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4-15 19:03
标题:
《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
(精校清凉版)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净土群经百数十部之纲要,一大藏教之指归也。不但统摄事理因果,融会显密性相,而且详陈苦乐,照真达俗。是以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小本始译于姚秦,《观经》初显于刘宋,二经未达乎东土,莲社已建于庐山。唐、宋以前,净宗之盛,莫不以此经为宗尚也。
宋、元而降,古册散佚。十二译中,仅存五本。文词互有详略,义谛不无异同。初心学人,遍读为艰。仅持一译,莫窥奥旨。是以尘封《大藏》,持诵者稀。
虽曹魏康僧铠师所译,号为详赡,而汉、吴、唐、宋四本中义旨亦有康本所无者。如四十八愿中最重要者,厥为“莲花化生”,与“国无妇女”两愿,而汉、吴本有之,曹魏本所无。
彭二林云:“此经阐扬者少,实由无完本故。”非虚语也。
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皆未尽美尽善,诚如黄超子居士所云,可见会集此经非易事也。一须教眼圆明,照真达俗;二须淹贯群籍,深于文字;三须于净宗法门,有久修专功;四须于五本原译,了然胸次;五须于王、彭、魏三家节会之本,洞鉴得失;六须于宋、明迄清,南北各藏以及中外刊本,详审校勘,始可着笔。
具此六者唯吾学佛老友夏莲居师兄庶可当之无愧,此吾所以对于其会集之本一再赞叹,而惜其未能及早普遍流通也。
吾常慨夫今之习净宗者仅持小本,于小本仅持秦译。问以法藏因地,不知也。何者无量寿,何者无量光,茫然也。叩以浊世恶苦,往生正因,与夫持名方法,亦多瞠然无以应也。乃至询以依正庄严,修行次第,亦仅能粗举七宝八德、三辈九品、四十八愿之名目,而于其内容仍不知也。
噫!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坚,而欲使之一门深入,不惑他歧,难矣。而欲使之不动不摇,一向专念,以期达到一心不乱,得大轻安,获大解脱,抑又难矣。
现象如此,而欲使之普遍宏扬,而欲以之折伏魔外,而欲使科学知识阶级,低首降心于净宗之门,此尤难之又难,几于不可能矣。
以无上甚深微妙法门,竟使一般盲目者流,视为消极厌世、自了送终之具,岂不大可哀耶!
此何以故?佛徒不读《大经》故;不弘《大经》故;《大经》无完本,而又不能遍观各种原译故;三家节会之本,又悉未能尽美尽善故。
此吾师兄莲公所以谢绝万缘,掩关数载,千研百考,稿经十易,成为会集一本之总因也。
其本为何?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也。
或曰:此本一出,各译将废。余曰:原译何可废也?不有原译,何成斯本?彼王、彭、魏三本既出,古译未废,而谓此本废古译乎?不虑于五译尘封之际,而虑于古本将显之时,是诚何心哉!且莲公此本,正欲导行者遍观各译,广获法益,扩心目,坚信向,使无人持诵之古本光显于世,此其惨淡经营,报佛深恩之苦心也。
或者又曰,古本全为四十八愿,今竟改为二十四者何耶?余哑然笑曰:闻子此言,知子不但于今本未尝展阅,即于五种原译亦未曾寓目也。汉、吴两译愿文皆为二十四,魏、唐两译四十八,宋译三十六。骤览之,魏、唐广而汉、吴略。细辨之,汉、吴盈而魏、唐绌。缘二十四者不仅二十四,四十八者又不足四十八。遵魏、唐两译耶?既有缺而且复之憾。取汉、吴二译而补之耶?又将躬冒改经之嫌。
莲公会集此章,累月未决,寝餐俱减。而余与慧老法师恰于此时先后北来,遇诸莲公寓中。于是三人共同参详,又复拈阄佛前,始行定议:决奉汉、吴二译,以二十四为纲;复准魏、唐两本,以四十八为目。举其纲既与汉、吴相同,数其目则较魏、唐为备。千斟万酌,会成此章。问者不识之无,则莫如何。倘稍通文理者,详览原译自可了然,固无待余之词费也。
或又问曰:初印、重印两本不同,将以何者为准耶?余告之曰:后后胜于前前,此无待论。初印未允流通,重校方为定本,莲公当日之言,已在黄序之内。况前本已臻完好,见者获益实多。重印精益求精,为效自当更普。而此次分增章句,大体依然,即令并行,亦复何碍?
龙舒所会四译,两本并存。二林所节魏译,一再重刊。善乎二林之言曰:“历考《大藏》诸经,旧录或加再治,只求精当,岂惮审详。”但若续印,固当以定本为据耳。
问者又曰:三家节会之本,或名《无量寿》,或名《大阿弥陀》,或名《摩诃阿弥陀》。今本所立之名,无乃赘乎?余反叩之曰:子于经名,以诸家为准耶?以原译为据耶?谨考自汉迄宋十二译中,以“无量寿”为名者七,以“平等觉”、“正觉”为名者三。最初一译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最后一译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其中唯吴译经名最长,计共廿字。
王会本于“阿弥陀”上加以“大”字,已为无据。彭、魏两本皆名《无量寿经》,亦觉与原译相滥。而正定王氏取魏本作为《衷论》,冠以“摩诃”二字,尤嫌杜撰。莲公此本,直合前后两名,未动一字,既非自造,又极现成,不但无混于古本,且亦有别于诸家。
一唱经名,不但十二种原本名义咸括其中,即全经大旨亦了然心目;不但本经,即小本与《观经》之大意,亦在其中。盖“一心不乱”,“心作心是”,咸莫非以自己无量寿之心体,合阿弥陀无量寿之大愿,以庄严自心,清净自心,以期普遍平等,自觉觉他而已。古所谓:“智者见经名,即知全部义。忙人见经题,亦易得利益。”嗟乎!一经之名所关如此,况全经文句耶?一名之义深广若此,又况于全经意旨耶?
莲公会集《大经》时所以慎而又慎,不敢有只字之忽也。以上所答,皆余往昔所闻于莲公者,今皆举以相告矣。
于是闻者忻然请曰:得聆绪论,疑虑冰释。莲公会集此本经过,复能见示否?余曰:善哉!愿略述之,以利学人。
余与莲公同官十稔,共学三十年,同受皈戒,同参叩于宗门耆宿,同受灌顶于密宗大德,同于慧老法师座下得受印证。生平友朋,深于儒、佛两教者首推莲公,实吾之挚友,亦吾之畏友也。
至其力屏万缘,掩关十载,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艰苦卓绝,为法忘身,实有足令人惊叹敬佩者。其会集此经之动机与苦心,并所具六种特点,
所谓教眼圆明、深于文字、专攻久修、遍探原译、洞窥诸本、网罗各藏等,悉见前文所述。而其始终敬慎,心精力果,以迄于成,更有非人所及者。
方其从事之初,净坛结界,香光庄严,咒水加持,内外整洁,冥心孤诣,万缘俱屏。秉笔必先礼佛,坐卧不离称名。累月经年,人物罕睹。《欢喜念佛斋诗》中,所谓“一室唯供佛,三年不下楼”者,盖记实也。
故其于九万五千七十字之五种原译内,玄义微言,深文奥旨,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决,日日祷于佛前,时时萦诸梦寐。此其敬慎、虔恭状况,皆光羲与慧老法师所目睹者也。故其精诚所感,屡现瑞征,兹恐骇俗,姑不具引。
是以及其告成也,文约而义丰,理显而词畅,醒眸爽口,易记易持,无艰深畏难之虑,有殊胜易往之感,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
每一持诵,恍若置身于清净庄严之域,徜徉乎华池宝树之间。如觐慈光,如聆法语。诵者忘倦,听者生忻。随分领解,各如其量。摄凡浊介尔之心,入圣众俱会之境。易全真成妄之念,为背尘合觉之行。果能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不但拔将来之苦果,实已获现前之福利。非真修净业者不觉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窥其深。非详考各译,不知其抉择之精。唯遍校会本,始见其从事之慎。然此实非门外耳食者所能骤解也。
吾尝谓:欲宏佛法于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欲宏净宗,必须先宏《大经》。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盖统摄二谛,未有明备简要若此者也。
惜多年未有定本,致法宝莫能流通。前清盛时,万善殿常课此经,故得宫廷整肃,政治清明,由彼时群知因果,故能上下相戒,朝野相安。咸、同而后,此经辍诵,朝纲紊乱,国势随衰,虽不尽由于此,而此经所关重矣。
今此本既出,不但为净宗前途贺,且可为世运前途幸也。
莲公之为学也,由百家众流而归之于佛,历性相显密而归之于净。其所著述,除会集《大经》而外,尚有《校经随笔》、《会集秦唐两译阿弥陀经》、《会译引证记》、《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净修简课》、《一翁幻语》、《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叙》、《听佛轩自警录》、《邵康节安乐集钞》、《白玉蟾诗禅道影录》、《二溪学粹》、《欢喜念佛斋诗钞》、《渠园诗文集》,或已印行,或正待印,计十余种。莲公素耻宣传,余之言此,并非故为标榜,盖欲使世知如此学识,如此功行,其所会集之经典,所信向之法门,自必具有甚深义趣,而学识未充、功行不逮者,未可遽以浅陋眼光轻事测评,致蹈谤法之咎,而为深心护法、有志救世者所笑叹也。
又其宏愿热诚,苦口慈心,感人极深,信向者众。此次俯应黄甥念祖之请,重印《大经》,闻者欢跃,争相随喜,光羲侨渝养疴,额首遥庆。
往年曾为作序,未及付印。兹再略摘莲公所著《校经随笔》中语,增入前序,节录《大经合赞》附于卷末。并遣一甥两女就学其门,听受此经要义,即以此序代为之贽焉。
每忆沈谷成居士,有“众生福薄,《大经》尘封,提倡无人,佛恩难报”之语,辄生慨愧!今幸因缘成熟,宝典放光。本经有云:“值此经者,皆可得度。”彭二林曰:“此实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也。”
然则遇此经者,可不宝诸?有智之士,幸勿忽诸!
