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二十七)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7-7 10:42     标题: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二十七)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二十七集)

 

2003/6/7  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第八段,「妙行胜果,不可思议」,其中的第四小段。我们把文念一念,《要解》的原文:

  「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这一段是《要解》的原文,说得非常非常好,确确实实如是。蕅益大师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踰是超越,阃用现代的话来讲是范围,不能超过。下下根也能够到达这个境界。其所感的佛、所生土,往往胜进,胜是殊胜,进是进展、是提升,也不一概,因为,西方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人人都有分。

  这桩事情,善导大师在《观经.上品上生章》里面讲的非常之好。因为古时候的大德,他们认为上三品是菩萨往生的,中三品是声闻、缘觉往生的,凡夫带业往生,只能生到下三品。照古大德这个说法,上辈、中辈我们凡夫无分,善导大师就不是这个说法。传说当中,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他老人家讲,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讲的,愈想愈有道理!凡夫遇到的缘要殊胜,也能上上品往生,也能够在一生当中生实报土。这就是蕅益大师在此地说的,「往往胜进,亦不一概」,遇缘不同。声闻、缘觉、菩萨要没有遇到殊胜的缘,也不能生实报土,也没有办法上辈往生。所以统统都是在遇缘不同。因此我们对於缘要看重,对於缘要珍惜,实实在在不容易遇到。

  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缘分,大家住在这边不感觉到,正是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你离开这个环境到其他地方去走走,你才会知道。在这个地方,衣食住行不要操心,虽然不是很丰足,确确实实吃得饱、穿得暖;堂舍足以能够遮蔽风雨,环境安定。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头,我们讲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这三个条件都具足,你到哪里去找!

  道场每天讲经,每天念佛。念佛堂,我们很快工程完工之後,念佛堂就启用,二十四小时开放。我们采取谛闲老法师的教诲,念累了你就休息,寮房都在附近,休息好了,赶快用功。研教的研教,念佛的念佛;不研教就念佛,不念佛就研教,这种修学环境到哪里去找!图书资料大致上都完备。有缺乏的,我们总是想尽方法去采购。在这个地方,不知道珍惜缘分,天天空过了,这可惜,没有比这个更可惜的了。

  大家自己要发心,发心,不是别人勉强的。第一个发心,承传如来正法。现在这个世间讲经说法的人太少,大家都晓得,古人常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兴衰在人才。什麽样的人才?有道德、有学问。道德是断烦恼,证菩提;学问是除邪见,开智慧。十方善信供养这个道场,他为什麽要供养这个地方?希望你们有成就,希望佛法有传人;没有传人,佛法就灭了,不仅是衰。希望代代有人承传,这是第一个。这一条,我们自己想一想,做不到,没有这个能力,不具弘法利生的条件,那你要决定求往生,这是成就。

  真正的佛弟子,面前就这两条路,这两条路都是正道。传承如来DA法实在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我们自己想想哪有这个能力!德行、学问都不够。当年我在台中,李老师开班教学讲经,我不敢参加。李老师要我参加,我不敢,自己想一想没有这个条件。李老师上课的时候告诉我,你去看看,听一堂,这个可以。我去参观,参观之後,我就感动了。像这种学法,我自己衡量衡量我的能力还可以,於是我参加经学班。

  尔後李老师告诉我,这个事情是真难,是真不容易。弘法利生要通达世出世间法,当时他就举例,世间法,别的不谈,单讲这部《四库全书》,你能通得了吗?我们讲堂书架里面有一套《四库全书》,有一套《四库荟要》,都是完整的。你能通达得了吗?世间法通达了,还要通达佛法。佛法,这边书架上是《大藏经》,我们这个地方收藏的有十种不同版本的《大藏经》。没有办法,做不到!不要说是我们中年出家,我二十六岁才闻到佛法,三十三岁出家,太迟了,来不及了。历代祖师大德,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从小出家,十五、六岁根底就已经打好了。无论在德行、在学问,根基都打好了。我们真的叫半路出家,亡羊补牢,只有自己拼命发愤努力,等於是上补习班,学一点点。怎麽能弘法利生?

