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十七)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6-17 10:17     标题: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十七)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十七集)

  

2003/6/1  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同学,我们再看经里面所说的「七菩提分」。

  七菩提分里面第一个是「择法」,择法觉分,「善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不取虚伪法」。这一条里头最重要的还是说我们要善於选择法门,这一条实际上相当不容易。就像大夫治病一样,处方一定要对症,完全对症确实是药到病除。一切众生的根性要想很清楚、很明了的掌握住,的确比大夫诊断病原要困难多了。所以,这桩事情真的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众生要遇到佛这麽好的大夫那没有问题;佛,经上常常称他为大医王。他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神通、圆满的德能,他能看出一个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这个事情好办!。

  所以佛为众生说法,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这部经还没有讲完,就有不少听众开悟、证果了。为什麽现在我们听不到?佛掌握你的病原准确,说法对机。佛灭度之後,的确这些弟子们,实实在在讲一代不如一代。诸佛菩萨何以不应化到世间来?实在讲诸佛菩萨确确实实应化在世间,众生的根性不同,不如从前。从前的根性深厚,即使是对人对事对物都有诚敬的心,现在没有了。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现在诚敬没有了,即使佛菩萨来教化,我们也得不到利益,没有恭敬心。所以责任还是在我们自己这一边,不在佛菩萨。

  择法,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自己不能不留意,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程度,知道自己的根性,知道自己生活环境。这个法门我学习,我依照这个修行,在现前把障碍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我们修学的成就希望就愈来愈大。不可以听说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好;法门都好,没有一个法门不好,问题是适不适合我修学,适不适合我现前生活环境,这个很重要。

  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佛菩萨、祖师大德提供我们很多参考资料。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在末法时期的众生选择净土,我们现在生活在末法期间。净土的经论最少,包括近代祖师附增上去的,总共也只有五经一论。这五经一论哪一种适合我们,选一种就足够了。一种学习有了成就,得到法益,还有余力可以再学个一种、两种,不能涉猎太多!涉猎太多,我们的精神、心力分散,就很难有成就了。

  这里头末後这一句话很重要,「不取虚伪法」,虚伪法里面特别是邪知邪见,不是正法!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在净宗法门最近这两年来,有很多人反对会集本,说会集本是伪经,说这个话真的是让大方之家笑话。什麽叫伪经?伪经是自己杜撰的,伪造的。这会集本不是伪造的,它字字句句有根据,都是佛说的,怎麽能称伪经?如果说会集都是伪造的,那伪经太多了。现在所有道场里面用的这些忏仪,连早晚课诵本都是会集的,那全部都是伪经。这佛法搞了两千多年来全都搞错了,哪有这种道理?话不能随便说!说话是一门大学问。

  孔老夫子教学,言语是第二科,德行是第一。由此可知,言语看得多麽重要。吉凶祸福,言语要占一大半,善言善行无量功德。如果是妄语、两舌,罪过无边,这不能不谨慎,不能不知道!要说会集就是伪经,把过去祖师大德全都骂到了。王龙舒会集的《无量寿经》收在《龙藏》里头,过去的经典要收在《藏经》里面,是当代所有高僧大德来审察,认为确实没有错才能收入!这些审察的意见送到皇帝那个地方,皇帝批准入藏。所以入藏是绝对的标准,伪经怎麽能入藏?