民纪三十五年夏历丙戌南昌梅光羲和南序于重庆
念佛当如香象过河,步步着地。念佛当如羚羊挂角,四面不靠。
全身靠倒,炽然而念。光涵虚空,声满天地。
佛声所到处,即佛光所照之处。我在佛光中念佛,佛在我心中念我。
将一句阿弥陀佛如靠一座须弥山一样,无论遇到任何顺逆苦乐的境界,决不忘失这一句佛号,方为坚持正念。(见律航法师《念佛入门白话解》)
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天下还有这样便宜的事吗?(见律航法师《念佛入门白话解》)
夏莲居老居士有两句诗云:“莫管过去与未来,念准当前这一句。”当时行人体会诗意,便得着受用的很多。(律航法师《念佛入门白话解》)
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但是不能一向专念就不能往生。(见黄念祖居士《净修捷要报恩谈》)
这一句佛号,就是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但能不忘,即是功夫。第一步证,就是要从这里证起。
不一心不乱,也能往生。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一向专念是因,一心不乱是果。一向专念,人人能办。
佛法能够时时现前,尘劳就处处解脱。正念相续就是“常”,湛然不动就是“寂”,光明遍照就是“光”。起心即错,动念即乖。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常思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陷。
偈云:坚持正念,相续不断。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如人饮水,自己体验。(见黄念祖居士笔记)
净宗是密教显说,显密是不二的。(见黄念祖居士《心声录》)
《华严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部经是一部经。《华严》是大本,《无量寿》是中本,《阿弥陀》是小本,三本是一部经。(见黄念祖居士《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佛法中唯净土宗可以三根普被,因其于一切时一切处,皆能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见黄念祖居士《净语序》)
真佛徒必能勤俭爱国,真佛徒必能严守戒律,真佛徒必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凡与以上数则相反者,皆系邪见谬种、波旬眷属,非本师迦文教下人也。(同上)
苏州有一老居士,自谓已开悟,实则尚未。夏师曾问伊,平日如何修持?伊曰:“我只是浑浑沌沌。”夏师曰:“你还有什么浑?你早已是日凿一窍而浑沌死。”夏老之当头一棒,打得正好。惜伊不识,当面错过。事后弟曾请问夏师:“似此浑沌已死者,当如何办?”夏师曰:“继续凿,直到通身凿通为止。”(见黄念祖居士《谷响集·答J老居士》)
清凉书屋辑录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4-15 21:30
夏莲居,号一翁,原名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山东郓城人,一八八四年四月二十日(甲申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疆于阗,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己已十一月二十二日)于北京西逝,享年八十二岁。清未曾任直隶知州、江苏知府、山东团练副大臣等职。辛亥革命中被公推为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宣告山东独立。民国纪元被聘为山东督都府最高顾问,兼秘书长、参谋长等职,此后又历任多种军政职务。一九二一年辞职,以后主要倾心于人化、宗教事业。至于佛法方面则追踪古德,继佛光明,德风广被,大众同钦,号为南梅(梅光羲)北夏(夏莲居),正如衡泰,为众仰止。
盖由弱冠学懦,广研程朱陆王之学,甫壮学佛,受戒于宗说俱彻之慧明老法师,广参内典,深游佛法,从显入密,摄禅归净,圆解圆修,融通无碍。乙丑年因山东军阀张宗昌加害,避居日本,备受朝野尊重,各宗耆宿无不亲晤,倾谈心要,贤俊之士多来问学,甚至恭执弟子之礼,终身不论。归国后,掩关津门,会集《无量寿经》,誓为此经会成完善之本,以满先贤两千余年未偿之愿。乃谢绝宾客,冥心孤诣,三年不下楼,稿经数易,方庆告成,普海同欣,称为善本。九一八后,悲洗劫将临,乃来京宏法,应广济寺方丈现明老和尚之请,宣讲净土法门,现老与京中各寺之方丈均搭衣列座,为影响众。莲翁老人在京大宏净宗,广育英才,数十年如一日,沾法益者不可胜数。当代尊宿谛闲、慧明、省元诸大长老对其均甚推重。四六年红白教大德贡噶活佛曰:此间堪任无上密法金刚阿阇黎位者,唯夏公一人而已。解放后宗门耆宿虚云老法师赞其曰:不意为北方能会晤如是之大善知识。一九六五年冬稍感不适,夜间于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夏莲居,少志学,博贯群籍,穷研理性,兼善众艺。中年潜修内典。由宗而教,由显而密,圆融无碍,会归净土。乙丑,军阀张宗昌督鲁时,以莫须有罪相加,籍没家产,下令通缉,乃避祸东瀛。逾年归来,掩关津门。丈室唯供弥陀像,一心虔持圣号,冥心绝虑,专精行道,历十载,感应道交,瑞征屡见,见佛见光,从不示人。有诗云:“一卷六字经,转破十年暗。人云我念佛,我云是佛念。迷云陈雾重重过,瞥见澄潭月影圆。”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方殷。北京缁素一再坚请,乃来京卜居鼓楼之侧。锐志潜修,尽心弘法,广赞大乘,宣扬净宗,诲人不倦,数十年如一日。求道问学者,日盈于庭。获沾法益者,不可胜已。或明心见性,或坐脱立亡,或往生现瑞,或舍俗出家。至于闻教起信,洗心向善者,更仆难数。乙巳仲冬,年八十有三。一日谓人曰:“余大事已办,决舍浊世矣!”于时精神奕奕,开示法要,及修持所现境界,多为平素未曾道及者。旬日后,示微疾。夜间家人侍侧,闻其念佛相继。忽闻历声一唱,惊视之,即于此一句万德洪名中,安详往生矣念分明,说行便行。入弥陀愿海,为学人楷模,信乎!有关中念佛诗若干首传世。
弘法京都
1945年,发起各界联合普遍祈祷息灾法会,作《联合祈祷法会缘起》,广列当世众生种种罪恶,及因果报应之理,呼吁同人各尽所能,联合祈祷,以挽回时运,又论及念佛法会之意义,为各方所传诵。此次联合普遍祈祷法会,于夏历四月初八(5月19日)释迦圣诞在北海团城启建,为大型昼夜佛七道场。法会前后凡七昼夜,佛声不断。道场四众,不但无一倦容,而且声情激越,感动远近。随喜陆续参加者,每日将近万人。肃穆庄严,盛况空前。有《昼夜念佛道场中率成三偈供养大众》云:“只此一句佛,俨然六字经,一佛圆万德,六字括三乘。善信齐力念,名号同口称,譬彼百川水,浩浩赴沧溟。”“声字皆实相,同呼同时应,心净佛土净,心平世界平。愿将功德海,普润诸有情,明济众厄难,消除三垢冥。誓乘般若船,同向彼岸登,三尊齐加被,十方为证明。”
又于祈祷法会第二日,鱼磬音节稍舛。莲公面斥之,态度严厉。道场圆满后,李中宏居士以柬相规。莲公作《迦陵音》长诗以报,于佛七道场中音节之妙用阐释详明。
莲公所辑《净修捷要》,自付印以来,已历四版。节时省力,受持获益,先后相望。联合普遍祈祷法会圆满后,应同修善信之请,作序以志缘起。并言将有《大经五念仪》,行将脱稿,请益诸方。
8月15日,日军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不久黄念祖居士由重庆调职返京,担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平津地区接收专员、北平市电台台长。临行与舅父梅光羲居士辞别,因幕莲公之名,想返京后立即前去拜谒。梅公为谈莲公平日多以掩关自修为主,绝不轻易接受来访的情形。黄念祖居士返京后,晤岳父萧龙友老先生,知为莲公辛亥袍侣,承蒙引荐。但因闻莲公门风甚峻,欲谒而止者凡数月。及得叩见,深蒙奖诲,为入室弟子,乃益感舅父梅公相知相信之深。
刊定《大经》
1946年,莲公自1932年发愿会集《大经》,已历十五年,稿经十易。是年初冬,黄念祖居士为祝母梅太夫人六十寿辰,敬承母命,发心重印千部。舅父梅光羲居士为作长序,备陈会集缘起与始末经过。岳父萧龙友老先生作跋。
《大经》重印后一个月,净宗学会、儒佛同心学会、崇俭素食会、万国道德会、正谊学会等诸方善信,发心续印此经达三千部,是为本经第三次刊印。黄念祖居士为作跋文。时有黄正明女士,多年沉疴,百药罔效,因拜诵此经,宿疾顿瘳,判若两人,发愿尽未来际读诵弘扬此经。又有萧方骏(即萧龙友)、郭则澐、李广平等先生,发心手写此经,预备将来影印。至此,《大经》会集本初印二千部,重印一千部,三印三千部,共计印行已达六千部。此外,据萧龙友《大经重印跋》,青岛湛山寺印经处亦曾印行多部。
是年,黄胪初中将由西安奉调北平,得识莲公,每于周末前往黄府听闻莲公讲解《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乃知此法顿赅八教,圆摄五宗,广大精深,而欢叹愧奋于不能自已。并追随参加净宗学会历次佛七道场,法喜充满。黄念祖居士曾追忆:“他在北京时,每周末都到我家听夏老师讲《大乘无量寿经》。他多次参加夏老师主持的念佛七。在他初来我家参加道场时,对佛法还没有深入,并且还有身为中将的习气,甚至引起同修的反感。可是他进步很快,一次在闭关念佛关中,放声大哭哀切忏悔。从这以后焕若两人。发心诚恳,用功很勤。又一次打念佛七,这次大概一连五个‘七’。在圆满的那天,突然有重要电话要接。当回到关房时,他突见房屋陈设供品等等全部都是白色舍利。同修也同见拜垫上都是白色透明的舍利。大家收集起来供在一盘子里。下午我听到消息,立刻乘汽车赶到,亲眼看见一盘舍利。这样洁白、透明、有规则的舍利,我只看见过这一次。大家说这比上午已经少了许多。”(《心声录·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是年,白教大德贡嘎呼图克图于京弘法,一见莲公即亲告黄念祖居士言:“此间堪任无上密宗之金刚阿阇黎,仅见此一人耳。”
夏莲居大士简介
夏莲居,号一翁,原名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山东郓城人,一八八四年四月二十日(甲申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疆于阗,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己已十一月二十二日)于北京西逝,享年八十二岁。
清未曾任直隶知州、江苏知府、山东团练副大臣等职。辛亥革命中被公推为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宣告山东独立。民国纪元被聘为山东督都府最高顾问,兼秘书长、参谋长等职,此后又历任多种军政职务。一九二一年辞职,以后主要倾心于人化、宗教事业。至于佛法方面则追踪古德,继佛光明,德风广被,大众同钦,号为南梅(梅光羲)北夏(夏莲居),正如衡泰,为众仰止。盖由弱冠学懦,广研程朱陆王之学,甫壮学佛,受戒于宗说俱彻之慧明老法师,广参内典,深游佛法,从显入密,摄禅归净,圆解圆修,融通无碍。乙丑年因山东军阀张宗昌加害,避居日本,备受朝野尊重,各宗耆宿无不亲晤,倾谈心要,贤俊之士多来问学,甚至恭执弟子之礼,终身不论。归国后,掩关津门,会集《无量寿经》,誓为此经会成完善之本,以满先贤两千余年未偿之愿,乃谢绝宾客,冥心孤诣,三年不下楼,稿经数易,方庆告成,普海同欣,称为善本。九一八后,悲洗劫将临,乃来京宏法,应广济寺方丈现明老和尚之请,宣讲净土法门,现老与京中各寺之方丈均搭衣列座,为影响众。莲翁老人在京大宏净宗,广育英才,数十年如一日,沾法益者不可胜数。当代尊宿谛闲、慧明、省元诸大长老对其均甚推重。四六年红白教大德贡噶活佛曰:此间堪任无上密法金刚阿阇黎位者,唯夏公一人而已。解放后宗门耆宿虚云老法师赞其曰:不意为北方能会晤如是之大善知识。
一九六五年冬稍感不适,夜间于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夏莲居居士的生平与著述
(未定稿)
夏莲居居士(1884--1965),本名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中年以后专修净业,改名莲居,又号一翁。山东郓城人,清朝云南提督夏辛酉之长子。20世纪杰出的佛教学者和净宗行人,是继刘遗民、杨无为、王龙舒、袁宏道、周安士、彭际清之后的又一净宗在家大德。
早年从政
莲公有诗云:“弱冠习儒志颇猛,侃侃自将号英挺。”(《迦陵音》)居士生于世宦之家,弱冠习儒,以匡时济世为怀。虽生长华屋,然性甘淡泊,绝博弈、烟酒之习,所嗜唯学。清代科举出身,入仕后曾任直隶知州、静海知县、江苏知府、山东团练副大臣。辛亥革命被公推为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宣告山东独立。
