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真正折磨你的,乃是你的心魔!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10-16 17:05
标题:
真正折磨你的,乃是你的心魔!
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认为这是指魔王波旬,但实际上,真正的魔王,就是我们的无明迷乱。
这个魔王每天躲在愚痴的阴暗角落里,为阻碍我们获得永恒的安乐,不断射来五支箭——贪心、嗔心、吝啬、傲慢、嫉妒,让中箭者饱尝生不如死的剧苦。为了断除他每日对我们的伤害,最殊胜的对治方法,就是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性,这即是文殊菩萨手中的“智慧宝剑”。
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哪怕身处睡梦中,都渴望安乐无恙、远离痛苦,但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赐予我们这些。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正在安享无边快乐,有人却感受剧烈痛苦,这种巨大的差异,难道是随他们各自心意而变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谁也不愿遭受痛苦。
就拿财富而言,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拥有,而不希望自己一贫如洗。但如果前世没有积累福德,今生即使非常渴望,拼命追求,也往往事与愿违。
当然,我们所感受的这些苦,若从外境中寻找,其始作俑者根本不存在。假如真有一个“苦难创造者”,那对他恨之入骨也无可厚非,但往外去苦苦寻觅的话,结果必然是徒劳无获。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实际上是内在的魔王。他阴险地藏在我们心里,轻易发现不了其踪迹;他时时与我们形影不离,所以摧残我们非常方便。在他的蹂躏之下,我们就像奴仆一样,毫无自由可言,不断遍尝着各种苦楚。
但极为可悲的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却根本不知道谁在捉弄自己,所以想要灭掉他,可以说难如登天。
1有多少傲慢、贪心、吝啬、嗔心、愚痴,你就有多少苦
魔王躲在我们心灵最深处,不断射出的五支箭,也叫“花箭”。它表面上看去相当吸引人,令人不禁心向往之,可一旦射中了我们的心,就能引发令人颤抖的大苦。
所以,这五支花箭,又号称魔王幻变出来的五大魔。对此,我们应细心辨认,不要掉以轻心。
能把我们扔到很低贱地步的,叫傲慢魔;对男人或是女人,乃至外境一切美妙的色、声、香、味、触等,生起爱念,内心因此而受到束缚,这叫贪心魔。
可以把我们引入三恶趣的,是吝啬魔;将自己和别人的善根全部摧毁的,是嗔心魔;对别人生起竞争心,希望他不要得到名声财富,嘴上也经常对他说是道非,这叫嫉妒魔。
无始以来,这些魔时时刻刻都在损恼我们,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喻的痛苦。若能早日认清这一点,相信不管是谁,一刹那也不愿与这些烦恼大敌共处。
当然,这五大魔的首脑,就是愚痴魔,只有睁开了智慧的双眼,才能完全摆脱他的诱惑。或者,还可以先用智慧宝剑把魔王的五种幻术全部斩破,这时魔王只能乖乖就擒,无力反抗了。
2别人有福报,一定要随喜
当别人在财富、声誉、权势等方面比较圆满时,我们不应该生嫉妒心,否则就是着魔了。
有些人的嫉妒心特别猛烈,看到别人名声大了、钱财多了,内心就特别难受,好像自己的福报被夺走了一样。但实际上,别人拥有的一切,跟你半点关系也没有。就算他有财有势、功成名就,那也都是他的福报,你再怎么嫉妒,也得不到一点一滴。
现在某些人,认为别人的声誉如日中天,会对自己的名声造成妨碍;别人若是名誉扫地,自己便会声名鹊起,这无疑是在痴心妄想。
其实,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拥有圆满功德,对你个人的名声也不会造成丝毫损害;反之,假如所有人都活在穷困潦倒中,你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什么声誉。因此,当别人具有福报时,我们没必要嫉妒不已,而应当生起欢喜心,由衷地随喜!
3在整个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
仲敦巴尊者曾说过:“在整个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阿底峡尊者也说:“自己若有学问,就会特别谦虚地对待别人。”
这些具有殊胜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大成就者,对所有众生尚且一视同仁,十分谦逊,我们凡夫的过患如尘垢一样多,又凭什么理直气壮地傲气冲天呢?