  李老师这才教我,正规的路子我们走不通,没有法子走,我们要走特别的路子。这个特别的路子怎麽样?求感应!换句话说,求佛菩萨加持。这个事情不求佛菩萨加持,靠我们自己是决定不能成就的。靠佛菩萨,靠得住靠不住?只要你有真诚心,至诚感通!我就抱着这两个字,一个诚,一个敬。敬这一个字是我从小父母、老师、长辈教的,我有,我敬人、敬事、敬物。诚不够,烦恼习气把真诚盖覆住,诚是李老师帮助我培养的。一生就靠这两个字「诚敬」,真诚到极处,恭敬到极处,用这个来求感应。

  所以我在讲台上讲经,也跟诸位做过多次报告,我哪有能力讲经?不过是在讲台上,把这个身体借给佛菩萨用,让佛菩萨加持,用我这个身、口传话而已,这是真的!所以这麽多年来,很多同修都知道,我讲经没有预备,讲什麽不知道。讲完之後,你问我,我茫然无知。有人录音录下来,给我听,好像是说过,佛力加持。如果有一点私心,有一点名闻利养的心,感应就没有了。全心全意为护持正法,为利益众生,不为自己;为自己,一句阿弥陀佛足够了,就成功了,不要再搞这些。

  这个道理诸位要是明白,我们发心,得佛菩萨加持,这个事情就不难。你真正想感得佛菩萨加持,你要记住,真诚恭敬之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才能求感应,用这个感,佛菩萨就有应。所以,这两条路是我们希有的因缘,无论走哪一条路,只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个路就走通了。

  为人演说,「演」最重要,演是自己做到。自己没有做到,等於说佛在经上讲的这些理论跟方式、方法没有通过实验,自己做到是通过实验。现在讲科学,科学重视实验,我要做到!经论真的明白了,可以讲给人听,如果自己有疑惑,就不能讲!不能误导别人,不能把别人的方向、目标指错了,那个背因果大了!你要负责任。宗门野狐禅的故事是真的,不是假的,给我们很大的警惕,话不能乱说,怕说错。

  我们不会说法,对於经教没有相当研究,劝人念佛是决定不会错的。给人讲念佛的感应,给人讲《净土圣贤录》,给人讲《往生传》,真的一点都不会错!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也有好处,自利利他。宋朝莹珂不就是念《往生传》受了感动,看到别人一个个都往生,这才下定决心:我也要求往生。没有别的,诚敬!就把阿弥陀佛感应来了。你看他走得那麽自在,那麽潇洒,为我们演说!表演给我们看,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世出世间法都在一个「诚敬」。

  我跟同学们说过,我一生三个老师,我非常感激,念念不忘。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要不是他,我入不了佛门。为什麽?对佛教有排斥心,佛教的书我不会看。不是方东美先生接引,我就没有这个机会。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教我「看破,放下」,教我「布施」。这个以前,没有,没有这个念头,我学佛有这麽一点点成就,根基在这六个字。李老师教给我的四个字,「至诚感通」。

  我学佛这五十多年,就是遵守老师这个教诲、这个纲领、原则,永远不离。不真不诚,世出世法你都没有根,漂浮的,纵然你命里头有福报,也是昙花一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没有根。诚敬是世出世间的根本!印光大师教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位想想,如果没有诚敬,做不到。你有诚敬,印祖这个教训你懂得,你会欢喜,你自自然然会依教奉行。

  看破是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真正了解现代社会的真相。你会在这个社会,这一生当中,永远保持着心平气和,你不会有波动。众生造极不善,你也不会有瞋恚,为什麽?你看的很清楚。就像《法华经》上所说的,「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这是看破!世间不管怎麽样的变化,我们心里面有一点起伏(要没有起伏不就成佛了吗?)但是影响不大。不像没有学佛的时候,我们的起伏幅度很大,大风大浪,有狂欢、有愤怒。看破了,再好的境缘不会狂欢,再恶的境缘不会愤怒,起伏的波浪很低,不高。常常能够保持着心平气和,平等心、清净心生智慧!这个道理要懂。尤其是念佛人,境缘现前,一合掌一声阿弥陀佛,什麽事情都摆平了。

