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须弥山表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2-10 08:43     标题: 须弥山表法

mms://media9.amtbcollege.org/video/29/29-114-01a.wmv




mms://media9.amtbcollege.org/video/29/29-114-01b.wmv



须弥山表法.rar (12.53 KB)


文字讲义请下载观看




附件: 须弥山表法.rar (2009-2-10 08:43, 12.5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4927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2-10 08:44     标题: 须弥山表法

mms://media9.amtbcollege.org/video/29/29-114-02a.wmv




mms://media9.amtbcollege.org/video/29/29-114-02b.wmv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七八卷)  

2007/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须弥山表法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大科第二段「释名」,今天接着我们看清凉大师的《疏》,第二段。「又智入佛慧,必穷其底。德超方便,迥出群峰。为显十住功德妙高,是故须升妙高山顶。」我们从这段看起,升须弥山顶是表法的,这才是世尊说法的真实义。入佛的境界就是入真如自性,诸位要晓得,佛慧就是自性,特别是讲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要怎样才能入?入跟证的意思是相同,你就证得、契入,必须是智,就是智慧。这个智慧是什麽意思?戒定慧的慧,这是智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前面的智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定是方便,戒律叫最初方便,定还是方便,目标是智慧,因定开慧,慧才能契入自性。佛慧是自性本具的般若,不是修来的,前面戒定慧是修的,这不是修的。修德与性德相应,佛慧是性德,前面的智是修德。你不修,你永远不能够契入,永远不能够证得,也就是说你迷了,你回不了自性,这个地方讲的佛慧就是自性。

佛法常讲回头是岸,回头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在我们凡夫分上来讲,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回不了头来。什麽人能回头?佛法说得好,信佛的人能回头。我们听了这个话很安慰,以为什麽?我们信佛了,可以回头了,其实不然。我曾经跟诸位做过多次报告,我学佛九年,学佛七年出家,九年受戒,受戒之后在佛法的习惯,第一桩事情要去拜老师,感谢老师栽培、教育的恩德。这个世间,古时候世间人考取功名,考取举人或者考取进士,第一桩大事回家去拜祖宗,去祭祖,这都是什麽?不忘本。佛门裡面出了家受了戒,头一个去拜老师,报本反始,这人心淳厚,一生当中不忘记父母之恩、老师之恩,所谓孝亲尊师。我到台中去拜望老师,还没进大门,看见了,老师在裡面,我在外面,他看见我了,在裡面就指着我「你要信佛」,说了好多声,说了好大声,你要信佛。

你想想看,学佛九年,讲经教学也两年,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就开始讲经教学两年,现在受戒回来,难道不信佛吗?说实在话,真的不信。老师给我这次的教训印象非常深刻,我走进去之后,他让我坐下来,然后问我,你懂不懂这个意思?我说我不懂,真不懂。我不信佛能学佛吗?不信佛能出家吗?不信佛能受戒吗?他告诉我,许多老和尚都八、九十岁了,到临死的时候还不信佛。我这句话就愣住了,我们才初学,老和尚一生都不信佛,这个话怎麽讲法?老师跟我说明,信有迷信、有正信、有真信,我们充其量算上个正信,不是真的。正信是什麽?你不迷信,你对佛法道理已经懂得相当多,这是正信。什麽叫真信?真信是你做到,才叫真信;你没有做到,你会讲,你不能行,不是真信。你就想这个,这个我们一想就服了,确实佛讲的十善业道没做到,做到的都不够标准。十善业道做不到,那其他就不必说了。从这个地方才知道,信难。

真正信佛的人,他在这一生当中有机会入佛慧,入佛慧就成佛。我们现在《华严》学了这麽多年,对这桩事情理解很清楚,没有怀疑了,为什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真心想学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所以我们读到夏莲居老居士的书,他老人家一生真的是大声疾呼,劝导人要真干,真干就是真信,可不能干假的。干假的是做给别人看的,那是假的,真干是提升自己的性德。我们为什麽做不到?知道这桩事情要紧,为什麽做不到?烦恼习气障碍住了。烦恼习气裡面实在讲,孔老夫子说得很好,「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这个烦恼是什麽?骄傲、傲慢,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别人不如我。吝啬、小气,虽然也做了许多好事,还是吝啬,为什麽?你做的时候心不诚、心不敬,力没有用到。譬如我有十块钱,做布施的好事我只拿一块,这吝啬。不像菩萨,菩萨布施是圆满的,一丝毫不留的,菩萨能做到。世间人做不到,这做不到情有可原,为什麽?赚钱太难,得来不易,所以使放下也不容易,这些在世道人情,我们能体会得到。

