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卍新纂续藏经 No. 1196 净土证心集 [打印本页]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1     标题: 卍新纂续藏经 No. 1196 净土证心集

卍新纂续藏经 No. 1196 净土证心集


清 卍莲述


3卷


  No. 1196-A 序
  
  夫所谓土者。心而已矣。心外无土。土外无心。净名所谓心净则土净也。倘以肉团为心。缘影为心。既未证心之所以为心。又安识土之所以为土。则夫应观法界。一切惟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者。果何所谓也。而迷心作境者。昧然罔觉。一心之趋向。遂成两土之分歧。有秽净。斯有苦乐。有苦乐。斯有生佛。一切之国土。想网之所成也。浊恶众生。既不能信。复何能证。谁则背尘向觉。起厌生欣。当今之世。而欲求一超生死之捷径。脱轮回之方便。舍此净土一门。其何从而有之。台宗卍莲法师。深究宗门。广稽教部。不以宗教为究竟。而以净土为指归。其亦悟彻根源。契理亦复契机。故发为诗歌。作为铭词。无不阐扬净土。大放厥辞。二十九章之杂缀。所以辩明净土也。四十八首之题像。所以宏赞净土也。唯心之颂百八。所以遍穷净土。也要约之律二十。所以劝修净土也。而且欣厌有铭。警策有偈。无非反复叮咛。欲人之同归于净土也。夫菩萨之用心。利他更切于自利。恐净土之不知所修也。爰辑仪式以示之。恐净土之有外乎禅也。复拟牛颂以通之。法师之于净土。固已深信。而证之于其心矣。余与法师交契有年。深知巅末。十八犹负薪。二十始剃染。未当学问。而能言之亹亹者。不亦难乎其难哉。因弁数语于简端。以明法师之专心净土。绝不以宗教接人。正是善宗者不言宗。善教者不言教也。后之学者。当知无宗之非教。无教之非宗。无宗教之非净土也。幸勿岐而二之。是为序。
  大清光绪乙亥岁孟春月乐成吴郑衡书于三一阁之香染室
  
  No. 1196-B 自序
  
  夫大道自如。万行之本。本元若二。吾教何归。倘万行同一真。奚自得分迷悟。由一真具万行。故此有判升沉。人心自异。道本常然。一念未生。千途安有。故诸圣达此道。则生死虚寂。众生昧此道。则轮回宛然。以致大觉尊慈。不能自已。示生垂迹。为实施权。四辩宣扬。鉴机宜而与法。一音圆演。指空有以利生。佛应虽殊。理终无别。观此万敷之妙用。总为一性之相关。详夫理事双融。旨明毫端之上。善恶两念。果招万难之中。塞满太虚尽无余。填作法界无不遍。若达一心体用相即。便知万法大小无生。其实返本归源。随缘不变也。是以无量法门之多。任他竖穷横遍。一乘觉场之大。只须意会神通。古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者。明矣。夫凡圣一体。感应靡差。不碍卷舒。不争远近。不隔事理。不妨去来。故知从东至西。十万亿土。无论上中下根。皆可往生见佛。只缘两土苦乐有异。净秽不同。所以彼此欣厌。不可不肫切也。佛祖诚言。六方同赞。吾人果信愿持名。未有不亲证亲到者。论位虽有高低。到彼俱无生死。可谓释迦一代时教。弥陀六字洪名。旨无不该。机无不被者矣。然一生上圣。尚迷隔罗之光。五浊下凡。焉穷彻底之本。但不忍遗教。乃以露鄙怀。略展数言。聊申浅见。故迦叶菩萨云。从未登地已还。皆名邪见之人。此之谓也。非假如来之方便。曷到宝所之玄门。奈何众生机由利钝不同。如来法乃难易仍尔。所以非仗言说。何以决疑。非引证明。何以起信。述成佛祖之言教。同证自他之偏圆。愿法界众生。报惟心九品。三空顿证。亲见十劫之弥陀。无量分身。并圆二严之福果。尘劫有尽。心愿无穷云尔。
  时维大清光绪元年岁次乙亥孟春之月谷旦东瓯释卍莲晓柔氏自序于约西精舍
  
  净土证心集目录
  ·卷上  ·净土缘起
  ·一心两土应宜取舍
  ·简易不可思议
  ·心土不二智者同往
  ·惟心同异
  ·心佛一致谛观无外
  ·念佛名为无上深妙禅
  ·佛祖语异理同
  ·约教释疑
  ·愿门普摄无有弃化
  ·求生拔欲根本
  ·持名功不虚弃
  ·求生要学信实
  ·尼真超请示
  ·七期念佛普说
  ·女众错会经旨
  ·求生不可胜数
  ·往生公私两利
  ·称名复本
  ·作佛释疑
  ·一信永信
  ·誓愿决定
  ·立行坚猛
  ·愿此法门递相度脱
  ·附刻真妄心境图
  ·金装佛
  ·花献佛
  ·灯供佛
  ·正助总申回向佛果
  ·卷中  ·西方殿对联
  ·散心念佛(并叙)
  ·尽大地是弥陀(并叙)
  ·牧牛颂(并叙)
  ·示学人行脚(并叙)
  ·讲法华经展席罢席二律(并叙)
  ·仰虎溪联句(并叙)
  ·题舌血画阿弥陀佛像诗(并叙)
  ·即心即佛(渔父)并叙
  ·四弘誓愿(渔家做)并叙
  ·四无量心(前调)并叙
  ·八苦(前调)并叙
  ·西方乐(渔父)并叙
  ·十二时念佛歌(并叙)
  ·顾命愿(法驾导引)并叙
  ·九品往生(驻云飞)并叙
  ·卷下  ·欣厌铭(并叙)
  ·唯心念佛颂(并叙)
  ·专持求生(并叙)
  ·愿法界众生同归(并叙)
  ·警习勉行(并叙)
  ·痛策往生(并叙)
  ·平时功归临终(并叙)
  ·净土要约(并叙)
  ·净土仪式(并叙)
  ·戒杀放生诗(并叙)
  ·随见生灵三归便决
  
  净土证心集目录(终)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2

  净土证心集卷上
  
  传天台古和 卍莲 述
  
  净土缘起
  
  佛之本怀者何。拔人之苦。与人之乐也。虽云法性平等。无非劝人去其邪。以归于正也。通论之。则无量法门。门门皆然也。若别论之。于中特开横超一门。更具拔苦与乐之德。最上殊胜之所不同也。是以如来说法。始自华严。终至法华。一代时教。则有三百余会。而经经无不导归于极乐。良繇是也。厥后佛法时至。妙教流行。自西而东。传于震旦。晋代庐山。远公法师。缘于佛陀跋陀罗尊者。授念佛三昧。与弟慧持僧慧永。朝贤贵士。隐逸清信。乃至阙公则等。一百二十三人。社结东林。刻木铭誓。称名期生。俱超乐国。阙公则。愿生而来报。其后同誓友人。夜在东京白马寺。为公则追忌转经。于时林殿。皆作金色。闻空中有声曰。我阙公则也。祈生极乐。今果矣。故来相报。言讫不见。净土因兹传传不已。名播天下。则莲风愈久愈扇。诚感则应。灵瑞昭彰不一。至清梵天等而往生者。谁测其数也。设非法门之至圆至顿。焉得如是乎。以法门顿故。法界藏身。太虚无外。又圆故。无论其根之利钝。信愿不亏。称名即生。故文殊般若经云。众生愚钝。观不能解。但令念声相续。自往生佛国。纵报末品。终无退转。所以往生乃三祇之初步。十号之元阶。故知其中多有一生补处者。
  
  一心两土应宜取舍
  
  闻夫人生有所苦痛者。以未得生法二空。凡有惧者皆然也。究其所由。皆自无始。真不守性。逐成妄所。不返一真之故也。明此理者。外境自心本来不二。故大觉圣人。视人犹己。兴慈运悲。长时救护矣。众生昧此理。反将自心言是外境。便打成两橛。由是迷心作境。因境生心。造业不已。古德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苦哉自作自受。何与于人哉。即至厌离心生。欲求出离。纵使大悟如悟达一般。业报时至。约理虽悟苦痛是虚。言事则其苦状。终难得免。只与么难忍。应知亦然。所以悟达且尔。吾人现前。虽疾病未至。岂敢高谈阔论。生死即涅槃乎。细细详之。甚可惧矣。幸有如来不吝慈悲。无问自说。净土法门。谓若有闻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又云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以是观之。则彼此苦乐。尽可见矣。盖虽自一心。不可不有取舍也。不可不舍苦取乐也。
  
  简易不可思议
  
  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良以吾人但具心是佛未作。故名众生。如来能证心是佛已作。故号弥陀。所以弥陀。证无所证。全证众生之所具。众生具无所具。全具弥陀之所证。是故人念佛。即佛也。如臣传旨。即王也。众生心佛名殊。不思议体一。故般若经云。文殊问佛。云何速得阿耨菩提。佛答有一行三昧。欲入一行三昧者。应须于空闲处。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昼夜常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观此谁敢轻念佛。乃愚夫愚妇之所为也。何者。盖即是念中。便能见于三世一切三宝。所有依报国土。尚在其中。更有何物。是心外哉。只如问答中。速得即是。而四字。直指念佛。是第一则公案。所以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盖谓念佛也。岂可思议哉。故涅槃云。声闻天眼为肉眼。学大乘在肉眼为佛眼。故修念佛法门。如同大海中人乘船。四望一统是水。则不必更寻陆地凿源矣。盖只贵一心求生便是。珍重珍重。
  
  心土不二智者同往
  
  问志公云。智者知心是佛。愚人乐往西方。奚得是同。答岂不知永明禅师云。古德设有边辟之言。皆是为物遣执。则不可独依其言。不依其义也。此正破人常见之所著。不达自心之边底。即一向外求。若达即外是内之旨。则一统坦然。志公决无此语。然他云。智者知心是佛。以心无外故。天然之然。原无造作。则十方佛土在其中矣。所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地狱尚起妙觉之心。何独西方弥陀佛国。不是心乎。既乐土即是吾心。吾知彼之土。即知自心。吾念彼之佛。即念自心。土即自心之土。心即自土之心。心土不二。生佛一致。毫厘不差也。如是则念佛求生。何愚之有。观佛三昧经云。文殊自叙宿因。谓得念佛三昧。当生净土。世尊复记之曰。汝当往生极乐世界。故文殊发愿经偈曰。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满足我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夫文殊大乘中之大智。尚且同往。则马鸣龙树。及此天衣怀圆照本等。不待言矣。何乃知心是佛者。便不求生乎。智者知心是佛。尚要求生。则愚者求生。理应然也。
  
  惟心异同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何况如来出世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一切众生之所不测。盖大道心体。惟佛独证。圆明洞彻。毫无滞碍。故三智一心中知。五眼一眼中见。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净土。皆自心之本具。故言惟也。俱舍颂云。四大洲日月。须卢六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世。此小千千倍。说名为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坏是也。一大千世界。称一佛土者。百亿日月。百亿须弥。百亿四大海。百亿铁围山。名一佛土广大若此。则佛佛国土。例尔可见。从是西过十万亿佛土。乃弥陀佛国。如此观之。彼土此去甚远。俨然有宝树宝池。栏楯罗网。四色莲花。海会圣众在。亦非譬喻比量约法等。乃实境之事也。不是他物。又不向外来。皆是吾心广大。故包如许佛土。然亦不独吾尔。则诸佛国土唯蚁心包含亦可。何以故。盖蚁身虽微。心大亦然。若了此者。决定无疑。毫无所滞。方可名唯心净土也。如其不然。则一切佛土。皆在心外。说之于口则同。见之于心则异。而不可名唯心也。盖论同。则心包太虚。如庐山永明楚石等辈。见佛求生西方者。言唯心为之同也。论异则太虚包心。言净土便在目前。弥陀不在西方者。彼惟心为之异也。由之瑟奚为于某之门。孔子之言何谓也。故玄沙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楞严经云。落魔道者。都指现前为佛国。别无净居。及金色相好等。观佛祖语句。如鉴明镜。则好丑显然可见。
  
