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太桥旦曾堪布:无价之宝,你真的从中受益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7-12-24 19:55
标题:
太桥旦曾堪布:无价之宝,你真的从中受益了吗?
假如有一个乞丐,无意中捡到了一颗价值过亿的钻石,这当然太幸运了,但乞丐能够立刻过上亿万富翁的生活吗?
未必!
首先,乞丐不知道怎么才能把钻石换成现钱;其次,得到钻石以后,很多危险也会伴随而来:奸商们会来骗取钻石、小偷会来偷钻石、强盗会来抢夺钻石。
因此,乞丐不仅随时会失去钻石,还有可能搭上性命。
其实修行也是如此,我们今生皈依了佛法,就像乞丐捡到了天价钻石,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好开端,但很多误区和危险也会伴随而来,导致我们不仅不能解脱,反而会在轮回中越陷越深。
比如自私就是藏在我们心中的危险敌人。
佛法的目的是断除自私之心,生起利他之心,并扩展升华为菩提心。而现在,很多佛弟子不仅没能减少自私,修行反而被自私同化了。
我们不妨认真观察一下自己:
有时我们会跟别人高谈阔论探讨佛法,事后一回想,常会发现大多数言论都在批评别人、宣扬自己;
行为也是如此,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打着佛法的幌子,实际上是出于自私,真正无私利他的行为少得可怜;
即使我们表面上勤苦精进,从早到晚都在做功课,实际上心里一直在胡思乱想:“今天晚饭吃什么呢?该买一套八供杯了吧?那家伙欠我的钱还没还……”念头一直这样东奔西跑、片刻不停。
如果能有一种仪器记录我们的思想,之后给我们看回放,我们一定会发现:一小时的功课中,利他的念头持续不了几分钟,其余都是千奇百怪的自私念头,是不是这样?
通过这样的观察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修行进步缓慢?为什么至今尚未解脱?就因为我们的修行没能对治自私,反而被自私同化了。
如果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感到惭愧,这样的修行人还是很不错的。但可惜的是,多数修行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一方面做大量功课,一方面又纵容自私,甚至越修行私心越重。
这样的“修行”正如冈波巴大师所说:“法不如法,反而会成为堕落恶道的因。”
那么,怎样才能消灭自私呢?吃药有用吗?打针有用吗?做手术能够切除吗?
当然都不行,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佛法正确修行。
佛法必须用来对付自私,我们要时刻观察内心——自私有没有减少?烦恼有没有降低?利他心有没有增长?菩提心有没有增长?而不是去计算自己持咒的数量、修法的遍数、参加了多少次放生、吃素多少年等等。
只要一直用佛法来对付自私,粗大的自私可以在加行道和资粮道破除,细微的自私可以在见道和修道破除。在粗大的自私没有破除之前,细微的自私是难以净化的。
自私很狡猾,会伪装成不同的面目来障碍我们的修行。而唯有佛法能揭开自私的所有伪装,为我们指明破除自私最直接、最有效、最全面的方法。
只要依教奉行,佛法这颗天价钻石就能真真实实地利益到我们。
各位一定要修福报,没有福报、没有钱样样困难对不对,就这样意思。没有钱就从哪里来?就是没福报,没福报就要像今天这样乖乖修忍辱,不断的布施、不断的随喜,变成习惯了,所以一天就可以做很多福报,会做福报的人从早到晚都在修福报,眼睛看到的布施 唵 嘛尼 乏及裡 吽。
嘴巴念出来也是唵 嘛呢 呗美 吽,身体吹过的风都是咒语的风,你走到哪裡都在修福报,走路都在修福报,不要浪费时间,所以你一天累积下来无量无边,又把这个福报念变亿咒回向给法界众生,层层加福报,所以你一日一夜修的福报超过人家一辈子了,所以各位这个比较重要。所以你现在有没有钱没关系,你现在失业但现在赶快大做功德,最好不要上班,(想说)我一辈子都修净业最好,一辈子都修净业、都是在修行那最好了,但老实讲出家也要有福报啊!我还碰过出家人生病都没药吃,又没人照顾、没人知道很可怜。
在佛的时代有很多出家人罗汉托空钵,证得阿罗汉是饿死的,饿死的阿罗汉很多,(因为)没有福报,已经证得有神通了,但是没福报就没福报,饭菜放在他的钵裡,放到口中就不见你看怎么办?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他没有那个福报可以吃,所以最后舍利弗尊者慈悲叫他手拿开、嘴巴张开(给他)塞进去,吃那块糖果后过世,不然他吃不到,他靠着捨利弗的福报至少还含一口糖捨报。
所以各位,这个业报很准确的,感情上、金钱上、肉体上、人际关系、智慧、能力这些都有因果的,这一点你要特别注意。所以你这一辈子哪裡有缺憾就要从哪裡修行,哪裡跌倒从哪裡站起来对不对,在这方面你就要特别小心、特别谦虚,很重要哦!如果你这个人这一点不好然后又故意抱怨,那很可怕的。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1-30 19:05
现代社会上提倡“解放心灵”,流行灵修班,有些人哪怕是不学佛的,也喜欢冥想、禅修。有些所谓的学佛人,也是脱离闻思,直接打坐修禅,觉得可以减轻一些烦恼。