  後面这几句,「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这就是说,信愿持名把所有佛法全部都包括了。蕅益大师是教宗天台,晚年回归到弥陀。年轻的时候他学天台,所以他的着述、讲演都是用天台教义。天台讲八教,「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八教。竖彻五时,五时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的顺序,第一「华严」,第二「阿含」,第三「方等」,第四「般若」,第五「法华涅盘」,涅盘是最後一日一夜所说的。五时八教!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一生全部的佛法,信愿持名是统统都包括了。

  後头这两句话说得好,「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叹其难信也」。《弥陀经》没有人启请,世尊自己说出来,无问自说。这是慈悲到极处!你们不知道有一个最殊胜的法门,你们不知道,当然你问不出来,不问也告诉你。这个法门难信,确实难信。一般外面宗教讲,信的人得救,信的人有福,用在净土法门,那就妙不可言。你要信,你真的是有福;你要信,你这一生真的得救,超凡入圣!所以,我们今天报佛恩、报父母恩、报施主恩、报众生恩,就这两种方式,一个是念佛往生,一个是传承DA法。

  我们这里是净宗学院,我们所传承的就是念佛法门。我们的经典是「五经一论」,诸位一定要知道五经一论是我们的根本、是我们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有了成就,还有余力,可以涉猎其他的大乘法,你还有余力;如果没有余力,你就专宗本宗的典籍。我们相信,本宗典籍如果你用十年功夫,你就有余力涉猎其他的经教,来扩充净宗教义的影响力。涉猎广了,旁徵博引,辩才无碍。你接触现代社会芸芸众生,不能没有说服力。要具足说服力的话,佛教的教义,不是讲我们一个宗,佛教的教义,各个宗派的教义,还要涉猎到世界其他各个宗教的教义;乃至於科学、哲学,许许多多这些重要的学术理论、思想都要明了,你才能够应付得了。

  但是这些你要知道,不是现在就学,现在就学那就把你毁掉了。做学问要有次第,中国古时候儒佛做学问的方法,跟现在方法不一样。现在的方法,一开头广学多闻,这是我听人说,现在人讲做学问像金字塔一样,先是广,慢慢慢慢的到最後是顶尖,最後他专攻一门,他是由博到精。佛法跟这个恰恰相反,佛法开头是一门深入。佛法像个大树一样,它先是根(根本),然後再发展为枝条,枝叶花果,是这样发展的。这个发展是活的。为学像金字塔,到顶尖就不能再突破,死的。大树,千年神木,活的,年年发新枝,年年开新花、结新果,活活泼泼。所以,必须在一部经上下功夫,一部经至少有一、二年,你的根愈深将来的前途愈大。果然能够下定决心走承传的道路,十年。我们学院是预定九年,每一年专攻一样,这十年当中,净宗根本的典籍,五经一论,根扎稳了。

  《无量寿经》我们采取的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真正要学习必须要参考五种原译本,现在这个本子有人把它整理好了,你不要操心,你认真努力去研究就行了。《无量寿经》参考小慧远的《疏》,参考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都有所本!《观无量寿经》参考善导大师的《四帖疏》,天台大师的《妙宗钞》。早年,我讲过《四帖疏》,《四帖疏》是善导大师着的。善导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印光大师非常赞叹,传说善导也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弥陀经》,学着讲《疏钞》,讲《要解》,讲《圆中钞》,这是三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有灌顶法师的《疏钞》,很详细,过去我都讲过。《普贤行愿品》有清凉大师的《疏》,宗密大师的《钞》,非常丰富,《别行疏钞》。这些本子我们曾经大量印行流通,我们这边统统都有,这是本宗的。一论是《往生论》。本宗的东西确确实实需要十年,根才扎的厚。

