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分类问答 -- 学经篇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2-5 17:03     标题: 分类问答 -- 学经篇

学   经   篇



问:弟子发愿讲经,但弟子生性内向,不善交际,且担心外缘太多影响清淨心,请问可否以心念默祷与大众结缘,或是一定要有所接触和互动,才算是善缘圆满?

答:结缘方式很多,最重要的是心。心一定要真正尊重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一定要捨己为人,这样的存心、行事,才是与一切众生结善缘。结缘决定不是攀缘,对自己修学有障碍的是攀缘,结缘决定不会产生障碍。所以,结缘、随缘、攀缘的界限,一定要很清楚,希望同学们多学习。

  讲经法师与广大群众结缘,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祖祖相传。佛法言「佛不度无缘之人」,你将来修行成佛了,众生与你没有缘,你度不了他。你讲经讲得再好,与他没有缘,他不喜欢听,不喜欢与你接触,就无可奈何!

  这种现象我们亲自看到,当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师学讲经,法缘最殊胜的是林看治老居士。这位老居士是小学毕业,很多佛经裡面的字都不认识,但是她很了不起,非常谦虚,所以学成功了。她学成之后,在台湾地区到处讲经,学得虽然不怎麽样,但无论在哪个地方讲经,她的听众总是最多,大家最喜欢听她讲经。同学当中有许多讲得比她好的,就是没人听,这就是各人缘分不相同。

  所以,结缘比什麽都重要,我们能以真诚心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都是结缘。我们到讲堂听别的法师讲经,利用这一点时间,关怀一般听众。我们自己有座位,在没有开讲之前,我们不必坐在那个地方,我们到门口当招待,这就是结缘。我们与听众亲切打招呼,告诉他从哪裡走、到哪边去坐,这都是结法缘,这对自己修行没有一点妨碍。所以,要懂得随时随处帮助别人。21-90-67

问:我们是发心以讲经弘法的方式来自度度他。从理论上来讲,若是能常随师学,当然成就是最快速、最殊胜的。但是现在的困难仍是存在的,譬如说出家在僧团当中修行,首先就必须为大众服务,而且不能自己有选择,这也是符合修行的精神,因为修行要彻底破除我、法二执。请开示。

答:这个话靠不住。一天到晚跟在老师旁边,跟一辈子不能成就的人很多。世尊当年在世,这个例子很多。如何才能成就?百分之百依教奉行的人能成就,不一定是在老师面前就能成就。

  学讲经,在老师面前是学什麽?学《内典讲座之研究》的运用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没有办法教的。你观摩的时间愈长,自然在台上就得心应手。你可以观摩老师讲经,也可以观摩同学讲经,任何人讲经都是学习的对象。你能看出别人的缺点,自己就进步了,想想自己在台上有没有这个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想想自己在台上有没有这个优点?所以,学讲经的人只要自己没有讲经,无论是什麽人,乃至于初发心、初学的人上台讲经,都要去听。这是跟讲经的人结法缘,跟道场结法缘,跟听众结法缘,如此法缘才能殊胜。别人讲经,我不喜欢去听,我讲经也没有人来听,这是因果报应。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不管什麽人讲经都欢喜听,法缘才会殊胜。

  常随佛学,就是不离开经卷,这个重要。佛所讲的重要纲领,我跟李老师十年,真正得力的是「一门深入,至诚感通」这两句话,我这一生受用无穷,要真干才行!对人对事对物决定用真诚心,真诚到极处就是「至诚」。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与我不相干,我们一定要以真诚心待人,不管别人误会或毁谤,随他如何都好,我们决定不改初心,就成功了。