  心佛一致谛观无外
  
  问心本无相。安有处所耶。答若无处所。安对汝说。问如何是心。答六字洪名。问如是则念心非念佛耶。答心佛一如。问赵州云。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何乃一如乎。答大抵祖师接物不定。有时恁么。有时不恁么。秘藏指南云。僧问赵州。如何是毗卢师法身。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此诚言。赵州何尝不念佛也。是以妙悟之士。理事双运。如鸟两翼。似车两轮。缺一不可。汝但知此。未曾知彼。便坐漱口一见。当知正念佛时。而当念究其能念之心。遍一切处。了不可得。是名谓之念而无念。即空观观心念佛也。将此能念之心。念彼所念之佛号。乃历历而分明。是名谓之无念而念。即假观观佛念心也。如是则念念了达能念之心。与彼所念之佛。乃非空非有。二边叵得。即自即他。中道亦亡。即寂而照。自心观作佛。即照而寂。彼佛显自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众生心佛。一念圆成。如[、/(、*、)]字三点。纵横并别。皆不可议。举一即三。言三即一。所以妙宗圆中。疏钞十要等书。一一无非宗旨。汝自置之不看。倘细详之。必然合之两美。故料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大集经贤护品云。求无上菩提。应修念佛禅三昧。若人称念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慈旨亲传。可不信哉。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2

  念佛名为无上深妙禅
  
  禅有浅深之所不同。非是一定。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吾言佛门入道之要。法不在奇。理契则妙。故金刚三昧经云。不动不禅。离生禅想。法句经云。若学诸三昧。是动非是禅。心随境界流。云何名为。定闻夫今人之禅所好者。无非坐乎偏空痴定之见。制之于心。使念不起。以为奇特。若尔。一违此二经妙旨。二便不知念佛法门。乃当念即空。念而无念。极深极妙之禅定也。不亦惜诸。若真妙禅定者。亦非奇巧。不出乎天然之理。故坐禅三昧经云。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如清冷海中金须弥山。乃至功德法身。亦如是念。法华经云。又见菩萨。安禅合掌。以千万偈。赞诸法王。然若深达此理。复以守愚空坐。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佛祖语异理同
  
  教明如来久已证入。为利生故。出现于世。故说净土法门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众生闻此。彼有现佛可依。则道业易成。故信愿持名。标心净土。坛经云。除去十恶。即是十万。后人不必疑也。当知佛与祖。语虽异而理则同。何也。观夫唐代张善和。乃极恶之人。以杀牛为业。至临终地狱相现。有一善知识。指示善和。面西专切念佛。未满十声。即见佛从西来与座得生。确有此事。故称赞净土经云。十方恒沙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大千。证明往生。能不信欤。若非语异理同。纵去十恶。修十善行。傥不回愿西方。其福报于天宫。始终难免左级。安比极乐永劫之不退也。大凡六祖语句。但一时被机。如来说法。正当像末普被。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得者。惟依净土可归。慈父遗嘱。须铭肌镂骨。今当末世。五浊时炽。境强习重。观浅心浮。欲有所修。舍净土。其奚从哉。
  
  约教释疑
  
  问金刚经云。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何坚执往生。反违大旨乎。答是义当辩。盖教虽同一大乘。不无始终分设。当知彼经乃大乘始教。如来破相显性。直达元底空无所有。体本虚寂也。故经云。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净土法门。谓之不然。乃大乘终教。见佛相好。无非自性。观经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然光明相好。既言不可具说。则何止三十二相。及八万四千。应知如来具无数相也。若得理事融通。相即是性。性相不二。所以永嘉云。幻化空身即法身。即此义也。若初后不分。莫怪滞碍。而始终详明。疑应自释。是以约理虽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乃彼此来去。即事之理。又宛然也。譬如一大城垣之中。东西不滥。来去分明。或东城里人。一日问邻居曰。到何处去。对曰。至西城里去。他一日回来。问汝何处来。又对曰。西城里来。如是岂东西来去。亦不分乎。然倘执一向城中兀坐。东西不来不去。犹之定性木人。能成得大事耶。所以天衣怀大祖师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而生则决定生。如东城里至西城里。则横超宛然也。而去则实不去。虽有横超之事。实不出城去。言不去也。非东不至西。言不去也。昔日曹山在洞山门下。有一日告假。洞山曰。子向何处去。曹山曰。到无变异处去。洞曰。既无变异。岂有去耶。曹曰。去亦无变异。往生净土。生则无生。便是这条道理。所以达者。则理事皎然。如反掌耳。掌即背之掌。背即掌之背。背掌虽异。同是手也。
  
  愿门普摄无有弃化
  
  人说能具大善根者。才可念佛往生。我等业恶安得有分乎。释曰是义不尔。摩诃衍云。菩萨不离诸佛者。而作是言。我于因地遇恶知识。毁谤般若。堕于恶道。经无量劫。虽未得出。复于一时。依善知识。教行念佛三昧。其时即能并遣诸障。方能解脱。有斯大益。何乃自虑障深。反负殊胜法门。可不惜乎。所以诸佛菩萨。乘大愿船入苦海者。正为娑婆众生。宿业重故。万修万退。不能久植善根而来。只信愿具足。无论善之与恶。有至心持名。即得生彼。昔日张钟馗。亦是业重之人。以其杀鸡为业故。忽见一人着绯。驱群鸡来叫云。啄啄。四畔上啄。两目流血。受大苦痛。有僧为设佛像焚香。念南无阿弥陀佛。兼令钟馗一心专念。忽然香气满室。安然往生。然以仗胜缘无生易证。使得忍后永无退转。方可次第修证。圆满菩提。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2

  求生拔欲根本
  
  娑婆利害者。莫过于生死也。而生死利害者。莫过于爱本也。此爱之所难断者。皆因乘习所薰。而内外交攻之故也。所以障闭吾人之心目。使向五欲上驰求不息。故于生死之间。全不说着思着。此之利害者。曾有几人知之。倘遇病痛时。谓病愈决志修持念佛。其病稍愈。依然恣心放逸。纵横自由。彼病中苦痛。全全忘。却。将修持念佛。远远抛却。仍在生死苦趣中而不求出离者。此皆爱重之故也。欲断其由。观非体空。终难排遣。然众生身之根本。莫不皆然。无非宿种爱水润泽而有之。纵得一心体空。犹是止沸耳。何者。盖隔阴即昧也。所以十住断结经云。有四亿众。自知死此生彼。牵连不断。欲为之源。乐生无欲国土。佛言西方此去无数国土。有佛名无量寿。其土清净。无淫怒痴。莲花化生。不由父母。汝当生彼。然则秽土是颠倒自然。乐土则无为自然。类虽悬隔。倘信愿行具。便可生。此脱苦法门之殊胜者。真不可思议也哉。
  
  持名功不虚弃
  
  问众生蒙昧未曾参究。而不知理性。虽教终身念佛。倘不往生。非徒劳耶。答非徒劳矣。法华经云。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观此便可知矣。而治世语言。尚且不违。何况正念洪名。反施徒劳耶。十念尚且得生。何况终身无间。反不生彼耶。所以不足疑也。古德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无愁不开悟。故知不可执定参究。随愿往生经云。佛国无量。专求极乐者。以因胜十念为因故。以缘胜四十八愿普度众生故。所以只要尔肯。何虑不生。一信永信。念佛无秘诀。要在心死也。
  
  求生要学信实
  
  止水止其源。步牛步其迹。大抵念佛不入门者。皆因心思太活动之故也。虽闻圆妙简易。谅必还有奇巧法门过于此。人自不肯入之。非门闭也。故知见思甚是利害。乃使人疑。前疑未决。后疑复生。决无了期。又疑之与信。势不两立。犹之明暗相倾。总而言之。究疑之源。拔其根者。必须要人。自学作一个愚直汉始得只信一卷阿弥陀经。是佛亲口所说。但执持名号。便可往生。其余百不知。百不晓。使疑当处顿断。然后方知净土诸书。莫不从此发挥。要人持名也。此乃真诚入门之要诀。而信自然兴焉。仁王经云。能起一念清净信者。是人超过百劫千劫。无量无边。恒河沙劫。一切苦难。不生恶趣。不久当得无上菩提。是故入道之门以信为首。信心生。然后可论修道入道矣。此乃圆信净土法门者。正谓依理起信。确实不谬也。依理起信故。古所以有起信论也。依信明心故。古所以有信心铭也。良繇信为行之体。行是愿之用。信行愿具。的为往生之资粮。苦海之宝筏也。法句十三云。舍卫江东。其水深广。五百余家。刚强欺诳。佛知可度。往至树下。有来礼者。有问讯者。佛化为一人。从水上来。水才至踝。众人怪问。曾见有人水上行。有何道术。化人答言。我是江南愚直人耳。闻佛在此。乐欲见之。问他人言。水深浅耶。他人答我。水但至踝。信言而过。无别术也。佛言执信便度生死之渊。度数里河。何足为奇。村人闻之。悉从佛化。今净土亦如是。皆是佛说。如云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应当发愿。生彼国土等。吾人只要。执信佛言而行之。便能同度苦海。免此沉沦。而登彼岸也。
  
  尼真超请示
  
  礼而请曰。起信论云。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乃可成办。如木中火性。是火正因。若无人知。不假方便。能自烧人。无有是处。众生亦尔。虽有正因。薰习之力。若不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等。以之为缘。自能断烦恼。入涅槃者。无有是处。吾宿何罪。又造何业。今报女体。障碍之甚矣。善知识尚不能亲近。漫言佛菩萨也。乞师垂导。示曰。善哉。女身汝厌甚矣。然实可责。障人自障。自碍碍人。今既已厌。不必太忧虑也。欲求出离者。只先择法简易为要。将平日所诵的华严。法华楞严。金刚地藏等经。且置于帙。转前工夫。单提名号。专切求生。即脱此身。便得逍遥自在。永劫快乐。彼佛因中有愿云。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闻名尚尔。况称名乎。一生彼国。今佛现在说法。二大士辅化。上善同居。俱以在会。皆知识者也。更有水鸟树林。咸诠妙向。则三宝甚是具足。永无退缘。必当作佛。如摩诃波阇波提。及六千比丘尼等。后坐道场。皆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又耶输罗陀比丘尼。当于善国中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佛寿无量阿僧祇劫。汝亦如是。是身虽女。是心非女。但愿往生。如汝所愿。一切庄严。悉得成就。将来同作菩提比邻。圆满一心矣。尼曰。某甲更以礼谢。从今示后。终愿不移。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3

  七期念佛普说
  
  夫所谓七者。乃行人入道之期限也。或二七。三七。至七七日等。大集经云。若人专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日。现身见佛。即得往生。乃至小本云。七日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至临终佛及圣众。来迎往生。此皆指克期之验也。盖千经万论。都劝求生者。由娑婆众生。八苦交煎。诸缘逼恼。无一顺适。故大悲出此一门。正为吾人未证无生。大可哀愍。即现前种种小苦。尚不能忍何论生死。乎但生死二苦。尚有已去未至。不曾知者。况复是后末劫。疾疫饥馑刀兵。三灾之苦乎。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然不思则已。思之则畏甚矣。故目连所问经云。佛告目连。世间人虽有豪贵富乐自在。悉不得免生老病死。只由不信佛经。后世为人。更甚困剧不能得生千佛国土。是故我说无量寿佛国。易往易取。而人不能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名无耳人。所以净土法门。真乃心境圆显。彼此同源。振古如斯。于今为烈。可谓秘藏之津梁也。以乐邦境胜。故六方同赞莲花托体。寿命无穷。无生死二苦也。既以莲花化生。而无爱念。故冤亲无待。无爱别怨会二苦也。又无寒暑迁改。故心神顺适。无老病二苦也。万事所愿如意而至。彼虚无妙体。称性受用。无求不得与五阴炽盛二苦也。何况更有天垂罗网。地布金沙。七宝栏围。四色莲炬。照彻空中琼楼翠耸。及见顶上珠树矗云。间饰庄严种种挺峙。此等境界。岂可思议。以持名易生。故不须参习三乘教典等行。单提六字圣号。则万修万去。有如此捷径。故龙舒居士文云。而人或不知者。可痛惜也。知而犹不行者。更可痛惜也。时有女众在傍问曰。西方有如此快乐逍遥自在。我等念佛亦可生否。答曰。佛世龙女八岁。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等正觉。所以汝等。虽是女人。切不可自欺也。况昔日韦提希。又是女人。其乃净土启请之主。彼时有五百侍女。一闻佛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心生欢喜。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然女人无别法门。但知一心念佛便是。故往生集。圣贤录。诸书所载。往生者多。无他简易故也。
  
  女众错会经旨
  
  女曰。娑婆之苦已可畏矣。况更受女身苦乎。佛经云。欲生阿弥陀佛国者。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凡求生净土者。皆有愿回入娑婆。吾则信佛所说。往生不尔。噫。佛经意旨。汝会错矣。当知梵语阿耨菩提。此云无上正觉。谓一得正觉。永不退转邪觉。是名谓之不退转。非言不回入度生。名不退也。何者。彼无生忍后。而无为自然。当入娑婆时。其不失于正定。是不退转正显乎此。何况更有种种方便。神力自在。皆不可议。安可同此凡夫之所著者比哉。譬如贫士。入京点入翰林选官。其后为治民而来。岂同前此贫苦之时比哉。故往生论云。游戏地狱门者。生彼国土。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救苦众生。汝若疑心不决。请以此论诚言为证。始终无错。
  
