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身众神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2-21 22:49 标题: 身众神
mms://media9.amtbcollege.org/video/29/29-69-01a.wmv
mms://media9.amtbcollege.org/video/29/29-69-01b.wmv
身众神 (第一集)
200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493集)
诸位同学,请看身众神十法长行第一句:
【复次淨喜境界身众神,得忆佛往昔誓愿海解脱门。】
身众神,清凉大师在《疏钞》裡面说,「身」是自身,「众」就是讲同生、同名两个神。这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有两个神,这两个神生生世世都不离开自己,真的是形影相随。到我们哪一天真正把二障断除之后,这两个神他就起作用,这个作用是变化多身。我们在大乘经裡面读到的,像《愣严经》上所说的,「应以什麽身说法,就能示现什麽身」,由此可知,身众神实际上就是我们讲六通裡面的神足通。为什麽会有神足通?神足通是飞行变化,它的真因就是有这两个神常常伴在我们身边;当我们有业障的时候,他的能力就受限制,这个道理很深。
我们有业障,不但自己能力、自己的神通受限制,诸佛菩萨、诸天善神他们对我们来说,他的能力也受限制。这一桩事情乍听起来好像感到很奇怪,实际上这裡头有大道理在。什麽道理?就跟现在讲的电波一样,我们自己烦恼习气深重的时候,我们的波动是乱的、是不规则的,他们的波动虽然有规则,是不乱,但是碰到我们的波,诸位想想怎麽能不受影响?他的功力再深、定力再大,多少还是受一点干扰,总不能说完全不受干扰。像波浪一样,我们这很大的浪冲击过去,他这个水很轻,甚至水很重,可是这个大浪冲过去,使它产生微波,这是可能的。产生微波,他的能力减弱了。我们从电磁波、从声波、从水的波浪仔细去观察,这个道理不难体会。
由此可知,必须我们自己心真正到清淨,决定不受外面境界干扰。别人讚歎我们,我们不会动心,不会生欢喜心,为什麽?做怎麽样的好事,应该做的,不是因为要赢得别人讚歎我才做,本分!也不是受人家毁谤我们就不想去做了,这都是禁不起外面境界的干扰。但是外面境界干扰是决定有的,我们被它干扰的程度要尽量降低,不为所动;诸佛菩萨如是,阿罗汉、辟支佛亦如是,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到自己有一定的定力、禅定的功夫,我们这个能力就恢复,也就是身众神能恢复作用了。最明显的表现是分身,我们现在常讲分身乏术,到那个时候就分身有术。在历史记载裡面,这些事情有,我们能信,《高僧传》裡面、《神僧传》裡面记载的就很多。
我记得有一则故事,这是初入佛门的时候读的,好像是在《神僧传》裡面。有一位法师,这是印度的高僧到中国来弘法。这一年他要回国去,那个时候在长安,长安是京城,许许多多居士对这个法师非常尊敬,听说他要回国了,在同一天都预备了供斋请他来应供。法师非常慈悲,答应了。到第二天他出发了,这些人到十里长亭去为法师送行,个个人都觉得很高兴:「法师给我很大的面子,昨天中午到我家去应供。」那个人听到:「不对,昨天中午我请法师,法师在我家应供。」这样大家一传,才知道这个法师有分身,同时到几百个人家去吃饭。我们晓得他到底是多麽高的地位?在佛法裡面讲,三果圣人,这讲小乘,三果圣人就有神足通,神足通就是说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就是身众神起作用。他没有障碍,他可以分身,可以同时分很多身,办很多事。当然法师有这个能力也不常使用,常使用那就会产生副作用。他在什麽时候使用?告别的时候。你们大家知道他有神通,他已经离开中国,不会再看到他示现,这是真的。
还有一种,我们也必须要知道的,诸佛菩萨到我们人间来示现,暴露身分,身分一暴露马上就得要走,你要不走就变成妖言惑众,也会造成严重的副作用。「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两句话我们要懂,意思很深,决定不破坏世间法,这是真正示现的佛菩萨,真正在我们世间示现的大善知识。凡是妖言惑众,说自己是什麽佛、什麽菩萨再来的,说了他也不走,这是假的,在历史上没有这个例子。无论是自己宣布,还是别人说的,只要身分一暴露,没有再住世的道理。永明延寿大师身分暴露了,那是大耳和尚透出的讯息。大耳和尚的身分是定光古佛,他们两个彼此互相讚歎,永明延寿说:「大耳和尚是定光古佛再来的」,这时身分暴露了。当时帝王派大臣去见定光古佛,请他到宫廷裡面来应供,一见面,大耳和尚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他就坐化了。「弥陀饶舌」,于是大家晓得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些人说:「虽然定光古佛入灭,幸好弥陀还在世。」赶紧回去报讯。那是钱俶王时代,立刻就有人来报讯,说永明延寿大师圆寂了。身分暴露就要走,没有再住世的理由。他们这是化缘已尽,最后做这个表演,这是真的。今天无论是什麽人,别人说的、自己说的,说什麽样的感应,说什麽样的应化,全是假的,绝对不是真的。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都要晓得。
身众神他要起作用的时候,就是六种神通裡面的神足通。凡是现神足通,一定有特别因缘,或是启发众生的信心,而不是时时刻刻示现的。我们在最近遇到几次鬼神附体,偶尔遇到的是真的。去年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念佛堂,陈光别老林长的冤亲债主附身;这是我们念佛堂一百多位同修在念佛,大家亲眼看到,真的。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说明他们这些鬼道裡头的状况。要求皈依,要求听经,为我们证明陈光别老居士已念佛往生,鬼神来给我们做证明。以后我们也遇到过一两次,都是真的。如果常常有鬼神附身这个事情,那就有问题,就变成像乩童一样,那不可靠。
所以我常常劝同学,学佛要有智慧,头脑要冷静,我们不能被别人欺骗,也更不能被鬼神蒙蔽,那你佛就学错了。这些事情,中国外国时有所闻。但是有一个好处,我们从这些讯息当中证实六道轮迴是真的,鬼神确实存在,一点都不假。我们对鬼神用什麽样的态度?孔老夫子讲「敬鬼神而远之」,这个态度非常正确,我们要尊重他,为什麽?他是属于六道众生。我们对佛尊重,我们对人也尊重,我们对动物、植物、鬼神平等的尊重,这个道理一定要晓得,「平等的尊重」。为什麽要这样做?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头一条就教我们这样做,「礼敬诸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当作佛」,所以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是一体,我们要平等恭敬,这就对了。在这个境界裡面修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不能够怠慢,要平等的供养。只有讚歎,这裡头小有差别。我们看到他的善行,足以为社会大众的榜样,可以做模范的,我们讚歎;讚歎是勉励大众向他学习、效法他。如果他所作所为是负面的,对于社会大众有不善的影响,这个事情我们不讚歎,我们不把它放在心上,令心清淨。永远保持心地的平等,这就对了。这叫「敬鬼神而远之」,不是远远离开,不是这个意思;这个「远」就是他的不善不向他学习,也不把它放在心上,这个「远」是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地方身众神代表的十位菩萨,我们知道华严会上全是诸佛菩萨示现的。第一尊,『淨喜境界身众神,得忆佛往昔誓愿海解脱门』。清凉大师注解,「淨喜境界」,在前面身众神裡头的名号跟这裡不一样,前面名号叫「华髻庄严」,「或是名广,略举其半」,或者是两个名字连起来是他的全名,这种情形在翻经体例裡头是有;或者是翻译的人大意,没有详细去对照原本,这个也有可能。但是在此地的意思是很明显的,「淨喜」,淨是清淨,喜是欢喜。身众神以这个名号做为首席代表,我们不能不注意,这跟世尊在佛法启蒙的一部经典、启蒙的课程,《十善业道经》裡面所说的相应。《十善业道经》,世尊有一段非常精彩极妙的总开示,我们一定要把它牢牢记住,要把它真正落实,我们才能有成就。
这一段开示,佛是对龙王讲的,龙王是我们大众的代表。龙是善变,我们的念头善变,前念灭后念就生,这就是龙的意思。他告诉龙王:「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一句话重要,菩萨有什麽一个方法能够脱离一切世间苦?这一切世间包括六道三途十法界,甚至还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还有变异之苦,那佛这个开示我们不能不重视。何等为一?这一法是什麽法?「昼夜常念善法」,经上没有「善法」,我加一个诸位好懂,「思惟善法,观察善法」。经文是「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我这样念更亲切,大家更容易了解。念念之中都要求善法圆满。后头有一句重要的话,「不容毫分不善间杂」,那才叫「淨喜境界」。十善业道修得圆圆满满,确确实实没有毫分不善夹杂,是什麽境界?如来果地,等觉还不行。为什麽?等觉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那就是夹杂。我们不能够小看《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是如来境界。
佛的确慈悲,慈悲到极处,初学佛我们一入门,佛就把大圆满法传授给我们,这在密宗裡面是大灌顶法,佛丝毫隐瞒都没有,传给我们。我们要修到像佛那样的境界,跟诸位说,不是一朝一夕,不是一劫两劫,我们《华严经》向后会有详细的说明,真的是无量劫。可见得把夹杂不善习气断掉,那叫真功夫。你能断一品,你的淨喜境界就提升一个层次。面对着一切众生、面对着五欲六尘、面对着名闻利养,我们的心真正清淨一分,内心的喜悦就往外透一分,儒家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个「喜」就是悦。你要把所学的东西落实才行,不落实,这个法喜你决定得不到。菩萨的德号含义多麽深广!
他得的法门,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忆佛往昔誓愿海」,佛,过去佛、现在佛都是不可思议,无量无边。无量无边诸佛他们的誓愿是什麽?当然各人的誓愿并不完全相同,虽然不完全相同,仔细去观察,也没有什麽太大的差别。所以古德集合诸佛的弘愿,归纳为四条: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头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条的义趣就是佛门裡头常说的,佛家教学的宗旨「慈悲为本」,你们想想看对不对?后面三条是「方便为门」,一切都是为了度众生。古时候称「度」,现在人听了不好懂,我们换句话说大家就容易懂,现在人讲服务。「众生无边誓愿度」,翻成现在的话,众生无边我誓愿为他们服务,就这个意思。服务的项目是无量无边,不是一个项目,凡是众生需要的,我们能力做得到的,都应当要去做;做不到的,那是古人所谓「心有馀而力不足」,我的力量达不到,我的心达到了,心是圆满的。
要怎样做到心力都能够圆满?那就不能不认真修行。修行从哪裡修起?「烦恼无尽誓愿断」。诸位要知道,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我们是凡夫,不是圣人,我们修行功夫从哪裡看?从烦恼,我们如果说是,不要说是每天,每天是肯定做不到的;每年,一年一年比较,我今年的烦恼习气比去年少,这是有进步,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你的功夫得力了。如果你能够觉察到,我月月境界不一样,每一个月都有进步,那我可以跟你说,你已经确实像佛经裡面所讲的精进不懈。月月有进步,这个境界大好,能保持个三、五年,你决定得三昧。我们修念佛法门的人,你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禅定。定就生智慧,智慧开了之后,你才能够修底下一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如果没有得三昧,不能修很多法门,法门修太多、修杂了,不但智慧不开,烦恼反而现前,妄想多了,那就错了。
清凉大师在《四十华严》注疏,经题裡面讲得很清楚,「有解无行,增长邪见」,那就是你学的法门很多,你没有定功,你没有得到三昧,你所学到的那些东西都变成了邪知邪见。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麽?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搞错了,你曲解如来真实义、误解如来真实义,那不就变成邪知邪见了吗?单单修行,我不求解行不行?不行,大师说得好:「有行无解,增长无明」,所以大小乘法、显密教裡面,都要求学人解行并重、解行相应。但是对初学,那要看老师的善巧。老师对于学生,知道他的根性,指导学生各个方法不相同,学生能够深得利益。绝对不是一个方法能够适合一切大众修学的,一个方法也有不同的方式。
往年我们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们观察他老人家接引大众,不是一个方法,那是真实智慧、善巧方便。我们今天没有这个智慧,也没有善巧,我们只能用一个基本法来帮助大家提升境界,境界怎麽提升?烦恼轻境界才提升。烦恼习气很重,你的境界不但不能提升,恐怕还要下降,那就不好。这些道理我们不能不懂,功夫不能不认真。尤其是生活在现前动乱的社会,总希望我们自己功夫能早一天成就,成就就自在了。成就之后,无论什麽境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能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必定能够度自己、帮助别人,做真实功德。怎样检查自己功夫?每天认真去反省。初学的人用功过格好!古时候莲池大师就是这样教人的,他老人家自己也这样做。
