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从什么地方去测验自己的修行功夫?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10-15 09:42
标题:
从什么地方去测验自己的修行功夫?
很多人学佛后,没有多少魄力了,然后悲观了,这似乎是佛法的错。其实不是的,是没有懂得佛法的真正意义才会如此。但是,不是说懂了,就能够真正乐观起来的。要乐观,也要靠佛菩萨的加持力。
如果要乐观,一定要诵《金刚经》,这是我的建议。《金刚经》一诵啊,真的全身都充满着阳气。有的人学佛后,跟鬼神接触的比较多,身上阴气就很重,阴气很重,运气就很倒霉,而且常常觉得很悲观。所以说,这不是佛法的错,只是我们没有运用好这个缘起。
以前善海很难受时,我就跟她去诵《金刚经》,诵完了,就好了。悲伤是一种魔,很多人学佛会着悲魔,然后动不动就想哭。觉得人生无聊。这就是悲魔。这时只有通过《金刚经》的加持力才可以的。这就是《金刚经》的威力。
现在每天晚上和善海在念佛堂念阿弥陀佛经,也感召很多众生来听经。念完以后,就唱伽蓝赞,然后念大悲咒,净场。就是请那些众生出去,要净场。这个很关键啊。修行人,要先学会保护自己。有些人,想要帮助恶道众生时,常常不知道保护自己,这样就很糟糕。很多阴性的众生跟了以后,慢慢的阳气就衰落了。所以要先学会保护自己,这一点很关键。
年轻人,要有一股魄力,要多念《金刚经》,转变色身,然后增加阳气,这样做任何事情都有劲。大丈夫,要重整天地的。哪里是我们天天冤亲债主来冤亲债主去的。所以这一点很关键啊,要多多诵《金刚经》,然后以一股强大的魄力,来做一番佛教的事业。
《金刚经》真的很关键,如果烦恼时,也要去诵一诵,烦恼就会少掉很多。这是《金刚经》语言的加持力。《金刚经》上说,当有《金刚经》在的地方,一天天龙鬼神都要恭敬,向佛一样恭敬啊。所以我们要诵《金刚经》。
天人喜欢听《金刚经》和法华经,鬼神就比较喜欢听地藏经,而孤魂野鬼之类的,更喜欢听地藏经。因为《金刚经》念了,身上发出来的磁场是很难旺的,很大的光芒,可以照到三十三天。光芒太大了,鬼神就有些怕,地藏经的磁场就是比较暗淡,鬼神比较喜欢。这是两点。
《金刚经》的威力还体现在《金刚经》的语言,有一次,我给一个朋友坐禅修,他进去了,估计把前辈子恶道的种子翻出来,反正就是进入了可怕的境界。做过禅修的人,都知道,这个境界,不是我们思维能控制的。她进入了一个恶道境界后,我就叫她念《金刚经》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个恶境界一下子就消失了。这就是金刚语的威力,实在不可思议。
学佛的人,一定要阳气很足,阳气很足时,才能乐观。有的人,很悲观,是因为阳气衰了,那么阴气重,阴气重呢,就容易着魔,感召到冤亲债主,他们来报仇,这就是业障现前。所以我们要好好做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同时呢,也要多多诵《金刚经》,然后保持阳气,保护自己的阳气,这一点很重要。
学佛,就是把业力身转成愿力身
皈依佛,皈依觉悟。咱们讲这个都是觉悟的内容。你觉悟了,你就不会搞对立,你就再也不会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
凡是看不上别人的,见世间过的,都不在觉悟之中。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所看不惯的,“嘚吧嘚吧”一说、一想,都在造业!你想: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那哪是觉悟呀?