  求生不可胜数
  
  详夫诸净土书。录往生者。万不得一。良以其所表著者。录以为凭。使人信之。实有其事也。岂能具载之乎。所以近者往生。尚不能尽知。况远方乎。夫释尊一代宝教。乃遍乎娑婆大千。无不到之处。此震旦往生。尚不能尽知。况大千乎。佛法既致远播而且广。即所被之机亦多矣。其有往生者。非凡夫见闻之所能及也。故无量寿佛经云。弥勒菩萨问佛。世尊。于此娑婆世界。有几许不退菩萨。生彼佛国。佛答。此娑婆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一一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诸小行菩萨。及修习少功德者。不可称计。皆当往生。坛经云。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佛说此六十七亿等皆不退。按此则知东方人。其实非造罪求生也。彼经又云西方人造罪求生何国。小本经云。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恶之名尚不闻。何况造罪。故观经明生彼下下品。亦发菩提心。此下下品。乃是十恶人至彼。尚发菩提心。则知西方无造罪。不待言矣。然彼国非较恶世名善。比十方佛刹。愈胜愈严。是故佛言。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其第一佛。名曰远照。彼有百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二佛。名曰宝藏。彼有九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三佛。名曰无量音。彼有二百二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四佛。名曰甘露味。彼有二百五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五佛。名曰龙胜。彼有十四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六佛。名曰胜力。彼有万四千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七佛。名曰师子。彼有五百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八佛。名曰离垢光。彼有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九佛。名曰德首。彼有六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佛。名曰妙德山。彼有六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一佛。名曰人王。彼有十亿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二佛。名曰无上华。彼有无数不可称计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不但此十四佛国中诸菩萨等。当往生也。十方世界。无量佛国。其往生者。亦复如是。甚多无数。我但说十方诸佛名号。及菩萨比丘生彼国者。昼夜一劫。尚未能尽。我今为汝略说之耳。彼十方俱生。非佛知佛见。孰可知乎。观此纵使净土缘疏之者。亦不可忽诸。须勉力而信。奋迅而念。何则大乘诸菩萨尚尔。我敢自负也哉。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3

  往生公私两利
  
  佛说十方微尘刹土。俱求生者何哉。大抵如京都会试一般。凡春闱至。各省州县士子。俱往应试。其应试求名。虽言为己。却因后来理国家大事。他日蒙旨授职。乃各司其事。各选其处。经国化民。所当为矣。然所当为者。其意虽在于国。其功仍归于己。乃至勋名传于天下后世也。往生者亦尔。虽则求生见佛。原是为担荷如来大事因缘。使之不断也。是以蒙佛授记。乃各分其身。各补其处。而递相度脱。同证菩提矣。然虽则递相度生。同得法利。仍为己身当来作佛。而得劫国庄严也。如是方知忍后三祇益物。乃是公私两利。故法华经云。富楼那。以斯方便。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众生。又云。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DA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故以净土。劝同袍之士。及一切人。不可不生也。何则一生净土。必得分身化度如是。
  
  称名复本
  
  夫人者道也。心者佛也。何则道不自道。是人传道。故言人即道也。华严经云。譬如闇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了。此之谓也。又佛不自佛。是心作佛。故言心即佛也。犹之这块檀玉。欲以雕琢佛像耳。若无其心。佛则不成。众生念头亦尔。夫佛性虽空。因其心念是佛故。后必作佛。果受其乐。恶性虽空。因其心念是恶故。后必作恶。果受其苦。何也。盖似只手然。拈檀则香。拾粪则臭。应以舍秽取净。止恶从善也。是以当人欲起念时。犹自不检察看。则此念还是善矣恶矣。不亦宜慎乎。今各请自验。从朝至暮。从暮至晓。决无不起念时。倘有念起。将来决无不受身。有受身决无不受报。有受报决无不苦乐。若分苦乐。决无不取舍。若取舍心生。决无不肯修持。若知修持捷要。决无不信念佛。何以故。盖佛从念起。不起佛念。即起杂念。所以苦乐二果。即今起念为因。故三昧经云。一念受一身。善念生天上人中身。恶念受三恶道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种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千万杂类之身。乃至百年之中。种后世身。体骨皮毛。遍大千刹土地间无空处。若一念不生。恬然反本。夫经是佛说。安可不信乎。呜呼。吾人皆因无始习重。为毒所中。毒气深入。则念头偏偏与三毒贪嗔痴边相应。若不深省。焉知自身过患。庄子云。且有大觉。然后方知其大梦也。合观佛经。宜信佛所说。早办前程。念佛求生。自免沉沦。莫教后悔难追也哉。当知非起恶念而造罪。焉得入三途之狱门。非起善念而持名。焉得登九品之彼岸。以持名故。念念是佛。外无可加矣。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光。故善导和尚。其念佛一声。则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十声以至百声。其光明亦尔。问今现前念佛者。何以不然。答念佛者。皆有光明。但自不知耳。如贫女怀孕轮王。彼女自不知。昔桐城有二人结伴为客。一死伴葬之。携赀还其妇。妇疑伴。伴愤甚。往尸处。陈祭哭诉。鬼与伴问答。如生前。乃同归作证。中途遇事。偶一念阿弥陀佛。鬼大唤。何放光怖我。更速转数念。鬼惧曰。汝一念胸辄舒五色光十余丈。眩我心目。不能复近汝矣。故知凡持佛名号。光则焕然。夫何疑哉。盖光能破闇。纵有闇地妄念。蒙佛威光。当念即灭。喻如盲人当天。纵有闇见妄念。蒙日精光。当处即灭。故智者大师十疑论第八云。如万年闇室。日光暂至。而闇顿灭。岂以久来之闇。不肯灭耶。犹如被毒箭。箭深毒碜。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碜。不肯出也。所以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涅槃云。菩萨六念。念佛第一。华严十地品云。地地不离念佛。兜率偈赞品云。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舍。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诸仁者。惟愿信之信之。心之念头。幸此佛经所说而行之。复还元觉。以作佛也。
  
  作佛释疑
  
  问何以知念佛者。必当作佛也。答吾今问汝。谅可知矣。昔日有僧明琛。通内外学。能画蛇。作常山蛇势。并作蛇论。生身变为蛇。又李伯时。画马。作打辊马势。活现马身。此二人。皆因心念专切故。现形变作畜类。汝信否。曰此有往事可据。安得不信也。然则念佛作佛。何独致疑乎。所以昔有新定。少康大师。汝岂不知。于乌龙山。建立净土道场。筑坛三级。聚人午夜行道。康升座。令人面西。康先倡阿弥陀佛。次众人和之。康倡时。众见一佛从其口出。连倡十声。则有十佛。若联珠然。康云。汝见佛否。如见者。决生净土。其礼佛人数千。亦有竟不得见者。后嘱众人。当于安养起增进心。于阎浮提生厌离心。又云。汝等此时。能见光明。真我弟子。遂放异光数道而亡。然此念佛法门。有如是明验。现前便见佛出。其后作佛者。不言可知矣。何况彼佛。复有本愿云。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则后必作佛之说。决定无疑也。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3

  一信永信
  
  一信永信者。要行人信得极。净土决云。念头所系最急。如水必赴海。火必炎上。刃必伤。毒必杀。无空过者。此念佛。人信亦如是。一闻佛说。极乐在西。依正庄严。永离苦趣。幸有如此佛国。平时间。行住坐卧。自应念念不忘。预得习观纯熟。至临终念头。必向西去也。
  
  誓愿决定
  
  誓愿决定者。要行人愿得切。如摩诃那伽大力勇士。怒时额必生疮。疮若未合。阎浮提无有。人与他可敌也。此念佛人。愿亦如是。一信往生。便可脱此轮回。心必立愿。愿若未满。阎浮提违顺境。阻汝不得也。
  
  立行坚猛
  
  立行坚猛者。要行人行得力。如清辩与无想外道论议。外道化为石。以证己见。清辩书于石上。外道以念力坚猛故。明日亦有答词。既有答词。其从顽石托质也。此念佛人行亦如是。彼珍池既可托质。愿力应以念念坚猛。后必从莲花化生也。
  
  愿此法门递相度脱
  
  六字洪名。真实不可思议。越于一切法门之上。何则。若禅胜。安有慈受深。南岳思。宋慈照。真歇了等。皆宗门砥柱。同指净土。一意西归。乃至天如复云。汝未悟使汝悟。往生万牛莫能挽矣。若教胜。何以梁道珍。唐怀感。宋宗坦。至灵峰等。亦皆大乘讲宗。奚为置教持名耶。夫世间人。决无自负舍胜取劣之理。然究竟念佛为正因。余行为助道。倘经教不弘。则佛法断绝。何得流通于未来。故法华云。尔时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流布此法。广令增益。问佛嘱法华。未嘱净土。何以滥引。答宝王云。法华三昧即念佛三昧也。譬如大虫。又说老虎。本来无二。汝何疑乎。一尚不可得。不应言。嘱与未嘱。但明佛意。俱可说也。佛云。舍利弗。悟由顿悟。功由积累。若不积功。妄希顿悟。决无是处。所以悟后起修。则取舍应然也。然大约佛意不越乎此。一切善不可得。应须修善。一切恶不可得。应须断恶。故知菩萨依之。忍后三祇。终日断恶修善。邪说反此。彼云。一切善不可得。何以修善。一切恶不可得。何以断恶。所以宝王云。解目行足。解正即行正。解邪即行邪。魔佛浅深。俱凭于解一行既尔。万行皆然。故知邪正不信。必落魔外。倘信邪正。大旨该焉。所望者。意在后来高明。而有志之士。应以出广长舌相。阐扬弥陀不思议之净土。传传劝化。使至未来。一切众生。先生彼国。然后分身。更相度脱。齐成正觉者。愿方满矣。所以初威音王时。常不轻菩萨。以弘通大乘故。后值燃灯佛授记。于此世界作佛。即我释迦如来也。于法华会上。乃自述成。谓我若宿世。不宣弘佛道。则不能疾得阿耨菩提。故又诫罗睺罗云。若欲速成佛果。必须为人说法。盖虽言专修念佛。亦必承师传也。弘法之功大矣哉。
  
  附刻真妄心境图
  
  此图是鄞江妙叶大师所作。余因兹彻证大事之缘。故附刻之。以报师之深恩。盖余之禅弊。极难透脱。皆因领悟不真。不得受用耳。故庵提遮女经云。若不见生性。虽因调伏。少得安处。其不安之相。常为对治。若能见生性者。虽在不安之处。而安相常现前。盖谓此也。(和)道光丙午秋剃染。丁未春受具。咸丰甲寅冬。永公老法师破本分。丙辰夏参国清莲公老和尚重关。然尔时于心虽安。究未得安。如是二十年来。至同治乙丑。宁波修舍利殿毕。于时季冬哉生明。忽承佛法遍一切处。了不可得。原是自家寻常日用耳。至此方知前非。本分重关。俱未得旨。并录右颂一则云。
  二十年云水觅师工。今日方知真妄融。有所色空非自外。无边刹海是渠中。圣凡不隔东西泯。彼此分明感应通。十万亿西安养国。了如指掌近前同。
  
  真妄心境图
  
  
http://www2.fodian.net/Picture/Fodian/FJ00000002/X62056001.gif
  
  金装佛
  
  金即事也。佛即理也。盖二乘乘。但修空三昧。无相无作解脱门。不见他方佛面。不植相好等行。尚无净佛国土。况往生乎。故知理无事则不严。犹之佛。而必须装于金。表严于事也。而人天乘。虽修种种有相等行。倘不回愿净土。则漏落三界。不离五趣。故知事无理。则不尊。犹之金。而必须装于佛。表回于理也。今修净业人不然。供堂洁净。而佛像端严。即理事双运。当证果之时。福智圆满。后必作佛。故佛弟子梵语迦叶。此云饮光。于昔日时。但以少许金铸佛。故遂感世世。身有金光出现。饮闭乎日月。以是名之。乃至后遇法华开显而顿悟佛乘。释迦以为授记。大庄严劫作佛。世界名光德。佛号光明如来。故造佛装金。不可思议者。以此。
  
  花献佛
  
  花即因也。佛即果也。大思惟经云。若不散花献佛。虽得往生。而依报不具。行人修净业时。更以四时香花。供献于佛。严饰道场。不止往生之依报愈严。究竟此之妙因。将来必克于妙果。故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昔日有一王子。名无所畏。以莲花奉献宝藏佛。佛言。汝以花印虚空。今与汝名虚空印。当来成佛。世界名莲花。佛号莲花尊如来。所以奉劝世人。应以种种妙花敬佛。惟愿同往莲花托体。回自向他齐证菩提矣。
  
