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不同个性的人,修持的方法不同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24-8-19 10:35     标题: 不同个性的人,修持的方法不同

不同个性的人,修持的方法不同

南怀瑾先生


“云何名为相应加行。谓若贪行者,应于不净安住其心。若瞋行者,应于慈愍安住其心。若痴行者,应于缘起安住其心。若憍慢行者,应于界差别安住其心。若寻思行者,应于阿那波那念安住其心。若等分行者 ,或薄尘行者,应随所乐攀缘一境安住其心,勤修加行。如是名为相应加行。”

这些都是修行的加行法,加行法就有这么多。欲念重的人,贪念重的人,贪恋这个世间的,第一就是要修不净观。不净观、白骨观为什么那么重要?为了要打破自己无始以来的贪欲念的习气,必须要修。当然有许多人修了不净观,自己没有见过那个场面,认为也蛮可爱的,对不对?你们也到医学院看人家解剖,回家吃饭,吃不吃得下?照吃不误,所以不净观对你们没有用,纵然白骨也风流。那怎么办呢?不净观一定要到尸陀林去看死人,广义的不净,就是对一切都厌恶。贪念重的人多多体会世间的不净,就会起厌恶之心。

所以在别的经典上说,学佛的第一步,看你有没有发起厌离心,厌恶这个世界的一切,认为都是不净。譬如人世间是非多,烦恼多,都是不净,这是广义的不净。狭义的不净,先要你看这个死人,看肉体烂了、肿了的,这个不净观是先了身;先了自己这个色身之贪念,晓得色身总归要坏的,总归是那个样子。广义的不净观就包括很多了。不净观仍属于加行,还不是正思维,但是非修这个加行不可,必须要修的。

瞋心大的,对一切众生要修慈愍观,你们慈愍观修不修得起来呀?你们脾气大得很,心肠狠得很,一点都动不了。重点在“安住其心”这四个字上,这都很难,既不能安,又不能住,偶然第一念蛮好的。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并不一定。还有人觉得杀人很好玩,在刑场要枪毙人犯的时候,有些人还拿馒头在那里等着,要沾那个杀头流出来的热血,而且赶快吃下去,听说很补,哪里还会有慈悲观?你不要觉得自己不会有瞋心,每个人都有瞋心,而且很大。

痴心大的人,要修缘起观,看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大家都会讲,没有看过,没有用心去体会过,认为佛经说的我们一看就懂,所以这些佛法不必修了。其实你们回转过来仔细一想,为什么诸佛菩萨都是那么讲?为什么再三地强调呢?我们先回转过来反省一下,每一种法不是修不起来,而是不肯去修,而且更不会达到“安住其心”。问题就来了,明知道是空,“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明知道要慈悲,但想得到,做不来。“安住其心”都没有做到,因此定慧都不相应。

人天生就有憍慢,憍慢的人是天生业力习气带来的,“应于界差别安住其心”,所以六道轮回,三界天人各有各的差别我慢;我们看人家看不起,上界的人看我们更看不起。就饮食而言,我们看狗吃大便很香,由于我们的界,地位比狗高,所以看它脏;天人看我们吃饭,像我们看狗吃饭一样,也觉得很脏。把这个界差别弄清楚,就没有什么憍慢心了。

思想太多的人应修“阿那波那念”,就是听呼吸、数呼吸的法门,藉呼吸来清净自心。但是有人数了几年下来,越数思想越乱,所以“安住其心”四个字是这样的重要。“若等分行者”,如果贪瞋痴慢都一样的重,或都一样的轻,应修的法门是“随所乐攀缘一境”,专注一点,安住其心,这些都是“勤修加行”。现在像我们大家,加行都没有做到,何况得止呢?

这些都叫“相应加行”,相应是与你学佛修定修慧相关联的,就是相应,互相关联,有感应,所以这个是白品所摄,就是善业道。

“云何名为串习加行。谓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已曾数习,乃至少分,非于一切皆初修业。所以者何。初修业者,虽于相应所缘境界勤修加行,而有诸盖数数现行,身心粗重,由是因缘,不能令心速疾得定,如是名为串习加行。”

我们修行要累积功德,像赚钱一样,一点一点赚来的;慢慢的,一串一串加上来,所以叫串习。对于修止修观,或者已经修习过了,或者“乃至少分”,有一点点影子了。但是只能说你在定慧上练习,先串习好,对于其他一切功德业力并没有开始修习。菩萨道的菩萨万行,你碰都还没有碰过。

什么叫“初修业者”?就是初修善业的人。大家开始修行,修善业,虽然念佛也在念,打坐也在坐,念咒子的也在念,“而有诸盖数数现行”,但是财、色、名、食、睡,贪、瞋、痴、慢、疑大小五盖,等等,把你盖住了。“数数现行”,五盖随时起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打坐有一两堂比较好一点,然后觉得自己很有功劳,应该轻松一下。一轻松,七八天半个月过去了,身心也粗重了。

再看年纪大的人,病也多了,走路脚抬不起来,拖着走,因为身体粗重。年轻人身体健康的话,很轻,所以跳得高,很容易把他抱起来;抱死人就抱不起来,这一口气不来身体就重了。所以人活得越老,身体越粗重,再不然就是肚子大了。相反的,有工夫、修持到的,身心都会很轻灵,身轻如叶;心也很灵敏,不会笨笨的,如果讨论问题,反应也很敏捷。那些身心粗重不灵敏的人,因五盖数数现行,“不能令心速疾得定”。因不能得定,所以要多练习,定慧是要功德才能慢慢累积起来的;修行的功夫累积起来,就是功德。


——南怀瑾先生《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图片附件: 1.jpg (2024-8-19 10:35, 63.7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48530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