  别人对我们的种种,或者是不善的见解,我们晓得这全是误会,他如果明白就会珍惜。为什麽?人在一生中遇到一个真心对待的朋友,太难得了!这一生中,茫茫大海,哪个人以真诚心待你?李炳南老师、章嘉大师、方东美先生都是以真诚心待我,我一生都感激。他们是真有学问、真有德行,而学问、德行不离真诚,不离一门深入,因为一门深入成就学问,至诚感通成就德行,这是成就自己。所以,一定要修自己,不要被外境所转。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习,为何许多同学都被淘汰?就是禁不起外境的影响。特别是逆境,别人以不善的心行来对你,你马上就退心了,这样吃亏的是自己。我们必须要不退心、不变心,才会有点成就。我们遇到这种境界,古人教给我们,关起门来反省、检点自己,扪心自问:「我有没有对不起别人?」没有,自己就心安理得。若别人有所误会,假以时日慢慢自然会化解。这个时间可能要好几年、几十年,最后他终归会明白的。

  为大众服务就是自己修学的落实,如此修学才能起用。若不肯服务大众,自己所修学的没有用处,没有地方表现。所以,修行在何处修?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裡修行,这是真功夫。不是关着门盘腿面壁,那学不到东西,一定要跟人接触,在这裡面增长智慧与定功,所以戒定慧三学都在这裡成就。

  戒学就是懂得规矩,它是活活泼泼的。我们跟中国人在一起,有中国人的习俗;跟外国人在一起,有外国人的习俗,这些都要懂,才能与他们融成一片。以外国人来看,美国人跟澳洲人就不同,他们的观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交际应酬之习尚也不同,这些都要懂得,然后才能与大家融洽在一起。他欢喜跟我们接触,欢喜跟我们往来,这个最重要,这是度化众生的首要条件。如果对方不喜欢你、讨厌你,不愿意跟你往来,佛法再好,你也没有办法教给他。经论云:「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一条多重要!所以,我们到一个地方,一定要打听那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多向当地人请教,以免失礼,我们能入乡随俗,就能欢喜和睦相处。21-90-69

问:对于初学经教的人来说,还是必须依赖有安静的空间和连贯的时间,才有能力安住在经教上。若是出家在僧团中学习,除了要遵守团体的生活常规之外,也总难免会遇到强过自己定力的业缘来考验。请问该如何是好?

答:这是有的,不但有,而且很多。这种业缘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功夫境界到什麽程度,所以要时常检点自己,在当中求进步。若你不能克服生活上所遭遇的种种境界,就被淘汰了。所以,修学的人很多,成就的人不多,原因何在?就是无法克服。修行的功夫说穿了,就是在克服。佛教给我们与人相处,与众生相处,相处得非常融洽,就是成佛了。

  佛何以能与一切众生相处融洽?第一是平等心;第二是清淨心,清淨心是不受污染,顺境不生贪爱留恋,逆境不生瞋恚,与人就能处得很好,就很快乐了。我们满面笑容,欢欢喜喜对人,这是布施。布施快乐,布施欢喜,这不要花钱的,别人一定会接受。所以,一定要用平等心、清淨心、慈悲心,要在这裡落实。别人不高兴,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做错?」做错的地方要改进,改过就能进步,不改就没有进步。所以,真正修行人,障碍愈多,进步愈快,都是在这裡面磨鍊成就的。21-90-69

问:老法师说过,学经教要趁年轻,在记忆力尚好的时候全心投入,并且不能离开讲台太久。如果出了家,不能常有这样殊胜的因缘,而又必须随顺僧团裡的生活型态,可能就面临学教和随顺僧团两难。请问如何才能常随佛学,又不会面临这种困扰?

答:这在目前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僧团没有办法体谅学讲经的人,唯一的办法就只有退出僧团,这是不得已的作法。退出,虽然僧团裡面有批评,也给你压力,但还是要看你自己有没有成就。我当年就是遭遇这种情形,僧团给我非常大的压力,不准我讲经,叫我跟大家一起赶经忏佛事,我没有办法只好离开僧团。我到了许多道场,没有一个道场肯收容,他们会客客气气招待我吃一餐饭,但我要在寺庙裡住一晚则不行,逼着我走投无路,后来才遇见韩馆长。

  韩馆长是我的听众,知道我遭遇这麽大的困难,她跟我说,她家是独立的两层楼洋房,楼上是她小儿子一个人住,有两间房是空的,是否可以住在她家?我就到台中把这个情形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说可以。之后,由韩馆长租地方给我讲经,我的讲经始终没有中断。因此,问题在于你要把这条路走通,要有很大的决心与毅力,这也感应佛菩萨来照顾。

