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海涛法师:佛教徒的责任就是让世人了知佛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6-16 14:31     标题: 海涛法师:佛教徒的责任就是让世人了知佛法


解脱生死的确是身为佛教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慎重面对的根本大事。此语并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相反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该作为表率,尽心尽力去,一般公民所应承担的种种责任义务。但是,既然要从佛教立场来谈.宗教所能发挥的功能性及价值自与一般人的“责任义务”有所不同。

笔者以为,弘扬佛法、实践佛法的慈悲精神就是佛教的社会责任。以佛法来教导民众解除烦恼、净化心灵、协助医疗所不及之处;让民众实际了解宗教的价值;宗教提升心灵层次后所能发挥的周边效应、佛法教育对社会产生哪些良善的作用,这是佛教徒在一般公民责任之外.更进一步所能做到的。

让佛法的真意广为社会群众所认识,这是佛教的社会责任;让世人知道佛教徒并不是一群逃避世间的边缘群众,这也是佛教的社会责任。佛教徒的行为深深影响社会人众对佛教的认识,因此身为佛教徒都应该有这样的认知--将佛法从内而外地表现在自身的言行上,就是一种社会责任!

每一个佛教徒,首先从教化自己做起,依佛法修学,持戒修行,表现出佛法利人助人的慈悲精神,身体力行佛陀所教导的法义,自然而然就会感动你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更进一步认识佛法。佛教徒的终极责任,并不单单只是遵守法纪、服务社会、扶弱济贫、兴办慈善机构以及赈灾救难等慈善活动,心灵层面、生命层次的整体提升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这忙碌的社会中,佛教所能扮演的“心灵导师”角色更显重要。然而,光是浅显的信众教育还是不够,必须更进一步加强僧伽教育与佛弟子的社会教育。因此,笔并以为,对僧众,应落实僧伽教行;对广大的社会群众,应开放佛学教育,让佛学成为一门通识课程。唯有持续摄化信众、使人接近佛教。让佛法真正兴盛起来,而每个佛弟子更以净化人心、建没祥和社会为已任,佛陀的正法才能久住世间。

自利才能利他,大乘佛法讲求菩萨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乃是佛教徒最基本的情怀。从经证上来说,大乘佛法教导佛弟子应学菩萨道、应报四重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家恩、三宝恩。这四重恩中就广摄父母、师长、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知恩报恩是佛弟子不容推诿的社会责任。菩萨道六度四摄的具体行为,是在深入众生、利乐众生中净化自他,祥和社会中展现。

佛教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恒顺众生、利乐有情,以及五戒、十善等教义,既与现代社会的法律道德规范相通,又与人们了生死的终极关怀相吻合。如果能以佛法教义协助世间法律,以最彻底的感恩报恩之心来而对每一个人,潜移默化地净化社会大众的心灵,祥和社会,其责任之重,又岂止是单单承担社会的个人义务所能比拟的!

人间佛教的定义,太虚大师说得很透彻,“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社会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补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

简而言之,现今佛教徒的社会责任就是努力以种种方便弘扬佛法,使世人广泛了知佛法的智慧,这是佛教对人类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身为佛弟子,无论出家在家,在这混乱的五浊恶世,更肩负着净化社会大众心灵的伟大使命。期待佛教徒能如法修行,不离佛法本意.能适应时代变辽,多研究佛法,能引导信众走向正当的生活,使人众得到佛法的利益,这就是佛教的社会责任。

中国将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国家,冀望藉由佛教的教育让国人更具有坚忍、包容以及谦让等人格特质,要世界更趋向真善美的境地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6-30 18:36

有些人学佛,学着学着,脱离了实际;学着学着,就被身边的人当成了异类;学着学着,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家里人对其学佛产生极大反感。究其根本原因,是把佛事当成了佛事,好象不再生活在五欲六尘中。

  平时,我们有没有真正去思考过这些问题:我们人在这一生,到底是要到人间来做什么的?我们做人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的?

  我们从出生后,学习、工作、结婚,抚养子女,赡养父母,然后两腿一伸,离开这世间。这就是我们的一生。在这一生中,我们体会人生酸甜苦辣,痛苦着、快乐着,这些只有我们自己才真正懂。自我们离开后,我们的儿女,能在茶余饭后,谈起我们,有时还会流一些眼泪;我们的儿孙,偶尔也能记起我们的好或我们的坏。除极少数人为历史所短暂铭记外,大部分人,过了几代或一二百年,就无人再会记起,无人谈起。人类历史也是短暂的,史前人类文明,我们也无法记起。在这世界上,我们绝大多数人似乎并没有来过。

  我们的一生,就是如此简单,简单到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我们每一个人,无不例外地经历着生老病死。经历着我们的家人、朋友等,经历着生活上的琐事,这样我们就完成了我们的一生。

