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达真堪布:身在苦中不知苦的我们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7-4-6 08:56
标题:
达真堪布:身在苦中不知苦的我们
虽然我们都想求正法,但希求解脱、希求正法的心丝毫不强烈。我们认为自己太忙了,没有时间学修,但是却有吃饭、睡觉的时间。
如果认为没有修行的时间,说明还是没有真正明白,没有把解脱的事放在第一位,这叫希求解脱的心不强烈。否则,再怎么忙也都会千方百计忙于练习,忙于念佛修行,可能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比如为了钱,我们可以几顿不吃;为了钱,可以几宿不睡,但是为了学佛却没有这样。
应该有这种心态:今天能听闻到佛法,是自己宿世修来的福报。今天晚上要闻法,怎么还不到时间,总看表;还有一个小时才上课,早早就到了经堂,嗷嗷待哺地等着;听闻的时候,别的都看不见,听不见,只能听到讲法的声音,心里只有讲法的内容,要这样专注。
我们之所以希求正法的心不强烈,原因是把苦当成了乐,并没有真正了知到苦。了知苦很重要。佛法讲苦集灭道,首先了知了苦,然后断除集谛。像看病一样,我们只有在感觉有病,感觉疼痛时才会找医生,不可能在无病的情况下找医生。我们没有了知苦,没有真正感觉到苦,就不可能去找苦的根。了知了苦谛,断除了集谛,才能真正找到苦的因,才能断除烦恼,这是断除轮回的根。断掉了我执、烦恼、痛苦,这叫断除集谛。现前灭谛,就是没有了痛苦。
好比我们生病看医生,医生给我们治疗、开药,我们遵医嘱服药,病就痊愈了。没有痛苦,感觉不到痛苦,这叫现前灭谛,修持道谛。断除烦恼靠道,道是智慧,要证得无我和空性的智慧,它跟我执、烦恼是相对的。如果相续中有道,就把痛苦之根——集——我执和烦恼断除了。好比火里冒出了烟,火灭了,烟自然就消失了,没有因就没有果。
断轮回的因靠涅槃的因,要靠道——证悟无我和空性的智慧,这样才可以断除我执烦恼。我执烦恼没有了,痛苦就结束了,这叫灭谛,叫解脱的状态。了知苦谛,断除集谛,现前灭谛,修持道谛,就是我们讲的四谛,叫四圣谛。
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之后,一共转了三次fa 轮,第一次转四谛fa 轮——苦集灭道,讲了轮回的因和果,涅槃的因和果。这就是佛的伟大之处。第一转法 lun主要针对小乘种性讲的,只讲了因果关系,还不是最高的佛法,但依然神圣,超越了现代的科学。倘若希望自己能对佛陀生起信心,希望自己能深信佛陀,就应该好好地了知苦集灭道,这样才会得偿所愿。
有些人总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学完,什么时候才能修完?感觉很期待的样子,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嗷嗷待哺的心态,其实这种心态是有问题的,请仔细观察一下。学完、修完后你要干什么啊?是不是想懈怠、想放逸?是不是想到那个时候就有很多时间了,因为不用学修了,睡觉可以睡到自然醒,吃饭可以慢慢吃、慢慢嚼,穿衣服可以慢慢试,不满意再换、再试。不能有这种心态。懈怠放逸了,还要轮回,这还是倒退!成佛了不可能懈怠、放逸。
行持善法的行为无有尽头,利益众生的事业无有结束,“众生界尽烦恼界尽,行持善法的事业,利益众生的事业无有穷尽。”要有这种精神,这很重要!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还要尽量去调整心态,要尽量做到。
有些人认为:“我今天念了多少遍咒,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我今天磕了多少个大头,应该放松放松……”这都是自我满足的心态。我们讲精进度的时候,有一个叫不满精进,就是修行不能有满足的时候,要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不是学牦牛吃饱了去睡觉)。牦牛吃草的时候,前一口还没吃完就盯着下一口,恨不得把所有的草都吃光,我们要学这种劲头,这种心态。
领会上不要有错误,它吃饱不是我们学习的对境,它吃草的劲头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学佛修行就要这样,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例如今天念了一千万莲师心咒,但是觉得不够还要念,应该有这种心态。有了这种强烈希求正法的心和欲望,才不会觉得累,才不会有烦恼和违缘。
