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如何认识佛陀?我们都只是在字面上知道这是佛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9-16 19:16     标题: 如何认识佛陀?我们都只是在字面上知道这是佛


中文里“佛”这个字,我们只是在字面上知道这是佛,但是很难从字面上理解佛的境界。而藏文里的“桑杰”两个字把佛的境界表达得非常完整。“桑”在藏文中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全然苏醒、觉醒。我们现在还没有从无明中苏醒,还没有从轮回的沉迷诱惑中苏醒,还没有从痛苦中苏醒、解脱。“桑”的第二个含义是清净,指的是烦恼清净、业障清净,就像秋天的天空一样明朗、寂静。我们可以自己感受一下,我们的心在苏醒、宁静、祥和的状态时是什么样子,这时我们觉得非常舒服,觉得没有烦恼多好啊,这时候我们可以想像一下成佛、涅槃寂静是什么状态。这样的状态,每个人不会经常有,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这证明一切众生都有佛性。

  “杰”在藏文中是圆满、增长、发展的意思,就是我们的菩提心、智慧资粮、福德资粮等,都发展、增长、圆满。“杰”是指诸佛菩萨的美好的功德全部圆满了,这样的一个人就是佛陀。中文里解释“佛”的时候有时用“断证圆满”这个词。而藏文的“桑”相当于断圆满,“杰”相当于证圆满。我们的言语、行为、思想上需要断除的东西太多了,比如有人喜欢喝酒,他需要戒酒,有人喜欢说别人的缺点和是非,他需要断除这个习气。当我们的身口意中该清净的部分彻底清净了,该断除的部分完全断除了,该圆满的部分彻底圆满了,我们就成为了佛陀。弥勒菩萨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说,所有的生命分为三种:不清净的生命——凡夫,半清净半不清净的生命——菩萨,彻底清净的生命——佛。凡夫和佛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凡夫不论怎样造业,哪怕在地狱中遭受寒热痛苦的众生,还是有和佛陀相同的地方,那就是自性清净,我们心的本性从来没有被污染过。我们常说“邪不压正”,虽然烦恼、我执、不好的杂念属于是“邪”的状态,但是它只是客尘,只是临时地污染我们,影响不了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是圆满、清净、觉醒的。凡夫和佛之间唯一的差别是,佛是远离烦恼客尘的,我们凡夫是被烦恼客尘污染的。很幸运的是,只要我们下工夫,就可以去除烦恼,因为烦恼只是客尘,不是自性。如果烦恼是自性,我们学佛是没有用的,我们无法对治烦恼、断除烦恼,也不可能成佛。为什么我们能够对治烦恼?为什么那么多成就者陆陆续续证悟佛果?因为烦恼是可以去除的。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烦恼可以完全断除,为什么那么多众生还没有成佛?为什么成佛需要那么多苦行、需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需要放下那么多名利?为什么成佛那么难?因为我们的烦恼不是一两年、一两世所染污的,而是从无始以来的生生世世,这些烦恼与我们寸步不离,不停地深入扎根到我们内心,每一世都更加根深蒂固,几乎与我们的心成为了一体,几乎成为了我们的心的天性。每天从早到晚,我们几乎从来没有对抗过烦恼,而是任由摆布、恒顺烦恼。我们今天为它服务,明天为它服务,后天为它服务,这样下去我们对我执和无明的感情越来越深,时间越久越舍不得离开,服务得越来越到位,所以,不下点功夫怎么可能对治得了?比如,当我们的脾气来了,嗔恨给我们一个信号,命令我们用凶狠的眼神瞪人,我们马上照办,一刻也不会耽误;嗔恨让我们用嘴巴骂人,脏话、狠话便立刻从我们的嘴里出来了;最后,嗔恨要我们用手脚打人,我们马上就对别人拳打脚踢,我们的色受想行识都完全听命于嗔恨这个大老板。当嗔恨要求我们恶狠狠地瞪别人,如果我们不听它的话,反而笑眯眯地看别人,嗔恨就拿我们没办法了,不信你可以试试。但我们却一直听五毒烦恼的命令,一直接受我执的支配,从来没有对抗过烦恼,所以我们就这样一世比一世染污,现在沦落成为五浊恶世的众生之一,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就的机会,只能大家同流合污,就像腐烂变质的水果,没办法食用,只能丢到垃圾筒里。这就是我们成佛困难的原因。

