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如何积累福德和增长智慧?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7-8 19:23     标题: 如何积累福德和增长智慧?

 
我们一定听过那样的一个偈子: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是说如果只去修福德而不去修智慧,就如同披戴种种珍宝的大象一样;相反只肯修智慧不修福德,当智慧显现成就为阿罗汉了,却只能托空钵饿肚子。释迦佛在示现成佛前,三个阿僧祇劫修福慧,智慧已经圆满了,但是又用了一百劫修相好。而相好又直接同福德挂钩。这句话可能各位有听过,但是深思维一下,那么多大菩萨在菩萨位而不肯取进成佛,并非是智慧不够圆满,那么他们要做的事情亦如释迦佛修一百劫相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菩萨位盘亘不前,并非是因为智慧上有多大的缺失漏洞,而是因为还需要多多的做福德。

  1.什么是智慧?

  释迦佛在菩提树下示现开悟证佛果时三叹奇哉,留下了非常非常著名的法句: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也就是说,一切的有情众生,当然包括你我在内,三界六道的众生统统也都包括在内的,在本质上都是和佛一致无二的;但是因为佛没有妄想执着,从而证得佛果;而我们有妄想执着,就暂时没办法证得。

  如果我们能把妄想执着也清除掉,我们也就可以证得佛果。所以修智慧破妄想执着,这是学佛修行里相当一大阶段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是求智慧。有了智慧并不代表就一定成就,而是有了智慧就有成就的条件。亦如之前同大家说过:若智慧不显离道尚远!学佛修行如果出不来智慧,连相似智慧都没有,就是在修行上还离正道太遥远。

  智慧是啥东西?过去把智慧非常粗暴的拆分了一下:智是知道的能力;慧是解决的能力。智慧就是知道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要去分析问题、思维问题、寻求解决、落实解决、调整方案,最后见到解决效果。有了智慧不代表就一定解决问题,但是没智慧想解决问题就难上加难。有了智力能分析问题,客观的观察审视,找到问题中的节点、找到病结,之后通过慧力去寻求解决。我们一辈子努力学习世间的知识文化,也依然如这个粗暴的拆分一样,学了一辈子其实就是在学习怎么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也就是说,我们学到的所有的知识方法等等都是为解决问题,或者在解决问题的路上。

  只不过某个学科给出的是某类解题的思路,比如数学是要客观计算,从各个支离破碎的条件推算出整体和趋势;化学是以观察原子层面的化合反应,从微观返回到现实,获得利用。我们所有学到的门科可以粗暴分两类:一是直接提供解题思路的;二是提供支撑和辅助的,也就是为解题服务的。

  这和智慧是一样的,我们想更好地解决问题,就要更客观地分析问题。客观分析就不应该夹带情绪等等,不会说这个人不好,他的因果就都是坏的,那个人是好人,他的因缘都是善缘!不会是这样的。如古人说:天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管是皇王圣主还是逆贼宵小都是一样对待,这同佛法的观点很类似,所以佛法说: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会因为我们是凡夫就减少一分。所以各位想有智慧,在基础上要练习把情绪从观察中撇开,不能以情绪为基础去做观察。在天眼层面各位也会发现这个问题很复杂,如果情绪里有一种偏向,那么天眼观察的结果就会发生巨大的偏转,导致天眼提供的信息偏差太大,所以这样的信息或有其准确性,但是因为夹带的情绪太大,导致信息很难采信。

  往往很多学佛人都希望自己有天眼,不是谁没有,而是都有,如果不能去良好规范使用,有天眼并非是一个好事情。亦如某些法师反对经忏佛事是因为这里牵扯了大量的精力,令人很难有精力进入修行中,干扰修行的东西都可以被排斥;如果经忏佛事已经真实地干扰到了修行,被排斥也是情理之中。亦如在几年前见过一个学佛人,所谓学佛就是跑庙去参与超度法事,他们有一个庞大的信息网,谁听说哪个寺院要搞超度了就积极地组团去参与,而不去落实修行,这种行为可能有其存在的原因,但是不值得推崇。

  2.如何获得智慧?