有些人处处有违缘,参加百日共修没有几天,就觉得腿疼得受不了了,家里又怎么怎么了……违缘、障碍重重,就是自己发心不到位,求法的心态有问题。我们要解脱、成佛,要想真正获得正法,必须要有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前之所以成就者很多,就是因为他们有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精神。比如释迦牟尼佛,仅仅为了四句佛法,经历了千辛万苦,舍弃了无数次生命;以前的大德高僧跋山涉水,历经艰辛,最后才成就的。没有谁能够舒舒服服、轻轻松松解脱成佛的。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包括我,想舒舒服服成佛。这是不可能的事。若是没有发心,求法的心不强烈,到朗措玛寺参加百日共修也没有多大意义。我觉得这一点对大家很重要,因为这种毛病很普遍,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所以我一再强调这一点,这叫应机说法。
[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罗蜜,于诸善根无增无减,于一切法亦无增无减,是般若波罗蜜性相,亦无增无减。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则不舍凡夫法,亦不取贤圣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见有法可取,可舍。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涅槃可乐、生死可厌。何以故?不见生死,况复厌离;不见涅槃,何况乐著。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见垢恼可舍,亦不见功德可取,于一切法心无增减。何以故?不见法界有增减故。世尊,若能如是,是名修般若波罗蜜。世尊,不见诸法有生、有灭,是修般若波罗蜜。世尊,不见诸法有增,有减,是修般若波罗蜜。世尊,心无悕取,不见法相有可求着,是修般若波罗蜜。世尊,不见好丑,不生高下,不作取舍。何以故?法无好丑,离诸相故;法无高下,等法性故;法无取舍,住实际故。是修般若波罗蜜。”]
——摘自《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问舍利弗:“汝信诸法无可证、无可灭、无可思念、不可修作耶?”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我有信。”文殊师利言:“汝云何姓?”舍利弗言:“文殊师利,自体不自知自体,本性不舍本性,自体亦不证,亦无思念,不相违背,不生、不灭,不取、不舍,善住彼际,我如是信”]
——摘自《入法界体性经》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于何等境界而得菩提?”佛言:“童子,我于空境界得菩提,诸见平等故;无相境界得菩提,诸相平等故。童子,我于无生、无起、无为境界得菩提,一切有为平等故。”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无为者是何境界?”佛言:“无为者非思量境界。”文殊师利菩萨言:“非思量境界是佛境界。何以故?非思量境界中无有文字。无文字故,无所辩说。无所辩说故,绝诸言论。绝无言论者,是佛境界也。”]
——摘自《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7-4-6 09:48
学佛修行不能每天糊里糊涂,应该有个标准和目标啊!有的人根本没有标准,没有目标,每天唯有吃喝拉撒,想吃吃,想喝喝……这是混日子,这叫虚度光阴!每天修法、打坐也是如此,没有什么标准,也没有什么目的。到时间了,就去上早课;到时间了,就去上晚课;到时间了,就在那儿坐坐;到时间了,就在那儿念念……这也叫混日子,也叫虚度光阴!“我天天上课,天天打坐修法,怎么叫混日子呢?怎么叫虚度光阴呢?”是啊,因为你没有标准,没有目标。上早课的时候,一开始就打妄想,直到最后;上晚课的时候也是,一开始就打妄想,直到最后;上座也是,一上座就打嗑睡,一直到下座。早上是这样,晚上也是这样……这种人是不会有进步的,这种人是不会有改变的。
你要克服和对治这些习气啊!若一点都不去克服和对治,你永远都会是这样子。即使你心里也想解脱,也想成就,但是如果你不去克服和对治这些习气,你是不能解脱,不能成就的!为什么无始劫以来到现在,我们还在六道中轮回?就是不肯克服,不肯对治自己的习气啊!
你现在已经学佛修行了,就不能随顺自己的烦恼和习气了!无论是上课、打坐,还是修行,都应该思维:“昨天我是那样的,今天我一定要做到这样……”“上早课的时候,我打了很多妄想;但是做晚课的时候,我可不能这样……”
有的人说:“学佛修行,不就是要自由自在吗?”是要自由自在,但那是让你超越自己的烦恼和习气。只有完全降伏烦恼和习气的时候,才有自由自在。若是被这些烦恼束缚着,被这些习气控制着,哪有自由,哪有自在啊?
