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孝的真谛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8-2 15:50     标题: 孝的真谛

孝的真谛




   做人要饮水思源:生命从何而来?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报恩不忘本,才不愧对父母的养育思德。
  一般世俗所谓的「孝」,是以物质为主;总以为在日常生活中供给父母吃饱、穿暖……等一切享受即是尽孝,其实不然。
  
  父母恩德重如山岳、昊天罔极,虽然极尽世间美食珍物奉养,亦难报答其爱之入骨、牵肠挂肚的弘恩于万一。只亲在世时若不知孝敬,身后纵然极尽排场,甚至以金被银枕安奉,对父母又有何益?

  
  人生数十年,不免生、老、病、死,除了身躯性命之外,还有永恒不灭的「慧命」。子女若能将父母赐予的血肉之躯,善加利用,造福众生、成就功德,则父母亦能得福报。


           古圣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万善之门以孝为基。人人应礼敬供养尊亲如堂上活佛,并扩展短暂的亲缘私爱,成就清净觉情,普及累生累世的父母。
  
  学佛须以孝为先,弘扬孝道,方为真正的念长情、体大爱、报四重恩。
  
  善事父母为「孝」——孝养父母乃百行之先,万善之首。孔孟圣贤之教,以孝为本;尧舜先哲之道,孝弟而已。修身养性、立己达人,必始于孝,这是互古不变的金科玉律。
  
  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孝心即佛心。孝,有在家之孝与出家之孝。
  
  在家之孝,是以「敬」奉养父母,以「诚」承欢亲心;不违逆父母,以和颜悦色、劳而不怨的态度,尽礼事奉。
  
  出家之孝,是割爱辞亲,识心达本,深入无为之理,直趋解脱要道,这是报亲恩的捷径,非但未来获益,现世也能受用。光阴易逝、慈恩难忘,有亲在堂就如活佛在世,应时时报恩,圆满学佛之功。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人的身体,是从父母而来的,但是要成就道业、学业,则必须仰赖师长。所以,除了要孝养父母之外,还必须奉事师长,遵从师长的引导。立身处事,不能没有启蒙之师;在社会上生活,一定要有谋生的技能和常识。
  
  学一门功夫,一定要经过三年四载才能够学成。不论做学徒或长工、小工,都要顺从、奉事师傅,才能够得到师傅全心的调教与真传;若是对师长态度轻慢,对所学的功夫不认真,即使再有涵养的老师也会对你失望,到最后什么也没学到。
  
  现在的教育普及,有太多进修的机会与场所,学习必须有方向,并且慎重选择教导者。择师在于自己的意愿与志向,既然想求师长传授毕生所学,则一定要必恭必敬、全神贯注、认真努力地学习。

    学做人、学技艺或求学问都必须敬重师长;更何况是引导我们学佛入道、培养慧命、教导并洗炼我们心灵的师长,其恩德更是深重。「德丧起于不能尊师,心乱发于不能重道」。古人视师长的一句话重如泰山,今人却轻之如鸿毛。

  养育子女是家长的责任,对孩子要适当地管教,但不能施以权威;因为,父母对孩子只能尽责任,莫想要求权利。爱子女不应宠溺放纵,要以「爱以教育」来化导,使之成人。
  
  父母与子女间,亲情相连,常有一种不可思议、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内心牵挂。子女身体不适或发生意外,父母会痛不欲生;而父母心情也会影响子女的情绪。其实,这种情是狭隘的、迷惘的;人生被亲情小爱缠绕,牵引得牢不可拔,真是苦不堪言!
  
  现代的子女,往往使父母伤心,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大,不断与别人的子女相比较,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子女,结果引来子女的反感。
  
  父母的心情一紧张,子女便会感觉不安,因为父母子女的心是想连的。有的孩子出远门,父母在家里常常思念、牵挂,子女在外便待不住,一直想要回家,那就是母子连心啊!
  
  有的父母一直为孩子的课业操心,希望子女不断读书、不断努力用功;如此挂心惦念,子女就会坐立不安。其实要为子女造福,并非天天在佛前烧香磕头,祈求佛菩萨保佑、增长智慧。若只为了自己子女的平安、出人头地,才要拿钱做善事,这分亲子之爱,实在太狭隘,反而会增加子女的压力。
  
  而身为子女应该让父母安心才有福,若让父母烦恼就有业了;父母为子女而增加一分自私的心理,也会增加子女的业、增加子女的迷茫。所以,若要为子女造福,平日应该不求代价地付出,将普天下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子女,同样爱护、施予慈悲,如此所得的福报,自然也会回报在自己子女身上。
    