  各位也听过“法布施得智慧”,这个法布施是什么?我们过去听某些法师说:印刷经典流布也是法布施!当承认这是法布施的一种,但不是法布施的全部,最多算法布施里的低配。法布施的标配是能发心并同大家分享佛法。法布施的高配就不好说了,因为高标准的法布施这很难企及,我们看《维摩诘经》,维摩诘对大众是高配法布施,就算这些大弟子、大菩萨随释迦佛修行很久,到维摩诘这里还要再拔几个高,这就需要有知人善教的能力了,这个能力就不是锻炼锻炼能有的了,是需要长久落实福德智慧两手抓,才可能有机会触碰的。

  所以现在所谓的法布施,要看各位自己的根基状态了,我水平不好,那么就去做低配的法布施,也是得智慧,只是低配法布施得低配智慧,这就是如是因、如是果的事情,真实不虚;如果标配法布施,当然得的智慧就是中规中矩的智慧。亦如文殊菩萨是菩萨里智慧第一的,他的法布施就是做高配版的了,所以他的智慧不得了,如他手里的宝剑一样,坚硬代表智慧的体相坚固;锋利代表智慧使用时的决断迅猛,如果中规中矩的智慧很难企及这种高度。

  所以怎么做好法布施?亦如我说:布施是从上而下的,供养是从下而上!你得先有,才能给他人;如果他人比你多,你怎么给人家啊?就像我们想去怜悯众生,但是他过的比你幸福快乐,你怜悯他什么?反过来他要怜悯我们不幸福不快乐了,对不对?布施也是一样的,你有了才能去分享给他。

  法布施有一个好处,不像钱你送出去了,就是从你手里暂时消失了,法布施的本体不会消失,不会因为分享布施而消减,反而因为在布施分享的过程中,锻炼提升圆融了,令能布施的部分更丰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布施得智慧这是现世即得的。那么我们要分享什么?法本身就很抽象,什么是法?就是模仿复制地学习,我们学习佛法,就是模仿复制学习佛陀的心念行持。但佛的境界离我们太远,所以讲了那么多大菩萨,佛把菩萨推在前面供我们参考学习,给我们一个能够得到的目标榜样,所以学佛的一大进程,往往都是通过学菩萨得以增进的。

  于是《地藏经》接地气,各位看看四段发愿里,两段救母的案例都不是那么高大上的。婆罗门女是外道,虽信因果,但不信佛法,就算蒙佛加持到了业海,依然询问鬼王很多非常低级的问题,他当时水平就这样,和我们很像的;而光目女的状态就更差,连他母亲造作什么业力都不能准确知道,也就是说这个女人如果没有接触罗汉福度,和我们又有多大的距离呢?

  基于此,才出现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地藏经》的核心是第几品?到底核心秘密在哪一品深度提到了?这一品看懂了,知道菩萨在做什么了,知道他怎么做的,知道他做的事情了,我们就要自我对照。发现好像我们也可以做,如果此时能有发心支撑、善缘支撑、福德支撑,我们也可以学习地藏菩萨那样分享佛法,学习地藏菩萨那样的法布施,这就正合佛意了。

  智慧依然要靠修行戒定慧而来:摄心为戒,因戒得定,因定生慧。而法布施得智慧这是偏于鼓励流通的成分更多,鉴于我们很难拿捏这个抽象的法,所以要举种种的例子、种种的比喻、种种的描述、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剖析拆分,让抽象的法立体起来、清晰起来,这都已经不是靠流通布施能获得的了,依然还是要实修戒定慧三学才能获得这些。

  3.积累福德的两种方法——减少消耗,开源积累

  可当我们要升起一个心念,就要看福德、善缘、善根是否能提供足够的支撑了。亦如在世间我们“想要”的部分不是我们“需要”的部分,奢望的部分远远大于需要的部分,那就要更大的资本支撑我们获得满足超高的奢望,这就是在急速消耗福报了。这个事情搞懂了,一对比,菩萨不成佛在努力地积累福报;而我却在为寻求一个个奢望的满足,在急速地消耗福报!这路就走拧了,走岔了。那么他们为什么积累福报,为了这个事情都不急着成佛呢?亦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里提到两部分,一是提婆的部分,二是龙女的部分。龙女的案例,在浩瀚的典籍里是非常珍贵难得的例子,因为这是现世成就的,余下就是善财童子当世成就了,也就是说学佛现身成就的案例只有龙女和善财这两位。《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里提到的常不轻菩萨的成就是临终获得,是他命尽后,因为修行的原因获得的种种功德庄严,和他们两位还不同。

