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对于三宝,我们所谓的“信”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7-31 19:01
标题:
对于三宝,我们所谓的“信”
信仰佛教必须三宝具足。所谓三宝指的是佛、法、僧;所以称为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远常随,水火不能毁,盗贼不能夺,受用无尽,非世间诸宝所能比。
佛宝是指已修行而至福德、智慧圆满究竟的人。任何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过去、未来、现在的三世十方诸佛,都是我们皈敬的物件。但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历史人物之中,成佛的,尚只有释迦牟尼一人。
所谓法宝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而我们所知的法宝是释迦牟尼所说的,因此称他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现在所见的法宝是指经、律、论的三藏教典以及祖师们的注解、语录,是指导我们如何修行而且必须修行的依准。
所谓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并且协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是包括菩萨、罗汉以及凡夫僧尼。可是圣僧的菩萨与罗汉,凡夫见到也不认识;凡夫所接触的,多半是凡夫僧,因此,以人间的比丘、比丘尼为僧宝的中心。
僧宝是老师,法宝是教材,佛宝是发明及发现教材的过来人。唯有三宝齐备,才是完整的佛教;否则仅信三宝之中的佛宝,那和盲目地迷信神鬼无异;仅信三宝中的法宝,则和一般的学者研究学问无异;仅信僧宝,则和普通人认干爹、拜干娘相似,那就不是佛教。
所以皈依三宝,相当于学生到学校注册,是信佛学佛的开始。唯有注册之后,有了学籍,自己才承认是学校的学生,学校也接受你的上课;学生上课是义务,学校授课是责任。所以,皈依的仪式非常重要;又像夫妇结婚,官员就职,党员入党,都要经过宣誓和监誓等的行为,这表示慎重和肯定。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可以学佛,佛教不会把未皈依三宝的人指为魔鬼;但是未经皈依三宝仪式的人,在心理上,必定有所推托、踌躇、迟疑,遇到紧要关头,他们会说:“我还不是佛教徒,我还不需要遵照佛教的戒律来做。”比如:懈怠、放逸、邪淫、妄语、顺手牵羊等的恶业和恶习,他们会原谅自己,更不会防范于未然。如果皈依三宝后,自己会做自我的约束、警惕和警策,也会受到同修及师僧等善知识的鼓励、督促、规劝,所以,在人格的升华,道心的增长,修持的努力等各方面都会进入正轨和常轨。
请你不要以为皈依不重要,或者误会尚未懂得佛法和修持,就不够资格皈依三宝。其实正因为你尚未修行,不会修行,不懂佛法,而已经知道佛法可信、可学,那就应该赶快先来皈依三宝。认为自己尚不足以做一个佛教徒的人,更需要现在皈依;皈依之后,不论在心态、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善友、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你、加持你,所以意志力薄弱,信心不足的人皈依三宝,就会增强你的意志,增加你的信心。
对于三宝,我们所谓的“信”,
很多其实是停留在“求”的层面——
求发财,求平安,求轮回圆满。
我们想的跟佛菩萨想的对不上。佛菩萨心系度脱,我们还念念轮回,两者根本配合不上。所以,沉湎轮回的人,不要想着有谁能替代你走解脱的路。你的最终轮回的果是因为你种有太多轮回的因。
佛法就在那里,有人传承,有人弘扬,你不依教一遍遍锤炼自己,只想着要取巧,世上哪有这么轻易的事。就好像明明是含量只有50%的K金,却非要贴一个“999”的纯金标签,这样的伎俩怎么可能躲过内行人的“火眼金睛”。
唐僧西天取经要走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头也是十万八千里,表面看来岂不是徒弟背上师父一个跟头就能把经取了?之所以需要一步步历尽艰险,是因为修行的事无法假手他人。这条从凡夫到菩萨的转变之路,需要每个人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行持。
所以,不要再问佛菩萨既然神通广大,为什么不直接把我们接到极乐世界,我们这样的业障凡夫如果被直接送到极乐世界,只有一个结果:极乐世界又变成了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最大的特点,佛陀在《地藏经》里已经说了,“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即使众苦逼迫,依然刚强难化,不知觉醒。
这个世界不是该有佛法的,既然佛陀以祂的大悲把佛法从极乐世界带到了娑婆世界,我们作为想要探求生命真相的人,应该要做出认真的反思和切实的行动。
尤其是已经走进寺庙的我们,每天都需要想一想,我住到寺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方便烧香以求得世间的名闻利养,还是为了更有效地超出三界?
