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为什么要发愿去极乐修行而不是留在娑婆?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7-28 15:23     标题: 为什么要发愿去极乐修行而不是留在娑婆?


佛教到中国后,就很快有了丛林,已经不需要出家人游行乞食风餐露宿了,这条件比佛陀住世的时候优厚很多。条件越优厚人心就越容易贪恋,以出轮回为根本的修行就会因为出离心不够强大,而导致修行也很难见效。为什么要到极乐世界修行?在极乐世界修行与在娑婆世界修行相比较有何优势?

  1.去极乐可以亲见诸佛

  对学佛人最不可抵抗的吸引就是——能够亲见诸佛,对我们而言就很难了,这一生也见不到一尊,这里说到的诸佛不是我们念佛的时候天空上的那个佛像,不是我们做超度时候那个佛的像,而是真真切切有血有肉,在人世间示现成佛的现在佛,就如释迦佛在三千年前的肉身示现一样,能见到这样的一尊佛,在我们末法时期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释迦佛示现成佛,到弥勒菩萨成佛,这中间娑婆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以佛身示现,于是他可以是某佛再来,可以是某菩萨再来,但是不可以再示现佛身了,这对我们这群后世佛弟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遗憾。但是到了极乐世界后,这些极乐世界的任何一个众生都可以每一天见到除阿弥陀佛以外的十万亿尊现在佛,这个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对我们而言一尊都见不到,但是在他们来说一天就可以见到十万亿尊,这是何等的差距?各位再深思维,我们知道佛陀对大众的教化,真正地能做到观机逗教、善巧方便、能很容易就解除疑惑、并坚定修行,每一尊都是这样的,一天里见了十万亿尊佛的话,还有什么修行上的疑惑和障碍呢?

  有人说在极乐修行一百年,不如在娑婆修行一天,因为娑婆里很苦,对应于忍辱精进等等确实有助益、对于发菩提心慈悲心确实有帮助、对于觉悟生死无常机会很多、学习因果不虚确实案例充沛,可是各位,这些都只能说是修行的基础部分,就像在娑婆释迦佛提《三十七道品》,但是在经文里却直接忽略掉前面的三个四,开始就从五根五力开始,所以我们很多的修行对极乐而言是基础的部分,可能到极乐都不再提这些基础内容了,而极乐众生修行的就要更深入更精细。

  我们在娑婆修行很好,和去极乐的修行来比,完全不在一个档位上,虽然在娑婆也修行,修的更多是什么?是出轮回,这是实话,对很多人来说,靠修行的力量出轮回都是不可能,那么余下的事情如何去做?而对极乐众生来说,已经不再需要考虑出轮回的问题,直接就跳过所有的五阴境界,我们在这辛苦跋涉地讨论五阴如何破、五十阴魔如何对治,但是到极乐出莲花这些事情都不需要做了。这些事情都不用做,就要做随后的修行内容,这也是很多人念佛跑到极乐了,看到大讲堂很漂亮,就很想听听他们讲什么,可是看门的菩萨不让进,为什么?因为你进去也听不懂,听不懂,不如看看极乐的风景,看看极乐的风景都是有大利益的,比听不懂装懂要强得多。

  在极乐他们要学什么?我们更深一些剖析,我常说,极乐世界是十方世界教师培训中心、是十方世界校长进修学院、是给十方世界做收尾工作、做巨大的技术支持人力支持的地方,于是来到极乐世界的任何一个众生,都要为满足这些而努力,就是当要把你派到某个世界去教化大众了,你能不能胜任、你能不能引领大众都回归?教化大众就要认识大众,你想救人就要认识人、就要了解人类的模式习惯、就要了解人类的特性;你想救动物,就要去了解动物世界的种种;于是想进入任何一个世界救度任何一类众生,这个工作可以说是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真实实践的,不仅是需要学习的,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去和大众接缘,如何才能搭上桥,如何才能够得着?如何才能引领对方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条件下,到达正确的地点?