莲池大师有功过格,他的功过格叫《自知录》,在《莲池大师全集》裡头有。这是他老人家当年在世自己修行,每天依照这个标准来反省、来检点,这一天有没有空过?这一天有没有进步?明清两代,许许多多读书人,不是学佛的人,读书人也都用这种方法提升自己道德的修养,难得!他们所用的功过格,大多数是採取《太上感应篇》。每天拿《太上感应篇》对照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今天我行的是善多还是恶多?自己要记帐。记下来之后天天对比,我这一个月做一个统计,我的善是不是天天有增加,恶天天有减少?这是进步的现象。如果我的恶还会增长,善往后退,那就坏了,赶紧要发奋努力、要改过自新,这叫用真功夫。这样修行对我们业障深重的初学来讲,非常有效果,你要是不相信,你可以试试看。出家人都可以用,你不用这个,用莲池大师的功过格,内容大致相彷彿。务必断恶修善,一定到心地清淨才能够破迷开悟;心不清淨,破迷开悟那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心地清淨必须从断恶修善下功夫,所以《十善业道经》是大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的基础课程,我们不能不懂。我初学佛的时候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曾经写了三个字给我;非常遗憾的,这些年来没有一定的住所,搬家的次数搬得太多了,大师给我的这一张字遗失了。但是我记得,他是用藏文写的「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麽意思?就是十善业道。我们常常看到释迦牟尼佛的画像,画像都有圆光,圆光顶上就写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道做到圆满,不容毫分不善夹杂,那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当时章嘉大师这三个字送给我的时候,我向他请教这是什麽意思?他告诉我清淨,三业清淨。「唵」是身业清淨,「阿」是口业清淨,「吽」是意业清淨,这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淨无染。」这都是世尊在经教极重要的段落裡头为我们说的,不可以粗心大意,不可以疏忽,极重要的教诲。他是怎样修行成就的?就在这个基础上,它是淨业三福的第一福。淨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就是这一个纲领的细目,我们不能轻视。
一切诸佛往昔的誓愿,誓度众生、誓断烦恼、誓学法门、誓成佛道,这是一切诸佛的总愿。那我们看《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一归纳不外这四愿,四十八愿可以说是这四愿的细说而已。每一愿又说成了几个愿,一归纳就不外乎这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裡面第十八愿、十九愿,那是「佛道无上誓愿成」。因此四弘誓愿好,它还教导我们修行的次第,第一个发愿,第二个成就自己的德行,断烦恼。德行在第一,学问在第二,德行成就了再学无量法门,成就学问。孔老夫子教学,他老人家也是有次第的,第一个科目是德行,第二个科目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第四个是文学,都把德行摆在第一。
我们学佛,我们做人,我们想今生在世间做个好人,来生至少我们要做天人,那没有道德怎麽行!如果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要更高的道德。所以我常常跟同修们说,你们想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是好心,能不能去?看你功夫。《无量寿经》上讲的条件你懂不懂?你有没有做到?你要是不懂,你没有做到,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还是不能往生,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佛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大意了,你疏忽了。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要不是上善,阿弥陀佛欢迎你,西方世界大众不欢迎你、不接受你,你还是不能去,你不能说佛不慈悲。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修上品十善,我们往生才有把握。常常忆念,那就常常学习,这是身众神头一个教导我们的第一堂课,我们要想佛的愿、佛的行,愿行同佛,你才真正能达到淨喜境界。
身众神十法第二句:
【光照十方身众神,得光明普照无边世界解脱门。】
修学大乘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拓开心量。心胸狭小,不但不能修学大乘法,连小乘也不能入门。为什麽?诸位要是读过《金刚经》,你就会知道。小乘的须陀洹,证得须陀洹果了,都不作「我已证须陀洹」想,为什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已往总以为破四相是大乘菩萨法,没有想到《金刚经》上讲得这麽清楚、这麽明白,小乘须陀洹就离四相了。心量小离不了四相,所以我常常劝导初学同学,功夫从哪裡用起?从放下自私自利用起。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在,小乘初果你这一生肯定没分。小乘尚且没分,哪有大乘的分?我跟大家说真话,决定没有欺诳众生。我们要想在这一生修学有一点成就,那不能不知道,否则的话,这一生肯定又跟过去生中一样空过了,那就很可惜。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能闻佛法的机会更是希有难逢。所以这一生,我们第一桩大事是什麽,自己总得要清楚。世出世间一切事,真正是鸡毛蒜皮,不值得一顾,随缘就好,不会放在心上。了生死、出三界,这是我们的大事情,念念不捨。
这一尊菩萨教导我们的,就是拓开心量,菩萨德号『光照十方』。什麽是光?我们眼睛看到明亮的这是光,没错,这只是光的极小一部分,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我们也叫做光。肉眼看不见的怎麽叫做光?现在诸位最普遍看到的,身体检查要去照X光,紫外光、红外光都是肉眼不能看见的。肉眼看不见的光波不知道有多少,肉眼能够看得见的光波是太窄小太窄小了。你要是在这些地方能够体会得,你才晓得佛在大乘经教裡面常讲的「圆满光」是什麽。圆满光是所有各种光波,没有一个波段你看不到,那叫圆满光。还有少分波段见不到,这不圆满。大圆满的光波是什麽?是心光,「光照十方」是心光。我们知道光也是波动,科学家的名词叫光子的波动;我们心的波动是心光,它波动的速度不可思议。
今天我们看到太阳光的速度、电磁波的速度,阳光跟电磁波的速度非常接近,一秒钟十八万英里,三十万公里。可是我们心裡的念头波动,心裡才起一个念头,即使这个念头非常微细、非常微弱,念头才起就周遍法界,光跟电不能相比。由此可知,我们起心动念,无论你起的是善念或者起的是恶念,都周遍法界。所以起一个善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知道,为什麽?你的心光照到他那个地方,他接收到;九法界有情的众生知道,他们也接收到。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的心光、声闻缘觉的心光、九法界众生的心光,有没有照我?当然照到。我为什麽接收不到?其实不是接收不到,确实接收到,接收到自己不知道。为什麽接收它还不知道?这个原因不是别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波不按规律,我们自己的频率乱了,乱了还是能接收得到。可是接收怎麽样?就像无线电电视一样,画面不清楚,画面模煳,不是它的波没有达到,是我们的机器有故障。如果我们能够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机器是完美的,收到的画面非常清楚,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今天的六根不通,六根的能力大大的衰退,退得不成话,眼隔一张纸就不能见。这是什麽原因?我们不难想到;我们肉眼现在所接收的光波波长,这个波长没有办法透过纸张,所以有一张纸就障碍住;如果我们肉眼现在能够恢复一点功能,可以见到X光,可以见到紫外光,这张纸就隔不住了。不但纸隔不住,牆壁也隔不住,我们就能看到纸的那一边、牆的那一边有没有什麽人在活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看一个人,这个人的内脏活动,你都看得很清楚,人的身体就像玻璃一样,透明的。可惜我们今天眼有障碍,我们这个能力失掉了。但是佛跟我们说,这个能力是暂时失掉,是因为你有障,这个障我们通称业障。业障消除,能力就恢复了。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习的,是学菩萨的心量,「光照十方」;换句话说,怎麽学法?起心动念要为十方一切众生去着想,不要想自己。十方一切众生的善行我们要效法,十方一切众生在哪裡?《大方广佛华严经》裡所说的就是,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十方一切众生在受苦难的时候,我们要发心去帮助他,帮助他消灾免难。那我今天要问,我自己现在在受苦难,我怎麽能帮助别人?我老实告诉你,你只要一发心去帮助受苦难的那些人,你自己的苦难就离开了。这是什麽原因?因为自己的苦难都是小心眼造成的,心量太小你才受苦受难;心量一拓开,自己的zai 难就化解了,就这麽个道理。永远不能发大心,永远念念都为自己,你到哪一生哪一劫才能够离苦得乐?没指望!所以大乘法裡面世尊常常教导我们,度他即是自度,利他原来是自利。自利不但是害他,实在是害自己,谁懂这个道理?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只有诸佛菩萨、真正觉悟的人,他知道事实真相,这是诸法实相。
我们看看自古以来,中国外国多少学佛的人不能成就,究其根本原因何在?心量太小,不肯为众生服务,不肯为社会服务,只顾自己的身家,所以他修得再好,来生只能得人身,要想生到天上都不可能。真正生天的人,他的心量比一般人心量大,不但照顾自己的身家,他能照顾社会大众,这个人才能生天。所以佛教导大乘菩萨,起心动念要想到九法界众生,念念不捨;一切时一切处,他的念头都是照顾到九法界众生,这就是光明照十方。菩萨修学的法门,也是在教我们,『光明普照无边世界解脱门』。光明照到的地方,就是他服务到达的处所,真的达到了。这个地方讲的「光」,没有一法不是光。我们的身业,身体的造作,一举一动;我们的语业,与一切众生交往,一字一句,无不随着心光周遍法界,普照无边世界。身语意三业都与法性相应,法性纯善。我们要知道法性纯善,不夹杂丝毫不善,法性!
我们的心善、言善、行善,以这三善供养九法界众生,上供养诸佛,下供养地狱众生,在一般法门裡面讲,这就是迴向法门。《观经》讲的菩提心,最后一条讲他受用,是迴向发愿心;我点点滴滴的善事,都是为一切众生做的,不为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几个人想到九法界众生?喝一口水,几个人能想到对这一滴水的感恩?吃饭,对这一粒米的感恩?这一粒米周遍法界,这一滴水也周遍法界,这是事实真相,怎麽不是普同供养!这个修行就是修普贤大行。普贤大行裡头没有布施,只有供养,以最极真诚清淨平等心来修;上供养诸佛如来,下供养三途众生,他的心是平等的,没有高下,这是真心。心不平等,对诸佛供养,对于众生就布施,那个不是真心,他用的是妄心,为什麽?他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就不是真心,真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瞭,一定要学习。
在境界裡头不论是顺境逆境,人事环境裡面不论是善缘恶缘,在这裡头修清淨心、修平等心,真诚心自然就现前。真干的人,一切时一切处,时时提高警觉;才有分别、才有执着,立刻就觉悟到「我错了,我又随顺烦恼习气了。」到什麽时候能够完全随顺法性?法性是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法性,确确实实没有毫分不善夹杂。我要是分开来讲,真诚,没有毫分虚假夹杂;清淨,没有毫分不淨夹杂;平等,没有毫分不平夹杂;正觉,没有毫分不觉夹杂;慈悲,没有毫分不慈夹杂。就是这个意思,这是真功夫,这叫真精进,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修行。
我们以六根跟外面六境接触,都能与法性相应,是真精进;与法性相违背,对人对事对物虚伪,有企图、有希求就不清淨,有高下就不平等,有迷惑就不觉,有自私自利就不慈悲。必须放下自己妄想习气,这一下转不过来,不要紧,转不过来我们就从基本的方面来学。基本的是淨业三福、是十善业道、是功过格,我们一条一条的来干。一天改一个过,如果这个过不重犯的话,三年你就是圣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整个的命运都转变过来。你要是真干的话,《了凡四训》可以做证明,确确实实灾消福来。以这个心来修学佛法,了生死、出三界,证大菩提,没有不成就的。所以一定要晓得,不但是起心动念「普照无边世界」,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照顾无边世界的一切众生,与他们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身众神从这个地方得到解脱,其实身众神的解脱就是我们自己的解脱。前面淨喜神是从学习诸佛大愿大行证得圆满菩提,这个解脱门就是圆满菩提;光照神是教我们念念不捨众生,从这个地方成无上道。第三尊:
【海音调伏身众神,得大音普觉一切众生令欢喜调伏解脱门。】
这三尊合起来看是身语意三业,「淨喜」是身业,「光照」是意业,「海音」是语业,三业纯善。『海音』也就是海潮音,海潮音佛法裡面用它来比喻清淨信。海涨潮落潮有一定的时候,一分一秒都不差,这是信;有信用,到时候一定涨潮,到时候一定落潮。淨是什麽?一无所求,这是清淨。所以佛经常用海潮来比清淨信,我们要学习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有信用,具足性德。五常,仁义礼智信,中国古圣先贤重视,佛法裡面更重视。淨宗法门修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愿行,叫三资粮;《华严》大论裡头更说得好,「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儒家讲「人无信则不立」,没有办法立足于社会。古今中外大圣大贤都重视。
『海音调伏』,我们从菩萨德号就知道他的身分,我们今天讲的是法师、善知识,教化众生。「调伏」两个字是说他教化的善巧方便,我们现在讲他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方式。「调」是调心,我们今天讲情绪,凡夫总有七情五欲,七情五欲不能断。断掉那是圣人,他不是圣人,不是圣人那就要讲求,如何叫这七情五欲发得恰好?儒家讲「皆中节」,它有一定的节度,不能超过,它有一个标准。儒家的标准是礼,佛法裡面的标准是戒,你要守住这个标准。因为你是凡夫,不超越这个标准,你的修学就算是有功夫;超过这个标准叫造业,你要感受到苦报。果报不是上天赏罚人,也不是佛菩萨处分你,是你自己业力感得的,这个东西很麻烦。所以要有善巧方便,调伏有情众生的情绪,调顺!「伏」是对烦恼讲的,要帮助他降伏烦恼。一般讲「调」,需要用智慧、要用定,定慧能调;戒律能伏。戒跟定能伏,定跟慧能调,三学!
