,见思断尽,而往生者,即是方便有余净土,信愿持名,豁破一分无明而往生者,即是实报庄严净土。信不契圆常,殊不知能持者,即是始觉,所持者即是本觉,今直下持去,持外无佛,佛外无持,能所不二,则始觉合乎本觉,即究竟觉矣。念佛而一心不乱,即是静。一心不乱、而念佛,即是虑。然则一心念佛而律仪摄矣。念佛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是暂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念他佛者,托阿弥陀佛,果德庄严,以为我所念之境,专心注意而忆念之。或忆名号,或想相好,或缘四十八愿,往昔洪因,或观力无畏等,现在胜德,总名为念他佛。贵在历历分明,一心不乱,则三昧功成,径登净域。念佛一行,乃有多途,小经重持名,楞严但忆念,观经主于观境,大集观佛实相。后世智彻禅师,复开参究一路。
独参究之说,既与禅宗相滥,不无伪淆可商。试尝论之,心佛众生,三无差另,果能谛信,斯直知归。未了之人,不妨疑著。故谁字公案,曲被时机,有大利亦有大害。言大利者,以念或疲缓,令彼深追力究,助发良多。又未明念性本空,能所不二。藉此为敲门瓦子,皆有深益。必净土为主,参究助之。彻与不彻,始不障往生。言大害者,即涉参究,便单情己灵,不求佛力。但欲现世发明,不复愿往。或因疑生障,谓不能生,甚则废置万行,弃舍经典。古人本意,原欲摄禅归净,于禅宗开此权机。今人错会,多至舍净从禅。于净宗翻成破法,全乖净业正因,安冀往生彼国。吾人从无始来,直至尽未来际,决无不起念时。纵心虑灰凝,入无想定,仍堕八万四千枯槁乱想。但念地狱则地狱界人。念饿鬼则饿鬼界人。乃至念佛则为佛法界人耳。此理至明。故宗镜录云:一念相应=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尽一日中,出声一至香,默持一柱香。循环无间,必以:一心不乱为期。此简巧之行,须深信勿疑,久久勿替,自当圆超五浊,圆净四土,更莫向含元殿里问长安也。深心念佛者,深心,白救救他之心也。佛者,灵知灵觉之极致。深心念佛者,以自救救他之心,契于灵知灵觉之极致,令若自若他,念念解脱者也。
当知生佛同体。佛者,无上众生。众生者,即未来诸佛,一念一切念,一切念一念可也。证心大德问心要于予,余曰,心要莫若念佛。寿昌云,念佛心即是佛。盖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惟其无性缘生,故念名满腔是名,念利满腔是利。乃至昼所为,夜所梦,无不趋归于一念之专注,而十界升沉从此出矣。惟其缘生无性,故炽然造集善恶之时,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然设向此了不可得处坐定,则堕无为深坑,不能证法界无障碍体,不能起法界无障碍用。故须念佛求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圆顿法门。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声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寂然矣。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倘不念佛,正恐又生种种杂念。纵不生杂念,亦恐堕在无生窠臼。故必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谓之以佛证心可也,谓之以心证佛可也,谓之以佛证佛,以心证心亦可也。至直捷稳当,至圆顿了义,不可思议,不可将余一切法门比量。果如此此信得及,直下念去,则诸佛出广长舌以证之。若人专念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金口诚言,可不信哉。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盖至圆顿之要旨,亦三根普被之巧方便也。众生心性,一而已矣。只此一心,法尔具足真如生灭二门,正随缘而不变,名真如门。即不变而随缘,名生灭门。依真如门,说圆实教。依生灭门,说偏权教。离真如无生灭,权是实家之权,故可为实施权。离生灭无真,实是权家之实,故须开权显实。为实施权,有藏通别之三。开权显实,统惟圆教之一。权实四教,无非念佛法门。所谓念自佛,念他佛,双念自他佛。约四教成十二种念佛三昧。又常行等四种三昧,同名念佛。一一三昧,各具十二,则四十八种。复次念他佛者,或念相好,念法门,念实相,以例念自念双,亦可成三。广历四三昧,四教则一百四十四种。一一种,复有无量境观差差别非言可宣。而持名一法,出《佛说阿弥陀经》,仍在前来种种三昧之外。《观经》云: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名字是也。此持名法门,虽似曲为中下,仍复最顿最圆。所持之名,无论解与不解,当体无非一境三谛,能持之心,无论达与不达,当体无非一心三观。请尝言之,六字弥陀,为因名故名,为因心故名,为亦名亦心故名,为非名非心故名。若因名故名,名应自持,何待心持。又名能自持,与心何预。若因心故名,是心本有名,则不持时,名何个现。若亦名亦心故名,名能有名,何待于心。心能有名,何待于名。又此名字,谁半属名,谁半属心。且不持时,名中半名虽无,心中半名应在。离既各无,合云何有。若非名非心故名,既非名非心,何能更有弥陀名字、如此推名,名字性空,缘生幻有。一名字性,即一切名字性。名字即法界,中道实相,举一全收。无一法在名字外。所念境谛既尔,能念观智,例此可知。复次束此境三,总名妙假。举正报赅依报,举化主赅徒众,举假名赅实法,一句名号三千历然故。复次束此三观,总名为空,以觅心无朕故。复次名若是心,复何为名。名若非心,心何持名。心若是名,复何为心,若心非名,名何预心。于其中间,无是非是,岂非即中。虎溪云: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忘便是中,忘照何曾有前后,一心融绝了无踪。此之谓也。悟此理而持名,则一称一念,顿圆无上菩提。纵未悟而捻珠记数,屹屹穷年,未尝不暗合道妙。全在妙境妙观之中,久久熏习,性德渐显。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此莲宗诸祖所以极力弘扬也。谁有智者,舍此别求歧径哉。
 