  十年之後,你要有兴趣,再涉猎其他各宗派的典籍。佛法里面奠定根基了,你才可以涉猎到其他宗教的典籍,这世间一切学术,哲学、科学,那一接触不难懂,一接触很容易就了解。在佛法承传上,你才扎得了根基。要用真心,真诚心求佛菩萨加持。要求本师释迦牟尼佛、要求毘卢遮那如来、要求阿弥陀佛,求诸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弥勒、地藏,诸佛菩萨加持,这个路就会走的很顺利。决定不能有贡高我慢,决定不能够有名闻利养,那是魔障。你心里面清净、平等,确确实实为正法久住,为利益一切众生,魔障再多,你都可以顺利通过。每经历一次魔障,我相信你的境界会提升一次。

  所以我们要常常想到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世尊彻底悲心,无问自说。我们今天缘遇到了,如果自己不肯发真诚心,你就空过了,那叫真可惜。在这个道场不认真努力修学,你在这个道场就是障道,就是造业。所以这样的道场只有两条路,没有当中的,不是福,就是罪,就这两条。我们在此地是修福,修福、修慧,还是在这造罪业?这个我们自己要多想想。好,现在时间到了。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二十七集)


  诸位同学,接着看下面第五小段:

  「我等今日犹不肯死心念佛,若欲执敲门瓦子,向屋里打亲生爷娘,则於诸祖成恶逆,非善顺也」。这几句话乍听起来不好懂,是蕅益大师对一些参禅习气没有断的,念佛还要去看念佛是谁,对於这些人说的话。宗门里面,就是禅宗,禅宗的道场,晚课都念《弥陀经》,也念阿弥陀佛,也绕佛,但是他们念佛总是要提起话头「念佛是谁」!

  这一句话头就好像敲门砖一样。敲门砖现在没有了,现在你走到人家大门有电铃,你按电铃,里面的人就知道有人来了。现在资讯发达,所以我们去拜访一个人,总是先联络好,先电话联络好,什麽时候到达,不要去敲门。在从前没有这些方便的资讯,我们去看一个朋友,事先没有办法联络,到那里敲门。门,多半它有庭院,不像现在,现在居住的范围很小,从前每个住家都有院子,所以都有大门。大门是院子外面的围墙的门,到里面还有相当一段的距离。

  人来了,怎麽办?要敲门。敲门一般有门环,你现在在图画里头看到,门上有两个铁的圆环,那是什麽?那是敲门用的。大户人家才有,平民百姓没有,没有这样壮丽的门墙,没有。都是小的土墙,或者竹子编的篱笆,它有个门。敲门怎麽办?在地上找一块瓦片,找一块小石头在门上敲,里面的人就听到,他就来开门了。这叫敲门瓦子,就是敲门的瓦片、小石头。主人答应了,知道有人来了,这敲门的石头就丢掉。

  这是比喻宗门里面祖师大德教你看「念佛是谁」,这是一句话头。圆瑛法师後面注解注得好,参禅的人,原本用意很善,你要能随顺祖师大德,要懂得祖师大德的意思,这一句话头是叫你回头。你要是不懂祖师的意思,念佛是谁,每天在胡思乱想,念佛到底是谁?我到底是谁?你这就搞错了。它是一个疑情,不是叫你打妄想。许多参禅的,把这个话头都变成妄想,那你完全不懂祖师的意思,错了。这敲门砖,门里头有人答应就丢掉了。变成敲门砖拿在手上,你开了门,我就拿石头砸你,这成什麽话!这是比喻不懂得祖师的意思,错会了意思,就变成胡思乱想,把念佛的功夫完全破坏了。念佛,前面讲得很多,目的是求一心不乱,你加上妄想,你怎麽能得一心不乱?你怎麽能得功夫成片?不能夹杂妄想,这是说这个意思。

  「则於诸祖成恶逆,非善顺也」,你根本不懂得祖师的意思,把祖师提示的话头,不知道参究,落在意识里头打妄想,这种事情太多太多。参禅,参是参究,不是研究。现在人不会参究,只会研究,研究就是妄想。为什麽?研究用心意识,没有离开心意识。参究不用心意识,离心意识参,那叫禅。你没有离心意识,你用心意识,那就胡思乱想,这是把意思全都错会了。

