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学佛者的苦闷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7-8-31 13:37
标题:
学佛者的苦闷
学佛者经常遇到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学佛是崇拜。现在很多人认为学佛就是朝拜名山、膜拜塑像、礼拜法师;进入寺庙供养、磕头、烧香、做义工或捐赠修庙等。按佛理来讲,这些都不属于学佛,都属于崇拜与信仰,只是积累福德,说白了就是盲目的信仰者。
第二,认为学佛是研究:已经认识佛法理论的精辟和圆满,也常常看经书,研究佛经,探讨佛理,追究历史,赞叹随喜,但只当作学术性来研究鉴赏,不肯毅然决然地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躬行实践。有的人还曲解佛经里所讲“万法皆空”的道理,认为因果也是空,何必还要遵守因果呢?于是,不再约束自己的一切行为。佛经讲:“本来是佛,不属修证。”,看到这句话后,就误以为修行证果是没必要的,自己本来就是佛,何必还要自己难为自己呢?因此,不坚持修法,不实践行动,自己以为随缘自在,一旦遇到磨难与坎坷、烦恼与痛苦,便束手无策,没有任何抵抗和化解的办法。
第三,认为学佛是执着。很多人通过看书懂了很多佛理,也发心实践,但不明白修持的真谛和正见,仍然处处分别、执着、著相。看到佛经讲“空”,他就开始执着“空”;佛经讲“有”,他就开始执着“有”;佛经讲“心”,他就开始执著“心”;佛经讲“放下”,他又开始执着“放下”,就连菩提心也“放下”了。他们认为自己所了解的佛法就是至高无上,那些高僧大德们也不过如此,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从快速解脱。所以他们从不接触高僧,而且当看到高僧的文章和自己观点相违背时,就开始像疯狗一般乱骂,说什么高僧的见解是错误的,简直是乱弹琴。但是,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坎坷,或贪嗔痴等习气时,比凡人还想不开、还执着。他们从不抓住问题的重心,一直向外寻求化解的方法。
第四,认为学佛是教派。很多学佛者,总认为只有自己研究与接触的法,是唯一成就的法门,是至高无上的法门,是佛陀亲口宣讲的法门,其他的教派一律不如自己的教派正宗,对其他教派产生偏见;有些人道听途说,盲目排斥自己以外的教派;有些人见到某教派的信徒多,就认为只有这个教派是至高无上的佛法,所以,当他再遇见任何真正成就的法,也不会接触,失去了很多良好的机会。曾经听很多学佛人说:“我的教派是至高无上的。”当反问他们:“你的教派和其他教派有什么不同,你的教派至高无上的观点在哪里?”他们立马变得像哑巴一样张口结舌,这就是盲目崇拜教派者。
第五,认为学佛是骗局。很多读者潜心研究佛法,认真学佛修行,愿求解脱轮回,往往学佛三四十年没有证悟,这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信仰。他们不从自身寻找突破,反而认为自己下功夫修行,并没有得到佛的证悟,学佛纯粹是迷信、骗局。实际上是自己忽略了或者说压根就不重视学佛的基础,基础没有打好就修建高楼大厦,这样的豆腐渣工程不出问题才是真正的怪事。还有些人曾经受过伤害,备尝生活的艰辛,于是认真学佛,愿求解脱,却又苦于学佛找不到下手之处,十分茫然,看到别人诵经、持咒、念佛、打坐,自己也下苦功夫去模仿,心里总觉得这样修下去找不到出路,但又舍不得放弃修行,在犹豫和徘徊中,度过十年或二十年,自己没有丝毫改变,烦恼依旧,痛苦依旧!于是便开始怀疑佛法,怨老天爷不公平,怨自己业障深重,最终对佛法失望,退失学佛之心。
我们根据上述案例,来做一下客观上的分析。第一种人,不懂佛法;第二种人,不知实践的重要性;第三种人,进入歪道;第四种人,不明实践的宗旨;第五种人,不详解实践的方法。当今学佛之人求法的很多、实践的很少。这种行为无异于女人逛街买衣服,看见新潮的、喜欢的,也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统统买回家放进衣柜里,有的穿过一两次,有的一次也没有穿。很多人每天东拜西求,求到法又不去实修,因此,明悟心性的人越来越少。正所谓“入宝山而空回”,正是学佛者最大的苦闷!
有人问我:“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修行呢?”
我说:“所谓修行,就是修炼自己的心。让心听你的话,然后能够把它应用到行为上,这才算是修行。我问你,你的心听话吗?”下面的人听了,有的在笑,有的在思考。
他又问道:“我们的心怎样才能算是听话呢?”