1912年民国改元,被聘为山东都督府最高顾问,兼秘书长、参谋长等职。3月间,统一党山东支部成立,靳云鹏等人为名誉会长,莲公担任部长。1913年任岱北观察使,是年将沾化古刹经典1872册送山东图书馆保存。5月,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三党合并,成立进步党。7月,山东进步党支部成立,任副部长。
民国元年、二年间,正研阅宋明诸儒书。有友人雷生,长鲁省教育,每与公晤谈,必嗤其谬,凡百余日,自是始深信宗门向上事,有诗记云:“感君毒棒连三月,警我迷顽廿九年。”(《寄雷生》)又有同僚好友龚伯衡,已习禅有年,参“谁”字公案,用力颇健,话头提撕,昼夜不舍,已获静境,最为服膺《六祖坛经》、《指月录》,于宗门千七百则公案开口便道,有如泻瓶,于莲公颇有切磋之谊。又读莲公《儿忆母》诗:“慈亲德慧世间稀,端坐西归原不违。”则知其母笃信净土法门,莲公之学佛当与母教息息相关。又据黄念祖居士所述,莲公之信佛与其挚友梅光羲居士之劝导有关。又《渠园先生诗集序》残稿云:“蔬食卅载,仿佛枯僧。”撰者王一叶为莲公弟子,因抗日遇害,此文约作于抗日战争之前,则莲公学佛不久,即开始茹素。
其后由山东岱北道,调职河南任豫西观察使、汝阳道尹。1916年辞职归里,又被聘为总统府秘书。1918年当选国会议员,任齐鲁金石书画馆监督、山东佛教居士林林长。1919年11月任山东盐运使,时屈映光任山东省长。就任后彻底根除了多年的盐务弊端,深博民众称颂。
大约于1921年前后,与学佛好友梅光羲(时任山东高等检察厅检察长)、龚伯衡(时任山东财政厅厅长)等居士,同受皈戒于安庆地藏庵慧明老法师。慧明法师唯教人念佛,叩以宗门事,唯无语。莲公《答任城靳艮斋居士》有诗记其事:“传戒法师老慧明,教吾念佛意难倾,不施棒喝但无语,颇怪此翁太世情。无言即是三顿棒,觌面失机敢怨人?当日云何不知痛,只因习气遍全身。”《题龚伯衡居士遗像》云:“又八、九年,同熏戒香,净因虽植,未办资粮。”莲公当时虽尚未能深明净土一法之殊胜超绝,然其留意于净土法门,深探其奥,当自此始。
学术报国
1922年6月辞去山东盐运使一职。自此冷眼观世,坚拒各种从政邀约。专志于学术、教育领域,誓以学术匡时,人格化物。作为齐鲁名理学家,首创私立东鲁中学,并任校长,以“发扬东方文化”为办学宗旨,亲自执教,在当时盛行的疑古风潮中卓然挺立,为学界所瞩目,俊彦之士多来求学。如后来成为国学大家的屈万里先生,就因歆羡该校而于1925年由省立第七中学转入其校高中部就读。时任教教师皆为一时之硕彦,如吕今山(鸿升)先生授诗文,李云林(继璋)先生授经学,丁佛言先生授《说文》,而由校长莲公授《明儒学案》。
莲公之治学,始由词章,转入经史,继而先秦诸子、宋明理学。虽事政多年,却未忘求学。博古研今,拈佛儒不二之旨,标道艺一元之宗,俨然已为学术大家。后有诗自嘲云:“文章两汉诗三唐,性理程朱到陆王,教下宗门忙不了,之乎者也误时光。”(《幻余吟》)“认沤弃海昔年事,鼻孔撩天未识羞”,“入海算沙闲活计,寻枝摘叶旧通家。”(《答人问话且自勘也》)其诸著述类广文新,诗章独具韵格,文坛大家多为叹服。
然军阀混战,国运维艰,公素抱学术济世之志,郁而未彰。其忧时之心,时见于诗文中,如1924年冬作《感怀四首》诗云:“共对湖山天似漆,不堪风雨满齐州”,“空王不语天魔舞,满眼苍生奈尔何!”诗中尚有“十载禅心空落莫”,“喜听清呗厌闻歌”,以及“文字千秋供一唾,素心幸未负青灯”之句。莲公由百家众流而归之于佛,不仅久叩禅门公案,颇有悟入,而且广涉教海,修习天台止观,出世之心弥笃。
掩关习净
1925年军阀张宗昌督鲁,以宣传赤化罪加害,籍没家产,加以通缉。乃去国东渡,避居日本,是为莲公人生一重大转折。在日期间,与文化艺术界及宗教界知名人士多有交往,备受尊重。贤俊之士多来问学,甚至恭执弟子之礼,终身不渝。1927年归国,卧病津沽,时年四十四岁。
此时华夏大地战火正炽,故里已然成墟,满目皆是演说无常、苦、空。公阅尽沧桑,其心转定。金石书画、性理词章,终非究竟,从此屏弃。作《无闷》二首云:“狂心果歇方无闷,世不能知道始尊,九死余生契此语,纷纭幻迹更何论。”“两字渠园亦幻余,园非是我我非渠,浮生有境终归幻,除却莲邦未可居。”自此改号“莲居”,借病掩关,专修净业,决志西方。
于卧病期间,深感人命无常,轮回路险,庆幸自己对念佛法门终生信心。诗云:“一病经三载,客气渐渐消,妄想随之减,犹如退水潮。静中细检点,所学无一可,亲故凋零尽,看看轮到我。揽镜一长嘘,不见旧时颜,仅余皮遮骨,已无胆包天。如斯而已乎,不禁彻骨寒,佛师父母恩,未报殊难安。业海猛回头,连呼错不止,此等闲伎俩,何能敌生死?昏夜观明星,南无无量寿!险哉此一转,否则佛难救。从此发惭愧,更作钝功夫,笑自由他笑,愚但安我愚。日暮途尚遥,何堪再蹉跎,一门深入去,誓欲出娑婆。”(《再题〈指月录〉答艮斋》)黄念祖居士曾说:“当年,我的先师夏莲居老师,听到净土法门,回来后在屋子里就这么乐了好几天,太欢喜了!他说:这回我可有办法出去了!”(《读〈角虎集〉有感》)
莲公于大病之中,曾作偈辞世:“生已无可恋,死亦奚足厌?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了知诸法空,始信一切有,西方有极乐,有佛无量寿。”(《大病中口占二偈辞世》)相信只要信愿坚固,即使病终,亦定往生西方。于是咬钉嚼铁,心坚逾钢,置生死于不顾,珍惜寸阴,一心持名。诗云:“心不离佛,珠不离手,苦乐动静,佛不离口。亲朋交劝,谓我着魔,任人非笑,我志靡他。”“卧病三载,九死一生,了无所得,唯愿持名。”“乃知此法,直捷简易,至圆至顿,究竟了义。横该八教,统摄五宗,即心即境,非幡非风。千经共指,万善同归,曲为中下,专接大机。甘作呆汉,自安钝根,万阻千艰,幸入此门。”(《题龚伯衡居士遗像》)
又有《今昔》诗二首:“风云湖海昔犹龙,经卷蒲团此秃翁。傀儡登场两出戏,个中谁是主人公?”“人嘲龙性随云去,我幸秃翁是少年。白业堂前新活计,华池学种未开莲。”公病渐瘳,而净业有成矣。
又在卧病期间,曾入京参访拈花寺省元禅师,颇为相契,师坚云“念佛胜参禅”。又据《金刚上师法贤传略》,1929年元旦,与屈映光居士皈依白普仁la ma,受四臂观音法灌顶,传六字明法。而据梅公之《大经重印序》“同受灌顶于密宗大德”,则同时受灌顶者还有梅光羲居士。
1932年,莲公四十九岁。三月间,友人靳艮斋居士(即靳云鹏,曾任陆军总长、国务总理等要职,为莲公山东同乡,曾一同参加辛亥革命)习《起信论》,见莲公抱病掩关,简缘习净,斥为偏小。又复函示四偈,自述所证,谓观真如三昧,已得见性断缚,万法皆空,欲公舍净归观,共觅捷路。莲公因作《答任城靳艮斋居士》诗偈三十一首,自述由禅、教、密而入净土一门的参学经历,言:“公嫌念佛执心重,我恨执持尚未坚,千万句能如一句,那时重与论偏圆。”并云:“念念洪名大圆镜,声声佛号水清珠,无量寿光体相用,更于何处见真如?”“千圣齐临遮不住,万牛共挽岂回头,虚空纵令有时尽,我此持名永未休。”其后又作《再题〈指月录〉答艮斋》诗,有云:“一卷六字经,转破千年暗,眼明志愈刚,天变道不变。人云我念佛,我说是佛念,教内有真传,诸佛齐称赞。撕破旧布衫,扫尽柏树子,踢倒少室山,掀翻曹溪水。唤回卢行者,牵转老达摩,与他同合掌,共念阿弥陀。”未久,靳艮斋居士即依善友之教,潜心净业矣。
是年秋,莲公令嗣运生节录《幻余室幻语》第五卷,呈省元禅师,颇蒙印可,并题二偈,为省老最后遗偈,有:“单提一念人难信,直至离念始不疑。欲知离念真境界,唯尚一念乃发机。”莲公答以五诗,其中有:“离念未能方念佛,是心是佛久无疑,全身已在含元殿,更把长安问向谁?”“纵能离念还须念,不念弥陀念阿谁?众生无尽愿无尽,念佛何尝有已时。”并有“抛向虚空谁印可,拈花笑倒老禅师”之句。诗到二日,师即示寂。远近竞传,叹为希有。
会集《大经》
莲公由博贯净土群籍,专攻久修,乃通晓《无量寿经》为净宗第一宝典,为净土诸经纲要,其关于末世法运、世运之盛衰者至深且巨。曾有诗云:“苦海欲出无引绠,《大经》一卷遇救艇。”“吁嗟乎净宗易行不易懂!往昔窥天恃一孔。究理渐深漆破桶,乃知万法此其总。如贫得宝喜欲踊,抚臂勿失手坚捧。”(《迦陵音》)其后所作《净修捷要》中引经文:“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盛赞本经为“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然本经古德注疏者稀,持诵者少,实因存世之五种原译互有详略,彼此差别甚大,初心学者遍读为难,而三家节会本又未完善之故。魏译虽称详赡,莲池、印光二大师亦弘此本。然蕅益大师独选唐译列于《法海观澜》之“净土要典”中,又独举此译为“善本”,而称其余四译为“别本”(《灵峰宗论·刻较正大阿弥陀经后序》),并拟作注疏。彭二林云:“此经阐扬者少,实由无完本故。”因知魏译亦非完备。
于是莲公乃力踵前贤,于壬申之岁(1932年)发愿重行会集,乃谢绝宾客,掩关津门,誓成善本,冀此无上宝典饶益当来。方其从事之初,净坛结界,香光庄严,咒水加持,内外整洁,务极敬慎虔恭。在会集的整个过程中,亦始终敬慎,秉笔必先礼佛,坐卧不离称名。所谓“一室唯供佛,三年不下楼”(《良师》),盖记实也。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决,日日祷于佛前,时时萦诸梦寐。冥心孤诣,万缘俱屏。累月经年,人物罕睹。不仅于五种原译了然胸次,于三家节会本洞鉴得失,且于各藏及中外刊本详审校勘。会本中经文,绝大多数为某译原文,部分为综合数译经文而成。当会集“发大誓愿”章时,累月未决,千斟万酌,寝餐俱减。恰好慧明老法师与梅光羲居士先后北来,遇于莲公寓中,于是三人共同参详,又复拈阄佛前,最后确定奉汉、吴二译,以二十四为纲,又采魏、唐两本,以四十八为目。以二十四章含四十八愿,文约义丰,诸译所具之弥陀胜愿,备显无遗。心精力果,悲智并运,稿经屡易,方庆告成,名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并同时著有《会译引证记》、《校经随笔》。初竣后作《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敬题二偈》以记:“传译独多来最先,五年读校亦前缘,慈尊加被成斯本,遍放神光照大千。”“此是净宗第一经,详赅圆顿括三乘,若非夙植福兼慧,虽欲暂闻亦不能。”
按:莲公有诗云:“浊世无如念佛好,此生端为《大经》来。”(见《大经重印跋》)其自1932年发愿会集,至1946年完成定本刊行,十五年中千研百考,稿经十易。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艰苦卓绝,为法忘身,终成善本,实有足令人惊叹敬佩者。后人或赞或谤,亦大多与其会集《大经》有关。《大经》会集这一千古公案,莲公此番重新拈起,付与恶世众生,亦不免再起葛藤。
考古德之兼采别译以补足经文,举世流通,非仅《无量寿经》一例。如鸠摩罗什所译《法华经》,其《普门品》原无偈颂。智者大师《法华文句》、《观音义疏》亦皆未释。至隋阇那崛多译《添品法华经》时始译出。后补入罗什大师译本,而举世流通。又今所流通之唐译八十卷《华严经》,其后之《普贤行愿品》亦由四十卷本补入。而今所流通之唐玄奘法师译《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其中八菩萨名,与说咒一段经文,则分别取自另两译。具体情形,印光法师所述甚详:“此经系唐玄奘译,文理畅顺。而八菩萨名,与说咒一段,二皆阙如。东晋帛尸梨蜜所译之《大灌顶神咒经》第十二《灌顶章句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有八菩萨名。唐义净所译之《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有说咒一段文,凡四百二十八字。三经实本一经,以流通已久,致贝叶脱简,各据所得之梵本以译耳。而药师如来拯拔初机,咒力居多。以故前人取帛尸译本八菩萨名、义净译本说咒一段添之,令文义周足。而药师如来救度众生之心,亦无遗憾。亦如《法华》之《普门品重颂》、《华严》之《普贤行愿品》。合之则称悦佛心,离之则有阙化导。况此经此咒,举世受持。若不添入,则诵经者不蒙密咒利益,持咒者不知出自何经。前人此举,可谓契理契机。故数百年来,依之流通。”(《增广文钞·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重刻序》)又言:“此经系唐玄奘法师所译。其八菩萨,但举其目,未标其名。说咒一段,又复缺略。后之知识,欲令经义完全,故依《七佛本愿经》,添入说咒一段,共四百二十八字。依《灌顶》第十二经,添入八菩萨名。以三经原是一经故也。须知在昔贝叶,唯属钞写,或有遗亡,以致译文全缺互异。后人添入,深契佛心。故诸注者,咸皆宗之。恐以藏本对校,致生疑虑。故并书缘起,以庆完璧云。”(《增广文钞·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
然而《大经》之会集,涉及五译约十万字之经文,其深度、广度及与末世法运、世运之重大关系,亦决非以上各例所能及。以龙舒之修持、魏源之学识,尚不免其误,常人何可问津?然圣凡迥异,圣人之手眼,亦非他人所可测度。莲公之会集,使《大经》为如此众多之净业行人所研读,且遍采诸译,读此一本即如遍读五译,且可作研习五种原译之最佳入门,居功至伟。莲池、印祖所指龙舒等会本之失,其本均已订正。其或仍有可商之处,则或因印行之脱漏(如“长者子”问题),或由缘起之不同。唯莲公因会集所撰之重要著作《会译引证记》(文ge前尚存,见于黄老《净语序》),曾拟印行《大经》时并刊,而今所未见,或已毁于文ge浩劫之中。哲人云亡,欲叩无从,惜哉!