觉悟的人是什么呀?起心动念无不是愿!愿力了,他不是去埋怨了,不是!无不是慈悲心,慈眼视众生了嘛。
也就是学佛,就是把业力身转成愿力身。“身”怎么转?不是我们这个身体的身,是我们的想法,把你错误的想法转成正确的想法。也就是把你自私自利的想法转成为众生的想法,这就叫业力的想法转成愿力的想法。因为心是主人!心——主人真正的清净了,身体乖乖的就健康了。
你心不清净,天天地忙得焦头烂额,身体再胖,再健壮都不好使。你看运动员那肌肉块,一瞅,你看那些健美的,那健康吧?为什么不长寿?因为肌肉块是抵挡不住业力的。
特别早晨出去散步念佛,一瞅这些人有多么地愚蠢。走道,腰疼倒着走,天天倒着走治腰疼。可是你再倒着走,能把业力去掉了吗?去不掉啊!腰疼,那是冤亲债主,是业力的病,他怎么能倒着走就把业力走没了呢?最后一返业怎么样?正倒着走走,碰个石头“啪嚓”摔那了,一下子弄个骨折,他也不倒着走了。
所以人们对学佛,往往就盲修瞎念,瞎学,净跟着那些佛盲,以盲领盲的这个状况非常之多。
实际学佛就是学习觉悟!学了半天,问你什么是觉悟你都不懂的话,你就不是学佛的。自皈依佛,觉而不迷。觉悟的标准是什么?咱们天天讲的这个就是觉悟的纲要,根本。
说深信因果的人,遇到什么事深信因果,你是觉悟的人了;正知正见的人,遇到啥事你都按着佛陀的八正道、正知正见了,你是觉悟的人;遇到什么事你能离相修行,这才谈得上觉悟,着相修的都不在觉悟之中;随缘了这个业,这是觉悟的人;处处攀缘,违背因果,那还谈什么学佛啊,那根本就不是学觉悟。这些明白了,你这个心就会越来越宽阔,德行真是日益增长!
但是多数没听过法的,都是自皈依佛,迷而不觉,正好反了,越学越迷惑。磕几个头,上几只香,得上护法香,看看香谱,是凶是吉?你说这哪是学佛呀?然后说是初一,这得好好念佛,等初二时候怎么样?就忘了。“今天是忌斋日,咬紧牙关,这不能吃肉。”好不容易挺到第二天,“今天不是忌斋日,”就势买上半斤就炒上,咧开腮帮子吃得顺嘴流油。你想想,这样的学佛都属于不究竟,都不懂,那你这样学,到啥时候你也受不了益。
他根本就不是学觉悟,把佛法当成了形式,当成了样子,当成了口号,天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当口号喊。样子呢就是“哎呀,今天是佛菩萨诞辰日,这得搭着海青,得高歌猛进;哎呀,这得多买点好水果上。”这样的学佛都改变不了我们的命运,往好听说,只能是跟佛结结缘而已,往不好听说,每一天都在骗佛。
修行功夫,功夫,学佛,结缘,磨练,结法缘,学佛
摘自老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33集 2014年11月14日 讲于 香港
【解】最胜王经寿量品偈曰:若人住亿劫,尽力常算数,亦复不能知,世尊之寿量。
这个“世尊”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是应身,应身住世八十年,他的报身、他的法身无量寿,真无量,不是假无量。
【解】念经云:能于一念,住无量劫,此即华严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中之十世隔法异成门。
“十世”是讲时间,过去三世、现在三世、未来三世,这叫九世;再加上根本的一世,十世。“十世隔法”,是从众生妄想分别当中产生的幻觉,如果没有起心动念,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什么叫功夫?不起心、不动念,佛的功夫;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菩萨的功夫;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是阿罗汉的功夫。
没有执着就是清净心现前,没有分别,平等心现前,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经上用个“觉”字,都在经题上。
从哪里学?不执着学。要想不执着,首先要了解事实真相。真相是什么?它是假的,不是真的,世出世间包括佛法都不是真的。这些法从哪来的?因缘生法。《中观论》上说得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我”是佛,佛说的那是空。为什么?缘聚好像有,缘散了就没有了。聪明人不必等缘散了,缘聚的时候就晓得它是一无所有,所以他能够在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在自性里面,自性里头没有一法,是常寂光,所以他不起心不动念。在实报土里面,这叫“一真法界”。为什么?这里头现一切相,能生万法,这些万法都是不生不灭的,所以称为“一真”,跟十法界比,十法界的相是有生有灭,刹那生灭。实报土里头“念劫圆融”,所以它没有生灭的现象,但是它不能脱离,《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过这个虚妄里头没有生灭相。不像十法界,十法界的相有虚妄相,很容易看出生灭。这个里头没有生灭,它是虚妄的,它不是真实的,它有隐现,有缘的时候现相,没有缘的时候不现,隐现不同。隐,不能说它没有;现,不能说它真有,这是实报土。无比的微妙!
