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沙弥律要节录 (第十集)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5-26 11:55
标题:
沙弥律要节录 (第十集)
沙弥律要节录
(第十集)
1994/10 美国达拉斯
【三十一、经云,佛告比丘:若人偷盗他物,命终生地狱中,猛火烧身,烊铜灌口,镬汤炉炭,刀山剑树,煻火粪尿,磨磨碓舂,受种种酸楚苦痛,不可称计。地狱罪毕,生畜生中,以偿他力。】
这一条所说的跟《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讲的完全相同,这是讲偷盗的果报。『烊铜』,就是铜在高温烧化。『镬汤炉炭』,这是下油锅。『刀山剑树』,这个好懂。『煻火』,这个大概你们没见过,你们有没有烤过蕃薯?烤蕃薯那种热灰就是煻火,外面看不到火,但是里面是热的。『粪尿』,这懂得。『磨磨碓舂』,这个大家都知道。『受种种酸楚苦痛,不可称计。地狱罪毕,生畜生中,以偿他力。』堕地狱是罪报,变畜生是还债。由此可知,偷盗的果报非常可怕。偷盗结罪,心境不同。你用什麽样的心,用什麽样的方法,以及被盗的人受害的程度,从这个地方结罪轻重不一样。最重的是偷盗三宝物,其次是公共设施,结罪很重。
【三十二、菩萨持重戒及轻戒,敬重坚固,等无差别。】
这一条是教我们不能疏忽『轻戒』。因为有些人认为『重戒』的罪很重,很谨慎,不敢毁犯,至於「轻戒」,好像这个没有什麽,就不太重视,有意无意就会毁犯。佛在此地告诉我们,菩萨对於重戒、轻戒统统受持,不敢违犯。
【三十三、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这是十戒里面的第三条,「不淫欲」。因为沙弥是出家人,不杀生、不偷盗,第三条是不淫欲。这个地方讲的『经云』是《楞严经》上说的,这几句话是《楞严经》上讲的。『生死相续』就是六道轮回。如果「淫心」没有了,下面说『断性亦无』,这就超越六道。佛讲,六道众生是以淫欲为生死根本,换句话说,六道就是这个念头变现出来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六道就是这麽想出来的。一切众生彼此有这个共业,他就有这个境界出现。佛的这几句话,看起来很好懂,但是它的道理非常深远。
後面这两句,这是学佛人最後的目标,是希望成佛。成佛必须断烦恼,要破所知障,两种障碍断尽,才能证得佛果。「贪瞋痴慢疑」属於烦恼障。淫心是贪欲的根本。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起来不外乎二十六类,这就是《百法》里面所讲的二十六个烦恼。这二十六个里面,有六个是「根本烦恼」,有二十个是「随烦恼」。再归纳,随烦恼都可以归纳到根本,所以是六个根本烦恼。六个根本烦恼再归纳,就变成贪瞋痴。贪瞋痴三毒烦恼,如果再归纳,就是一个「贪」。我们晓得,菩萨行门的纲领是六度,六度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是把烦恼布施掉。布施就是舍,就是放下。烦恼统统放下了,布施度就圆满了。
这样的观察,才晓得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如果还有这个念头,烦恼是决定断不了的,断不了烦恼就出不了三界。小乘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出了三界。他为什麽能出三界?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清楚。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见思烦恼不断,说出轮回,没有这个道理,那个不是事实。必须见思烦恼真的断了。所以小乘三果在四禅天修行,也就是断烦恼。思惑有八十一品,它分为三界九地,每一地九品,九九八十一品。前面九品断掉之後,生四禅天,後面七十二品都在四禅天五不还天那个地方断,断了就超越三界,证阿罗汉果。