 
阿弥陀经要解  要解科目表
蕅益大师文集(chm版)
灵峰宗论 doc(带目录下载) CHM  TXT
蕅益大师法语
蕅益大师净土集图档下载(PDG图档,6.98MB)




图片附件: 20080411_d4b2bc827814303d04acMTOLDpIrAuLd.gif (2008-5-27 15:26, 7.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0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51



图片附件: west09.jpg (2008-5-27 15:26, 11.4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1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52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7 15:39



十祖行策大师






    清截流,行策大师,莲宗十祖也。宜兴老儒蒋全昌之子,梦憨山大师入室而生,因名梦憨,年二十三,出家武林理安寺,胁不抵席五年,顿彻法源,旋往报恩寺,遇同参息庵瑛师劝修净业,钱塘僬石法师引阅台教,乃同入净室,修法华三昧,宿慧顿通,穷彻教髓。即结庵杭州西溪,专修净业,名所居庵莲芙庵。后住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弘化殊胜。著有莲藏集,净土警语等行世,卒年五十五。时有孙翰及吴姓子,病死复活,均云:“为冥司勾系殿下,忽睹光明烛天,阎罗伏地,迎西归大师,视即截公,以师光所照,遂得放回。”(净土约说)

祖师法语

    师云:持名贵在一心不乱,无间无杂,非必以快念多念为胜也。但不缓不急,密密持名,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著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犹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可谓事上能一心精进者也。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不保者,无他,盖爱椿未拔,情缆犹牢故也。若能将娑婆恩爱,视同嚼蜡,不管闲忙动静,苦乐优喜,靠着一句佛号,如须弥山相似。一切境缘,无能摇动。或时自觉疲懈,惑习现前。便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亦如红炉猛火,使无始情识,销烁无余。此人虽现处五浊之乡,已浑身坐在莲花国里。又何待弥陀垂手,观音劝驾,而始信其往生哉。



图片附件: 20080411_d4b2bc827814303d04acMTOLDpIrAuLd.gif (2008-5-27 15:39, 7.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0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53



图片附件: west10.jpg (2008-5-27 15:39, 10.9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9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54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7 15:49



十一祖省庵大师






    清省庵、思齐、实贤大师,莲宗十一祖也。姓时,常熟人。少不茹荤,七岁出家,二十四圆具,严习毗尼,胁不沾席。寻入讲筵,明性相之学。后参究有省,曰:“吾梦觉矣。”掩关三年,昼览藏经,晚课佛号。礼育王塔,于佛涅盘日,大合道俗,广修供养,燃指佛前,发四十八大愿,感舍利放光。撰涅盘忏,及劝发菩提心文,激励四众,诵多泪下。晚居杭州仙林寺,结莲社,专修净业,为文誓众,以毕命为期。三根普摄,法化洋溢。雍正十一年冬,预示明年四月四日西归,遂掩关一室,日课佛名十万声。至期曰:“月朔以来,再见西方三圣,其将往生乎?”即辞众,具沐更衣,面西寂然。送者麋至,忽张目曰:“我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可也。”合掌念佛而逝,年四十九。(净土圣贤录)