  说这是伪经,所有审察的那些高僧大德不全都骂到了吗?真叫是一网打尽。好像认识佛法只有你一个人,除你一个人,祖师大德眼睛都瞎了,你晓得这个罪过是多重!不知道因果可畏。佛菩萨原谅你,因果不会原谅你,佛菩萨慈悲,「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听到这个话,看到这个事情,感叹而已。可惜你没有亲近真正善知识,没有人教你,确确实实是自己看错了,别人没有错。这个究竟孰是孰非,自有後人去分辨,不在当代,历史会有论断。

  七菩提分里面第二个是「精进,常勤於真正,不取无益苦行」。这七条都是依五根、五力里面的慧根、慧力,智慧现前。但是你要知道五根五力依什麽?依前面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三十七道品是有次第的,没有前面决定没有後面。我们今天没有能力择法,为什麽?没有智慧!为什麽没有智慧?五根、五力没有修。五根五力何以修不成功?前面的四如意足、四正勤、四念处没有在那里下功夫,那是基础的基础。

  古时候的学人,无论在家出家,遇到真善知识、好老师,真的是按部就班教导你,来培养你、成就你。你自己智慧没有开,老师帮助你,等你自己智慧开了,你就有能力抉择法门,这个时候精进,勤於真正。净宗真正就是一句佛号,诸佛如来、古圣先贤教给我们这个方法,这四种念佛法门的持名念佛。近代印光法师极力的提倡、弘扬,劝导我们念佛。

  谛闲老法师教锅漏匠,不取无益苦行,他的方法好!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使你在身体、精神上一丝毫压力都没有,必须万缘放下。我到这个世间来,过去已经过去,决定追不回来,往後我还能活几年,这个时间比什麽都宝贵!真正觉悟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出世间什麽事与我都不相关,我就一心念佛,活一天念一天,决定成功。

  念佛不能往生,原因在哪里?最早教导我们的大势至菩萨,大势至教我们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把心收回来!就是万缘放下!眼从色尘那里收回来,耳从声尘那里收回来,六根不要往外面奔逸,收回来,一心专念。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就是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是真学问,把六根收回来,不再攀缘外面六尘境界就对了。这就叫一心专念,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是净念相继,净就是不夹杂,相继就是不中断。

  觉明妙行菩萨讲了九个字,跟大势至菩萨讲的是一个意思。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这个小册子里面说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很好懂,念佛的秘诀在此地。果然能够这样做,这叫真精进,万修万人去。不要再胡思乱想!一大堆的疑问,我常常遇到同修来问我,业障深重,业障重样子在哪里?样子就是这样的,疑虑太多太多,不老实!他的心定不下来。果然功夫得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他绝对不会来找我。为什麽不来找我?我不如他,他来找我干什麽?他马上就要作佛去了,我在他後面!他要找找前面的,他怎麽会找後面的?要找一定找比他高明的,不能找不如他的。

  诸位要晓得讲经不如念佛!念佛功夫得力,正是谛闲老和尚说的(谛闲老和尚是讲经的法师),你看他的锅漏匠徒弟往生,他的赞叹。他说什麽?「你的成就比天下丛林方丈住持高得多了,天下弘宗研教的这些善知识、这些法师不如你!」真的,这话不是假的,包括他自己。锅漏匠的缘好,真干!谛闲法师缘就不行,你想念佛,这个人来请教,那个人来请你去讲经,你有什麽法子?锅漏匠没人知道他,决定没有人去找他,他不认识字,这就是缘殊胜。因此我们不能够不明了,出名了,名气大了好不好?不好。

  名气大了的时候障碍多!找你的人太多,找你的人就是打闲岔,就是让你的功夫间断,让你夹杂。你的功夫不纯,纵然往生,你往生的品位不高。诸位如果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你还会要去争名吗?争名争利叫自找麻烦。这些都是要真实智慧你才能照了,没有真实智慧不行!世间人都认为名利好,修道人名利是障碍,大障碍,障碍你精进。所以谛闲老法师这个方法是非常非常值得可取。

  早年我在美国许多道场,我都劝大家用这个方法,他们告诉我非常好。在一块共修,虽然在一块共修还是各人修各人的,只有念佛的音声、音调统一,其他的都随自己的方便。这一个念佛堂划成三个区域,当中对佛像这个部分拜佛,拜佛的区域;靠佛堂两边,靠墙壁,静坐的区域;拜佛跟静坐当中是绕佛的区域。你喜欢绕佛,你走绕佛这个道。你绕佛累了,想坐坐休息一下,你止静面壁,面向墙壁你就坐下来。出声音念佛只有绕佛的人出声音,止静的人不出声音,默念或者是金刚持,口动不出声,养神、恢复体力。拜佛不出声,听佛号声音,或者是一句佛号一拜,或者是两句佛号一拜,拜佛快慢都随你自己的方便。