  而各位需要注意的是,释迦佛宣讲《法华经》,连涅槃许久的多宝古佛都来听法,可是龙女却无缘多听,示现成就了就转身飞往自己的无垢世界去了。所以各位要晓得:在菩萨阶段修福德这多重要了!因为福德的事情,是龙女不能有机会企及听闻《法华经》,就算他示现成就了,还是表现出了福德的不丰足,《法华经》没办法继续听。

  有福德垫底一切都有可能!如果福德不够了,很多事情就会捉襟见肘。学佛也是这样,总是这事、那事、这个人、那个人,让你学佛的事情不顺畅,学得扎心啊、塞心啊、破事、乱事、干扰一层一层的,这是福德不充足的表现。亦如我们很多同修学佛很久,可是不得增进,没机会前进;看到一个机会,一努力又走到附佛外道里去了,这也都是福德不足的表现。

  福德是啥?当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会携带对应量的福报,提供此人一生的正常用度;如果过分的消耗福报,以后的命就会对应消减。所以福报消减也等同于寿命的消减,不仅天人是这样的,我们也是这样的。很多事情是折损福报最严重的,比如邪淫,比如杀生,所以普遍来看邪淫的人寿命短,古代的帝王平均寿命还不到四十岁,可见一斑了。

  还有消减福报的事情比如浪费和奢侈,奢侈是你可以用这样的,但是非要用更好的,当然或许我们通过博弈论会选择更好的产品,但付出的成本会更高,比如一个手机,比如一个电子设备,有的很小很小的东西就要几千,这是莫名其妙。我们要区分好正常用度和奢望,正常用度的需求很容易满足,而奢望是不容易满足的,因为里面的贪欲太炽盛,这火不容易熄灭。

  据说中国餐桌上一年浪费掉的粮食要高到两千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各位明白为什么旱涝那么严重了吗?

  福德是能获得福报的品质,比如某人有德行,就是他能去创造更多的善行,而不是他过去创造了多少善行。所以福德是一种品质,是能持续创造福报的品质,而这个品质里包括最基础两个方面: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减少没必要的福报消耗这是节流,但节流是被动的,还需要开源的主动方法。

  能更好的配合开源节流,减少消耗,开源积累,就把福报的事情盘活了。如刚刚说:有福报什么事情都好说!所以修行基础阶段就是怎么落实消业培福这两大块内容,把消业和培福做扎实了,业力不那么明显现前,恶业不那么巨大难熬,善缘又很容易成熟,这就非常愉快了;如果相反恶缘总在成熟,善缘迟迟不动,想向善、想提升、想扭转、想学佛、想靠拢那都是难如登天。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7-9 12:14

生命的所有经历都是为了回归涅槃的境界。好的坏的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我们能回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回不去,那就要继续努力。所以没有所谓的失败,只是暂时不成功罢了,就如同所有众生都堪学佛,都堪受佛法的救疗,但是不代表他这一生就机缘成熟来学佛的,没学佛的那些众生,以后机缘成熟的;现在学的那些众生,如果机缘和合下会继续努力;如果机缘不和合就会暂时分开,不再去学习。所以我们看到任何的人,好像不学佛就很可怜,其实不要这样想。他机缘不成熟,或者说他在做他认为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是他自己的路,自己选择的,自己愿意,自己投射,自己勾划的,我们的路也是这样的。


    作为人的好处是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的方式和要去做的事情,这一点任何众生也都可以,只是条件限制更大一些,没有人道这样自由。可是我们活的自由吗?被各种业力捆绑,被各种观念束缚,被各种理论绑架,被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袭扰,我们自由吗?日子久了,再伶俐的棱角也会被岁月打磨平滑;没打磨平,就是还认为棱角很重要,那么你就不自由,这个棱角就是不能触碰的东西,谁触碰了你的棱角,就会带来一场战争;当你没有能力去开战了,你的棱角就是被磨灭的时候了,所以岁月就是这把照妖镜,就是这个磨刀石。


     我们生活在人世间,以生命的名义存在着,生命又到底要做什么?我们付出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到底又要圆满什么?所以说,回得去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回不去就暂时不值得,付出和回报不对等。怎么回去?先要出轮回,如果轮回都出不去,就说“我要回涅槃的常乐我净”这是做梦呢。