  这些不是我们能涉及的内容,于是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对治八万四千种病苦烦恼的,八万四千的法门其实就是针对八万四千种众生而来。没有众生种种痛苦烦恼,不需要八万四千法门林林总总,那么法门真有八万四千吗?若我们把六道众生铺陈开来,可能就不止是八万四千类了,再加上契合阿罗汉、辟支佛、菩萨的教化,八万四千法门说是很多,其实已经是很小很少了。

  对娑婆的我们来说,抓住一个法门跑出轮回这都相当困难,如何企及八万四千法门?对娑婆的我们来说,劝一个人学佛尚且非常困难,如何才能度得了他们?对娑婆的我们来说,鼓励一个人勤心莫退,尚且需要善巧方便,如何才能让大众一路菩提不退?所以很多很多高深的部分,是当下的我们根本无法企及的内容,这些是极乐学习的主要部分;我们现在应该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出得去这个轮回。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7-8-12 20:19

就我们目前凡夫的修行人来说,有一种不可缺少的心理上的一种需求,就是厌离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是发愿的两个核心的内容,非常重要。

  厌离,是要从我们心里当中真实地把这种心引发出来。厌,是一种要求离开的情绪状态,要离开的环境是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翻译中文的意思是堪忍。这个世间充满着种种的苦难,然而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众生,他还忍受得了,不仅忍受得了,他还会以苦作乐,不以苦为苦,所以称为堪忍。我们这些众生是很难生起出离心的!

  欣慕,一种很渴望的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虽然它那里极为庄严、清净、妙好、自在,但如果我们对它很生疏,对它一概都没有一个概念,我们不能认知,所以在我们的心里也很难生起神往之心。这个世间虽然很苦,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就很难产生厌离之心。

  所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句话实在来说,在我们内心真正要生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愿也属于般若智慧,是需要智慧观照的,要在内心对这种娑婆世界的苦难,有彻骨彻髓的这样的一种感悟,才能生起一种万牛莫挽的要离开的心。对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在内心熏习非常亲切,方可如箭离弦,直指西方极乐世界。

  出离和欣慕两种心,我们凡夫很难生起来。所以我们就要理解两土世尊,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用种种善巧方便,激扬我们的出离心和欣慕心。

  比如,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净土法门的时候,他首先会详细地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依正庄严,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地面无量的宫殿,虚空无量的宫殿,虚空无量的宝网,宝网当中又有种种的宫殿,宫殿里面又有诸天童子,这种水波荡漾的音声,黄金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所有他方世界的珍宝都在西方极乐世界出现,而且是众宝之精,各种衣食用具,应念而至。

  为什么佛要介绍这些?就是为了令我们产生出离之心和欣慕之心。

  我们在这个世间待久了,很难感觉到这个世间的苦难,就好像那个厕所里面的蛆,它在大便里面钻来钻去,我们觉得它很苦呀!但是那个蛆,它很快乐啊!它不会厌离啊!是啊,那个狗吃那个大便,我们觉得:“哎呀,这个大便怎么能吃呢?”但是在狗的感知中,那个大便很香呀!同样,我们待在这个世间,我们觉得很美、很快乐呀!那天人看我们,就不是像我们看那个蛆一样么?是不是呀?我们这个世间的臭气冲到天上,那个天人,啊!赶紧跑得远远的,臭气熏天!然而我们习焉不察,因为我们待得太久了,习惯成自然了。这本身脏秽不堪,还要用香水洒一洒,弄一弄,掩盖一下。

  所以,释迦牟尼佛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这种至真至善至美至慧的世界,对我们这些井底之蛙来看,我们梦都梦不到,忽然出现一个全新的富丽辉煌的刹土,它令我们惊心动魄呀!