  祖师看到你念佛,是希望帮助你提升念佛的境界,结果弄错了,把你念佛功夫全都毁掉。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状况,於是教人绝对不用宗门这个方法,老实念就好。所以要紧的是死心念佛,死心就是其他所有一切念头统统放下,叫死心。二六时中就是这一句佛号,就成功了!一心能不能念到没关系,只要功夫成片,就有把握往生。讲到一心不乱,实实在在讲,我们这一生未必能得到。但是功夫成片是肯定可以得到,你为什麽不干?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圆证三不退,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不可思议,难信之法!这个话佛说的,不是一般人说的。再看底下这一段。

  「逆恶之人」,逆是造五逆罪,恶是造十恶,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十念一念,下下品生」,这是蕅益大师举的例子,举最下的例子,下下品生。「并是夙因成熟,故遇善友,闻便信愿」。我们在《阿闍世王经》里面看到,阿闍世王造的是五逆十恶,《观无量寿经》上的,杀父亲,害母亲,跟提婆达多勾结,破和合僧;提婆达多出佛身血,两个恶人。这个罪业是无间地狱,提婆达多堕无间地狱。阿闍世王临终忏悔,五逆十恶,临终忏悔,真的是十念一念,他往生了。他往生不是下下品。

  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阿闍世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上品中生。我们读到这个经文,真的是很难相信,如果说是下下品往生,我们不怀疑;上品中生,我们就怀疑了。造这麽重的罪业,他念佛往生这麽高的品位,这什麽道理?使我们想到中国过去有一句谚语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他是真诚心忏悔,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们明白了,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十念一念往生,要看他忏悔的功力、忏悔的心、忏悔的意念,如果完全真实,真诚到极处,那个功德不可思议。

  从阿闍世王这个例子来看,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往生,他的品位可以从下下品到上中品,不等!端看他忏悔的真诚心、真诚意念达到什麽样的度数。在这个地方,实在说,佛也是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教训,什麽教训?绝不可以轻慢造作罪业的人,确确实实要认真修普贤行愿第一愿「礼敬诸佛」。对於五逆十恶的人我们都要真诚礼敬,为什麽?说不定他在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十念一念往生,到极乐世界比我的品位高,我不如他。我这个时候要轻慢他、瞧不起他,将来到极乐世界见面就不好意思。我们知道他这一世,不知道他过去世。

  後半段,蕅益大师就说了,「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净土或问,斥此最详,今人不可不读也」。《净土或问》收在现在的《净土十要》里面,《净土十要》是蕅益大师编的。实在说,恶逆之人他临终往生都是夙因成熟,过去生中他修净业的功夫很好,应当往生。为什麽没去得了?临命终时遇到障缘,这是我们要小心、要谨慎的。念佛人到临命终时,在家人看到儿子、孙子,尤其是喜欢孙子,临终快要走了,孙子来了;孙子一叫一闹,他舍不得。好了,阿弥陀佛来接他,一看这个样子,阿弥陀佛走了,他就去不了了。

  所以《饬终须知》、《饬终津梁》里面教导我们送往生,帮助念佛人往生,在这个时候,最好他的家亲眷属不要跟他见面。这在人情上很难说,临终最後一面,在佛法里,怕扰乱他,怕伤害他。所以这个时候最好不要见面。什麽时候见面?等他断气八个小时之後再见面,最安全的。非常有道理!这个时候最怕扰乱,家亲眷属难分难舍,把阿弥陀佛接引的时节因缘错过。另外一个是冤亲债主,见到就讨厌,瞋恨心就生起来,都是障缘。