真正的修行者世间人是很难理解的。
香客到了寺庙烧高香求保佑,大家都觉得挺正常;真修行人,无形无相,不仅不求世间安乐,有的甚至会求生几场病遭几次难,这在世人眼里就完全是不正常了。
但其实就像《宝王三昧论》里所讲:“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心开始不贪求世间利益的时候,你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生命的勇者,已经在向生死的堡垒发起进攻了。这一场轮回的戏,导演就是我自己,看清烦恼,照见五蕴皆空,去除我执,这就是修行。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7-31 19:04
张嘴讲话很容易,懂得闭嘴却很难。少一点负面的语言,多一些正面的好话,学会赞美别人,多念经,多持咒。
现代人在轮回里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最缺乏的:一个是耐心,一个是定力。
尤其是我们的嘴巴,毫无定力可言。好朋友把她的心思向你倾诉,当她做了一些不如你意的小事,你就可能把她的丑事讲给别人听。
定力不够,耐心不够的人比比皆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检讨自己。
张嘴讲话很容易,懂得闭嘴却很难。少一点负面的语言,多一些正面的好话,学会赞美别人,多念经,多持咒。
贵人语迟,敏于事而慎于言,多讲一些有意义的话,语言才会有分量。
现在网络发达,造口业太方便了,恶口、两舌、绮语、妄语,很多人已经养成习惯了,负面语言张口就来。
以前东家长、西家短,还要几个爱传闲话的人聚在一起叽叽喳喳,现在只要拿出手机,微信朋友圈一发,微博上一转,马上就能传播到世界各地。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想让人在网络上传扬好事,有几个愿意点赞转发的?你传一些负面的东西,人们马上变得兴奋起来,争相转发,好像只有这样才有存在感。负面的信息太多了,想当一个清静的人不容易。
为什么现在连小孩都不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为什么夫妻之间的沟通都要设防线?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跟我们这些师父倾诉?因为我们的嘴巴比较严。
现在做父母的,做夫妻的嘴都不够严,碰到一起就叽里呱啦,把自己儿女和另一半的丑事全部抖出来,慢慢地,大家都没有安全感了。
不要将心思、言语停留在八卦上,一天到晚拿着别人的苦难当娱乐。现代人喜欢讲八卦,谈到别人的是非,个个都是眉飞色舞,口若悬河。讲别人的优点和功德时,却变得结结巴巴,像挤牙膏一样。
“八卦”这个词,在佛教里叫“绮语”,掺杂着很多暴力、se 情、赌博等无意义的负面信息。
讲是非、揭伤疤、偷拍偷窥别人的隐私,现实就是这样,跟吃喝嫖赌等负面信息相关的语言就会传播得广,无聊的八卦才有人看。
作为一名修行人,不能这样随波逐流,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如果有人用这样的方式制造你的八卦是非,你一定不会快乐,既然你不喜欢别人讲你的八卦,就勿施于人,自己懂得闭嘴。
培养自己的定力,要从嘴巴开始,训练自己有一张“禅定”的嘴。多关注自己的嘴巴,让自己坚持去说正面的语言,让自己坚持不说负面的语言。
能持之以恒坚持一件事情,就叫禅定。做一、两天简单,坚持做就不容易。慢慢养成善护念身口意的习惯,经常反观内心,随着内心能量的提升,言语和行动就都会充满力量。
“口业”是修行最难克服的业力;
“口业”是修行正道的最大阻力;
“口业”是堕入恶道的主要业力;
“口业”令道场不得清净,是非不断;
“口业”令众生退失道心,断人善根。
所以,口业必须守住,此业的果报太严重了!