  韩馆长也不是普通人!我住在她家裡,造谣生事、毁谤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别人给她压力,她统统不在乎,这一招就很厉害。不管外面如何造谣、毁谤、谩骂,随你去,你总不可以来打人,总不可以到人家裡扰乱,那是犯法的。所以,我们这段日子度得非常辛苦,我在她家住了十七年,然后在景美才建立一个图书馆,我才搬到图书馆去住。很不容易!但是只要真正发心,一定得到诸佛护念与龙天善神拥护。不要怕走投无路,确实有佛菩萨照顾,有龙天善神照顾,只要心真、念头正,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弘法利生。

  年轻的时候,很多人替我看相算命,都说我活不过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一年,我确实害了一场病,我晓得寿命到了,医生能医病不能医命,所以关起门来念佛求往生。当时台湾大学有四位学生轮流照顾我,我一个月就好了。现在算起来,大概多活了三十年,我活不是为自己活,是为佛法、为众生活。真正发心,自然得诸佛护念,诸佛菩萨把你当宝贝看待,一定得感应,不必求就有感应。

  我们也是有感于现前佛教的这种僧团状况,所以在古晋建道场,在澳洲建道场,这些道场可以说完全是如理如法,现在一般道场的这些压力,我们那裡完全没有。我建这个道场,就是专门提供同修专心修学,成就自己的学问、道业、德行,我要求的就是这三样。

  同修们住在那裡,每天上午、下午、晚上都要上课,上课的方式是同学们自己准备。上课的时候抽籤,抽到哪一个人,那个人就上台讲,讲完之后,大家批评帮助改进。这个人讲完了再抽籤,下一个人接着讲。他们没有早晚课诵,我给他们定的早晚课,早晨起来拜佛一百五十拜,晚上拜一百五十拜,每天三百拜做为早晚课,其他时间则全心全力投注经教上。我要求的功课要能背诵、能讲、能做到,就要求这三点。

  道场决定没有经忏佛事,也没有法会,完全是在学习。澳洲这个道场建立之后,已经开始有影响了,那边同修跟我说,有很多在家、出家人都想到山上来学习。所以,我想每个星期天办一个讲座,完全招待外面的人到这裡听经,解答问题,并为他们上课,上午、下午各两堂。他们上午来,中午在这裡吃饭,晚上回去。而喜欢做法会的人,就到别的道场去。

  我们这个道场与其他道场不会发生利害冲突,我们绝不拉信徒,绝不要求信徒对我们道场供养。我们道场的生活费从何而来?生活靠佛菩萨,佛菩萨照顾,我们真有信心,我们决定要靠佛菩萨。我们一切都随顺经典上的教诲,我们深信感应道交。

  我自己学佛五十年了,我二十六岁学佛,今年七十五岁,都是感应道交。章嘉大师告诉我:「真心!你一生不要求任何人,也得佛菩萨照顾。」他教我连出家都不要求人,我说:「不要求人,谁给我剃度?」他说:「求佛菩萨。求人,若他不肯给你剃度,你不是生烦恼吗?」不求人,求佛菩萨,佛菩萨靠得住。如果求佛菩萨,求得没有感应,这是你有业障。你必须反省,把业障消除,感应就会现前。21-90-69

问:弟子练习讲经,内容是《无量寿经》,请问弟子是依照老法师录音带一字一句照讲,或是选比较生活化的段落来讲?