大乘佛法这重要概念,一切经里头常常提醒,就是虚妄,虚妄就不会执着,慢慢学会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造业了。起心动念造业,那什么业?无始无明的业,还不错,没有分别执着,那就是现实报庄严土;如果有分别了,那就是四圣法界;有执着了,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执着产生的,最严重的烦恼,殊不知全是假的,自性跟自性所现的全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你可以受用,你不可以执着,就对了。
我们说一个很浅显的话、容易懂的话,这一切法,无论是世法佛法,都不要放在心上,可以受用。就像做梦一样,梦中可以受用,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错了,那就造业了,业习轮回,业就变成轮回,那个麻烦就大了。
所以学佛学什么?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真修行,真功夫。离开境界,眼不见、耳不听,行不行?不行!你得清净心了、得平等心了,一接触现象马上就乱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禁得起考验。这个东西就是根尘接触,你是不是清净心,清净没有染污,执着是染污。平等心呢?平等心没动,没有起心动念,它是平等的;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了。所以不起心、不动念,这是定功,菩萨境界,法身菩萨,他的定接近自性本定,靠得很近了。在这个时候,不定什么缘分一碰,他就开悟了、就见性了。
能大师跟我们说明自性是什么样子,他第四句所说的“本无动摇”,本来没有动,没有摇晃,那是什么?本性自定,回归到自性本定,定功得到究竟了、得到圆满了,这个时候自性起作用,那就是彻照十方三世,照见,对于遍法界虚空界,大,全宇宙,小到一毛一尘,你完全通达明了,而且是全宇宙,妙不可言。
“一尘一毛”,“毛”是毛端,毛的尖端,里面有全宇宙,很不可思议,宇宙没有缩小,微尘里面的宇宙没有放大,外面的活动它里面有。
《华严经》上告诉我,文殊菩萨有神通,能入微尘里面的世界,那个世界跟外面世界完全一样,诸佛刹土里面去供佛、听经闻法。
我们这个身体多少微尘?现在说微中子,一个细胞里面的微中子,就说不尽,细胞比原子大,原子我们看不见,一个细胞我们看得见。一个原子跟微中子比,多少微中子聚集在一起体积等于一个原子?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在一起,体积等于一个原子。原子我们肉眼看不见,阿罗汉的天眼能看见,没有大小,这个概念要突破,没有高下,没有先后,“先、后”是时间,就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四方、四维、上下,全是众生错觉里头产生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真的,在“百法”里面称之为“不相应行法”,不相应就是假的,假中之假,要把它看破,看破就觉悟了,看破就回头了。
回头就是见性,回归自性了。回归自性,我相信,他们都到极乐世界去了,没有一个不去。不管学哪一宗、学哪个法门、学什么样的宗教,只要见到自性本定,回归自性,我相信,都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多大?无穷大。那个世界上没有时间,没有“十世古今”,没有四方四维上下,自性全体起用。
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同居土下下品人,也作阿惟越致菩萨,那就是得弥陀本愿威神加持,平等的加持,慈悲到究竟圆满的加持,让我们都住在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显示出自性的大德大能,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在极乐世界圆满看到了。
【解】如《晋译华严》曰:“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无量劫。”延促同时,正与今经一味。
《华严》跟《无量寿经》,同一个品位。
【解】足证今经无异《华严》,释尊即是毘卢。
“毗如遮那”是法身佛,名号翻成这个意思叫“遍一切处”,实际上遍一切时、遍一切处,无时无处不在,叫“法身”,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我们常用电视屏幕来作比喻,法身,什么形象都没有,一片光明,它现相,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所现的相无量无边、无有穷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要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我们的一生在这个世间所遭遇的顺境逆境、有苦有乐,统统是自己念头变现出来的;如果没有念头,那就是一片光明。一片光明就成佛。成佛,恒顺众生现相;不成佛,完全是自己妄想杂念在现相,没有一样不是自作自受。总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自已不造作了,不造作自己就不受。
