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那些拜五台山开悟的高僧
[打印本页]
作者:
普见
时间:
2018-11-5 16:14
标题:
那些拜五台山开悟的高僧
外离相即禅 · 内不乱即定
古来修道人,他们在修行时,特别注重求菩萨加持开智慧,消业障。这些菩萨加持修行人开悟的故事,在佛教各大名山都有,而尤其以五台山最多。历来要弘法利益众生,就需要智慧,三步一拜文殊菩萨道场,则成为许多修行人的功课。
拜五台山,在历代高僧中都有记载。
唐朝,法云和尚。雁门赵姓人士之子,天生的资质纯朴善良,对于别人的毁誉皆能淡然处之。等到就学之后,愚痴鲁钝而没有记性。年十二岁时,父母将其送往五台山华严寺礼拜净觉和尚为师,不论是捡拾柴火汲取用水,都能不畏其辛劳,年纪到三十六岁时,读诵习经都不能胜任,大众因为他的愚笨,于是称呼他为‘牛云’。有一日自己很恨自己的资质怎么如此鲁钝,长久生于人世又有什么作为。当时正当大雪的日子,法云光著脚朝礼五台山,一心持念文殊师利菩萨之圣号,祈愿恳求文殊大圣开发他的心眼智慧。
法云如是而一路前行礼拜,寒冷也不知道穿衣,饮食不知其味,内不知有色身,外不知有他物,唯有祈求文殊大圣,凡是路上逢著人便问文殊菩萨的住处。如是走遍五台山的五个峰头,完全了无所见。每到寺里乞食,求见文殊菩萨的心志便更增恳切。整日皆这样如迷如醉,然后又来到东五台,见到一位老人正在烤火取暖。
法云即前往请问曰:‘大德,请问文殊菩萨住在何处?’老人云:‘你问他要作什么?’法云曰:‘我天生愚痴鲁钝,要请菩萨为我开明智慧。’老人云:‘那个老弱衰颓的百拙汉,你还是不要见的好。’法云以为他是发狂了,于是前往北五台。一到北五台,便见到先前那位老人拥著雪而坐,法云心中认为非常稀奇,心中以为此老人就是真的文殊菩萨也,于是又前往叩头请问。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寒冻饥饿,并且因为四处奔驰而极度疲困,因此体力不支而倒地不起,口中吐出一堆血团。
法云见到先前的那位老人语曰:‘你于过去生曾经作法师,贪爱他人的利养,自私而吝于布施佛法,以如是因缘,堕入于牛类之中,愚痴而一无所知,以酬偿这个宿世业债。但是由兮于受佛法之力的缘故,如今可以得到人身,又能出家而入于僧数。由于悭吝布施佛法而尚余的业报,是故没有办法读诵学习经典。’
老人随即以铁如意钩,砍其胸口而取出心脏,令法云视之,宛然就如同牛的心,接著就在天井当中洗涤干净,最后再将其安置回身中。然后老人叱声云:‘起!起!’法云于是忽然醒过来,感觉身体没有任何的痛苦微恙,只是整个身体全部流汗,更再寻觅老人,竟然已经不见了。只见有祥瑞的云彩突然生起,有柔软的微风吹拂衣裳,法云仰头看著天际,有圆满之光明犹如明镜,并且见到先前的老人,坐在莲华之上,闪耀而消失不见。
法云从此以后,过去世所诵持的经论,宛然清晰而能够记忆,如同获得自己遗失的旧物。从此之后终身精进修行,如同抢救头上的火燃。有一天夜里旋绕经行于阿育王塔,一直到夜半三更,忽然见到白色的光明如同流水,从北天台一直连接到灵鹫峰,当中现出天人楼阁,珍宝颜色灿烂光明,天阁上题额曰‘善住’。当时为开元二十二年春天,然后向大众辞别而命终。(清凉山志)
近代最有名的,应该有以下几位,我就大概介绍。第一位就是禅门泰斗云公(虚云老和尚)。云公发愿拜五台山,是从普陀山起香,他是四十二岁,原来跟他一起拜的,有五六个人,但后来都退去了。而云公却坚持下来。有一次,拜到黄河边上,刚好下大雪,云公就被冻僵了,昏过去。这时乞丐文吉来救他,给他喝了一碗粥,他就醒过来。第二次,又是昏过去,还是乞丐文吉来救他。后人说,这个乞丐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叫做妙吉祥。文吉刚好暗和了这两个字。
其实,里面有个对话,就知道文吉真是文殊菩萨。那次文吉用雪煮粥,让云公吃了恢复身体。文吉问云公,你为什么要拜山,云公说,自己一出生,母亲就去世,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给他娶了两房妻子,但他却跑去出家了。想起来实在不孝。所以就发愿拜五台山,来报答父母恩。
