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贤宗法师:生命的无形力量,福报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7-1-20 19:07
标题:
贤宗法师:生命的无形力量,福报
一个人活在天地间,到底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赚钱,想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好。当你内心充满信念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会产生喜乐,这种力量会带领你的企业走向壮大。可是我们用什么东西来培养自己的自信力呢?其实很简单,每一件事情我们都努力做到最好,这样我们的自信力就会一点一点地积累。成功并不等于说你要赚多少钱,开多少钱的车,住多少钱的别墅,而是说每一件事情你都做到自己最理想的状态。人生中到处充满着成功的可能,即便是来听课,如果你能全身心的投入,让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你产生作用,从此改变你的信念,那么这一节课你也是成功的。
我们在一生中会不停地收到礼物,我们在给与别人礼物,别人也在给与我们礼物。我们一直在不停地从天地万物之间收获礼物,那种礼物就是知识和宇宙万物的存在大道。那么我们要以怎么样一种信念来解读世界万物?如果我们站的高度很圆满,很究竟,那我们对世界的解读就会跟别人不一样;你如果站在很低的位置解读问题,收获也不会太高。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思维方式的差别,一个人的思维决定着它未来的高度,所以我们最应该改变的就是自己的思维。我们考虑问题的方式能不能提高我们的人格魅力?你如果能一直这样去想,那么你随时随地都能够学到东西。
我们如何思考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如何思考我们人类自身?人是什么?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是宇宙的主人?还是什么更了不起的角色?都不一定。人活在天地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方式?我们要怎么样来看待自己的存在?我们要怎么样来看待自己生存在这片土地?我们为何来到这个世间?我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的未来在哪里?这一系列都是为人我们自身来延伸出去的,有多少人用心思考过它们?我们先想清楚上面这些问题,再通过它们去联系你和身边人的关系,和这个社会的关系,和这个时代的关系。很多人觉得这些对我们来讲很空旷,跟我们没有关系。然而恰恰就是这些东西,是跟我们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这些关系,我们在这个世间就会生活得很痛苦。
如果我们不断沿着这个思路去思考,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只有当你去思考人生的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自己的社世界价值在哪里?人生价值就是怎么定位自己,世界价值就是你怎么去解读世界万物。你若沿着这个思路去思考,你就会知道自己活在这个世间的意义在哪里。你若能想明白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幸福唾手可得。幸福为何离我们那么远?痛苦为何总在紧紧跟随着我们?为何我们想要什么没有什么?你要人才没有人才,要钱没有钱,要关系没有关系?当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责怪别人,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要从自身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让这些东西聚集到你身边。当身边的人都背叛你的时候,你就会变成个孤家寡人,没有人帮你,你做什么都不会成功。
如果一个公司的销售业绩总是提不上去,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产品有问题,是生产的问题,生产搞不好是缺乏人才,那人才要靠什么去吸引过来?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管理模式、品牌、氛围和战略目标等,是这些东西吸引着人才。好的企业文化就会吸引好的人才,一般的企业文化就只能吸引一般的人才。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这样的企业文化呢?一定是跟企业的经营者有关系。企业为什么是这样的管理模式而非别的管理模式?跟这个人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有关,跟他以怎样的心念来解读这个社会有关,还跟他以怎样的思路来定位他的企业有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那一个人企业家是靠什么来发展他的企业呢?这就是佛教里面常讲的“福报”。
我们通常会说,某个人很幸运,某个人不太幸运。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仔细想想,你们和身边的很多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做事,接受同样的教育,为什么有的人做得很好,有的人做的很一般?从表面上觉得这个人不如我,既不聪明,又没关系,但是他为什么比我做的好?实际上你只看到了他的表面,没有深入去了解他的内心,他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是你想象不到的。所以看一个人单从表面是看不出来的,一个人的命运,很多时候是由看不见的那些东西决定的,就是福报。一个企业发展的好与不好,是跟企业家的德行有关,因为你有这样的德行,所以吸引这样一批人到你身边做事。你创业没钱,你是父母、亲戚和朋友都愿意借给你,为什么愿意借给你,就是因为你在他们心目中,有这样的德行去做好这件事,你有让他们值得相信的实力。