莲池、印光二大师虽直指龙舒会集之失,印祖亦直言反对会集,云:“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但蕅益大师则见龙舒会集本有“坊间旧本,较南、北二藏,文理俱优”,而“为正其句读”,允以流通。并赞言:“此即法藏愿轮,古今一致者也。”(《灵峰宗论·刻较正大阿弥陀经后序》。须知古德所见所行,往往互有不同,然皆具足四种悉檀。即如性、相二宗,相反相成。又如六祖请人书“菩提本非树”一偈,五祖见了赶紧用鞋底擦去,言“亦未见性”,其下以衣钵相付。莲池、印祖之反对会集,龙舒、蕅益、莲公之会集或赞同会集,各有其因缘。前者匡前人之失,阻后人之妄。后者作如来使,显弥陀愿。大事因缘,不可思议。后人实不必妄生诤论。
梅光羲居士《大经重印序》曾提到,莲公掩关会集《大经》期间,由于精诚所感,屡现瑞征。《心声录》中所说老鼠坐化的事例,即发生在莲公闭关期间。《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一文中如是描述其事:“动物往生,我要举夏老师的例子。他在闭关的时候,成天绕佛念佛,绕了佛之后坐下来念,念了之后穿上鞋下去绕。后发现有一个老鼠,在老居士绕佛时就跟着绕。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盘腿一坐,两只鞋就放下去了,是两只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在两个鞋当中,它也端坐。等到起立绕佛,这个老鼠又跟着他绕,成为常规,天天如是。可是有一天先师起来了,一看那只老鼠没有动。碰一碰老鼠还不动,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这个老鼠,它能跟着人绕佛,跟着人坐下来,人起来它又跟,最后就安然在两只鞋中间坐化了。至于它是否会念佛,无从证明,但它能在关房中,紧跟先师同坐同绕,最后安然坐化,决定是深入净土法门。”
1935年,《大经》会集本初竣后,慧明老法师即认定为古今第一善本,乃搭衣捧经摄照于佛前,亲为印证。不久,梅光羲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连续播讲此经,称之为最善之本。两人一师一友,法谊深厚,又曾于会集期间参与重要意见,是与会集本因缘最深的两位善知识。
是年秋,莲公举家迁京,卜居鼓楼侧之帽儿胡同,作《卜居示儿》四首。(有资料言1932年迁京,恐未确。因《卜居示儿》诗:“十载播迁暂此居。”自1925年避居海外,至1935年整十年。又言:“客邸幸能蔽风雨,不堪南望水天寒。”自注:“鲁西河决,吾郓当其冲,泛滥数月,横荡千里,严霜已降,人将何堪?”考山东省于1935年7月10日鄄城黄河大堤决口,加之大雨积涝,造成特大水灾,淹及菏泽、郓城及苏北等地共27县。鲁西15个县受灾,灾区面积7700余平方公里。与诗中所记相附,故可确定迁京在此年。)
1936年,莲公已定居京都,称在京寓所为“寄庐”。友人中有张宪臣将军,素不信佛,因睹所会《大经》,善根顿发,遂率眷属同受皈戒,并最先课读,最先成诵。是年发心印行二千部,是为此本经之初印。据慈舟法师之《科判》,初本所分章次尚为三十七章。11月,莲公入室弟子黄超子居士为初印本作序,言该本因亟欲付印,以致序文与《会译引证记》均未付入。莲公以其校勘未审,不允流通,言将有定本与序文等一并另刊。仲冬,作《赠某居士》十六首。
慈舟法师自1936年秋由青岛湛山寺至京,住持净莲寺。1937年春,将所办法界学院由福州迁京,二月初开讲《华严经》,至1939年秋圆满。在此期间,慈舟法师对《大经》会集本亲为科判,并至济南开讲,盛况空前。又于京城拈花寺开讲全部。所作《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科判》,于1939年印行,今存。
指归净土
1937年,《欢喜念佛斋诗钞》印行,由其嗣东庵、运生所录存,即今所传《净语》上卷。(按:黄念祖《心声录·莲宗妙谛--净语三则》云:“《净语》是先师夏莲居老居士的净土诗集,原名《欢喜念佛斋诗钞》。五十年代初,大量增补新篇,改名《净语》。”《净语序》云:“上卷系令嗣东庵、运生两兄录存者,已于廿五年前印行海内外。其下卷则由长白黄一如居士辑录而成。既共合为一编。”因知《欢喜念佛斋诗钞》即今《净语》上卷。所言“已于廿五年前印行”,据《净语再版后记》,《净语》一书初版于1962年。则《欢喜念佛斋诗钞》印行年份应为1937年。又《净语上卷·答任城靳艮斋居士》诗前有莲森附记,时为丁丑年,即1937年,应为编印时所加,可作参证。)
是年,靳云鹏居士已专修净业,佛不离口,珠不离手,不但自念,且以劝人。于广济寺讲坛述学佛因缘,盛称莲公为己良导。
经靳云鹏居士介绍,莲公与广济寺退居现明法师相识,极为契合。广济寺于1931年11月曾不慎失火,主要建筑几乎全被焚毁,后经住持现明法师募化重建,规模较前更加宏伟。退居后,任广济寺莲社社长。莲公与谈净宗纲要、净土三经精义,现明法师备加赞叹,于是前后三次拜访,坚约担任莲社副社长。应其请,莲公于广济寺宣讲《阿弥陀经》。现明法师与京中各寺之方丈均搭衣列座,为影响众。莲公其时已遵智者大师教,于一切时一切处,坐必面西,决不背西而坐。
是年发生七七事变,日军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开始。七七事变后,李西原居士于京得遇莲公,获沾法益,如饮醍醐,庆快生平,得未曾有,乃委心依止。李西原居士年长于莲公,但始终执弟子礼,数十年如一日,并奉莲公所会《大经》为日课,从未间断,且在黄阳山闭关手写数本施人。
又有续可法师,幼年即对莲公信仰极深,大学毕业后,中年发心学佛。莲公即以此经授之,言:“佛法非同小缘,宜先熟此,以培善根。”未半月,竟能背诵。莲公嘉其猛利,为讲净宗要旨,连夕达旦,凡四十日。隆冬风雪,炉火无温,听者、讲者俱忘寒疲。续公欲企净业大成,未几敝屣世荣,披剃圆具,后宏法平津,慧辩超群。
莲公所作《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云:“三十五岁前,颇喜谈玄妙。四十五岁后,最厌谈玄妙。盖至玄妙即在最平常中,舍平常而别求玄妙,将见其愈谈愈不妙也。”
又云:“作钝功夫是真捷径,舍此而别求捷径,皆是舍捷径而自趋纡远者也。自愧多年学道无所成,皆因求捷径而自趋纡远,未尝作钝功夫故也。近年始晓此理,然可以语此者寡矣。”
又云:“学道须是铁汉,两字信条真干,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
又云:“末法众生根钝业重,外魔、内障无人不具,邪多正少,退易进难。若都无苦,忍从何生?借彼魔恼,坚我愿力。只要将猛,不怕贼强。”
又云:“有举世不知而我独知之识见,始能有举世不为而我独为之志气。有举世不为而我独为之志气,始能有人所不到而我独到之境界。有人所不到而我独到之境界,始能有举世不见知而不悔之胸襟。”
会集小本
莲公继会集《无量寿经》后,又取秦、唐两译《阿弥陀经》而会集之。《阿弥陀经》乃世尊不问自说之深经,言简义周,易于受持。举世流通之秦本,乃鸠摩罗什所译。罗什大师为七佛译师,所译文约义丰,精妙畅达,天下丛林列为日课。莲公之会集此经,并非不满原译。唯因经中“一心不乱”之文,颇有行人违背释尊本意,妄生歧解,认为往生极乐必须达到一心不乱方可。然而一心不乱,说之似易,得之实难。如印光法师所云:“事一心,若约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注:指二种“一心”),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增广文钞·复袁福球居士书》)然而净宗之殊妙,在于三根普被。凡夫念佛,径登不退。超情离见,不可思议。十方如来同赞者在此,本师释尊谆谆教导者亦在此。“一心不乱”实为求生上土之所需,达到固然可庆,“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同上)净宗行人欲生同居,横出三界,但发大心,深信切愿,老实念佛,足矣。反之,若认为往生极乐非达到一心不乱不可,则念佛法门就不再是普被三根之易行道,而成为只能度极少数上根利智的难行道。此种谬见,必会使净业学人疑虑丛生,望崖生退,于念佛特别法门难具深信切愿,更难得真实受用,因此必须予以澄清。
印光法师曾针对此种谬见,反复加以论述:“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己力。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二种法门,不可并论。”(《增广文钞·复周智茂居士书》)“其功德利益,出于一代时教之上。”(《增广文钞·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又云:“须知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与通途法门并论。若不明此义,以仗自力通途法门之义,疑仗佛力特别法门之益,而不肯信受,则其失大矣。佛说难信,盖即指此。若无此执,则谁不信受奉行焉?”(《增广文钞·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固无论惑业之有无,功夫之浅深,但具真信切愿,虽罪业深重者,尚能出此三界,登彼九莲,况戒善齐修、定慧均等者乎?此系全仗佛力,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故于一代时教法门之中,名为特别法门,不得以通途仗自力法门并论也。”(《增广文钞·创建菩提精舍缘起碑记》)还说:“何可引此净宗门外之事,以例信愿具足之真修,致门径混滥也?”(《增广文钞·拟答某居士书》)
莲公亦有慨于此,乃兼取秦、唐两译而会集之。因唐代玄奘大师所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与秦译同经而异名,准确完备,辞义详明,可免误解杜撰之弊。更详究秦译“一心不乱”之文,参以唐译,证之《大经》,知其原为“专心持名”之意。于是依古德之见,补入襄阳石经二十一字(按莲池大师认为此二十一字是“前人解经之语”,不应混同经文,其义仍应在对经文的注释中补入为好),考订秦译“一心不乱”为“一心不乱专持名号”,而与唐译“系念不乱”并无二致。由此显念佛法门,以真信切愿,感他力冥加,而得往生不退之果。净宗妙旨,和盘托出。按:莲公据《大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必备正因,而言:“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但是不能一向专念,就不能往生。一向专念,人人能办。”(见黄念祖《净修捷要报恩谈》)直显净宗行持之心要。后之阅者当深体斯意。
莲公之会集《阿弥陀经》在1935年--1946年间,最早见于梅光羲居士《大经重印序》所列莲公著述中。1948年黄胪初居士赴台即携有此本,其时已有印行。后于1980年,北京居士林编印《佛说阿弥陀经》三种合刊本,而得到广泛流通。评曰:
刚收起大,又拈出小,
这老婆子,真是絮叨。
若依我见,管他几心,
撒手便行,只求自了。
(注:禅门称善知识之慈悲叮咛者为“老婆”,如:“黄檗老婆,大愚
饶舌。”又作“婆子”。常言“老婆心切”,略称“婆心”。)
净宗学会
七七事变后,日方曾不断托人敦劝莲公参加伪政权,先后提出的任职有山东省长、教育督办等,均予拒绝。1938年底,莲公与安钦呼图克图、内政部总长王楫唐、现明法师等,共同发起佛教同愿会,希望能联合佛教不同宗派,同心同愿,祈祷消业。感召天和,消弭战争。其《同愿会特刊》云:“一切苦果,皆有苦因。业由心造,业由心转。”“须知众生业力固不可思议,而愿力亦不可思议。当前浩劫既属共业召来,而弥天厄运,定凭大愿消去。”
1939年,由莲公首倡,与广济寺退居现明法师、靳云鹏居士共同创建净宗学会,并订于大势至菩萨圣诞为成立纪念日。其组织形式为四众平等的自发团体,不设实际机构。在佛教大众化、信仰生命化、佛法生活化的精神指导下开展学修活动。学会所订立的学修准则为:“理明信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持戒念佛看经论,察过去习毋自欺。”莲公希望以此方式弘扬净土法门,以信愿持名,入弥陀愿海。净宗学会初建于北京北城扁担厂,莲公作《陋巷》诗以明志:“净宗学社傍城隈,松竹当轩一径开,莫笑斋居邻陋巷,乐邦自有好楼台。”学会成立初期,分别在广济寺、贤良寺、拈花寺、极乐庵、慈德小学、扁担厂等地点,每年启建佛七道场数次,并礼请大德讲经说法。
是年秋冬之际,现明老法师示寂于广济寺。老法师两次重兴广济寺,艰难缔造,力擎门庭。又曾倡设利生会,全活难民无算,示寂后哭拜者甚众。法师与莲公相识两年多来,对莲公弘法利生之愿一直鼎力相助。今痛失法侣,莲公心中不禁顿生孤寂之感,因作《挽现明法师》十一首以悼,有云:“摇落西风万木哀,娑婆长谢证金台,明知抱有重来愿,特为人天痛此才。”“平生有志复莲宗,喜遇东林愿继踪,岂意远公先去也,遗民反作后凋松。”“孤飞倦似云中鹤,法侣寥如曙后星,重过西留村畔路,满襟热泪为谁零!”