    换个角度来说,我们投生在人世间,付出了种种,承受了种种,也都是为了回归。一切的众生承受了种种,造作了种种,也都是为了回归。只是在回归的路上有的人走了直线捷径,有的人绕各种圈子、走岔路,但是走岔路也终究会走到正路上的,绕圈子也终究会有一刻机缘成熟,绕到点子上。只要绕的圈子足够大,你终究会回到这个出发点。为什么要绕圈子呢?是因为要领略风景,就像你去旅游,又花钱,又挨累,吃不好,睡不好,不就是为了领略不同的风景吗?如果千辛万苦到了一个地方,和在家没有任何区别,你会跋涉去吗?所以绕圈子也没什么不对,走岔路也没什么不好,你走岔路了,才知道走上正路的珍贵和难得;绕圈子了,才对捷径十分渴望获得。所以当我们不珍惜佛法的时候,就是准备走岔路绕圈子的时候;佛法就是要直取捷径,从而穿透3界的世间,乃至穿透十法界的屏障。


    各位来学佛,不正是要学这些吗?我们要学如何驾驭这一生,真正的穿透三界的轮回,突破十法界的屏障,回归到真正的常乐我净里。如何驾驭才能更好的为此服务?如果将回归作为努力生活的目标,生存的价值就有了另外一种注释。大乘的回归不同于小乘的修行境界,也不等同于果地圣者的境界,你生出了慈悲心,激发了菩提心,就是开启了回归的序幕;如果继续前进,有手段,有方法,有步骤,有保障,你的序幕和正剧就会一场接一场的上演;如果缺少这些东西,虽然序幕拉开了,演员没到位,灯光、道具、音效、美工就各种出错,这戏就不会接续上。那就等下次再演下一场,大不了不那么紧凑,拿无尽生命去赌;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许诺来世呢?这一场序幕拉开跪着也要演完全程,难看一点罢了,除此之外没什么的,能回归就好。  


    希望各位能有这个心劲,我就要回归,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不是说我都不管不顾,而是和回归不冲突的前提下都没问题,但是如果冲突回归的第一目标了,这些事情就会成为障碍;任何心、念、愿、妄不可以置于回归之上。就像往生极乐也是一样,如果你的第一愿不是往生极乐了,肯定是不能被接引的。就像还有其他事情的重要程度超过了往生,当然我们会倾注更大的力量去满足于第一愿望,所以你的第一愿望是什么?这个愿望是否恒常和真实?是否来了其他的干扰就被置换到第二、第三的位置了?


    我们平时念佛也好,思维佛法也好,学佛也好,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帮助我们建立这个第一愿,构成在各种情况下雷打不动的第一念。于是在任何时候无常来临、顺逆侵扰、誉辱加身,第一念不动摇,你就金刚不坏那罗延身。生死一段一段的接续着,各道的轮回,各种场景的切换,各种角色的扮演,悲喜横恶交替着,这些都是在帮助我们回归自性,好的是助力,坏的是阻力。就像考试一样学习掌握了种种方法,总要检验一下你掌握的程度,如果没掌握就驾驭不了,就不得其利;早些知道我不得力,就能早些知道我走岔路了,就能早些提醒自己回头。所以阻力又等于助力,恶事等于善缘,这取决于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

       

  生活对所有人来说都不轻松,学佛人活在人世间,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学佛了,明白了使命,知道要做什么了,这个责任要比不知道的时候重了很多。

  《地藏经》里提到亲人眷属落在恶道,无处寄托,希望在世的亲人予以福力救拔他们。我们学佛人无论是走什么路线、修什么宗门教下,对亲人眷属不能置若罔闻,不能当他们是没有的,佛说六道轮回,不信有众生,这事就麻烦了。今天有一个和我说他有阴阳眼,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很害怕。

  我说:“为什么不转变一下呢?”

  他问:“如何转变?”

  我说:“如果你看到的所有的众生,都是你的亲人眷属,你还会害怕吗?”