诸佛如来不造作,你看他现相,释迦牟尼佛到地球上来,也现入胎、住胎、出胎、婴儿慢慢长大、少年、青年、壮年,老年。
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圆寂,他示的相不造业?不造业,为什么不造业?他那个八十年,从入胎到入灭,他没有起心动念,这叫佛。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那叫菩萨;有起心动念分别,没有执着,他叫阿罗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有,这个人是六道凡夫。
我们修行,“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的行为;言语,“口”的行为;动作,“身”的行为,叫“身、口、意三业”。这些行为里头都有起心动念、都有分别执着,所以造轮回业。什么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妄想,妄想就是分别执着,有,因为我们不知道,妄想太微细,佛说了,八地才知道,八地以前不知道;圆教初住以上知道,那听佛说的,自己没证得,八地证得了。我们在这上练功,学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学不到。我们只学不分别、不执着,真正做到不分别、不执着,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跟实报土很近。
虽然是方便土,乃至于六道众生带业往生的,带业的往生的人,最低限度要把见思惑伏住,这个意思是说,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以外都不放在心上。心上没有,这叫清净心现前,决定取得西方极乐世界,你有把握了,你跟阿弥陀佛相应了,这个境界一般人可以做到,这是“制心一处”。把我们的心变成阿弥陀佛,功夫浅的,伏住了,烦恼确实不生起了;功夫深的,烦恼消灭了,决定不会起五种见惑(五种思惑是贪、嗔、痴、慢、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取得了,大势至菩萨所说的话兑现了,他所讲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在这个功夫之中,阿弥陀佛会示现给你看,阿弥陀佛会告诉你、会鼓励你,一定告诉你,你还有多长的寿命,等你寿命到的时候,我来接引你。你心就定了,等于说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了,那上有你的名字,就决定生净土。只要你不退转,你功夫一念下去,这个时候住娑婆世界那就很有意义了。为什么?
极乐世界没有退缘,这个世界的逆缘很多,会惹你生“贪、嗔、痴、慢、疑”。极乐世界没这个缘,所以极乐世界进步很慢;这个地方进步非常快速,你在这个功夫上,不断向上提升,我们相信十年到二十年,你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了。那个时候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所谓的“在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是对这种人说的,不是对我们凡夫说的。这就是说,在这个地方速度就加快了。
“理”、“事”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释尊”就是毗卢。
【解】我土应身教主,亦即是法身无量寿佛。
这个“我土”是我们,我们居住的这个土地,就是地球,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地球上,那是“应身”。他为我们建立佛陀教育,我们称他为“教主”,“亦即是法身无量寿佛”。他不迷,他的应身就是法身,为什么?他一生,刚才说过,从出生到圆寂,八十年,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换句话说,虽然现身,他实际上住哪里?他住常寂光。法身佛,我们看到他的应身,我们不知道他住在法身,住常寂光里头。
【解】释迦与毘卢、弥陀不一不异。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是宇宙真相,我们现在能体会到,身上一根汗毛端,身上一粒微中子,里面都包含圆满的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在哪里?在一毛端,在一微尘,如来,法身菩萨,无处不见、无时不见,我们怎能欺骗人?不可能。造作一切业,无论是善业、无论是恶业,自己不放在心上,诸佛菩萨包括这些罗汉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看得清楚,而且看到你造业受报,这些现相他统统看出来。换句话说,他能看到过去、看到现在、看到未来,我们说他有神通、他有本能。我们今天因为有业障,本能不能现前,他能现前。
【解】下云:“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表佛身殊妙。由于住本地法身,示现之应身即具圆满报身德。
这个事情我们看到了,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印度,经典里面所记载的,决定不是虚妄的,佛家戒妄语。所以经典字字句句都是真实事,都是老实话,能相信、能接受、能理解的人,有福!