总要搞真的,你才能入住,证得初住菩萨的果位就是入佛慧。入佛慧必穷其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只要见性,虽然你刚刚见性,你的智慧、德相决定跟诸佛如来是平等的,你功德圆满了。上面虽然还有那麽多位次,十住上面还有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那些没有关係,那些是佛随顺众生说的。实际上证到初住位次就平等,你们想想这道理,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了,你说平不平等?究竟佛的果位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初住菩萨也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怎麽不平等!所以菩萨称为正等正觉,等是平等;阿罗汉不平等,因为阿罗汉还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这不平等。菩萨,没有见性的菩萨叫权教菩萨,不平等,他不是正等正觉,他还在正觉位,这个诸位要知道。叫权教菩萨,名字是菩萨,他的地位、他修学所证得的,跟阿罗汉、辟支佛是平等的。

见性的菩萨这就是法身大士,智者大师称为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真佛,没有圆满,什麽不圆满?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乾淨。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法子断,你要想断它,那你马上堕落了,为什麽?你一想断它,你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来了,那不叫六道凡夫吗?所以在这个位次上修行,叫什麽?无功用道,所谓此处用不得力,你只要稍稍一用力就堕落。前面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用酒瓶盛酒,那个习气是味道,酒倒尽了,擦得乾乾淨淨,确实一点都没有了,闻闻还有味道,叫习气,所以它不碍事。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前面所讲的遍应十方,十方众生有感他就能应,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他就现菩萨身,得大自在。他跟究竟果位上的佛没有两样,不同的就是一个习气全断了,没有了,再闻闻瓶子,一点味道都没有。他的味道怎麽消除?随着时间慢慢自然就没有了。根本就不要管它,一管就坏了,愈管味道就愈浓,那就错了,所以根本不管。

哪个地方有感哪裡就有应,虽然有应,而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这个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世间,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不但释迦牟尼佛没有,这现佛身,现菩萨身像龙树菩萨、无着、天亲,或者现比丘身分、祖师大德,像惠能、智者、善导、永明延寿,不都是古佛再来吗?他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有没有起心动念?给诸位说,没有,如果起心动念他是凡夫。他们的示现,是自性法尔如是。以前我们对这桩事情确实很难体会。我们参观了江本博士的水实验,我两次到东京参观他的实验室,我也在显微镜底下看看,这问题解决了,明白法尔如是。水,我们给它个意念,「我喜欢你,我尊重你」,它的结晶就非常美;「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它的结晶就很丑陋,随着人心它起变化。它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它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这叫什麽?这叫法尔如是,这就是性德起用。性德起用是佛方便说出来的,其实不能有性德起用的念头,有这个念头,你就马上妄想分别执着同时具足。

佛跟法身菩萨有这个本事,这个本事叫什麽?叫不二法门,入佛慧也就是入不二法门。说跟不说是一不是二,分别跟不分别是一不是二,执着跟不执着是一不是二,好难懂,真不容易懂。我们说执着,执着跟不执着怎麽是一?执着就是不执着,不执着就是执着。这话怎麽讲法?执着是性德起用,不执着是性德的理体。起用是什麽?起用就像水现的结晶,这是它的起用。水裡头有没有结晶?没有,真的没有,它如果有,它结晶就不会变化,所以它没有。我们同是一个人,同样用爱心来对待它,前一秒钟、后一秒钟它所现的相不是一个相,决定有不相同的地方。那是什麽?我们的爱心成分不一样,前一念的爱心打九十分,后一念的爱心是八十几分,现的就不一样,这大同小异。江本博士告诉我,几十万次的实验当中,从来没有看到两个图桉是相同的。这就显示出「迷唯一念,悟止一心」,把这个道理显示出来了。到什麽时候完全相同?到佛的境界,那我们可以说到初住以上的,明心见性的境界,相同了。为什麽?他妄想分别执着都没有了。我们今天讲爱、讲讨厌,念念裡面的程度都不相同,从水实验裡面可以很清楚的显示出来,那个爱的意念大同小异。念念都有差别,是凡夫,所以叫无常;佛在经上用这名词用得好,不是常住真心,常住真心决定是相同。

所以智入佛慧必穷其底,底就是究竟圆满,跟十方如来所证得的完全相同,只要你把起心动念放下。这都是教导我们修行最高的方法,最圆满、最究竟、最彻底的方法,放下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着不起心、不动念。参禅的人要求是什麽?要求自己坐在禅堂裡像个木头人一样。当然你没有变成木头,木头人是什麽?他不起心、不动念,你有眼耳鼻舌身,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之触,都能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如如不动佛。虽不起心、不动念,知不知道?清清楚楚。如果不知道的话,那叫无明,那就错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法身菩萨,这是三世诸佛。一切众生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只要你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是。佛不吝啬,佛没有丝毫隐瞒别人,统统都说出来了,问题是你有没有听懂?你有没有体会到?听懂了、体会到,你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不能够这三种一起放下,佛有方便,你先放下执着,执着放下之后再放下分别,最后再学不起心动念。这三个同时一次放下的,那叫上上根人。在印度为我们示现的释迦牟尼佛,是一次统统放下;在中国是惠能大师,为我们表演也是一次全放下。所以惠能大师开悟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境界是相同的。在印度是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现佛身;在中国是应以祖师身得度,他就现祖师身,三十二应裡头的。所以真正用功没有别的,放下。