祖师法语

    师云:愿之一字,具该信行。信则信自他因果事理不虚。信得自心是佛,他人亦然,念佛为因,往生作佛为果。西方是事,唯心本性是理,一一真实,故云不虚。行则专事持名,不杂不散。愿则心心好乐,念念希求。如此三事,缺一不可。有信行而无愿者有矣,未有有愿而无信行者也。
问:今既专持名号,云何复令观想,答:终日持名,暂时观想。以观助念,念则不散。纵令心粗境细,亦可托像而观,复何疑乎?问:观中见佛,得无魔事否?答:参禅人本不见佛,而佛忽现,此则心境相违,名为魔事。念佛人本自观佛,佛随相现,此名感应道交,非魔事也。然须了知所见之佛,如水中月,非有非光,不可取著,若生取著,则恐反成魔事,切宜慎之。念佛而不发大菩提心,不与弥陀本愿相应,终不往生。虽发菩提心,不专念佛,亦不往生。故必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缘,而后期生净土。修净业者不可不知。念佛亦有魔事,其由有三。一者教理未明。二者不遇善友。三者自不觉察。三者之中,觉察之心,犹为最要。
大抵生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情所能脱。无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为之早办那。
第恐愿力不敌爱力,佛念不胜欲念。悠悠泛泛,半信半疑,则吾莫如之何也已矣。又偈云:南无阿弥陀,何人不知念。虽念不相应,母于难相见。行住及坐卧,常将此心敛。念念自相续,念来成一片。如此念弥陀,弥陀自然现。西方决定生,终身无退转。
 


图片附件: west11.jpg (2008-5-27 15:49, 11.8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9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55



图片附件: 20080411_d4b2bc827814303d04acMTOLDpIrAuLd.gif (2008-5-27 15:49, 7.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9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56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7 15:54



十二祖彻悟大师






    清梦东、纳堂、彻悟、际醒大师,莲宗十二祖也。姓马,丰润人。幼通经史,二十二病悟出家,遍历讲席,博通性相两宗。参粹如禅师,明向上事,继席京都广通寺,领众参禅,宗风大振。后以宿业深重,多诸病缘,因思教乘五停心观,多障有情以念佛治,且此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悉归心,我何人也,敢不归命。遂辍参念佛,专修净业,日限尺香晤客,余时礼念。晚居红螺山资福寺,归者日众,遂成莲宗道场。为法为人,心终无厌,一以净土为归。每演如来救苦与乐之恩,泪随声下,听者亦未尝不泪流沾衣也。语录二卷,尤为切至。临终前十月,预告归期,嘱诸外护:“幻缘不久,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

 
    至期示疾,命众助念,见空中幡幢无数,自西而来。告众曰:“净土相现,吾将西归。”旋复曰:“蒙佛亲来接引,吾去矣。”众称佛号愈厉,面西坐逝,年七十,众闻异香浮空,露龛七日,貌如生,荼毗后,获舍利百余。(彻悟禅师语录)

祖师法语

    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若真为生死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世间一切众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批,如救头燃也。然我有生死,我求出离。而一切众生,皆在生死,皆应出离。彼等与我,本同一体。皆是多生父母,未来诸佛。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于理有所亏,心有未安。况大心不发,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冤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难以仟除。积劫善根,难以成就。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然大心既发,应修大行。而于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无如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矣。
师:说信者,信释迦无诳语,弥陀无虚愿,信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见佛往生之果。又信我心具之佛,必应我具佛之心。愿者,愿生彼土,以欣厌心为主。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谓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稍或一念间断,则非执持也。稍或一念夹杂,则非执持也。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是真精进。精进不已,则渐入一心不乱,圆成净业。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宿,净土之大门。未入此门,终非稳妥,学者可不勉哉。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五以专持四重律仪,为人道根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土归宿。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验证。以上八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一切法门,似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司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馨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图片附件: 20080411_d4b2bc827814303d04acMTOLDpIrAuLd.gif (2008-5-27 15:54, 7.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2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57



图片附件: west12.jpg (2008-5-27 15:54, 12.7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0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58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5-27 15:57



十三祖印光大师






    近
西广西宿

    维
西西齿


净宗祖庭


    灵
西 


图片附件: 20080411_d4b2bc827814303d04acMTOLDpIrAuLd.gif (2008-5-27 15:57, 7.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0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59



图片附件: west13.jpg (2008-5-27 15:57, 13.4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0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2260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