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一个不孝子,拒绝赡养父母亲,正月初七硬把老母拒之门外,不让老人进家,老人一气之下,服毒自杀。这时他却说什么“老太太现在死了,活着没有享着福,死了该让她风风光光走,否则村里人该笑话我们了。”于是借了4000多元钱准备办丧事。
看了这条消息,联想到当年我的一家邻居,那邻居老夫妻有5个儿子,有在城里当干部的,有经商的,也有汽车专业户,混得都不错。可在抚养老人的态度上,却惊人地一致:谁也不想管。最后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每人每月交5元。可怜的老太太不久在贫困和精神折磨中死去。5个儿子忽然“人性”大发,说我们在外头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老的死了咱不能跟一般人家一样,要轰轰烈烈,争个脸面。于是每人拿5000元,大张旗鼓,一时间好不热闹。可街坊邻居们看了他们摆在老人灵前的山珍海味,大骂说:“早有这般孝心,你老娘能死吗?!”
“孝者德之本”。这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也是很受洋人羡慕的中国特色。从孔老夫子提出“孝悌”思想,到孟夫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发挥,一直到今天,无不强调孝敬父母之道。古人们还林林总总地写了不少专著,诸如《孝经》、《二十四孝》等书,具体地讲述了孝道的内容和实施方法。而不孝,则是天下大忌,是国人共讨之的逆行。《孝经》云:“五刑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但什么是真孝?中国人历来是讲究实际的。看一个人对父母孝与不孝,不是凭一时一事,也不看你后事如何张扬,而是重在长久,重在生前。生前之孝是真心,死后之孝是假意;生前之孝是为老人,死后之孝是为自己。实实在在地说,一般老人的心理,要求子女之孝,也就是在自己失去劳动能力之时,子女能使自己生活得舒心,对父母知冷知热、知痛知痒即足矣。正如古人所说:“凡为人子者,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此孝子之心尽矣。有一老人,生前病时,子女竭尽心力,满足老人所求,所以,老人临终前,一再叮咛:“我死之后,不要吹手,不要停灵吊孝,当天去火化了事。人死如灯灭,你们的心尽到了,我知足了,你们不用挂念。”老人死后,其子女谨遵父言,没有大操大办丧事。村人知道内里,尽管觉得丧事不隆重,没有说不孝的。
当然,也有些人在父母故去之时,为了寄托哀思,加上受封建迷信的影响,希望老人到另一个世界时生活得更美好。于是就大操大办,极尽铺张,不惜巨资,搞迷信活动,结果搞得筋疲力尽。其实这实在是一种愚孝。至于有人想借为父母办丧事之机,显势力,捞外财,变相榨取死人的“剩余价值”,那就更不得人心了。一个丧葬,也能折射出世道人心。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