极为傲慢、自以为是的人,往往是中了魔王的花箭。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应学会谦虚、低调,就像被驯服的骏马,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让他骑在自己身上,恭敬地为别人做事情。
想要纳取或排拒我们感知到的周遭事物,是我们的人际关系中一股极大的力量。我们不是放松的欣赏其他人,而是不断拼命去取得我们想从他们身上获得的东西,并且避开那些我们不想要的东西。基于这个原因,为了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要处理我们的贪着,以及我们的嗔恨。
从观察我们对贪着和不贪着的认定开始,可能会有帮助。一般大众的观点会让许多人质疑:没有贪着的话,人际关系是否还可能成立?我听过有人说,如果没有贪着的话,就不会有亲近的人际关系。人们试图去诱发他人的贪着,以此为基础来展开和这些人的关系。他们把贪着当成是一种钩子来运用,企图把人们拉向自己,而且真的让他们“上钩”。
如果你觉得很难想象,在没有贪着的状态下,如何还能存在温暖而健康的人际关系,这就表示你把冷漠疏离和没有贪着这两者混为一谈了。冷漠和无贪是截然不同的。冷漠的意思是一种没有感觉的漠不关心。相反地,没有贪着时,健康的感受就有足够的空间得以茂盛开展。这是因为贪着会让你完全着迷于某物或某人。例如,你无法停止去想某个你遇见的人,你觉得这个人将会让你的生命变得圆满完美。你的心完全都被占满了,你的心被有关这个人的念头所占据,使得你几乎无法去想任何其他的事情。你所有的思维似乎都已经不需要你自己来想,在贪着的符咒之下,你只能跟随着它,就像一只困在蜂蜜当中的虫子那样动弹不得。
我们变得无法招架外在的困境,就如同我们变得无法抵挡自己的贪着一样。例如,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我们可能会觉得各种状况从四面八方包围着我们,而且逼得我们走向不想去的方向。
在处理贪着和处理困境时,我们的挑战都是要自己去弄清楚如何才能掌控事情。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新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处境。
当我们觉得被某个状况击败时,虽然那个状况确实就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心理上将自己从中抽离出来,用一点时间从新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例如,如果觉得自己好像正在水中慌乱的挥舞手臂,而且快要在某个问题中溺毙时,我们可以试着想象自己坐在山顶上,俯瞰下面山谷中自己的处境。这提供了我们看待事情的不同角度,而且可以让我们看到与以往不同的回应方法。
我不是建议你封闭情感,或是脱离那个状况。当然,你还是和这个状况有关,也依然涉入其中。但是如果能够在心理上从其中抽离出来,你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检视自己的处境。你创造出某种第二个你,也找到了可以提供新思维的第二种视角。“无贪”的意思并不是与某人分开,或是无法充分地参与一段关系。相反地,“无贪”是转变你的角度,让你有更开阔的视野。
想到我们的贪着引生的所有痛苦和迷惑时,让人很好奇的是:要看到贪着本身是个问题,会有多困难呢?关于这一点,我想了很多,在我看来,我们之所以很难认出自己的贪着是个问题,是因为我们有向外挑毛病的强烈倾向。对于自己的问题,我们习惯向外去推卸责任,而且常常把自己的不快乐,归咎于外在的因素。“问题出在哪里?就在那里!”当我们贪着的对象无法让我们快乐时,我们认为问题是出在自己贪着的对象上,而不是在深植于我们身上的贪着感。
然而,贪着是个严重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我们的执着显然是以追求自我满足,以及达成自己的意图为目的,就这层意义而言,贪着也是我们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贪着是奠基在自私上,例如,我们去接触自己贪着的人时,通常不是以他们的幸福为主要的出发点。一旦深究下去,你会发现:他们给我们什么感觉,以及我们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才是我们更感兴趣的事情。
在一段贪着的关系中,当事情变得无法让人满意时,这种情况就变得十分明显——总是把问题怪罪在另一个人头上。此时,会有一种感觉:“为什么我要改变?应该是他(她)要改变。是他(她)惹出这些麻烦的。”如果我们真的关心另一个人的幸福,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如果他们的快乐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我们会由衷地想要调整自己,让自己转变成能够利益他们的状况。但是,当贪着在驱使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会这么做的。事实上,贪着就是彻头彻尾的自私。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10-16 17:07
恶业障道发相,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
一、沉昏闇蔽障者。行者于修定欲用心之时,即便沉昏闇睡,无记瞪瞢,无所别知。障诸禅定,不得开发,是为沉昏闇蔽障发之相。
二、恶念思惟障者。若行者欲修定时,虽不沉昏闇睡,而恶念心生。或念欲作十恶、四重、五逆、毁禁、还俗等事,无时暂停。因是障诸禅定,不得开发,是为恶念思惟障发之相。
三、境界逼迫障者。若行人于修定之时,虽无上事,而身或时卒痛,觉有逼迫之事。见诸外境,或见无头手足、无眼目等,或见衣裳破坏,或复陷入于地,或复火来烧身,或见高崖而复堕落、二山隔障、罗刹虎狼,或复梦见有诸恶相。如是事皆是障道罪起,逼迫行人,或令惊怖,或时苦恼。如此种种,非可备说,是名境界逼迫障发之相。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10-24 21:06
《地藏经》云:“世尊,我已过去久修善根、证无碍智。闻佛所言,即当信受。小果声闻、天龙八部、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
此句经文是讲文殊菩萨向佛请法,菩萨因久俢善根证得了无上的智慧,所以即刻就能真诚信受佛语,可是小乘果位的阿罗汉、天龙八部及未来世的众生因善根不足对佛说会产生疑惑,就算信受了,但因欠缺智慧也难免去做一些诽谤佛法的事情。
我信佛所说真实不虚而心不生疑,我信十方三世一切佛,我信人人本具佛性,如果没有这一期佛祖的教化,我们根本不知有佛法僧,根本不知要解脱轮回。所以信佛是我学佛的根本。
我信地藏菩萨一定能够完成教化救度十法界众生横度的大任。并且坚定不移地跟随菩萨的脚步,去学菩萨的愿行,只有做到了才是为自己的善根长养了信的力量。
我们在初学大乘佛法时都知道信愿行三个字,知道并不等于理解,而理解又不等于做到,还要把它融会惯通运用在起心动念中,学习工作生活中。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是整个大乘的精髄。生为末法时代娑婆世界的一分子是我们的一份悲哀。我们善根薄弱、信根无力、智慧不够,对佛法没有智信多是盲信和迷信。我们的信如沙漏、我们的信经不起风吹雨打、我们自认为的信如海市蜃楼般那样虚无缥缈!而这个信却是开启家里大门的钥匙。没有真信能发出真愿来吗?更别说去行了。佛为什么把度众生的大任教给地藏菩萨呀?我们天天在读地藏经,我们读懂菩萨救众生的心了吗?