菩萨修学的法门是『得大音普觉一切众生令欢喜调伏解脱门』。「大音」,大是双关语,一种就是大小的大,我们讲大声疾呼,众生在迷惑颠倒的时候,心神昏暗,不大声疾呼唤不醒他,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大是形容的意思,菩萨的言教称性曰大,他的言教与法性相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法性相应,这是大。「音」这个字,不仅是言音,身教也用这个字。我们知道音声也是从振动发出来的,我们任何一个动作都会有音声,只是音声很微弱,我们现在用仪器能够侦测得出来。我们自己的感官没有办法,感觉不到,仪器可以能够测出来它在振动,所以也包括身教。
在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主,文殊菩萨说得好:「此方真教体,清淨在音闻」,所以以言教为主。但是诸位要晓得,决定不能够疏忽身教,疏忽身教那就是一般讲的「能说不能行」,连修无师都说「不是真智慧」。由此可知,真智慧是「能说又能行」,那才叫真智慧。而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确实如圣人所言,「行而后言」,他是先做到然后再以言语教导你。他没有先做到,他不会说出来。他所说的他统统都做到,受教的人服了,我们常讲心服口服,这是大音。下面讲的「普觉」,我们知道菩萨的教化,也知道佛家的教学,佛教教学的宗旨目标何在?帮助一切众生觉悟,所谓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要想达到离苦得乐的果,就不能不去修破迷开悟的因。
一切众生的苦从哪裡来?从迷惑来的,迷而不觉。不明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他敢胡作妄为。如果明白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麽?因缘果报。世出世法都不离这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世间人讲的真理,真理就是因缘果报。种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恶业肯定得恶报。所以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谁愿意造恶业?纵然眼前受别人欺负、受别人侮辱,也不会生一念不善的念头,反而欢喜承受。为什麽?消业障!我们真正是个善人,心行都善,遭人毁谤、遭人陷害,那是过去生中的业障;现在受别人的毁谤侮辱,这个业障就消掉了,怎麽不欢喜?欢喜接受,不会有丝毫不善夹杂。如果还不愿意接受,虽接受还觉得很难过,那个难过是夹杂不善,你的功夫不纯,是在这裡学习,学得不到家。真正学到家,你才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真正是一个自由自在解脱的道人,你不是凡人。这裡头就是觉跟迷。
「普觉」,普是平等觉,不分国土。这个国土是讲一切诸佛的国土,为什麽?这个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无论是哪一个佛国土的众生。不分族类,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出席华严法会的,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团体,在佛法裡面叫众。这团体有多少个?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团体有一百七十多个。我们念的身众神是一百七十多个团体裡的一个。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一律平等对待,这是普;稍稍有一点亲疏高下就不普。我们的心才真正做到清淨平等,「普」就是清淨平等的意思。
而在事上讲,事上讲是讲缘。心裡面决定是清淨平等的,事上一切众生的缘不一样,缘不平。佛菩萨照顾众生真的是平等的,众生对佛菩萨不平等。有些众生欢喜佛菩萨、尊敬佛菩萨、仰慕佛菩萨,愿意跟佛菩萨学习,真干!这个缘成熟了,佛经裡面常讲成熟的众生。其次的,看到佛也欢喜、也仰慕、也想学,学得不认真,仔细观察阳奉阴违,这一类是根机不成熟,确实他有善根,善根不成熟。再有一类没有善根的,佛菩萨帮助他种善根,也就是给他学佛的机会,把佛法介绍给他,引发他的善根。如果过去生中有善根,这一引他就有很好的表现;没有善根,你就是接触他,他排斥,他不接受。没有关係,纵然排斥不接受,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佛的种子、缘在他阿赖耶识裡头种下去了。这一生不能成就,也许来生成就了,来生不能成就,也许后生会成就。
就像去年我们听到北朝鲜的山神,现在发心念佛求生淨土,有人问他:「你们作山神做了多少年?」「三千多年」,于是就问他:「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世,你为什麽不学佛?」「那个时候不相信」;听到佛的名字不相信,三千年后今天成熟。这叫普觉,「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令欢喜调伏」,这是要真实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这裡最重要的是真诚心,才能感动人,所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待一切众生最重要的是真诚。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2-21 22:52
mms://media9.amtbcollege.org/video/29/29-69-02a.wmv
mms://media9.amtbcollege.org/video/29/29-69-02b.wmv
身众神 (第二集)
200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494集)
诸位同学,请看身众神十法第四句:
【淨华严髻身众神,得身如虚空周遍住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相即无相,故如空遍住。空非独虚,亦遍于色。住非分住,一尘亦周。如芥子空,即不可尽。身与法性,不可分故。」注的意思很深,所以清凉《钞》裡自己也有解释。我们从经跟注合起来学习,先看菩萨的德号,这些名号都是显示身众神的德行。
『淨华严髻』,「华」在佛法裡面都是表因行,华既然淨,也就是说你的行淨,你的果报当然淨,这是一定的道理。清淨就是庄严,髻是头顶上的髮髻,代表最高、明显,表高显之意;换句话说,要修清淨的善因,你才能得如来圆满的果报,名号裡头含有这个意思。「淨华」具体而言,华表因,菩萨的因是六度,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六度、四摄。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三种,这都是讲纲领、讲原则。怎麽样这三种施在一桩事裡面就圆满?《华严经》上跟我们讲得很多,「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行门裡面含摄一切行门,一切行门不离一门。这个「一」是任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任何一门都如是。
从大经裡面我们真正体会到,发心一定是普利众生,像前面所说的「普觉一切众生令欢喜调伏」,这个心不能有刹那际的中断,这才是真正菩萨,昼夜不捨,而且生生世世都不离本愿。那我们要问,我们与一切众生接触的时候,布施什麽?什麽最重要?经上讲得很清楚,布施欢喜。我相信大家见过许许多多的寺院道场,你一进山门,头一个见到的是弥勒菩萨,第一眼见到的。弥勒菩萨坐在那裡干什麽?布施欢喜,他就是教我们这个;对于一切众生,善人恶人,一律平等,「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为什麽?凡夫看人从相上看,相千差万别,你很容易起妄想分别执着,这是凡夫习惯,这就是烦恼习气,总是随顺烦恼习气。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他看一切众生,他随顺法性,法性是清淨的,法性是平等的,法性是真实的,法性是永恆不变,具足三个大圆满: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一切众生平等,十法界平等,那个欢喜心从心性裡面流出来,真欢喜!弥勒菩萨教导我们,对一切众生先修这个布施。这布施裡头三种布施具足,相好,欢喜的相很好,那是属于财布施;相好裡面充满了智慧,是法布施;相好裡头充满了慈悲,是无畏布施。诸位想想对不对?我们有没有学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面对九法界众生,微微一笑,三种布施圆满了,这是淨华严髻神,示现的是弥勒菩萨。
他修学的法门,主修的课程,是『身如虚空周遍住』,这个法门好、殊胜。清凉大师跟我们解释:「相即无相,故如空遍住。」只有空才是周遍法界,我们的身怎麽能周遍?再跟诸位说,诸佛菩萨的身是周遍的,周遍法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很多。正报是毛孔,周遍法界,佛常常讲「坐一毛端裡转DA法lun」,这句话是什麽意思?如来在毛端,我们的汗毛尖端,是正报最小的。「转DA法lun」是什麽意思?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听众是尽虚空、遍法界裡面的有缘众生。这一毛端多大?这一毛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为什麽看不出来?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你看不出来,你有障碍。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清楚他明瞭,为什麽?毛端称性,性没有大小,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所以毛端没有放大;佛的道场,虚空法界没有缩小,这叫小大无碍,这是《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
这个境界其他经裡头没有说,《华严》独有,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这是真的是假的?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麽?大师讲得好:「相即无相」。身是相,毛端也是相,《金刚经》上说一个真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麽时候你要觅形相了不可得,你就觉悟了。原来这个形相就是虚空、就是法界,原本就是圆圆满满的。你以为这个相是真的,你完全错了。这个说法很不好懂,难道所有一切色相都是假的吗?你要说假的,佛摇头,你说错了;你要说真的,佛也摇头,你也错了;你说亦真亦假,非真非假,四句百非,你没有见到真相。为什麽?你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放下,你见不到事实真相;什麽时候你真正放下了,真相大白,你就见到了。真相是什麽?佛在经上用的名词叫「真空妙色」,真空跟妙色是一不是二。身是色相,用现代话讲,科学家讲的能与质,说到一个彷彿,还不是佛经裡头的意思,但是很接近了。
质就是物质,物质是相。现在科学家懂得,物质从哪裡来的?物质是能变现的,能它确实存在,它不是色法,它不是物质,所以我们称它为空。我们今天讲光、讲电,实在讲还是物质;电跟光从哪裡来的?还是从能变现出来的,它还是属于物质。佛学裡面讲科学讲得很精緻、讲得很微妙,非常可惜这些大科学家没有读佛经,我相信他们如果有这个缘分,中国人讲有这个福分,能够闻到佛法,我相信他们比我们聪明,悟性比我们高,他们的成就一定也高出我们很多,这些都是我们能肯定的。
能可以变成质,质可以变成能,能跟质可以交换、可以互相转变,就是《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质跟能是一不是二,能周遍法界,质又何尝不周遍法界?本来就是周遍法界。现在在此地聚集成一个形相,缘聚则现,缘散则灭,这是佛通常跟我们凡夫讲的,随顺俗谛而说,我们能懂,佛要说真话我们就不懂。真话是什麽?我们这个色身色相、毛孔,这个色周遍法界,我们不懂得;我们这个身周遍法界,我们也不懂得。佛说这是事实真相,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我们凡夫的相,依正庄严,这个「凡夫」可以说到九法界;六道裡面叫内凡,六道外面,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叫外凡,为什麽?都没见性。佛这个说法不但我们没有法子理解,四圣法界裡面的圣人也不懂,谁能够懂?超越十法界的法身菩萨,《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佛跟他们说,他们懂得、他们明瞭。为什麽?他入这个境界了。我们只是常常听到,大乘经裡面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原本一体,它是一不是二。证得这个境界,我们通常称法身菩萨,他证得了清淨法身。什麽是清淨法身?虚空法界国土众生是一体、是自己,这个时候从自性裡面流露出来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慈博爱。对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平等的爱护,那个爱护就跟爱护自己的头目脑髓没有两样,那是真爱;对于恶道众生也是这样清淨平等的热爱,热爱当中怜悯恶道众生。为什麽怜悯他?他迷失了自性。我们在讲席裡常讲,他迷失了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他不知道。
迷失了自性,这个自性就变成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称为烦恼。迷失了自性是烦恼当家,妄想当家,分别当家,执着当家,这个麻烦大了,把一真法界搞乱了。告诉你,不是一真法界真的乱了,是你自己乱了,一真法界怎麽会搞乱?自己乱了。这个乱了麻烦就大了,随业受报,乱了之后你的境界是业报变现的,「唯识所变」,把「唯心所现」的境界就在裡头改变,改变的时候,你自己在裡头受用,六道三途是这麽来的。所以佛把这个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从心想生」,也就是从你的妄想分别执着裡头生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无有一法可得。永嘉大师《证道歌》裡头讲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宗门裡面常讲「粉碎虚空」,都是说这个意思。所以身确确实实等虚空法界。然后我们不难想到,我念念为虚空法界众生服务,不是一个空话,不是一个空想,是实质的。怎麽服务?随顺法性就是服务,随顺性德就是服务,周遍法界。
性德是什麽?戒、定、慧三学是性德的总纲领,慧是自性般若,戒是自性的解脱,定是清淨法身。所以我们要想明心见性,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佛告诉我们,随顺戒定慧三学,你就能明心见性。我们无量劫来迷失自性,时间太久了,真的是久远劫都堕落在六道轮迴。佛在经上有一句很感叹的话,对我们的批评:「生死疲劳」;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永远在干这个傻事情,不觉悟。真正觉悟了,这个现象就没有了。「梦裡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道轮迴、生死疲劳是梦中的事,《金刚经》上说得好:「梦幻泡影」。什麽时候我们才能够醒悟过来,不再干这个傻事,不再随顺烦恼习气?起心动念为九法界众生,这就不随顺烦恼习气。
烦恼习气是起心动念是「我」、「我的家」、「我的名闻利养」,这是迷,这种思想永远不能够脱六道轮迴,永远生活在烦恼之中;换句话说,你活得很辛苦。即使你过去今生修积大福报,你在这个世间做大官、做帝王,发大财,聚集亿万财富,你生活很苦,你不自在;换句话说,你一生当中没有快乐,也就是古德常讲的「贵而不乐」,做了帝王、做了将相是贵,生活不快乐;「富而不乐」,你聚集再多的财富,你生活很苦,你不乐。这样的人生远远比不上贫而乐、贱而乐,贱是什麽?没有地位,贫民,在社会上一点地位都没有,他快乐;贫是没有财富,生活非常清苦,他有乐。他乐的是什麽?道,他随顺法性。
这两三年,台湾翻译了一本书,描写澳洲土着的,书名叫《旷野的声音》。澳洲土着,贫贱到了极处、到底了,一无所有!晚上睡觉是露天,睡在地上,只有一块兽皮,一半垫一半盖,他们快乐。这本书我看过,为什麽他这麽快乐?他随顺法性,在这个世间确实是来游戏的,来观光旅游的、来玩的,真正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两句话他是圆满的、百分之百的做到。如果你与人有争有求,你的生活当然就苦;换句话说,你过的不是真正人的生活,你过的是迷惑颠倒的生活。他们懂得身如虚空,周遍法界。所以我们要从念头上转,起心动念把我们的心跟虚空法界融合在一起就是的,把我们的身扩大到国土众生,这个国土是刹土,我们今天讲的太空当中无量无边的星系,星系裡头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的身跟这些星球合而为一,跟这些众生合而为一。
佛不是讲过吗?「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能常作如是观,跟诸位说就是《华严经》裡面修行的妙法,叫「入法界观」。你常常这样想,自自然然身心都了不可得,身心跟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合而为一。想久了,这个事情真的就变成事实,那你就成了法身菩萨,这是大乘法裡头的微妙法门。如果实在不能,还有一个巧妙的方法,比这个法子还要巧妙,念阿弥陀佛求生淨土,生到淨土就是生到华藏,生到淨土就是法身菩萨。这个法门妙极了,所以蒙十方诸佛讚歎,一切如来提倡。众生如果对这个法门能信、能解,依教奉行,一生当中肯定成就,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清凉注解裡面讲「空非独虚,亦遍于色」,说明空跟色确实是一体,空就是色,色就是空。空不是无,什麽叫空?什麽都没有叫空,这叫「顽空」,这是错误的。空能现色相,这个意思如果我们没有法子体会,我们举个例子来讲,佛经上常常举比喻,而且这个比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经历过的。佛经上讲得最多的是如梦,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试问问梦中有没有色?有!刚刚睡醒的时候,想想昨天晚上的梦,清清楚楚的,那色在哪裡?不要说你梦醒了这个色没有了,正在作梦的时候色在哪裡?我们多多去想想、细心来观察,然后你就会觉悟到,我们现在实在是在梦中,这一点都不假。人生如梦,人生确实是个梦,《金刚经》上讲的决定没有错误,「如梦幻泡影」。这个梦境存在的时间多长?「如露亦如电」,跟你讲真相是刹那际;换句话说,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存在,怎麽能遍虚空法界?不存在它才能遍虚空法界。
佛法裡面讲的「不生不灭」是讲相,那不是讲性;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是妙色,妙相庄严。它的真相是什麽?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讲了八个不,都是形容事实真相。我们初听佛法,听了一头雾水,根本不懂,不要紧!多听。这部《华严经》从头到尾,这些话可能要讲上几百遍,你要真有兴趣、真有耐心,你把这部经从头到尾听过一遍,你就觉悟了;纵然不觉悟,也到觉悟的边缘,会带给你真实、幸福、美满的人生,你这一生没有空过。然后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你决定得生。为什麽?这一部《华严经》听下去,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部《华严经》听圆满了,你的善根福德就具足了。你能够把这部经听圆满,就是证明你有善根福德。听圆满之后,你的善根福德大幅度的向上提升。因缘,是你遇到淨土这个机缘,你知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本经吉祥云比丘为你示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劝导你移民极乐世界。你要是能信、能愿、能行,你就功德圆满了。所以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大本《阿弥陀经》,这话说得有道理,这部经最后是归淨土的。所以清凉大师在这裡说「空非独虚,亦遍于色」,我们要能懂这个意思,《心经》完全说明这一个事实真相。
下面这个注子是「住非分住」,不是说我住在这裡我就不能住那个地方,这就叫「分住」,入华严境界,住是周遍的。底下举个比喻说:「一尘亦周」,尘是微尘,周是周遍法界,一尘亦周。他举个比喻,在经上佛常讲的,「如芥子空,即不可尽」,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那麽一点大的空,空性周遍,不可穷尽。性周遍,相也不例外,相是性显出来的,唯心所现。「身与法性不可分故」,这个总结结得好,你懂得身与法性不可分,你就要知道一切现相跟法性不能分。性相一如,理事一如,因果一如,无有一法不如,这才能见性,这才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的真相,才能够稍稍体会得《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契入这个境界,跟诸佛、法身菩萨可以说非常接近,世出世间一切法还会放在心上吗?