什么叫自由,什么叫自在?该干的活,不想干就不干了;今天要上课,不想上就不上了……这不叫自由自在,这叫懈怠懒惰。
若是真想改变,真想成就,就要克服这些。要做到这一点,没有那么容易,这些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是几十年的串习,而是无数劫中的串习。几十年的串习都很难改,更何况要改无数劫的串习。所以说,如果没有佛法,根本改变不了;如果没有智慧,根本无法超越。但是,我们有幸遇到了佛法,我们有幸习得了智慧。尽管习气根深蒂固,尽管串习的时间很长,但是依佛法、依智慧,也可以彻底改变。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5-31 13:15
二千五百年前,在古印度,一位名为乔达摩·悉达多的人放弃了迦毗罗卫国太子之位,历经千辛万苦,于菩提树下彻悟宇宙人生之理,圆成佛道。从此,佛法的光明照彻法界!
但由于多种原因,很多人将佛法与迷信混为一谈,其实佛法自身已澄清这一误解,真明佛理之人断然不会有此见解。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佛教:“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今年在香港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上,进一步探讨了佛教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其实,佛法是最究竟、最圆满的科学。佛陀所成就的是世出世间的一切法,佛法揭示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其中的境界非感官所能觉知。佛所言一字一句皆契机契理,深入人心!
佛法是一种最究竟、最圆满的教育。如今科技发达,却道德沦丧,人类自我膨胀已近极限。人变得冷漠自私、自以为是。尤其在高强度的社会竞争下,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心理煎熬。针对这种社会现状,科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伦理学家都提出了解决方法,但唯有佛法最为究竟、最为圆满。
西方心理学家大量吸收佛教净化心灵的相关理念,以完善其心理治疗技术。同时,佛教为适应时势,以其强大的包容性与哲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相融合,开启了佛教心理学、佛教哲学等诸多方便,从多角度体现了佛陀悲悯有情、慈心救度之本怀。
有一种健康的教育才有一颗健全的心灵,才有一种规范的行为。佛法教你如何取舍因果,如何为人处事,教你学会圆融、学会容纳,教你怎样保持身心健康、积极向上,教你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何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当你接受这种教育,如沐阳光,如淋甘露,将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祥和与自在。
佛法还是一种最究竟、最快乐的活法。学佛修行能让你轻松自在、快乐幸福、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学修佛法能让你的心灵超越一切烦恼与痛苦。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正信佛教,现将多年的佛法开示整理成此书,全书分四篇。第一部分是明理篇。主要介绍佛法的基础内容以及学佛修行的重要性,以求大众能从中明了佛法的基本道理,对其建立正确的认识,摒除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过患。同时也为初入佛门之人指明道路,避免走入盲修瞎练、东跑西颠的误区。
第二部分是戒律篇。戒定慧三学,戒为基础。此篇提选出部分基本戒律的开示,便于大众对受戒的功德利益有一基本了解,另外也对受戒的常见疑虑作了相关解答。
第三部分是仪轨篇。此篇强调理论与实修相结合。一旦确立目标,就要脚踏实地地去践行,达到知行合一。仪轨即是方法,《净土与大圆满修法仪轨》包含了显密一切经典、续部的精华。只要能如理如法地修持,今生一定能解脱!
第四部分是释疑篇。此篇整理了部分初学者常见的疑惑,并附上了相应的答复。
我愿以一颗至诚心、感恩心将此书献给一切父母众生!
愿佛法之光开显众生的智慧本性,令快乐与幸福遍洒法界!
有些人说:“我学佛这么多年了,修行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没解脱呢?怎么还不成就呢?”能吗?你看看自己那种状态。闲了,没事做了,就看看书,念念经,这样茶余饭后地修,这叫偶尔性的修行。华智仁波切说过,这种人是不会成就的。
只有分秒必争地修行,才可以成就。大家看看,吾等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怎么修行的?他出家到成道仅仅用了六年时间,这期间他懈怠过吗?做过其他的事情吗?没有。他就是分秒必争地精进修行,连晚上都没有倒下休息过啊。
我们都想舒舒服服地修行,坐着不舒服,要垫点东西,这边垫一点,那边垫一点,后面再垫一点。其实也没有事,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也有事,还是大事!修行就是要锻炼、磨练的,内心还这么懦弱,这边不舒服了垫点,那边不舒服了又垫点东西,这都是随着自己的业力和习气的。若想修行,就要对治业力,要跟习气斗争。习气让你那样做,你就必须这样做,这叫锻炼——练心态,练相续。
你看,困了,饿了,凉了……就不修法了,但是吃饭、睡觉一分钟也不耽搁啊,每日三餐,一餐不落,睡觉必须准时准点,有时候还会多睡一会儿,这样能成就吗?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