  这个方法比什麽都好,真的是老少咸宜。老年人体力差,拜佛的速度很慢,年轻人拜得很快。如果你要敲引磬,同时拜下去同时起来,有的时候年岁大的人跟不上,他就生烦恼。所以我们没有引磬,各人拜自己的,统统没有压力,欢喜!非常适合於现代社会,着意就是不取无益的苦行,这个苦行对我们实在讲没有利益,我们不取。

  「喜」觉分,「住真法喜,不依颠倒之法而喜」。真法喜,是你修学功夫得力,这个喜悦是从内心里头流出来的。「颠倒之法而喜」指什麽?指外面的刺激,世间人五欲六尘的欢乐,欢乐场、世间的夜总会。我大概在二十岁的时候,那时候刚刚离开学校,曾经在上海住过四个月。晚上朋友们常常一起去逛夜总会,那个夜总会里就是「颠倒之法而乐」,这些场合。歌舞的场合、戏剧的场合,这些都是依颠倒之法而喜。

  住真法喜,依圣贤教诲修行,修行里头有法喜,功夫得力就有法喜,得定、开慧。研究经教里头也有法喜,契入境界,法喜充满。世间圣贤读世间圣贤书契入境界,夫子讲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依正法而生的喜悦。七觉支里的喜,不是我们一般人的欢乐之喜,不是这个意思。那个喜乐不能叫觉支,跟菩提不相干、不相应,决定要跟戒定慧相应,要法喜。

  第四个是「除」觉支,除是断除,「断除诸见烦恼,不损真正善根」。这个要懂得!怎麽样把烦恼断掉又不损真正善根?这个地方你一定要懂得。佛在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我们也听得耳熟,「烦恼即菩提」。你看七菩提分,烦恼就是菩提。烦恼要是断掉,菩提不也断掉了吗?那你善根就损掉了。「断除诸见烦恼」,这个诸见是邪见,又「不损真正的善根」,这是什麽?转烦恼成菩提;烦恼没有了,烦恼变成菩提,是这麽一回事情。

  怎麽个转的?这里面就是觉跟迷,迷了的时候是烦恼,觉悟之後是菩提。我们举一个最容易体会的例子,几乎每个同学在一生当中都会遭遇到,别人有意无意毁谤你,你听了很生气,这就生烦恼,他毁谤你,你接受了。你心里面生瞋恨,还要想方法去报复,这就生烦恼。如果你觉悟,你就不在意了。再严重的毁谤,你会念阿弥陀佛,我常说你会感谢他。为什麽?替你消业障!你看烦恼没有了,菩提生起来了。诸如这种例子,一念觉、迷,一念觉,烦恼就转成菩提。

  最严重的zai 难,像佛经里面讲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是最严重的zai 难。那真叫冤枉!忍辱仙人一点过失也没有。歌利王为什麽会生气?为什麽发那麽大的瞋恨心,把忍辱仙人处死?这段故事详细记载在《大涅盘经》里面,《金刚经》只是引用一下,没有细说。歌利王带着许多文武大臣、宫中的眷属去打猎,这也是很值得高兴、很兴奋的事情。带的有宫女,宫女遇到忍辱仙人,看到这个人在山里头修道、苦行,很好奇,向他问候。忍辱仙人为她们说法,她们闻法非常欢喜。歌利王发现了,当然里面也有些冤家对头,说这个修行人是个假的不是真的,调戏宫女,国王听了非常生气,处死刑,凌迟处死。