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凡夫芝麻粒的小事情都放在心上,严重的分别执着,坏了自己的大事。法身菩萨了解事实真相,即使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随类化身,随心应量,痕迹都不着,所以他得大自在。他给我们呈现的是游戏神通,我们世间人对他的看法是游戏神通;在他自分上说,得真解脱、大自在,自性裡面的般若、解脱、法身圆圆满满,在点点滴滴裡面示现出来。我们实在讲粗心大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此可知,我们的病多重多深!这个病就是迷惑颠倒、分别执着。今天晓得病根了,就应当把病除掉,学淨华严髻神,要真正知道这个身之理与事,都是如虚空不可得。
请看身众神第五句:
【无量威仪身众神,得示一切众生诸佛境界解脱门。】
这一尊身众神提醒我们、教导我们威仪重要。佛家常说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就是『诸佛境界』。菩萨为一切众生作如是的示现,实在说这就是戒行圆满,这从因上说的;戒德圆现,是从果上讲的。戒德圆满显现,就是诸佛境界现前。我们今天学佛,功夫不得力,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感觉到力不从心,心裡头真的是有善愿,就是不能做到。真正的原因在哪裡?是在我们初学忽略了戒律。谚语有云:「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西天;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这话什麽意思?初心可贵,初发心的时候,成佛有馀!发心是真心,而且发心勇勐;学久了学疲了,就是经论裡常讲的疲厌、疲倦,厌倦了,佛就没有了。也就是说,我们学佛一年,那个一年没有认真学,没有学好,以后一生都不能成就。为什麽?再也回不到那个初心。菩萨成佛怎麽成的?没有别的,永远保持初心而不退转,这个人一生成就,哪裡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劫是对什麽人说的?懈怠懒散的人说的,他不能成就。
真正是勇勐精进,无不是一生成就。《华严经》上善财童子给我们示范,一生圆满成佛;《法华经》上更殊胜,龙女八岁成佛,龙是畜生道,不是人道,八岁是童年,不是成人,童女!什麽原因?保持初心。我们今天难,怎麽劝都没有用,但是又不能不劝;不劝我的责任没有尽到,劝了你不听,责任是你自己负,这裡面因果分明。我们做这一桩事情,那就得要尽职,要尽到责任,一定要讲清楚、要讲明白。尤其是年轻的同学们,发心要学讲经的,无论你是出家身分或是在家身分,发心讲经都称为法师;「法师」,这两个字怎麽讲?依法为师。换句话说,首先我们要做到。从哪裡学起?从威仪学起。威仪在哪裡?沙弥戒裡面给我们列出的不算多,二十四门威仪。你要想成佛、要想作祖,你不从这个地方认真学习,你的愿望就落空,你的愿是虚愿,永远不能够兑现,我们不能不知道。
佛在《沙弥律仪》裡讲过,「不学小乘而学大乘者,无有是处」,这两句话我们懂不懂?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小乘法在中国隋唐初期,曾经流行过短暂的时期,唐朝中叶以后,小乘教就不兴了。这是什麽原因?我们要懂得,在中国儒跟道代替了小乘。过去学佛的人,都有儒学的基础、道家的基础。诸位要知道,道家不是道教,有老庄的基础、有孔孟的基础,入大乘没有问题。现在儒跟道没有了,小乘也不肯学了,一入门就想学大乘,学一辈子,学得四不像。果报到哪裡去?大多数都在三途,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诸位仔细观察你就明白了。因此学佛不能不重视戒律,疏忽戒律什麽都学不成。
戒律从哪裡学起?印光大师真正是慈悲示现,特别怜悯这一个时代的四众同学,老人家以身作则,教我们从「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入手。敦伦是什麽?就是六和敬。伦是讲人与人的关係,要和睦相处;伦也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关係,还包括人与天地鬼神的关係。六和敬不是要求别人,不是要求别人对我,要求我对别人,我对自然生活环境,我对天地鬼神,这是敦伦,要和睦相处。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个事不习惯,这四个字就不能落实。尽分就是持戒,要尽我们自己做人的本分,我现在在这个世间,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什麽身分,自己在这个世间从事什麽行业,你要尽本分、要尽职责。我们今天的身分是出家佛弟子,出家佛弟子这个行业,干什麽是我们的本分?你看看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一生所为的就是本分。
释迦牟尼佛待人接物、奉事诸天鬼神、十法界众生,这都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本分。他的身分我们很清楚、很明瞭,终身从事于社会教育。教学的对象不分国家地区、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一律平等的教导,跟中国孔老夫子一样「有教无类」;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干这个。更难得的,他是义务教育,不收学费;生活极其简单,一生表现出的威仪是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为人和蔼可亲,人人看到他生欢喜心,连动物、植物看到他都生欢喜心。这是什麽?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充满了虚空法界。威仪是性德自然流露,以戒行威仪供养虚空法界情与无情,展现出诸佛境界,我们要明瞭。我们为什麽不能学习?不知道这个事情,所以怎麽劝我们也很不乐意去学习;果然真正明瞭,你就会很喜欢学习,真的如《论语》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悦乎」就是我们佛经裡面讲的法喜充满,你真的得快乐、真的得自在;「时习」是时时刻刻落实,把你所学的东西统统落实,习是落实,真的做到了。
我们从哪裡做起?淨宗同修,我提出修行的五个科目,我们下手之处。第一个科目是淨业三福,从这裡下手。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接着「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佛法是孝道,佛法是师道,所以把亲跟师首先端出来,孝亲尊师。不孝父母、背师叛道,哪裡会有成就?不但没有成就,罪过就重了,这个罪业等于无间业。孝亲、尊师、慈心怎麽落实?落实在十善业,换句话说,落实在《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就是这四句广说,这四句是纲领,《十善业道经》讲细目、讲细行。不能够完全落实在十善业,这一福就没有了,你还修什麽行?无量无边的行门,都是以这个为基础,像盖房子一样,这是地基。
心裡头有十善,念头裡头有十善,行为裡头有十善,这就是世尊在经上讲的昼夜常念十善、思惟十善、观察十善,我们修行才有基础。把这四句真正做到、真正落实,念佛求生淨土,我说得很多,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为什麽?你修的是小福报,人天小福,所以你是凡夫,你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再把三福第二条做到,第二条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无量威仪』身众神,具体说明这一条的经典。我举的是《沙弥律仪增注》,这是我们修行的根本课程。《沙弥律仪增注》你要是不懂的话,你要是做不到的话,这一条第二福你没有。第二福是二乘福,真正做到了,一生持戒,不犯威仪,你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馀土,你升级了,不在同居土。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你们想想看对不对?《地藏菩萨本愿经》裡头显示的,「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地藏经》的道理懂得了,地藏的行法你落实了,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你三福都具备了。《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大乘法的启蒙教科书,「地藏」我们称它为心理建设,心地,心地裡面的宝藏就是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这三部经典是我们学佛,无论学哪个宗派,无论学哪个法门,禅也好、密也好、淨也好,都是以这个为基础;如果把这个基础捨掉,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假的,一事无成。新加坡培训班的同学们,如果不是以这个为基础真正深入、信解奉行,你在培训班学教,你也学不好;纵然能讲一点,不免堕落名闻利养,帮助你趣向三途,不是佛道。以这个做基础的,那是真正佛道。所以我们学佛,不能不懂这个道理,不能不晓得这一桩事情重要,一定要发心认真努力的来学习。《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增注》、《地藏经》过去都曾经讲过;《沙弥律仪增注》我记得好像没有录像,有录音带,同学们可以做参考。
先学《十善业道经》,不要躐等,你的修学进步就很快。不要同时学三样,一样一样的学习,务必要落实,要真正做到。落实十善业道,你是人天裡面的好人;落实《沙弥律仪》,你是出家众裡面的好人;落实地藏菩萨的孝亲尊师,你是菩萨裡面的好人,经上称的「善男子善女人」有你一份,你不学怎麽行!我们自己这样修行,诸位要晓得,就是示范一切众生,自行化他在裡头,我们要做给九法界众生看,让这一切众生看看佛的威仪。佛的威仪在哪裡?从我们身体上表现出来。佛的境界从我们心地上、心波上表现出来,从我们言行上表演出来。为人演说,演就是威仪的示现,可见得威仪的示现不是为自己,是慈悲度世,是庄严世间。
我们最近这几年在各处讲经弘法,我们用的总题目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这个意思,决定不是为自己。自己虽然是身心清淨一念不生,清凉大师在注解裡头说得好:「威仪施化,无心顿现。斯即佛境,难以言思」,这几句话说得好!我们不是有意装模作样,功夫已经到了纯熟、自然而然,没有丝毫造作的痕迹在裡头,我们通常讲学佛学到家了。初学的人总是有心在造作,装模作样;到家的时候一切纯熟,一切都自然。譬如十善业不杀生这一条,对于一切众生,绝对没有丝毫伤害牠的念头,自然了。极其小的动物,蚊虫蚂蚁,牠来干扰你,也没有丝毫伤害牠的念头,真做到!以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看蚊虫蚂蚁,蚊虫蚂蚁也是佛菩萨,跟牠可以沟通,彼此感应道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同学当中,有不少人真做到了,很有成绩,来告诉我,佛在经上讲的话句句真实不虚!