有人来问我,要怎么样才能获得成功?我给他讲,很简单,你用一生去做一件事情,你就会比别人做得出色,这就是成功。就像佛教里面讲的,一个人的成就,在于他成就了千千万万的人。因为有员工你才能成为老板,因为有客户你的公司才能壮大,因为有中国十多亿人的支持,政府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样的,因为有别人的需要,一个人才能体现出他存在的价值。这些人才是我们修行的对象,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才是我们最应该去面对的。我们有没有从这些角度去思考自己的家庭、事业、和人际关系?所有的成功都跟一个人深厚的德行有关。不要觉得别人不如你却成功了,是运气好,你比别人优秀却没有成功,是运气不好。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有着成功的可能,之所以有人成功了,有人没有成功,是因为每个人的德行不同。你如果以这样的心去定位自己的人生,那你就能走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是一种世间最基本的法则,你要是能完全明白它所蕴含的道理,你想把企业做多大,你就能做多大。
吴诰先生有一本书,叫《素人》,它剖析了人类文字的来源。书中说文字的产生,是因为人们有表达自己的需要,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创造了文字,所以跟人关系越密切的文字,使用得就越频繁,跟人的关系越疏远的文字,使用的频率就越低。这给我们一种什么启发?就是说,你所做的事情,如果跟这个时代人的需求是紧密联系的,你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你的事业就能发展壮大,反之,如果你所做的事跟这个时代人的需求毫不相干,你的企业就很难发展壮大。有一天我到上海讲课,在酒店的楼上,我拉开窗帘往外看,发现上海好大,一眼看不到边,不知道有多少楼房,多少马路,也不知道有多少学校、医院。渐渐地我发现一个规律,上海再大,也是围绕一样东西去建的,什么东西?人。因为人需要住房,所以盖起了房子,因为人需要外出,所以修起了马路,因为人需要读书,所以盖起了学校,因为人需要医疗,所以盖起了医院。一切都是以人为中心延伸出去的,没有人的需要,就不会有这世间的一切。
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需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别人的需要,所以我们对身边的人要有感恩的心。当别人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要觉得那是在给你添麻烦,不要抱怨,你一旦抱怨,就没有人再喜欢和你在一起了。感恩不仅仅只是给与了别人,感恩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收获到快乐。人有感恩的心,这世界就会春暖花开。一个人站在什么角度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就决定着他的人生有怎样的高度。如果你做什么事情都只考虑自己,跟自己有关的才做,跟自己无关的就不做,那样你的视野就会非常狭隘。这在佛教里面叫做“我执”,因为有“我”,这个东西就深深地把我们给绑住了,解不开。如果哪一天你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你自己,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待你的家庭,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待你的企业,站在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你的人生,展现在你眼前的就是另外一番景象。我们常说要用爆炸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要能够做到这些,你一定要放下那个我执。
“我”是一个箩筐,会把你框住,会让你的人生事业受到阻碍。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化掉,融入到众生当中,把自己变成一滴水,融入到大海中,这样就永远不会干涸。真正伟大的思想,一定是来自于你站在利益众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像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做出如此伟大的事业,一定是来自于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来思考一息生命的存在价值。所以我们的人生不如意,我们做事业不顺利,一定是跟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格局太小有关。当你是一滴水融入大海的时候,大海的志向就是你努力的方向,当你融入到这个社会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志向就是你努力的方向。有有句话叫做“与民同乐”,跟人民一起努力,一起欢乐,一起患难,这才是每一个企业家要有的思想。
人活在世间,最关键的就是战胜自己。当你能战胜自己的贪著,你就能战胜世间的一切,当你能坦然地面对生死,你对世间一切就不会再有畏惧。人做事之所以畏畏缩缩,无非就是害怕失败嘛,如果连死都不怕了,这世间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恐惧的呢?我们常说,要以随时都可能会死去的心态来处世,因为唯有如此,你才会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才能尽可能地去把每一天过好,去完善自己的生命。现在你的父母在你面前唠叨,你可能会觉得厌烦,可是等有一天他们不在了,你想听他们唠叨都听不到了。所以趁你现在还有时间,多抽点时间回去看看父母。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要回乡守孝三年,有的人觉得这样做没有必要,其实是他们没有理解到这件事情深层次的意义。因为在父母去世的时候,一般正是子女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人最容易浮躁。守孝三年,可以让他们回归到冷静,去反省自己的人生。