  这是最大的冤枉,最大的侮辱。忍辱仙人觉而不迷,不但不恨他,没有一点怨恨心,忍辱波罗蜜圆满;没有一丝毫报复心,持戒波罗蜜圆满。感谢歌利王,发愿将来我成佛第一个度你,这不就是「断除诸见烦恼,成就无上菩提」!不但是不损,还成就无上菩提。我们要记住,逆境恶缘常常遇到,遇到之後你想想佛菩萨给我们的示现,教我们怎样处逆境,怎样处恶缘;要学诸佛菩萨高度的智慧,转烦恼为菩提。

  下面一个是「舍」觉支,「舍所见念着境,永不追忆」。这个「除」跟「舍」,除是对内,我里面的瞋恚、报复,这是里面的烦恼。舍是对外面的境界,外面五欲六尘境界常常在诱huo你,你见到、听到了不要着相。这个境界相你不要着相,事过境迁永远不要去怀念它,你每一次怀念,阿赖耶识里就落一个种子,这就造业!口没有造,身也没有造,意在造业。要常常记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佛跟你讲的事实真相。凡夫很难觉悟,很难了解。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真叫是千言万语,重要的是不断在重复,我们听得耳熟但是不会用,境界现前立刻就迷了。怎麽知道迷了?妄想分别执着生起来,不管用!

  现在科学家,这是也很不容易,用科学的方法、高深的数学推断,逐渐逐渐对於佛经上讲的诸法实相,渐渐有一点明朗化了。譬如佛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大家都很熟很熟的,《金刚经》上的。现在科学家发现(锺茂森居士前几时在这边讲演的),讲时间跟空间,在某一种条件之下,时间跟空间等於零。大乘经上常常讲到,无量劫是长时间,一刹那是短时间,无量劫可以浓缩变成一刹那,一刹那可以展开为无量劫,时间没有了。

  他方佛土距离遥远!像《弥陀经》上讲的,娑婆跟极乐世界距离有十万亿佛国土。在某一个境界里面,我们坐在此地,阿弥陀佛在哪里?在我们面前。阿弥陀佛没有来,我也没去,我们就在面前,这是远近没有了,空间没有了。现在的数学推论到在某种条件之下,没有空间、没有远近,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时间,佛经上说的这个,科学家点头,可以相信。说到宇宙怎麽来的,科学家也逐渐发现是佛经上讲的,一时顿现,刹那不住。逐渐逐渐科学都把这些证明出来了。

  他们虽然是证明了,理论上证明,没有问题,可能会有这个事情,但是他不能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经论里面告诉我们,是属於甚深的定力。甚深的定力把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断除了,宇宙的真相大白。真相实实在在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的,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解脱就是大自在,不可思议的大自在,没有远近,没有过去未来,没有生灭;所谓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讲的八不,不可思议的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一真法界的境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又不是二,奇怪!一念觉,这个世界确实就是一真法界;一念迷,这个世界就是五浊恶世。世界没有觉迷,世界没有染净,觉迷、染净是在你自己。

  所以「舍」,舍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放下,放下万缘,放下身心世界,最重要的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为什麽?外头境界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是发生在妄想分别执着。由此可知,障碍不在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没障碍。我们凡夫搞错了,总认为障碍在外头,佛告诉我们外面境界里头没有障碍。

  第六个是「定觉分,於诸禅定境界,不生爱见妄想」,後头这一句非常重要。禅定境界是非常快乐,禅悦为食!所以得禅定的人,往往功夫不能再提升,他贪着禅定里面的境界。四禅八定就是这样的,他出不了六道轮回,味着禅定,那个味就是法味。禅定里面的味道,他执着了,着了不肯舍掉,我们佛法里面常讲着相,着相生起贪爱,贪爱还是妄想。所以这里特别要提醒我们,你有高度的智慧,禅定里面无论什麽样的境界你可以享受,你不能够执着,那就对了,就一点副作用不起。我们现前境界也是如此,这个境界你可以享受,可是你可不能执着。如果里面起了分别执着,你就错了,你的麻烦就来了。