  当我们听闻到这个刹土,相信了这个刹土,再把这个刹土作为一个参照系来反观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包括我们的身心状态,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啊!才感觉到这个世间多么痛苦,多么污秽,多么残缺!我们自己多么地罪恶!我们自己多么地不自由!在这种比较当中,他产生了出离之心,产生了欣慕之心,所以我们要理解两土世尊在激活我们的出离心和欣慕心。

  无量劫以来,我们一念无明,迷惑颠倒,造诸恶业,轮转六道,是很难发起出离心的。所以,必须要激活,要把它激发起来,激发我们的出离心,鼓扬我们的欣慕之心!这个激发还有折伏和摄受两种方法,折摄并运。释迦牟尼佛就像悲父在给我们讲这个世间五恶五痛五烧,种种的不如意,种种的罪恶剧苦,我们在其中勤身营务。

  我们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无量寿经后半部,就是我们娑婆世界苦难的非常淋漓尽致的描述。前面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后面介绍娑婆世界五恶五痛五烧,这两个经文摆在一起一看,哎呀!西方极乐世界是清凉池呀!这里是大火聚呀!这里是茅坑啊!是牢狱啊!是火宅啊!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清净,美好的故园啊!这样才把它激活起来!

  那么,我们再来具体地展开,这种激活要来自于我们领会它,要智慧地观照它,我们凡夫众生没有智慧,就在于我们在生活的现象表层,被那些虚幻的东西迷惑了,欺骗了,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为什么释迦牟尼佛首先要讲四谛法?苦谛,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苦难当中,但是意识不到自己的苦,这就是一个迷惑颠倒,能够意识到我们在苦中,这就有点智慧,就是苦谛了。但往往大多数人不能意识到,尤其在现在的市场经济,这种物质文明比较发达的时候,他天天感觉很满足啊!

  我去年碰到一个小老板,吃得胖乎乎的,穿的是很名牌的衣服,红光满面。他就问我一个问题,他问:“佛教讲苦海无边,我觉得很快乐啊,什么叫苦海无边”?不认识事情的真相。那么,这是需要深遂的智慧,才能够透过这个虚幻的所谓快乐的假相,了解生命本身的苦难感。

  释迦牟尼佛作为一个太子,他为什么要出家?就是由于生老病死本体上的苦难,他不能释怀呀!即便是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不能安心,他要解决生命当中最本体的问题,他要出家,也要令一切众生离开这种八苦!

  因此,我们要常常智慧地观照这个世间的苦,然后欣求西方极乐世界的乐。要不断地把佛经里面的净土五经来熏习自己。无问自说的净土法门是体现了诸佛如来度化众生,出离生死苦海的最极悲心哪!很多经典都是有问而说,唯有念佛法门是无问自说。为什么众生问不出来?梦都梦不到嘛!然而这个法门又能彻底地给予众生究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之大利,所以看到众生能够信受,根机成熟,赶紧去说啊!为诸众生做不请之友呀,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啊!

  透过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宣说,我们把两土的状态作个比较,那真的是稍有点理性精神(理智),都会有一个毫不踌躇的抉择了。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10-28 12:18

 执着就把人害死了,因为大家有情,所以叫众生。因为众生都有情,有情就轮回,情重了以后就下堕,往下走不往上走,如果是纯想即飞,就往上升,所以一些艺术家可以生到天堂,因为他们有艺术的享受,他们对世间那些东西不是那么执着,看得比较开,可是一般的人,有家庭、有小孩子,成天栓在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上,而且执持坚决,不肯放手,这样的话就下堕,乃至于临终的时候不能往生,还要再继续轮回。有人说,我想舍掉,但是我就是舍不掉,我不是不想舍,其实从骨子里头还是不想舍,嘴上说说而已;有人说,不然,我是真想舍,好,如果真想舍,去念佛,把你的情执的那些内容、那些精力、那个执着的力量,全部用来执着一句阿弥陀佛,叫做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你试一试。如果真能转过来,你真肯做,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有非常好的体会,到底多长时间呢?三个月小见效果,半年中见效果,一年大见效果,人就变了,只需要一年。