我有一个朋友,他经营一家企业,开始企业不大,也就一千万资产,后来企业上市,他的资产迅速上升到几个亿。一般人可能会想,事业发展得这么好,可能难免会浮躁的吧,可是情况并非如此,在这个时候,他反而每天坚持打坐,以此来安住自己心。在打坐的过程中,他就思考怎么使财富增长,怎样来分配财富,怎样来应对生意中遇到的各类风险。正是因为打坐,和冷静的思考,使他获得了处理处理各种问题的智慧。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一个人只有在他冷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不要害怕,害怕是没用的,来到你身边的事情你都要想办法去面对。就比如说遇到车祸身体残疾啊,公司亏损倒闭啊,父母去世啊,这些事情每天都有可能发生,既然如此,为何不坦然处之呢?这就是佛教要交给我们的智慧,无所畏惧地、坦然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你若能够修得如此的智慧,那么你的人生从此将不再暗淡无光,破产了你不再害怕,富裕了你不再浮躁。
我们要养成一种大格局的思维方式,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人生。孙皓晖先生写的《大秦帝国》里面有一个人,叫张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是一个文弱书生,在山上闭关苦读,饥寒交错,最后从山上下来,饿晕在路旁,一个村姑看见他,把他扶起来,喂了一碗水,他醒过来就要走,村姑问他要去哪里,他说“天下”。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能有如此广阔的胸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志向?他不会因为自己贫困交织,就自暴自弃,放弃纵横天下的志向。这本书我建议大家看看,它会把你带到春秋战国,和当时的大思想家们坐在一起,共同谈经论道,讨论天下兴亡的大事。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也要向古代先贤们那样,站在时代的高度、社会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自己的人生。我们要常常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往哪里去?实际上就是认识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我们在问我是谁的时候?不是问自己承担什么职务,自己有多高,有多帅,不是这些概念,而是要回答自己的内在是什么?你在干什么?你有多少能力?你是怎么想问题的?你的目标方向是什么?你在公司扮演怎样的角色?在家庭里扮演怎样的角色?在这个社会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就是我是谁。
接下来问我在哪里?你做什么行业?你的企业在行业中做得怎么样?你在什么位置?你还有多少成长的空间?你积累了多少资产?你的公司有多少人才?当你知道你是谁,你在哪里的时候,你就知道你要往哪里去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们都可以问这个问题,谈恋爱也可以问啊,你有多少魅力?能不能吸引对方?自己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对方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你若连这些都不弄明白,怎么样去吸引对方?怎么样去包容对方的缺点?怎么样去克服自己的缺点?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都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你的生活习惯怎么样?你的健康状况怎么样?你按照目前的生活习惯活下去会不会生病?会不会得癌症?如果有这种可能,你要怎样去改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这也是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的问题。你如果把这个思路拿去套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上,你就能看清自己,人生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痛苦。这些问题虽然有点沉闷,但是我们还是要去思考,不思考清楚我们就会一直稀里糊涂地活在这个世间。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小到一个人也是这样,你的一个员工有多少能力,能做多少事情,这些你也都要去思考的,你若是忽略这些问题,也就忽略了你的一生。
如果你每天都过得无所事事,每天下班回去就不知道要干嘛,你就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去年这样活着,今年这样活着,难道明年还是要这样活着吗?五年后呢?十年后呢?这样的话你活三十岁和活一百岁有什么不同?无聊的时间太多了,不知道干嘛,活着也是浪费生命啊。当我们不知道时间宝贵,不知道珍惜有限生命中的每一天,不知道好好利用每一分每一秒,这样的活着,还不如早点死去。很多人到医院抢救的时候,拼了命地喊“我要活”,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与其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哭喊“我要活”,不如在健康的时候就好好地活。通宵打麻将,泡酒吧,这些对你们来说有用吗?对身体有好处吗?当你的人生没有目标和方向的时候,你活在世间就是浪费资源,这些话很难听,可是若你不去思考,你每天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一个企业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的企业存在只是为了维持你的生活开销,没有任何发展,对社会没有做出任何贡献,那么这样的企业存在着和倒闭了没有多少区别。
