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本性迷,神即是众生;本性悟,众生即是神!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22-12-27 14:24     标题: 本性迷,神即是众生;本性悟,众生即是神!

本性迷,神即是众生


本性悟,众生即是神!

云修行


1


近年来,教内外一些道士、居士隐居山水静地专心于打坐静养。无疑,静坐炼养是一种悟道养身的行为。许多宫观名胜古迹都是开放旅游场所,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暇时静下心闭目打坐,为长时精神状态紧张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休息松弛的好方式。

本性迷,神即是众生;本性悟,众生即是神,静坐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在静坐中找回本性。而静坐的关键在于炼心,当心住性澄之际,便是觉悟之时,静坐的好处,主要是塞兑闭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功名、利禄、争强好胜,七情六欲等等,均一一在这静坐的过程中得以化解。心不动气自固,意不动神自灵,寂然不动感而遂虚极静笃,心安而静,身心可与俗世隔离,端生神异之妙法……

许多人认为静坐可以彻悟本性。当然,练习者抱持着理想静坐也不失为健康的态度,不过,何为本性 ?《道经》云:性本具足,性本清静,性本不动,性本不生灭,性本生万法。心生性灭,心灭性现。万法皆有"道"性。人也与物一样,有其自性。当自性与道同体,则自性悟,否则迷。人与社会之间有着许多互动联系的行为,每个行为都是本性的呈现。由于人往往为情所蔽,故表现于日常之行为都不会是纯粹的体性显现。七性六欲、贪嗔痴等把本性隐藏,五色、五音、五味都能令本性奔驰于外,行为所透显的本性,不再是原本具足之性,因此而远离大道。

本性也不能于空无自见,必须要在通过内外互动的状态下呈现。当寂然不动时,世界无事发生,内里湛然常寂,本性当然就是本性。本性是指个人与外界互动联系的总称,没有生活的实践与考验,本性也就无从说下去。若一个人为了达到静心修养的目的,运离尘世,谢绝一切往来,与人物隔离,未必就能真的见性明心。无人触着,不遇境、不遇物,此心如何见得真静 ?

人生是一个有生活内容的有机结合,本性就是在生活中呈现,"天性人也,人性机也",当心在与内外互动联系之际,自心不被外界名利、富贵、恩爱等所扰,心安而虚,此时便是本性呈现。因此,悟道之行为应从实践中获取,静之要诀则从心里放下名利上着手。



2


静坐可以养生,但本性只能在日常的磨炼呈现,如果在日常磨炼所呈现的表现远离本性,即使偶尔心中致静一刻达到 "致虚极守静笃"也是徒劳,练习者仍不悟大道。打坐静养要与日常生活工作相结合,不能误以为单靠打坐便可以得"道"长生。日常生活是修炼者最好的试金石,觉悟要从不断的磨合中得以升华,即使住庙出家、面壁九年仍不能处理解答诸多伦常纠纷。宫观的庄严,晨钟暮鼓有如神灵的召唤;礼忏仙经亦如祖师临坛,大师的叮咛在耳,还有众目的注视......这一切都可设置梦幻泡影,转过来还要面对现实中繁重的工作杂务、宗教与社会的责任。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古老的宗教也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真正的修行仍落在日常的行为之中,对于务道学者说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因为"道"就在我们生活中。生活的方式、艺术、困惑、态度、道理等生活的典范在道教的经典和教义中都有精辟的论述,只有学会生活,与现实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愿望不相矛盾,不离生活又升华生活,本性自悟也只能是生活实践的结果。所以,真"道"是坐不出来的。

其实,修炼未必都能成仙,但清静之法也可以享尽天年,得养生祛疾之效。凡人皆贵而贱远近,初学者不必执迷于名师。因名师难求,亦可从原始经典中下手,如《清静经》、《玉皇心印经》等。至于内丹,则是通过修炼行持,使气多能生精,精多能生气,从而交媾真龙 (心中的正阳之气)真虎(贤气中的真一之气),可以多安少病,八邪不能入。






                                                                                                



图片附件: 90.jpg (2022-12-27 14:24, 37.2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46609



图片附件: 91.png (2022-12-27 14:24, 488.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46610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