现明老法师示寂之第三日,其弟子宗月上人无疾坐化。于坐化前二时,莲公尚见其在灵旁长跪,神色如常,毫无异状。作《挽宗月法师》四首以悼,有:“此公姓氏君知否?三十年前刘善人。”称叹宗公“于佛法为忠臣,于师门为孝子”。
是年,黄念祖居士在重庆侍舅父梅光羲居士讲席。梅公素不轻许可,然每谈及当代佛教学者,必首推夏莲居先生。
编定简课
1940年,病中发愿敬辑经文,依天亲菩萨之“五念门”,设为简课,以利净宗行人。名为《净修捷要》,一名《五念简课》,又名《净修简课》,是一部对于净宗实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著作。简课中共礼佛三十二拜,同时念诵赞文、运心观想,将赞叹、发愿、观察、回向等基本修持内容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妄想不易乘隙,正念自得现前。久习纯熟,对于性修不二、境智一如等甚深义理,自生信解。简课融会事理显密,以净土法门为“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径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之“不可思议微妙法门”,奉《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为第一希有法宝。并视观世音菩萨为弥陀化身,尊大势至菩萨为净宗初祖。简课需时既少,收效良多,付印以后,行者称便,受持获益者众。
是年冬,印光法师于苏州灵岩山寺安祥西逝。莲公敬集秦、唐两译《阿弥陀经》经文,作联句以悼:“法音宣流,令得殊胜利益安乐;慈悲嘉祐,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挽印光法师》)
按:《自警录》有格言:“净土法门,非深明宗、教者不信。念佛之乐,非真用功者不知。”言为印光法师之语。
弘法京都
1944年,极乐庵方丈妙禅老和尚,领众课诵《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已历有年。秋季,净宗学会于极乐庵举办讲习班,聘请山东女子莲社吴倩芗社长开讲此经,历时两月,随喜听闻者,无不欢喜赞叹。吴倩芗居士,四川成都人,精研词章、经史,曾从教于川、鄂、浙、鲁各校,讲授文史,是一位富于德识的知识女性。1913年任教山东省立第一女师后,得阅净土诸经,深心皈信,矢志莲宗。1919年辞教,于山东济南创立女子莲社。1947年示疾往生,往生前三日莲社内即放异香,直至往生七日后仍异香不断,其事略载《近代往生随闻录》。此次净宗学会讲习班于夏历九月观音诞日休业,吴倩芗老居士手书白云法师《净土词》,以志纪念。
是年冬,莲公在极乐庵主持佛七,十分严格如法,正式参加者,都是闭关念佛。关中作《极乐庵念佛道场作》偈四首,于念佛之音节联贯及心声相应颇为注重,所说皆从真实履践得来,启发大众,认真修持,堪称修净业者之良导。
1945年,发起各界联合普遍祈祷息灾法会,作《联合祈祷法会缘起》,广列当世众生种种罪恶,及因果报应之理,呼吁同人各尽所能,联合祈祷,以挽回时运,又论及念佛法会之意义,为各方所传诵。此次联合普遍祈祷法会,于夏历四月初八(5月19日)释迦圣诞在北海团城启建,为大型昼夜佛七道场。法会前后凡七昼夜,佛声不断。道场四众,不但无一倦容,而且声情激越,感动远近。随喜陆续参加者,每日将近万人。肃穆庄严,盛况空前。有《昼夜念佛道场中率成三偈供养大众》云:“只此一句佛,俨然六字经,一佛圆万德,六字括三乘。善信齐力念,名号同口称,譬彼百川水,浩浩赴沧溟。”“声字皆实相,同呼同时应,心净佛土净,心平世界平。愿将功德海,普润诸有情,明济众厄难,消除三垢冥。誓乘般若船,同向彼岸登,三尊齐加被,十方为证明。”
法会启建当日,同时有人在北海永安殿为日军作武运长久之祈祷。莲公有感而作《苍生泪》诗二首:“道义沉沦天地昏,佛徒如此更何论?暗将一掬苍生泪,洒向长空铸国魂。”“大众一心忘晓昏,佛声随愿满乾坤,团城七日龙天赞,定有祥光护国门。”
又于祈祷法会第二日,鱼磬音节稍舛。莲公面斥之,态度严厉。道场圆满后,李中宏居士以柬相规。莲公作《迦陵音》长诗以报,于佛七道场中音节之妙用阐释详明。
莲公所辑《净修捷要》,自付印以来,已历四版。节时省力,受持获益,先后相望。联合普遍祈祷法会圆满后,应同修善信之请,作序以志缘起。并言将有《大经五念仪》,行将脱稿,请益诸方。
8月15日,日军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不久黄念祖居士由重庆调职返京,担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平津地区接收专员、北平市电台台长。临行与舅父梅光羲居士辞别,因幕莲公之名,想返京后立即前去拜谒。梅公为谈莲公平日多以掩关自修为主,绝不轻易接受来访的情形。黄念祖居士返京后,晤岳父萧龙友老先生,知为莲公辛亥袍侣,承蒙引荐。但因闻莲公门风甚峻,欲谒而止者凡数月。及得叩见,深蒙奖诲,为入室弟子,乃益感舅父梅公相知相信之深。
刊定《大经》
1946年,莲公自1932年发愿会集《大经》,已历十五年,稿经十易。是年初冬,黄念祖居士为祝母梅太夫人六十寿辰,敬承母命,发心重印千部。舅父梅光羲居士为作长序,备陈会集缘起与始末经过。岳父萧龙友老先生作跋。莲公值此胜缘,重加修订,将初本三十七章增为四十八章。又于本经印成后,决定补入“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四句,列于勘误表中,而成最后定本。
在梅光羲居士所作《大经重印序》(即《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中,列出或提及莲公各类著述,包括已经印行或正待印者共计17种:《大经》会集本、《阿弥陀经》会集本、《会译引证记》、《校经随笔》、《大经合赞》、《净修简课》(即《净修捷要》)、《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欢喜念佛斋诗钞》、《听佛轩自警录》、《一翁幻语》、《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叙》、《邵康节安乐集钞》、《白玉蟾诗禅道影录》、《二溪学粹》、《渠园诗文集》。是研究莲公著作的重要史料。
《大经》重印后一个月,净宗学会、儒佛同心学会、崇俭素食会、万国道德会、正谊学会等诸方善信,发心续印此经达三千部,是为本经第三次刊印。黄念祖居士为作跋文。时有黄正明女士,多年沉疴,百药罔效,因拜诵此经,宿疾顿瘳,判若两人,发愿尽未来际读诵弘扬此经。又有萧方骏(即萧龙友)、郭则澐、李广平等先生,发心手写此经,预备将来影印。至此,《大经》会集本初印二千部,重印一千部,三印三千部,共计印行已达六千部。此外,据萧龙友《大经重印跋》,青岛湛山寺印经处亦曾印行多部。
是年,黄胪初中将由西安奉调北平,得识莲公,每于周末前往黄府听闻莲公讲解《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乃知此法顿赅八教,圆摄五宗,广大精深,而欢叹愧奋于不能自已。并追随参加净宗学会历次佛七道场,法喜充满。黄念祖居士曾追忆:“他在北京时,每周末都到我家听夏老师讲《大乘无量寿经》。他多次参加夏老师主持的念佛七。在他初来我家参加道场时,对佛法还没有深入,并且还有身为中将的习气,甚至引起同修的反感。可是他进步很快,一次在闭关念佛关中,放声大哭哀切忏悔。从这以后焕若两人。发心诚恳,用功很勤。又一次打念佛七,这次大概一连五个‘七’。在圆满的那天,突然有重要电话要接。当回到关房时,他突见房屋陈设供品等等全部都是白色舍利。同修也同见拜垫上都是白色透明的舍利。大家收集起来供在一盘子里。下午我听到消息,立刻乘汽车赶到,亲眼看见一盘舍利。这样洁白、透明、有规则的舍利,我只看见过这一次。大家说这比上午已经少了许多。”(《心声录·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是年,白教大德贡嘎呼图克图于京弘法,一见莲公即亲告黄念祖居士言:“此间堪任无上密宗之金刚阿阇黎,仅见此一人耳。”
山东同乡何思源于是年10月调任北平市长,常至夏府与莲公进行学术研讨。
法流海外
1947年5月间,莲公与孔德成、肖龙友、王家齐等共同发起成立普遍祈祷联合会。
是年,南方各地礼请莲公赴江南弘法,因思南方乃高僧大德云集之地,不如出海前往台湾更有实义,因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必将政治渗入宗教,正法决难弘扬。此时黄胪初居士正因亲缘关系,意欲前往台湾,并愿担当先行赴台考察之使。莲公欣允其请。是年秋,约黄胪初居士居夏府一月有余,为示净宗纲要与《大经》会本精义,以充赴台弘传之资。每至奥义通会之时,往往通宵达旦而未觉。黄胪初居士因是胜缘,了生死之心弥切,誓愿毕生专修专弘净土法门。
1948年春夏之交,黄胪初居士到达台湾,随身带有《大经》会集本、《阿弥陀经》会集本、《净修捷要》等莲公著作各数十部之多。并应邀于《台湾佛教月刊》发表《敬告全台同胞--来台观光的意义》一文,向台湾佛教界介绍北平净宗学会的宗旨、大纲、修学准则,及学会领导人莲公的简要修学经历与著述等情况。为净宗学会首次传播海外之机缘。黄胪初于10月20日写给莲公的信中,详细汇报了他在台考察情况,并言:“截至今天,《大经》已送出三十余部。嗣后辗转劝谕,《大经》在台定可大放光明。”黄胪初居士于次年依慈航法师剃度出家,法名律航。
1950年,李炳南居士据黄胪初居士所携之本,在台中宣讲《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并作有眉注,今有影印本流通。
是年夏历十一月初一(12月9日),律航法师在台湾汐止静修院,闭百日念佛关。关中发愿:“誓愿生生世世,专心弘扬净土法门,实现人间极乐世界。”
1951年夏历二月初十(3月17日),律航法师百日念佛关圆满。出关时即席报告三月关内经过,言到:“现就师友的恩来讲:律航五十岁方闻佛法,蒙上心下道法师传授三皈五戒,得知佛法门径。来台以后,蒙慈老法师剃度,出家为僧,得以专修净土法门,方知念佛为真正了脱生死的捷径。其他师友,如夏莲居、李炳南、董正之、韩慧达、许梁公诸位居士,指导熏习,受益甚多。”(律航法师《百日念佛自知录》)
律航法师所著《念佛入门白话解》,引有莲公法语数则:
“念佛当如香象过河,步步着地。念佛当如羚羊挂角,四面不靠。全身靠倒,炽然而念。光涵虚空,声满天地。佛声所到处,即佛光所照之处。我在佛光中念佛,佛在我心中念我。将一句阿弥陀佛如靠一座须弥山一样,无论遇到任何顺逆苦乐的境界,决不忘失这一句佛号,方为坚持正念。”
“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天下还有这样便宜的事吗?”
并言:“夏莲居老居士有两句诗云:‘莫管过去与未来,念准当前这一句。’当时行人体会诗意,便得着受用的很多。”
观音宝典
1949年1月6日(夏历十二月初八)为释尊成道日。因同人发心印行唐贞元所译四十卷《华严经》之《观自在菩萨章》,并与《楞严经·观音圆通章》、《法华经·普门品偈》合刊。莲公为之编定成册,名为《观音宝典三种合参》,于是日作序。序中详述《华严经·观音章》之旨趣,认为此章所说普门示现之义,较《法华经·普门品》更为广备,并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为华藏教海之总汇,而《观自在章》又为《入法界品》之枢键”,“实读全部《华严》之宝钥”,“尤足阐发《圆通章》、《普门品》之所未详”。序中多引《大经》经文以为参证,认为《无量寿经》即是小本《华严经》,极乐净土无异华藏世界。
所编《观音宝典三种合参》,首重四十卷《华严经》之《观自在菩萨章》,故列为第一种,实为四十卷《华严经》之第十六卷整卷。而将善财第二十六参毗瑟底罗居士(八十卷《华严经》译作“鞞瑟胝罗居士”),及第二十八参正性无异行菩萨(八十卷《华严经》译作“正趣菩萨”)内容亦包括在内。第二种为《楞严经·观音圆通章》,于观世音菩萨自述圆通后,将文殊拣择圆通偈节录附入。第三种为《法华经·普门品偈》,因《普门品》流通最广,且其中三十五应与第二种《楞严经·观音圆通章》大致相同,故仅录偈颂。
莲公在序后之附记中,针对来客认为当今社会制度日趋进步,宗教思想对解决人民生计问题不能提供帮助,阐扬佛法似无必要的观点,指出:物质生产固为立国之本,但人类生活目的并不仅以衣食充足即已一切满足,仍须追求生活的美满归宿,而这种需要并非仅靠艺术所能解决。所以先进社会国家,仍不废宗教之存在,其原因应当深长思考。莲公指出:“宗教信仰为人类生活本能之一,人类一日存在,则宗教亦与之俱存。宗教一日存在,则具有历史价值、哲学基础、最理智、最正确、最究竟之佛教真理,亦当恒久如新,亘古不没。”“将见社会制度愈进步,而佛教最慈悲、最平等之真谛,亦愈得实际之发挥。但见相辅相成之益,又何抵牾之有哉!”
是年,北平和平解放。其后故交李济深、梁漱溟、陈铭枢、章士钊、邵力子等人先后规劝参加社会活动,由于莲公本人认为秉性率直,不宜作社会工作,故而婉言谢绝。
据“菏泽之窗”网上资料,莲公于建国后积极参加政协学习组,响应国家号召,买5万元公债,抗美援朝时又捐献4万元。1955年被选为北京西城区政协副主席。这份资料还说:“夏溥斋一生俭朴,终身布衣蔬食,他珍惜祖国文化遗产,热爱文物,经常出入于文物市场,碰到有价值的文物就不惜重金收买,成为著名的收藏家、鉴别家。”
莲公常常告诫同修,要圆发三心。所谓“三心”,即直心、深心、大悲心。认为:“三心未发信非深。”“不圆发三心,则不是佛教徒。”还常说:“真佛徒必能勤俭爱国,真佛徒必能严守戒律,真佛徒必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凡与以上数则相反者,皆系邪见谬种、波旬眷属,非本师迦文教下人也。”(见《净语序》)
敬辑忏仪
1951年,为应领众同修之需,莲公发愿敬辑净土忏仪《宝王三昧忏》,是为晚岁最后之巨著。所谓“宝王三昧”,即念佛三昧。因知本忏仪意在引导行人发露忏悔过去、现在一切罪垢,祈佛加被,以期消除业障,开慧增福,证入念佛三昧。仪中仍依天亲菩萨之“五念门”,将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等基本修持内容含括无遗,寓理忏于事忏中,人人皆可入手,念念灭除罪根,方便究竟,微妙难思。
仪中强调修忏时必须清净三业,端庄谨肃,殷重虔诚。唱念赞偈,须随文运心,依声观想,自能获得不可思议感应于潜移默运中。要求道场严禁荤腥,凡啖食五辛、吸嗜烟酒者,不得参加,否则障道起业,自他不利。同修必须志笃行纯,遵守忏规,不可贪多强邀。为重法故,宁缺勿滥。
仪中指出,必须兼修六度,圆发三心,勤修三学,清净三业,始能断三毒因,灭三途苦。而修持六度,须从精进一度而入,最为捷要。所谓精进,即于一切时一切处,不失正念。念念之间,无有间断。身口意业,无有疲厌。真精进者,必肯布施,必肯持戒,必能忍辱,禅定自现,智慧自开;必具直心,必起深心,及大悲心;必能除贪,必能灭瞋,必能破痴。果能如是,则功无不纯,业无不净,妄无不消,真无不显。
忏仪辑成,莲公曾率领同人礼忏多次,参加者靡不欢喜赞叹。莲公曾谓此忏中部尚拟增补,后因体多不适,未克完成。黄念祖居士于《宝王三昧忏续跋》中,言此忏仪:“恰似十四夜月,虽未全圆,但其清光,已普照寰宇。”
是年9月,虚云老和尚应中央政府约请抵京,驻锡广化寺,后移住广济寺,至12月离京往上海。其与莲公相晤,当在此期间。虚云老和尚见到莲公后,欢喜赞叹道:“不意为北方能会晤如是之大善知识!”勉励追随莲公的道友要坚固信念,不要错过难得的机缘。
1952年12月15日,李西原居士敬书此忏第十一本,赠济南同乡张太夫人、老姑太。李西原居士时年已七十五岁,抄写时每下一笔,必念佛一声。诚敬之气,溢于行间。老居士数十年潜心净业,严持斋戒,垂老仍过午不食。年逾八旬仍能作小楷,常以法语书扇赠人。九十岁后仍能健步。1971年春节前,身无病苦,面西端坐,持珠念佛,最后唯举手中念珠,向助念之儿媳等示意,泊然而逝,时年九十四岁。其事略见《近代往生随闻录》。后经文ge劫火,莲公所著《宝王三昧忏》唯此抄本独存于世,亦二公愿力之所持矣。
又据《近代往生随闻录》,李西原居士有子名李孝渊,幼年随其亲近莲公,备受教诲,后受菩萨戒,长斋念佛。因染肺病,久治不愈,家业耗尽,而病终不起。莲公悯之,率侍者黄正明居士等数人,亲往探视。见其病危之际,性情暴躁,面容凶恶,虽反复开导,亦不愿听闻。口中喋喋不休:“修行无功,青年早死,以身谤法,不通忏悔,必堕恶趣。”莲公呵之曰:“你素来以我为师,今我以衰老之身,亲来探视,何不听教!”李孝渊这才敛声不语。莲公对其开示:“此一念心,不可称量,不可思议,具无边功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心之妙谛。”告诫说:“诚心忏悔,专心持念,决可往生。”李孝渊闻教,心得开解,颜色顿转,容光焕发。起坐合掌,虔诚忏悔,随即闭目念佛。莲公亦领众助念。约二小时,李孝渊忽开目道:“佛来迎我矣!叔祖早已往生,也随佛来迎。佛告我仅能生极乐边地。”莲公欣然道:“边地何瑕之有?我现欲往而未能也!”