  所以,送往生的时候,要叫他很安详、很冷静,在身边的都是佛友,各个人都念佛送他;他见到的、听到的都是佛号,睁开眼睛见到的是阿弥陀佛的佛像。人在病重的时候,佛像要供在他床脚那一头,他躺在枕头上,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佛像。而不是把佛像挂在他头的这部分,头的这部分,他睁开看不到!这都要懂得。能够挂三张佛像最好。为什麽?他左右侧面都能看到,一定要注意到,他一睁开眼睛,头怎麽转他都能看到佛像。耳听到念佛的声音,提起他正念,不能够引起他的情执,不能够引起他的烦恼,比什麽都重要。

  这个一念十念造作罪业的往生的人,他过去生中的福不小,你看临命终时他还清醒,一点都不迷惑,很正常,这是往生先决条件。如果造作罪业太重,临命终时,迷惑颠倒,就是助念都不可靠,很难往生。所以临终头一个条件,「神智清楚」。第二个条件,遇到善友,「故遇善友」。第三个条件,「闻便信愿」。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真的,万中无一,一万个人当中一个都没有。

  这是叫我们提高警觉。平常、现在的时候,我们精神体力都还不错,一定要知道断恶修善。古人讲得好,常常以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以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懂得宽恕别人,知道责备自己,改过自新,修善积德。有福不能享,一享福就迷惑。有福报给别人享,世间苦难的人很多,苦难的事很多,应当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欢喜修布施供养。只希求一桩事情,临终的时候没有病苦,临终的时候神智清楚,念佛往生,只求这一样。这一样最真实,除这一样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只有这一样是真实法,千万不能错过!

  我们看到、读到,一生造作罪恶的人也能往生,千万不可以有侥幸的心:他造着恶业,临终能往生,我多造一点恶业有什麽关系!我临终跟他一样,也能往生。没那麽简单!他过去生中修积的往生的业因,我有没有?如果过去生生世世没修,或者修的不够,《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五逆十恶,临命终时遇到善友,跟他一说他立刻相信、立刻发愿,是过去生中的善根这时候现前、起作用。过去生中要没有这个善根,那怎麽能往生?福德是什麽?福德他是临走的时候清清楚楚,不迷惑、不颠倒,那是福德。善根、福德,善友来相劝、助念,你看看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不但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多,不是容易事!

  你自己想一想,将来你临终的时候,你能够遇到善知识吗?会有人帮助你助念吗?都是一个问号。我们遇到有人临终,发愿帮助他助念,这好事情,这是种因。我常常帮别人助念,喜欢帮人助念,将来自己临命终时(这因果)就会有人来帮你助念。如是因,如是果,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们不喜欢帮人助念,到自己临命终时,恐怕也没有人帮你助念。现在有念佛机,但是到临终的时候,自己体力已经没有了,就是枕头旁边放个念佛机,也要靠别人,没有人帮助你也是枉然。

  人在世间,一定要做好人,一定要跟一切众生结善缘,这比什麽都重要。所以这个事情,祖师在这里提醒我们,决定不能够侥幸。这个事情是真有,但是自己不可以投机取巧,现在要认真、要努力的去干。夏莲老常常劝人「老实念」,「老实」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再看底下这一段。

  「当知此经,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能超三界、伏烦恼、破无明也」。这对於经典、法门,赞叹到极处。海是比喻真如本性,字字都是自性三昧,印是印证、证明。这个经字字句句都是世尊自性三昧里面流露出来的,是大圆镜智之灵文。大圆镜智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性般若智慧是自性之体、真性之体。自性里头,万德万能。自性里面,一切相好是它的作用。我们要是从《华严经》讲的体、相、用来说,般若是体,是自性之体;德能是相,自性之相;相好是自性的用。德能是能现、能变,相好是所现、所变,体相用。

  这个经文是自性般若流露。如果我们了解这个道理,通达这个事实真相,你才会把这个经看作宝!世出世间没有能跟它相比!我们要懂。真正是末法众生离苦得乐、超越三界六道,一生圆满菩提,唯一的通道、唯一的法门,功德利益,无与伦比,没有一样东西能跟它相比。这还得了吗!大师後面这几句话说得好,「唯念至一心不乱」,我们得真干,念到一心不乱,就超三界、超越六道轮回。伏烦恼,事一心不乱。他这三句话,「超越三界六道」,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超越六道。「伏烦恼」,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破无明」,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真正不可思议!