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因为第一天我就问他这个问题,我说我现在知道佛法好,有没有方法能叫我很快的契入?他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就契入了,这是讲真话,没有丝毫隐瞒。我问他老人家:从哪裡下手?布施,这是最初方便。我们听他的话,了解的意思很浅,不像现在有深度,那是刚刚入佛门,了解得很浅。好,学布施,布施是放下,先放下身外之物,外财,然后能再进一步用内财布施,内财就是做义工,在道场做义工。我在忏云法师茅蓬做义工,在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做义工,这是内财布施,这叫最初方便。以后慢慢懂得了,放下那些外面是小事,但是想想看也不是小事,为什麽?那外面都是障碍,障碍统统放下之后,真正的正意,这是如来真实义,是教我们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这是如来真实义。但是如果你身外跟内财都放不下,执着分别你就别想,所以真的还是最初方便。老师给我们引导让我们上第一个阶梯,上第一个阶梯,慢慢会发现有第二个阶梯,还有第三个阶梯;可是这第一个阶梯,没有人指导你,你不知道。

样样都要放下!尤其是修行,你要想真正能够契入,首先放下你的自尊心,你要学什麽?谦卑,那你菩提道上就一帆风顺。这个自尊心,不肯低头,处处要跟别人争,不肯谦虚卑下,你就永远入不了佛慧。古人说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退后原来是向前」,这个话说得太好了。成语裡头有说「以退为进」,那是真的进步,你进是什麽?你进离不开烦恼,你往烦恼裡面进;可是一退的时候,烦恼没有了,彻底明白了,几个人懂这个道理?老子懂得。老子从来不跟人争,《道德经》裡面,他最推崇的水,教我们要常常学水。佛法裡面也重视水,你看看供佛菩萨最重要的供具就是一杯水,但是佛门裡面这杯水是取它的清淨平等。老子取的是什麽?水往下流,它不往上,永远不跟人争,不跟人争,跟什麽人都好处,谁都喜欢你。为什麽?你跟他没有利害冲突。你跟他争就有利害冲突,你能够不跟他争,就没有利害冲突。别人要名,名给他,他要利,利给他,他要权,权给他,他要势,势给他,要什麽都给他。那我们什麽都没有了,什麽都没有,见性,成佛了;你还要留一点,留一点你就永远脱不了六道轮迴。这个道理你要是懂得,参透了,叫什麽?叫看破。所以你不看破你永远不肯放下,你看破多少你能放下多少。从你放下,知道你的智慧达到什麽程度,看你放下多少,那是功夫。所以入佛慧就是大彻大悟,就是明心见性;必穷其底,这就是说跟究竟果位没有差别。

「德超方便,迥出群峰」,群峰是代表十法界,十法界高高低低像山,不平,最下面是地狱,饿鬼道就比地狱高,畜生道又高一级,就像大大小小的山。到十法界的佛法界,那就是须弥山,最高的山,上面就没有了,上面到虚空。这个德超越方便,怎麽超越方便?彻底放下了,十法界全放下了,他才能出得了十法界,放不下就出不了十法界。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道理要常常讲,要天天讲,为什麽?你还没有放下。现在我们要放下什麽?要放下贪瞋痴慢,要真干。为什麽?贪放不下,饿鬼有分,你将来到哪裡去?到鬼道去。瞋放不下,地狱有分,你会堕地狱;痴放不下,畜生;傲慢放不下,修罗、罗刹。你愿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这些地方,很简单,贪瞋痴慢放下,这些地方你不会去了。你阿赖耶裡虽然有因,有贪瞋痴慢的种子,你现在放下现行,缘断掉。

所以入佛门第一步,真的入佛门,真正是佛弟子,《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你看,信多重要!那是真信不是假信。真信的人,将见思烦恼裡面的见烦恼放下了。见烦恼有八十八品,世尊很慈悲,把它浓缩分为五类好讲,我们学起来也方便,五类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身见是什麽?身体,凡夫都把自身当作我。身见破掉,就是《金刚经》上说的无我相。诸位要晓得,我相没有了,人相就没有了,我人是对立的。四相只要有一个破了,四个都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个破了四个都破。小乘须陀洹果,《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入门了。他怎样?贪瞋痴虽然没断,贪瞋痴的现行没有了。于世间一切法,我们通常讲对人、对事、对一切万物,没有贪心、没有瞋恚心、没有愚痴心,没有愚痴是样样明瞭,没有傲慢,所以他不堕三恶道。虽然没有出六道轮迴,他总是天上人间,而且是有期限的,最长的不会超过七次,天上人间往返七次他就超越六道了。所以证得初信位,保证不堕三途,他真的不会把这个身当作我。你看世间人把身当作我,对这个身多麽重视,他怎麽放得下?对这个身的爱惜,很麻烦!头一关。

