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明如居士:如何去除嗔心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10-20 16:28     标题: 明如居士:如何去除嗔心


面对不如意的人和事,我们的心会习惯性地产生不满、敌视、舍弃乃至摧毁等反应,心对逆境的这些反应模式就是通常所说的“嗔心”。当心处于嗔恚状态时,体内大量的能量和元气会被迅速地消耗掉,人体处在这种高度耗能耗气的状态时,会体验到难以名状的痛苦。此时,即便心决定停止发火,但是体内耗能耗气的状态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内心会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久久不能平静,而且极易死灰复燃,再次回复到嗔恚的状态。所以,一分钟的嗔恚,可能需要一个小时之后,内心才能真正平静下来;十分钟的嗔恚,就可能需要几个小时心才能趋于平和;一个小时的嗔恚,就很可能需要一天的时间来重新恢复内心的平静与祥和。

  如果眼睛里有一粒很微细的沙子,也会使眼睛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在皮肤上哪怕有一点火星,也会使皮肤感到很痛苦;同样,内心哪怕生起一分钟的嗔恚,也会使我们的生命在某一段时间内“暗无天日”。如果一个人具有动则发怒的禀性,不仅会一次一次地毁掉自己的生活,使自己不再具备创造美好生活的可能,而且会严重损害自己的健康,使自己慢慢患上诸多身体上的疾病。不仅如此,嗔恚者还将毁坏自己身边人的幸福,使他们也常常处于痛苦之中,并招致他们的诸多怨恨。所以,如果一个人具有嗔恚的习性,则首先遭殃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整个家庭将处于“惶惶不可终日”之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今社会的许多家庭都正在遭受着嗔心的无情危害。

  所以,我们要不断观察嗔心的危害,下决心断除嗔恚的习气。佛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众生通过修行佛法,断除内心的五毒烦恼。如何去除嗔心等五毒烦恼呢?大觉世尊释迦牟尼佛传授给我们的法门就是“戒定慧”无漏三学。

  所谓“戒”,就是身口意三门的取舍。身口意三门要能正确取舍,必须首先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想什么不该想。当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和思维,认识到嗔心的危害,就会下决心断除和嗔心有关的身口意。这种断除嗔恚身口意的决心就是“戒学”里面所说的戒体,如果我们能请佛菩萨或高僧大德为自己证明,自己发誓要断除嗔心,那么这种戒体就会非常稳固。如果我们内心具足了断除嗔心的稳固戒体,就会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取舍,遇到逆境时,就可以凭借着正知正念,使嗔心难以生起。持戒的时候,我们需要定期“诵戒”,也就是不断在内心复习、巩固戒条,使得正知正念更加稳固,取舍更加坚决。如果身口意不断串习“不发火”,就会逐渐改掉原来发火的毛病。

  “戒”可以断除粗大的烦恼,但对于细微的烦恼,我们需要借助于“定”,才能有效断除。例如,一个发誓不再发火的人,经常不断发誓、稳固不发火的决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训练,则比较严重的发火情形就不会再发生。但是遇到逆境时,内心还是会有很细微的嗔心生起,如轻微的不满、抱怨等,此时就需要进一步修习禅定断除细微的嗔恚。所谓“定”,就是借助于一些良性的外缘,使心对其专注,从而使得心处在一种良性的状态、无有动摇,当心偏离了这种良性的状态,立即就将其“拉回”。“定”实际上是“戒”的升华,当心持续不断地定在一种良性状态时,与良性状态相违背的其他五毒烦恼状态就无法再生起。“定”是对心的一种更加严格的训练,要求心无有间断地、密集地处于一种固定的良性状态。例如,我们可以常常将心定于“平和、安详”的状态,观想美好的事物等,一旦发现有所偏离,立即将心回复到平和与安详的状态,这样不断训练之后,即便遇到逆境,我们的心也会很自然地不偏离平和与安详,从而使嗔心无法生起。

  “定”可以断除很细微的烦恼,但是要想彻底根除烦恼,使得五毒烦恼永无生起的可能,我们必须借助于“慧”。所谓“慧”,就是智慧——也即通达外境和自心的实相。外境和自心的实相是什么呢?大小乘共同的观点都是“空性”,但是空的程度有彻底和不彻底的差别。例如,当我们内心生起嗔心等烦恼时,应当直视心的本性,看看嗔心等到底从何处生起、住于何处、到何处去,常常这样观察,就会发现“心了不可得”,心本身就像虚空一样,无有任何实在性。借助于禅定将对心的这种空性体验加以巩固,则五毒烦恼将渐渐消失,根本不再可能危害我们。此外,当我们了知外境之上根本不存在什么“顺逆”,“顺逆”只是自心在外境上的捏造,我们就了知了“顺逆”的空性;更彻底地,当了知外境只是“眼耳鼻舌身”前五识的幻变,我们就了知了外境的空性。了知外境和外境上的顺逆都是虚幻不实之后,借助于禅定,将这种空性的见地加以巩固,我们的内心就很难对外境产生嗔心等五毒烦恼了。这样,“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物,物无其物”,久久修习,慧学就会圆满,五毒烦恼就会被彻底根除。

  概括地讲,观察和思维嗔心的危害,不断发愿断除嗔心,并落实在身口意的取舍上,是“戒学”;借助于一些特殊的良性外境,将心安住于与嗔心相违的良性状态,是“定学”;内观内在生起的嗔心犹如空中微风无有实性,外观外境以及外境上的顺逆虚幻不实,是为“慧学”。“戒定慧”三学的本质都是“取舍心相”,使心“舍恶向善”。非独断除嗔心,断除贪心、痴心、傲慢心和嫉妒心等其他烦恼,所使用的方法仍然是“戒定慧”。戒定慧是佛法的核心内容,任何一个要获得暂时安乐和永恒安乐的人,都必须熟练掌握“戒定慧”无漏三学,并真正学会将其用于降伏自己内心的五毒烦恼。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