“圆满报身的大德”,那就是普度一切众生,佛的应化身统统具足。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科】己二、征
【经】 所以者何。
前面说出“念劫圆融”,这个是报身如来的德相,“所以者何”,为什么?下面解释。
【解】“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这里头告诉我们,一个定,一个慧,“定”、“慧”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你看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告诉我们,他说了五句话,第三句“本自具足”这是慧,本自具足是智慧;第四句,“本无动摇”那是定。自性本定,全是自性里头有的,只要我们心不动、念头不摇摆,摇摆是怀疑,我们不动、不怀疑,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流出来了,它就起作用。
【解】“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定者,禅定。慧者,智慧。
什么叫禅定?“禅”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梵文叫“禅那”,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尾音省掉了,就翻这个“禅”,解释是“静虑”。“静”是心清净,清净是定,它不是死定,它是活的。“虑”很难讲,“虑”是有思想,它又不是真的有思想。真的有思想就有妄念了。起心动念伏住了,不起心、不动念了,这是禅定,这是如来的禅定;不分别,不执着是菩萨的禅定;仅仅有不执着,是阿罗汉的禅定。
禅定的等级太多了,大分分为三等:声闻所证得的,菩萨所证得的,佛所证得的。就是经题上“清净、平等、觉”。
我们印定我们自己,功夫到什么程度,从什么地方去测验自己?就这一句“清净、平等、觉”,这是绝对标准。你说我修的功夫再好,我心不清净,你什么也没成就,你依旧是凡夫,你所得的,好的,人天福报;如果是不好的,修了不少人天福报,乃至于讲经说法。但是心行里头“贪、嗔、痴、慢”没有真正放下,“慈、悲、喜、舍”不圆满,那就非常有可能生到天道,或者生到修罗、罗刹,为什么?如果你还有强烈的嫉妒心、报复心,你弘法利生福报很大,当阿修罗王、罗刹王,福享尽了,果报在三途。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之后,起心动念自自然然全是阿弥陀佛,为什么?只有阿弥陀佛能够帮助我,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就像蕅益大师所说的,哪怕是下下品往生,我也非常欢喜,非常高兴,为什么?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还得了吗?!
【解】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
“戒”是清净心,戒圆满了;“定”是平等心;“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称为“三无漏学”。“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这三样能让你永远离开烦恼,断烦恼,证菩提。
阿罗汉只是戒成就,定还不到家。清净心现前,证阿罗汉果。小乘有八个位次,四向、四果,大乘在十信位初信到七信断证的功夫跟阿罗汉相等,但是智慧比小乘人猛利。
【解】《会疏》曰:“究谓究竟。畅谓通畅。简异(即不同)因位所得,故曰无极。”
“简异”,“简”是简别,“异”是不一样,就是现在所讲的不同,不同“因位所得”。阿罗汉是因位,菩萨是因位,法身菩萨还是因位,只有妙觉是果位。阿弥陀佛成佛了,所以称“无极”,究畅无极!无论是智慧、德能、相好,都是究竟圆满、畅通无碍,达到顶点了。
【解】故经义为,佛之禅定智慧,究竟通畅,非一切在因位之大士所能得。
包括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是因位最高峰,再上去就成佛了,叫“妙觉如来”。
【科】戊三、于法自在(解脱德)。
前面讲“般若德”,这是“解脱德”。
【经】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这才能教人。于是我们就明白了,古大德讲经教学一定是有修、有证。证位不高没关系,他有证。或者是十信位,或者是十住位(别教十住),或者是十信位、十回向位,能给一切众生说法。
这个地方是赞叹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家都知道,诸佛对他称赞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他与法“得最胜自在”。我们到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大会当中也取这个位次才会离开极乐世界;没有达到这个位次,不会离开极乐世界。这就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一定是在极乐世界。
【解】“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最胜”二字,自《唐译》)。
这是念老慈悲,重要的字句都给我们说出出在原译本是哪一部经里头的。说明字字句句都是有来历的,不是自己随便用一个字,不可以的。
【解】心离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谓之自在。
对于一切法的真相完全通达明了了,得大自在!这样才能够教化一切众生。也有菩萨,因为他在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往生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以四十八愿最胜智慧自在威神加持你。你也是在念顷接受弥陀的加持,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好像跟阿弥陀佛差不多,有这样殊胜的利益。你要是大悲心、慈悲心恳切,我有了这个能力了,看到十法界六道轮回众生苦,你就不忍心,立刻就下来了。下来之后,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用什么身,完全跟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你就有应。你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你要起心动念,退转了!
