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防非止恶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18 22:10
标题:
防非止恶
防 非 止 恶
1998/2 台湾纬来电视台
各位观众,大家好:
佛在经上常讲,世间万法都是虚假的,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虽然佛为我们说出宇宙人生的真相,但是又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些话真正的含义何在?实际上说,这个话的意思很深、很广,如果我们真正透彻明白了,那就不是凡夫,是佛菩萨的境界。
我们听佛说法,我们能够理解的深度,确实是很有限的。十法界、六道轮迴,这些都是因果变现的相状。「相有体无,事有理无」,这些事相虽然是虚妄,佛给我们讲「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呢?就是这些事相的转变不空,这些事相的相续不空。因为有相续、有转变,所以业因果报就非常明显,所谓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果报通三世,有现生,这一生所造的善因,这一生就能得到善果,这个叫「现报」。也有我们这一生所做的善恶,这一生没有果报,而果报在来世、来一生,这个在佛法裡面称之为「生报」,你来生就得到这个果报。还有一类,这一生所做的善恶业,到来生也没有果报,到第三生,或者第四世,或者是千万年之后,或者是无量劫之后,遇到缘,这个果报才现行,这个统统叫「后报」(在佛法叫「后报」)。因果通三世!
造作业因决定有果报,如果说造作业因没有果报,这在理上讲不通,在事上也讲不通,决定有果报。因此,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不能不谨慎。经上常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是觉悟的人,他唯恐自己将来受恶报,所以他先断恶因,决定不造恶因。由是他罪障消灭了,功德才能够圆满、才能够修成佛果。而凡夫之人常常造恶因,又希望不要受恶报,佛说这种心态,就好比在太阳底下,想躲避自己的影子一样,徒劳奔驰,是决定不可能的。所以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都应当要深刻的去了解、去认识,然后我们才知道佛所讲的这些话,只有一念心性是真的,真心本性。说它做「真」,说它做「本」,就是它永远不会改变,这是一切相之性,一切事之理,永恆不变。虽然不变,但是它随缘,真性随缘。它要是随觉悟的缘,那就成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陀,就现这些相。如果它随迷、染的缘,它所现的相,就是六道轮迴的相,所以我们心性会随缘。随缘它不变,不变它能随缘。这些事理我们也要清楚、也要明白,然后十法界这些事相,我们就能够随心所欲。
我们选择四圣法界是自受用,我们也可以选择六道轮迴去度化众生,就是佛家常说的「乘愿再来」、「随类化身」。我们要想度人道的众生,一定要现人道的身相;如果我们要度畜生道的众生,一定要现畜生的身相;同样道理,地藏王菩萨要度地狱众生,他一定要现地狱的身相。如果不现同类的身相,就不能度那一类的众生。由此可知,佛菩萨在六道示现,他不是果报,他是大慈大悲,怜愍这些众生,示现这个身分,把他们带出六道轮迴,这叫大慈大悲,这叫做普度众生。
我们得人身不容易,闻佛法尤其不容易,既得人身、既得闻佛法,就要认真努力去修学。佛菩萨是我们的榜样,正等正觉是我们的目标。可是我们一定要晓得,凡夫从无量劫来,所造的恶业,古德有个比喻说:「厚超过大地,深超过大海」。而佛在经上跟我们做了个比喻,那是更好,他说假如我们无量劫来所造的这些恶业要是有体积的话,这个体积再小,像原子、像电子,只要它有个体积的话,无量劫来我们造的这些恶业,尽虚空都容纳不下,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既然无量劫造作这些恶业习气种子,这样的深厚,如果我们在修学菩提道中,要能够说是没有障碍,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无论在世法、在佛法,大圣大贤都不能保证他自己一生平平安安,原因就在此地。他们为什麽能够做到不怨天、不尤人,能够安心的接受,就是他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些业因果报的由来,他明白,他不迷惑,所以他能够安心忍受,依旧能够成就道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值得我们效法的。
今天社会许许多多的zai 难,究其根源在哪裡呢?在伦常。所有一切动乱zai 难的根源,正是佛家所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两个字真是把根本挖掘出来。所以,世出世间的大圣人,教我们安身立命,从哪裡做起?从夫妇之道做起。你看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我们中国古老的教学,传统的教学,一直到清朝末年,现在不讲求了,几千年都守着这个宗旨、都遵循这个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五伦十义,是社会安定的根源。
五伦第一个是夫妇,夫妇生活在一个室,室就是一个房间,同一个房间生活。房间外面是家,家裡面的成员,有父子、兄弟,所以它的基本是在室、是在夫妇。换句话说,夫妇是世间一切众生幸福的根源,如果夫妇之道破坏了,就是社会一切动乱zai 难的根源。要想挽救社会,从哪裡做起?从这个地方做起。
现在整个世界上,我们所看到的是家庭破碎,离婚的事件太平常了,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为什麽会有这个现象呢?现在人有真智慧的人少了、有真学问的人少了,看不到这个根源、疏忽了这个根本。中国在古代,诸位去读《礼记》,对于礼最隆重、最繁琐的就是婚礼,为什麽婚礼要这样的隆重、这样的繁琐?就是提醒你,要慎重的结合。结合之后,就不可以分离。不可以分离,就是维繫社会安全,不许社会有动乱发生。否则家不成家,国就不成国,天下大乱!古时候只有结婚,没有听说离婚,哪有这种事情,这还得了!