  灯供佛
  
  灯即理也。佛即心也。盖佛本常住于世。皆由娑婆众生业重。而自己心灯不朗。以不曾见者。反言佛已灭度。乃理不明之故也。是以大觉如来。知此末世苦恼。故说净土法门。使吾求生往见彼佛。方知本来佛即自心耳。今以信佛所说。而念佛往生为正因。燃灯供佛为助缘。可名因缘具足。正助双运。其往生作佛必矣。阿那律尊者。昔为盗首。入寺盗佛额珠。以箭挑佛灯。令光不灭。后遇释迦佛世。于法华会上授记。当来作佛。号普明如来。阿那律是梵语。此云无灭。然则以灯光之故。其名即云无灭。至于作佛。又号普明。夫为盗挑灯。果报尚不可思议何况修净土者。又复至心燃灯。其果报为何如乎。
  
  正助总申回向佛果
  
  心源浩瀚。众生不达。所以滞空溺有。昏迷中道。长流生死。而不归者。故吾两土慈父。视之愍之。犹如赤子。忍之不已。劳开折摄二门。释尊指彼是不死之乡。理事交融。本来一致。然而不但彼此一致而已。细详之。凡道场严饰处。佛前供具。或奉一香。胜报无边。佛在世时。有长者名栴檀香。昔曾以香泥涂故塔。从是以来九十一劫。身诸毛孔出栴檀香。优钵华香从其口出。或供一幡。功德亦尔。佛在世时。有婆多迦。过去曾作一长幡悬毗婆尸佛塔上。从是以来九十一劫。常有大幡覆荫其上。或供一盖百缘经云。有一宝盖长者。过去曾持一摩尼宝珠。盖毗婆尸佛舍利塔头。从是以来九十一劫。常有自然宝盖覆其顶上。乃至遇佛出家。皆成佛果。或供一草。一叶。一水。一果。一茶。一衣。一食。一幢。一幔种种等。亦复如是。无非性起功德。尽是圆因。皆可回愿佛道。庄严净土。华严经云。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吾人果能信此。然后专切持名愿往。虽隔许土之遥。临终到在刹那。何则。盖彼慈父门闾倚望。今已久矣。观此行者。进一退十。道业荒芜。而败之者众。成之者寡。故第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当知此乃父子天性相关故尔。昔唐太宗为秦王时。在军中。使房玄龄。入奏事于高祖。高祖笑曰。玄龄为吾儿奏事。虽隔千里。犹如面谈。当知彼亦父子天性相关故尔。发是言矣。然彼使奏尚尔。况吾自称名乎。彼世间父子尚尔。况吾出世间父子乎。良繇如来佛眼遥见。佛耳遥闻。不止了远即近。尚且自他同体故能如是也。所以凡有系念者。道果随愿之所成。
  
  净土证心集卷上(终)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4

  净土证心集卷中
  
  传天台古和 卍莲 述
  
  西方殿对联
  
  道绍东林。宏开净土。
  心传西竺。大阐莲宗。
  佛法难思。感应道交凡即圣。
  心源不隔。往来情见刹如尘。
  步步过惟心净土。
  人人见自性阿弥。
  无去来中。三资粮到。
  不生灭处九莲花开。
  未悟此心。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既生总无不悟。
  欲登彼岸。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有愿毕竟同登。
  九品莲台。丈六金容三圣相。
  七重宝树。百千种乐一风声。
  众生诚深信无疑。能执持名号。时从一日乃至七日。诸佛说往生有证。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以及大千。三教同源。统儒释道俱堪念佛。
  一心归命。具信愿行尽可往生。
  念佛心深沧海浅。
  往生誓重泰山轻。
  五浊众生。结殊胜因缘。装造身容长丈六。
  十方诸佛。赞庄严国土。诚言舌相遍三千。
  心量无边。包含十万亿土之遥。弹指即生。实属难思难议。
  佛光普被。分列上中下品之位。随功所感。真是大慈大悲。
  十念功成。托妙品以化生。顿超十二因缘外。
  三祇愿大。悟真空而见佛。遍入三千世界中。
  
  散心念佛(并叙)
  
  同居浊世。久溺爱河。去圣时遥。障深习厚。所以今之人。欲望一心不乱。亦甚难矣。全承大悲垂宥愍恕。十念可生。况大品经云。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增一阿含经云。四事供养一阎浮提一切众生。功德无量。若有众生。善心相续。称佛名号。如一[愨-心+牛]牛乳顷。所得功德。过上不可思议。无能量者。乃至法华散乱称名。皆成佛道。遗训如此。孰谓散心念佛之无益哉。
  莫嫌念佛散心多。佛愍众生没奈何。果得吾人疑顿释。自然时至出娑婆。
  念佛非关散乱心。功能曾有几知音。大家只管念将去。终得往生不隔阴。
  散心念佛莫疑心。只要求生愿力深。平日工夫无间断。临终佛岂不知音。
  散心总不碍持名。静散本来体自平。逆恶临终信愿切。但教十念亦能生。
  
  尽大地是弥陀(并叙)
  
  问。若按宗乘。尽大地是禅堂。佛尚不立。今何反此指示。答众生自性不达。所以处处有着。故禅门重空宗。扫尽一切。凡圣不立。有此破执。方令开显。然后全性起修。全修归性。所以观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是知净土。乃性宗遮表双诠。即相之性。用不离体。即性之相。体不离用。若言离体之用。乃人天常见。若言离用之体。乃偏空独善。体用不二。方名大乘一统。故经云。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盖佛是正报。土是依报。摄依归正。故云尽大地是弥陀。
  无位真人出圣胎。山河大地玉莲开。一双鼻孔撩天趣。念念弥陀万法该。
  圆融性相不偏颇。尽世持名莫放他。即佛即心梅子熟。无来去处出娑婆。
  念到纯时迥出尘。梅花雪里见精神。欲知一物先天地。除却弥陀总不真。
  公案重翻大地禅。弥陀佛号遍三千。一心不乱归元旨。生彼无生理事圆。
  果彻因源不易知。因该果海更难思。欲参法界藏身句。悟得弥陀大总持。
  遍界虚空极乐城。干戈殄灭绝魔争。个中尽是法王旨。六字洪名定太平。
  
  牧牛颂(并叙)
  
  禅净门庭。施设不同。究竟归源。本无异路。故中峰云。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譬如人造楼房。必有其基。基者。楼之基。楼者。基之楼。若将以法合喻。故禅无净土。非真禅也。云栖云。悟后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在。非真禅也明矣。净土者。有真禅在其中也。大集经云。称名号曰无上深妙禅。真禅在其中也。更明矣。是以永明楚石等辈。其意无不摄禅归净。余恐修净者。不达此旨。外视乎禅。不得已将牛颂。拟以通之。盖亦深为净土之遮诠耳。
  
  寻牛
  
  这条峻岭草离离。花落林间泼眼眉。到此已将尘世隔。那边应把俗情移。重重行树含殊胜。霭霭余霞挺秀姿。觅遍溪山无迹趣。浑然大起一团疑。
  
  见迹
  
  清风吹破碧云烟直上高峰绝顶边。蹊路条条来眼底。蹄痕隐隐到跟前。相逢似喘松梢月。乍现如窥井里天。追向沩山渠面目。这回依旧不能穿。
  
  见牛
  
  牛儿一见自忘忧。头角峥嵘像外游。不响谷中呼不住。无阴阳处唤无休。真形露地前生遇。实智辉天出世留。空把鼻绳难下手。凝眸直视更深幽。
  
  得牛
  
  顿彻天然身外身。野狐精魅敢同伦。昂头顾视和身转。稳步游行脱俗尘。踏却化城三百种。耕来法地十分春。端端鼻孔深深贯。宝树阴中好养神。
  
  牧牛
  
  地阔天高任牧童。溪南溪北与溪东。闲歌一曲知空有。静看千经泯异同。咸泽风家茅屋古。赵州旨趣茗花融。括今训炼殊消息。遍历幽林气象雄。
  
  骑牛
  
  二十余年住此山。出山胸次始安闲。高抛蓑笠随风舞。好调樵歌逸兴颁。花雨飞来犹破裰。云林归去少同班。拨开柏子诚潇洒。稳坐蒲团展笑颜。
  
  忘牛
  
  得手功勋亦是无。忘情绝虑一身孤。悠悠独坐闻啼鸟。寂寂空怀卷画图。自昔已逢真俗趣。而今不顾旧时途。浑融居址谁为主。毕竟逍遥没此模。
  
  双忘
  
  寂灭珍怀起正场。顿融明暗趣非常。安然脱洒诚悠远。直下澄凝绝隐藏。玉漏凋残天地晓。金枪宁静国民康。优游吻契端呼出。一味销镕觉性忘。
  
  还源
  
  上下交辉透底清。归帆风正
<A href="http://www2.fodian.net/BaoKu/qzpic/[img][/img]http://www2.fodian.net/BaoKu/qzpic/<img%20%20src=">舟行。源泉滚滚知何许。智海深深谁敢评。洞彻天心诠表里。端司旨趣抑纵横。团圞本致难同赏。照气冲和万卉生。
  
  入廛
  
  大展家风独露机。青山却指野云飞。江河水满廛城阔。井里春深月色微。坐对绿杨消息好。行看白牯自知归。狮儿尽数翻觔斗。不出老僧金缕衣。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4

  示学人行脚(并叙)
  
  既知出家。必须参学一番始得。若不参学。道从何立。若不知道。便徒劳一生。所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昔日范蜀公。送圆悟禅师行脚云。观水莫观污池水。污池之水鱼鳖卑。登山莫登迤逦山。迤逦之山草木稀。观水须观沧溟广。登山须登泰山上。所得不浅。所见亦高。故吾寄语后来同袍之士。莫教半途而废。若知寻师二字。便非吃饭一生。此正古人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自是归家。复彼元净。其益更大。
  光阴如箭日如梭。心地未明要琢磨。师有匠成亲广博。道多歧舛免蹉跎。能消一念终归己。不识三身莫放他。顿使本来渠面目。尽虚空界是弥陀。
  
  讲法华经展席罢席二律(并叙)
  
  大道多歧杨朱潸然。是故佛语之所以名为经者。必要信之。如径也路也。以致吾人依经所行。方不入歧途。必归实相之家。故法华经药王品云。佛言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花中宝座之上。可知法华三昧。即念佛三昧。宝王垂言。亦甚明矣。
  此教纯圆独妙哉。五时趣向鹫峰来。师资道契传心印。龙象机投绕法台。举手低头金口记。会三归一本怀开。悟须顿悟功须积。应托莲花养圣胎。
  狮儿出窟小争先。定是台宗起后贤。贝叶经传西土典。梵音教演上乘禅。证明塔启身如故。纳受龙呈珠亦圆。知见已开生死绝。同归佛界乐邦天。
  
  仰虎溪联句(并叙)
  
  远祖得三昧后。遂于东林结社。陶渊明。陆修静。亦与焉。看古人何等自在。欲诗则诗。欲佛则佛。余因之仰其联句之趣。更自娱焉。故赋成一律。
  统儒释道本相同。究竟要推长老风。三个诗翁联妙句。七言律法演真空。不求于佛通如隔。有感乎心隔亦通。一百廿三人结社。往生都在藕花中。
  
  舌血画阿弥陀佛像诗(并叙)
  