但是,是补充一句,止语可以守住口业,但是并不是什么都不能说。说别人的过失,是善意的想让他人改变,这不会有罪过。
不过,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诽谤他人,带有怒气伤人的话语等等,就造恶业了。
现代人很容易造妄语、绮语、恶语、离间语这四种口业,不知不觉地就会犯。起心动念都会造业。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其实就是做到止语,这也是是做人的美德。少批评、多赞美,是避免口业的好方法。
助建寺庙 功德无量
期待您的支持与参与
三宝门中福好求,一文付出万文收
善名流布,是说能真实地这样做的人,他的善名会得到广泛地深远地流传。流是流传,是横向、前后上下;布是分布,是纵向、左右周围。
善名流布对修行人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保障?我们看过去的书籍中有这样的例子,说去某地找一个什么人很容易就能找到,现在我们去某个地方找一个人,如果没有非常确切的信息,恐怕找起来象大海捞针。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你找的这个人不是名人,他没有名气,不被知道,所以你找不到他。于是学生找不到老师,老师找不到学生,最后都得是老师主动去找学生,然后学生很牛,还要对老师考核,认可你了勉强听一听,哪里听不顺耳了,转身就走人了,这就是现在人的毛病。
所以现在人的毛病就是心浮气躁,这个心和这个社会一样浮躁不安,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不适合学习,不适合进修,不适合修行。但是时代已经来到对所有投生在这阶段的人都有这样影响的时期了,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生死大事怎么办?如果环境不合适修行,我们就不修了吗?如果条件不具足,我不能去行这个善,那么我就不去做这个善了?
有一日,我去某寺院遇到一位居士张姓大姨,她老伴去世的时候,没做通知就有十六位出家僧去为他助念。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一家笃信佛教,十余年来对出家、在家的同修师傅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都拿他们家当自己家,进屋就吃饭,累了就去睡觉,他们真地把这个自己的小家当成是大家的家,大家也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没做通知能有十六位出家僧人到场助念,这是对很多人的一个极大的讽刺啊!
在佛教中的菩萨戒里,有一大部分叫饶益有情戒,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如果你受了菩萨戒,那么在四十里范围内所有的佛事你都要参与。有人来向你乞讨,你只要有必须得给,就算他在你前面晃过十次,和你要了十次,你只要还有就必须给。菩萨戒就是这样,遇到机缘成熟的人必须要救,必须去帮助。遇到想学的人,只要真地想学,就必须去帮助,必须去教授,这就是菩萨戒。
我们现在能遇到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就像世尊住世的时候,魔王请世尊提早入灭的一个理由就是:没有人向你请法了。这句话当代的**老法师也这样说,有人愿意学就多呆一段时间,没有人愿意学了就早些回去。古往的大德也都是这样,大众不懂得请法,没有人请法了就可以走了。如果有人请法,那么他必须要把这个教授解答完毕才能入灭。古大德遵循的也是这菩萨戒中的饶益有情戒的部分。
就像过去和大家分享过虚云长老的例子。在虚云长老后期的时候,常常犯旧疾,自己躺在床上哎呦哎呦地叫唤。等有人来请法了,他马上坐起来,和来人仔细地讲,几个小时不动一下,等人走了,马上又趟在那里接着叫唤。这才是真正的大德,众生的慧业是最高最上的事情,其他所有东西都不能影响这一个,就算自己病体沉疴,依然可以巍巍不动地讲法,就像世尊入灭前一样啊!