阿弥陀佛本愿威神有这么强大的能量,所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全都得佛加持,所以最胜自在。
【解】又不谋而运。
为什么?没想!“运”是运作,今天讲运作。
【解】一切无碍,谓之自在。如《华严经》中之十自在。
这个地方统统举出来了。这是示现在六道、十法界得十种自在。
与一切众生结缘是学佛人必要做的
【解】(一)命自在,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也。
证果的人能做到,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能做到。生到极乐世界,没证果等于证果,这是弥陀加持,等于证果。
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有缘统统得度,佛菩萨就不住世了,他就入般涅槃了;还有一个有缘人还没有度脱,他依然住在这个世间,要帮助这个人觉悟,所以他的寿命长短自在。
每一个人跟众生的缘不一样,所以与一切众生结缘,这也是学佛人必要的。你不跟他结缘,他将来受苦受难,你不能度他,“佛不度无缘之人”;一定跟佛有缘。结缘的心要常有,结缘这桩事情要常做,没有东西结缘,我笑面迎人,这就是结缘。像弥勒菩萨满面笑容,让一切众生看到生欢喜心,这就是结法缘。
只有通过实际生活上的磨练才知道自己是否有“戒、定、慧”
【解】(二)心自在,菩萨智慧方便,调伏自心,能入无量之大三昧,游戏神通,而无障碍也。
菩萨有智慧,为什么?智慧照见一切法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智慧照见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智慧照见的。因为你知道一切法的真相,所以你自然能“调伏自心”(“调”是调整,“伏”是伏住)。顺境不起贪念,逆境不生烦恼,环境顺逆都自在;人事善恶也自在,对善人、对恶人总是一律平等心、慈悲心看待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能入无量之大三昧。“三昧”就是禅定,“大三昧”就是大定。
“大定”是什么,在哪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眼见色,得大禅定,不为外面色相所动。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心里头如如不动,那就是“大三昧”。定慧等运,同时起作用,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游戏神通,能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没有障碍。凡夫不行,顺境起贪念,逆境起嗔恨,那就造业了。佛菩萨不造业,连阿罗汉也不造业,这就是把“戒、定、慧”三学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戒、定、慧”代表一切法,一切诸佛之法不出“戒、定、慧”三学。处处给众生做好样子,处处帮助众生醒悟过来,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
佛法学的时候是法喜充满,方东美先生所说的 “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享受什么?觉悟了,就有最高的享受,他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历事炼心。不通过实际生活上的磨练,你怎么知道你有“戒、定、慧”;只有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才发现你有没有“戒”、有没有“定”、有没有“慧”。持“戒”目的是得“定”;得“定”目的是开智慧;智慧开了,度自己、度众生,自他两利。
“游戏神通,而无障碍也”,这得大自在!弥勒菩萨就是给我们做这个代表。菩萨真慈悲,在宋朝的时候示现布袋和尚,今天我们造像,造弥勒菩萨统统是用布袋和尚。见到任何人满面笑容,无尽的慈悲,所以在佛门里头称他为“欢喜佛”,心地清净,一尘不染。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12-16 13:23
修道是让人心归于清净。但现在许多人学佛刚好相反,希望通过佛法的力量来获取更大的追求。而现在许多感应录,比如放生后,工资就上涨,越来越多的人在宣传感应时,都加入了很浓厚的世俗追求色彩。作为接引初机的善巧方便是可以,如果你把他当成了真理,最后失望的还是自己。
修道是让人心归于清净,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是修道者的境界,一般人在追求道,都停留在物质上。而其实人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尤其是能力越大的人,欲望就越大,要放下也实在不容易。
许多人学佛,就希望什么都好。这是娑婆世界,就是不圆满,怎么可能什么都好呢。越希望什么都好,这种人就越远离了大道了。我常建议佛弟子要多看《道德经》,这部经是中国人的智慧。大家都要自己好时,往往就糟糕了。
古人讲的,人本来是好静的,但欲望则干扰之。这才是很可怕的。宁静时才能和宇宙达到最好的沟通。禅宗才说,若人静坐一须矣,胜造恒沙七宝塔。塔代表有为的福报,而静坐则是人达到无为时。人能宁静下来,智慧能开发,身体的机能也能得到恢复,