其实,佛法讲戒定慧三学,三者不能独立运用。如果没有定和慧,只是学戒,无法圆满。同样,若是没有戒学和慧学,只靠禅定也是不可能的圆满的。
末法时期,世人都不肯用功,坐下来冥想一会儿,粗大的烦恼分别念稍微停息,就感觉很清净、很舒服,其实这都不算什么,是平时心太散乱了,通过一些外在的因素和引导方式,让情绪稳定下来,内心的繁杂暂时得以缓解,好象进入了佛的状态一样。
还有些人上早课晚课时也冥想、禅定。那样能禅定吗?即使真能禅定,也不是好事,对修行非常不利。
修大圆满正行时,有一种特殊的修持方法。心没有地方安住就先不要安住,如果真的见性了,心有了落脚的地方,才可以安住,但是时间也不能长,随时随地并且短暂地安住,才能体会到本来的宁静,本具的祥和。安住时间长了容易乱,又会是另外一种状态。所以,现在你们以思维、观想为主。
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生起定解,这样急于冥想、寻找心之自性,所得到的宁静并不是本具的宁静,祥和也不是本具的祥和,只是粗大的烦恼稍微停歇,获得了些许不同的感受。其实无想禅都很难达到,更不要说出世间的禅定。所以大家不要着急修禅定,慢慢来,先有足够的闻思,把理论掌握好,把道理弄明白,才是最重要的。
节选自《修心七要》二十五讲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3 20:10
文:益西彭措堪布
对自己没有要求,或不希求未来的果德,只是完成眼前的任务而已。这种状况一方面源于对因果律的愚昧,另一方面也跟懈怠的习气有关。
由于并未希求果德,所以根本不会珍惜当下,也就任由放逸、熟溜的毛病不断地滋生蔓延。我们当然不必要在耕耘之外去非份地妄求,但此耕耘的本身必须是认认真真地实做实修才行。只要当下认真做了,自然就能得果。否则,指望不上将来会有什么收获。
另外,很多人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份诚心,对于善法功德还有欢喜、希求心。但时间长久,就懒得让心缘着经文作意、希求,或调动起善心等等。譬如有些世间人,做小学生的时候还会依老师的教导去认真做题、办事;到了四十多岁,似乎成了谁也使唤不动的老油条,都是随着自己的习气在做事。
因此,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修行的年头多,应该进步很大。其实,如果一直不肯用心,即使口头上念了很多,也未必有什么进步。甚至学佛几十年,后来变成了只是混日子而已。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应当反省内心的真实状况是不是越来越糟糕了?
单单从口头上念过去,当然很轻松。然而修行人正是要克服惰性,所以每次都应当竭尽诚心、专心致志地随文入观,这就非常不容易了。毕竟我们不习惯如是用心,这需要起初就用善法控制住自己的心,强制性地把自心引入到如理发愿的正道当中。可惜很多人都不肯踏踏实实地如是实行。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内在的我执习气很重,而且无始以来串习成的恶劣根性太强。如果一旦需要克制恶劣习性,改造自心,如理如法地调整心态,就感到很受约束。
现代大多数人都崇尚“自由主义”,所谓“自由”,无非是随自己的劣根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任由懈怠、散乱等烦恼增长而不加对治。于是,轻松地随便念念,不去费力地在心中作意、运转,而且面子上也说得过去——我今天念了多少多少,在自己和别人面前表现出一副精进修行的样子。
相比之下,真正肯用心的人为数不多。每一次念诵都能认认真真、逐字逐句地运心作观,万一心不够专注,或者作意未到位,就重念一遍,这种老实修行的人似乎越来越少。
事实上,如果真想修行,就必须有这种诚心。也就是说,其实,做钝功夫便是捷径。我们可以观察到,凡是没有在自心上认真做基本功的人,一般都不会有什么成就。不必说佛法上的事,即使世间俗语也有“练武不练功,老来一场空”的说法。意为:不肯苦练基本功,尽是炫弄一些花拳绣腿,看上去有模有样,其实一点用场也派不上。相反,肯练基本功、老老实实在心上用功的人,只要坚持下去就必定熟能生巧,自然会获得成就。
例如《影尘回忆录》里那位“晒蜡”的法师,虽然天生愚笨,但由于肯下苦功,把《楞严经》和《法华经》以及两本注疏背得滚瓜烂熟。通过多年专精深入,终于大开智慧,学教与修行都获得了成功。
如今大多数人不肯如法如理地用功,不愿在当下一念上练心,结果全都落空了。想来很是可怕,长期的发展竟得到如此结局。即使像唱歌一样,念诵的声音极其好听,但内心根本没有缘法义作观,没有真诚地从自己心里祈愿,又能有多大效果呢?
直到如今,很多人还未认识到这一病相,他自认为每天都念得很好,哪里有什么毛病?岂不知三年五载过去了,结果只落得每次翻开书,都是有口无心地溜下去。看上去好像每个字都念了,但实际上,心里没留下任何法的内涵。每次都以一种敷衍了事、完成任务的心态,做做表面文章,散散乱乱地念过去,或者一直处在盲目的状态,必定难以发生念诵的实效以及日新月异的进步。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