  造像功德经。明造佛有十一种功德。一者世世眼目清洁。二者生处无恶。三者常生贵家。四者身如紫磨金色。五者丰饶珍玩。六者生贤善家。七者生得为王。八者作金轮王。九者生梵天寿命一劫。十者不堕恶道。十一者后生还能敬重三宝。得生无量寿国。作大菩萨。毕当成佛。入泥洹道。又云。若人临终发言造像如麦??。能除三世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按此但临终发言造像。功德尚不可思议。况今亲自刺舌耶。以银钱造像。功德尚不可思议。况今一片血诚耶。是以求生西方。要结彼佛净缘。最亲切者。莫过于此也。余因兹欣仰其事。始于辛未。终于癸酉。所画圣相三百六十余轴。其中随画随题。录成四十八首。总为净土结缘。倘若清信士女。诚欣发心。刺血谨摹者。必须先要焚香。望西祝愿。早脱苦海。顿超乐土。智论云。作福无愿。无所树立。愿为导师。能有所成。譬如销金。随师所作。金无定也。今刺血造佛亦尔。净土愿立。后自得之。咸智或愚。同裂身见之固山。此爱念不断自断。若缁若素。共拔生死之原本。彼净土无生自生。
  愿离五浊乡。甘露得亲尝。舌刺无多许。功标第几行。全心是血佛。遍体放毫光。梦破西来约。冰魂洁瑞香。刺血只缘脱苦因。焚香托笔妙传神。愿求慈父能容我。早作清凉国里人。
  观我沉沦大圣哀。应机现入画中来。舌端血结佛缘后。永劫相随分不开。(以上三首用彻悟禅师韵)。
  人自毗卢又自迷。如来遣我指归西。惟心血写惟心佛。四色莲花九品题。
  生佛本来具底灵。血花艳色异丹青。虽同露地白牛背。西透窗棂道始宁。
  佛昔三祇行苦时。为吾背觉合尘儿。粉身碎骨恩难报。且作形仪血写之。
  久滞娑婆受尽患。将刀裂血岂虞艰。真诚发个西归愿。早脱浮生老死瘝。
  莲花佛国愿宏开。无一众生作弃材。信是满腔都热血。朝朝望我赋归来。
  欲结香缘何所亲。谨将血画佛精神。莲池会恕归来晚。净念难纯习易新。
  吾今学舍被慵封。剩画慈悲喜舍容。血与诸人书订约。莲池他日得相逢。
  福期天上与人间。忍力未雄总是顽。剖出血心勤念佛。度生且待往生还。
  血即是心作佛身。三无差别悟前因。大家会入莲花藏。同受弥陀授记人。
  刬血轻身净念生。个中不借借轻盈。子归父所缘何事。此道难成彼易成。
  葵子望归彼岸栖。血描圣相类难齐。愿填悲昔彼心海。起我沉沦手自携。
  随缘不变裹虚空。不变随缘尺幅中。示我兜罗绵手上。韵幽花灿血鲜红。
  血诚感佛到东华。垂手分明结印斜。莫道无心却有相。花轮衬足大如车。
  血红肉髻佛光环。花瓣弥鲜淡素斑。一见真空心及第。更从何处透三关。
  嫡嫡亲亲血逼真。宛然花佛往生人。吾今且问诸君看。还是他身是自身。
  我佛身非血贯擐。本来天性自生颜。个中拟议思量者。未达云门一字关。
  滴血应令达本真。吾人同体佛精神。真如未契人殊佛。契悟真如佛亦人。
  血书梵字卍胸开。清净本然不染埃。无所从来无所去。故名唤个古如来。
  舌血花开和月环。淡红艳映绿波间。五师若不妙传手。那得今朝识圣颜(五师即下五通也)。
  尽尘沙界佛身充。人不见兮蕴未空。幸得大悲哀愍我。卷来现片血诚中。
  我向西方定指南。禅房血佛不须参。但期神谢归家去。早与弥陀共一龛。
  往生立誓重如山。法界洞然我亦还。舌破诚申刀下血。且将心作玉盘颁。
  血替诸君显本颜。髻螺佛鬓淡红斑。会心同到莲池上。花自开兮水自潺(以下俱用三一居士原韵辛未秋着)。
  血点灵光佛性开。红妆花瓣巧如栽。未知谁只五通眼。亲睹金容树上来(五通。乃天竺鸡头摩寺僧也。往西方求佛形仪。后返佛已现于树叶上。即以丹青传模。故有此也)。
  是谁血画作花开。莫道未曾贴水栽。万紫千红终是别。归根都向个中来。
  智刀剜血报恩师。斩断千差万别离。信步行来归故里。方知金臂即心垂。
  始终子子亦师师。不即弥陀不别离。血作分身无数佛。十方应现手同垂。
  血浸朱华涕泪淋。双流愍庆自西寻。一条径直归元路。金口亲传岂妄音。
  故乡归去泪淋淋。画幅星罗血相寻。除却须摩提国外。更于何处觅知音。
  此佛何人血绘成。此人作佛甚分明。如来一分真如许。定是池心得往生。
  舌尖血画佛身成。倒影花池彻底明。举足踏翻来去路。神归水国话无生。
  静对香斋剖些躯。血涂翠扇妙真殊。人生如块红炉炭。铸出虚空世外模。
  金刀出鞘破浮躯。扶起莲花绿盖殊。自是应归亲见佛。解眉望熟血中模。
  妙明觉体本来安。不动纤毫剖舌端。血泣慈亲应念我。濯秋水上倚栏看。
  师资吻契两相安。同在珠圆不二端。舌血全彰灵妙体。即凡即圣得亲看。
  信向西方古佛来。赤金容衬血花台。卷舒身作降魔势。授足声如震地雷。
  血写弥陀自本来。托生归借水仙台。葵诚投地焚香诉。身似山崩向似雷。
  初日芙蓉血佛惺。悲心示现宝光灵。却来唤我西归去。山也青兮水也青。
  弥鲜血像寂惺惺。惺寂双忘处转灵。四色藕花春不老。满池圆叶满池青。
  血诚画出赤新新。直就凡身作佛身。短梦之间谁是主。不离清泰济红尘。
  舌尖[利-禾+(卑-十+〡)]破血鲜新。点染红幢供佛身。天性相关真父子。生生携我脱埃尘。
  括尽太虚归一真。个中无物不尊亲。未知谁的源头血。画作遮那翠盖身。
  括血心真佛也真。圣凡同体本来亲。大家打起精神看。都是逍遥自在身。
  八德池中玉井开。都将舌血作根栽。精诚果是难思议。感得西方我佛来。
  血点莲花引翠开。总缘脱此幻身栽。度生要证无生忍。随佛往生归去来。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4

  即心即佛(渔父)并叙
  
  马祖单传。亦指宝王三昧。故言即心即佛也。而言即心即佛者。乃即事而真。表明念佛。是成佛之本行。其意正欲人人从此起修故。又云。非心非佛也。此为心解妄认之者。护过遮非。实非亲证自心佛之知见。详夫佛之知见者。如佛藏经云。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夫诸法尚尔。决无十劫导师。万德洪名非佛者。以此。知即心即佛。全被上根。非心非佛。皆因机不利故。言耳。若论大旨。尚不得一。此乃即非二语。故是方便施设。究竟至理同归。非深。非浅。非即。非非。第后人学道因不达故。反谓念佛修心。未至幽玄。偏重泯绝无寄。以为极则。可悲也夫。
  十世古今不变迁。时时父母未生前。奇持特。自然然。洪名六字外无禅。
  即佛即心包太虚。遍周沙界尽无余。声历历。意如如。来乘露地白牛车。
  达得称名深妙禅。一千七百葛藤穿。因愈约。果弥圆。懒能开口更谭元。
  凡圣同居极乐天。谁知其实彻偏圆。花供佛。足乘莲。十方来去体安然。
  
  四弘誓愿(渔家傲)并叙
  
  华严经云。不发大愿。魔所摄持。盖愿即心也。心外无愿。愿外无心。所以悟者心大故。其所愿亦大。迷者心小故。其所愿亦小。故以四弘广其心。若能知自心广大。无外可得。则大愿自此立也。以是四弘之因。皆惟自心之所生。四弘之果。亦惟自心之所满。然则。度生法门不知。则不可。既众生与烦恼。二俱无量。吾所学法门。亦应无量。故四弘誓愿。乃入道之本源也。所以又云。不要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惟愿乐闻。一句未闻佛法。故有善财南询。如是为法心切之行。智论云。若能发一心言。愿我当作佛。灭一切众生苦。虽未断烦恼。未行难事。以心口重故。胜一切众生。此其因地愿大。故胜一切。还源观云。真该妄本。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是故诸大菩萨。三祇行行。其不见生相可得。良繇此也。至于吾人。脱忍力未足。只堪待渠生净土已。方可速入回此。大作佛事也。
  
  愿度
  
  六道众生皆苦处。悲欢离合增吾怖。奉劝世人应远虑。君须悟。荣华富贵如霜露 火宅因知难久住。一心念佛西方去。面见弥陀回首顾。犹非暮。时从历劫冤亲度。
  
  愿断
  
  烦恼炎炎烧我庑。涅槃条路当前阻。百万障魔齐出户。威如虎。利牙张爪来伤主 何处藏身能脱苦。一心念佛求慈父。生则无生生净土。终非侮。大家同作莲花侣。
  
  愿学
  
  无量法门同愿学。如来为我消诸恶。行不相违终不错。禅惊觉。道人忌坐痴空落 净土唯心离五浊。一心念佛横超逴。梦破南柯蝉脱壳。遮那阁。逍遥快乐乘莲萼。
  
  愿成
  
  佛道圆成无上诺。本来清净心超卓。三大阿僧祇劫作。同参学。譬如玉像成雕琢 智刃挥开千万索。一心念佛非缠缚。普化含灵归正觉。真常乐。涅槃生死空花落。
  
  四无量心(前调)并叙
  
  净名经云。具福德故。不住无为。具智慧故。不尽有为。大慈悲故。不住无为。满本愿故。不尽有为。故如来出世。无非为拔众生之苦。为与众生之乐。欲令众生当成佛者。同自己之所证。又云。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密生。乃至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如来身。盖佛意虽如是。亦要人信入。依法修证。不然。枉劳如来出世。徒说一番。奚利乎人哉。
  
  大慈
  
  诸佛大慈常与乐。灵方妙药须知觉。能治众生烦恼薄。如云幕。普天甘雨均沾落 道本多歧难测度。一心念佛终非错。使我神栖红藕萼。休疑诺。免从苦海身飘泊。
  
  大悲
  
  诸佛大悲常拔苦。钦闻遗训能仁语。稽首阿弥陀教主。香缘聚。吾今相劝诸男女 末世只堪修净土。一心念佛为俦侣。慈父恩深如海许。莲花吐。尘尘刹刹酬师乳。
  
  大喜
  
  佛喜众生离苦趣。众生得乐如来誉。导入寂光同所住。逍遥悆。般般称性庄严具 吾已曾知真要务。一心念佛相传付。但愿人人深远慕。光明炬。珊瑚玛瑙珍珠树。
  
  大舍
  
  佛舍怨亲平等募。已还乃至圆初住。六道依然同照顾。教人惧。莫从生死关头去 信此如来金口谕。一心念佛登舟渡。何幸殊门今得遇。殷勤诉。愿吾早踏莲花路。
  
  八苦(前调)并叙
  
  盖穷八苦之由。始自人生。梦残报尽之际。中阴身不知趣向何道。而昏昏昧昧。揽父母精血。以为受生之体。因此秽种不美。所以此身不得自由。而被生死牵缠。连环不断。故法华经云。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言此则八苦该矣。老子尝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吾若无身。何患之有。然非是无身便无患也。良繇清虚之体。则患自息。故弥陀佛国。纯以莲花化生。寿命无量。无有诸苦。永劫快乐。自然使无明灭。则行灭。(乃至)则老死忧悲苦恼灭。所以若真为八苦。求脱离者。则西方净土。岂可顷刻忘耶。
  
  生
  
  自未生前中阴错。父夫母妇三缘作。爱念不停难把捉。痴绳索。牵来狱户胎间落 菩萨尚然如覆幕。声闻至此心源浊。安有凡情非受缚。同知觉。西方净土香莲托。
  
  老
  
  老矣般般非受用。思来都是增吾恸。自警犹堪相警众。浮生梦。谁知寒暑融还冻 不觉阎翁书已送。形神改变难申颂。鹤发鸡皮空抱痛。心莲种。西方净土朱颜共。
  
  病
  
  四大不和违我体。病时孰觉须臾起。坐卧勿安何可倚。求诸己。至心念佛当调理 打破髑髅精细视。个中非但终无尔。并及娑婆犹不是。弥陀子。西方净土逍遥矣。
  
  死
  
  善恶因花终结果。当人自植当人坐。死者亲情随者寡。无常锁。天堂地狱分高下 到底冥途为不可。何如及早回头舍。愿此莲船牢把柁。惟心裹。西方净土长安妥。
  
  爱别离
  
  爱别应归无着体。色身是假还堪比。男女梨园家子弟。空流涕。诸君普劝相超递 会必有离良有以。阎浮世界谁非死。缘不分开须厌此。心欣彼。西方净土常欢喜。
  
  怨憎会
  
  宿业含冤如两虎。千千万万相凌侮。怨者为憎翻会聚。真难拒。夫妻儿女双眉竖 只可从今休歇去。类同蚌鹬终非许。当信世尊无妄语。慈恩普。西方净土消诸苦。
  
  求不得
  
  罔植宿根人所望。求之不得添惆怅。种种因缘非一样。能知量。无争无怨频亲让 且放心身休着相。莫堪久住娑婆上。枉费前功君自谅。早归向。西方净土都尊尚。
  
  五阴炽盛
  
  内外见思相逼苦。个中其事难吞吐。四大浮躯燋烂怃嗟今古。心猿意马家无主。 止观能令除网罟。好将五阴空为所。然后称名终不拒。如来许。西方净土应知取。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5