讲述《心经》
1953年,黄念祖居士在天津大学任教,精诚修法读经,忽一日触机成偈。呈莲公鉴览,肯定其真悟,称为唯一心许弟子。后呈王上师评鉴,亦确认为开悟无疑。
莲公在京弟子曾每周往夏府,在莲公指导下共同研修,后逐渐停止。黄念祖居士特请莲公不定期到己家中为说开示,为莲公所允。有时候临时而来,黄念祖居士便骑车尽量通知大家参加。
1955年初春,莲公于黄府讲述《心经》要义,言:“今日讲述是经,当前之法会,实甚稀有。”此次讲述《心经》,首先是介绍本经的部类及译本、译师情况,其次是释经题,然后释首句观自在菩萨之名号,再释经文“深般若”与“照”,指归净土。其拈示念佛妙法言:“观自在,就是看这句在不在。时时有佛号,便得大自在。”“这句佛号即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并总结道:“六百卷《大般若经》可精炼为一部《金刚经》,《金刚经》又可精炼为《心经》,全部《心经》可归入一句‘观自在菩萨’,这一句再归纳为一个字--‘照’。”
莲公最后劝勉同修:“众生有两条路,入苦或出苦,也即是成就自己,或毁灭自己。两条路分明甚,何去何从,各自勉旃。盼大家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检点起来,自己几十年光阴,究竟花到哪里去了?取得了什么?每付之一叹!”
此次讲述《心经》,至为精要。黄念祖居士作有笔记,今存。玩味再三,不仅可以体会莲公讲法精妙、洗练的风格,还可窥见其晚岁于佛法修持所达境地。莲公于此次讲经中曾言:“黄念祖我敢保险他永远福慧双修。”亦可知其瞩望之深。
这一时期,还对自己身边的亲近弟子作有多种开示。如关于密法:“净宗是密教显说,显密是不二的。”(见《心声录》)关于净土经典之圆顿:“《华严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三部经是一部经。《华严》是大本,《无量寿》是中本,《阿弥陀》是小本,三本是一部经。”(见黄念祖居士《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又言:“佛法中唯净土宗可以三根普被,因其于一切时一切处,皆能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废世法而证佛法。”(见《净语序》)
其念佛开示云:“这一句佛号,就是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但能不忘,即是功夫。第一步证,就是要从这里证起。不一心不乱,也能往生。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一向专念是因,一心不乱是果。一向专念,人人能办。佛法能够时时现前,尘劳就处处解脱。正念相续就是‘常’,湛然不动就是‘寂’,光明遍照就是‘光’。起心即错,动念即乖。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常思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陷。偈曰:坚持正念,相续不断。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如人饮水,自己体验。”(见黄念祖居士笔记)
又据《谷响集》,苏州有一老居士,自谓已开悟,实则尚未。莲公曾问他,平日如何修持?这位居士答道:“我只是浑浑沌沌。”莲公说:“你还有什么浑?你早已是日凿一窍而浑沌死。”此当头一棒,打得正好。惜其人不识,当面错过。事后黄念祖居士请问莲公:“似此浑沌已死者,当如何办?”莲公说:“继续凿,直到通身凿通为止。”
1958年1月6日弥陀诞日(夏历丁酉十一月十七日),慈舟法师安详舍报。七日后火化,获五色舍利两千粒。莲公作《挽慈舟法师》长联以悼。挽词有“教演贤首”,“律阐终南,宗承临济”,赞叹慈舟法师一生弘扬《华严》,提倡戒律,契佛祖心印,真修实证,作人天眼目。又有“行视匡山,瓣香莲池,折衷蕅益”,“北邻红螺,东接灵岩”,则是称扬他承净宗正脉,广度众生的不朽功德。“匡山”即庐山,指净宗初祖慧远大师。莲池大师为净宗八祖,蕅益大师为净宗九祖。“红螺”,即红螺寺,指净宗十二祖彻悟禅师。“灵岩”,即灵岩山,指净宗十三祖印光法师。由此可知对慈舟法师评价之高,也可知推尊印光法师为净宗祖师之意。
1959年,著名书法家谢无量教授,号啬翁,常来相访,与公笑谈古今,相交颇笃。其弟万慧法师为佛教硕德,宏法海外,于是年在缅甸仰光示寂。莲公应谢无量教授之请,作《挽万慧法师》偈二十一首以悼。
1960年6月11日,律航法师在台中慈善寺安详念佛往生。荼毗后获舍利数百粒,大者如豆,小者如米,莹润晶澈,五色灿烂,世所希有。顶骨呈莲华色,半嵌舍利。10月,律航法师生西消息到京,莲公曰:“放大光明全靠自力不行。”赞叹律航法师生西与在台大弘《无量寿经》之不可思议功德有关。
净土诗集
莲池大师《中峰禅师净土诗序》云:“诗之为益于净土亦大矣。”“俾人乐而玩,感慨而悲歌,不觉其情谢尘寰,而神栖宝域者也。”古来净土诗,自远公庐山结社,刘遗民、王乔之等作念佛三昧诗,历代皆不乏佳作,《乐邦文类》卷五所收颇广。其后则以元代中峰禅师《怀净土诗》108首、明代楚石禅师《西斋净土诗》、清代省庵法师《劝修净土诗》108首、彻悟禅师《念佛伽陀》等,传诵最广。
莲公《题净土诗钞》诗云:“爱读五家净土诗,中峰、楚石到莲池,灵峰西去省庵寂,百偈彻公亦总持。”而其净土诗集《净语》,亦朴拙自然,字语精妙,开人心眼,独成一家。《净语》皆莲公于净课之余,触机偶成,分为上、下两卷。其上卷系其嗣东庵、运生录存,内容即前之《欢喜念佛斋诗钞》。下卷则由长白黄正明(一如)居士辑录而成。所收作品,最早为《感怀》四首,作于1924年冬;最晚为《挽万慧法师》,作于1959年。全编由黄正明、马士良校订,黄念祖居士为作序言。1962年蜡纸刻版油印,为《净语》初版。获之者无不欢喜赞叹,读诵受持,奉为稀有难逢之宝。莲公所作,纯从亲身体验而来,自道甘苦,直书所见,能令读者当下心领神会。诗集中多绝妙篇章,融通诸宗,信愿坚固。持名妙义,揭示无遗。鼓舞鞭策,感人至深,也是了解其修学经历的绝好资料。自当垂之永久,为净业学人所珍重。又据《净语序》,莲公之重要佛学著作《会译引证记》其时尚存。
黄念祖居士多年随侍莲公,亲闻讲解《大经》,且详作笔记,深得法要,于莲公会集《大经》之深心所知亦详。六十年代初,曾撰写《大经玄义提纲》一册,呈莲公鉴核,得蒙印可,嘱其弘扬此经,且可直抒己见,随意发挥。惜此稿及笔记,经文ge浩劫,均已荡然无余。
晚年事略
莲公生平,无时不在学中,故其著作宏富,立言精当,语无泛施。金石书画、文物考古亦其擅长,且收藏宏富,鉴定颇精,在文物界颇具影响。如成公亮《齐鲁藏琴录》言其藏琴颇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日本返国经大连时购得的“猿啸青萝”琴,体大,貌奇古,近似连珠式,漆色黑,大蛇腹断纹,音质雅正无木声,深得查阜西先生赞赏并称其为“奇琴”。《净语》中亦记其1924年春于稷门得天青蕉白荷盘研,为清容居士绛雪楼中物,又有梅月古研等。
于佛学专著之外,其博古究今、感物咏时之作颇丰,如《净语序》云:“在文艺方面,除因避乱散失者外,尚存有《渠园外篇》十数种。”人民出版社曾拟出版其《渠园外篇》十种,由于文ge开始,未能实现。
此外,晚年常有诗文在报刊上发表。如1961年9月28日于《光明日报》发表《秀丽辞》。陈毅副总理读后,于中南海紫光阁设宴相款,席间备陈日内瓦之行见闻,并以诗文为娱。1962年7月14日于《光明日报》发表《说砚》,郭沫若见后当即前往求教,第二天亲书该诗第四首以赠。又于1962年山东省政协、省历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发表《中山引》、《辛亥革命山东独立记》等。过从探求学海者,常有谢无量、邓拓、郭沫若、廖沫沙等人。
1962年,莲公八十岁。为表达爱国之心,将一生撙衣节食所收藏之历史珍贵文物三百余件,分别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和郓城县。《光明日报》、《大众日报》曾刊登报导。有关单位并在人民大会堂设宴答谢,同时国务院有关领导人习仲勋、齐燕铭、夏衍等亦出席参加。亲朋好友赞其生平处事公允,为人刚正,但多有峻严之嫌。是年,诸弟子等为其庆贺八十寿诞。黄念祖居士作《莲翁恩师八秩寿赞》,请师住世,作人天眼,长寿无疆。
1965年,莲公八十二岁,时其弟子多在运动中受到冲击。莲公以自己曾受军阀张宗昌抄家加害为例,勉励其亲近弟子要经受住磨难。并说:“我看到我最关心的人种种的煎熬,当然心中很难过,但是认识到不经过这个不得成功,所以我也就释然了。”
是年12月14日(夏历十一月二十二日),稍感不适,夜间于念佛声中安祥西逝。
赞曰:
猗欤居士,嚼钉咬铁,
忽官忽民,之乎者也。
剖尘出经,唯此一卷,
法尔如然,澄怀雪月。
身后遗响
文ge结束后,1979年,黄念祖居士开始构思酝酿,着手注解《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1980年,北京居士林为纪念善导大师示寂一千三百年,印行《佛说阿弥陀经》秦译、唐译、会集本三种合刊。黄念祖居士作序,并在会集本后作“附注”,对所补入之襄阳石经二十一字的由来作了简要说明。《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也已流通。
1984年,《大经解》时历六载,稿经三易,初竣,油印以求教正。
1985年,为纪念莲公往生二十周年,诸弟子敬以劫后仅存之李西原居士手书《宝王三昧忏》孤本,复印流通。
八十年代中期,福建圆拙老法师发心将《净语》铅印再版,发行数千册。
1986年,东林寺与海内大德倡印《大经解》五千部。黄老在油印本基础上重加修订,4月完成三校。冬季,国内铅印出版流通,为简体本。
1987年,台湾**法师印行《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一万部,并获读黄念祖居士《大经解》。
1988年,**法师印行《大经解》万部,为繁体本。时黄老仍在反复修订《大经解》,由于版本较多,何为最后定本尚需作进一步考证。
1992年3月27日凌晨,黄念祖居士示疾往生,终年七十九岁。
1994年8月,《莲公大士净语》一书由北京广化寺倡印流通。其书为《净语》与《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的合刊本,后者为首次印行公世。
1995年,莲公往生三十周年。5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印行《净宗必读》,为莲公佛学著作专集,内容包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佛说阿弥陀经》会集本、《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净修捷要》、《宝王三昧忏》、《净语》、《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
是年冬,北京广化寺在莲公故居举行“恭迎净宗知识夏莲居大德舍利供奉仪式”,将莲公舍利迎回广化寺。并于寺中举行“纪念净宗大德夏公生西三十周年、黄老生西三周年回向法会”。净宗同修敬印《净修捷要》一万部。又印《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五千部,其书前半部分为莲公手书墨宝之全部,甚为珍贵。又其书墨迹标题下,题有“第二册”,因知莲公所作《自警录》原非仅此一册。
1999年,净宗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净宗学会六十周年纪念册》内部流通,载有莲公讲述《心经》之笔记、《联合祈祷法会缘起》(节录)等珍贵资料。是年,《宝王三昧忏》印行一万部。时黄念祖居士《大经解》已在海内外流通逾数百万部。
至此,见于梅光羲居士《大经重印序》及黄念祖居士《净语序》中所列莲公佛学著作,已重新刊印的有:《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佛说阿弥陀经》会集本、《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大经合赞》、《净修捷要》、《宝王三昧忏》、《净语》、《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尚未见刊行的有《会译引证记》、《校经随笔》、《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叙》、《听佛轩自警录》等,或已不存。佛学以外著述,如《渠园外篇》等均未见刊行。其他未见记载之遗著、书文等,相信仍有存于世者。
期盼莲公著作全集的早日问世,我愿献此一瓣心香,虔敬以祷!