  末後一个是「念觉支」。念觉支是「定慧均平」。如果定超过慧,就昏沉;慧超过定,掉举,掉举是心里头妄念纷飞。妄念纷飞的现象,慧多定少,昏沉是定多慧少。所以要时常保持定慧平等,都是属於智慧。好,现在时间到了。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十七集)


  诸位同学,上面我们介绍了七菩提分,这是平常用功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它这是个原理原则。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紧的是要会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修链,历事链心!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实在上说,这个功夫做得非常纯熟,是我们应当要知道学习的。

  末後这一段「八圣道分」,「八圣道,又名八正道,修学成就,正智现前,觉不迷也」。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所依靠的一定是有根有力,在日常生活修习当中能够调节身心的,那一定是七菩提分,帮助你转境界,成就你真实的功夫。八正道这是「正智现前」,你才真正能够达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一条得到了,其他两条同时都得到。觉而不迷的人,他决定不会有邪知邪见,决定是正而不邪;决定是心地清净,净而不染。他心地要染污他就不觉了,见解要不正他也就不觉了,所以这是一而三,三而一,一个得到统统得到。

  我们先看八正道第一个「正见,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无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什麽叫无漏?我们用最简单、最容易懂得的话来说,漏既然是烦恼的代名词,《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执着就是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妄想就是无明烦恼。那我们就知道了,用《华严经》的这个说法大家好懂,妄想分别执着。无漏就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对宇宙人生的观察,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绝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这就叫「修无漏观」。

  这个见解正确,正知正见,你「见四谛分明」。四谛是两重因果,「苦、集」世间因果,「灭、道」出世间因果。我们常讲,宇宙之间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正见。用现代世间的话来讲,这就是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世间人讲宇宙观、人生观,真正正确的实在讲没有!为什麽没有?因为他的妄想分别执着夹杂在里头,於是真相就看不清楚。佛真是了不起!教我们把这个障碍除掉,你的观察正确,才真正看到事实真相,这是正见。

  第二「正思」,也就是正思惟,「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是思」。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的是「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长入大涅盘」,这个叫正思惟。我这个讲法比较简单、比较好懂,意思并不违背。我用的是《般若经》上的话,「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无知是甚深的禅定,它不是不知,它是知!但是它没有起作用,这个作用是自受用,不是他受用。一切明了又如如不动,这就是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念到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那就是般若无知的样子。

  「寂」是一念不生,「照」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什麽?像水,风平浪静,水清净没有一丝毫污染,像一面镜子一样,常照、常寂!水一点都没有动,我们想这个境界,水比什麽?比心。心在寂静不动的时候它照,它不是不照,自自然然的照;不是有意照、也不是无意,有意无意都没有,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佛法里面常讲「法尔如是」,法尔如是就是自然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一面镜子照得清清楚楚,诸佛如来在果地上就是这个境界。

  不但佛入了这个境界,我们一般讲寂灭忍的菩萨都是这个境界。寂灭忍是法云地的菩萨、等觉菩萨,都是这个境界,比无生忍的境界高!无生忍要跟它比的时候,寂灭忍好像水完全静止了,一点都没有动,无生忍还有一点微微在动。你要很细心才觉察它,你不细心你根本不知道它在动,所以是很微的波浪,照外面的境界也照得很清楚。我们看湖面风平浪静,湖光山色倒影在湖里面,那个景非常之美。你仔细看看湖水还是有一点小波浪,不是大波浪,并不是完全平静,那就像无生忍菩萨的境界。寂灭忍的境界是一点点波动都没有,这是般若无知的样子。「无所不知」是起作用,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诸佛菩萨,菩萨我们不说别的菩萨,说无生法忍的菩萨,七地以上的。