第二个是边见,边见我们用现在话讲,诸位好懂,对立。边见没有了,对立没有了,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这是初信位的菩萨。没有对立就没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竞争、斗争,这都没有。所以他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于世出世间法没有一丝毫贪恋。在这个世间,经上常常教我们,随缘不攀缘,不要想着这个事情非我做不可,没这个道理。众生业力感召,佛菩萨念念在照顾,这在《华严经》上太清楚、太明白了,众生造极重的罪业,佛菩萨也不捨他。佛菩萨对众生一切照顾是法尔如是,这裡头没有感情的,刚才讲过,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不可得,哪来的分别执着!所以我们对佛菩萨是永远不能理解,都把佛菩萨当作人看待,「他也有分别、他也有执着」,就全错了。

德超方便,唯有超方便才能真正用方便,凡夫不能超方便,那就是什麽?他起心动念,他有分别执着。佛菩萨用一切方便法,你看现身、说法、教化众生,看起来是好像有分别执着,其实他真没有,这叫德超。佛菩萨功德圆满,还有什麽持戒?还有什麽修定?自性本定。你拿惠能大师的五句话,你仔细去想,「自性,本自清淨」,还有什麽戒律!戒律的目的无非是修清淨心。「本无动摇」,不动摇就是定,自性本定,还修什麽定!「本自具足」是智慧,戒定慧,不就具足了吗?「本不生灭」,那是法身;「能生万法」,统统具足了,圆圆满满的,那是自性体、相、作用,能生万法是作用,平等平等,一切众生没有两样。所以真正学佛,能尊重一切众生,平等的,我没有比他高一点,他没有比我少一点。真正契入之后,知道什麽?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换句话说,一个自己。说爱人如己还是对立,人跟我还是对立,父母爱儿女还是对立。佛菩萨没有对立,众生就是自己,是自己自性变现的,自己这个身也是自性变现的,所以它平等的。

我们晓得了,这个方便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前面讲过,自性裡面具足八万四千法门,应化在十法界裡也具足八万四千法门,那就是性德的方便起用。起用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超了,德超。因为权教菩萨跟阿罗汉他们没有超越,阿罗汉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权教菩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他不能叫超,他还会起心动念。法身菩萨起心动念没有了,超越了,超是这麽个意思,迥出群峰就是超越十法界。「为显十住功德妙高」,这表法的,所以用升须弥山顶来表示。须弥山顶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佛,贤首菩萨这个地位,再往上升。

下面说「四王处半,旁而非正」,它为什麽不说升四王天?从菩提树下面,他为什麽不讲升四王天,而讲升到须弥山顶?四王天在须弥山的半当中,那是一半,不是最高的,而且四王天分在东南西北,它位置不在当中,它不是正位。忉利天主在须弥山正当中,他是正位,最高的正位。「表住不退,异信轻毛,故越彼天,居妙高顶」。表住不退,这个不退是信心坚固,《金刚经》上所讲的「信心清淨,则生实相」,这是不退。生实相就是此地讲入佛慧,实相般若是自性本有的。异是不同,跟哪些人不同?跟十信位以下的人不同。为什麽?十信位以下的那个信,轻毛是比喻,我们中国人讲鹅毛,这是表示轻。送礼谦虚,「千里送鹅毛」,这就讲十信以下的信。我们现在都讲信,我们的信一个阶层不如一个阶层。我们今天信比不上初信,为什麽?初信能够把身见放下,把对立放下了,我们还放不下,我们不如他。初信不如二信,二信不如三信,到九信还不如十信,十信不如初住,初住才是真信。初住以下,天台大师讲相似位,像菩萨,不是真的,初住以上这才是真的,起心动念没有了。所以这是不同,信轻,就是信还不到位,我们一般讲还不及格。故越彼天,居妙高顶,这个彼天是四王天,超过四王天,到须弥山顶了,这就比喻说超越十法界,是这麽个意思。