我喜欢把很多问题综合起来一起思考。事实上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企业的发展,就像树的成长一样,上面吸收阳光、养分,下面把根扎得深深的。根扎得深了,才耐得住风吹雨打。我们人也是这样,要每天学习,提升自己的修养,这样你才能经得起挫折,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茁壮。天地万物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常常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去创造最大的价值?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时间一流走就再也回不来了。我有一个习惯,平时只要一有时间就学习,把不好的东西统统清除掉。所以当我们想要让我们的生命更美好的时候,就要去思考生命存在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很多人都认为发财最重要,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所有的钱都是为了做事而存在的,你做一件事情需要用钱的时候,钱才有它存在的意义,如果你不需要它,它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
很多人办企业只会想到让自己赚得更多,却从来不会想到去给与别人。如果是这样,这个企业早晚会出问题。利益别人并不会让你变得更贫穷,只会让你变得更富有,因为你利益越多的人,就会有越多的人需要你,有人需要你,这就是你的价值所在。在一个家庭,如果你不断为你的家人付出,你的家人就会紧紧地和你团结在一起;在一个企业,如果你不断地去利益你的员工,你的员工就会紧紧地和你团结在一起;你不断地去利益你的客户,你的客户就会紧紧和你团结在一起。如果对每个客户你都想宰他一刀,那你的客户就会越来越少,没有人再愿意和你合作。我们若真正明白世间万物存在的规律,就能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去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做这些事情并不一定要你出家当和尚,也不一定要你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企业家,不一定要你是一位大慈善家,只要有这颗心,做任何事情都能体现出你的价值。不管你做什么,都把你的平台当作利益众生的道场去修行。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不如意事都是来修炼我们自己的,遇到的不如意事越多,我们的成长越快速。
如果你能把生活当成道场,那么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你救度的对象,救度不一定是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可能是一句赞美的言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都是一种救度。当你把自己的生命和这种救度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中遇到的一切众生都是你救度的对象。有钱可以出钱,没钱可以出力。什么都没有可以扫地洒水,只要发心去做的任何一件善事,都是一种救度。
人的心总是浮躁不安,因为烦恼、恐惧,使得我们吃不香、睡不安。在我们的内心不安定的时候,我们的智慧就发挥不出来。所以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这样才能打开你的心量。如果你的心胸很小,只有一杯水那么大,那一艘小船你也承载不下;如果你的心胸像大海那么大,就算是航空母舰也可以在里面遨游;如果你能够把心修炼到像虚空一样宽阔,天塌下来对你来说都没有分别,更别说别人骂你两句。生老病死,生离死别,这些事情对你来讲都像一粒灰尘一样。古人常讲“厚德载物”,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要不断去修炼自己,打开自己的心胸,在做事情当中去修行。不去做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足,也不知道要怎样去处理类似的事情,你不知道在做一件事情时,你是要听从别人,还是自己做决定。
做企业一定要有“空”的精神,就是破掉我执之后产生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众生的喜怒哀乐你都能包容进去,一定要有这种精神才会产生无尽的力量。这个世间人们做生意真的是无孔不入,每个地方都要想方设法去赚上一笔。其实那样赚到的只是小利而已,真正的大利一定是利益众生的。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去学一些佛法,我们的心胸就会慢慢打开了。你们仔细想想看,如果哪一天叫你站在一栋高楼上往下看,站在一楼你看到的是什么景象?站在五楼看到的又是什么景象?站在一百楼呢?如果哪一天你当宇航员,从宇宙飞船上看下来,又是什么感觉?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境界来看,世界展现在你面前的模样是天壤之别的。
当你还是一名员工时,你看到的企业是什么样?当你当上一名企业高管时,看到企业又是什么样?你若做一名老板呢?每个人的角度、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你要成为一位有智慧的人,你就要不断切换自己的角色,站在各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像我们寺院的万手观音,每一只手都是与众不同的,不同的手势,手中握着不同的工具。这代表什么意思?就是说,处在什么角色,就要做什么角色的事情,这就是“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及现何身而为说法”的大乘菩萨道精神。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佛都不一样,每个人成功的理念都不一样,每个人所向往的目的地也不一样,那你要怎样去选择自己的方向?你想要达到某种结果,要怎么去实现它?这些都是我们时刻要去思考的。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3-4 20:27