  寂灭忍的佛菩萨确确实实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众生有感(跟佛菩萨有缘、有感),佛菩萨立刻就到那个地方去现身说法。现身是应化身!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绝对没有去想一想:我要去现个什麽身!没有,没有这个意思,自然的。他要是去想「我想现个什麽身」,那是凡夫,不是菩萨。我们想像不到,所以叫不可思议。现有情身,现无情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确实都没有起过心、没有动过念,就是说他永远住在寂静的境界里头。

  他到我们这儿来应化,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八相成道,他真的动了念头吗?没有!他真的动了念头的话,那他就退转了,大幅度的退转。确实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过,他还是永远住在寂灭忍里头,清净寂灭里面,自自然然现身。现身,起作用就无所不知,这个「无所不知」从哪里来的?无所不知是从「无知」来的。所以佛为什麽有那麽大的智慧?无论是什麽人,无论是什麽疑难杂症,你到那里请教,立刻就给你解答,从来没有去想一想,没有。你问立刻就答覆你,那是什麽?在寂灭地里面,寂灭忍里头就像我刚才讲的,那个湖水平静,一点点波浪都没有。它照得很清楚,你问他,他怎麽会不知道?他当然清楚。

  你为什麽不清楚?你的心不清净,众生心跟佛心是一个心,佛心清净不起波浪,众生心无明是波浪!不小的波浪,四十一品无明是不小的波浪,分别是更大的波浪,执着是惊涛骇浪。你看看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就糟了!所以什麽都不清楚,佛菩萨来跟我们讲,我们也听不清楚,为我们示现,我们也看不清楚。什麽原因?我们的心水是波涛骇浪,大风大浪。风是什麽?就是境界风动,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诱huo。眼见色、耳闻声立刻就起心动念,一点定功都没有,没有定功就是一点智慧都没有。

  慧从哪里来?慧从定来的,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所以佛有正思惟,法身菩萨有正思惟,明心见性了,他有正思惟,就是他思想正;前面是见解正,正见,这个思惟是正知。我们佛法里头常讲「正知正见」,正知是正思惟,正见是八正道头一个正见。你的想法、你的看法没有错误,完全是智慧。我这个说法诸位好懂。

  第三个「正语,除四邪命,摄诸口业名正语」。什麽叫「四邪命」?注解里头有,《佛学大字典》有,《教乘法数》也有。这个四种多半是说出家人,但是现在在家人也犯这个毛病。第一个叫「方口食」。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方式,喜欢巴结权贵,像古时候讲的说客,游说四方得的名闻利养。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到的一条,为自己利益,为自己的名闻利养,目的在此地,从这个地方发心的叫邪命。如果是正知正见,绝对不是为自己,是为社会安全、众生利益,那你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这是正语。

  方口食,像中国古时候苏秦、张仪,他完全是为自己。为自己的功名富贵,在诸侯、达官贵人面前游说,制造纠纷突出自己的地位。不是为国家民族,不是为众生利益,是为个人利益,所以他不是圣人,他是凡夫。这一类的。我们要知道,因为怕诸位要是误会,真正需要你,你确确实实有这个智慧、有这个缘分,为社会安全、为众生的利益可以做一点事情,你不去做,那你是错误的。所以这个地方一个是为自,一个是为他,为他是正语,为自己是邪命!

  第二种叫「维口食」,这个「食」实在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生活方式。维口食是用咒术、占卜、算命、看相、看风水这一类的,用这一类的方式取得众生的供养,这叫维口食。

  第三种是「仰口食」,仰口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预言。仰观星宿预言吉凶祸福,也能得到一些人的供养。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有,众生总是希望趋吉避凶,所以对於许多预言也都很关心、重视。在千禧年前後,真的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预言,都说这个时候有大zai 难,甚至於有些经典里面记载的世界**,就在这个时候发生!zai 难很多很多。这个样子属於仰口食。