下面清凉大师举个证明,这个证明很好,「善财童子于妙峰山顶见德云者,亦表斯位,弥显有由」,这句话说得好。《华严经》末后一品「入法界品」,五十三参第一参就是参访德云比丘,在《四十华严》称为吉祥云比丘,吉祥云就是德云,这两个翻译翻的不同,是一个人,吉祥云比丘。在须弥山顶见到他,这是代表初住菩萨,善财童子去参访初住菩萨,他自己就到初住,他要不到初住,见不到初住菩萨。所以讲参学,参学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什麽时候才有这个资格参学?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这才开始五十三参。没有见性的时候,怎麽办?跟着老师,不能离开老师,就好像学校念书,你没有毕业,你不能离开学校。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他在文殊会下,他所示现的是渐修,不是顿修,不是像惠能大师一样,这都做样子给我们看的,慢慢放。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统统放下,毕业了,就大彻大悟。

毕业之后老师不留他,老师叫他去参学,参学是什麽意思?清凉大师注解裡说得好,这是教我们参学是历事鍊心。你现在是彻底觉悟了,那你到处去访问,访问什麽?看你还会不会起心动念、会不会有分别、会不会有执着?你要在境界裡处处去接触,你才晓得你真的断掉了。如果参学发现还会起心动念,赶紧回来,还有分别执着,你决定不能离开老师,离开老师你就造业。你在老师眼睛范围裡面,老师看到你,帮助你,道理在此地,这在古代讲是师承。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帮助你解惑,你有疑惑、你有疑问,疑是菩萨修行最大的障碍。这三种烦恼断尽,疑就没有了,你才有资格离开老师去参学。

参学,五十三参,这五十三是密宗裡面的表法,代表大圆满,不是只有五十三个人,五十三代表大圆满。密宗表法的数字,有十六、二十一、五十三,都是表法的。你看看这五十三位善知识,五十三位是五十三尊佛他们示现的,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他们示现的不是三十二应,示现的是五十三。这五十三个人裡面,有出家、有在家的,出家的五个,少数,其馀全是在家的。这裡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都可以接触。你接触,看你还有没有执着,还有没有分别,还有没有起心动念?你要通过实验。所以方东美先生早年把《华严经》介绍给我,他说《华严》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概论,不但它有理论,有最高的理论,有周详(周遍详细)的方法,后面还带表演,五十三参表演,做出来给你看。他说这种书全世界找不到,全世界哲学的书顶多跟你讲理论、讲方法,没有表演。做出来给你看,这才叫真正大圆满,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以五十三参就是现实的生活,这个你一定要懂,我们从早到晚,你接触的一切人事物,那就是五十三参。无论是你家庭的生活、你的工作、待人接物,你接触,有没有执着、有没有分别?不执着那你是阿罗汉,不分别你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你是佛,这是要练功的。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有表顺境的、有表逆境的,在我们讲有善人、有恶人,善人、恶人善恶不二,他都平等。可是在表法是教我们初学,无论是善人、恶人平等恭敬,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决定没有说两种态度对人,那你就错了,你不是学《华严》的。我以什麽样的心对释迦牟尼佛,以什麽样的态度对阿弥陀佛、对毘卢遮那佛,我对所有一切众生就是这个心态,这叫真的学《华严》。

可是称讚,称讚就有差别,他的人是心善、行为善,称讚他;他心行不善,不善有恭敬,没有称讚。就是绝对不批评,再坏的人你不要批评他,这裡头意思很深,当然最重要的,成就自己入不二法门。所以菩萨示现作恶,让你什麽?让你真正契入善恶不二,染淨不二,真妄不二,是非不二,叫你入这个,这是一真法界,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磨鍊。凡夫没有法子,总是要批评人,这就是很大的障碍,你不容易成就。供养,平等的,不管是善人、恶人都要很恭敬的供养,很恭敬的,有礼貌,礼敬。你看看只有讚歎,讚歎什麽?因为你会影响社会大众,所以不许可批评负面的,只可以讚歎正面的,这个好!如果大家都讚歎正面的,都不提负面的,这个社会多和谐。我们今天看这社会动乱,动乱真正的因在哪裡?就是互相批评,这社会乱!自己造成的。所以佛门裡只有讚歎,没有批评,中国古人教诲也是如此,不可以说人的过失,要学着包容,要学有度量。

人有过失,谁去教他?两种人,一个是父母,可以批评,一个是老师。还有个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朋友批评得有分寸,这要智慧,他能接受,劝导他;他不能接受,不提,一字不提。为什麽?不能接受,你批评就会结冤仇。只要结冤仇,你一定要知道,你没有本事出六道轮迴,在六道裡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很可怜、很凄惨!这个事情,你们如果去读《文昌帝君阴骘文》,你就明白,你就晓得冤冤相报那个凄惨。那个罪恶滔天,都是从很小的事情结的怨,一世比一世严重,他报复,不会报复恰到好处,都是过分。所以你何必跟人结冤仇?跟人结怨,这是愚痴到极处,只要能够稍稍忍一点,问题就没有了。为什麽不能忍?《金刚般若经》裡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得成于忍,什麽原因成就的?忍辱。任何人有意无意羞辱我们,都要能忍,忍是真正的德行。不能忍,不会成就;不能忍,很好的修学机缘都会丧失掉。