这个问题应这样回答:“我们让心去作善,它去作善;让它去作恶,它去作恶;让它不动,它原处不动,这才算是听话。我们的心既像主宰,又像小孩。顺从父母的意思做事的小孩,叫作听话的好孩子。如果不听父母的话,父母管不了它,就叫作不听话的坏孩子。好孩子也好,坏孩子也好,都是孩子,他们都需要有一个温暖的家。孩子们如果没有家,那就是流浪儿童,谁来给他们做主呢?因此,我们的心必须要有一个家。心的家不在外面,而在内心。如果心里有个家,无论外面发生什么,都会觉得安定、自在和满足。内在有个家,心就可以休息、放松。
修行这两个字,都是动词,但两者含义不同:“修"是心理作用;“行”是付诸实际行动。比如说,我们修行爱心,以前我们没有爱心,我们通过学习.,学会内心深处发出爱心,然后不断地去修炼与发展;修炼成熟之后,我们的爱心要行动起来,如果你的爱心不行动的话,你的爱是僵滞的爱,不是活泼的爱。把心里的爱表达出来,身体力行地行动起来,才算是真正修行爱心之人。我们通过行持爱心和爱心的力量,就会牵动整个社会,引导社会风气不断地朝好的方向改变,才算是真正有爱的修行人。
只有爱心的发愿是不够的,只有将你的发愿付诸实际行动,爱心的力量才会显现出来。同一个道理,不管我们修行什么,首先要在内心深处发愿出来,然后不断地修炼与提高,最后实际应用到生活或者行动上,才算是个修行之人。那么,我问你,你的心听话吗?你能够发出慈悲的爱心吗?为了慈悲的爱,能够付出一切的代价吗?心听话或不听话,只有你自己知道,别人无法断定。我们的心散到外境时,能够放出去;你想收回来,它就马上回来,这就叫作听话。佛法里讲的心听话,就是你的心能够安静下来。如果你的心不能够安静下来,非常浮躁与烦恼,就是不听话。
心,最了解自己的是它,最不了解自己的也是它;最能把握自己的是它 ,最不能把握自己的也是它。世界上最可靠、最管用、最难把握的还是它。修行好坏与它有直接的关系。要能管好它,你就是个真正的修行人。如果管不好它,你怎么标榜自己是修行者,也是空话与废话。
如果你的心不断地向外散,这说明它已经不听你的话了。日子一长,它就更不听话,就像一个孩子在外面流浪惯了,不愿意回家做事,接受家教。我们要通过学习修炼把心带回家,给它安置好地位,让它在家里做事,让它做主,它就只有面对现实,无法逃避。
如果能把心带回家,让它关注一切,并能从内心发现自己,你就已经明白了自己,认识了自己是谁,就是个真正修行与证悟大道理之人。那时候,你的心里发出智慧和爱心的光明,你的心是光明的心,无论遇到任何境界都是透明、明亮、安详、自在的。你活也活得明白,死也死得明白。你活的时候,心听你的话,你让它做什么,都会成功、圆满,而且很光荣。就算你死了,证悟与光明的心也不会死。死亡时也许会失去一切,色身、财物都会消失,但证悟和光明的心会一直陪着你。管好自己的心就像教育小孩子行善一样,日积月累,积善成德。你死时会非常宁静、安详、自由、轻松,连死后想投胎到哪里也是可以由你自己选择的,眼前和内心都是光明的世界。
如果你不修行,没有证悟自心,你就没有光明的心,看待世界都是负面的,总觉得一切的事都冲着你来,连自己都不信任,连看自己也都只看到负面的。战胜不了自己,你的生命就会变成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争。不要说死,活着都没有宁静的时候,总是处在恐惧,忧虑、悔恨,痛苦及烦恼之中。管不好自己的心就像每天喝毒药一样,错误的事连连发生,不断造恶积业,不要说死前把来世选择好,就连今世的生存都没有选择和自由,眼前和心里都是一片黑暗的世界。
我们的生命之中难免有逆缘。消除逆缘最好的方法,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心,让心听话。这样我们才能有自在、快乐、喜乐,才能沐浴到佛光,感受佛光的力量,让我们内心清净,生死自由自在。这就是修行的作用与功德。你的心,愿意接受这些功德吗?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5-19 07:52
如果读过《普贤行愿品》,皈敬赞叹供养,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三个愿,皈敬不只是皈依一位地藏王菩萨,也不只是一尊菩萨,而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诸佛菩萨,无穷无尽,这样的皈敬,这样的赞叹、供养,同时把自己化现无数身在那里礼敬,乃至于世间所有的事物,想到什么,就供养什么。
如果这样用心,走到花店,用你的心力把这里的花移去供养佛菩萨,这就是普贤菩萨的供养。如果扩大一点,那不只是未来百千万亿劫,也就是无穷无尽不可思议的劫,而且你本身就是地藏王菩萨,这样的供养,供养自己,供养无边的身云。
所以看你怎么用心,也就是指我们现在凡夫的一念心,你一天当中是怎么想的,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也不需要打卦、算命,这些经上,都告诉你了,只要一念间就行了,一弹指间皈依就脱离三涂了,如果至心诚恳的念一部《地藏经》,经经都是互通的,或者念《普门品》、《普贤行愿品》、《金刚经》。每部经典都是相通的,就看修行的人,受持读诵的人怎样用心,把孩子、父母都观成地藏王菩萨,我替他们服务的,跟给地藏王菩萨服务的,一样是通的。
地是心地,性是藏性,人人都有心地,都有藏性,你供养谁都一样,不过这种境界、这种观不容易修,你临时想一下都行,如果静下来十分钟都可以,如果你赞叹一切佛,赞叹一切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弥勒菩萨都可以。
我这样是开阔的说,刚才那段经文是局限的,你要是这样来讲因果,这个因所得的果就不可思议,最后就成就佛果。如果你一天就做家事,每月拿点工资吃饭,有空就随便念念经,你的功德很小。要是把它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把他变化一下,反正都是想,为什么不想好一点,大一点?你的心愈开阔愈好,总比想烦恼好,烦恼到这里来就会产生变化,烦恼到这里也变成智慧了,烦恼即菩提,涵义就在此。
如果你一天到晚在想烦恼,你的一点经历或皈依地藏王菩萨的功德也变成烦恼了,你正在念经,家人打闲岔,心里过意不去,刚拿起经本,家人就来了,你就做烦恼想?应做智慧想,这下刚好,他也得到好处了,就给他回向一下,千万莫作烦恼想,就看你的用心怎么用。所以要是能至心归敬瞻礼赞叹供养,当然要得福报,不要求世福,也不要求天福,而是要求智慧,求佛的福德,把这个百千万劫在天上受胜妙的福德布施了,这就叫布施。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