答:两种方法都可以,完全看你修学的实际状况。21-90-70

问:弟子深知正法久住的重要与使命感,现在与四、五位同修学习覆讲,方法是先抄全卷录音带再整理,採全部的内容不敢取捨,在背熟几次以后覆讲,讲时不看稿。经过如此,弟子获益极大。平常听经顶多用一成至两成的心力,所谓是听过了;可是透过死背覆讲,便知道自己错在哪裡,明瞭真正的佛法,才知道恩师讲经之中没有一句多馀的话,让弟子受益良多。请开示。

答:你讲的话很正确。往年我们在台中学经,李老师常讲:「如果没有轮到你覆讲,大概你只听到二、三成;如果轮到你覆讲,大概可以听到五、六成。」因为覆讲要专心听。

  你用这种方法,从录音带上写成文字再整理,背熟后再覆讲,效果至少能达到八成,这是非常好的方法。这种方法继续不断的用上三、五年,你的佛学根基就扎稳了,往后修学会一帆风顺。我们现在培训班也是这样要求同修,自己要真正做到,才会得到真实利益。

  但自己还是要万缘放下、老实念佛,自度要紧。你要晓得,这种方法覆讲是自度,也是念佛。念佛的方法非常多,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在抄袭经典、准备覆讲,心裡都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是属于忆佛,而忆佛与念佛是一不是二。21-90-70

问:培训班的同学,第一次大座学讲《无量寿经》,请问应用多少时间为宜?

答:你必需要考虑现代的社会,要想到别人给你限定多少时间为准。别人请你讲一个星期,一天讲两个小时,你只有十四个小时,你要在这个时间内把这部经讲圆满。你要懂得,时间愈少讲得愈精彩,因为讲的是精华。时间愈长愈难讲,怕的是废话连篇,反而得不到好印象,所以愈短愈好。

  早年,台湾有一位住在弥勒内院的慈航法师,在研习中有人请他讲《愣严经》,时间是两小时。请法者是做大官的,没有那麽多时间听经,所以要以最短的时间把这部经的精华介绍出来,这是真正高明!

  我也曾经在香港用了二十个小时讲了一部《无量寿经》,往常都是请我讲一个月。所以,学讲经先学短讲,一开始就学长讲很不容易,到最后真正契入境界,长讲、短讲,深讲、浅讲,都得自在,都能圆融。

  现在要考虑到,别人请你讲经,时间不可能超过两个星期,一次是讲两个小时或是一个半小时,要以此为考量。在工业繁忙的现代社会,拨出长时间来听经,一般都不可能。特别是在美国,美国人听经不能超过五天,因为他只有那麽长的假期,超过五天以上,他就没有兴趣了。最理想的是三天,他会抽时间出来听;若是五天,可能有两天缺席,所以一定要顾及当前的社会。我们在此地长讲,这是特殊的因缘,如果没有这样的因缘,也不可能长讲。21-90-71

问:讲经的态度、语气,请问是否随着讲经者的身分、年龄、出家在家、男众女众,而有所不同?

答:是的。你要是不顾及自己身分,你讲得再好,结果还是失败,所以一定要晓得自己是什麽身分。21-90-71

问:请问讲经的人是要谦虚,还是要自信?

答:谦虚与自信是一不是二,要自信,更要谦虚,你才会有进步。你讲经不够谦虚,换言之,没有人批评你,没有人指教你,别人在旁边听,只是笑话你而已,你永远不会进步。所以,要虚心接受大众的指导,才有人喜欢帮助你。

  唐太宗是中国了不起的帝王,任何人在他面前都可以批评他,他有这个雅量。当然,也有人说得不对,但皇帝也没有制止他,这是什麽理由?唐太宗是希望任何人在他面前都敢讲话,若制止了,以后就没有人敢在他面前说话,这是正确的。所以,要自信更要谦虚。21-90-71

问:讲经如果像是在演讲,请问是否是过度时期,又应如何克服?

答:讲经与演讲没有两样,只是讲经时端庄一点,规矩多一点而已。我们决定要遵守《内典讲座之研究》裡所说的原则,对于「实用讲演术」及「内典讲座之研究」都要熟悉。21-90-71

问:弟子想讲劝人向善的录音带给大家听,请问应如何学习才能让人听得法喜充满?

