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佛法不是教我们逃避烦恼,而是告诉我们如何战胜烦恼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7-5-10 13:57
标题:
佛法不是教我们逃避烦恼,而是告诉我们如何战胜烦恼
前言
之前有同修说学佛的种种、修行的种种这都挺好,但是后来听说他没办法回家过年,乃至内心升起杀念。虽然我劝了劝,但是他还是坚持认为生活是生活,学佛是学佛,这是两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佛和生活作个简单的探讨。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如果生活是生活,修行是修行,这是两回事,那么没有一个人可以觉醒,没有人可以开悟,也就没人可以成就解脱了,为什么呢?六祖说过:学佛的觉悟,是不离世间事物的觉悟的,如果脱离世间的事物,非要去寻觅一个所谓的觉醒,这就像去找带角的兔子一样。这句话的后半句是什么?后半句是如果你的修行脱离了对生活地指导和观照,你所谓的修行也不可能有收获。现在很多人所谓的学佛叫做心灵佛教:我心里有佛!这个水平的信佛连一个佛教爱好者的水平都达不到,就不要说是一个佛教徒了。
好多人带着佛珠,挂了种种咒子、经文的牌子,乃至在家里、车里、办公室也布置了佛教的元素,这都无可厚非。可是学佛不能凭借这些外在的事物标榜自己内心的虔诚和信仰。就像千亿富翁和乞丐在澡堂遇到了,如果不说话两个人有什么区别?乞丐就被烙印了乞丐的特征,还是富翁在某个地方篆刻了富翁的特权吗?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抗秦的时候说了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佛教从来都是植根心地的,如果跑出心外了,就是没抓到根本
如我们探讨了七宝五漏,这些真的是随男女色身而来的吗?如果是的话,佛陀为什么后来称赞他的姨妈大爱道是真丈夫呢?难道佛陀眼睛有问题,男女不辩了吗?佛教从来都是植根心地的。一切所谓修行、所谓善恶、所谓对错,全都是针对心地而来,除此之外没有说其他的什么。所以佛陀可以接纳赶车的人学佛,接纳剃头的,乃至接纳挑大粪的下等人学佛,佛教的公平原则并非是打个幌子说说玩,佛陀是真贯彻者,真实践者,这才是他的伟大之处。
所以我不管你们在哪里学了多高深的理论、多复杂的模式、多伟大的传承,这些你获得了也挺好;但是如果不能直指心地,这些就全都是垃圾、一文不值。佛法,我们说是珍宝,宝在哪里?宝就宝在,在别人那里一文不值,在你手里可以千变万化,这才应该是佛法本来的样子。可是我们学佛学得死板板的,换个名词解释一下就不对了?也不思维一下文字以内的道理是否复合佛教义。我想起上高中的时候,有的同学弄了些对联来对,当做游戏了,有的同学会拿成联来,他说了上联你对出的下联和他已知的不同,他就会说你错了。各位想一想我们学佛是不是也拿了这些知见在衡量一切呢?
为什么佛法可以那么多、法门可以那么多、经文可以那么多、乃至其中的方法可以那么多,难道真的没有尽头,没有穷尽吗?我过去举过一个例子,就像一棵大树可能有几万片叶子、几千条枝丫、几个主要枝干,但是根就一个。如果不能抓住根本,你抓遍了几万乃至几十万的树叶有什么用?树会再长出新的树叶来,抓得完吗?就算抓到主要枝干了,可以不去抓那么多树叶和枝桠了,但是你没抓到根本,就是没抓到树。学佛依然如此,如果跑出心外了,就是没抓到根本。在根本以外法门林立、经文汗牛充栋、后人的解读更多得不行,各位这些堪依止吗?如果堪依止的话,佛陀就会告诉我们:你只读这个经,别的都是错的。可是佛这样说过吗?就像有同修请我讲《无量义经》,我并未同意,莫非我按经文说的就是无量义,我现在说的就不是无量义了吗?