能真正地饶益众生、利益众生,这个人的善名才能得以流布,真正地利益众生,就已经在行六度,就已经是在行菩萨道了。所以善名流布表面上是说有个好名声在世间流传,但是实际是他在世间躬行菩萨道,得到广泛地认可啊!能恒常地在人世间行菩萨道,这是多大的一个保障啊!就差三不退转了。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8-6 19:51
很多佛教徒,学佛时间比较早了,大家也比较精进,拜过很多的善知识,读诵过很多的经书,护持过很多的正法道场,积累了很多很多的福报。这确确实实是值得随喜赞叹的啊!以前,我讲过一句话就是佛教的修持在于积累,是功德的积累。所以,在正法理念指导下方方面面的修持,这正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方法。
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任何的一种进步或起修从佛教法理上,佛学理念上,都是有标志的。标志是什么意思?就是佛在经上怎么给我们下的定义。比方我们对佛教正法理论和正法表相没有生起信心的时候,那你不可能是个佛教徒或者当我们修的修法不是了脱法,也不是佛教的所谓的权实经法的话,那也不是个佛教徒。在这里给大家提点醒,作为一个佛教徒的标志是什么?
佛教徒的标志大家知道吗?我们是老佛弟子了,如果上大学的话,完全是博士生研究生导师之类了,十多年二十几年有了吧?我们的佛弟子,依正确的标志。就是判定是否是佛教徒的一个标志是什么?“三皈依”!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三皈依有皈依的对境两类:一类是事相的三宝。第二类是理体的三宝,也是说原理。它的原理是什么?事相的三宝是佛法僧。理体的三宝是觉、正、净。我们老弟子都知道,这里不再展开,因为这个比较浅显。佛弟子的身份标志就是三皈依,你只要做了三皈依,你啥都没干那你也是佛弟子。
三皈依当然有很多的功德,其中有一种作用,当你受了三皈依以后,佛就看着你是他的孩子,佛的弟子嘛。‘弟’‘子’学在佛后是为弟,我们一切的功德通过佛而生,所以我们是为子。弟子嘛,佛弟子。因为我们在佛之后而修行,所以我们是佛的弟子。因为我们是通过佛的指导和佛法的修证最后能达到跟佛一样的果位,所以,我们相当于是佛的孩子。所以佛弟子的‘弟’‘子’是这样来的。你皈依以后,佛就看着我们是他的孩子、我们是他的弟弟、我们是他的亲属。护法龙天就看着我们是他的亲戚、亲眷、眷属。护法龙天就能护持,诸佛菩萨就能加被,加被就是加持的意思。护法龙天就能护持。在《灌顶经》当中说一个人如果受了三皈依,不说五戒,一个人如果受了三皈依的时候,就有三十六位护法善神及其无量眷属常随护佑。三十六位护法及其无量眷属常随维护这个受三皈的人。这是《灌顶经》上说的,所以说佛弟子的标志是皈依。
有很多人说我不必要皈依,特别是前几年有一种不正确的理念,老是认为我在家读诵经典就行了,我在家里念阿弥陀佛就行了,我不去受皈依。似乎是现在那出家人都不行,因为你没有福报碰到行的,所以就显得都不行了。对不对?有本事碰到佛啊,佛行吧?佛,行!佛两千多年以前在印度出现了。我们在两千年以后,在China(中国)出现了,China(中国)济南。所以咱这个事不怪佛不慈悲,怨我们福报不够。所以前几年,有很多所谓的佛弟子不皈依在家修。他们的理念可能就是在家修行是一样的,在家修行环境是一样的。在家修行你觉的舒适方便,环境上来讲非常好跟在寺院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在家修行你的理论指导怎么办?我坐禅,我静修,真实的修行如果想提高,必然有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和超越。当我们通过修行引发一些证量的时候,这个证量是很重要的觉受的时候,如果你没有正确理念或者没有善知识做指导的话,你可能掌握不住这个觉受到底是怎么?或者下一步这个路子怎么走?那你就面临着危险了。就这么简单,所以佛弟子的身份的标志是三皈依。
——摘自仁清法师《成佛的法华》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