所以我们做给众生看,一定要做一个好榜样,我们才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祖师大德。我们的样子不好,形象不好,威仪就是形象,让别人看到起厌恶的念头,我们就对不起佛菩萨,给佛菩萨丢人,让众生造业,我们有因果责任。他对三宝起轻慢心,言语行为上有侮辱、有误会,我们造成的,不可以说我们没有责任,那就错了。凡事要如孟夫子所说的「反求诸己」,回过头来想自己,自己是如何引发别人对我们的不善的观感?回头多想想,然后你才能发现,发现自己的毛病,发现自己的过失,这叫开悟,觉悟了。悟后起修,修正,把我的错误修正,那叫修行,那叫功夫。
一个人不知道反省,怎麽会发现自己的过失?发现过失,不能够立刻改正过来,那就不是修行。你错误的行为没有修正过来,佛法裡面所说的殊胜的功德利益,你一毫一分都得不到。得不到事小,你对于社会、对于一切众生不良的影响,这个事情大了!使我们不能不想到古人谚语裡面讲的「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是对我们当头一棒,我们造的是什麽业,自己一定要知道。你看看这个世间,善心学佛的在家同学很多,真正修行得很好的、很如法的这些同修们,生活状况都不好,他们能够省吃俭用,到道场来供养。我们在这裡享受,凭什麽!古大德教导我们,吃饭的时候「食存五观」,我们大概早已把它忘得一乾二淨,以为是应该受的供养,饭菜不如意的时候心裡就不高兴。
我们讲《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的时候,介绍安世高,这是译经的大师。他的神迹很多,[共+阝]亭湖的龙王是他过去生中的同学,两个人都是出家人,都是修道。安世高精进努力,他这个同学就是因为托钵托的饭菜不好,心裡难过,就这麽一点点缺陷,堕畜生道,当龙王去了。因为他在修道的时候明经,是讲经说法的法师,所以他有智慧,有智慧就变成神,这个神很灵验,那是过去讲经的福报;他又喜欢布施,所以他的缘很广,信徒很多,周围一千里路的人都来拜他,香火鼎盛。但是当了龙王,毛病习气更严重了,稍稍得罪他的他就瞋恨,累积的瞋恨,死了以后必堕地狱。我们想想我们能跟他比吗?明经好施,这一项比不过他;接受供养不如意,瞋恨心超过他太多。他死了以后当龙王,我们死了以后干什麽?恐怕是[共+阝]亭湖裡作小鱼、作虾米,没有福报。
古人这些事迹,我们看了能不警惕吗?疏忽了戒律,疏忽了威仪,不知道自己犯的是什麽过失。都以为自己没有过失,一天到晚怎麽找也找不到自己过失,这还得了吗?我在讲席当中曾经提过,两种人没有过失,一种是如来没有过失,真没有过失;另外一种是狂妄的人没有过失,愚痴到极处,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习以为常,养成习惯,不知道那是过失,你跟他讲他也不会接受,转过头来还恨你、讨厌你。所以六祖大师讲得好,遇到这种人合掌令欢喜,不说他的过失,他是愚人。绝对不是佛不慈悲,而是他自己有业障,他不能够接受善法,道理在此地。
佛法当中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话是佛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佛氏门中,不捨一人」,这是真实说,真正是慈悲。方便裡面讲「不度无缘之人」,是根没有成熟,也就是说他不接受,不是佛不教他,佛非常热心,他不肯接受有什麽法子?这些道理我们要明瞭。但是佛总是慈悲,根熟的帮助他这一生作佛,往生淨土就是作佛;没有成熟的,帮助他成熟。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有善根的帮助他善根增长,你看佛多慈悲!确实是普度,平等的普度,度众生而不着度众生的相。
示现威仪,像清凉大师所讲的「无心顿现」,有心现是菩萨境界,无心顿现是佛的境界。这个地方讲得高:『得示一切众生诸佛境界解脱门』,由此可知,这就是清凉大师所说的「无心顿现」。现而无现,无现而现,自自然然把佛陀的教诲全部从自己的身行威仪上表演出来了。为人演说,着重在演。我们常常讲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自然表演出来,没有一丝毫做作的痕迹,这就是「诸佛境界」,这就是菩萨的生活,过菩萨的生活。
袁黄听云谷大师的开示明白了,他原来的号叫「学海」,把学海改成「了凡」,了是明瞭,明瞭之后不愿意再作凡夫,他要去作圣人。他学圣人还没有学到家,发心还不够圆满。诸位同学沐浴在如来DA法之中,不能不发心,一定要遵守经教上常常教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必定感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你的果报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2-21 22:54
mms://media9.amtbcollege.org/video/29/29-69-03a.wmv
mms://media9.amtbcollege.org/video/29/29-69-03b.wmv
身众神 (第三集)
20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495集)
诸位同学,请看身众神十法,第六句:
【最胜光严身众神,得令一切飢乏众生色力满足解脱门。】
『最胜光神』,我们看到他修学的法门,确实名实相应。「胜」是殊胜,最殊胜的光明庄严他的身相,由此可知,他的福报之大令人羡慕。他修学的法门是『令一切飢乏众生色力满足』,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生活在飢饿边缘的人还是很多,如何能令他们都能够得温饱,这是要大福德的人才能帮助。世出世间一切法,总不出因果,为什麽来到这个世间受贫穷的苦报?这个业因我们知道,我们很清楚,前世贪财,不能够施捨,我们一般人讲的吝啬。经上常说吝财得贫穷果报,吝法得愚痴果报;法,通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懂得的不肯教给别人,譬如技术你懂得,你不肯教导别人,这也是吝法,不一定说对佛法通达不肯教人,世间法通达不肯教人一样得愚痴果报。你的医术高明,教学生自己总要留一手,殊不知这样的心行,招得来世的不如意,来世愚痴果报。
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这个人为什麽这一生得大富?过去生中能修财布施,得财富;这一生当中如何得聪明智慧?能行法布施;这一生当中如何得健康长寿?能行无畏布施。我们世间人,人人都希望自己具足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不知道修因,完全都搞错了,这非常可惜。因要用真心去修,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去修,果报不可思议。同样在修因,果报不相同,是用心不一样,这个道理尤其要清楚。大凡为私而勤修,果报少,得福少;若是为公,为社会、为众生,果报就殊胜;如果点点滴滴都能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那个果报不可思议。这些道理、事实真相,经典上都说得很多。这一节经文,清凉大师的注疏相当丰富,诸位自己可以做参考,我们在这个地方略微介绍。
大师说:「佛为良田,出世难遇。一兴微供,果获五常。」我们先说这一段。佛是真实的福田,供养佛福报最大、最不可思议,所以说「出世难遇」,佛不常常出现在世间。佛说我们这一个大劫,这个大劫叫「贤劫」,为什麽叫「贤劫」?总有一千尊佛出现在世间,这是希有难逢!这一大劫的时间很长,释迦牟尼佛是千佛之中的第四位,将来弥勒菩萨从兜率天下降到人间示现作佛是第五尊。弥勒菩萨什麽时候到人间来?《弥勒菩萨下生经》裡面说,我们这个世间的年月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诸位想想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这个法运,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对于这个世界的影响,从时间上来说,他的影响力是一万二千年,我们称这一万二千年叫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个影响力在世间完全消失,就没有了,这个我们称它作灭法,释迦牟尼佛的法在这个世间消失、消灭了。
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中国人的讲法是三千零二十几年,外国人的说法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这个我们不必去计较,因为印度人不重视历史,不像中国人,中国人对历史相当重视。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跟一万二千年不成比例,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知道,我们也到这个世间来得个人身,能够跟佛法相遇到,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释迦牟尼佛现在虽然不在这个世间,他的影响力在,我们恰好生在世尊灭度之后的三千年。佛的法运,也就是影响力,第一个一千年最殊胜,第二个一千年比第一个一千年要逊色很多,第三个一千年之后就更差,这个影响力慢慢就衰退,我们称这个时候叫末法时期。末法有一万年,我们现在生在末法一万年的第二个一千年的前面,就是第二个一千年的第一个一百年,我们生在这个时候。
佛法虽然衰,依旧相当可观。佛在世的时候,供佛的机会殊胜,你供养佛,清凉大师所说的「一兴微供」,就是你有一念,这个念头起来,很微薄的一点点,或是饮食、或是衣服,供养释迦牟尼佛,你的果报就能够获得五种福报,叫「果获五常」,常是长远。第一个是「色」,色相,相貌端庄。为什麽?佛的相貌圆满,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以诚心诚意供佛,你也会得到相好光明。这个光明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气色,一般人也叫做光彩。「力」是你的身体健康。这色与力,经文上说「色力满足」,这个色力是前面两种,后面还有三种。第三是「常命」,你得长寿。第四个是「安乐」,真的是平安快乐。第五个果报是得「辩才」,这是智慧。一点点的这些物品,以真诚心去供佛,你得这五种殊胜的果报。
得果,诸位要记住我前面所说的,我供佛为求自身福报,确实能得,这个福报不大,五种福报你都得到,并不是很殊胜。如果我供佛的目标是希望佛陀健康长寿,常住世间教化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的,你的福报就殊胜,这个理与事诸位细心去想想,不难体会。菩萨供佛,一文钱供佛果报都不可思议,为什麽?菩萨的心跟我们的心不一样,佛是十法界众生的导师,菩萨的意愿是希望佛陀教化十法界有情众生,那个心多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量的意思也是很多,供一文钱,一文钱的量也周沙界,不在供养物质多少。随着你心包太虚,你供养的量就周遍法界,那个福报不可思议。我们明白了,念念为众生,不为自己。
我们现前生在末法时期,我们要怎样来修供养,才能够获得像经典上所讲的「果获五常」-色、力、常命、安乐、辩才?现在佛不在世间了,佛法虽然衰微还没有断绝,我们的供养,诸位一定要记住,真实的供养是光大佛法、流通佛法,把如来的教法,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介绍给一切众生。我们的量也要大,介绍给九法界众生,这就无量无边的功德。今天我们通常用的方法是印经布施、造像布施,都是修福。这些年科学技术发达,我们利用高科技把佛法详细的说明,给大众介绍,这就是修真实的福报。
我们得果,果绝不自己享受,怎麽说不是自己享受?自己得的色、力、常命、安乐、辩才,这是果报,这个果报都是属于自身的;我们要尽形寿,以我们的身体、以我们的辩才弘护佛法,做全方位的布施供养,这个福德就不可思议。有一天寿命、有一天健康,认真努力干一天,决定不能懈怠。一切为正法常住,一切为安乐众生,为众生离苦得乐,为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事业。谁去做?当然这麽大的福德,还是要有福的人去做;没有福的人,纵然机会摆在面前,也是当面空过,那很可惜。只有真正有智慧、有福报的人,他能够认识机会,他能够掌握机会,他不会空过。
帮助一切「飢乏众生」,这个飢乏是广义的,我们今天讲有物质方面的贫穷、飢饿,有精神方面的贫穷、飢饿。如果从精神方面来说,今天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普遍的飢乏;从物质这一方面,还有少数已开发的地区、正在开发的这些国家地区,人民物质生活逐渐的获得温饱,贫穷落后未开发的地区在现前这个世间还不少。但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慧命远远的重过身命,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救人的身命固然重要,救人的慧命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他恢复了法身慧命,他会救度无量无边众生。帮助一个飢乏众生得到温饱,只是救一个人,救他并不彻底;你想想,一个人在世间,一生要靠救济过日子,这是悲哀的事情。所以贫穷落后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要教导他,要办教育,要帮助他开智慧,要帮助他获得谋生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救他、彻底救他,他可以永远脱离别人的救援,他有独立谋生的能力。这些事情,譬如办学校,办农场、工厂,从事于生产的事业,教导他们这些技术,这是真实的救济,真正的慈悲济世。决不是说他没有粮食,没得吃,我们赶紧送一点粮食给他;天寒了,他没有寒衣,我们送一点棉衣给他。这不是究竟的方法,这是救急。怎样救贫?救急是小恩小惠,救贫是大恩大惠,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那是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一条我只说到此地,清凉大师的注解,诸位自己可以参考。第七句:
【淨光香云身众神,得除一切众生烦恼垢解脱门。】
『淨光香云身众神』,这是一位修法布施的菩萨,说法度生。清凉大师注解:「齿光除垢,表所说淨故。」这是说法,说法口放光明,所以大师说齿光,牙齿放光。帮助众生觉悟,觉悟就断烦恼。人的烦恼从哪裡来?从迷惑而生烦恼。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我们常讲人与人之间的真相,人与生活环境、一切万事万物的真相;再推广,人与九法界一切众生的真相,不了解。于是凭着自己的想像,自己的想像是什麽?是烦恼习气,过去生中累积的习气,累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错误的知识,以这些来用事,就又犯错误了;这个错误永远不断的再发生,麻烦就大了。我们中国人常说「冤冤相报」,人与人之间冤冤相报;人与自然环境冤冤相报,你知不知道?这个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人与天地鬼神冤冤相报,知道这一层的就更少了。
人要是不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善神离开你了,善神离开就是善神对你的果报。善神离开,佛在经上讲的,换了一批恶鬼屯门;恶鬼来干什麽?促进你造恶业,帮助你堕三途。所以冤冤相报的意思很深,境界很广,我们不能不知道。真正修行人,一切时一切处,无不是恭敬慎独,惟恐得罪于天地鬼神,这个难得;不敢得罪于天地鬼神,当然他不会得罪人,他知道这个道理。这样的人一定得善神拥护,我们一般人说善神保佑,佛法裡面讲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一定的道理。可是现代人麻烦来了,把这些都看作是迷信;他不迷信,我们都迷信。天地鬼神这些事,古籍裡头有记载的不少,就是现前我们从报纸、杂志、资讯裡头看到的也很多。资讯报导最后的结论,都是认为这是异常的事情,科学不能解释,但是这个事情确实是发生。在我们佛门裡面来说,善根深厚的人见闻到这些事情,他提高了警觉性,警觉到了;善根薄弱的人,虽然听到了,见到了,一笑了之,不放在心上。从这些地方来观察,就知道现在人业障之重。法师大德们发大慈悲心,教化这些众生不容易。
现在这个时代,修行不容易、弘法不容易、护法更不容易。唯其不容易,你要肯做,不畏一切障难,发心去做,功德不可思议。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这一个原则一定要记住,清凉大师说得很好,「所说淨故」;这句话实在讲就是《金刚经》上世尊教导须菩提尊者,须菩提尊者也常常在外面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是佛的上首弟子,佛教他:你为人说法,应当要遵守的原则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绝不贪着一切的相分。相分是什麽?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可以贪着。为什麽?贪着你就堕落,你自己本身堕落了,你还能帮助别人吗?还能度人吗?没有这个道理。如如不动,是不起贪瞋痴慢,不起自私自利的念头,这就是如如不动。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个说法叫淨说,你说法清淨,确确实实是在修布施供养;如果贪着别人的供养,或者贪着身分地位,现在讲的知名度,贪着别人对你的恭敬,你的心不清淨,你的说法不清淨。
也许有同学要问,讲一部经不容易,希望我们的效果能够有长远的影响。我们现在把它做成光碟,或者在网路上传播,在卫星电视上转播,我们需要财力、需要物力,我们一定要接受别人供养,这个如法不如法?跟诸位说一点都不如法。为什麽?我们修我们自己的法布施。至于如何把法施扩大,延长到后世,是别人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你们要多想想这个道理。如果我要做这个事情,我的心就不清淨了,前面所讲的「色力满足」,恐怕「五种常福」我们自身就得不到。修福的机会很多,我们不可以全部独揽,一定要让给别人。如果我们所说、所修、所行、所教导的确实没有违背佛法,自然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自自然然就有许许多多的善人、善知识,他们会去推广,这是一定的道理。那些发心推广的人,也得诸佛护念,也有龙天善神保佑。我们对这个事情不闻不问,身心永远清淨,各人因果各人承当。别人把我们的光碟拿去贩卖,也好!那个因果他承当,与我不相干。我们说了是如空应空,痕迹都不着,这个样子才能够游心于菩萨境界;《华严经》裡面讲的,游心于华藏世界。有丝毫一点的沾染,《十善业道经》上讲的「毫分不善间杂」,毫分不淨夹杂,你就出不了六道轮迴,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换个什麽?来生福报而已,这就是说我们得福很小。这一生的修持,这一生的普供养,换来生的小福报,做一个国王大臣、大富长者,搞这个,那就错了。