就是因为这个事实,所以祖师大德们告诉我们,在佛法里修学任何一个法门,一生当中不能成就,就这个道理。如果你有能力断烦恼,那当然任何法门都是平等的,你一生当中可以出三界、了生死。假如烦恼断不乾净,换句话说,你还是搞六道轮回。所以大小乘经论,从这个标准来看,可以说末法时期没有一个人能成就。唯一能成就的法门就是带业往生,烦恼不断也能出三界,也能成佛。无量无边的法门,就是这个「念佛法门」可以带业往生。但是诸位要记住,带业是只带旧业,只带种子,不能带现行。所以这一句佛号要能把念头伏住,控制住,叫这个念头不起。念头没有断,但是它不起作用,这是伏住,伏住就能往生,这是比任何一个法门都容易;古人称这个法门为「易行道」,其他法门都叫「难行道」,难易在这个地方。
所以,一定要提高警觉,要能够把烦恼伏住,不让它起现行,这个非常重要。无论是根本烦恼、随烦恼,都要知道把它伏住,烦恼常常起现行决定不是好事情。因为往生是临终一念,临终那一念的时候,烦恼起现行,那就可惜了,这一生念佛的功夫到最後不能成就。所以平常的功夫就好像练兵一样,临终是打仗,因此不能疏忽平常的训练,我们在临终才有把握。
【三十四、经云:虽淫泆而生,不如贞洁而死。】
这是佛给我们的警告。纵然不出三界,我们讲人天福报。『贞洁而死』,在我们人间看起来好像是很不幸的事情,如果有天眼的人看到,这个人很幸福,为什麽?来生的果报一定胜过这一生。从来生去看,他做对了,他把他的快乐幸福提升,他生到好的地方去了。
【三十五、言行虽善,而无实心,终非圣人之徒也。】
这一条是口业里面的「妄语」。圣人就是佛,『圣人之徒』就是佛弟子。佛弟子要心行一如,言行相符。『言行虽善,而无实心』,不是用真心。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而不迷。我们平常互相勉励,行持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不离开这四心,这个人一定有成就。善导大师讲「一切从真实心中作」,这才真正能有成就。
诸佛菩萨在处事待人接物生活上,可以说跟我们没有什麽分别,我们穿衣吃饭,佛菩萨也穿衣吃饭,不一样的就是用心,我们用的是妄心。我们凡夫用的心是虚情假意,决定没有真实。今天跟你好了,明天恼了,哪是真实!永远不变,才是真实的;凡是会变,都是假的。佛在《四十二章经》说: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为什麽?你自己的意思是虚情假意,是刹那变化的,自己都做不了主宰。谁做主宰?环境做主宰,因为你被环境牵着走。证得阿罗汉果了,不会随环境转,在环境里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宰,那就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了。《楞严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阿罗汉能转境界,不会被境界所转。六道凡夫没有一个不受环境转的,环境千变万化,你哪能做得了主宰!所以统统是虚情假意。
我们学佛的人明白,知道一切众生都是虚情假意,我们对他也就了解,就很好相处。为什麽?他说的话、用的心、做的事,都不要当真,当真你就吃亏了,假的。他对你好,假的,对你不好也是假的。对你好,你不要喜欢;对你不好也不要生气,全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我们跟他就很好相处。所以佛跟你讲,要用真心,要用真实心。
【三十六、艳曲情词,皆能引导人之爱欲,增长人之悲哀,惑人心听,改人常性,丧人正念,荡人心志。】
这一条是口业里面的「绮语」。绮语就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可是他的目的是造严重的恶业。佛经上所说的这些,现在的演艺人员最容易犯。除此之外,文人也很容易犯。写文章,特别是写小说、剧本、歌词的,非常容易犯。这个造的业极重,一定是堕地狱。什麽时候能出来?他的作品在这个世间消失了,才能出来。如果这个世间还有一本他的着作在,他在地狱就不能出来。这个东西可怕!言语,说老实话,害人不广,因为说完之後就没有了,那个文字害人深,它流传在世间。所以『艳曲情词』,这个东西麻烦大了,一般人欣赏觉得很美,它这个过失都是迷惑人,诱导人丧失心性,丧失清净心,而去造杀盗淫妄。
