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义工,是一种慈悲与利行的奉献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11-17 18:51     标题: 义工,是一种慈悲与利行的奉献


义工,是一种慈悲与利行的奉献,是一种爱心和时间的布施,所以义工都是知行合一的菩萨行者。大家各尽己能,努力耕耘,为自己种福田积福的同时也在为家人和后代种福田积福,以一颗欢喜的心布施结缘,以一颗赤诚的心弘法护教,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在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是在不断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传播爱心、传播社会主义和谐精神。

  做义工的目的

  身为三宝弟子,自当效仿诸佛菩萨,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己任。如何才能做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呢?就必须通过“闻、思、修”,“信、解、行、证”的过程达到最终圆满成就。要深信因果,深信佛法的教理,必能离苦得乐,究竟解脱;诵读经论,以求深解义趣;认真修行,坚持到底,必能成就无上菩提,成佛作祖。

  大家不要认为义工就只是义务地去做事就叫做义工,我们佛教的义工,不但要义务地去做事服务大众,更要按照佛法的教义去工作、实践。所以,做义工的目的:

  1、就是希望通过做义工,来实践我们所学的教法,积累成佛度众生的资粮;

  2、护持佛教,护持常住安居办道,使弘法利生工作能顺利进行;

  3、请善知识住世;

  4、推动十善社会的建立。(十善:不杀生而行放生、救生、护生;不偷盗而行施舍;不邪淫而修梵(清净)行;不妄言而说老实话;不绮语而说质直语;不两舌而说调解语;不恶口而说柔软语;不贪而修不净观;不嗔而修慈悲观;不痴而修因缘观)

  做义工的功德

  能付出,便有福,更何况“三宝是大福田”,能奉献自己的身体、精力、时间,放下自我的执着,融入到义工团这个大集体当中,以团体的需要为需要,尽力去做,便是“无我”,提倡“三好运动: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身体做利益一切众生的事,口里说的是柔和、赞叹、感恩的话语,让听者心生欢喜心生智慧;心里想的是三宝的恩德、众生的恩德,念念想的是如何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是“身、口、意”的清净,自然能消业障,身心健康;

  量大福大,心心相念的是团体的需要,为义工团而做义工,为寺院而做义工,为护持佛教,弘扬佛法而做义工,为世界和平,众生安乐而做义工,这就是以我们的“身、口、意”大做供养、大行布施,不求回报也自然增长无量无边的福报和功德;

  开智慧,通过在寺院学习做义工,既增长自己的见识和各种工作能力,又使自己体会义工团体与社会上的其他团体所担当的工作过程的不同,义工们和合增上、快乐的工作心态与世俗工作中各种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心态的不同,使自己懂得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照顾心态,健康快乐地生活。有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面对问题发生时,不该抱怨、烦恼,可就是习气在那里,陷在那里跳不出来,这就是我们的资粮不足,无法转变业报,如法做义工的功德很大,资粮积累够了,面对问题时自然心态就不一样了;

  佛是“福、慧”两足尊,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的人,我们用心向佛陀学习,实践佛陀的教法,就能积累成佛度众生的资粮,要度众生也要有缘才行,做义工就是广结善缘。若将做义工的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则功德更大更殊胜。

  做义工的存心

  行为超不过思想,一切唯心造,一切法从心想生。

  1、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

  2、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3、感恩心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恩佛、法、僧三宝的教化之恩

  感恩国家、地方、寺院培养之恩;

  感恩家里人的理解支持;

  感恩一起做义工的居士们的关心和帮助,义工领导的辛苦指导、其他居士的提醒是让我们提升工作能力和修正性格缺陷;

  感恩社会大众的辛勤劳动和所有付出的人;

  感恩所有的冤亲债主(逆增上缘,化烦恼为菩提);