  佛是什么?佛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自性清净的本来面目。通过佛陀教我们的方法,让每个人的本性彻彻底底全然显露,这就是成佛。心的本性超越二元对立,超越时间、空间,所以我们不要执著佛在哪里、佛是什么样的。正如《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意思是说,如果以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触摸到的来确定佛是什么,就是步入邪道。另外,佛经中还说:“未见即是殊胜见。”不是说“已见是殊胜见”,而是“未见是殊胜见”,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证悟佛果。未见什么?眼睛没有见到色,耳朵没有听到声,凡色声香味触,这些都彻彻底底没有见到。我们现在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幻觉,这一点不仅佛法中承认,科学家也承认。爱因斯坦说过,空间和时间是人类的幻觉。所以我们不必问:佛在哪里?成佛的时候我们去哪里?如果我们这样问,连科学家的见地都比不上。

  对凡夫来说,只能通过比喻来理解佛。打个比方说,凡夫的状态是冰的状态,成佛的状态是冰融化成水的状态。你不能说,冰融化成水,在哪里找?冰和水的唯一差别是存在的状态不一样,一个是固体,一个是液体,但本质是一样的。凡夫和佛的唯一差别是,凡夫的心是迷惑的,佛的心是觉醒的,但是凡夫和佛的本性是一样的。凡夫坚持自己的想法和习气,就像冰一样,很难放到一个固定形状的容器里。而佛就像水一样,非常随和,可以放到任何形状的容器里,遇方则方,遇圆则圆。

  对成佛的状态,龙树菩萨在《法界赞》中有过一个比喻:一个宝瓶里点燃一盏明灯,盖上宝瓶的盖子之后,虽然灯是亮的,但人们无法发现宝瓶里的灯,这就是凡夫的状态。我们的心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觉醒的,就像宝瓶里的灯一样。当一个人把宝瓶打破几个小洞,能看到一部分灯光,这就是菩萨的状态。如果打破的洞比较小,只能看到一点灯光,如果打破的洞比较大,能看到比较强烈的灯光,这就是初地、二地、三地到十地菩萨的区别。当宝瓶完全被打破,灯光完全显露出来,光明普照,这就是佛的状态。不论宝瓶是完整还是破损的,灯总是在宝瓶里面,这就是佛性。

  佛有三身: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我们学习禅修、般若智慧、中观,属于积累智慧资粮;我们布施,比如对人微笑、为人服务,哪怕是帮人倒一杯水,这些都属于积累福德资粮。积累智慧资粮,最终成就法身佛;积累福德资粮,最终成就化身佛和报身佛。法身佛是自利圆满,化身佛和报身佛是利他圆满。你成为法身佛之后,可以在法身佛的境界中安住,但是因为你曾经对众生发过菩提心、发过很多愿、有过很多功德回向,自然就具有利益众生的方便法门,这叫作化身佛和报身佛。化身佛和报身佛利益众生就像太阳一样,太阳从来没有想:我要照耀世间、我要生长万物、我要破除黑暗,而是自自然然地就利益了大地万物,这就是佛的境界以及任运的佛行事业。

  太桥旦曾堪布开示录

恒久以来,寻寻觅觅于心灵皈依处,佛法浩瀚如海,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处,大善知识慈眉含悲俯视娑婆世界苦难的众生。行步如风,颀长的身影,净凉的姿态,徐徐穿涉人间,清凉穿涉人间。

  因为了解,所以你不会排斥对方,你会接受对方,就算是杀人的人,正在吃安非他命的人,你都会同情他,知道对方为什么今天会这样,你就不会排斥,这就是爱的最基础。

  佛教的‘谛观'又叫做‘真实观',谛观就是了解真相,最好的谛观是四圣谛观,就是将生命的真相看清楚。谛,就是对真理、真相的了解,观,就是内心里彻底的了解,是真正的观照。谛观,就是我们每天在念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是爱和理解的基本修行。