古时候,我们从书上看到的。在这一生当中,我们亲眼看到的,是个正法道场,是有好老师,由于不能忍,掉头而去,可惜了。业障深重的凡夫,在善知识会下,不是几天几个月就成就。我跟李老师十年,你没有十年根扎不稳。他老人家虽然很谦虚,告诉我五年,我加一倍,你不能忍,这十年你能过得下去吗?学成之后,我跟韩馆长三十年,得力于她的护持,你不能忍,那你就不能成就。怎麽忍法?你认识她是善知识、她是佛菩萨,她的一切都是把我的无始无明习气烦恼磨掉,这是真善知识。凡夫在世间,头一个贪恋的是财、名利,不容易放下。韩馆长是佛菩萨再来,我心目当中她是佛菩萨再来,她是来度我的。我的三个老师,方老师、章嘉大师、李老师是把佛法的理论传给我。我在生活上、在教学上,磨鍊要靠韩馆长,我能认识很清楚。钱很难放下,我从小是看得很澹,可是供养一多的时候往往就增长贪心,没有的时候还无所谓,供养多了贪心,地位高的时候贪名,贡高我慢就会起来。

我跟她三十年,建华藏图书馆,所有一切供养是常住的,我没有钱,我需要用的她都照顾到。收入,钱我不可以过问,我如果一过问,「怎麽?你来查帐,你对我不放心?」三十年我不问,收入多少不能问,怎麽用的也不能问,心清淨了。人事她管,建立华藏图书馆她做馆长,名是她的,权是她的,势是她的,财是她的。我所要的是讲台,天天有机会上讲台我练习讲经,这个她不要。所以她要的,我能放下,我不要,我要的她不要,我们三十年和睦相处,没有冲突,没有利害关係,三十年的磨鍊你才知道。你看我在各个地方,无论在哪个地方,当地这些信徒供养这些财物,我绝对不会留一分钱,统统供养常住,我不会带走的。早年有很多来求皈依的,我给他主持皈依,皈依证上是当地寺院老和尚的名字,是他的信徒,所以我的法缘殊胜,每个寺庙老和尚都欢喜,道理在此地。如果我到一个地方,信徒红包统统收来,再发很多皈依证,那个地方缘就断掉了,「这个法师以后不要请他,你看请他,信徒被他拉走,供养被他带走了」。他们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这就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我们所要的,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他们真正了解什麽是佛法。所以要懂这个道理。

真正契入这些境界,才可以参学,参学的时候你接触群众,你不会被名闻利养诱huo,不会被五欲六尘诱huo,你就有资格参学。如果面对着名利、面对着五欲六尘,你还会有执着,你没有资格参学,你一参学马上就堕落,道理在此地,真要善知识看住,善知识帮助你。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下,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掉,然后出去就是实习,实地去实验,看看是不是真断?果然真断,他就节节高升。你看每参访一位善知识,后面「恋德礼辞」,恋德是感谢,我们今天讲感谢善知识的考试、考验,通过了,感谢他的恩德。礼辞是什麽?就是放下,礼敬,辞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对每位善知识都是这样的,所以他最后遇到普贤一生圆满成佛,证得圆满的佛果,这是做出来给我们看。所以方老师讲《华严》这部书编辑的方法,编得好!最后看到是你一生成就,这是真正的学问,这是真实的智慧,哲学裡面所说的真实智慧。举出后面这段说明入住的菩萨,从后面这五十三参来看,有道理,他住在妙峰山顶,到这裡是一段。

下面说「然上所释,皆圆教意」,清凉大师跟我们讲解的,都是大乘圆教的教义,讲得圆满。「故下发心品云」,初发菩提心品,下面一品「发心品」裡面说,「应知此人」,此人就是刚刚证得初住的这个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这成佛了,这个人就是刚刚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讲得比较清楚,大家明白,不会误会,我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我讲四句。不起心、不动念就是妄想没有了,起心动念是妄想,不分别、不执着,这是佛。佛在世间示现的时候,应付这个好像是起心动念,那不是的,他确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可是他表演的时候真有。那个有是什麽?就我现在用江本胜博士的实验,水自然法尔如是的示现,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性德起用。「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句话讲得好,佛菩萨在世间恆顺众生,众生善,顺他的善;众生恶,顺他的恶,没有一样不随顺。随顺裡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叫功德,那叫随喜功德。如果恆顺裡面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叫造业,那业就有善恶,出不了六道,恶业就是三恶道,善业就是三善道。如果恆顺众生,做一切事情像善财五十三参,他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功德,功德怎麽样?把他无始无明的习气就断掉。无始无明习气用这个方法断,除这个方法没有第二个方法。不能说我要用什麽方法断、我要修什麽功,那就错了,一起念头你就堕落了,所以叫无功用道。他与三世诸佛同等。