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法性一定要相应。什麽是法性?诸位只要记住我总结修行的二十个字,那就是法性。与真诚相应,与清淨相应。淨光香云菩萨教导我们,这就是说的淨法,外不取相,内不动心。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能够与这五种心相应,就是不失菩提心,这样才能圆满成就。第八句:
【守护摄持身众神,得转一切众生愚痴魔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解作得很多,实在讲我们今天就陷于魔境界。世尊在《愣严经》上跟我们讲五十种阴魔,如果我们有慧眼,能够辨别,我们就不会上魔的当,不会被魔影响,这就很难得。如果你没有智慧,你还是烦恼习气当家,没有不落魔掌的,没有不受魔影响的。真的像我们曾经听说有神明附身,说出我们现在的社会,说大人是大魔,小孩是小魔,现在的社会是魔的社会。这个说法可不可以相信?我相信,我不是相信他说的,我相信儒家所讲的,《左传》说「人弃常则妖兴」,这句话不迷信。常是什麽?常是常道,仁义礼智信,儒家称这个叫五常,做人的基本原则。人能守住这五条,这才叫人道;如果人把这五条完全丢掉,这个社会就是妖魔鬼怪,这儒家讲的。
佛法裡面所说,什麽是魔?杀盗淫妄。《愣严经》第四卷「清淨明诲章」,跟儒家讲的没有两样。佛法讲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跟儒家讲的五常一个意思。儒家的五常没有了,佛家的五戒没有了,这个社会都是干杀盗淫妄,不仁、不义、无礼、无信,没有智慧、愚痴,这就叫魔;大人如此就叫大魔,小孩如此就叫小魔。所以这个讯息是正确的,是可以相信的。
身众神长行第八句:
【守护摄持身众神,得转一切众生愚痴魔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有染于五尘,无慈于六趣者,愚痴魔业也。」我们先要说明什麽叫做魔、什麽叫做业。魔是折磨的意思,业就是造作,所有一切造作折磨自己身心不安,这叫魔业,魔业决定离不开愚痴,称为『愚痴魔业』。大师注解裡面讲得好,魔业是从哪裡来的?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贪着世间的五欲六尘,贪着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严重的染着;五尘是五根接触的对象-色声香味触,对这个生起严重的贪染,因此对六道的众生没有慈悲心,他所做的一切事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叫做「愚痴魔业」。
我们把清凉大师这个说法,跟现前社会一切众生来做一个对比的观察,我们就了解现在这个社会,确实是魔多佛少,佛太少了,所以才说法弱魔强。但是法是正法,魔没有办法毁灭正法;魔有能力障碍正法,不能毁灭正法。但是今天正法遭受严重的障碍,诸位要知道,不仅佛法受到严重障碍,中国外国,自古至今,那些大圣大贤教化众生的都是正法;佛法是正法,儒家是正法,道家是正法,ji 督教是正法,yi si lan教是正法,印度教是正法,凡是正法都是教人远离魔业的,我们看出来了。儒、佛教我们远离五欲六尘,教导我们要仁慈博爱,要我们无条件为一切众生服务,ji 督教也是这样的,yi si lan教也是这样的。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大宗教,我读过他们的经典,我发现他们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仁慈博爱是古今中外所有一切大圣大贤共同教化众生的原理原则,而且目标还相同,目标都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魔恰恰相反,魔没有仁慈博爱,魔是不择手段控制一切人事物、佔有一切人事物,令一切众生离乐得苦;你去信仰他,你去追随他,眼前给你一点小甜头,将来果报都在三途。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必须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断掉,为什麽?你就不造魔业了;魔再多,势力再大,他也奈你不何,你不会受他控制。对一切人事物不可以有丝毫佔有的念头。只要把这两种念头从内心拔除,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纵然生活在妖魔鬼怪的世界,也不会被诱huo,也不会被动摇。稍稍夹杂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就不善,你夹杂毫分不善,你很难脱离魔掌。换句话说,你想控制人事物,最后你被魔王控制;你想佔有一切人事物,到最后的结果,你被妖魔鬼怪所佔有。这是什麽?因缘果报,所以世出世法离不开因果,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清凉大师说,神的名号「守护摄持」,神有智慧、有福德,他有能力「善守根门」,他善守五根,五根不被外面五尘所染。眼不被色尘所染,耳不被声尘所染,鼻不为香尘所染,舌不为味尘所染,身不为触尘所染,这叫善守根门。我们要能守得住,守不住你就被外头境界诱huo,你被外面境界动摇,你就被魔控制。「摄持」,摄是收摄,收散乱心,持是一心不乱,这个样子魔自然就远离了。他动摇不了你,他就离开,不再来诱huo你。可是在今天的社会不然,你稍稍鬆懈,魔就进来了,所以「守护摄持」,一时一刻都不能放鬆,昼夜严加防范。
「摄」这一个字跟孟夫子所说的,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放心是什麽?心在外面,心念念都在五欲六尘境界上,你如何把这个心收回来?孟子说这是真正的学问。在大乘佛法裡面,摄散归一,把散乱心收回来,归一心不乱,这是摄持的意思。『守护摄持身众神』了不起,他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是岸,帮助一切众生认识魔业,远离魔业。清凉大师对于魔事说得很清楚,「魔事不出三毒」贪瞋痴「及慢」,傲慢,凡是与贪瞋痴慢相应的就是魔事。我们修行,佛教导我们头一个,断贪瞋痴慢。换句话说,贪瞋痴慢不断,你跟魔连在一起。贪瞋痴慢增长,你就被魔控制,你就被魔佔有,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都不会有成就。
「魔恼众生,不出三事」,魔害众生虽然多,总不出这三大类的事:第一大类是「上妙五欲」,引起你贪爱财色名食睡五欲,我们今天讲物质的享受,上妙的物质享受。要知道这是魔事,这是魔恼众生,不是好事。第二类是「诸苦具」,具是工具;换句话说,所有一切叫你身心苦恼的这些事情,这些事情裡头最明显的,赌博,现在赌博这个风气在全世界很兴盛;吸毒,这是苦具裡头我举几个例子,方法、手段真的是无量无边,叫你苦恼。股票是苦具,你要认清楚,不要上他的当。第三大类就是「为说邪法」,这是最可怕的,诱导你趋向邪知邪见,这个样子你的贪瞋痴慢就增长。这就叫做魔业,我们以这个标准来观察世间,现在这个世间是魔当道还是神当道?
跟诸位说,神,中国古人给祂下的定义:「聪明正直谓之神。」这个人在世是个好人,聪明正直,死了以后民间建祠堂奉祀他为神明。最普遍的是关公,你看看到处都有关帝庙,聪明正直。城隍、土地、山神、福德正神,这不是魔;换句话说,正神都是劝人断恶修善。魔,我们也讲邪神,他是劝你增长贪瞋痴慢,我们自己要细心去反省、观察,我自己现在是在佛道,还是在魔道?学佛的人最后变成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为什麽学佛最后变成魔?我们要晓得,这个原因总不外乎前面所说的,也就是我说的,那是很微细的因素。着魔的根就是对于一切人事物有控制的念头、有佔有的念头,只要有这个意念在,这就是着魔的根本。魔得其便,你哪有不上当的道理?
所以我劝同学们,无论在家出家修行,我讲了十六个字,一定要远离,一定要放下。这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一定要放下,一定要离开,永远离开,你在菩提道上才不遭魔障。如果这十六个字你离不开、放不下,不乾不淨,你没有不遭魔难的。你这一生修行修得再好,修福修慧,将来作魔王;修行功夫差一点的作魔子魔孙,走到魔道裡头去了。佛法如是,世法亦如是。你在世间是个好人,对于社会慈善福利的事情你做得很多,但是你贪瞋痴慢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没有放下,还是堕魔道,上品作魔王。魔王的势力也很大,为什麽?福报大,但是不能出三界。魔的福报享尽了,决定堕三途。我们学佛必须要认识清楚,总不能把这个事情搞错了。清凉大师还有两句,他说神对于魔的起心动念、一切作为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能守护,魔不得其便,魔没有方法渗透,所以他能够得解脱,脱离六道轮迴,脱离十法界,证究竟的果德。第九句:
【普现摄化身众神,得普于一切世主宫殿中显示庄严相解脱门。】
普是平等,平等示现,摄持教化一切众生。在他修学法门裡面是举一个例子,『于一切世主宫殿中显示庄严』。清凉大师注解说「此有三意」:第一个「身虽周于法界,多示为王,摄御自在故」。第一个从身说。法身菩萨,实在讲这些身众神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不是凡夫。他们在哪裡?他们的心周遍法界,心包太虚;他们的身,量周沙界,所以能与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示现,在示现裡面多半示现为一切世主,为什麽?摄御自在故。「摄御」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教化众生,作君亲师容易;如果不是世主,你想教化众生不容易。
如果今天我们讲把《华严经》能够让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人民都有缘能够看到、能够听到,要是国主来做那很容易,他一个念头、一句话就能办到。国家有广播电台,请法师大德在电台每天讲几个小时,全国人都收看。所以世主容易,不是世主那就很难,我们有心想做,想了几十年都不能够实现。所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常常示现为世主来护持佛法。哪些人?在中国看,中国历代的帝王,都是诸佛菩萨化身,拥护正法,皈依三宝。在中国历史上,不信三宝最着名的「三武灭佛」,佛教遭三次zai 难,时间都很短,一两年、两三年就恢复。所以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作国主,佛陀的教化、圣人的教学才能够普及整个社会,一切众生都有机会接受破迷开悟的教育、超凡入圣的教诲,这是现帝王身的道理。
第二个意思是「八相处于王宫,俯接物故」。像释迦牟尼佛,他到这个世间来,他就选择王宫,出生在帝王之家。然后示现捨弃世间的荣华富贵,出家修道,教化众生就容易。因为你教人远离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你自己要不能够离开,别人怎麽能相信?一切众生当中,毕竟上根人少,中下根性的人多。上根人没有问题,你一说他就觉悟;中下根性的人不行,必须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来给他看,他才能觉悟,他才能回头。八相成道的示现就太好了,世间人要争的是荣华富贵,拼命去追求,释迦牟尼佛全都得到,得到了放下,告诉大家,佛确确实实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没有贪瞋痴慢,统统放下了,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要学佛,学他的样子彻底放下。刚才我说过,连佛法都要放下,你心才清淨。这个身生活在世间,一切随缘,决定不攀缘;佛家谚语所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什麽?守我的本分。钟是什麽?钟是警觉大众昏沉的,「撞一天钟」就是比喻说一天法。不是天天到寺庙去撞钟,那你就搞错了。钟是警觉世人的昏迷,换句话说,凡是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都叫做撞钟。我们的言语、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表现在外面,叫人家看到能够生警觉心,这就是撞钟的意思。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示现,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那就叫天天在撞钟。我们学佛,世尊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第三个意思,清凉大师讲:「法界菩提树下,法王宫故。」这是讲到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等虚空遍法界,这不是世间的王宫,是法王的宫殿;法王宫殿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虚空法界,是法王的宫殿,尽虚空、遍法界。「菩提树下」不是真的有一个菩提树,要是真的有个菩提树那你就错了。无处不觉,无时不觉,用觉来比喻菩提。树是什麽?树是建立、建树,为一切众生建立觉悟的形象,那是真的菩提树。建树的事相无量无边,在哪些地方?小的来说就是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坐有坐的形象;你看看佛坐在那裡,常常是盘腿打坐,这是给众生看,坐应该是这样坐法,身心安定,行住坐卧都在定中。站有个站相,走有个走相,那都叫建树。吃有好的吃相,为一切众生建立最好的榜样,就叫做觉树,「帮助众生觉悟」这个建树,是这麽个意思。所以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那个好榜样就是「显示庄严」,菩萨从这个地方证得无上道,所以他的德号叫『普现摄化身众神』,我们明瞭就晓得怎样去学习。第十句:
【不动光明身众神,得普摄一切众生皆令生清淨善根解脱门。】
身众神裡面以『不动光明神』做总结,意思深长。「不动」是定,「光明」是慧、是觉照,觉照一定是从清淨心裡面生的。我们为佛弟子,当然要供养三宝,怎麽供法?一般同修们家裡面都供养西方三圣的像,这就是供养三宝。阿弥陀佛是佛宝,观音、势至是僧宝,佛僧所表的是法宝,表法,所以三宝具足。你供养的佛像,塑像很好,画像也很好,不拘于形式,但是一定要保持清淨庄严,令一切众生见到生欢喜心,这一点很重要。佛前面的供养,通常都供养香花水果,庄严道场。家裡头小佛堂也是道场,不要以为这个道场小,你学了《华严》你才晓得,再小的一个小道场都周遍法界,不可思议。
但是佛像前面最少要供一杯水,供水的杯子最好用透明的,用玻璃杯。现在也有做得很考究的,水晶的杯子,我们有这个能力,选一个水晶杯子来供佛,并不为过,可以这样作法。杯子裡面这一杯水就是清淨庄严、不动光明;水是乾淨的,淨水,表示心地清淨一尘不染。看到这一杯水,想到我的心要像佛前这一杯水一样。这一杯水是平静的,没有起波浪,所以水代表什麽意思?清淨心、平等心,时时刻刻念念不捨清淨平等。
《无量寿经》的经题好,「清淨平等觉」这五个字是行门的总纲领。我们修行修什麽?方法、门径无量无边,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我们要问问,修的是什麽?方法不一样,门径不相同,可是目标是一个,方向是一个,这个目标方向是「清淨平等觉」,所以它是总的方向、总的目标、总的修行纲领,佛前这一杯水代表了。所以你供养佛,你可以不供花,可以不供果,可以不供灯,可以不烧香,这一杯水最重要。有这一杯水,所有一切供具统统具足了,《华严》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圆满具足。我们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永远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觉,就是「不动光明身众神」所修的、所教导我们的,我们要在这裡学习。
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普摄一切众生』,这一句显示出法门广大不可思议,起心动念都是周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通常讲九法界众生;『皆令生清淨善根』,善根是什麽先要知道,佛在经教裡头说得很多。世法善根,根是指能生的意思,像植物它有根,它就会生长,能够生长一切善法,这叫善根。佛告诉我们,世间善根有三种,「无贪、无瞋、无痴」。换句话说,就是教导众生要断贪瞋痴;如果你贪瞋痴慢断掉了,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善的,世间所有的善法你统统具足。为什麽?你有三善根,三善根所生哪有不善的道理?出世间法善根只有一个,「精进」,勇勐精进,无有懈怠、无有疲厌,菩萨善根!诸位要知道,出世间善根是以世间善根为基础,没有世间善根,那你的精进是恶法。为什麽?贪精进、瞋精进、愚痴精进,那很快就到阿鼻地狱去了。如果是无贪无瞋无痴,这三善根裡面生长的善法,再加上勇勐精进,你这一生就圆证菩提。恶法的精进跟善法的精进,果报正好是个对比。
菩萨自行化他,主修的法门就是「令生清淨善根」,清淨善根好!没有一丝毫污染。换句话说,他所修的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淨平等觉」;清淨平等就是名号裡面的「不动」,觉就是名号裡面的「光明」。那我们晓得这一尊菩萨在此地暗示我们导归极乐;身众神最后一位,跟这部大经最后的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身众神在此地最后,是以清淨平等觉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很明显,我们要能体会得到,要知道感恩戴德,要知恩报恩。如何报答菩萨的大德?只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经本末后「信受奉行」才能报答,我们才能真正契入菩萨的境界。好,现在时间到了。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2-21 22:56
mms://media9.amtbcollege.org/video/29/29-69-04a.wmv
mms://media9.amtbcollege.org/video/29/29-69-04b.wmv
身众神 (第四集)
20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节录自华严经496集)
诸位同学,请看身众神偈颂第一首:
【尔时淨喜境界身众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身众神众而说颂言。】
这一行经文是说偈的仪式,具足了谦虚恭敬,这是我们一定要常常记住,认真的学习。