所以,印光大师在民国初年,距离我们七、八十年前,他老人家一生自行化他,教育大众的,就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就能安定社会,就能消灭世间所有一切的zai 难,可惜大师以后,没有人提倡,没有人重视。
「伦」就是五伦,敦睦伦常。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教什麽呢?就是教你明白人与人的关係。头一条就是教你明瞭夫妇之道,然后教你父子的关係、兄弟的关係、朋友的关係、君臣的关係(领导与被领导的关係)。「伦」是同类,我们是什麽身分、是什麽地位,我们应当尽什麽义务。每一个人都有这十种身分。你在家庭裡面,你是一个先生,对你的太太,你是丈夫的身分,太太对丈夫是妻子的身分,你要尽到你本分的职责。你对你的父亲是儿子的身分,你对你的儿女是父亲的身分。对你的兄长,你是弟弟的身分;对你的弟妹,你是兄长的身分。在社会上,你有一份工作,对你的公司长上,你是部下的身分,对你自己领导的部下,你是领导的身分。你要知道你在什麽身分上,你要做什麽样的义务,你要做好你自己本分的工作。佛教给我们「作师作范」,「师」是大众的表率,我们的行为、工作要给大众作模范,这个人就叫做佛菩萨。
而儒家教导大众作亲、作君、作师,儒家讲的「君亲师」,这三个字的意思,跟佛法裡面讲作师、作范完全相同。我们曾经在此地,做过一次专题讲演,说明现在儿女为什麽不好教、学生为什麽不好教、员工为什麽不好带,问题结症在什麽地方?就是没有能够做到「君亲师」。
佛陀的教育,为什麽今天这麽腐化,跟释迦牟尼佛基本的精神完全相违背,毛病到底出在什麽地方?我们没有懂得作师、作范,把《华严经》上五十三参的精神、模式,完全捨弃掉了,佛教焉能不衰?不但衰,会在这个世间消灭掉。这都是我们应当要明瞭的,所以印光大师提出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太重要了。
我们一定要懂得尽自己的本分,本分工作做好了,没有功劳;做不好,你有过失。做好,为什麽没有功呢?应该做的,你怎麽可以居功。现在人做一点好的事情,都觉得值得骄傲,有什麽值得骄傲的?你应该要做好,应该天天求改进,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儒家讲的「日新又新」,佛法讲的「精进」,你应该要做的。你做得不好,你有罪过,你有过失。要懂得尽自己的本分。
我发心出家了,这是出家这一类,伦就是这一类。出家这一类干什麽呢?续佛慧命、教化众生。佛法是师道,发心出家,就是社会上有一些年轻人立志从事于教育工作,一生去做一个好老师,去教学,出家人是从事这个行业。在家从事于教育工作,大概在学校裡教书,它有个范围。出家人教化众生没有范围,教化的对象是九界众生,这个范围就广了,没有一定的场所,没有一定的时间,没有一定的对象。所以佛教育范围非常之广大,我们发心做这个工作。
做这个工作,我们的身语意三业,都要做社会大众的榜样,所以佛在《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我们做到没有呢?要真干!口不出恶言、不讥他过。你看连世间的贤人、君子,遭受人陷害,都没有报复的念头,都没有怨恨的念头,何况学佛呢?别人毁谤、别人陷害,我们接受,不埋怨。为什麽会有这个情形呢?我们了解无量劫来的业因果报,过去生中造的业因,今天这个果报当然要承受。受这个果报,这个帐在此地就一笔勾掉了,下一次再遇到这些人,他就不毁谤了,报掉了。如果我们受这个果报的时候,还有怨恨,麻烦就大了,那就生生世世互相酬偿,没完没了。这是愚人干的事情,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干的事情。有智慧的人,帐到此地来就还掉了,一切都做还债想,所以不怨天、不尤人,没有丝毫怨恨之心,常常保持自己清淨、平等、觉。所有一切的zai 难、一切的祸害遇到了,都是安心的承受,这是我们得佛的教诲。
「闲邪存诚」,「闲」是防止,防止一切邪知邪见、防止一切邪行,我们要认识、要知道预防。「存诚」,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我们要用真诚的心、要用清淨心、要用平等心、要用觉悟的心、要用慈悲的心,我们以这样的心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闲邪存诚」的意思。一生能够守住这个原则,刹那之间都不离开、都不越轨,这一生才真正叫做个好人。印祖告诉我们:「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我在末后加一句「做好人」,前面这三条做到,就是「做好人」。好人决定有好报,好报纵然不在今世,来世、后世一定有好报。我们心裡面,怎麽会不自在、怎麽会不安乐呢?