文吉又问,你从哪里来?云公回答:从普陀山。文吉舀出了一碗雪,问云公:普陀山有这个不?文公回答:没有。文吉把碗热了,变成了水,问云公:这个是什么?云公一时语塞。
这个对话,很精彩,就知道了文吉不是一般的乞丐。这个机锋,云公到了五十六岁开悟,他才明白了文吉乞丐当时问他的。
虚云和尚三步一拜五台山,建议大家去看《百年虚云》,看这个电视剧,很好。这些电视剧都是近代的禅门高僧,如本焕,净慧、佛源等大德他们智慧的结晶。近代的祖师中,能拍出一部电视剧的,只有云公了。
第二位,是本焕长老,他在五台山拜了七万多个头。后来在碧山寺闭关,原来是广济茅棚,本老在碧山寺放了三年的焰口,连供一千场来超度在抗战中阵亡的人。一堂焰口要整整四个小时,佛门中放焰口是很大的超度法会。
我建议说,修《地藏经》的,要多学会放蒙山施食,冥阳两利。人间为什么会有zai 难,就是因为众生有怨气。包括杀生的,乃至各种战争后,就会留下一股怨恨的磁场,要是没有化解掉,人间zai 难就比较多。每个朝代都特别注重安抚这些亡魂。比如唐朝开元年间,在全国建大开元寺,就是超度阵亡将领。禅宗和天台宗的祖师,都特别注重超度这一块。像蒙山施食,瑜伽焰口,水陆法会等,这些天台宗祖师创造出来的,用来化解怨结的。
还有现在比较有名的,像仁达法师,他以科学家的身份出家后,六十岁的高龄,去三步一拜五台山。这个就很了不得了。还有广东的日照法师,他从广东出发, 是三步一拜四大名山,广东到普陀,到九华,到五台,最后到峨眉山。当然,也有其他默默无闻的苦行僧。
文殊菩萨加持不可思议。如果你要度众生,尤其是度亲人,你用嘴巴去度,根本度化不了,你越是讲,他越是反感。那我建议你带他去圣地朝拜一下。也不要怕说,父母都会诽谤三宝,以后造下无间地狱。这个是错啦。他其实是无心的,算不上诽谤三宝。文殊菩萨有个大愿,凡是诽谤我的人,都都要度他。为什么呢,你诽谤他,说明你跟他有缘,只是恶缘而已,但在文殊菩萨的大智慧里,善恶只在一念间啊。一念善起来,千年之恶就消失了。善好比灯光,恶好比黑暗,一灯能破千年暗。
在五台山,北台,去过五台山的都知道,北台最高,上面供者是无垢文殊,五爷庙真正的是在北台。以前有个人的,他看到北台上有个龙池,里面有钱,他就去偷,偷了以后跑下来,滑到了山腰,上不去也下不来,底下又是万丈深渊。这时,他内心起了一念的忏悔心,知道自己偷了菩萨的钱,被护法神惩罚了。就赶紧忏悔,求文殊菩萨加持,到了天明,跑出一条白兔,他顺着白兔就走出来了。所以恶念起来时,清凉即地狱,五台山是清凉山。善念起来时,地狱变清凉。地狱和天堂其实不遥远,只是当前人一念彰。
所以众生不信佛,诽谤三宝,没有关系,等他信佛时,他会懂得去忏悔,过去的罪业就消的比较快。以前有个世亲菩萨,他诽谤大乘,有一次生病呢,他哥哥专门弘扬大乘,就是度他,给他念大乘经典,他念了以后,知道自己以前执着小乘,诽谤大乘,起了忏悔心,说自己要把舌头割下来谢罪。他哥哥说,你不要割下舌头,你只要用你的舌头来赞扬大乘,那也是忏悔。世亲菩萨也成就了。
北宋的宰相张商英,他原来也是不信佛,看每个人都对佛很有虔诚,他就写文章来批判。晚上写文章时,他绞尽了脑子,写不出来,妻子问他,你要些什么,他说,我准备写《无佛论》。妻子说,既然是无佛,又何须论呢?你还是去看看佛经先,你才能去反驳。他就去看了《维摩诘经》、《金刚经》,感觉佛法实在伟大了。而后成为佛教的大护法。
文殊菩萨为什么要度诽谤佛的人,不信佛,是因为他知见有错误,知见对了,他信了,会更加勇猛。当然这是要有大魄力的人来讲。修行成就比较快的,都是大魄力的人。拿起屠刀当强盗,是大魄力,只是他用错了,但他放下屠刀时,他去修行,也是大魄力,成就就比较快。
在五台山的体验,十分“因人而异”,
有人高兴,有人扫兴,
有人分享愿望实现的喜悦,
有人被骗子纠缠折损精力与财物。
同样的一座山,同样的寺院庙宇,
你和我有着迥然不同、
五光十色的故事,
但最终,我们踏进同一座寺院,
拜同一位佛,念同样的经文,
祈愿同样的归途和救渡。
这就是缘分吧,
就像是茶,不浓亦不淡,
一切都只是恰恰好,
仿佛一曲可思不可闻的歌,
其中韵妙,只心知道。
你有没有想过,
自己与五台山之间,
到底是怎样的缘分?