  感恩一切使我们坚定成就的人。

  4、恭敬心——不但对住持三宝(佛像、佛经、出家僧人)要恭敬,也要对一切众生起恭敬心。印光大师教我们要“看所有人皆是佛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众生皆是未来佛,要用“沙堆中捡金粉”的态度去“找”众生的优点,而不要用“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情去“看”众生的过失。(常不轻菩萨的故事)众生示现好的给我们看,我们应作为榜样来学习;示现不好的给我们看,我们应知道这是佛菩萨在演戏教育我们,应作为镜子对照反省自己是否也有一样的过失,而不能生轻慢心。说四众的是非,口业大如山,说出家僧众的是非更是造作无量重罪。“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在寺院见到任何人,都要做到合掌当胸,恭敬地说一句“阿弥陀佛”,再说其他事。

  5、惭愧心——“佛在世时我未生,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生在这个末法时代,实在是我们障深慧浅,业障凡夫的报应,应起大惭愧心,惭愧自己无德无能,无福报,无智慧,无证量。像印光大师那样菩萨再来的圣僧,也要示现给我们看,自称“常惭愧僧”,更何况我们呢?能惭愧才能谦虚,“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是低弯着腰”,越有德行的人越谦卑。

  6、忏悔心——我们在无始劫以来,不知做多少恶事、结多少恶业、种多少祸根!故佛弟子应常常心怀惭愧忏悔心,忏悔以前所做的恶事恶业,发誓永不再犯,毫不留情地反省,至诚恳切地悔过。惟有在不断的忏悔之中,才能不断地改往修来,才能不断地迈向成佛之道;惟有天天都生活在“觉今是而昨非”的新境界中,才是最能变换气质的人,才是最有新希望最有新发现的人。

  7、恒心——学习世间知识技术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佛修行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进九退”。既需要精进勇猛,也需要坚持不懈。在家每天的功课要坚持做,法会期间的工作也要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地做好,在工作当中磨练自己的心性。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12-6 16:22

  很多游客来到寺院烧香拜佛,但是进入寺院也有一些讲究,比如何为“轻”?何为“重”?首先,什么是“轻”?无论什么身份,无论学佛多久,一定要“轻”,功夫深浅于此即可略见分晓。

一、走路要轻
行的仪态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生。走路要杜绝杂乱不匀、轻佻放肆、拖沓散漫。轻步慢行不仅是修养,更是庄严。

二、说话要轻
言语轻柔既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道场的恭敬。在殿堂内外不能高声喧哗、闲谈阔论、争吵漫骂。

三、做事要轻
入寺做事要轻,包括穿衣吃饭、担柴挑水、洒扫庭院,不能粗莽冒失,缺乏谦恭。应该收敛身心,整肃、严谨、细致。

四、自我要轻
在寺院要放低自己,降服自心,不可贡高傲慢,将社会上的追名逐利、斗胜好强之心带入寺院。

五、烦恼要轻
学佛就是学习减轻烦恼,做到“只看好样子”、“人非我不非”。烦恼的轻重,恰能衡量进步的大小。

其实,修行重在从点滴做起,哪怕只是一个“轻”字,也可以是入道的便捷途径。有轻就有“重”,入寺千万不可忽视的还有那份殷重心。

一、重在生信
经中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弥陀经》中所说“五根五力”,首先就是“信根”“信力”。由凡夫直至成佛的五十二个位次,也是从十信位开始,断疑生信是入道的基础。

二、重在恭敬
有人进入寺院一味强调各种规矩,敬香、礼佛、用斋、走路,都特别在意。其实,礼仪固然重要,但那份虔诚、恭敬的心更为可贵。

三、重在求法
不能以世俗的贪求心、攀比心来亲近道场,更不能把寺院当成消遣、游玩的地方。如果发心不清净,不懂得为法而来,就失去了入寺的殊胜意义。

四、重在利他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利他是佛法的精髓,也是佛法长久住世的重要原因。

五、重在解脱
有缘来到佛门,如果只求人天福报,乃至世间名利,无视解脱之法,那是对佛教的误会和辜负。学佛的终极目标是从各种痛苦、烦恼中解脱出来,超越生死轮回。

总之,希望各位善信进入寺院,能以殷重之心,获得究竟实益,法喜自在!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