「与三世诸佛功德平等」。佛法裡有句话说,「初发心即成正觉」,初发心是发菩提心,「发心品」裡面所说的。初发心是发什麽心?不是真的有发,如果真的有发心,你这一个发心,裡面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具足,那不是发心。发心是什麽?你自性裡头本有的,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自然现出来。从前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把它盖住了,它是有,它现不出来,现在把这个障碍去掉,现出来了,这叫初发心。障碍没有去掉,永远不能现前。要知道,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心遍法界虚空界,人人都有,蚊虫蚂蚁也有,不但有情众生有,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没有一样没有,情与无情统统有,就是这个障碍障住了,只要把障碍拿掉,它就现前,这叫初发心。你可不能着名字相,马鸣菩萨说得好,不可以着言说相,文字是言说的符号,不着言说相就是不要着文字相;不着名字相,名字是名词术语;不着心缘相,心缘相是你看到这个心裡想它什麽意思,一想就错了。你一想,不是自性的智慧、德能,是你自己妄心变现出来的,所以它不能想。这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要研究,要叫你去想;佛法不能想,一想就错了,它是直觉,它没有弯曲。

所以佛法不讲研究,佛法讲参究,参究跟研究不同,参究裡面不用心意识叫参,用心意识叫研究。心是什麽?阿赖耶,阿赖耶是指什麽?是过去的经验;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着。就是说你用阿赖耶过去那些经验,用现前的分别执着去看一样东西,去研究东西,绝对得不到真相,这是佛法跟世法的差别在此地。离心意识叫参,离心意识是什麽?就是刚才讲的离分别、离执着,离思想、思惟,不要去想。不要去想,怎麽懂?不要去想你真懂了,你要去想就不懂。那个懂是似是而非,是你自以为懂得,不是真正懂得;真正懂得是不要想的,那个时候你懂的,跟诸佛如来是平等的。为什麽?诸佛如来都把这个放下,统统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你得要相信。你还会用这个东西,那是什麽?你不信。你才晓得信多难,信多可贵!你知道这个标准,才晓得李老师指着我叫我信佛,那个意思你能够体会到几分,什麽叫信。

底下一句「得如来一身无量身」,一身是什麽?是自性,是没有身;无量身是什麽?众生有感,他就现身。跟诸位说,这不是分身,这不是化身,你说什麽都是错误。为什麽?一身是法身,法身没有相,法身遍法界虚空界,所以什麽地方有感他立刻就现相,不是说他从那裡过来一下,不是的,就在现前。连虚空,我们今天讲时间、空间都是法身现的,《愣严经》上佛说得清楚,我们都以为虚空很大。《愣严经》做比喻说,我们的自性好比是虚空,我们现在的虚空好比是天上一片云彩,你说云彩大,是虚空大?虚空太小了,虚空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法身是无穷大的,虚空是法身裡面的一点。所以不是什麽从那裡来、到这裡去,没有。你证得法身之后,没有距离、没有先后,没有先后是没有时间,没有距离是没有空间。十法界裡面众生当然有感,不但有情众生有感,无情众生也有感,你说他哪裡不现身?处处现身。现的身不是一定的,千变万化,这个道理你想想江本胜的水实验,你就有一点体会到。绝对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也就是说绝对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叫得大自在、真解脱。所以一身就是无量身,无量身就是一身,这个无量身包括依正庄严。

「才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共所称歎」,才发心就是什麽?就是明心见性的时候,也就是说你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的时候。这个一放下,你的菩提心,就是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就现前了,这叫才发。不是我要发个心,发不出来,为什麽?我要发个心,这裡面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有,把它盖住了,你发什麽?只要把这个拿掉,它自然就现前,那叫才发。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裡面,半夜三更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全放下了,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放下,那叫才发心时。豁然大悟,对于宇宙,佛经裡面讲的诸法实相,彻底通达明白了,这个时候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如来讲的经教全通了。为什麽?诸佛所说一切经教,都是自性裡面流露出来的。你见了性,好像长江大河你看到源头,你还有什麽不知道?全明白了。

你看六祖给我们的示现,不认识字,无论遇到什麽人,他学的是什麽经教,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要不要学?不要。这是说他给我们示现的不学,放下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他学了十二年,学十二年放下,功贵放下;如果十二年所修学的不放下,就变成所知障。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是烦恼障,除烦恼障之外还有个所知障,你学的那些东西不肯放下,这裡头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你学的佛法也是所知障。所以佛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这个话说得好。学再多的佛法,能不能学?可以学,没关係,事事无碍,就是要放下。放下什麽?不是放下不学,放下分别执着,我们现在不谈妄想,放下分别执着。我们的目标定在什麽?定在正等正觉,不是无上,定在正等正觉就超过阿罗汉,我们希望能达到这目标,那距离佛就不远!一下讲无上正等正觉,真的我们做不到。