佛法必须用来指导当下生活,用来调整每个当下的心念
我一再和大家说:佛教里的高深道理遍地都是,我们不缺少这些高深道理,缺的是指导当下生活的佛法。所以只有能贴近生活、指引生活的佛法才是有活力的佛法,才是应用无尽变化无穷的佛法,才是力大威猛无边殊胜的佛法,这样的佛法才珍贵。那种不能指导生活的佛法不能称呼为宝,不能称为法,所以连法都不是,就不要说这是正法、那是邪法了。脱离了契机的点,法不堪为法;脱离了契机的点,也就没有所谓佛法、所谓正法、所谓邪法的可说可辩。现在的佛法很衰弱,表面上看着学的人很多,可是脱离生活的太多,这类脱离生活的法,都不堪叫做佛法,虽然可以说的很像,说的很美。
所以我们学到了佛法,是否能贯彻到自己的生活中,在平时接人待物真诚了、清净了、不造作了?是否在平时遇到了麻烦,就烦恼纵横,贪嗔并起?是否在平时生活中,妄想纷飞不懂克制,而且还随着妄想不断造作新的业力?真正的功德就是在平时你对待自己的心上,对待好了就有功德;并非我们读了某经文就有功德,也不是我说了某话,放生了多少钱,拜忏了多少头就算有功德。如果这样简单就算功德的话,拿钱搞定了,岂不是阎王爷也要受贿了?难道贿赂阎王爷的简单手段,古人有钱的没搞懂,偏偏你搞明白了?
功德不在外,业力不在外,无明不在外,贪嗔痴也都不在外,全在心上了。每一个心地起伏里鼓动了多少习气种子?诱发了多少妄想纷扰?看得住,懂得看心,知道在生活中看好当下的心,这是有功夫,是知道功夫在哪里;如果不懂这些,天天几万圣号、几千大头也都是徒劳,生死轮回还会继续,不会随这个水平的修行戛然而止。所以修行的点在哪里?彰显修行的点在哪里?修行能落实的点在哪里?全在每个当下的心念里,而这个心念却会随我们遭遇的种种人事物有波动起伏,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看心就更难,更需要功夫,更需要多努力。
我们读经念圣号并非是没事闲的,也并非是要在其中攫取多少利益,而是借由这些手段帮助我们看心、守心。所以功课的效果并非是由数量和时间决定,而是由我们看守心念的状态而定。修行就是这点事,只是宗门不同借由的修行手段不同,给我们落实的细则不同,除此之外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我们懂得在平常生活中看好每个心念,这就是修行,这就是遍修八万四千一切法门;如果不懂得这些,非要搞一个仪式,非要搞一个多大阵势,搞得越大就越离谱。佛陀教给我们的很多方法,学会在生活中使用这是真学佛。就算佛教典籍我背得再好、咒语背得再有境界,可是闹心了、烦恼了,你降服不了就没功夫,就是没下功夫,就是没会学佛,就是没学明白佛法到底在干什么。
读经就是从经文中找到方法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
所以读经是要明白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要如何去做?经文里记录的是佛菩萨他们遇到此类事情的做法,我们可以模仿,可以参考。但是如果读经连这些手段都读不出就是经文没读明白,法门没拿到手遇到烦恼了靠什么解除?这是我推荐大家把经文作为定课的原因。经文读到什么程度算读好了?法门不断地跳出来你才知道佛法、经文真是太奇妙了,太神奇了,里面有大量大量的方法可以借给我用来指导生活。如果连里面的一个方法都找不到就继续读,读到能找到为止。有的同修读了一年多《地藏经》还来问我夜里做梦梦到亲人如何如何?如果你没读经文不知道,我可以好言好语告诉你,但是如果你们都读了一年乃至更久的《地藏经》了,连这些在经文里就有文字描述的都要来问,这经文读哪里去了?这种水平地读经法门挖不到,当下的生活靠什么指导?这就是死路一条了,所以为什么推荐大家要读经,这是解决这个死循环的最高效的手段方法。
有同修说念佛可以不?我说可以,如果你会念佛,不用读任何经文,因为任何烦恼无明,你可以用这一句圣号解决;但是如果我们落实不了,靠圣号解决不了这些,还死抱圣号,这就是不打算解决问题了。生活是生活,修行是修行,这一分裂佛法不用再学了,不可能有结果;什么时候懂得学佛是用来指导当下生活的,什么时候才配找到法门,那个时候才会热泪盈眶,才会感恩戴德,才会明白原来佛法早已经在这里,只是我眼睛瞎,看不到啊。
早些和大家说过《楞严经-二十五圣圆通》,看看他们的圆通都是怎么获得的?洗澡的时候,考虑水是洗了尘还是洗了体?烧香的时候,思维香气从木头来还是从烟火来?乃至走路脚扎了毒刺,痛苦不止的时候,也会考虑痛苦从哪里来的?他们把佛法紧密连接在当下遇到的事情中,所以他们可以觉悟;我们搞分裂,岂不是背道而驰?他们那么容易就获得了圆通证悟吗?把全部遇到的事情都用佛法思维和推敲,这真的很不容易!