  西方乐(渔父)并叙
  
  求生西方名无生者。境无体性。因自心之所现。故不从他生。又心无体性。藉境以标形。故不自生。心虽空寂。境却宛然。见有优劣。功有深浅。故不共生。感应道交。净业三昧。方可克就。故不无因生。以兹妙达。得往生者。自合无生理趣。盖法欲远被。厥道贵在弘通。是以古德著述。无非美誉圣德。方知彼国庄严。更增弥显。以至递相劝化。诚哉果不虚弃。观佛三昧经云。往昔宝威德上王佛时。有比丘与九弟子。往诣佛塔。礼已说偈赞叹。后命终悉生。宝威德上王佛国。大莲华中化生。恒得见佛。得念佛三昧。佛为授记。各于十方面作佛。观此故知吾人或礼一拜。或称一名。或赞一言。必归极乐。佛授记亦尔。
  六道惟人最好修。故来相劝作同俦。承佛力。往生游。乐邦端的胜阎浮。
  此上欢娱不久长。西方快乐永无强。勤念佛。细思量。应离八苦转还乡。
  静坐蒲团忆故乡。逍遥佛国地清凉。无际畔。自中央。八功德水九莲香。
  净土奇观眼界宽。于毫端上境千般。金宝盖。玉栏杆。风来树奏乐声寒。
  净土欲衣逐念来。诸般巧色总奇哉。非假染。又无埃。称身璎珞不须裁。
  净土食时定里?。现成禅悦故非难。随意至。称心欢。色香美味亦多般。
  净土人人相好同。朱颜胜第六天宫。金地上。宝池中。一生补处寿无穷。
  
  十二时念佛歌(并叙)
  
  求生净土。如脱敝着珍。此六字洪名。十二时中。无间断者。古常有之。先儒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以此推之。其道自可见矣。何尝隔时暂忘也。余故因此作歌以自策。傥有缘者遇之。亦当以此自策也。
  
  子
  
  半夜子。阴尽玑衡阳复始。轮回宛转尚依然。但念弥陀从此止。念弥陀。归元旨。三界横超终不死。无边刹海数如尘。第一同居清泰是。
  
  丑
  
  鸡鸣丑。刻玉焚香诚盥手。常时一个道心中。但念弥陀深信有。念弥陀。要长久。念念如珠盘里走。大家自是脱胞胎。九品莲花为父母。
  
  寅
  
  平旦寅。净土惟心非远近。能真见者甚分明。但念弥陀神恻隐。念弥陀。消悲愤。忏罪除愆须自谨。何时得作彼方人。妙体清虚空五蕴。
  
  卯
  
  日出卯。色后声前休乱挠。当今浊恶业根深。但念弥陀承力拗。念弥陀。如钉咬。念到不忘真善巧。能令心境自精纯。妙义无边也懒览。
  
  辰
  
  食时辰。煮茗原为消渴饮。或求不得更堪怜。但念弥陀登九品。念弥陀。精细审。即心即土分明甚。佛出广长舌相宣。殊门只要吾人禀。
  
  巳
  
  禺时巳。莫被心猿意马使。本来自具底家珍。但念弥陀无别是。念弥陀。妙传旨。理事融通知所以。个中原不隔秋毫。净秽还须分彼此。
  
  午
  
  日正午。觉体始知无影睹。当前试把主宾分。但念弥陀为恃怙。念弥陀。须舍取。西方极乐娑婆苦。普愿人人得往生。是心作佛将来补。
  
  未
  
  日斜未。快过光阴真可畏。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念弥陀心且慰。念弥陀。平志气。玩尝教典始知味。无善心人不得闻。试看何等之尊贵。
  
  申
  
  晡时申。为造轮回神费尽。甘心受苦昧良因。但念弥陀须赶紧。念弥陀。求接引。往生速证无生忍。转入娑婆利有情。递相度脱常怜愍。
  
  酉
  
  灯明酉。朝夕普为心愿久。众生迷惑不知归。但念弥陀亲授手。念弥陀。都我友。花开九品同根藕。他日菩提作比邻。四恩总报齐三有。
  
  戌
  
  时至戌。罪福朝朝还自述。莫非福少罪翻多。但念弥陀无别术。念弥陀。消过失。亦要当人心信实。譬如师子筋为弦。一奏余弦皆断卒。
  (佛经云。譬如有人。用师子筋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若人菩提心中。行念佛三昧者。一切烦恼。一切诸障。悉皆断灭)。
  
  亥
  
  阴极亥。清净妙明心自在。任他世俗事迁流。但念弥陀终不改。念弥陀。常主宰。珠如日月无停待。尽未来时与众生。同归大会莲池海。
  
  顾命愿(法驾导引)并叙
  
  凡修净业者。平日是因。命终是果。因必有果。故临行时。诚感弥陀不来中来。来接行者。行者不去中去。去见弥陀。所以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观夫不去义。虽生彼国。仍归华藏。
  慈悲父。慈悲父。惟愿力交加。临命花间全体现。深深免我业缘遮。垂导子归家。
  终无错。终无错。归向夕阳斜。泯绝圣凡来去路。神超三十二恒沙。同托妙莲花。
  
  九品往生(驻云飞)并叙
  
  前六品俱善易解。且置勿论。后三品。或造罪。或毁犯。或逆恶。何以得生。此盖因善友提携之力。亦由彼深信故也。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信能必到如来地。信能永灭烦恼本。信能示现一切佛。合之维摩。八法中之第六云。所未闻经。闻之不疑。故下三品。皆信善知识开导得度。是故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以化导。令得见佛。发菩提心。此法华明言。足可征矣。书云。善者是恶人之师。恶者。是善人之资。良繇恶承善力。善应愍恶。以是推之。则世间无一人。可以弃化也。故华严经云。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然细详其义。似乎不定。各谅自力之亏盈。智度论云。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无方便力。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取筏乘之。悉皆得脱。是以初心自利。彼缘傥遇。聊将导归称名。随力化往。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5

  上上
  
  上品上生。圆发三心乘戒精。三圣终时幸。台座金刚应。(嗏)顷刻抵长庚。无生顿证。一念功成。诸佛亲摩顶。观此劝念佛。同登极乐城。
  
  上中
  
  上品中生。善解心深自不惊。一片冰壶净。不必持方等。(嗏)因果信分明。推尊大乘。台授紫金。合掌飞行骋。观此劝念佛。同登极乐城。
  
  上下
  
  上品下生。至信三经律论评。无上心常省。果与因相应。(嗏)报尽梦魂清。金莲质孕。化佛来临。初地须臾证。观此劝念佛。同登极乐城。
  
  中上
  
  中品上生。五戒受持八戒宏。过患全消净。金色光明炳。(嗏)演说苦空声。欢欣遥听。稽首慈尊。四果随时领。观此劝念佛。同登极乐城。
  
  中中
  
  中品中生。具足威仪德易成。缘是熏修劲。眷属莲花秉。(嗏)不染世间情。珍池波静。预入圣流。半劫无生定。观此劝念佛。同登极乐城。
  
  中下
  
  中品下生。孝养仁慈事并行。知识临终警。广说西方境。(嗏)
http://www2.fodian.net/BaoKu/qzpic/CB07154.gif八誓非轻。往生归命。势至观音。闻法肩堪并。观此劝念佛。同登极乐城。
  
  下上
  
  下品上生。汝听经题十二名。复教持名胜。宿罪根除刭。(嗏)化佛导归程。八功水定。莲萼栖神。百法明门竟。观此劝念佛。同登极乐城。
  
  下中
  
  下品中生。恶者承闻善友声。仗佛光明盛。众罪胥消屏。(嗏)狱火转风清。天花齐整。化佛慰人。为说梵音罄。观此劝念佛。同登极乐城。
  
  下下
  
  下品下生。逆恶愚人最苦情。地狱随形影。称佛因心猛。(嗏)亿劫罪俱清。金莲光映。如日轮升。九品都相并。观此劝念佛。同登极乐城。
  
  净土证心集卷中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5

  净土证心集卷下
  
  传天台古和 卍莲 述
  
  欣厌铭(并叙)
  
  心该净秽。欣厌自兴。苦乐既已悬殊。速应舍此生彼。设使不然。则虚生浪死。徒劳其神。却如悟达国师云。自惟我与释迦如来。同为凡夫。今世尊成道以来。已经尔所尘沙劫数。而我等。相与耽染六尘。轮转生死。永无出期。此实天下。可惭可愧。可羞可耻。故知此界行道自力不具。可谓难至难矣。复不仗他力。甘心受苦。则痴甚矣。吾所以作欣厌之铭也。
  五浊煎熬。炎炎火宅。较彼清凉。大相悬隔。旷劫相违。深自痛责。枉受轮回。酸心无益。生死关津。惊魂落魄。恩爱悲离。泪多雨泽。净愧晚知。诚可叹惜。佛祖恢宏。广长舌白。血滴心怜。和墨订画。递相宣传。文成山积。只为吾人。解疑除惑。惟决横超。约然法则。放下万缘。大休大息。一句弥陀。各自努力。四威仪中。心心记忆。遵而行之。迳如弦直。便脱娑婆。同登净域。快乐逍遥。自然衣食。但愿一生。咬口信极。致理于心。往生事实。仗彼胜缘。易得作佛。佛外无心。心外无物。不同犀角。独守孤崛。所以圆人。愈远愈迄。尘刹无边。大乘观讫。
  
  唯心念佛颂(并叙)
  