现在电视比这些书本还要厉害,书本看的人还不普遍,再把它编成电视剧去表演,那这个问题严重了。多少人看,多少人受害!幸亏好,他们现在是版权所有。将来的果报实在是没有法子想像。当时造作的时候是一时的快意,所得的利益也非常有限,苦报无穷,这是我们要知道,不能不小心谨慎。所以诸佛菩萨所有一切言语都是利益众生的,於众生没有真实利益的,佛菩萨决定不说,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改人常性』,性是心性,常性是真性,使人趋向於虚伪这是改人常性。『丧人正念』,正念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失掉了。『荡人心志』。世间人志在圣贤,学圣学贤,再次一点,中国古时候学君子,圣、贤、君子三个等级。学佛也有三个等级,佛、菩萨、阿罗汉,我们学佛是希望得到这个果报。但是这个东西能够改变你,叫你堕落、退转。
【三十七、口出粗恶不善之言,骂辱毁谤於他,瞋火一起,冲口烧心,伤害前人,痛逾刀割,实乖菩萨之慈念,有违出家之善心。】
这一条是口业里面的「恶口」。『粗恶不善之言』,这是恶口,说话很粗鲁。『骂辱毁谤』,这是对人,他一定有对象的。这种行为对自己造成伤害,『瞋火』是瞋恚,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这是自己受害。『伤害前人,痛逾刀割』,这跟别人结下了冤仇。结仇、结怨这是因,这个冤仇将来遇到缘,一定受果报,人家要报复。这些事情,诸位如果留心读历史,你就看到。历史上为了这个言语,有的是有意,有的是无意,起了误会,怀恨在心,到後来他的地位高了,权势大了,机会来了,想到从前你对我的过节,想方法来整他,有的时候整得一个人是家破人亡。追究起原因,就是无意当中毁谤他,说他几句不好的话,怀恨在心。这我们在历史上常常看到,在现实环境当中这种事情更多。
所以,言语不能不小心,不能随便开玩笑。开玩笑一定要有分寸,还要看什麽人。心多疑的人,心量小的人,不可以跟他开玩笑;容易结怨、怀恨的人,不跟他开玩笑。养成一个习惯,什麽场合、什麽人都开玩笑,那你以後亏可吃大了。所以,言语要小心谨慎。在佛法里,佛是禁止我们戏论的,戏论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开玩笑,佛是不准许的。
【三十八、《成实论》云:善心教化,虽为别离,亦不得罪。若以恶心令他斗乱,即是两舌,得罪最深,堕三恶道中,世世得敝恶破坏眷属,以今离间破坏他故也。】
这一条是口业里的「两舌」。《成实论》是小乘的一部论。『善心教化,虽为别离,亦不得罪。』好心教导,好心教导为什麽会别离?他不接受,他不听,离开了。这个没有过失,善心的没有过失。『若以恶心令他斗乱,即是两舌』,「两舌」就是挑拨是非,恶心、恶意挑拨是非,让他们两个不和,不和就离开了,这个有罪,『得罪最深』,他们离开了。善心没有罪。『堕三恶道中,世世得敝恶破坏眷属』,这就是他的果报,家庭不美满,兄弟、夫妇、儿女都要受这个果报。这个果报,当然一家人都有共业,没有共业不会成为一家人。『以今离间破坏他故』,所以也一定会受别人挑拨,一家不和。
凡事都有前因後果,没有一桩事情是偶然发生,不可能的。我们凡夫没有天眼,见不到前世,如果见到前世,你就会点头,这个事实是这样的。佛法说,「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世造的是什麽因,「今生受者是」,这一生所享受的就是,「欲知来世果」,要想知道来世怎麽样,「今生作者是」,我这一生的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就是的。这一生造因,来世受果报。今生所受的果报是前世所造的因,「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是真理。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