忏悔是告别过去的自己,
迈向一个全新的自己。
今天是2017年第一场般若修炼,我们前面讲到《六祖坛经》的“忏悔品”。
很多人认为忏悔是过去做了不好的、罪恶的事情,所以才要忏悔。实际上,忏悔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应该这样来理解:就好像当你第一层爬到第二层的时候,所面对的人、接触的事不一样的时候,就要告别第一层的人生经历,进入第二层;而进入第三层的时候就要告别第二层。你想成长,你想改变,你想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就要不断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就要不断以新的要求塑造自己,这样就会发现每天每时每刻都处在不断自我蜕变的过程。
我们回归到那句话:现在的你是谁,过去的你是谁,未来的你是谁,都在做什么?你会发现不同的时期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小时候把书读好就行,现在工作了,既要把工作做好,又要处理客户和工作上各种各样的问题。方方面面汇集到身边的时候,原来觉得时间一大把,现在时间却不够用。所以,不可能所有问题都能抓到,总要有所舍弃,把时间放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如何取舍?有的人随着自己的喜好来取舍,但是我觉得,你希望你的未来达到什么结果,和现在的取舍就要有关系。我们经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都是当果显示在面前时就无法面对;而菩萨则要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所以我觉得忏悔是告别过去的自己,迈向一个全新的自己。过去不想读书,现在要想尽办法让自己读书。每天读《六祖坛经》,每天运动,每天打坐一小时,这都是一种新的开始,新的开始必须是告别过去的自己。每天都想有所成长的时候,每天都要有所付出,不然我们每天都活在过去的自己中。
有的人十年之后走了一圈,但不管他走出多长,最终又回到原点,又一无所有,又重新开始,错误一直在循环不断。那你这个时候有没有反省过自己,为什么总是这样?因为我们不会告别过去的模式。这时候就要有忏悔心,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自己的问题。当你碰到这些问题,看看内心当中有没有嗔恨心,如果用平等心、慈悲心去处理,才是最圆满的。当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内心不能升起丝毫的嗔恨心,而要把对方想成是你最好的朋友,要用最柔软和慈悲的心去对待。
所谓忏悔的心是什么?我们希望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最好的升华,每件事情的发生解决和处理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佛陀曾经讲过一个道理:在菩萨眼中这个世间是没有众生的。从小到大听了无数遍,今天才真正明白。如果哪一天在你的头脑当中,认为“所有人都是佛,只有我是凡夫”也会明白。“行之不得,反求诸己”,我觉得“反求诸己”这四个字就是忏悔,忏悔自己内心的不足,忏悔自己内在的极限,忏悔自己心中的狭隘。你这样去想,那么所碰到的问题就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自己内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烦恼、不快乐、不健康?当你内心美好的时候,这个世界一尘不染,海阔天空,无量无边;当你内心痛苦的时候,看到谁都不顺眼,看到别人笑感到比哭还难看,这是你内心的想法辐射到外在,从而增加了内在的痛苦。
我们自心的光明想要去辐射整个世界,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忏悔,去升华自心。很多人来寺院看到师父礼拜很好奇,其实当你臣服在大地之上的时候,你不是拜佛的人,最伟大的就是你自己。为什么大海那么大?因为它是最低的,让所有水都汇集过来,它便成为最广大、最无尽的海洋,才能成为那么大。当我们把自己所谓身份地位扔掉的时候,就能得到更多,你的成长同时也会无量无边,这种状态也是一种忏悔的状态。
古人讲:当你遇到问题,不能再往前一步的时候,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谦虚。放低自己,退到后面,不与人抗争,就能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像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学习般若思想一样,《心经》哪一个字最多?“无”,所有的字眼都围绕着这个字。如果你能把这个字理解透了,就永远站在最高点来俯视这个世界,看待问题。首先要把身体、感情、金钱、权利破掉,当所有东西破除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内心无助、空落落的?如果有这种感觉,那你永远达不到这种高度,因为一听到“空”是害怕,是恐惧。当把金钱、名望、地位、身体统统拿掉,你会害怕吗?明天世界毁灭了,明天就枪毙你,你会害怕吗?如果你害怕,就达不到那个最高点。但是我们反过来看,如果你能不被金钱、地位、名利约束,即便追求无上权利,却没有一丝权力的欲望,再回过头来全力以赴去追求,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我们以前认为《金刚经》的思想是消极的,其实《金刚经》是一部发财经。经常去读,就能得到内在和外在共同的财富。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三轮体空布施、不住相布施,所得将不可想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在想,刚才我跟你打招呼,你却没和我打招呼;昨天帮助你,今天你见到我笑都不笑,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有问题。你做的事情总想着别人如何回馈你,你在布施的时候总有回馈之心、感恩之心。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就没有想着有什么东西给出去,其福德不可思量。无相布施会让你快乐无穷。你帮助了很多人,做了无数事情,但从没想着从里面得到好处,这就是无相的思想。人永远想着我的身体、我的言行、我的名望地位权力,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东西,大家可以好好地从这里观照自己。