  唯心念佛者何。缘生无性也。以无性故。则法界归元。了无一物。以缘生故。则唯心施设。妙有千殊。故知相资相摄。若事若理。俱不可着。然后起修。修而无修。无修而修。方可圆成一心正念。大论云。菩萨知一切精进。皆是虚妄。而常成就不退。是名真实精进。是故彼唯心之佛。了心者方能系念。彼唯心之土。了心者方知求生。了且如是。未了者不皆当念佛乎。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三世一切诸佛。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净佛土中。观此可谓念佛往生者。是真大乘。不可不知也。纵使提宗考本。岂逃弥陀之外哉。若达一念弥陀处。不必更寻别峰相见。起信论云。初信大乘心人。诸佛皆摄生净土。信之笃矣。
  一念弥陀  吾佛心宗  识得是处  莫问别峰
  一念弥陀  意旨如何  禅那无外  外无禅那
  一念弥陀  云门一字  禅净归元  究竟不二
  一念弥陀  智者皆重  知是众生  成佛嘉种
  一念弥陀  无阴阳地  世出世间  无可比类
  一念弥陀  不响山谷  有情无情  悉皆普育
  一念弥陀  无根树子  成住坏空  总在这里
  一念弥陀  同上下单  会其不易  离他更难
  一念弥陀  忘情绝虑  正恁么时  弥陀决觑
  一念弥陀  觑着即变  见见之时  见非是见
  一念弥陀  见纵深入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一念弥陀  无古无今  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一念弥陀  妙心空了  超理事端  出言外表
  一念弥陀  法界藏身  这片田地  亲到始真
  一念弥陀  木人看破  大地山河  不离这个
  一念弥陀  饭熟日午  应供堂前  金牛起舞
  一念弥陀  沩山水牯  遍历云峰  不出门户
  一念弥陀  国无二主  倘或不然  大虫咬虎
  一念弥陀  时处常在  十世古今  无边刹海
  一念弥陀  那伽大定  究竟言之  证而无证
  一念弥陀  前后际卷  三世如来  总在里选
  一念弥陀  冠摄台宗  五时八教  一代包容
  一念弥陀  不变随缘  兼但对带  不说是权
  一念弥陀  随缘不变  直到王城  不说方便
  一念弥陀  至贵至尊  去来现在  普被三根
  一念弥陀  即空假中  该法报化  始终无穷
  一念弥陀  融通理事  弥陀与吾  不二而二
  一念弥陀  原非各各  终日自呼  自应其诺
  一念弥陀  嫡嫡亲亲  旷劫父子  不是外人
  一念弥陀  西方极乐  彼佛现时  是我心作
  一念弥陀  灼然不错  极乐自心  自心极乐
  一念弥陀  似镜照镜  无量寿光  本来自性
  一念弥陀  自买自卖  极乐文成  娑婆印坏
  一念弥陀  往生公据  无来佛来  无去我去
  一念弥陀  开导引导  十万亿西  弹指能到
  一念弥陀  归路迢迢  出离三界  直截横超
  一念弥陀  递相劝修  恩怀折摄  各应自酬
  一念弥陀  人谓远求  余曰不尔  圆明性周
  一念弥陀  安养心标  归家路稳  不可动摇
  一念弥陀  无所不裹  悟后方知  染污不可
  一念弥陀  直下分明  众生心佛  一念圆成
  一念弥陀  原一至理  领悟不真  是非竞起
  一念弥陀  谬会识神  春池拾砾  弃却家珍
  一念弥陀  土本心具  离土求心  大约未悟
  一念弥陀  且疑且决  自性惟心  见要亲切
  一念弥陀  识神不是  弥陀识神  同在介尔
  一念弥陀  弥陀自性  错认识神  膏肓大病
  一念弥陀  非是外佛  十劫弥陀  自性中物
  一念弥陀  介尔直指  真心妄心  相似不是
  一念弥陀  惟心净土  执缘影心  认奴作父
  一念弥陀  不在于胸  西方净土  唯心涵容
  一念弥陀  智愚不同  智求彼国  愚着胸中
  一念弥陀  日面月面  事有西东  理不隔线
  一念弥陀  愿与无愿  总摄三根  至公至论
  一念弥陀  上根无愿  十地已登  是不定论
  一念弥陀  中根无愿  惑业未除  彼则错论
  一念弥陀  下根无愿  净土不知  莫怪其论
  一念弥陀  千圣龟鉴  直下承当  必有相赚
  一念弥陀  病中妙药  于味知何  要人细嚼
  一念弥陀  是最上乘  不达目前  彼未曾证
  一念弥陀  愚亦可作  信有西方  莲花寄托
  一念弥陀  无别判断  信愿行全  必到彼岸
  一念弥陀  信要广大  净土往生  不出心外
  一念弥陀  愿要切深  个中欣厌  念念恳忱
  一念弥陀  行要专长  乃至临命  不可暂忘
  一念弥陀  一行三昧  使十二时  系缘不退
  一念弥陀  佛有本誓  十念尚生  矧乎勿替
  一念弥陀  以此比例  彼佛有缘  是故勉励
  一念弥陀  一条白练  勇往向前  不须转面
  一念弥陀  法界一相  趋实无趋  趋向安养
  一念弥陀  勿楷定悟  信彼可归  紧要事务
  一念弥陀  归元径路  九品莲方  无论缁素
  一念弥陀  愿红尘错  求生西方  永不退落
  一念弥陀  名标莲萼  三昧圆成  还其栖托
  一念弥陀  御敌良将  无量法门  莫过于上
  一念弥陀  莫可因循  努力提起  斩断万纶
  一念弥陀  超出苦轮  百千万劫  免受酸辛
  一念弥陀  净业同伦  是非莫辩  名利让人
  一念弥陀  非难非易  但得一心  殊胜自备
  一念弥陀  其义唯何  愈专愈一  更莫问他
  一念弥陀  不可思议  至顿至圆  至简至易
  一念弥陀  今正其时  这条径路  更莫再疑
  一念弥陀  末世修行  欲离苦趣  只有往生
  一念弥陀  时时策护  未得往生  能不愁怖
  一念弥陀  珍重一着  当临行时  切勿退却
  一念弥陀  要在欣切  极乐庄严  随心施设
  一念弥陀  要在厌切  八苦交煎  无处离别
  一念弥陀  要在心切  但求出离  娑婆顿绝
  一念弥陀  要在念切  提起洪名  咬钉嚼铁
  一念弥陀  要在专切  但办肯心  更无别诀
  一念弥陀  要在痛切  身如山崩  投诚泣血
  一念弥陀  又在信切  踢倒疑团  七花八裂
  一念弥陀  又在愿切  决待往生  不缘别节
  一念弥陀  又在行切  劫火纵然  心无易辙
  一念弥陀  感应如影  本来体空  如是欣幸
  一念弥陀  佛是心作  华台悬迎  导归极乐
  一念弥陀  冠上化佛  佛外无心  心外无物
  一念弥陀  髻上宝瓶  更非他物  本具底灵
  一念弥陀  遍满虚空  一会海众  非异非同
  一念弥陀  不动道场  未离当念  已往西方
  一念弥陀  宝池花开  证无生忍  亲睹如来
  一念弥陀  回自向他  十身圆显  遍化娑婆
  一念弥陀  利生要务  自性无边  众生齐度
  一念弥陀  菩提愿满  自性无尽  烦恼顿断
  一念弥陀  是圆满觉  自性无量  法门超学
  一念弥陀  常寂光明  自性无上  佛道圆成
  一念弥陀  无作公所  是圣是凡  不待更举
  一念弥陀  永劫相承  惟愿乐土  含识同登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5

  专持求生(并叙)
  
  问书云。获鸟者。罗之一目。不可以一目为罗。治国者。功在一人。不可以一人为国。今净土应尔。奚不众善同熏。反将独称得往乎。答此问未得其旨。何则。盖净土一门。全在信愿。信愿若具。散持亦往。傥无信愿。万行扶助。便得生耶。曰信愿者何。曰信此有生必有死。生死不出。诸苦难逃。复信彼国一生。不须舍身受身。以至补处。中间常受其乐。复愿此浊秽之躯。要决定舍离更不再受。愿彼清虚之体。要决定寄托终无易愿。果得若尔。万善齐修亦生。况第称名乎。
  学到无心愿往生。终身归命执持名。知吾与彼罪吾者。一概听之总不争。
  说来说去说持名。问我个中决有程。多障众生念佛观。当今最易到长庚。
  断疑生信志心坚。日日如斯不改弦。只望临终归极乐。更无别事可相牵。
  予学达摩直指先。方知念佛胜参禅。禅经后有始终苦。净土一生道果圆。
  
  愿法界众生同归(并叙)
  
  维摩经云。佛言众生是菩萨净土。故知菩萨念佛者。原为众生不为己故。终日度生犹为度己。终日念佛犹为念己。何以故。菩萨无己无所不己。达心佛众生无差别故。如天普覆。如地普载。舍生即舍己。离佛即离心。心不可离。生不可舍。云门所谓函盖乾坤者。其旨岂越乎此哉。
  花间稽首花间佛。愿共花间结圣胎。彼国无生终日去。尊容不动应时来。脱离苦海红尘骨。化作珍池白玉孩。记入娑婆同订约。十方尽是紫金台。
  
  警习勉行(并叙)
  
  吾人之最难锄去者。习气是也。虽断除无术。不可任其习之所成。要当勉其行之不怠。何则。世尊往昔自登地。才事古释迦。其时犹居凡位。大智度论云。佛言我过去世。亦曾作恶人小虫。因积善故。乃得成佛。以此观之。十地尚有心色二习。何况其余。倘当时不勉力行之。安得于今成佛也哉。
  习病深藏性已痴。自家策进勉行之。不离不即虚其体。与佛一心知见治。
  秽土虽知体是同。须臾失照昧真空。待渠往见弥陀后。方可戏游地狱中。
  五欲牵来落火坑。主人紧护莫循情。看空四大原无实。不可随缘负往生。
  染缘究竟没来因。只是莲花愿要亲。同体升沉凡圣路。念头乍起自看真。
  彼此原来本自空。未分其事却朦胧。西方心与土俱净。较作娑婆大不同。
  悟后须知爱自裁。莫忘生死苦哀哉。心虽虚寂终难忍。必要归来保圣胎。
  
  痛策往生(并叙)
  
  自从无始以来。生已复死。死复重生。生生死死。于今未脱。其故维何。只繇因循二字。以致枉受轮回诸苦。所以昔日张祖留。其友人劝他念佛往生。留云。男未婚。女未嫁。亲丧未厝。而未几亡矣。友往吊云。我友名为张祖留。劝伊念佛说三头。可怪阎翁无分晓。三头未了便来钩。故知凡修净业者。莫可太缓也。一错百错。
  末世时人敌死生。健儿亿亿有谁赢。当知苦海从横脱。月藏经中载甚明。
  奉劝持名莫待时。求生人自要先知。阎浮世界光阴短。只怕将来错误迟。
  命存呼吸莫宽修。但看当年张祖留。世事如棋难下局。资粮赶备早归舟。
  净业因缘果不差。一条归路夕阳斜。余门虽是俱堪入。最稳无如念佛嘉。
  一息不还随业流。真诚念佛莫虚头。如登宝岫空回手。后悔难追只自忧。
  未得归心莫自安。已修行愿更休宽。稍乘再世尘缘里。欲望出离难上难。
  如救头然只自亲。饥时吃饭岂关人。纵云土是唯心净。安比往生事更真。
  
  平时功归临终(并叙)
  
  已知求生者。心亦不可太急也。总要不即不离而已。只如法因禅师。三十载明心净土。慧亨律师。六十年净业专求。凡今之人。每多浅见。详闻其念佛时。未到一年半载。十年八年。净境既未得纯。诸净土书。犹未细心详玩。焉知其味。便谓改弦退转。欲望道念成就。安有日哉。故先儒有言。不可以仁之难熟。而甘为他道之有成。盖谓此也。况乎净土之要。无问利根钝根。久学初学。静之与否。皆验于临终得往。以为真实之期限。余外欲以寻悟。欲以发慧。俱非紧要。是故吾语与后来同学者。此殊门。既已得入。坚志莫动。
  求生无别可商量。总在行人自主张。小技皆从纯熟得。莫教大事丧专长。
  平生只剩望西归。决定无疑愿不违。弹指能超清梦趣。百千万倍疾如飞。
  三昧功成撒手归。临行自有佛光围。思前虑后空劳力。只要吾人断是非。
  理契方知径路工。死生关隘胜禅功。几多辩若悬河辈。不及持名愚妇终。
  恶则往生张善和。言其善者数弥多。大都莫不皆然也。要在终时一刹那。
  得入此门宿善根。己今功就出乾坤。野人愿发莲花供。另答十方授记恩。
  惟心净土几曾知。贵要终无退转时。总是今生归去好。免从胎狱更迷离。
  清修净业即真空。一枕梦残路自通。父子相关亲授手。往生依旧妙心中。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6

  净土要约(并叙)
  
  闻夫自达摩以来。禅矜自力者众。而信归净土者。曾有几人哉。呜呼。云门三作国王。尚且遂失神通。况余智乎。盖失即退转故。小本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鞥-合+(白-日+田)]跋致。以此较之。则禅与净孰利。灿然其明白。故料简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诚可叹借。当知末世修行。非依西方净土。理事横超。求其不退堕者。终不可得。果能深信于此。则净土法门之尊贵。自不容延缓迟疑。吾因不愧。分题撰述。更以劝修欣厌信愿行观念专久警。缀成二十首要约之语。以质高明。
  
  西
  
  净土世尊自指陈。愍吾末劫救迷津。尽将苦海舟中客。同作莲池会上人。名尚不闻三恶道。花能常雨六时新。众生生者难思议。多有一生补处身。
  
  方
  
  我信长庚定不差。常思彼国法王家。花间香结心池果。岸上枝萌道树芽。望托莲台诚独切。导归葵子手频斜。往生终满利生愿。圆显身如出岫霞。
  
  净
  
  遍界真身无去来。珍池借我涤尘埃。浅深水势随心欲。红白花枝逐念开。宝盖空幪金大士。香云缭绕玉婴孩。珊瑚树里琼楼上。都是同伦养圣胎。
  
  土
  
  西方净土我惟心。遍布沙黄地是金。出水枝擎圆叶上。浮香岸绕藕花深。戒珠顿悟无生忍。鸟语频闻妙法音。迢递相传诸善友。同将眷属悉归临。
  
  理
  
  逃禅莫教认胸襟。自性弥陀远访临。彼此不离犹不即。始终非古又非今。圆融觉体常如是。含裹虚空岂待寻。一统竖穷横遍处。尘尘刹刹妙明心。
  
  事
  
  法王慈旨不虚传。实有西方事宛然。曰寿曰年同佛永。欲衣欲食现吾前。班痕花映栏杆里。乐响风回行树边。快乐逍遥终不尽。归来共坐玉池莲。
  
  横
  
  三界横开一径蹊。故乡令我易归栖。个中念佛思亲处。花上标名入品题。疾证菩提无后有。早从净土悟前迷。慈尊彼岸久相待。撒手即为倚马蹄。
  
  超
  
  欲得超生脱死因。娑婆心起厌离亲。本来无量寿尊刹。皆是阿[鞥-合+(白-日+田)]跋致人。万劫庄严春不老。千花绵绣色长新。道行果满黄金地。就我彼中出世身。
  
  劝
  
  西方捷径莫蹉跎。放下身心应早过。名利原空犹不舍。死生且到却如何。宽修历劫三祇行。诚感临终一佛陀。无始轮回凭此脱。方知净土异娑婆。
  
  修
  
  一欣一厌两相攻。彼国迢迢路自通。诸上善人俱会处。众中胜友满虚空。红尘看破浑如戏。白业修来早出笼。此土只缘身易失。同归见佛寿无穷。
  
  欣
  
  乐邦指我胜超伦。永绝轮回脱苦辛。乘大愿船归故里。尽虚空界现全身。知多妙貌人同玉。无数莲花品共珍。如此唯心如此境。千经万论亦循循。
  
  厌
  
  秽邦都说世间伦。受尽煎熬八苦辛。地水火风成幻质。悲欢离合恋浮身。偏争人我空劳力。护惜瑕疵错认珍。及早回头深厌切。痴绳斩断莫因循。
  
  信
  
  洪名提起志西标。立信脚跟莫动摇。莲海悲深容我入。葵忱信向欲君超。乌轮遥忆天边落。金臂难忘梦里招。土即自心归去稳。百千万劫业能消。
  
  愿
  
  万般世事少关情。要在归元径路行。念佛心深沧海浅。往生誓重泰山轻。未圆忍力净当信。已历僧祇道始成。朝夕焚香稽首愿。就途早到故乡城。
  
  行
  
  生则无生绝点疑。万牛难挽我西驰。横超忍土三千界。旋转轮珠十二时。念念是心空及第。声声彼自性阿弥。珍池同到亲摩顶。来作分身选佛师。
  
  观
  
  观中大士侍弥陀。凡圣本来体不颇。毫白眉间光寂宽。风清池畔境融和。红翻上下千重绵。绿涨东西一统波。三昧圆成依正就。是心作佛岂淆讹。
  
  念
  
  勿论静神与散神。声声唤彻本来真。大方阔步西归路。更莫好奇别问津。心绝狐疑终得到。工无间断自然纯。(每闻禅者。究竟谁之一字。他自亦不知。偏抑初心人。端的念佛者是谁。应答云)凭他称念谁为主。只要往生我出尘。
  