【我忆须弥尘劫前,有佛妙光出兴世,世尊于彼如来所,发心供养一切佛。】
这位菩萨他修学的法门是「忆佛往昔誓愿海」,从这个法门证得无上菩提。在偈颂裡面我们看到他学习的报告,就更清楚、更显明了。第一句是讲时间之长,『须弥尘劫前』,须弥山化作微尘,一尘一劫,这是没有法子计算的,我们今天讲天文数字,天文数字也不足以形容。在那个时候『有佛妙光出兴世』,有一尊德号叫妙光,妙光佛在那个时候出现在世间。佛出现在世间,当然是来示现教化众生的。『世尊于彼如来所』,世尊是我们现在的导师,华严会上称毘卢遮那如来,我们这个世间称释迦牟尼佛;毘卢遮那如来是法身佛,释迦如来是应化身佛,我们都得要搞清楚。而在《华严经》裡面,佛跟我们说三身是一体,是不二的,是圆融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何况佛在《华严经》裡面跟我们讲十身。这些义趣,佛教学的用意、教学的善巧,我们要在这裡面去体会、去学习。
「世尊于彼如来所」,「彼如来」就是妙光佛,『发心供养一切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由此可知,身众神效法世尊,以种种变幻护持供养而作佛事,这是我们在前面长行裡面,十尊上首他们修学的法门,表法的意义上我们明白了。这一首偈,它真正的义趣是劝勉我们、鼓励我们要效法世尊,发心供养一切诸佛如来。现在我们要问,怎样供养诸佛如来?是不是每天供一些香花水果?不是的,看看菩萨修学的法门「忆佛往昔誓愿海」,由此可知,发大誓愿就是「供养一切佛」。什麽样的誓愿?普通讲是四弘誓愿,特别的说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现在淨宗同学,我们将这一段经文《无量寿经》第六品选出来,做为我们早课读诵的经文,目的在哪裡?目的是劝导大家效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我们也跟阿弥陀佛一样发四十八愿,这就是真正发心供养一切佛。如果不发心,发心而不能落实,都不是真供养,真供养一定要让四十八愿愿愿落实,也就是愿愿我们都真正做到。有一愿做不到,我们的供养就不圆满,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明白的。
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圆满包含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是,这跟《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愿就具足整个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都含摄在任一愿裡面。有愿,落实就是行,以行践愿,这愿是真实的,愿不是虚假的,这叫真正学佛;真正学佛就是真诚的供养,而且是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一尊佛都不漏掉,我们要这样学习。第二首:
【如来身放大光明,其光法界靡不充,众生遇者心调伏,此照方神之所见。】
第二尊光照十方身众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光明普照无边世界」,他的讚颂跟他的法门完全相应。前面在长行跟诸位报告过,我们要学,要认真的学习。我们的心光,心地清淨平等就是光明,心地放光。真诚心放光,清淨心放光,平等心放光,正觉心放光,慈悲心放光,光照虚空法界。佛光如是,我们也要放光,让我们自己心地光明跟佛的放光结合成一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
我们为什麽要这样做?理由在第三句:『众生遇者心调伏』,不为自己,我们能够这样做,这是真佛弟子,真佛弟子一定是助佛弘化、助佛弘护。没有大誓愿心,没有大菩提心。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菩提心;真诚是《观无量寿佛经》讲菩提心的至诚心,清淨平等正觉是菩提心裡面的深心,慈悲就是利他的大悲心。我把经本上讲的三心,用这五句来说明,大家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懂,方便学习。大誓愿、大慈悲,它怎麽不放光!一切众生遇到了,当然调伏。我们现在人叫磁场,这个磁场殊胜,第一殊胜,无比的殊胜!众生接受了,他身心安稳。这些事情我们自己亲身体验过,我相信有一些同学们也跟我一样体验过。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只要有空閒的时间,我欢喜亲近善知识,什麽原因?感受他的气氛。跟他坐在一起,坐在一个房间,纵然我没有疑问,跟他在一起坐着,他的房间气氛好,让人捨不得离开,这就是佛法裡面所讲的善知识摄受的力量。我们坐在那边,很近的距离,感受到他思想的波,那个波就是光,就在放光,我们在接受。确确实实令心地安静下来,心神定下来,生欢喜心,一心一意聆听教诲。所以我常常跟同学们说,你这一生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在是否好学。真正好学、欢喜学,你会把你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这个方向,你不会去这些娱乐的场所。为什麽?那裡学不到东西,你一定会去亲近善知识。亲近有道德的人,亲近有学问的人,常常跟他们在一起,受他们的薰陶,这就是修学扎根。特别是在我们自己没有机会受完学校教育,如果我们不好学,这一生就会一事无成;没有机缘受到圆满的教育,只要自己好学,也一样有成就。每天不离善知识,每天不离书本,读圣贤书,圣贤留下来的典籍太丰富了,我们这一生都学不完,哪有时间学这些世间东西?
所以我们的修学,初学一定要知道专精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对于我们中下根性的人,决定有大利益,我们要记住,要认真学习。如果还有多馀的精力、还有多馀的时间,可以涉猎其他法门,那并不为过,为什麽?增长智慧。假如自己没有多馀的时间跟精力,好好的把自己本门学好,从本门这一门裡面成就戒定慧三学,获得根本智,这是你真正善学,你会学习。根本智开了之后,广学多闻,成就自己无量无边的后得智,无所不知。修学次第非常重要,现在有一些年轻人没有耐心、没有定力,一开端就想广学多闻。过去梁启超居士讲过,唐大圆居士也讲过,这种修学法破坏根本智,也破坏了后得智;换句话说,把你的智慧完全破坏了。你所得的是什麽?是世间的一些常识,邪知邪见,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观察判断,更没有能力解决问题。这都是由于不善学,不懂得修学的方法,所以我们身心得不到调伏,烦恼习气伏不住,心七上八下,没有办法调顺。不是佛菩萨他的智慧、威神、光明不加持,是我们自己业习烦恼太重,抗拒了。『此照方神之所见』,光照十方身众神他见到了,见到就是契入这个境界,如来境界。他契入,当然他证了佛果。第三首:
【如来声震十方国,一切言音悉圆满,普觉群生无有馀,调伏闻此心欢庆。】
这是第三尊,海音调伏身众神他的讚颂,他所修学的法门,主修的课程是「大音普觉一切众生令欢喜调伏」,从这个法门入佛境界。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大音普觉一切众生」,这是诸佛如来,偈颂上讲得清楚,『如来声震十方国』。我们的音声,如何向佛学习?不是没有方法,方法是有的。前面跟诸位提示过,我们的声波如果能够随顺心波,就周遍法界。这就是世法裡头常讲的「表裡一如」,言音是表,我们存心是裡。如果我们的音声能够随大誓愿、大菩提,音声跟佛一样周遍十方国土,这个国土是佛刹,周遍虚空法界。
『一切言音悉圆满』,我们在经上读到的「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个话是真的。为什麽?道理在哪裡?道理是心性是一,体是一,根是一。众生形色不相同,业力变现的,唯识所变;一切众生的言语不相同,也是业力变现的。如果我们把业力放下,回归到自性,自性是一不是二,这就通了。什麽时候你通呢?见性就通了。由此可知,没有见性的时候有障碍、业障,见性之后业障就没有了。由此可知,我们能够体会到「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华严》圆教初住菩萨就明心见性了,我们就想到圆教菩萨一音说法,众生随类也各得解,这个事情不奇怪。
现代的科技已经发展到同步翻译,用机器,不是用人工,大型国际会议已经採用这种科学技术。由此可知,这个事情是可能的,不是不能。诸佛菩萨的高明处,不需要借用这些机器,完全用精神、用心性,自自然然能通。言语这边有障碍,心灵是通的。心通之后,这事上障碍也通了,理无碍、理事无碍,然后才能达到事事无碍。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是事事无碍的境界,所以「一切言音悉圆满」。这一句裡头含多义,不但语言的障碍没有了,语义也圆满,怎样才算圆满?与法性相应是圆满,与法性相违背的那是不圆满,这个道理深。
「四种无碍」,这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跟我们说的,「事事无碍」摆在最后,最重要的是心要圆满。心怎麽圆满?清淨就圆满,平等就圆满,纯淨纯善就圆满;稍稍夹杂丝毫不淨不善就不圆满。这个理与事我们不能不知道,只有圆满的纯淨纯善,自自然然就跟诸佛菩萨相应,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个感应道交就是得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智慧光明威神的加持,你能够得到。为什麽?因为他们的心是圆满的,他们的心是普利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我们今天要修、想学,从这个地方入手,高明极了!不但成就快速,成功高胜,无比的殊胜。所以我常劝同学们,决定要放下自私自利。我们凡夫修行最大的障碍,第一道的难关就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为自己,殊胜DA法摆在我们面前,真的是不解,当然不能行,无法契入,真正可惜!许多众生一生遇不到,这个没有法子,这是他的缘不足,业障深重;遇到了不能够深解义趣,不能够依教奉行,你说这多可惜,这是多麽遗憾的事情!
第三句是讲它的效果,『普觉群生无有馀』,「群生」是九法界的众生;「普觉」是普遍平等的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是真实的功德,这是究竟圆满的布施供养;「无有馀」这三个字好,说明自己尽心尽力,我们一般人讲和盘托出,这才是圆满,才叫究竟;还要留一手,这个不圆满、不究竟。完全贡献出来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生给我们做出示范,我们学佛向谁学?当然向释迦牟尼佛学,他是我们第一个榜样,最殊胜的榜样。而释迦牟尼佛又劝导我们皈依阿弥陀佛,向阿弥陀佛学习。这个用意太深了,说明释迦牟尼佛没有私心,这个意义很深很深!
我们世间一般人,古今中外都有,善知识是不错,把信徒控制得很紧,除了他之外,不准跟别人学习,心量很小,所以他也不会有大成就。这裡面我们必须要知道,真正善知识教导初学,确实是控制得很紧,为什麽?初学像婴儿一样,你看母亲对婴儿的控制很严、很紧,一时一刻都不敢放鬆,为什麽?怕出危险,他不懂事,他无知,小孩的活动决定不能离开眼前。什麽时候才能够放手让他自己去活动?满三岁;三年严密的管教,满三岁之后稍稍能懂事了,可以给他一些有限度的自由,到他成年他才真正有自由。在中国古时候男子成年是二十岁,女子是十六岁成年,这是正确的。
所以真正好老师对于学生,那个学生是真正好学的学生,看到这个学生可能有成就,才会严加约束。如果看看这个学生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那麽他就不会用这个方法。他帮助你种善根,帮助你善根增长,为什麽?知道你在这一生当中你的善根不可能成熟,对你就大幅度的放宽。如果看到你的根性好,善根深厚,你这一生可能有成就,那就管得很严。凡是一切不善的人事物,都不许你接近,这是真正的爱心。但是都是有限度的,母亲照顾婴儿三年,在佛门裡面老师照顾学生一般是五年,五年把你带上路,跟诸位说这是古时候;古时候说老实话,人们心地厚道善良,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社会的诱huo力量比较少,力量也比较薄弱。现代社会诱huo的人事物无量无边,诱huo的力量非常强大,五年保不住,五年说老实话还是相当脆弱。
我在当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他对我的约束非常严。期限是五年,可是我到第五年,我向他老人家报告,我依旧遵守他的约束再加五年,前后十年,脚跟才站得牢。换句话说,不会再被外面境界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huo,这样才能有一点成就;否则的话,顺境起贪爱,逆境起瞋恚,立刻就堕落。贪爱是饿鬼道,瞋恨是地狱道,总得要想一想,「我这一天当中烦恼习气有没有膨胀?有没有起来?」这一天当中还有贪爱,造饿鬼道的业因;还有瞋恚,造地狱道的业因,怎麽能脱离三恶道?愚痴的业,有意无意造作得更多更重。由此可知,我们从早到晚,为什麽古大德用功过格,真有道理!每天反省检查自己的善恶功过,善则记功,恶就记过,然后功跟过两个对比,到底哪个多?用这种方法。这个方法是很笨拙,但是最有效。如果我们不肯用这个方法,说老实话,想赶上古人太难太难!莲池大师都用功过格。我往年在台北「华藏图书馆」,勉励我们图书馆裡面出家在家的四众同学,用《感应篇》检点我们自己的功过;我们在晚课之后念《感应篇》,採取这个办法。果然能够照做的,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谈到觉悟众生,自己是众生,怎麽样帮助自己破迷开悟,关係太大了。
『调伏闻此心欢庆』,海音调伏身众神,他看到佛这个法门生欢喜心,依教奉行,他成就了。他的报告提醒了我们的警觉,我们念念帮助别人觉悟,一心一意去做,自己不知不觉也就觉悟了,也就回头了,这是个好事情。第四首:
【佛身清淨恆寂灭,普现众色无诸相,如是遍住于世间,此淨华神之所入。】
淨华严髻身众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身如虚空周遍住」,偈颂是他修学的报告,偈颂跟他得法合起来看,意思就更明显。『佛身清淨恆寂灭』,寂灭才是真正的常住、遍住。为什麽?它是真心本性的理体,体周法界。『普现众色无诸相』,「普现众色」是从体起用,虽然起用,用还是体。体是什麽?清淨寂灭。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在法身菩萨眼目当中是清淨寂灭,这样才能够『遍住于世间』。实在讲,世间跟出世间是一不是二,体、相、用一而三、三而一,没有分离。『此淨华神之所入』,淨华严髻神从这个法门契入如来境界。
身众神偈颂第四首:
【佛身清淨恆寂灭,普现众色无诸相,如是遍住于世间,此淨华神之所入。】
这首偈颂我们补充一点意思。遍住世间的道理就在离相,离相是不着相,心裡头如果一切不执着、不分别,就遍了。无论是世法还是出世间法,稍稍有一点分别执着就侷限、就小了。要是完全不着相,如诸佛菩萨一样「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做不做?真做,非常认真努力在做;作而无作,无作是不着相,他这个「作」就遍虚空法界。丝毫染着就产生隔碍。我们在这裡要学这个道理,永远保持身心的清淨寂灭,自自然然、点点滴滴都周遍法界,遍住于世间。第五首:
【导师如是不思议,随众生心悉令见,或坐或行或时住,无量威仪所悟门。】
无量威仪身众神,这是他的讚颂,讚颂裡面举的例子好!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行住坐卧。但是这首偈关键的字眼是在第二句『随众生心』,这句重要。你怎麽样示现威仪?一定要随众生心,要懂得观机。现在这个世间,大家不讲求威仪了,我们在马路上走一走,你就看到一些人的打扮,真的是人不人、鬼不鬼,穿的服装真正是所谓奇装异服。衣服上印的那些图桉,到处看到的那些广告,都是些妖魔鬼怪,叫你看到听到,增长贪瞋痴慢。诸佛菩萨、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在这个环境裡头要做什麽样的示现?要帮助他、纠正他,帮他回头、帮他向善,帮他远离贪瞋痴、远离三恶道,这个示现就不思议了,所以一定要『随众生心悉令见』。
现在的人不知道孝顺父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要给社会大众做出榜样,做出孝顺父母的榜样给他看。现在的学生不懂得尊重老师,我们要做出一个尊师重道的样子给他看。现在众生都迷在钱眼裡头,不择手段贪图财物,尽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其实错了,损人决定害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我们要做出捨财、散财、布施、供养给他看,启发他,这都是「随众生心悉令见」。现在的人对国家没有忠心,我们做出效忠国家。人在这个社会上没有道义、没有信用,我们要示现大义大信,从我们的身体做出来给他看。你仔细观察,现在这个世间人、这个社会缺少什麽东西,你就做出什麽样子出来,无量威仪要是这样建立就对了,这就是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行同佛行。
佛的行没有一定,非常活泼。这个人太拘谨,我就现活泼的相,让他放鬆;这个人太放荡,我在他面前就示现很守规矩的相,教他约束。由此可知,威仪要看什麽样的对象,用什麽样的方式。总而言之,一个大原则: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断恶向善,帮助他转迷为悟,帮助他转凡为圣,这是不变的原理,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学习。第六首:
【佛百千劫难逢遇,出兴利益能自在,令世悉离贫穷苦,最胜光严入斯处。】
这是最胜光严身众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帮助「一切飢乏众生色力满足」,偈颂裡面讲得很清楚。这个事情要谁做?要大智慧、大福德,才能救世间一切苦难。佛出现在世间不容易,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第一句是说这个缘不容易遇到,佛出兴在世间,利益太大太大了,无量无边的功德。功德显示在哪裡?能够令世间一切众生、九法界众生离苦得乐,离贫穷之苦。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在我们现前这个地球上,将近七十亿的人住在这个地方。其他的有情众生我们不提,单单提人道,将近七十亿人。这七十亿人裡头有多少还生活在贫苦之中,得不到衣食。世间确实有慈善家、有宗教家不断的在劝募救济,这是一桩好事情,值得人讚歎的事情。但是比缺乏物资苦难更严重的,是缺乏精神的食粮,有几个人能知道?现在在这个世间,提供给社会大众精神食粮的是谁?有几家慈善机构在做?缺乏物质生活固然是苦,缺乏精神的资粮更苦。缺乏物质资粮最苦的是饿死、身死,但是你有没有想到,缺乏圣贤精神食粮还是饿死,法身慧命饿死了,几个人懂得?
