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悟道与得道,庄子的自由之路!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22-12-21 11:42     标题: 悟道与得道,庄子的自由之路!

悟道与得道,庄子的自由之路!

云修行


1


在庄子看来,得道的方法就是“忘”和“虚”。“忘”即忘记外物及物我关系;“虚”即心灵进入虚无的境界。“忘”针对外在之物,“虚”针对内心中的障碍。内虚外忘,实即内外两忘,一旦虚、忘兼备,大道自成。

“忘”如同一个人经历一个“洗脑”的过程,把一切既有的东西从大脑深处洗干净;而“虚”的过程是人用心去领悟“道”,再把“道”“装”入自己的大脑中,与“道”融为一体。当然,“忘”与“虚”并无先后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没有至上人格神的存在,庄子将虚拟化的“道”当成了人生的精神支柱。庄子哲学的中心是“道”,一切以“道”为根据。道是灯塔,是方向,也是归宿。庄子对“道”的描述,从本质上说是为其以人生论为核心的“人学”理论服务的,这突出地表现在庄子对于人生困境的追溯,对人的自由境界“逍遥”状态的刻画。

人生的苦难与逍遥在于“道”的得与失。道无处不在,得道便是与道合一,就是个体回归人的本质存在,就是融入大道之中。只有以道观物、以道观天下才能解除人生的烦恼与痛苦,最终达到自由逍遥的境界。因而,只有识道、悟道与得道才能真正地走向自由。


2


那么,是什么妨碍了人们识道、悟道与得道呢?

从外部原因看,人生在世,人们总是受到世俗中的各种欲望的驱使,导致了人的不自由状态。庄子认为,人生的痛苦在于人的意志受到了外在力量的制约,并且对此茫然不知,这就是人们对于人生本质认识上的“芒”。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齐物论》)。

人一旦禀承形体的存在,生命就会存在于形体之中,直到生命的尽头。它与外物互相较量摩擦,追逐奔驰而停不下来,这不是很可悲吗!终身劳苦忙碌,却看不到什么成功;困顿疲惫不堪,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不是很悲哀吗?

这种人就算是不死,(活着)又有什么益处!他的形骸逐渐衰竭,心也跟着迟钝麻木,这还不算是大悲哀吗?人生在世,真是这样茫然吗?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如此茫然吗?而别人也有不茫然的吗?

从内部原因看,人类已有的文化思想内化在人心中,成为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观念,即所谓的“成心”。由“成心”产生的先入为主的“成见”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判断,限制了人们的行为,导致了人的不自由状态。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庄子·齐物论》)。

如果追随自己心中业已形成的成见,并把它当作老师,那么谁会没有老师呢?何必要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呢?从自己心中去找就有了,连愚人也一样有老师啊!如果说心中没有成见,却已有了是非观念,这就像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就已经到达了一样。

人不仅成为自己和外在世界的奴隶,而且一切都是从已有的“成见”出发,人的存在呈现出悲剧性景况。“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庄子·齐物论》)。

一个人,晚上梦见饮酒作乐,早晨起来却悲伤哭泣;晚上梦见悲伤哭泣,早晨起来后却在欢快地打猎。人在梦中,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在梦中还在问着所做的梦吉凶如何,醒来以后方知自己是在做梦。必须要有大清醒,然后才知道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则自以为清醒,好像自己什么都明白。整天君啊,臣啊,实在是浅陋极了!



3


人追求幸福却常常得到苦难,寻求自由却往往身陷囹圄。庄子人生论学说体现了他对人生痛苦境况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

“道”是人类之“师”,人的痛苦正在于人们的生活违背了人生的本质,偏离了人生的航向。人只有识道、悟道、得道才能进入自由的境界,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逍遥自在。

那么,如何才能得道呢?

在庄子看来,得道的方法就是“忘”和“虚”。“忘”即忘记外物及物我关系;“虚”即心灵进入虚无的境界。“忘”针对外在之物,“虚”针对内心中的障碍。内虚外忘,实即内外两忘,一旦虚、忘兼备,大道自成。

“忘”如同一个人经历一个“洗脑”的过程,把一切既有的东西从大脑深处洗干净;而“虚”的过程是人用心去领悟“道”,再把“道”“装”入自己的大脑中,与“道”融为一体。当然,“忘”与“虚”并无先后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如何才能做“忘”与“虚”呢?