  第四种是「下口食」,下口食是自己种植。佛给出家弟子定的制度是乞食,自己不种植。为什麽?种植就有收获、就有生产,容易引起贪心。佛给我们制定的这些方式,都是教我们断贪瞋痴慢的。每天出去托钵,人家给什麽吃什麽,没有贪心、没有分别,决定起不了贡高我慢。我自己种植生产,我有收获,起贪心、起傲慢:我今年收成很多,你看我收得比你们都多。会引起烦恼!佛不许可,只准许我们乞食,其他的生活方式佛都不取。这叫四邪命。

  因为这些生活方式都与口业有关系,我们讲的是绮语,花言巧语,这里面免不了就有妄语、两舌。绮语,打动别人的心,希望别人供养,这都叫邪命,都是错误的。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世尊对我们的用心,使我们烦恼不起,常生正念。「摄诸口业」,这个口业就是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决定没有;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正语。

  第四「正业,除身一切邪业」。业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时候我们称事,你做什麽事,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事情造作完了,这个结果叫业。所以事业,我们世间人常常把它连在一起的,事是正在造作,业是造作的结果。一切与真实智慧相违背的,那个业都不是正业。我们再换句话讲大家好懂,你从事於任何事业,包括你学佛、修行,如果这里面夹杂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业就是邪业,就不是正业。正业里头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世出世间任何行业,只要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这才叫正业。

  你看「住清净正身业」,也就是说明你从事於任何事情,哪个行业都好,出家在家都一样,你一定要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正业!与这个不相应,邪业。出家了讲经说法,讲经说法目的在哪里?目的是提高知名度,是希望大家对我尊敬,希望大家对我供养,这是邪业,这不是正业。讲经说法是为续佛慧命,是为弘法利生,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转恶为善,绝对没有丝毫自己利益夹在其中,这是正业。换句话说,有丝毫妄想分别执着夹在里面,正业就变成邪业,邪正从这个地方分!

  第五「正命,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这个正命,命是生命,凡夫总是希望命长一点、命好一点,前面语业讲四种邪命,是说你谋生的方式。这五种邪命跟前面讲的四种邪命很接近,但是它有差别。正命不仅仅是正命,八正道的「正」字都是无漏慧,依真实智慧;智慧里面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就叫做无漏慧,这个诸位就容易懂了。

  智慧里面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或者我说得更清楚一点,智慧里面夹杂着自私自利,夹杂着个人希求名闻利养,夹杂贪瞋痴慢,一切都不正,全都变邪了。不夹杂,绝不夹杂自私自利,绝不夹杂名闻利养,绝不夹杂贪瞋痴慢,这是真正的智慧,一切都正了。三业身、口、意,前面讲四邪命是专门讲口,这里头包括有身、包括有意,这个五种邪命,比前面的范围要大。

  这五种邪命,第一个是「诈现异相奇特」。这心术不正,故意表现与人不同,古时候就有!修苦行,苦行是古印度宗教所敬仰的,佛法也非常尊重。他修苦行的目的是在哪里?目的是叫别人对他生起信心、恭敬心,供养他,目的在这里。心术不正,刚才讲了夹杂着名闻利养,夹杂着自私自利,没有真正的德行,用这个方法,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自己说自己的功德,「为利养故,自说功德」。目的在引诱别人,还是求自己的名闻利养,为名闻利养自说功德。

  第三种「占相吉凶」。为人说法,说法里头夹杂着占卜、看相、算命、看风水,教人怎麽样趋吉避凶,目的都是为贪取、贪图利养。

  第四种「高声现威,令人畏敬」,用种种方法都是属於这一类的。自己没有实德能,用其他的方式希望能达到自己的欲望,满足自己的私利。

  第五「说所得供养」,目的是说那个人供养多少,这个人供养多少,意思就是说你看着办!这些决定不许可!这个五种,佛说了,都是以不正当的念头取得名闻利养,靠这个来活命,所以叫五种邪命。佛法决定不许。