  学佛的人必须冷静去分析,你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活着的目的是要做什么?这样你才能看到别人内心的最深处,看到他的佛性,再不好的人一定有他最好的那一面。所以,你要培养慈悲的能力,就必须有智慧的了解。佛教所谓的慈悲的力量,是来自于圆满的智慧,所以你必须谛观,理解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了解。

  第三、真正的爱是包括责任感。

  这点最重要。做母亲的人看到孩子躺在加护病房快要死了,心里万分着急,这时绝对不会再去做一些无聊的事,因为没有时间。你想今天你是母亲,地球有六十亿的人,你有六十亿的孩子,你看你会有多急。这里的孩子大家都在忙钱、感情、吃、睡觉、色、毒,好像得到癌症一样,你急不急啊?当然急啊!也因为有这种的责任感,你才会发大心。

  但是责任感来自于不排斥对方,他的不对就是我的不对。释迦牟尼佛他对众生有责任感,每一个人都是他心里的最爱。而要如何表现出这种责任感?就是要接纳他的本来面目,不论是他的好或不好,只愿他离苦得乐,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目的,所以要培养这种对众生平等关怀的责任感。

  所以,真正的爱,是一种过程、一种付出、一种奉献、一种服务,这里面没有批评、不接纳或怨恨。对方如何对不起我们,我们只是更同情他;对方对我们好时,我们要更爱他、更关怀他。

  第四、在真爱中只有长久的承诺,我要爱你,我要帮你,我要照顾你,我要原谅你,我要包容你,我要你快乐,我要为快乐而努力,而且永远不变。

  我们今天修菩萨道,最高的希望是证得不退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很多人解释为不退转求成佛,我认为应解释为不退转爱众生,因为爱众生才要成佛,这是一种长久的承诺。所以下面这句话:‘我要爱你,我要帮助你,我要照顾你,我要原谅你,我要宽恕、包容你,我要让你快乐,我要为了使你快乐而努力,而且永远不变。' 这句话最重要。不可以说,我只要做三年做五年,你如果怎样,我就要和你了断。

  所以,我现在和很多人在一起推动佛教关怀众生的各项事业,大家问我参与者需要什么条件?我说基本的条件就是打恐不退转。不管是如何被诬赖、被怀疑、被毁谤,就是不退,这就是唯一的能力。不然能力高的人,要人捧,并有相对的条件,就无法做得长久。

  所以,纵使你今天看到蟑螂,也要说我要爱你、我要帮你、我宽容你、我原谅你;孩子现在在吸毒,你还是要爱他帮他;你先生现在在外面有女人,你也是要这么做,为自己加持,告诉自己不能退。

  第五、婚姻组成了一个两个人的僧团,可以让双方修行爱,使另一半如花般绽放,快乐成真。快乐,并不是单独一个人的事,一天里应该至少要修行微笑几次,为的不只是你自己,也是为另一半。也应该为自己、为另一半修行行禅,我们与无数人、无数众生息息相关。我们的每一步、每一个微笑,都会在周围的人身上起作用。

  小乘根器的人,将正念当做是知道一切变化无常无我,不要执着。小乘根器的人,智慧比较小。大乘根器的正念,是我和众生合为一体,‘勿忘世上苦人多',随时保持这种的正念情操,就是修行。

  为了要得到快乐,为了要保持正念慈悲心,在生活当中必须培养快乐和爱的能力,必须去种福田。所以修行不能离开日常的生活,例如你今天去借住这间房子一天,离开时要合掌,感谢房子、感谢电灯、感谢自来水,感谢煮饭的人,感谢任何一个人。

  私爱为大爱,扩展小爱为无私的大爱。简单来说,你要对你的太太、先生说:藉着我和你住在一起,我要学习去爱所有的人,去爱所有的众生;我可以爱你,就可以爱这个世间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这就是真正的修行、真爱的讯息。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