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诚心正心,是建立人格最初步的修养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24-8-3 11:47     标题: 诚心正心,是建立人格最初步的修养

诚心正心,是建立人格最初步的修养

南怀瑾先生


诚心正心,修身养性,本是建立高尚人格最初步的修养,是基础;初步基础打好以后,才谈得到修行。至于圣人境界,还要在修行以后,经历很长的一段路程,才能够达到。例如一般人讲“修行”二字,这个行字就是随时随地反观自照,修正自己生理和心理的行为,行就是功德,大乘菩萨就是走这个路子。

儒家、佛家都要如此,便是“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这两句话,只有世界上的几位教主们、大圣人们才可以当得起。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都当得起,奋然而顶天立地站起来,前无古人,而且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其精神志业,充沛于宇宙,万古常新。如佛法所说的“无见顶相”,就是“奋乎百世之上”的精神,太高太高了,看不到顶,人格就要修养到这样高。于是,千秋万代,接受这种文化的洗礼,人格的熏陶,每个人都闻风而起,站起来去学做圣人。

孟子说,如果不是圣人,能够做得到这个境界吗?那些受了圣人教化影响的人,百年之后,人人都能奋发向上。“而况于亲炙之者乎”,何况曾经亲自受圣人的熏陶、教育的人呢。孟子这句话很妙,似乎隐约间是指他自己。孟子虽然没有“亲炙”过孔子,可也是子思的学生,等于是再传的弟子。

孟子“而况于亲炙之者乎”这句话,连着上文看,就是说,在圣人风范的影响之下,远在百世以后的人,尚且没有不站起来的;更何况亲自受过这种教育的人,一定有他独立不移的超越人格,可以站起来。




因此,他为圣人之道的“仁”字下定义说:“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什么是仁?从孔子的学生开始,大家找了半天,后世的人,大都根据韩愈“博爱之谓仁”那句话,以为仁就是博爱,这是误解。韩愈是研究墨子的专家,墨子主张“兼爱”,所以韩愈袭用墨子“兼爱”变成“博爱之谓仁”,其实这并不是孔子的本意。孟子这里解释得很清楚,仁道就是人道,合而言之就是道。人道以心为中心,孟子本篇“尽心”就是道,就是佛家说的明心见性,这就是道。尽其心,就是道,仁就是这个道。

所谓道,也就是行,仁道就是仁见诸行为。于是孟子说到孔子的行为:“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孔子去周游列国,要离开父母之国,是不得已,当然很难,天天说要走,却迟迟的没有走,拖延了很久才走成。因为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化风尚,有无限的感情,人的感情自然是如此。但是孔子离开齐国时,是离开别人的国家,一不对就即刻走,甚至米洗好要煮饭了,不但不等到吃了饭走,甚至捞起了洗湿的米就走,不做片刻逗留,这是离开他国之道。在人家的国土上,合则留,不合则去,这种精神是应该崇敬和效法的。尤其现代青年,出国的时候,如果对自己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碰到于国家民族有关的问题,乃至人家的政策有不合理处,就要秉持此一精神。所以无论如何,还是自己祖宗之国、父母之邦好,不能忘记。

这一段话前面已经讲过,现在又放在这里,一则是孟子将要离开齐国了;其次也是告诉我们圣人的风范,对自己祖宗之国、父母之邦的崇高情感,可示范于天下后人。




——南怀瑾先生《孟子与尽心篇》



                                                                                                




图片附件: 19.jpg (2024-8-3 11:47, 71.1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48361



图片附件: 20.jpg (2024-8-3 11:47, 77.9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48362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