答:你想劝人向善,讲劝人向善的录音带给大家听,就讲《了凡四训》。你每天看一遍《了凡四训》的光碟片,一年都不间断,看上三百六十遍,自然就会讲了,熟透了就变成自己的。自己会讲,自己又能做到,你就是活的了凡先生,了凡先生又出世了,这个功德无量无边。21-90-71

问:讲经之人因身分、年龄不同,故讲经口气与态度也随之不同,弟子对于讲经应注意之事项不解,请开示。

答:这必须把《内典讲座之研究》提到的讲经态度重讲一遍,这需要一、二十个小时才能说得圆满。但就算讲了,你懂得这些原则了,还是用不上。

  我以前在台中学讲经,我一个星期就学会了这些方法,在讲台上运用得心应手。它是活的,必须在你上台的场合中,告诉你应该如何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譬如「孙子兵法」,你一个星期可以学会,但你能作统帅去打仗吗?这是要平时细心观摩的。

  讲经的人听经很重要,因为从看别人在讲台上的表演,自己长时间诚恳细心的去学习就能学到,这是老师无法教导的。若要老师教导你,你每次上台,老师就跟着你,给你提醒,你还得一点一点的改,总要改上二、三百次以上,你在讲台上才能像个样子。所以,这种事情要诚恳谦虚的求三宝加持,并请听众指教,这是进步最快速的方法。不论在家、出家,在讲台上所应当遵守的原则,都在《内典讲座之研究》与《实用讲演术》裡,都要去学习。21-90-72

问:培训班同学在大座覆讲时,期盼老法师能亲自莅临讲评。

答:你们同学讲经,我都在闭路电视裡面看,因为我一进讲堂,你们讲得就完全走样了。但是最后我一定要进讲堂,如果我进讲堂时,你们也能像平常一样讲话,这样就好了。将来你们讲经时,突然之间来了一位大德,你们就手忙脚乱,那就错了,这一定要训练。记得往年我去参观一个佛学院,佛学院正在上课,我坐在最后一排听了半小时,这个老师在台上就手忙脚乱,说话都哆嗦,我一看情形不对,就赶紧离开让他恢复正常。所以,这是一定要学习的。21-90-75

问:初学取稿时,应确实做到破字到合讲,然后在过门之处将经文义理简明之,这是《内典》裡一再强调的简易详明。唯有如此才能对整部经的义理有深入理解和贯通,也能成就戒定二学。但是有人理解取稿原则,是可以依个人根性不同而自行放宽标准,请老法师解惑,以供遵从。

答:这种方法古人至少用了两千年,许多人遵照这个规矩成就了,所谓不守规矩即不成方圆,所以我们还是按照古人的规矩做。他不守这个规矩要另外搞一套,他能成就当然很好。而且现代社会崇尚民主自由,所以我们只能提供而不能勉强,成就是个人的事情。今天任何人都无权约束任何人,所以父母无法管儿女,老师也无法管学生,现代社会如此,我们必须认清楚。由此,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佛度有缘人」,他不守这些方法,这是他无缘。21-90-76

问:培训班的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两次的机会到「竹林寺」讲经。因为次数不多,只从《无量寿经》取一小部分,特别提出来做专题讲经,请问是否如法?

答:对初学的人,别人请他讲开示、讲佛法,可以在经典裡面取一段讲。但是取经文一定要观机,应以现前听众的需求为考量。我们也可以不从《无量寿经》选,《观经》的「淨业三福」很好,对初学太重要了,而《十善业道经》前面一段,讲一小时、两小时也很好。总而言之,讲得愈浅愈好,一定要听众真正得利益。

  现在听众学佛很可怜,不知道什麽是佛法,如果你有能力讲「认识佛教」,我觉得这是接引初机最理想的。与大家第一次见面,要让人认识佛教,把佛教的内容讲清楚,不要叫人迷信。类似这些小教材很多,甚至于《华严经》裡的小段,若合适也都可以取材。这是小场合没有关係。如果有人指定请你讲《无量寿经》,你就要从头到尾讲一遍;没有指定,你可以自己选择。21-90-77

问:「竹林寺」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如果讲席中劝大家念阿弥陀佛求生淨土,请问言词上应注意什麽?