  不要看这薄薄的一本经,你要是念得很熟,从头到尾念一遍,五分钟就念完了。这个经的德用不可思议,你自己明了吗?真正通达明了,你能不学吗?你能不向「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目标精进吗?这才真正帮我们解决问题。大经大论道理、方法很多,没有这麽简单,没有这麽容易,实实在在跟你讲,效果也未必有这个经殊胜,总要清楚明了。清楚明了就是看破,看破之後,你才能放下。你为什麽没有放下、不肯放下?你没有看破,所以你放不下。再看下面一段。

  「所持名号」,名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真实不可思议」,这个名号是真如自性的名号,念这一句名号,没有别的,就是把真如自性念出来。我们是凡夫,在六道里头搞轮回,久远劫到今天,迷失了真如本性。现在佛教导我们用六字洪名,破迷开悟,把真如自性再找回来!这是最简单、最稳当、最直捷的办法。这个名号的意思是无量智、无量觉,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无量寿佛,或者是阿弥陀佛,意思都是无量智、无量觉。无量智是真如本性的自体,无量觉是真如本性的德用,这一句名号是恢复自性,所以真实不可思议。

  「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能持的心性就是我们现前念佛这个真诚的心。这个真诚的心是带着迷的真心。什麽是迷?妄想分别执着是迷,我们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尽。但是现在觉悟了,我要念佛了,念佛这一念是真诚的。念佛这一念里面,不是妄想分别执着。念佛的心是真诚心,真诚心不可思议。

  「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数声,声声不可思议也」。很可惜,这个事实真相知道的人很少。所以会念的人不多,不会念的人没有这个境界。声声不可思议,声声相应,相应才不可思议。古德讲的,我们都非常熟悉,「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怎麽叫相应?我们最常说的,每一声佛号都与阿弥陀佛的心、愿、解、行相应;每一句佛号里面,统统具足阿弥陀佛的心愿解行,这不可思议!或者说,说简单一点(阿弥陀佛的心愿解行不好懂,《无量寿经》你要不是透熟,真的是不懂),我们讲到最简单,与佛心相应。我们今天归纳,实在讲是又简单,也不算太难懂,「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能与这十个字相应,也就不可思议了。这十个字就是自性的性德。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自性性德念出来,让自性的性德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是玄学!实学,实实在在起作用。

  末後这一段话,蕅益大师恳切到了极处,劝导我们。你看看,「伏愿」,这还得了吗?祖师大德恭恭敬敬跪在地下给你磕头,我们现在讲,拜托你!「缁素智愚」,缁是出家,素是在家,出家在家四众同学,智是利根,愚是钝根。你是上上根也好,你是下下根也好,「於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对於这个念佛法门,对於《无量寿经》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简单容易,直捷稳当、快速,真的是无上至圆至顿的DA法门!不要看得太难。为什麽?太难,你就不肯干,你就推诿。也不能看得太容易。

  「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策是警策,勤是勤奋、精进。你不能看得太容易,太容易你就懈怠、就不认真。要认真、要努力!「勿视为浅」,你不能看得太浅,看得太浅,没放在眼上,这是最容易犯的。知识分子自以为是,欢喜这些大经大论,《弥陀经》、念阿弥陀佛,确实没看到眼里,真的是错过,当面错过。至圆至顿,无比的法门当面错过,你说多可惜!「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你也不能看得太深了,看太深,你不敢当,那也错了。这些病,统统都要改过来。

  我们看大师这头一句话,「伏愿缁素智愚」,这还得了吗?至诚恳切的劝导我们!我们要知道好歹,要感激祖师大德的恩德、教诲,这麽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我们还不觉悟,还要怀疑,还不知道珍惜,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辜负祖师。祖师的因地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猜想当中,肯定是佛菩萨再来,不是佛菩萨,这些话说不出来的。这些话不是人说的,是诸佛如来说的。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