我三个老师,三个老师没见过面,讲的话是一句话,完全相同,「像惠能大师这个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学不得!」都是这样教我,不能跟他学,学不到的。所以一定要晓得自己的根性,循序渐进。他是顿超,就好像十层高楼,他一步跳上去,他有这个本事;我们不行,跳不上去。跳不上去,能不能上得去?能,爬楼梯。三个老师都是这麽教我,我们只有爬楼梯,一阶一阶慢慢爬上去,这就对了。这就是顿超跟渐修,我们走渐修的路。实在说我学了到今年五十六年,五十六年不是证悟,解悟,确实五十六年天天在学习,锲而不捨,终于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功夫,功夫就是不断的放,可以分别执着同时放,放得不究竟,放得不彻底,没有关係,慢慢放。记住天天要放,月月要放,年年要放,别人要的给他,欢欢喜喜给他。给他是不是没有?给他一定自己层次就往上升,这个现在许多同学见到了,你见到的是果,我每个大的捨,后面所得到的一定比前面提升,绝不止一倍。

欢欢喜喜的放,没有一丝毫怨恨才会提升,你才得到真正的法喜充满,不会有缺乏的,什麽都不要,什麽都现前。现前,记住,现前绝对不能有丝毫分别执着,一有丝毫分别执着立刻堕落。名现前了,利现前了,声望现前了,地位现前了,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求的不是这个。我们所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学佛终极的目标,你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就成佛,本来是佛,你现在成佛了。无上得不到,得到正等正觉是菩萨;正等正觉得不到,得到个正觉那你是阿罗汉、是权教菩萨,小乘是阿罗汉,大乘是权教菩萨。所谓权教就是没见性,地位在哪裡?地位在四圣法界,不在六道,这叫成就。不能离开六道轮迴,你没有成就,你还要在六道轮迴裡面去打滚,这很可怜。虽然阿赖耶识裡面,你种了大乘的种子,种到《华严》是一乘的种子,难得,希有难得。如果你不肯放下的话,你在六道裡头还是要受罪,还是要受苦,李老师讲:长劫轮迴。到哪一生、哪一世你再得人身,再遇到大乘教,你会又提升一级。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想想我们自己过去生中必定修学大乘,修学《华严》,没成就!阿赖耶裡头有这个善根、有这个种子,这一生当中又碰到了。碰到现在就想,如果现在还不能够把分别执着放下,那来生还是这样的,那这一生提升,提升得很有限,解悟,搞这麽多年搞明白了。如果这一生真干,真放下,那就证悟。证悟我们不说别的,往生极乐世界是决定有分,生到极乐世界叫大幅度提升。所以从《华严》结合到淨土,圆满的成就,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共所称歎,称讚你,讚歎你希有,难得你这一生成就了,你这一生回头了,你这一生回家了,这落叶归根了,这个根是一真法界,这个根是真如自性。

「不可同于方便教说」,什麽是方便教?三乘都是方便教,大乘,中乘是缘觉,小乘是阿罗汉声闻。三乘,不是这个说法。三乘,就是大乘裡面也没有讲得这麽究竟,也没有讲得这麽圆满。不能像此地斩钉截铁,叫你一丝毫疑惑都没有,遇到真不容易。不肯放下执着,这就是佛门讲的业障太重!无量劫来你得人身,你今天遇到圆教法门,遇到淨宗法门,你这一生就可以成佛,你把这个机会捨掉,还要在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裡头斤斤计较,大错了。这一错,又要搞轮迴,不晓得搞到哪一劫,不是给你用年月日计算的,你还要受多少苦。你不说别的,你想想自己跟一切众生冤冤相报,怎麽得了?一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怨结都解掉,所有跟你有怨结的人,你统统看到,你成佛了你会度他们。

这个机缘遇到了不能错过,佛才讚歎你。遇到之后你还不相信,还相信眼前的名闻利养,佛摇头,不会讚歎你,佛看了摇头叹气:你这一生又错了。所以遇佛法谈何容易,遇到小乘、遇到权教、遇到缘觉,都不能有这样圆满的成就。遇到那些,真正用功学,生天有分,证果很难,但是生天要断恶修善,你才能生天。你不能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你想想你自己的烦恼习气、贪瞋痴慢摆在面前,饿鬼、畜生、地狱、修罗、罗刹,你到那裡去了。大福德的做鬼王,阿修罗王、罗刹王,小福德的是他们统治之下的小干部,不能不知道。统统了解之后,方向、目标就很清楚,我们要走哪条路子。到这个地方刚好也是一段。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