  我们学佛人,我们修行人,每天念佛诵经,祈求通过佛菩萨加持,解决人生的种种烦恼,来脱离六道轮回。看似每天做着佛事,其实这一切都是世间事。

  我们因为曾经修持过五戒才投生到人道,这一辈子我们才能以人身显现。但我们这一辈子遇见的所有人,遇到的所有事,佛说都是因缘显现,这些我们经历的人,这辈子必定要经历,这些我们经历的事,这辈子也必定要经历。这些人,这些事,虽然也给我们带来快乐,但绝大部分人事是绝无快乐可言。曾经志同道合的朋友,会分道扬镳;曾经的甜蜜伴侣,会同床异梦……对于这些人、这些事,看似都是世间人、世间事。其实如果没有了这些世间人、世间事,我们就不会学佛,这些世间人,这些世间事,都是来成就我们佛道的。

  世间人、世间事,从佛教上来说,都是因缘合和的产物。从因果上来说,我们身边的人,无外乎都是来讨债、还债、报恩、报怨的。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些事例,如家里儿女或老人,生重病,住进医院,只要挣点钱就交了医疗费,等家里钱用完了,他就走了,原因也是很简单的,他把债讨完了,完成使命了他就走了。我们身边所有的人,特别是感情最深的人,也是与我们最有缘的人,当然这缘包含善缘和恶缘。至于我们和身边人发生的种种事情,包括结婚、生养、吵架等等,都是在业力的作用下,善缘和恶缘,在我们身上的体现。

  我们有些人看重念佛诵经,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是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冤亲债主,我们都要和他们了业,但有些人却忽视了身边看得见的冤亲债主。我们生活中的父母、子女、朋友等,都是我们的冤亲债主。很典型的一个事例是:记得曾经传言中的世界末 ri,就有个佛友电话给我,说世界时日不多了,她想去道场闭关专心念佛,但家中老母无人照顾,问我怎么办?在她的意识中,老母不是她的冤亲债主,只有那些神神鬼鬼才是她的冤亲债主。其实不然,如果老母照顾得不好,和老母亲的因缘未了,也会障碍我们往生。假如老母亲无人照顾,先她而去,那她老母亲也是死得冤啊,她老母亲去世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她自私地为了自己的修行。在她临终的时候,谁会保证她老母亲不会去讨债而障碍她往生呢?佛并没有叫我们为了自己的修行,而忽视别人的存在。如果把照顾老母亲也当成佛事,用心照顾好母亲,教母亲念佛,照顾老母亲和念佛,这两件事其实是并没有冲突的。

  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把世间一切事,都当成佛事,都认认真真去做,都做得很圆满,那也是修行。佛子在世间,行一切善,断一切恶,这才是真正的佛子。我们在家孝顺父母,教育好子女;在工作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对待朋友,仁义礼智信当头……这些与佛教都是没有冲突的,如佛教中的《地藏经》就是一部孝经,经中以光目女救母的实事,教育我们孝敬父母,当代佛教一些高僧大德,也将《地藏经》作为佛子入门的经典。

  曾经有位佛友和我说过,他宁愿去救助一只动物,也不会去帮助任何人,这也是我们一些佛子思想的真实写照。如很多佛友,放生、施食等积极性非常高,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甚至家里的亲人,有时却视而不见。究其外在原因不外乎:

  1)把放生、施食等看成佛事,因为佛经上有说,做这些佛事,可以消除多少多少业障,可以得到多少多少功德。而相对把照顾家人、帮助别人看成是普通世间事,就失去了做这些事的动力。

  2)我们帮助人的时候,心理或多或少抱有一些想得到别人感恩或回报的心理。一旦我们参与帮助或救助别人,没有得到别人感恩或回报的时候,心理就产生落差,随着思想上的变化,对世间善事,就不再感兴趣。

  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没有能真正理解佛说的慈悲心、发菩提心等真正含义,也没有真正明白因果的真实含义。其实如帮助别人的慈善类事情,和放生、施食等一样,都是佛事。世间慈善,和放生、施食等一样,能帮助我们培养菩提心、慈悲心,能帮我们消灾消业的,只是我们普通大众,很难去通过参透这些善事,看清其中的因果。如慈善,我们拿钱去帮助别人,是财布施,帮助我们种福田,同时也是帮我们还债;如慈善,我们拿钱去救助贫困家庭或重病病人,是因为我们动了侧隐之心,是我们悲心的体现,我们在帮自己种悲田。

  所以我们佛子在人间,要将世间一切事当成佛事,了知世事间的因果,这才是真正地行佛道。在家里,在单位,要以佛慈悲利世的精神行事,去得到家人和同事的认同,在世人面前树立佛子真正的正面形象,对于在当前时期,向社会介绍和推广佛教,均具有正面意义,这才是真正宏扬佛法的道。否则,败坏了佛教形象,是要自己背负业障的。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