我很惭愧读了三年都没把自己契入到经文里去,没能理解透信愿行三个字的深义,每天机械化的做着功课,心却在天边飞着。当遇到磨难和困难时我的信就被疑惑动摇或摧毁,更有甚者,在遇事的境界里说着做着诽谤佛法的事而自己却不知还沾沾自喜。文殊菩萨正是知道我们这样顽劣的根性才请佛为我们广说地藏菩萨救度众生不可思议功德之事,好让我们能信受依止菩萨的救度教诲,深信因果、持好戒行。
《地蔵菩萨本愿经》承载了菩萨为救一切受苦众生慈悲的信心,记载了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众生的愿心,饱含了菩萨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的行心。而末法刚强众生的我们难调难伏可否明白菩萨为救度我们的那份辛劳?如果真懂得了菩萨的苦心就不会在做功课时心不在焉,就会想到菩萨在等着我觉醒,等着我加入到救度一切有情众生的队伍中去,为菩萨分忧去报答佛菩萨的救度之恩,菩萨就是信愿行的践行者。想想自已真的被菩萨感动了吗?自己学佛这么久了真心信愿行了吗?如果真正去信了、愿了、行了,我们的信根善根能不慢慢长养吗?
我愿接受地藏菩萨的教化救度祈愿菩萨加持摄受清洗我满是污垢的灵魂。
我愿学习地藏菩萨的大愿为一切苦难众生而努力学习俢行。
每天用心做好早晚定课,消业培福,早日成长起来,能真正做到和菩萨一样广度众生的事情。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12-5 08:06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一大藏教人只说此心。
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等正觉时,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可见人人本来是佛、都有德相,而我们现在还是众生者,只是有妄想执着罢了,所以《金刚经》叫我们要如是降伏其心。
佛所说法,只要人识得此心。《楞严经》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达摩西来,只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当下了然无事。法海禅师参六祖,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智通禅师看《楞伽经》约千余遍,不会三身四智,礼六祖求解其义,祖曰:“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马祖曰:“即心即佛。”
三世诸佛,历代祖师,都说此心;我们修行,也修此心;众生造业,也由此心。此心不明,所以要修要造,造佛造众生,一切唯心造,四圣六凡十法界,不出一心。四圣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六凡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十法界中,佛以下九界都叫众生,四圣不受轮回,六凡流转生死,无论是佛是众生,皆心所造。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哪里来个十法界呢!
十法界皆从一念生:一乘任运,万德庄严,是诸佛法界;圆修六度,总摄万行,是菩萨法界;见局因缘,证偏空理,是缘觉法界;功成四谛,归小涅槃,是声闻法界;广修戒善,作有漏因,是天道法界;爱染不息,杂诸善缘,是人道法界;纯执胜心,常怀嗔斗,是修罗法界;爱见为根,悭贪为业,是畜生法界;欲贪不息,痴想横生,是饿鬼法界;五逆十恶,谤法破戒,是地狱法界。
既然十法界不离一心,则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参禅、念佛、诵经、礼拜,早晚殿堂,一切细行都是修心。此心放不下,打无明,好吃懒做等等,就向下堕;除习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向上升。自性本来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情净、随缘自在,犹如麦子一样,把它磨成粉之后就千变万化,可以做酱、做面、做包、做饺、做麻花、做油条,种种式式由你造作。若知是麦,就不被包、饺、油条等现象所转,饽饽、馒头,二名一实,不要到北方认不得馒头,到南方认不得饽饽。说来说去,还是把习气扫清,就能降伏其心。行住坐卧,动静闲忙,不生心动念,就是降伏其心。认得心是麦面,一切处无非面麦,就离道不远了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