庄子认为,人要做到“忘”与“虚”,首先必须达到空明虚静的心境,经过一个“心斋”的过程。“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

你必须摒除杂念,专心致志,不要用耳去听而要用心去体会;进而不要用心去体会而要用气去感应。耳只能听到声音,心只能感应外物,至于气,则是空明虚静而能容纳万物的。只有心境空明虚静才能体会到“道”的存在,达到这种空明虚静的心境,就叫做“心斋”。

庄子在《大宗师》篇中细致地描述了“忘”的过程,似乎像是“忘”的必须经历的“程序”。“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持守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便能遗忘万物;既已遗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便能遗忘自身生命的存在;既已遗忘生命的存在,心境便能清新明彻;心境清新明彻,而后就能体悟绝对的“道”了;既已体悟了“道”,而后就能超越古今的时间限制;既已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间限制,而后便能进入不生不死的境界。

使生命死亡的力量,本身是不会死的;使生命产生的力量,本身是不会生的。“道”对于万物,没有什么不相送,没有什么不相迎;没有什么不毁坏,没有什么不成全,这就叫做“撄宁”。所谓撄宁,就是在外界事物的纷扰变化中保持宁静。



4


庄子通过孔子与弟子颜回的对话,描述了如何“忘”物与“忘”已的过程,这里描述的是所“忘”的对象,即“忘”的实体。“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颜回说:“我有进步了。”孔子说:“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颜回说:“我忘却仁义了。”孔子说:“不错,但还不够。”过了几天,颜回又去见孔子,说:“我又有进步了。”孔子问:“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

颜回说:“我忘却礼乐了。”孔子说:“不错了,但还不够。”过了几天,颜回再次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孔子问:“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颜回说:“我可以‘坐忘’了”。孔子惊讶地问:“什么叫‘坐忘’?”颜回答道:“摆脱了肢体的束缚,废弃了自己的感官,去掉了自己的智慧,与大道浑然相通为一体,这就叫‘坐忘’”。

只有真正地做到了“忘“与”虚”,人才能“逍遥”于“无何有”之乡。庄子不仅描述了人与道融为一体的“坐忘”状态,而且勾画了心游世界的“坐驰”境界。“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庄子·人间世》)。要消除走过的足迹容易,但要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足迹就很难。

在受到世人的驱使中容易伪装自己,但受到自然的驱使就很难作假。听说过有翅膀才能飞翔,不曾听说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翔;听说过有知识才能了解事物,不曾听说过没有知识也可以了解事物。

洞观那空明虚寂的心灵,那里可以产生出光明来,吉祥就降临于虚静之心。不仅吉祥聚集于此,而且还会进一步达到所谓的“坐驰”境界——身体坐在那里,而心神却四处遨游。

庄子心灵世界中的自由状态便是“逍遥游”。庄子所谓 “逍遥游”有形体之游、心灵之游,所游之处既有“无何有之乡”的虚无世界,也有世俗社会中的现实世界。庄子描述了得道者逍遥自由的精神境界:“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逍遥游》)。

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他的肌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凝定,能使世间万物不受灾害,年年五谷丰登。



5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就是超越现实而实现人类意志的自由,他视个人的自由为人的终极价值加以追求,从而达到个体心灵上的绝对自由。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形庞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它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宽阔,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高飞时,展开的双翅就像垂在天边的云。这只鸟,当海水翻腾激荡时,它就飞到南海去。南海,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说:“当大鹏飞向南海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它展翅高飞,直上九万里高空,它是乘着六月刮起的大风离开北海的”。

云雾像奔腾的野马,天空里飞扬着一望无际的尘埃,这都是大自然里的各种生物被大风吹拂所致。天色苍茫,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看不到尽头的结果?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就像这个样子吧!

庄子哲学侧重于个体自救,认为得道是为了救已,而不是为了治世。在等级制度下,人们追求这样的自由,具有反对王权专制主义者及其思想奴役而争取其个人精神自由的积极意义,但这种积极是以消极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庄子宣扬人在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其达成的方式是神秘的、笨拙的、超现实的。

庄子按照一种幻想的形式塑造了一种纯粹理想主义的人格模型,但他对于自然界以及社会存在的机械必然力量却无能为力。

在王权专制主义社会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机械必然性成为束缚人类的双重枷锁,在它们的压抑下,人无法获得真正的独立,现实世界不可能存在庄子所描述的至人、真人、神人式的“逍遥”。






                                                                                                



图片附件: 23.png (2022-12-21 11:42, 838.5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46568



图片附件: 24.png (2022-12-21 11:42, 438.4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46569



图片附件: 25.jpg (2022-12-21 11:42, 53.2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46570



图片附件: 26.jpg (2022-12-21 11:42, 64.7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46571



图片附件: 27.jpg (2022-12-21 11:42, 62.6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46572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