大家知道,佛陀留给世界最伟大的遗产,是上座部佛教的教义。整个上座部佛教,就是让人念念归于宁静。现在社会太喧闹,太缺乏这种宁静的教育。包括到庙里,举行大型法会时,总是非常的吵闹。现在人欲望太强了,就变成喜欢追求吵闹。
修行人给人感觉,要特别的宁静,人心之所以浮躁,是欲望干扰之。许多人进佛门,就带着强烈的欲望进来,求财,求婚姻,求事业。所以到处去求法,修个财神法。汉地祖师为什么不搞个财神法给大家修,不是汉地祖师没有求财的本事。而是祖师爷知道,这些对修行来讲,都是一种损害。修行就是修个心清净,信心也要清净。金刚经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求这求那的,就代表信心的染污。现在许多教法中,让人追求这些世俗的多如牛毛,却少有人能说你要追求心清净,少欲知足。
人的世俗欲望太强,不是一件好事。许多人学佛后,更增强自己世俗欲望,更不妙。所以,一般我会劝人多念《法华经》,你就不会贪恋世俗的东西。太贪恋世俗的东西,代表一个人体内浊气过重。死后想要到天道是不可能的。福报大一点,就做鬼王去了。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6-25 14:54
不要凭感觉为自己的修行打分
修行时的所谓感觉是靠不住的,
是否有进步,
要看性格是否有所改善,
贪嗔痴烦恼是否有所减少,
信心与慈悲心有没有增长,
有很多修行者喜欢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为自己的修行打分,认为自己通过一年的修行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感觉,因此自己的见解没有相应地增长。
首先,请问一下:“你现前的智慧已经达到什么层次了?”我相信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谦虚地表示自己现前还没有什么智慧。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智慧,又凭借什么标准来认定自己见解的程度呢?
因为我们现前毕竟还是修行道路上的凡夫,还不具备打分的资格。只有当自己的见解已经达到圆满,对于行道过程中的一切见解如观自己掌中纹路一般清晰的时候,才具有打分的资格。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还不具有给自己修行打分的资格。
从另一个方面而言,判断见解是否增上,需要有某个标准作为参照,那么现前你认为自己见解没有增上的标准是什么呢?
要记住,我们信仰佛教的目的就是成办解脱,因此想要观待自己功德与见解是否增上,就要反观自己在现实生活当中,性格是否有所改善,贪嗔痴烦恼是否有所减少,信心与慈悲心有没有增长,以此而作为见解是否增上的标准,才符合解脱之道。
虽然这些道理我们已经讲解过很多遍,但是实际修学过程当中,我们可能还是会无意识地去执着一种感觉,并且以自己的感觉来作为见解是否增上的标准。
例如我们同时面对一堵白色的墙壁,别人眼中的墙壁都是白色的,但是自己眼前的墙面突然由白色变成了黄 se、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等诸多色彩的话,就会认为自己的见解要高人一等;或者别人只是看到白色的墙面,但是自己看见了墙面上突然呈现出文武百尊的形象,因此就会认为自己的见解要高于别人;甚至自己身上突然出现空或者明等不同感觉的时候,也觉得见解在增上。但是这些都只能称之为一种感觉,而不能称为见解增上。
因为感觉并不代表功德。想要在修行当中寻求一种感觉,是非常容易的。例如当你在修行期间对某一件事特别执着,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有非常强烈的感觉。但这些感觉是功德增长的表现吗?当然不是,即便你的感觉有多丰富,实际当中与解脱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单纯从出世间角度而言,执着是漂泊轮回之根源,所以因执着而产生的感觉,当然不能立为功德,因为它和解脱没有关系。
往昔我等大恩根本上师la ma仁波切也曾经说过,由于每个人根机不同的缘故,即便两个人同时修同一种法,有一个人的感觉可能会多一些,而另一个人的感觉可能少一点,但是感觉少一点的人并不见得见解就不如感觉丰富的人,因为感觉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当然,如是传讲的目的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过患,但是有时候由于习气烦恼沉重的缘故,我们的内心难免还是会产生类似这样的现象,喜欢凭借感觉来为自己的修行打分。但这也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的虚荣心有多么强,尤其从修行的角度而言,恐怕还是没有真正理解到什么叫做修行。
因此,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我们绝不要去寻求一种感觉,也不要凭借感觉来为自己的修行打分,只有如理如法地去精进、踏实地修行,才是我们现前应该从事的行为。(作者佚名)
护法菩萨圣诞供灯共修
适逢伽蓝、韦陀两大护法菩萨圣诞日,积福慧启建护法菩萨圣诞供灯祈福法会共修,祈愿众等业缘消除,善缘增长,圆满福慧资粮,事事吉祥如意。发清净心,立广大愿,荷担如来家业,使令正法久住。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