净业弟子张景岗
2003年8月于北京清凉书屋
夏莲居大士简介(简约版)
笔者是北京人,笔者曾在北京广化寺(北京佛教协会)内,亲自拜见过夏莲居大士的灵骨舍利塔。
**老法师说:美国有一个地方,特异功能、很怪怪的人很多,这些人都云集在那里,这其中有一位先生,有一次看到了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就说道:“这个人真的很了不起,一定不是一般的人啊,身上都像琉璃一样透明,只是这个人已经不再世上了”。
夏莲居大士尊相
据载,四六年红白教大德贡噶活佛曰:此间堪任无上密法金刚阿阇黎位者,唯夏公一人而已。解放后宗门耆宿虚云老法师赞其曰:不意为北方能会晤如是之大善知识。
确实,夏老居士是一位不起的大居士,**法师说:夏莲居老居士往生的时候,告诉他的高徒黄念祖,告诉大家同学们,他说他的本子,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会传遍全世界,当时黄老居士他们听的时候,都感觉到莫名其妙,不可思议。那个本子刚刚会集没有多少,在大陆上印的时候总共才印了三千本,怎么可能是,海外根本就没有,怎么会能从海外传到中国来?夏老对于这个世间种种变化了如指掌,所以,他哪里是普通人啊?
夏莲居大士,是民国时期人,号一翁,原名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祖籍山东郓城,一八八四年四月二十日(甲申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疆于阗,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己已十一月二十二日)于北京西逝,享年八十二岁。
大士于清未,曾任直隶知州、江苏知府、山东团练副大臣等职。
黄念祖老居士小传——集科学家与佛学家于一身的人
善护念
“在当今中国大陆,黄念祖老居士可算是中国一大居士了,如果你们能到北京拜谒到
这位大德,那真是你们一生的福分……”台湾**法师如是云。
黄念祖居士,法号龙尊,亦号心示,乐生,别号老念、不退翁。
黄居士生于一九一三年(癸丑)三月初六日。幼年早孤,其母梅太夫人笃信佛教,净
行超伦。黄居士性自纯孝,常随侍母亲梅太夫人及舅父梅光羲大居士听经闻法,参谓看宿大
德,闻习熏陶,志趣超群。
二十岁时,就学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大学期间学业成绩优秀,性格开朗活泼,身材魁
梧,擅长排球、滑冰等运动。虽然从小生长在一个佛教家庭,但是看到许多佛教徒学佛多
年,依旧世欲思想和作风不改,故自怀疑于佛法:为何许多佛教徒学习佛法多年,怎么还是
这样,是不是佛法无用呢?于是对信仰佛教产生了动摇。直至大学二年级寒假,某夜大德自
读《金刚经》始感悟:不是佛法没有效验,而是很多修持之人辜负了佛法。于是端正了自己
的思想和认识。由于当即深体“无住生心”之妙。如醍醐灌顶,身心内外清凉润泽,兴起
“以凡夫心致臻此境,唯有念佛与持咒”之念。从此,大德对佛法生起大崇敬心,结合现代
科学的学习,对佛法进行深入地探求。
一日夜深,于念佛中入忘我之境,定中忽闻念佛之声不知为谁,待起身出房四寻,始
恍然大悟,是己在念佛也。
二十二岁,大德于河北开滦煤矿工作,一次梦中遍觅“家”不可得,忽成一片虚空,
初有省。
抗战期间,于国难中,学佛益加精诚。曾皈依当代禅宗大师,得道高僧虚云大法师,
并于密宗皈依红教大德诺那祖师嫡传弟子莲花正觉王上师及白教大德贡噶上师,后于一九五
九年继承莲花精舍金刚阿 黎位,受诺那上师衣钵与王上师遗嘱。
三十二岁,抗战胜利后,经其舅父梅光羲大居士引荐,拜谒禅净大德夏莲居大师,因
深蒙掖而成入室弟子。梅、夏两大德为当时的两大著名居士,故有“南梅北夏”之称。尤夏
大师出入儒佛显密禅净各宗,融会贯通,于禅净经旨,穷深极微。壬申之岁,掘弃万缘,闭
关三载,会集《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以下简称大经)。黄老居士亲闻夏师
讲解此经。详做笔记,心领神会,并随侍左右二十余年,于禅净密各宗深得法要。因六十年
代初,曾撰写〈大经玄义提纲》一册,呈夏师鉴核,故深蒙印可,并以注解宏扬此经之大事
相嘱之,命可直抒己见,随缘施教,以利大众。
四十岁时,念祖大德于天津大学任教授,传授现代科学知识之际,不忘精诚修法,博
览众经。忽一日触机成偈,呈夏师鉴览,肯定其开悟!称为唯一心许弟子,又呈王上师评
鉴,亦确定为开悟无疑,并深得贡噶上师印可。
念祖大德曾在解放前任过广播电台台长,利用广播宣扬过佛法。文ge动乱中,故被列
为“牛魔蛇神”之列,下放河南干校劳动,行如牛马。虽经种种磨难艰危,但化火宅为清
凉,转烦恼为菩提,始终于逆境中坚持修行,所获真实利益不可胜记,正如悬记:“唯艰难
困苦备尝之矣,方可成就”。数次遇死,均安定持诵,将生死置之度外,完全放下遂安然度
过。尤其有一次遭遇龙卷风,周围房屋物品一扫而光,唯念祖大德泰然自若,安然无损并仍
肃然立于原地,获得殊胜境界。
(二)
“不理解佛教哲理,则将落后于时代。近百年中由于相对论,量子论、亚原子物理
学、太空中的宇宙研究等等,所取得的成果,给佛教哲理增添了许多实际论证和实例……整
个科学正在酝酿一场大革命,我们生逢其时,应肩荷起这个伟大的任务,发起自利利他,自
觉觉他的大志”。这是一个科学家的感慨,更是一个佛教界前辈的心声。
“掩扉闹市堪藏拙,舍智如愚始大通”。
念祖大德素怀传灯之志,弘扬净土之愿,拯救群生之望,也为报佛恩、师恩、众生
恩,遍观众经,苦心参研,构思酝酿。一九七九年,摒除俗务,闭门谢客,专心注释《大
经》,历经两年于一九八一年完成《大经解》初稿,一九八二年完成二稿,在严重疾病折磨
下悲心更切,依然矢志不渝,奋力完成三稿,时为一九八四年,历时六载,竣稿刊印,于一
九八七年《大经解》流通于海内外。同年夏,念祖大德应美国维州莲花精会之邀,赴美传播
密法,宏扬净土法门。此行使海外佛子普沾法雨,深获真实利益。
笔耕同时,大德还不辞辛苦,不顾体弱多病,先后在中国佛学院、北京居士林、广济
寺等处多次弘法,开设净宗讲座,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开佛知见,示佛知见,导群生悟佛知
见,入佛知见,契理契机,理喻圆融,深入浅出,文显义明。其著作除《大经解》外,尚又
有《净土资粮》、《谷响集》、《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心声录》、《净宗心要》等相
继问世。
一九九零年以来,黄老一直多种疾病缠身,本该多休养调护,但为弘法大事,将个人
完全置之度外。
“我以前注的《大经解》,一般水平、一般根器的人阅读是困难的。《白话解》出来之
后,将会有许许多多人受益”!
为进一步弘法,普被三根,于是老人家又着手于《大经白话解》的撰写工作,为此就更
为废寝忘食。由于吃素,故常以面片、米粥充饥。一次,由于著书聚精会神,竟然忘记了火
炉上烧着的米粥,待粥烧干烧糊后,才被家人发现,可老人家硬是依然吃下了这锅烧糊的
‘粥”。并笑言:“这饭就很好,不要在吃上花费力气和时间。现在我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拿谁的生活跟我换,我都不换。人生极乐是什么?是法乐啊!”
人生的极乐是法乐。只有这种乐才是无穷的,长久的。
大德每日著书外,还要抽出时间来慈悲接引,随机设教。但更重要的是,每日还要完
成自己的定课,坚持一日念几万声佛号,修一座大法。因此每天老人家都要到深夜一、二点
钟以后方能入睡。一次,在连续八个晚上给他人讲法后,由于劳累过度,噪子不适,下床拿
药时,不幸摔成了股骨粉碎性骨折。既便如此,他依然不愿住医院,坚持要把《白话解》完
成,终于这一摔引发了宿病的复发。还在为了完成《白话解》,方住院治疗,由于病情之
重,临终前每每欲言不能,也只是极为超然的轻松一笑,心无挂碍。
终于一九九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凌晨,一代大德示疾往生。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现已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出版流通。其未完成部分,依大
德生前叮嘱,续听磁带录音)。
一九九二年四月七日荼毗,遗骨洁白,获五色(红、黄、白、绿、黑)舍利子数百
粒,坚固不坏念珠十颗,并于往生七日,从所供油灯灯芯中崩出念珠舍利两颗。
念祖大德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行持等间的大善知识,而且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自然
科学家(生前曾为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通信工程学专业的教授)。以现代科学理论知识为方
便利导,示说佛教义理,这在当今佛教界的诸善知识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要利他啊!要报佛恩啊!要报众生的恩啊”!
这是大德生前谆谆教诲于子女的话,更是其一生的写照!
——引自《佛教文化》一九九五年第三期
夏莲居大士生平简介(节要)
夏莲居,号一翁,原名夏继泉,字溥斋,号渠园,山东郓城人,一八八四年四月二十日(甲申二月二十三日)生于新疆于阗,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己已十一月二十二日)于北京西逝,享年八十二岁。
大士清未曾任直隶知州、江苏知府、山东团练副大臣等职。辛亥革命中被公推为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宣告山东独立。民国纪元被聘为山东督都府最高顾问,兼秘书长、参谋长等职,此后又历任多种军政职务。一九二一年辞职,以后主要倾心于人化、宗教事业。至于佛法方面则追踪古德,继佛光明,德风广被,大众同钦,号为南梅(梅光羲)北夏(夏莲居),正如衡泰,为众仰止。
盖由弱冠学懦,广研程朱陆王之学,甫壮学佛,受戒于宗说俱彻之慧明老法师,广参内典,深游佛法,从显入密,摄禅归净,圆解圆修,融通无碍。乙丑年因山东军阀张宗昌加害,避居日本,备受朝野尊重,各宗耆宿无不亲晤,倾谈心要,贤俊之士多来问学,甚至恭执弟子之礼,终身不论。
归国后,掩关津门,会集《无量寿经》,誓为此经会成完善之本,以满先贤两千余年未偿之愿。乃谢绝宾客,冥心孤诣,三年不下楼,稿经数易,方庆告成,普海同欣,称为善本。
九一八后,悲洗劫将临,乃来京宏法,应广济寺方丈现明老和尚之请,宣讲净土法门,现老与京中各寺之方丈均搭衣列座,为影响众。莲翁老人在京大宏净宗,广育英才,数十年如一日,沾法益者不可胜数。当代尊宿谛闲、慧明、省元诸大长老对其均甚推重。四六年红白教大德贡噶活佛曰:此间堪任无上密法金刚阿阇黎位者,唯夏公一人而已。解放后宗门耆宿虚云老法师赞其曰:不意为北方能会晤如是之大善知识。一九六五年冬稍感不适,夜间于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夏莲居,少志学,博贯群籍,穷研理性,兼善众艺。中年潜修内典。由宗而教,由显而密,圆融无碍,会归净土。乙丑,军阀张宗昌督鲁时,以莫须有罪相加,籍没家产,下令通缉,乃避祸东瀛。逾年归来,掩关津门。丈室唯供弥陀像,一心虔持圣号,冥心绝虑,专精行道,历十载,感应道交,瑞征屡见,见佛见光,从不示人。有诗云:“一卷六字经,转破十年暗。人云我念佛,我云是佛念。迷云陈雾重重过,瞥见澄潭月影圆。”
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方殷。北京缁素一再坚请,乃来京卜居鼓楼之侧。锐志潜修,尽心弘法,广赞大乘,宣扬净宗,诲人不倦,数十年如一日。求道问学者,日盈于庭。获沾法益者,不可胜已。或明心见性,或坐脱立亡,或往生现瑞,或舍俗出家。至于闻教起信,洗心向善者,更仆难数。
乙巳仲冬,年八十有三。一日谓人曰:“余大事已办,决舍浊世矣!”于时精神奕奕,开示法要,及修持所现境界,多为平素未曾道及者。旬日后,示微疾。夜间家人侍侧,闻其念佛相继。忽闻历声一唱,惊视之,即于此一句万德洪名中,安详往生矣念分明,说行便行。入弥陀愿海,为学人楷模,信乎!有关中念佛诗若干首传世。
赞曰:
猗欤居士,嚼钉咬铁,
忽官忽民,之乎者也。
剖尘出经,唯此一卷,
法尔如然,澄怀雪月。
身后遗响
文ge结束后,1979年,莲公弟子黄念祖居士开始构思酝酿,着手注解《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1980年,北京居士林为纪念善导大师示寂一千三百年,印行《佛说阿弥陀经》秦译、唐译、会集本三种合刊。黄念祖居士作序,并在会集本后作“附注”,对所补入之襄阳石经二十一字的由来作了简要说明。《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也已流通。
1984年,《大经解》时历六载,稿经三易,初竣,油印以求教正。
1985年,为纪念莲公往生二十周年,诸弟子敬以劫后仅存之李西原居士手书《宝王三昧忏》孤本,复印流通。
八十年代中期,福建圆拙老法师发心将《净语》铅印再版,发行数千册。
1986年,东林寺与海内大德倡印《大经解》五千部。黄老在油印本基础上重加修订,4月完成三校。冬季,国内铅印出版流通,为简体本。
1987年,台湾**法师印行《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一万部,并获读黄念祖居士《大经解》。
1988年,**法师印行《大经解》万部,为繁体本。时黄老仍在反复修订《大经解》,由于版本较多,何为最后定本尚需作进一步考证。
1992年3月27日凌晨,黄念祖居士示疾往生,终年七十九岁。
1994年8月,《莲公大士净语》一书由北京广化寺倡印流通。其书为《净语》与《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的合刊本,后者为首次印行公世。
1995年,莲公往生三十周年。5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印行《净宗必读》,为莲公佛学著作专集,内容包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佛说阿弥陀经》会集本、《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净修捷要》、《宝王三昧忏》、《净语》、《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
是年冬,北京广化寺在莲公故居举行“恭迎净宗知识夏莲居大德舍利供奉仪式”,将莲公舍利迎回广化寺。并于寺中举行“纪念净宗大德夏公生西三十周年、黄老生西三周年回向法会”。净宗同修敬印《净修捷要》一万部。又印《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五千部,其书前半部分为莲公手书墨宝之全部,甚为珍贵。又其书墨迹标题下,题有“第二册”,因知莲公所作《自警录》原非仅此一册。
1999年,净宗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净宗学会六十周年纪念册》内部流通,载有莲公讲述《心经》之笔记、《联合祈祷法会缘起》(节录)等珍贵资料。是年,《宝王三昧忏》印行一万部。时黄念祖居士《大经解》已在海内外流通逾数百万部。
至此,见于梅光羲居士《大经重印序》及黄念祖居士《净语序》中所列莲公佛学著作,已重新刊印的有:《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佛说阿弥陀经》会集本、《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大经合赞》、《净修捷要》、《宝王三昧忏》、《净语》、《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尚未见刊行的有《会译引证记》、《校经随笔》、《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叙》、《听佛轩自警录》等,或已不存。佛学以外著述,如《渠园外篇》等均未见刊行。其他未见记载之遗著、书文等,相信仍有存于世者。
期盼莲公著作全集的早日问世,愿献此一瓣心香,虔敬以祷!