  你如果真的执着很重,你把这个执着用来执着念佛,念一年试一试,从早晨睁开眼睛一直念佛,念到晚上睡觉,不能念了,拉倒。白天,没时间和别人计较是非,念佛;没时间议论别人的是非,念佛;没时间看报纸,念佛;没时间看电视,念佛;没时间梳洗打扮自己,念佛。总而言之,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念佛...把你和佛绑在一起,你不舍佛,佛就不会舍你,不久的将来你就会有体验,因为你再想烦恼时,发现你想不起来了,想起来了的都是阿弥陀佛。那时清凉自在,就回到了你的身上,你就知道这一句佛号是多么厉害,犀利无比,否则你就没有体验,一定要真修实干才会见效,那时候让你再执着感情,你也不想执着了,你就放下了。情在哪里,情是什么?请你告诉我。我就希望我老公赞扬我饭做得好吃,我就想听一句好话,多可怜,就想听一句好话,说得我都替她心酸,就想听老公赞扬一句,可是老公吃完饭一抹嘴,去睡觉了,或者看报纸、喝茶去了,他就不说这个饭好吃。因为他脑子里想别的事,根本就没有想到你的饭好还是不好,一日三餐天天吃,能好到哪里去,你为什么想听那句好话,想听那句好话,自己说:"这饭真好吃,我自己做的。"多好,为什么要听别人赞扬?求别人就有求不得苦,连一句好话都求不得,你还想求别的吗?求他像他当时求婚的时候,跟你海誓山盟,你做梦去吧!不杀你就不错了。他是没有因缘,想入非非不了了,又有家庭、又有事业,大家被捆绑在一起了,只要有一点点因缘,他就离你而去,谁都是一样的。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妇女,说她最爱她的小宝宝,因为长得特别漂亮,非常可爱,小孩子能不爱吗?"爱死了!"她说,"宁可我死,我都会爱孩子爱到底。"佛笑一笑,说:"是吗?"佛有本事,马上就现起大火,当大火从远处逼过来的时候,她就把小孩挡在前边了,这就是妈妈。佛就问她:"你这是什么意思?"她说:"我现在不要小孩子了,这个大火怎么样都可以,只要我保住命就可以。"都是她自己说的,所以人这个自私心、自利心,如果有条件,它就一定会现前,说得再好也没有用,所以不能只从一方面来说,还要看另一方面。母爱是最伟大的,作为慈悲的象征,但是我们慈悲呢?是慈悲天下一切众生,不是仅仅慈悲自己的亲人,就是要发扬这种慈悲的精神,要给一切众生自由,给他们生命,所以情执这件事情,可以,并不是不可以,但不能仅仅执着于自己和自己的小孩,要把心量扩大,扩大到像佛菩萨一样,慈悲天下一切众生,所有的佛都把每一位众生看做是自己的独生子。

  佛有天眼通,不管多远,佛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十方,有无量的佛在注视我们,我们遭受痛苦,佛也不忍看,但是我们愚痴就是不明白,就是不肯从这里边跳出来,那怎么办呢?就利用这个情执,扩大自己的心量,慈爱一切众生,去做慈善事业,去救苦救难,你不要等到观世音菩萨来求你,你自己现在就来做观音菩萨,从小小的事情做起。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邪淫恶行;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共戒邪淫,得大自在!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5-16 17:08

文/达照法师

  极乐世界的六尘,每一个尘都是一尘不染,所以你在极乐世界,你贪看、贪吃、贪睡都没问题。因为你在那里睡也没得睡,你睡觉就是入定,不睡就是修智慧,极乐世界就是这么地庄严,所以佛说:“舍利弗,极乐世界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功德就是要用功,在大家心地上一点点用功下去,用下去你有心得了,你的德就表现出来,所以大家要在心里改变的时候,你的行为就改变;你的行为改变了,你的环境就会改变。你的心改变了就叫功;你的行为和你身边的人开始改变了,他们对你的态度改变了,那叫德。什么叫德?内在有功,外显有德;内在如果没有功,外显就没有德。现在我们大家一点功夫都没有,全是缺德,德都不够,而极乐世界的功德是清净、庄严的。

  摘自《佛说阿弥陀经》(通解)

  达照法师  于温州妙果寺净土苑开示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