以这个基础入佛法,佛祖教导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诸佛教」。这三句话,「诸恶莫作」,善恶的标准,凡是有伤害社会、伤害一切众生的事情,决定不做,那是恶;凡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去做,「众善奉行」,这是善恶标准。如果依佛的教诫也好,佛的基本戒条有十善、有十恶。哪十恶呢?佛给我们讲,身就是身体造作,杀生、偷盗、淫欲,这是身的三恶,不能做!如果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这叫三善根,身的三善。恶反过来就善,善反过去就是恶。口是指言语,妄语是恶,两舌是恶,两舌是挑拨是非;恶口是恶,说话粗鲁,说话伤人;绮语是恶,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众生。反过来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这是口的四善。意裡面,念头,贪、瞋、痴是恶;反过来,不贪、不瞋、不痴,这就是善。所以我们要远离十恶、勤修十善,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绝不造十恶业;「众善奉行」,一定以十善这个戒认真努力去修学。
「自淨其意」,这一条裡面有定、有慧。前面两句「诸恶莫作」,在佛家小乘戒,独善其身,「诸恶莫作」是独善其身;「众善奉行」是兼善天下,这是戒。「独善其身」,我们一般讲小乘戒;「众善奉行」是大乘戒、菩萨戒,再加上「自淨其意」,这裡头就有定、有慧。我们的目的是修清淨心,然后决定念佛求生淨土,这才有圆满的成就。
为什麽不教我们学其他的法门?在现前这个时代(印光大师去我们将近一百年,不算太远),在大师眼目之中,我们这个时代,修学其他的法门很难成就。实在讲在唐朝的时候,距离我们大概在一千三百多年,那个时候清凉大师就说(这个话在《华严疏钞》裡面):「三乘学者,有因无果」。这一句话我们不能够轻易看过。三乘的学者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一些修行的人,他证得了声闻、缘觉、菩萨,还是有因没果。清凉大师讲的「果」是什麽呢?果是一真法界。如果你不能够往生到华藏世界,你不能超越十法界,而生到一真法界,都是没有果。十法界裡头没果,六道就更不必讲了,哪有果?
因此,诸佛菩萨都劝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为什麽呢?往生极乐世界是「有因有果」,极乐是一真法界,它不是十法界,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有因有果」。但是你要是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生华藏世界,那就难了。你要断见思烦恼、要断尘沙烦恼、还要破无明烦恼。这个实实在在讲,不是我们凡夫有能力做得到的,我们要清楚、要明瞭。
而菩萨的修学,一定是建立在二乘的基础上;二乘人修学一定是建立在人天的基础上;人天乘修行的基础,一定是建立在伦常的基础上。所以,「敦伦尽分」这一句话就太重要太重要了,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所以印祖才说,纵然是古佛再来(我们常讲再来人),诸佛如来要现身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裡面,他必然也是讲「敦伦尽分」,必然也是劝大家念佛求生淨土,绝对不会提倡其他法门。印光大师为什麽这样肯定的说?这种说法有很多人怀疑,「那是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法都不要了,就单单要你这个淨土法门,其他法门都不传了?」提出这个意见的人多,太多太多了。
他们说的话对不对呢?不能说不对。正不正确呢?未必正确。为什麽未必正确?你一定要懂得,诸佛菩萨说法,他根据什麽?根据时节因缘,在什麽时候,说什麽法;对那一类众生,说那一类法。今天这个世界的众生是什麽根机?说其他一切大小乘佛法,都要断烦恼。以小乘法来说,小乘初果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他能断得了吗?假如说他一品见惑都断不了,连须陀洹果都不能证得,何况阿罗汉?见思烦恼尚且不能断,怎麽能证菩萨果位?你对什麽人说法?