莲公由博贯净土群籍,专攻久修,乃通晓《无量寿经》为净宗第一宝典,为净土诸经纲要,其关于末世法运、世运之盛衰者至深且巨。曾有诗云:“苦海欲出无引绠,《大经》一卷遇救艇。”其后所作《净修捷要》中引经文:“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盛赞本经为“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然本经古德注疏者稀,持诵者少,实因存世之五种原译互有详略,彼此差别甚大,初心学者遍读为难,而三家节会本又未完善之故。魏译虽称详赡,莲池、印光二大师亦弘此本。然蕅益大师独选唐译列于《法海观澜》之“净土要典”中,又独举此译为“善本”,而称其余四译为“别本”(《灵峰宗论·刻较正大阿弥陀经后序》),并拟作注疏。彭二林云:“此经阐扬者少,实由无完本故。”因知魏译亦非完备。
于是莲公乃力踵前贤,于壬申之岁(1932年)发愿重行会集,乃谢绝宾客,掩关津门,誓成善本,冀此无上宝典饶益当来。方其从事之初,净坛结界,香光庄严,咒水加持,内外整洁,务极敬慎虔恭。在会集的整个过程中,亦始终敬慎,秉笔必先礼佛,坐卧不离称名。所谓“一室唯供佛,三年不下楼”(《良师》),盖记实也。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决,日日祷于佛前,时时萦诸梦寐。冥心孤诣,万缘俱屏。累月经年,人物罕睹。不仅于五种原译了然胸次,于三家节会本洞鉴得失,且于各藏及中外刊本详审校勘。会本中经文,绝大多数为某译原文,部分为综合数译经文而成。当会集“发大誓愿”章时,累月未决,千斟万酌,寝餐俱减。恰好慧明老法师与梅光羲居士先后北来,遇于莲公寓中,于是三人共同参详,又复拈阄佛前,最后确定奉汉、吴二译,以二十四为纲,又采魏、唐两本,以四十八为目。以二十四章含四十八愿,文约义丰,诸译所具之弥陀胜愿,备显无遗。心精力果,悲智并运,稿经屡易,方庆告成,名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并同时著有《会译引证记》、《校经随笔》。初竣后作《会校〈无量寿经〉粗竣敬题二偈》以记:“传译独多来最先,五年读校亦前缘,慈尊加被成斯本,遍放神光照大千。”“此是净宗第一经,详赅圆顿括三乘,若非夙植福兼慧,虽欲暂闻亦不能。”
按:莲公有诗云:“浊世无如念佛好,此生端为《大经》来。”(见《大经重印跋》)其自1932年发愿会集,至1946年完成定本刊行,十五年中千研百考,稿经十易。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艰苦卓绝,为法忘身,终成善本,实有足令人惊叹敬佩者。
《大经》之会集,涉及五译约十万字之经文,其深度、广度及与末世法运、世运之重大关系,亦决非以上各例所能及。以龙舒之修持、魏源之学识,尚不免其误,常人何可问津?然圣凡迥异,圣人之手眼,亦非他人所可测度。莲公之会集,使《大经》为如此众多之净业行人所研读,且遍采诸译,读此一本即如遍读五译,且可作研习五种原译之最佳入门,居功至伟。莲池、印祖所指龙舒等会本之失,其本均已订正。
梅光羲居士《大经重印序》曾提到,莲公掩关会集《大经》期间,由于精诚所感,屡现瑞征。《心声录》中所说老鼠坐化的事例,即发生在莲公闭关期间。《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一文中如是描述其事:“动物往生,我要举夏老师的例子。他在闭关的时候,成天绕佛念佛,绕了佛之后坐下来念,念了之后穿上鞋下去绕。后发现有一个老鼠,在老居士绕佛时就跟着绕。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盘腿一坐,两只鞋就放下去了,是两只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在两个鞋当中,它也端坐。等到起立绕佛,这个老鼠又跟着他绕,成为常规,天天如是。可是有一天先师起来了,一看那只老鼠没有动。碰一碰老鼠还不动,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这个老鼠,它能跟着人绕佛,跟着人坐下来,人起来它又跟,最后就安然在两只鞋中间坐化了。至于它是否会念佛,无从证明,但它能在关房中,紧跟先师同坐同绕,最后安然坐化,决定是深入净土法门。”
1935年,《大经》会集本初竣后,慧明老法师即认定为古今第一善本,乃搭衣捧经摄照于佛前,亲为印证。不久,梅光羲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连续播讲此经,称之为最善之本。两人一师一友,法谊深厚,又曾于会集期间参与重要意见,是与会集本因缘最深的两位善知识。
慈舟法师自1936年秋由青岛湛山寺至京,住持净莲寺。1937年春,将所办法界学院由福州迁京,二月初开讲《华严经》,至1939年秋圆满。在此期间,慈舟法师对《大经》会集本亲为科判,并至济南开讲,盛况空前。又于京城拈花寺开讲全部。所作《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科判》,于1939年印行,今存。
净宗学社傍城隈,松竹当轩一径开,莫笑斋居邻陋巷,乐邦自有好楼台。”学会成立初期,分别在广济寺、贤良寺、拈花寺、极乐庵、慈德小学、扁担厂等地点,每年启建佛七道场数次,并礼请大德讲经说法。
是年秋冬之际,现明老法师示寂于广济寺。老法师两次重兴广济寺,艰难缔造,力擎门庭。又曾倡设利生会,全活难民无算,示寂后哭拜者甚众。法师与莲公相识两年多来,对莲公弘法利生之愿一直鼎力相助。今痛失法侣,莲公心中不禁顿生孤寂之感,因作《挽现明法师》十一首以悼,有云:“摇落西风万木哀,娑婆长谢证金台,明知抱有重来愿,特为人天痛此才。”“平生有志复莲宗,喜遇东林愿继踪,岂意远公先去也,遗民反作后凋松。”“孤飞倦似云中鹤,法侣寥如曙后星,重过西留村畔路,满襟热泪为谁零!”
现明老法师示寂之第三日,其弟子宗月上人无疾坐化。于坐化前二时,莲公尚见其在灵旁长跪,神色如常,毫无异状。作《挽宗月法师》四首以悼,有:“此公姓氏君知否?三十年前刘善人。”称叹宗公“于佛法为忠臣,于师门为孝子”。
《净修捷要》,一名《五念简课》,
“将见社会制度愈进步,而佛教最慈悲、最平等之真谛,亦愈得实际之发挥。但见相辅相成之益,又何抵牾之有哉!”
晚年常有诗文在报刊上发表。如1961年9月28日于《光明日报》发表《秀丽辞》。陈毅副总理读后,于中南海紫光阁设宴相款,席间备陈日内瓦之行见闻,并以诗文为娱。1962年7月14日于《光明日报》发表《说砚》,郭沫若见后当即前往求教,第二天亲书该诗第四首以赠。又于1962年山东省政协、省历史研究所编《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发表《中山引》、《辛亥革命山东独立记》等。过从探求学海者,常有谢无量、邓拓、郭沫若、廖沫沙等人。
1962年,莲公八十岁。为表达爱国之心,将一生撙衣节食所收藏之历史珍贵文物三百余件,分别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和郓城县。《光明日报》、《大众日报》曾刊登报导。有关单位并在人民大会堂设宴答谢,同时国务院有关领导人习仲勋、齐燕铭、夏衍等亦出席参加。亲朋好友赞其生平处事公允,为人刚正,但多有峻严之嫌。是年,诸弟子等为其庆贺八十寿诞。黄念祖居士作《莲翁恩师八秩寿赞》,请师住世,作人天眼,长寿无疆。
1965年,莲公八十二岁,时其弟子多在运动中受到冲击。莲公以自己曾受军阀张宗昌抄家加害为例,勉励其亲近弟子要经受住磨难。并说:“我看到我最关心的人种种的煎熬,当然心中很难过,但是认识到不经过这个不得成功,所以我也就释然了。”
是年12月14日(夏历十一月二十二日),稍感不适,夜间于念佛声中安祥西逝。
赞曰:
猗欤居士,嚼钉咬铁,
忽官忽民,之乎者也。
剖尘出经,唯此一卷,
法尔如然,澄怀雪月。
身后遗响
文ge结束后,1979年,黄念祖居士开始构思酝酿,着手注解《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1980年,北京居士林为纪念善导大师示寂一千三百年,印行《佛说阿弥陀经》秦译、唐译、会集本三种合刊。黄念祖居士作序,并在会集本后作“附注”,对所补入之襄阳石经二十一字的由来作了简要说明。《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也已流通。
1984年,《大经解》时历六载,稿经三易,初竣,油印以求教正。
1985年,为纪念莲公往生二十周年,诸弟子敬以劫后仅存之李西原居士手书《宝王三昧忏》孤本,复印流通。
八十年代中期,福建圆拙老法师发心将《净语》铅印再版,发行数千册。
1986年,东林寺与海内大德倡印《大经解》五千部。黄老在油印本基础上重加修订,4月完成三校。冬季,国内铅印出版流通,为简体本。
1987年,台湾**法师印行《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一万部,并获读黄念祖居士《大经解》。
1988年,**法师印行《大经解》万部,为繁体本。时黄老仍在反复修订《大经解》,由于版本较多,何为最后定本尚需作进一步考证。
1992年3月27日凌晨,黄念祖居士示疾往生,终年七十九岁。
1994年8月,《莲公大士净语》一书由北京广化寺倡印流通。其书为《净语》与《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的合刊本,后者为首次印行公世。
1995年,莲公往生三十周年。5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印行《净宗必读》,为莲公佛学著作专集,内容包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佛说阿弥陀经》会集本、《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净修捷要》、《宝王三昧忏》、《净语》、《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
是年冬,北京广化寺在莲公故居举行“恭迎净宗知识夏莲居大德舍利供奉仪式”,将莲公舍利迎回广化寺。并于寺中举行“纪念净宗大德夏公生西三十周年、黄老生西三周年回向法会”。净宗同修敬印《净修捷要》一万部。又印《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五千部,其书前半部分为莲公手书墨宝之全部,甚为珍贵。又其书墨迹标题下,题有“第二册”,因知莲公所作《自警录》原非仅此一册。
1999年,净宗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净宗学会六十周年纪念册》内部流通,载有莲公讲述《心经》之笔记、《联合祈祷法会缘起》(节录)等珍贵资料。是年,《宝王三昧忏》印行一万部。时黄念祖居士《大经解》已在海内外流通逾数百万部。
至此,见于梅光羲居士《大经重印序》及黄念祖居士《净语序》中所列莲公佛学著作,已重新刊印的有:《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佛说阿弥陀经》会集本、《观音宝典三种合参》、《大经合赞》、《净修捷要》、《宝王三昧忏》、《净语》、《六信四愿三幸一行斋自警录》。尚未见刊行的有《会译引证记》、《校经随笔》、《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叙》、《听佛轩自警录》等,或已不存。佛学以外著述,如《渠园外篇》等均未见刊行。其他未见记载之遗著、书文等,相信仍有存于世者。
期盼莲公著作全集的早日问世,我愿献此一瓣心香,虔敬以祷!
净业弟子张景岗
2003年8月于北京清凉书屋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