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沟通情感和思想要懂得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24-7-15 13:14     标题: 沟通情感和思想要懂得方法

沟通情感和思想要懂得方法

南怀瑾先生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这个地方子夏教学生们将来做人处世的道理,上面两句话是讲如何做领导人,下面两句话,是讲做别人干部,臣道应有的态度。他说一个君子,要指挥下面的人,需要他们做事的时候,必须先要建立起来他们对自己的信念,当他们对自己有了信念,然后要他们做事,虽然没有告诉他们所以然,他们仍会做到。当部下对自己还没有信仰的时候,要求他们过多,他会以为是找他麻烦。一个领导人,在与干部之间没有建立信心以前,虽然是为了干部的利益而想的办法,但干部们反而误会你在利用他们,损害他们的权益。一般人的心理如此,人是最难对付的,所以待人处世必须以信,信之重要在此。

第二点,说明作为一个高级干部的人,要对主管长官提出建议之前,先要自己估计,有没有在领导人心中建立信任,真正对自己有了信任,再依信任的程度,作适当的建议才对。如果长官对自己的信任还不够,则自己提出来好的意见,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上级反而误会,怀疑你在毁谤他、反对他,这问题就大了。我们读历史,甚至看《贞观政要》,唐太宗的意见,常常被魏徵、房玄龄这班大臣碰回去。有人说魏徴、房玄龄了不起,但更了不起的是唐太宗,魏徴如果没有碰到这种好老板,老早被怀疑了。唐太宗到底是唐太宗,能信任大臣,包容大臣的反对意见。张良何以不找别的老板而找刘邦?也还是刘邦了不起,对他言听计从,这都是说明长官与部下之间,要相互有信,下对上敬信,上对下信任,才有伟大的成就。如互信不够,没有真诚地沟通情感和思想,问题就大了。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这话的意思是说,要讲仁爱之“行”,也要懂得方法,不能乱干。对君王尽忠,也不容易。君王有了不对,每次见了劝他,次数多了,硬要做忠臣,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有时命都丢了。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不对,你劝他劝多了以后,他不听你的,就会变成冤家了。

这是人性的另一面。虽然行仁之道,理所当然,但是要讲究方法。譬如大家喜欢看《贞观政要》这本书。魏徴的忠贞和他的道德学问,使唐太宗很敬畏,而且信任他。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天正在玩鸟,魏徴来了,唐太宗怕他讲话,赶快把小鸟藏到怀里,魏徴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和他谈国家大事,唐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也拿他没办法。等魏徴走了,唐太宗拿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魂归奈何天了。于是伤心得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乡巴佬,指魏徴)不可!”长孙皇后问明了原委,立刻穿了大礼服向唐太宗行礼道贺,唐太宗说有什么可贺的?皇后说,唐朝有魏徴这样的好臣子,又有你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的兴盛是可期的,这还不可贺吗?于是唐太宗息怒不谈了。以唐太宗这样器量宽宏的人,对魏徴的意见,样样接受,到最后唐太宗还气得要杀他,若不是唐太宗的皇后暗中救魏徴一把,这个老头儿的头也是要保不住的啊!后来魏徴死了,唐太宗终于信了谗言,还是把他的墓碑给推倒了。一直到唐太宗征高丽失败后,才又想起魏徴若在,必不会有此失。因此又树立起他的墓碑。

这里把子游这几句话,放在讲仁道这一篇的最后,是含有深意的感慨。但是如果随时随地把这两句话记牢,做人家的部下也好、朋友也好,就变成滑头,不负责任了,那又不是仁道。所以我们研究了孔孟学说,懂得了人生,才知道做人真不容易,的确需要多体会历史、多体会人生。


——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



                                                                                                



图片附件: 1.jpg (2024-7-15 13:14, 63.7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48187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