佛在经教裡头常常跟我们讲,慧命重于身命,身命得到不难,慧命难!身命,人死了之后,照经典上一般讲法,四十九天他又投胎了,他又得身体了。但是慧命,你不遇到佛法你得不到,可是『佛百千劫难逢遇』,所以法身慧命更值得一切诸佛菩萨的重视。不容易遇到,这个遇到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遇到之后真正能够抓住,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你这一生就永脱轮迴。诸位想想看,这种布施供养、这种慈善救济,是世间无与伦比,没有法子能比,这个事情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好事。你发真诚心做一天,功德就不可思议,天天继续做那还得了!诸佛如来都讚歎不尽。所以我们要晓得,世出世间哪是第一等的大事业,哪是第一等的功德事业,哪些是第一等福德事业?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空过,这一生没有白来。第七首:
【如来一一齿相间,普放香灯光燄云,灭除一切众生惑,离垢云神如是见。】
这是长行裡面说的淨光香云身众神,他修学的法门是「除一切众生烦恼垢」,清淨说法。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完全是用偈颂裡面的大意,我们在这边看到了。『如来一一齿相间』,这是讲说法;『普放香灯光燄云』,这个说法就是放香放光,香光庄严!为众生说真实法,真实法不是别的,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切众生迷惑颠倒,迷在哪裡?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起惑、造业、受报,惑业苦是六道轮迴的真因。为什麽会有六道轮迴?佛一句话说破,起惑、造业、受报;受报的时候又起惑、又造业,于是惑业苦的轮转永远不息、不休息,六道轮迴是这麽来的。如果我们把惑业苦断掉,或者是断惑,或者是不造业,苦是六道轮迴的果报,苦就没有了。迷惑是因,造业是缘,苦是果报。
诸佛如来、菩萨善友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讲的是什麽?就是讲这个道理,就是讲这个事实真相,希望大家彻底明瞭,断恶修善。断恶修善是从造业上讲的,破迷开悟是断惑,转凡成圣是证圣果,恢复自性。淨光菩萨他从这个法门修行证果,把他的经验提供给我们做参考,重要的参考资料。第八首:
【众生染惑为重障,随逐魔径常流转,如来开示解脱道,守护执持能悟入。】
这是第八尊,守护摄持身众神他的讚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转一切众生愚痴魔业」,跟他的德号完全相应,他能够守护、能够摄持,所以才有能力转众生的魔业。偈颂一开端就把众生的业障说出来,六道轮迴这裡面所有一切有情众生,确确实实『染惑为重障』。染是污染,惑是迷惑。染是什麽?「染」是贪、瞋、憍慢,「惑」是愚痴、迷惑,所以这两个字就是佛法裡面讲的根本烦恼。根本烦恼有六个:贪、瞋、痴、慢、疑、恶见。诸位要晓得,疑、恶见都是痴烦恼裡头的一分,他要不痴他就不会怀疑了。这个怀疑是对于圣贤教诲的怀疑、对于善法的怀疑;恶见是错误的知见,都是属于愚痴,这是六道众生的重障,非常严重的障碍。因为有这个重障,所以生生世世、无量劫来『随逐魔径常流转』,这个「径」是道路。魔道是什麽?六道,你住在六道裡头流转,六道裡头特别是三恶道。
前面在长行跟诸位做过报告,几个人能离贪瞋痴慢?根本烦恼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你学到的,是生生世世、无量劫来的习气,你说这个麻烦不麻烦?不断就出不了轮迴。儒家教学是人天道,没有出轮迴,所以对于傲慢,他只是压抑,「傲不可长」,不要再增长了,没有教人断。佛法教学的目的是超越六道轮迴,你有傲慢的习气,你就出不了六道轮迴;不但出不了六道,三界裡头的欲界都出不了,色界、无色界裡头没有瞋、没有慢。你有瞋恚、你有傲慢,你只能在欲界,色界初禅都没有分。这一桩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
你修行,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你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持咒学密也好,你只要有贪瞋痴慢,你走的不是佛道,你走的是「魔径」。佛道,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不能不断贪瞋痴慢。功夫得力,什麽叫得力?贪瞋痴慢伏住了,这叫功夫得力,根并没有断,但是它不起作用了,有能力把它伏住。虽有贪瞋痴慢,它不起现行,这功夫不错了。但是这样的功夫出不了三界,可是修念佛法门,这样的功夫就行了,就能带业往生。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古来祖师大德常常讲,带业是带旧业不带现行,你过去造作的业可以带,现行的业不能带。因此你能够控制住烦恼,能够伏住你的习气,求生淨土不难。这个时候「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有把握成就,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起贪瞋痴慢,你就记住,你「随逐魔径常流转」,这个事情非常可怕。
『如来开示解脱道』,诸佛如来、菩萨善友应化在我们世间,帮助我们,为我们详细说明,为我们做种种示现。『守护执持能悟入』,守护摄持身众神,他非常慈悲,他来帮助我们,教我们如何守住根门,六根不被六境影响,能护持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真诚心、慈悲心,我们听到他的教诲要觉悟。第九首:
【我观如来自在力,光布法界悉充满,处王宫殿化众生,此普现神之境界。】
这是普现摄化身众神的讚颂,他主修的法门是「普于一切世主宫殿中显示庄严相」,就像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王宫裡面示现八相成道。偈颂我们读了要会学习。第一句,『我观如来自在力』,普现神看见了,佛得大自在。为什麽得自在?圆满与自性相应就自在。自性是什麽?前面我们读过,清淨寂灭就相应,清淨寂灭就没有障碍;今天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空间,这个不同维次全部突破了。所以佛法当中、宗教裡面,是有能力突破空间维次,他用什麽方法?用禅定。印度教比佛教要早几千年,现在世界上一般承认印度教大约有八千五百年的历史,我们佛教外国人只承认二千五百年,印度教有八千五百年;而印度教本身自己说他们有一万多年,有可能!印度人不重视历史;换句话说,他们对这一方面分别执着比我们少,我们重视,他不重视。六道轮迴是印度教讲出来的,这个事实真相他们怎麽发现的?他们在禅定当中发现的。
印度教的禅定功夫实在也令人佩服,佛法裡面讲的世间禅定,四禅八定他们都修成功,所以他对于天界裡面种种状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禅定当中也突破了畜生、饿鬼、地狱的界限,所以对鬼道、地狱道也讲得很透彻。遗憾的是他看得那麽清楚,了解得那麽清楚,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晓得六道轮迴从哪裡来的,当然也就没有办法解决六道问题,佛于是才应化在印度。你们已经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智慧,有这个定功,佛降生在那个地方,帮助他们了解宇宙之间所以然的大道理。所以佛出现在印度而不出现在中国,中国人这个本事还没有到这个境界。佛选择在王宫,他有自在力,『光布法界悉充满』,前面说过他的身光、他的心光,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是周遍虚空法界的,所以哪裡有缘,哪个地方就现相。
『处王宫殿化众生』,降生在北印度迦毗罗卫国淨饭王的宫殿,示现为王太子,已经得到世间的荣华富贵,那是世间人所求都求不得的,他都已经得到,得到之后全部放下。用这个来教化众生,现身说法,告诉大家世间功名富贵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佛一定摄取,他怎麽会放下?他放下、捨弃,这是假的,这个东西有害没有利。佛所示现的是真实的,有百利而无一害。世间法如果用佛法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这跟你讲真话。世间的功名富贵、五欲六尘种种享受,试问你能享几年?你就是作皇帝,你能作几年?
在中国历代帝王,在位最久的,我们近代历史上来看,康熙、乾隆,康熙作六十一年皇帝,乾隆作六十年皇帝,做四年太上皇就走了;其他的命都没有那麽长,做个十几二十年太多太多了,就走了,你想想有什麽意思?他做得舒服不舒服?不见得舒服!没有福报不舒服,贵而不乐,富而不乐;不是说富贵人家都享福,不见得!这些理跟事我们都要看清楚、看明白,不要被世缘魔障,不要被它欺骗了。佛聪明,佛有智慧,这些东西边都不沾。他教导我们的是真正的好事,真实功德,我们要觉悟,我们要认真向他学习。从哪裡学?从经典,常常读诵大乘。《华严》是诸佛菩萨圆满的教学,是佛门第一教科书,我们从这裡头去学习。请看最后一首:
【众生迷妄具众苦,佛在其中常救护,皆令灭惑生喜心,不动光神所观见。】
不动光明身众神,这是他的讚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普摄一切众生皆令生清淨善根」,长行裡特别向诸位报告,以他来做这一个单元的总结,意味深长。他的讚颂第一句,把六道轮迴的病根给我们说出来了。『众生迷妄』,这是真因,『具众苦』,六道轮迴受报。六道众生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把这些虚妄相当作真实,在这个妄相裡面起贪瞋痴慢、起自私自利,起这个念头。对于虚而不实的假相,《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这些虚妄相裡面生起佔有的念头,生起控制的念头,大错特错!告诉大家,不但十法界裡面依正庄严是虚幻不实,一真法界也不例外,「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绝对不是说某一部分虚妄,某一部分是真实,那就错了。佛法是一不是二,二就对立,就有真假了,佛法没有,入不二法门。你怎麽能起这个恶念?怎麽可以起佔有的念头?怎麽可以起控制的念头?佛教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法可以受用,不可以佔有;可以受用,不可以控制,你的心就解脱了。贪瞋痴慢断掉了,自私自利没有了,这个时候你的心、你的身,你所有一切的造作,周遍虚空法界。
『佛在其中常救护』,众生生死疲劳,佛是大慈大悲,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诸佛如来、菩萨善友应化在这个世间只有一桩事情,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就这桩事情。不是为自己,自己因为迷早就断了,苦早就离了,自己已经办到了,再来干什麽?再来帮助九法界苦难众生,这个苦难众生就是你的惑没有断,或者你的惑没有断乾淨。我们知道,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没断;权教菩萨尘沙烦恼也断了,无明烦恼没断。就是到一真法界它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为什麽还有阶级?四十一品无明没断尽,诸佛如来还要在其中「常救护」;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尽,还要诸佛如来来救护他。所以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是为众生的,不是为自己的。
法身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众生就是为自己。这句话诸位一定要记住,为自己决定害自己,为什麽?增长贪瞋痴慢,增长我见。为众生不为自己,逐渐把我见、我慢断掉了。起心动念决定要为一切众生,千万不要为自己去着想,为自己着想,亏就吃大了。『不动光神所观见』,他从这个法门证无上道。今天我们这单元讲到这个地方圆满。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