般若思想的精髓,就是你的心挂碍什么,就要破掉什么。挂碍子女、名利、健康,只要挂碍就要破掉。有个同学跟我讲故事,美国的医疗专家曾经研究一个案例,两对夫妻,两个男的是同学,同时查出得了癌症,医生专家通过判断都活不了一年时间。两对夫妻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第一对夫妻选择化疗;第二对夫妻把所有财产拿出来,一半捐给基金会,一半给旅行社,让旅行社安排最好的全球旅行。一年到了,前面化疗的丈夫已经离世,后面旅行的夫妻却还在度假,后来一查癌症没有了。当你病痛的时候,天天担心害怕恐惧,你死得比谁都快。做母亲的有没有发现,你越担心你的孩子怎样,你的孩子越会怎样,这都是我们内心不断给自己的暗示。
我经常跟身边的人讲,有些学佛的人天天在念佛,面相却十多年依然没有改变,那肯定修错了。“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名号,可以给我们无量功德、无量光明、无量寿、无量智慧;念的时候,感觉自己坐在西方极乐世界那朵莲花里面,芬芳扑鼻,一尘不染,感受那种状态,再来念佛,就能和阿弥陀佛相应。
我们碰到很多问题都认为是别人造成的,而真正理智的人会认为我的世界不好,一定是我的人不好。读懂这个问题之后;你会永远都在调整自己,人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对世界的解读方式也会改变。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人还是那个人,为什么有的人活得很好,有的人很快乐、很成功、很智慧,就我痛苦呢?我们很少去找自己的问题。当我们的心改变了,世界就改变了。你解读世界万物的原点在改变,自然而然外在所有都在改变。所以希望我们学习般若思想,永远要回归原点。你的心,你的思维,不只是来这里听课程,而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应用。
般若是一切诸佛的母亲,生出幸福、圆满、清净的你,你从这里面出来。哪一天你能真正地从内在去反思自己,那你的世界就没有烦恼。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拥有了无尽的慈悲,你就不会和别人产生冲突,不会给自己增加烦恼。就好像空气,你把任何东西扔到空气里,空气会和你对抗吗?你拿刀拿炮去扔空气,空气会和你敌对吗?如果我们用炮去打石头,打过去就又反弹过来。无尽的慈悲不是硬的,就像空气,任何东西打进去都不会反弹。一个能每天反省自己的人,每天都在成长,反之永远都在过去的生活中循环。我们把反思总结的这个过程叫作“参禅”。大家记住,参禅会不断地自我蜕变。禅宗里面经常用几句话头:念佛是谁?听课是谁?坐在那里是谁?这句话不能很简单地去看待,而要不断地问下去,你是谁?面对子女、父母、行业、政府、国家、世界、宇宙万物,你是谁?不断问下去。当你每问一次的时候,你的心就打开一点,就打开一条通道,看待自己的眼光也就不一样,永远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和世界国家的关系。
范蠡把越王辅佐起来打败了吴国,在他最顶峰的时候把所有卸掉,回归故里。很多人说当成就霸业的时候应该享受才对,但是他把这些都卸下回归故里。有一个人跟他一样却没办法卸下,最后被杀掉。范蠡一生三次积累财富,每次散掉,再次聚集。当他把财富舍掉的时候,其他人下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跟着他。当我们紧紧抓住一样东西,就不知道把它放在哪里安全,一天到晚在担心这件事情。而真正的财富,放在别人口袋里是最安全的。可能你们听到这些会觉得师父脑袋进水了,但是真正理解的时候,你们肯定不再是原来的自己。学习般若智慧,要不断通过般若思想冲击我们原有的价值观,重新建立一套思维体系,再来看我们为人处事的每一件事情。我经常讲: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讲放下。你有本事讲放下,但你拿起来多少?你拥有多少?你首先有这个东西,才有资格放下。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放下什么?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想去读般若智慧,至少要40岁以上,没有生活积累的前提很难悟透这个道理。40岁之后要不断问自己问题,人生怎么活才有意义?我的人生已经走过一半,剩下一半怎么走才有意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寻和追问,设定自己未来的目标和方向。
我希望,我们今天所学的忏悔品,是能站在告别过去,展望未来的高度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去寻找自己的道路,去重新塑造全然的自己。所以,修行就像蛇每长一次就蜕皮一次这样的过程。要想成长,首先要蜕皮。蜕皮是什么?是痛苦。不要认为成长不痛苦,成长一定是痛苦的,剥一层皮的痛苦更是终身难忘,反而快乐不容易记住。戈壁徒步的过程就是剥皮的过程,越痛苦越怀念。孩子不听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抽他一顿。这不是教你们虐待孩子,人的身体受到虐待,才会留下最深的印象。当然,要先说一次两次三次,如果没用再抽,前面功夫要做足。蜕变要付出代价,不论面临什么环境都要学会接受。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