佛法不是教我们逃避烦恼,而是告诉我们如何战胜烦恼
我们定力太差,而且思维问题的时候习气做怪,会跑偏,想把一个问题思维明白不借助佛法地帮助、不借助法门地提点,单靠自己和累劫习气业力对抗,可能胜利吗?可能做自己的主人吗?最后这灵魂尽然是肉体的傀儡,这真是奇怪奇怪真奇怪啊。我们学佛了,佛法里很多道理我们也懂,只是没说出来不代表不知道,比如佛陀说的因果、轮回、苦、空、无常、无我。可是大家真把这些纳入到生活中,用此对照生活遇到的事情了吗?用此去思维每个遇到的烦恼了吗?会用你的烦恼才会减轻,才会不断地减少,才会不断地清净下来。所以我们遇到的每个问题、每个烦恼,这些都是提升的台阶,你跨越过去就是你的台阶,代表了你的新高度;你没跨过去,这个台阶就是你的拦路虎、绊脚石,就是你的冤家对头。那些没跨越过去的台阶,难道真的过不去吗?过不去那就是坟墓,死在这里、死在这上、死在这个烦恼下;过得去了,不断地提升和跨越,才会走向全新的高度,收获全新的体验和感悟,才会有全新的生命历程,这就如饮水一般,冷暖自己知道,外人说了不算的。
佛法不是教我们逃避烦恼,佛教里的种种法门是告诉我们如何战胜烦恼。首先要看明白、看得透了,才会思维清楚,才会放得开舍得下,如果看不明白,让你放下,怎么放都不知道,让人放什么?这种人是很讨厌的,以为“放下”是万金油,拎到哪里都好使?看不懂,真的能放下吗?不学佛,不把佛教里的道理思维明白贯彻清楚,真的就能在某个遇到的事情上瞬间看明白了?这不现实。
所以每个我们遇到的事物,都是一次提升,希望你们学会把握,不要错过,也不要以回避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于是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就算很琐碎的事情,也是我们思维佛法的一个契机,这个时候佛法才会被我们用得风生水起,如果落实到解决烦恼了,那就是有力量了;如果做不到,还需要去落实,需要摸索,需要锻炼。千万不要把佛法和生活搞分裂了,这种心灵佛教是不堪出轮回的。
结束语
我们解决千万个烦恼,最重要的一个烦恼就是生死轮回的烦恼,能用佛法解决那么多问题,生死的问题也应该可以解决,这个时候信心充足;如果我当下的烦恼有一个算一个都没解决,现在阿弥陀佛来告诉你,“念佛往生极乐”你信得起来吗?信不起来,往生极乐的事情就泡汤了,这事就赔了,对不对?我们现在离往生或多或少还有些时间,这些时间用来把生活的烦恼解决了,学佛的动力是充足的,对佛法的信受力量是强烈的,这才是往生的助力。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我推荐三部走,最后一部才是《阿弥陀经》就说我不支持你们往生极乐,恰恰是想帮助大家把前路理顺扫清才推荐大家按三部走前进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7-5-10 13:58
和诵经求福慧相关连的一件事,是在家学佛应当如何做早晚课诵的问题。每个人走入佛门,一定有一个基本的动机。依我个人的观察,许多人会信佛,是因为对现状感到困惑,觉得需要解决这些疑问,才寻求宗教的慰藉。处在现今的社会,大家都很忙,即便是佛教徒也得面临各式各样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会对佛弟子的身心现状,造成影响,甚至引发相当程度的压力。所以,必须藉修行让我们在现实人生活动之中,过得安然自在。而做早晚课的目的,正是达成上述目标的一种方法。
早晚课的内容,应该要有达到自我教育的功能。透过对经典的学习,理解经典里面的思想,将它落实到实际的人生活动,使我们学得如何清心自在过这个人生。早晚定课应该定位在上述的基点,离开这个前提,可能变成不切实际。
不同的经典有各自的中心思想及教育旨趣,每个人应该在经典里面,发现它在教导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立场来面对人生。所以,早晚课的原则,就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例如:某人在现阶段的问题是他的精神非常不安。那么他的定课可能不是诵经,而是静下心来反省。诵经、读经只是触发他反省的一种媒介而已,如果丧失掉自我反省的功能,早晚课诵只不过像是放录音带一样,没有实质的意义。
至于定课的模式,我倒认为要针对自己的毛病来决定。好比脾气暴躁的人,如果读诵《华严经》“十回向品”、“普贤行愿品”,可能比较会有自我教育的功能。或者有些人积极从事社会服务,可是他的理智不够强,对世间的观察不够敏锐。这时《般若经》的空义思想,正可补其不足。另外我个人认为,在作早晚课诵后,不妨拨出一些时间反省、参究自己有那些缺点需要改进。只要能每天知道自己什么地方错了,基本上每天都会不断的进步,相信如此即能达到作早晚课的目的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