  「清净正命」,这一句讲的是什麽?学佛的人,无论出家在家,一定要遵守佛陀的教诲。财富,佛讲得太好了,无论在家出家,布施是财富的真因。你肯修布施,你物质生活怎麽可能缺乏?一切布施供养不求自然就来了。什麽原因?常修布施供养。信徒布施供养多了,自己用不完,辗转布施,替他修福,自己福在其中。你看看供养我的人,我把供养转做布施,我有福他也有福,自他都有福。如果我不肯布施,我要贪图享受,我自己的福报没有了,他供养的人也没有种到福。没有种到福怎麽办?佛家常讲「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将来还要还债!人家布施供养你多少,你将来要还多少,还得加利息,麻烦大了!

  所以有智慧的人不积蓄,看看这个世间哪些地方需要,赶快布施掉。经论上常讲,布施供养福无边!邪命都是迷惑颠倒没有智慧,自私自利的心太重了。这一种心行是造业,他哪里有福?用欺骗的手腕来对付别人,大错特错。

  第六「正精进,勤行精进,修涅盘道」,所以统统依的是真实智慧。我们今天的「正精进」是什麽?念佛求生净土,求生净土就是大涅盘道。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能够圆满达到,能不能成就完全看你能不能精进。如果你还懈怠,你还放逸,你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那就很难讲了。你这一生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这一生去不了。为什麽?不符合西方极乐世界居民居住的条件,就那麽简单。你不具足它的要求,它要求里头最重要的,「心净则佛土净」,你的心不清净。

  心为什麽不清净?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这真的最重要,妄念太多。所以我们常常讲,我们比不上一些老太婆,比不上那些愚痴的人,他什麽都不懂,字也不认识,他有真正的德行。他什麽德行?他没有傲慢,他处处谦虚卑下,一切时一切处不敢站在人的前面。谦卑!这是德行。老实是他的德行,他没有任何奢望,没有任何希求;老老实实的念佛,什麽妄想他都不生,他统统放下了,念个几年他成功了。我们这些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了不起的都不能往生。这些人我们没瞧得起,没有把他放在眼睛里面,他们作佛去了,他们正精进!我们这些人是乱进、杂进,什麽都想学,样样放不下,坏在这里。

  「正念,念正道及助道法」。在我们这个法门,正道是什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正道!助道是什麽?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积功累德,回向净土。我们修五戒、修十善、修六度、修四摄、修三十七道品统统叫助道法。帮助我们断习气、断烦恼,帮助我们坚定信愿,帮助我们一心精进,助道法,这个叫正念。

  最後一个「正定,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心要定,《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就是正定;「心不颠倒」是正慧。一心不乱,自己的烦恼(我们不能讲灭、断,这功夫很深,我们做不到)伏住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得好,信心、愿心、念佛的心,把我们所有的烦恼习气,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伏了,能够伏住,它不起现行,这就是初步的念佛三昧,我们平常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麽样子?就是这个样子;烦恼习气没断,但是不起现行。

  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执着不起来,分别不起来,妄想不起来,这就叫功夫成片,这就是初级的念佛三昧。你能得到这个念佛三昧,你决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有把握了!我们见色闻声还会起妄想分别执着,你要记住,没有真实功夫,我还被外头境界转!虽然念佛,功夫成片没有得到,没有得到功夫成片,往生没有把握。你想想看这个事情多大、多重要!

  经上讲的「无漏慧」,就是智慧里头绝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这句话诸位要牢牢记住,夹杂妄想分别执着,无漏慧就没有了。那你有的智慧是佛经上讲的世智辩聪,不是真实智慧,世智辩聪。世智辩聪跟真实智慧差别就在此地,一个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一个有妄想分别执着。有妄想分别执着的智慧是世智辩聪,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是真智慧,叫「无漏慧」。心定了,「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好,这个八条名相跟诸位介绍出来了。现在时间到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