所见所闻,
是生为凡人的琐碎杂事,
还是遇见菩萨示现点化的奇迹?
就如游客最多的时候,是夏天,
而故事最多的时候,也是夏天。
黛螺顶一千零八级台阶的大智路上,
小朝台的信众络绎不绝,
一步一拜,
老老实实朝礼五方文殊菩萨,
你是旁观者,看着他们走上去,
而他在朝拜的路上遇到你,错身而过。
你因佩服信徒的坚定,
而对菩萨生出“信心”,
他见你懵懂爬山,
聆听梵音,闻佛教诲,
心中又会为普罗众生,
能够沐浴佛恩而欢喜,
彼此有所感悟,彼此成就善因,
就像是一场小小的奇迹,
不知缘起,不知缘来。
与此类似,
那些在寺院里磕大头的信徒,
就像是活生生的教材,
感染着来拜佛的人,
他们身体力行,
于自己来说是发愿忏悔,
于别人来说,
是名为“信仰”的触动。
所有的因缘,都不敌“遇见”的惊艳,
奇迹或许就在等着你。
在五台山,信仰化作一块块青石,
铺就路与桥,
迎接每一位虔诚的香客信徒,
你或许对菩萨有所求,
有一份小小心愿,
又或许你只是想寻觅,
一个清净无尘的地方,
安放无处排解的烦忧与难处。
五台山的寺庙多半坐落在山峦之间,
倘若不是旅游的旺季,
庙里总是给人隔世的恍然,沉静肃穆。
那是一缕极其宁静的时刻,
所有的意念都会变得空灵,
云高水清,树影婆娑,
伴着清净的梵音,氤氲的香雾,
随着佛法一同流入人的心里。
你循着佛印而来,梵音感召,
那厚重的木门深掩于树荫之中,
隐隐约约能看见窗子上的雕花木格,
有青苔的石阶,有幽淡的檀香,
偶尔还有缥缈的木鱼声,
奇迹就在路上,佛和你,
不期而遇。
每个人寻到五台山,都是有缘起的,
你来到寺庙,
可能只是因为喜欢,
喜欢那道厚重的山门,
喜欢院中几株茂盛的青松,
喜欢庙院里袅袅升起的香云,
喜欢那些造型各异、姿态万千的菩萨,
喜欢寺院厢房里那一方独有的清净。
进庙的人,不必非要超然脱俗的气韵,
也并不要充满缥缈的情怀。
或许只是因为崇信神圣的佛教,
只是祈求众佛的庇护,
只是为了逃离今生的苦难。
对于很多人来说,踏进佛门即是善缘。
这些,无不是小小的奇迹,
一种名为“缘分”的奇妙相遇,
我时常在想,
在煮一壶香茗,
点一盏酥油灯的时候,
会不会也有因果悄悄自成网络?
所以,面对拥有的应该去珍惜,
无法得到的无需去苛求,
人生亦如网,说不定何时何地再相逢,
我们每天都在错过一些东西,
错过时却没有发觉,
我们每天都在遇见一些奇迹,
遇见时却没有惊艳。
人生的过程,
其实就是一个奇迹。
我们时时在寻找,
却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
或许你该来一次五台山,
拜文殊菩萨,
说不定,拜完菩萨的刹那,
就会发现: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