  害怕是因为我们没拿他们当多亲近的人,不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伤害自己的事情,因而忌惮他们。可是在因果下,你受的哪一个伤害,不是自己为自己构建种下的呢?正是因为我们没有贯彻因果观,所以对六道轮回的事情、对六道众生的存在、对业力追讨、对来生前世这些内容,心存疑惑。就算是有人已经知道了这些,验证了这些,去告诉不知道的人时,依然很难让他们相信。佛陀验证了这些,菩萨们验证了这些,告诉我们,我们还是一样该不信就不信。这逼得释迦佛,多次在讲经里说到: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如此直白地说佛是不会骗人的!有时还要把广长舌亮出来,对大众说这是不说谎话、口业无犯才能拥有的!说这话的意思就是前后的内容,是值得我们相信的,可就算这样,我们依然不乐意相信佛说的这些,更乐意去相信神奇古怪的内容,如《地藏经》里提到祭拜鬼神,求诸魍魉,无纤毫之力。

  据数字统计,全世界一年大概七千万的堕胎婴灵,四千亿的动物被杀,我们行走在人世间,面对巨大的业力,全球七十亿人,人人有份。对一般人来说不学佛,最后讨债是非常迅猛的,没有一点喘息回旋的余地;学佛有了佛菩萨的加持护卫,这个缓冲区还算有那么一点,还能略微承受一点讨债的事情。可是就算是这样也很难,今天一个同修和我说一个事情,他劝一位癌症晚期的邻居学佛,念大悲咒等等,结果没多久自己的状态很差,就算是一夜一夜地念佛也不能缓解,他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我告诉他,他分担了对方的业力,讨债的众生,有一部分扑向他了,而他自己还没有能力扛,自然很明显就趴窝了。今天和我说这些的时候,人已经在医院了,打了两千多块钱的药,才算勉强好受一点。各位思维一下,劝人学佛尚且要考虑背负对方业力,如果自己真的没有能力扛的话,学佛人在这人世间要如何安然行走呢?于是不管你学什么法门、不管你修什么内容、不管你学的是哪一类,这些业力乐意扛你也得扛,不乐意扛你也逃不掉,只要还活在这恶浊世界,你就得扛着,扛不动你就趴窝。

  众生不来讨债,那是我们没有能力还债,很多人学学就会发现诸事不顺,这和佛经里说的不一样啊。各位讨债的众生上来了,诸佛菩萨也不能扭转因果,该承受的,已经帮我们减少到最小,但是不能全部消灭,那样就违背因果;如果违背因果,佛教就不会存在,救人的方法也就不会落实了;如果违背因果,地藏菩萨要如何教化众生?诸大菩萨,要如何劝导众生?我们一方面讨论如何信受的问题,一方面又要去深入地承担,还要能走得下去,走得到一个结果上来,这一串的考验在末法时期尤其深重,如经文里提到“龙象蹴踏,非驴所堪”现在这些业力铺天盖地地下来,我们能否承担,有那份心量承担否?这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试,至于我们能打多少分,要问各自的心了。

  承担是心量上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堪称大乘的问题;而如何能承担下去,保持如此环境下自己能行走下去?这就是技术问题。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7-9 12:15

1.努力修行积累福德,令佛欢喜,修行有成

  在经文里记录了大量的发愿案例,比如某人修行没有成就了,或者做了某些功德利益,他就发愿:在以后生自己努力修行积累福德,希望自己能遇到下一尊佛,令佛欢喜,修行有成!这类的发愿非常多,为什么要令佛欢喜啊?不是去取悦佛,佛没那么低级,是我们行做的事情令佛欢喜。

  我们做什么事情能令佛欢喜?一定是随顺佛陀的教诲了,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外在做了什么、内在升起了什么样的心念、不管我们装了一个什么样子,佛欢喜的是我们能接受他的教诲,除此之外别的任何事情,都无法真正的令佛欢喜。令佛欢喜就是明白佛陀的教诲,能去扎实落实。或者大家并没有深入思维这个问题,所以在表面功夫上做的很足,但是效果却不理想。为什么各位在这里见效可以很快?并非我有多大的德能,如果你这样理解等于在骂我了,只是我们不断的在提醒各位:要做什么事情,要如何去做这样的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正是因为我们理解了佛的心,才能契合佛的意,才能令佛欢喜,自然获得无量拥护。

  所以我们的系统上手就是大乘,不管你懂不懂,只要按套路走上,就是在落实大乘了,佛有什么不欢喜的?只是我们或许理解大乘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契机,但这不影响我们去做大乘的事情。所以三位配合、三部走表面上看好像是很狭隘、很私小的状态,可是却合了菩萨的心,顺了佛意,当然见效可以迅猛。

  所以我们不要去争抢做表面功夫,不要以媚俗的事情想去取悦佛菩萨,佛菩萨不是靠这种水准打动的,这就是要行于端正,大乘就是行于端正。懂得直指心地,不矫饰造作,以利益大众为出发点,因果之下自得其利,这是端正。所以搞的奇怪的法事,一定要金碧辉煌地装点,又是一顿不知所云的祈请赞美,又是如何如何,然后呢?你不想走大乘的路子,玩这套假模假式的东西,当佛菩萨真的是木雕泥塑的瞎子聋子?