  专
  
  专精念佛出尘嚣。定数若干莫放饶。名号性空声历历。归家径直路迢迢。知多匹马单刀入。未见三心两意超。纵使习深休自碍。慈尊可恕往生消。
  
  久
  
  净土持名最易超。脚跟勿可被人摇。唯专唯注功弥胜。愈久愈坚益更饶。十念悲深曾有约。一生痛切岂无聊。彼弹指到元同体。故说西方路不遥。
  
  警(上虽已厌。而净愿毕命为期。奈坯器未火。浊恶境强。必须再警。始可克终)
  
  未登故岸最猗嗟。一失人身路转遐。从旷劫来今始悟。自此生去莫还差。坚强净愿非他力。痛策清修亦自家。尘世推穷终是险。赋归极乐玉无瑕。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6

  净土仪式(并叙)
  
  原夫如来出世。无非利济也。法无圣传。生何以利。故知如来说无所说。全说众生之所修。众生修无所修。全修如来之所说。此乃千古不易之定论也。倘或不然。杜修臆炼。功必唐捐。生灭宛然。于人何益哉。良繇觉源浩渺。性海汪洋。非以指南而按之。其不迷于四方者鲜矣。所以上都仪云。归命三宝者。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不明无相离念也。佛悬知凡夫系心。尚乃不得。况离相耶。故我同伦求生西方者。所当立此仪式也。仪式者何。供堂之内。须安佛像。西坐东向。然后起修。如是乃正合佛意。信经所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乃至我见是利。故说此言等谕。既言从是西过。则极乐定在是西也明矣。夫世间端人君子。尚无妄语以诳人。况出世如来。金口亲传。岂有妄语欺我者也。以是观之。决无此理。故信西方实有此等莲花佛国。风枝乐响。珍池水鸟。演扬宝典。一生彼国。悉不退转。依正若是种种挺峙。严丽超绝。较之浊世。大不相侔。吾人自当欣仰矣。纵使处所不就。圣相随安随向。而观念总不可离西也。何者。盖尘世凡夫。心猿无主。意马忘归。若不赖彼法王导之。思归则难。譬如贵子求名。若不赖我帝主选之。思中则难。是以选官必承北恩。选佛应归西求。所以修净土者。不可无仪式也。犹夫御敌之谋。阵雄则贼军不攻而自退。而持名之法。式严则妄习不除而自消。故劝念佛。礼忏申愿回向。无论缁素老幼贤愚贫富男女。但愿一一信之。终日遵式而行。庶几使我心境易系。净念不忘。久久勿替。缘至纯熟。则同登清泰之乡云尔。
  
  △晨十念
  
  (夫十念法者。乃慈云忏主之所立也。日日早晨服饰已。面西正向。合掌定心。称名云)。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
  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气尽为度。其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十气连属。令心不散。专精为功。名十念者。是藉气束心也。作是念已。发愿回向云)。
  我弟子某甲。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经十念顷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今自忆。此生已来。不造业罪。不谤大乘。愿此十念。得入如来。大誓海中。乘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命终。预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作此愿已。礼佛不礼佛俱可。但要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唯将不废。自要其心。得生彼国)。
  
  △次礼忏
  
  (夫求生西方者。必须兼礼是忏。常为早课。于常供道场中。端庄谨肃。合掌定心。作是云)。
  一切恭敬。
  一心顶礼。常住三宝(存心遍礼。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宝。拜起两膝跪地。手执香炉。烧众名香云)。
  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无边佛土中。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
  (我此香花遍十方。以为微妙光明台。诸天音乐天宝香。诸天肴膳天宝衣。不可思议妙法尘。一一尘出一切尘。一一尘出一切法。旋转无碍互庄严。遍至十方三宝前。十方法界三宝前。悉有我身修供养。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无杂无障碍。尽未来际作佛事。普熏法界诸众生。蒙熏皆发菩提心。同入无生证佛智)。
  供养已。一切恭敬。
  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顶礼。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归依。大智大愿力。普度于群生。令舍热恼身。生彼清凉国。我今净三业。归依及礼赞。愿共诸众生。同生安乐刹。
  (赞愿已。即便礼佛。一一存心专对云)。
  一心顶礼。宏扬净乐土。释迦如来。千百亿化身。遍法界诸佛(拜下观云)。
  (能礼所礼往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文佛影现中。我身影现释迦文佛前。愿求往生接足礼。下但随位改圣号。礼当观想云云)。
  ·一心顶礼。常寂光净土。阿弥陀如来。清净妙法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实报庄严土。阿弥陀如来。微尘相海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方便圣居土。阿弥陀如来。解脱相严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阿弥陀如来。大乘根界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阿弥陀如来。十方化往身。遍法界诸佛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教行理三经。极依正宣。扬遍法界尊法(真空法性如虚空我身应现法宝前 常住法宝难思议愿求往生归命礼)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观世音菩萨。万亿紫金身。遍法界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大势至菩萨。无边光智身。遍法界菩萨摩诃萨
  ·一心顶礼。西方安乐土。清净大海众。满分二严身。遍法界圣众(礼已两膝跪地。执手炉烧香。至诚而倡是言)
  我今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归命忏悔。
  (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外加恶友。不随喜他一毫之善。唯遍三业。广造重罪。事虽不广。恶心遍布。昼夜相续。无有间断。覆讳过失。不欲人知。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故于今日。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劝策三业。翻昔重过。随喜凡圣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诸众生。从二死海。置三德岸。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今知空寂。为求菩提。为众生故。广修诸善。遍断众恶。唯愿十方诸佛。弥陀世尊。慈悲摄受。听我忏悔)。
  至心忏悔。[□@叩]我弟子某甲。及法界众生。从无始世来。无明所覆。颠倒迷惑。而由六根三业。习不善法。广造十恶。及五无间。一切众罪。无量无边。说不可尽。十方诸佛。常在世间。法音不绝。妙香充塞。法味盈空。放净光明。照触一切。常住妙理。遍满虚空。我无始来。六根内盲。三业昏闇。不见不闻。不觉不知。以是因缘。长流生死。经历恶道。百千万劫。永无出期。经云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是故当知。一切诸法。无非佛法。而我不了。随无明流。是则于菩提中。见不清净。于解脱中。而起缠缚。今始觉悟。今始改悔。奉对[□@叩]。
  诸佛。弥陀世尊。发露忏悔。当令我与法界众生。三业六根。无始所作。现作当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若忆不忆。若识不识。若疑不疑。若覆若露。一切重罪。毕竟清净。我忏悔已。六根三业。净无瑕累。所修善根。悉亦清净。皆悉回向。庄严净土。普与众生。同生安养。愿[□@叩]阿弥陀佛。常来护持。令我善根。现前增进。不失净因。临命终时。身心正念。视听分明。面奉[□@叩]。
  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手执华台。接引于我。一刹那顷。生在佛前。具菩萨道。广度众生。同成种智(应三说。若时促及事迫。一说亦得。起云)。
  忏悔发愿已。归命礼阿弥陀佛。及一切三宝(一拜)。
  (次旋绕法。或三匝或七匝。乃至多匝。如是称念。随意随匝。不拘遍数。称云)。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一拜)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一拜)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一拜)
  ·和南圣众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6

  △次诵经(即诵阿弥陀经一卷。及往生咒七遍。咒毕接赞云)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每从朝起。或定数一万二万乃至十万声。至暮面西回向)。
  
  △晚回向
  
  (跪念后菩萨圣号。各十声)。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即此云栖西方发愿文。回向云)。
  稽首四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惟愿慈悲哀摄受
  
  (一发心持名愿)弟子某甲。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三忏悔三障愿)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三立四宏誓愿分三)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一感佛护念愿)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今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二得幸妙应愿)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三贵重临终愿)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四求生净土愿)我于尔时乘金光台。随从佛后。于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花中。花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五回入利他愿)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六总申回向愿)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发愿回向已。即礼佛称圣号云)。
  ·南无宏扬净乐土。释迦如来。千百亿化身。遍法界诸佛。(三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或十二拜。或四十八拜。随愿礼)。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教行理三经。极依正宣扬。遍法界尊法。(三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三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无边光炽身。大势至菩萨摩诃萨。(三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满分二严身。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三拜)  ·自皈依佛。常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一拜)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一拜)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一拜)
  ·和南圣众
  
  

作者: 画儿    时间: 2009-2-2 21:17

  戒杀放生诗(并叙)
  
  盖闻护生者。以戒杀好施为首。积德者。以放生赎命居先。观夫胎卵湿化。蜎飞蠕动之类。无非与我。皆同一体。岂可恃强而凌弱乎。然有血气者。都是贪生畏死。以致逢擒则奔。虽身不可逃。命不可救。而观其觳觫之状。闻其冤号之声。甚可悲矣。所以古人云。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告诫谆谆。昭入耳目。奉劝世人。戒杀放生。转而持斋念佛。现世必登仁寿之途。他生同入莲花之国。则吾之愿。庶几慰矣。
  仁风到我话偏迟。考古验今君已知。莫道放生无报应。临刑不负寿禅师。
  流水遗风万古垂。泉资象运活鱼儿。济饥说法纳佳种。试看天人授记时。
  为民感格不虚探。信老易牲祷雨甘。梁武慈风犹未泯。权司天道播东南。
  鳞甲羽毛不可诬。蠢形虽异性无殊。古今余报知多少。非但隋侯获宝珠。
  罗列厨羹莫妄烹。须知生命识仁情。潘公去后江湖乱。水族哀号不得平。
  本欲逃生何所依。猿垂悲泪梦魂飞。我今苦劝诸君子。当学商王解网围。
  济生一片好心存。可易卑名选首元。尤怪封
http://www2.fodian.net/BaoKu/qzpic/072338.gif龟印纽。推来皆是藉仁恩。
  毛宝当年战败兵。拯蝇益寿亦分明。鳖知报婢垂危日。解脱原来仗放生。
  当年非但小沙弥。犹有元村老屈师。寿尽还将增甲子。仁功效胜服灵芝。
  诚顺好生上帝心。圣言未许动刀砧。慈勋久积龙天喜。寿自绵长福自临。
  兵鞘深藏我所思。原从天下有仁慈。山林愿化文王囿。一统清平乐盛时。
  天界悬迎不妄陈。并怀济鸽佛前身。断弓犹忆登仙品。三教终成一体仁。
  
  随见生灵三归便决
  
  (夫戒杀放生。以是济世身命。今有出世方便。复可奉行。吾人凡随处见一切生灵。必须要发菩提心。起慈悲念。愍其圣法无知。代他归依忏悔发愿。即称云)。
  
http://www2.fodian.net/Picture/Fodian/FJ00000002/X62057701.gif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代众生求忏悔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自性众生誓愿度  自性烦恼誓愿断
  自性法门誓愿学  自性佛道誓愿成
  
  弟子(某甲)代为众生归依忏悔发愿。以此功德。普愿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觐弥陀。然后分身。广度含灵。齐成佛道。
  (承斯法利。续他慧命。可谓永作道种。而法门虽言方便。其所结法缘甚易广大。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净土证心集卷下(终)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