  若无法放宽心胸,只是将私情私爱放在自己家人身上,就会陷于情执缚捆,比如:子女见父母不合,或担心父亲的事业、操心母亲的健康……,而忧虑烦恼;子女在学校的课业,身体上的病痛,在外的交友,未来的前途、婚姻、家庭、事业,父母也都看在眼里,苦在心底。一般人容易为情所困,迷惘烦恼,而菩萨的情是清净的觉情大爱。因此为人父母者,应时时抱着宽大的心胸,以菩萨的智慧来教育子女,用慈母慈父的爱心来关爱大众,同子女必须会平安,也能健康地长成。

中国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观念,即是大爱长情的慈悲仁怀。愿人人转迷为觉,把普天下的长者视为自己的父母,年幼者都当作自己子女般爱顾。心胸扩大,情爱就不会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则家庭、社会自然祥和。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8-3 19:17

“孝”



    千百年来,我们的老祖宗一直很重视孝。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孙中山说:“讲伦理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不能没有孝。”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发展。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孝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渐渐被淡化了。常听到有人说,工作太忙,欲孝没有时间;收入低,负担重,尽孝没有能力;谋生他乡,路途遥远,孝心难以表达。更有甚者,有些年轻人,自己生活富足,却不愿赡养为生计所困的父母,有极个别人还竟然虐待父母。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出现,令人感到痛心,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以认真解决的问题。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每个人的身体发肤都源于父母。父母之恩是儿女永远不能忘记,永远报答不尽的。为了父母,无论花费多少金钱,多大力气,多长时间,都是应该的、必要的。知恩、感恩父母是古今中外所有人应具有的良知和道德。和谐社会,应是人人尽孝、知恩、感恩的社会。
  
   
    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今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要求儿女有孝心,并不一定要儿女拿出多少钱来,也不一定要儿女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报答,而是更多希望儿女在心里时常记挂着父母,时常在一些细节上为父母着想。比如,身在异地的儿女,不忘给父母打打电话、写写信,逢年过节回家看看父母;在父母身边的儿女,不要因为天天见面而冷淡了父母,下班回家时,给父母送上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茶余饭后,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有空闲时,替父母洗洗衣服,晒晒被褥等。这些看似举手之劳而出自内心的行为,都能深深地让父母感到极大安慰。2000年央视“春晚”的一首《常回家看看》,所以唱红大江南北,唱进千家万户,就是很好的证明。
  
   
    “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陈毅在他62岁时还为重病在床的老母亲涮洗尿裤,孔繁森两赴西藏前都不忘向老母亲跪地辞行。美国首富比尔·盖茨说:“我认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愿普天下所有做儿女的人们,切莫忘记孝敬你们的父母!




图片附件: 72_36916[1].gif (2008-8-3 19:17, 24.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8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3182


作者: 红尘一梦    时间: 2008-8-6 10:59

百善孝为先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顺父母为一端。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穷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侍候莫厌烦。
爹娘都调莫违阻,吩咐言语记心间。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敬意面带欢。
大小事情须禀命,禀命再行莫自专。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宝局钱场休我往,花街柳巷莫游玩。
保身惜命防灾病,酒色财气不可贪。
为非作歹损阴德,惹骂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来相问,冷热好歹问一番。
到晚莫往旁处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凉快,冬天宜暖不宜寒。
爹娘一日三顿饭,三顿茶饭留心观。
恐怕饮食失调养,有了灾病后悔难。
休说自己劳苦大,爹娘劳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劝人及时把孝尽,兄弟虽多不可扳。
此篇劝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迟延。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幼儿咒骂我,我心好喜欢;
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喜欢,一不甘,待儿待亲何相悬?
劝君今后逢怒,也将亲作小儿看。

儿辈出千言,君听常不厌;
父母一开口,便道多管闲。
非闲管,亲挂牵,皓首白头多谙练,
劝君钦奉老人言,莫敎乳口胡乱言。

夫妻携钱包,买衣又买糕;
罕见供父母,多说饲儿曹。
亲未膳,儿先饱,爱护心肠何颠倒?
劝君多为老人想,供养父母光阴少。

市上检药物,只买肥儿丸;
老亲虽病弱,不买还少丹。
儿固瘦,亲亦残,医儿如何在父先?
割股还是亲的肉,劝君及早驻亲颜。

富贵孝亲易,双亲未曾安;
贫贱养儿难,儿女无饥寒。
一条心,分两般,亲则推贫儿不言;
劝君莫推家不富,薄食先亲自然安。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回心复孝天理还;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孝顺不分女共男。福禄皆由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孝子口里有孝语,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孝在家中大小欢;孝子逢人就劝孝,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处事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为孝,能孝就是好男儿。
为人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相,入孝出悌自然安;亲在应孝不知孝,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能孝不在贫合富,善体亲心是子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忍让二字把孝全;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思鳏寡亲影单;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枉徒然;孝顺传家孝是宝,孝性温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类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先,当知孝字是根源;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无穷孝无边;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念得百遍万孝全;千篇万篇常常念,消灾免难百孝篇。

作者: 英姿    时间: 2008-8-6 17:56

   感谢红尘一梦师兄发的好帖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