如果每一个人的根性,都像禅宗六祖惠能那样的,那可以不必谈淨土,说禅就行了,他是那一类的根性。我们的根性不如惠能大师,比不上人家,你看他见五祖的时候,他跟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想想,我们如果遇到五祖,一定是「弟子心中常生烦恼,弟子心中常生妄想」。那怎麽行?你心裡头常生妄想、常生烦恼,三乘佛法就度不了你,三乘佛法那一副药,对你不见效、没用处。所以,最后这一帖药,阿伽陀药,这个药怎麽会见效呢?它不需要断烦恼,叫带业往生。
见思烦恼一品不断,也能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而证得一真法界。所以印祖这一句话,斩钉截铁,非常肯定,毫无疑惑!诸佛菩萨如果是再来人,到这个地方来,决定提倡淨土,决定不会提倡其他法门。印光大师这个说法,我同意,我完全肯定的接受,毫无怀疑,他说的是事实。这个时代、这个地区的众生害的是这个病,一定要用这个药,不管什麽样的大夫到这裡来,一定用同样的药,因为只有这一副药有效。
所以佛说法,法怎麽个说法,诸位要明瞭,一定要契机契理。契理就是决定引导众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证得圆满的佛果,这契理。契机是什麽?一定适合于他的程度,适合于他现前生活的环境,他修学容易,没有困难,决定得到效果。所以,我们念佛往生,诸位要记住印祖前面那四句话,那四句话是基础。如果前面四句话做不到,念佛这一生也不能往生,这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常讲的:「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为什麽那麽多念佛的人不能往生?他没有做到「敦伦尽分」,他没有做到「闲邪存诚」,他没有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没做!这四句话是基础,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基础一定要修好。
所以,有一些学佛的同修,年轻的同修来跟我讲,她想离婚,我就会骂她:「妳为什麽会有这个念头,妳有什麽过不去?」「先生不好、公婆不好,特别是公婆难处。」妳不学佛,那我就不说了。妳既然学佛,妳就要知道,人与人的相处,妳们相聚一天也好、一个小时也好、一辈子也好,都是过去生中的业缘,没有缘,对面也不相逢;既然是有业缘了,就得要承受。恶缘也要忍受,难忍受,是你自己没智慧。难忍能忍。你应当处处提醒自己,过失不在别人,过失在自己,六祖大师讲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婆媳之间难相处,学佛的媳妇要常常想,「婆婆没有过失,过失都在自己」,如果妳能够常常这样想,妳是真正行菩萨道。时时刻刻改过自新,妳就能把过去生中这个结解开了。「常常都觉得她不对,我没有过失」,妳这个结愈结愈深,生生世世往返报复没完没了,冤冤相报。为什麽不在这个时候,把这个结解开?妳要有智慧,就把这个结解开了。解开之后,这是法眷属了,从冤家的眷属变成法眷属,妳说这多好!真的是自度度他,这叫菩萨事业。如果妳遭遇到这个环境,妳要懂得这是妳行菩萨道,妳修行这叫真修。修行不是每天念经、拜佛、敲着木鱼,那个不是的,那是修行的表面,外表样子。实质就是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把无量劫来的恩恩怨怨化解,这叫真修行。
不但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往生淨土不退成佛,也要把你这些冤家债主一个个的劝醒,帮助他们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你的大慈悲心表露显现出来了,你说这些冤家债主能不能度他?决定能度。为什麽决定能度呢?佛在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他跟你有缘。这个缘,善缘也好、恶缘也好,都是有缘。所以善缘也能度,恶缘也能度,只要有缘是必定得度。大家一定要懂得。
我们所有一切都要是归罪于别人、归罪于外面,是我们自己最大的过失,我们自己这一生修学不能成功,病根、病源就在此地,而不知道外面境界没有过失,过失都在我自己一身。你能够回过头来,「回头是岸」,回过头来反省,这是你觉悟、你开悟了。你能够反省之后,念念改过自新,念念努力向善,这叫真修行。佛法真实的利益,就在这个地方求,要真诚、要恭敬。你要是真诚到极处,恭敬到极处,这个「敬」是敬人、敬事、敬物、敬业,你就能全部得到,全部得到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你就能「明心见性」。
如果念念都觉得自己没有过失,过失都是别人的,这叫大错特错。实在讲,佛法裡面讲,世间只有两种人没有过失,哪两种呢?一种是诸佛如来没有过失,给诸位说,等觉菩萨还有过失,诸佛如来没有过失。另外一种人,自己一身过失,不承认自己过失,那个人没过失,凡夫、愚人他不承认。除这两种人之外,谁没有过失?所以,如果要是得利益大小的,都在「诚敬」。「诚敬」心大,你得的利益大;诚敬心小,你得的利益小;没有诚敬,什麽也得不到,这是印祖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一点都不假。
《无量寿经》上,佛教导我们:「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教众生得真实利益,就是教众生以真诚、清淨、平等、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这麽一个意思。然后在事相上,你才真正能够看破放下。看破是彻底明白了,放下是心地清淨、一尘不染,你才能过得自在、才能随缘,念佛就决定得生淨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谢谢诸位观看。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