  2.习气在向后拖拽我们,而理智在敦促自己前行!

  《普门品》提到宿植德本一词,宿是过去生、过去世、长久以来的意思;植是种植、耕耘;德是德性、是品质,是一种能持续落实的良好境界;本是根本的意思。这个词看上去就很复杂:长久生以来都在努力的耕耘于培养持续生发良好品质的德性!这就又不是短时间能学得来的了。

  比如善心的培养,我们见到能落实善的事情就去做了,一次、两次、无数次的努力,才会形成做好事的习惯。而很多时候我们不是靠理智在行走,而是靠业力习气在行走,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拉锯战:习气在向后拖拽我们,而理智在敦促自己前行!靠理智要时常提起注意力,所以会非常累,可能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而业力习气不需要提起注意力。这就如逆水行舟一样啊,靠被动的业力习气就是等于在水里任漂流,那自然是江河日下一日千里了;而想努力逆水行舟,往往很多时候很努力,也仅是被水冲开不那么远罢了,而且这需要咬牙切齿的坚持,需要各种提醒、各种敦促的坚持,完全激发主动性,不能靠被动的等靠要了。

  所以有一个持续提供提醒、敦促的平台,对我们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单靠自己的勇气挑战无数劫来的习气,这明显就是以卵击石,根本就不是同量级的角逐。所以各位进群了,有了同修了,有了共修的内容参与了,有了定课的坚持了,你会发现日子慢慢的久了,自己竟然也能坚持下来了。

  以我为例,我在过去根本就记不住咒子,六字大明咒还得唱一下,起旋律了才能记住;在一次助念后,才很艰难地背会了往生咒。余下就对任何咒子不主动接触了,在我看来也根本没机会去背得下来大悲咒。但是共修的参与,我也能把大悲咒背下来了,也能在一分钟内完成一遍了,这是过去我根本不可想象的事情;如果没有这样的氛围、这个平台、这样的契机,我可能以后也没机会背得下来。

  3.精进学佛,得大利益

  所以积极的参与和只是观望的看着,所获是不同的,就算围观再热闹,也看不出门道来的。昨天有同修同我说某平台有人在做超度非常厉害,问我是否要去看看,我也抱着学习的心态想去了解一下,可是一场专门的超度要收费数百,而且他不对外公开超度的细节,单独的一个问题回复要收费一百,也就是你来问一个问题,他回复你了,你得先交一百。听了一会频道主持人持续的回复信息,我大略就知道了他们是怎么弄的,所以就退出来了,虽然我可能不知道他的门道是什么,但是我能猜到靠的是什么。因为毕竟佛法里的套路方法也就是这几种,如果超出这几种那肯定是有骗人成分了。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真的觉得收费就一定好吗?真的只有收费了,为了对得起月票才可能积极参与吗?这样像驴一样被鞭子抽打,真的有必要吗?

  学佛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你千辛万苦的来了,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苦恼煎熬,为了处理各种乱七八糟的袭扰,为了摆脱各种自己不心甜的处境,但是如果你不主动积极的参与,这些利益真的就能凭空掉到你的碗里吗?

  我们的这个系统是看不明白的,你不扎实落实,就不可能有机会懂得其中的道理和微妙,也无法体会到各位同修分享的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他们耗时不多,一年、两年,最长也就五年而已,但是佛法的感受却已经不是站在那看的人能企及的了。当这些案例随便的拿出任何一个,只要稍微编辑好一点,都可以和其他任何平台的学佛感应同台,我们什么都不差,就差各位自己跟随努力,其他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所以我真的不需要靠什么东西装点门面,我就是草根一个,何必装模作样的,那多累啊?但是我依然希望你们得到利益,不是我说你如何如何的,而是你自己亲自体证的,那才是别人夺不走、打不垮的坚定信仰,那才是我们可以继续相信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