答:你先要询问「竹林寺」是否专修观音法men,若不是,劝大家念阿弥陀佛就没有问题。若道场常年专修观音法men,就不应再教他们念阿弥陀佛,只劝导他们念观世音菩萨发愿求生淨土就好。21-90-77

问:师父讲修学从读经下手,读到心清淨有悟处时才看注解,心不清淨看注解会看错意思。弟子常听师父讲《无量寿经》,请问这与看注解有什麽分别?

答:听经与看注解有分别。听经,特别是现场,可以说是精神贯注在当中,有一种摄受力,比较容易体会经典的教义。若要看注解,初学人应以读经为主,看注解为辅助,这是正助双修。

  若自己有悟处,情形就不同,注解是给你做参考;自己没有悟处,往往就被注解转了。因为一部经往往有很多人注解,他注的是不是完全正确,是不是会误导,这都很难讲。即使古大德注解裡面也有这种情形,所以能有悟处再看注解是最好的。

  另外,没开悟学讲经,一定要依靠古人的注解,方法就是依一家之言。我们讲他的注解,他注错了,他负责任。我们完全依靠他,这是初学讲经不得已的办法。古人讲经不如此,古人是悟后才讲经,没有开悟决定不能出来讲经,也不可能着作。但是现在要等开悟之后再讲经,恐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讲经,因此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方法。从前李炳南老居士教导我们,讲经一定要守这个原则,所以我们不是讲经,是讲古人的注解,这一定要辨别清楚。21-90-79

问:没有受菩萨戒的人,请问能否讲法师的「法语」,是否如法?

答:你没有受菩萨戒,讲一般开示可以。但讲经要搭衣、升座,所以一定要受菩萨戒,不受菩萨戒不可以搭衣。21-90-79

问:请问学讲经如何才能自己成就又利他?

答:讲经有讲经的规矩,我们的培训班第一堂课,就是学习讲经的方法,这裡有录相学习的资料,你可以请一份回去,依照这个学习。但是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与用兵打仗一样,譬如你读了《孙子兵法》之后,能否指挥军队打仗?所以,训练很重要,培训班提供的就是训练。你在这裡实际上台讲,接受所有同学的批评,帮助你改进缺点。你没有这样的机缘,学经就非常困难。所以,培训班就是提供你一个学习的场所和机会。21-90-80

问:请问学习讲经应选哪一部经,对自己最能得益?

答:这是各个人根性不相同。往年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讲经,同学有二十几位,因为根性不一样,每个人学的经都不同。如果再细分,也会因所从事的行业、生活而不同,这些都要观机。李老师用的原则,就是让你去挑选最合适的、最喜欢的,你选了之后送给他看,他觉得这个不适合你,你还要再去选,选了三次都不合适,老师才替你选。选经不但是要选对自己有利益,还要考虑对社会有利益。21-90-81

问:居士只受五戒,请问是否可以覆讲《太上感应篇》等?

答:行!讲《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受三皈就可以了。如果是讲佛教经典,一定要受菩萨戒。《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些都不是佛经,可以讲。21-90-86

问:居士上台讲经,请问是否先受菩萨戒?

答:一定要受菩萨戒,为避免别人讥嫌。白衣升座是佛不许可的,在家人受菩萨戒就不是白衣,他可以搭缦衣,没有受菩萨戒则不可搭缦衣。

  现在有很多人不懂道理,受了五戒就搭缦衣,这是错误的。五戒是白衣。受菩萨戒才有资格搭缦衣,才可升座代佛说法。所以,这个形式是避免别人的讥嫌,我们也要真正发心去学菩萨。21-90-86

问:我发心先听经念佛几年,等有定慧之后,再出来学习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请问是否正确?

答:正确的。要想弘法利生,确实自己先要有基础,最重要的是善心善愿,对一切众生都以善心对待,不可以有恶念对待众生。听经念佛,初学最好听《十善业道经》和《了凡四训》,先从这裡下手,再听《阿弥陀经》或者《无量寿经》,并且专心念佛。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与十善业相应,如此才能奠定根基。21-90-86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