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华严经>的启示》 [打印本页]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3-25 19:10     标题: 《<华严经>的启示》






          本文是净空老法师宣讲《华严经》内容的择要摘录,小标题是原编辑者所加。





                            教与学




       这首偈前面这两句,要紧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习,这是就佛果地上来说的。佛教导一切众生永远没有休息,佛累不累?佛没有「我」,谁累?我们凡夫有我,执著这个身是我。我今天做的事情很多,需要休息,恢复疲劳。你看不都是从心想生吗?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在十法界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他没有疲劳,不疲不厌。不但无相,他连念头都不生,经上告诉我们「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个「见」就是你的见解,我们讲念头,没有「我」的念头,没有「人」的念头。这是什么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我们平常常说的,在宇宙之中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从来没有分别执著过,我们常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他教、他学永远没有间断。
    他示现是在教学,一面教一面学,他隐没、不示现也在教学。这是什么道理?这是性德,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大乘经上佛常讲「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佛如是,法身菩萨如是,我们学佛的人容易体会到。我们要问:凡夫是不是如是?是,是如是。佛菩萨觉,我们在迷。教跟学无关迷悟,所谓是迷如是,觉亦如是。我们凡夫天天在教什么?学什么?教迷,学迷。诸佛菩萨教觉,学觉。诸位细心去想想你就会明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试问影响别人否?影响就是教化。一切人事环境影不影响我?影响我就是学。有人学好了,在佛法讲就是说他学觉。学坏了是什么?他在学迷。烦恼天天增长,这就学坏了,智慧德行天天增长,他就学好了。他怎么不在学?他的教学,教是影响别人,有有形的、有无形的,不但对有形的有影响,对无形的也有影响。
    这么多年来我们对于无形的影响多少有一点明白。这个无形的影响就是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空间。虽然空间维次不一样,彼此还是有影响,在宗教里说鬼神,我们看不到、听不到,也接触不到,那是什么?那是另一个不同维次空间。虽然我们见不到他们,听不到他们,接触不到他们,有没有影响?有影响。为什么会有影响?他们的思惟、造作,用现在科学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波动。无论这个波动是强是弱,肯定都是遍法界虚空界。像池塘里面的水一样很平静,我们投一个小石头下去,你就看到它起了波浪,波浪逐渐、逐渐遍满这一个池塘。
    我在池塘当中投个石头,你在池塘旁边投一块石头,你仔细观察这个波互不互相影响。十法界的众生,从诸佛菩萨到三涂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波动。在整个宇宙里,你就晓得这个波动状况是多么复杂,无论你见到、见不到,哪有不受影响的道理。你要细心观察,这个影响你能够觉察得到。每个人会作梦,梦是波动的现象;每个人有情绪、有感触,还是波动现象。现在人讲这个时代是波动的时代。其实,世尊在经教里面早就跟我们说整个宇宙就是波动的世界。你能够不受波动的影响,这叫禅定。
    禅定不是说把所有一切波动止息,止不住,息不掉。什么叫禅定?禅定是把自己定下来不受外面波动的影响。世间禅定,最浅显的禅定,佛门讲「八风吹不动」,这在世间人来讲,那是相当功夫,很好的修养。名闻利养不动心,五欲六尘不动心,别人赞叹,不生欢喜心,别人毁谤、侮辱,不生瞋恚心,这是你修学得到最低的受用,你在现前境界里、境缘中有定功。从这个基础才能学道,才能往上提升。这个基础没有,你要提升境界,提升灵性,那就难了。这是真正做学问、修行功夫最初方便,这是入门。
    入门之后,登堂入室还相当遥远。但是只要你努力精进,肯定你能达到。达到的时间长短,那是各人功夫不一样,各人根性不一样。利根、勤学的人不需要很长时间,钝根、懈怠的人那就是经上讲的无量劫、阿僧祇劫,没有不成就的。尤其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真正好学,真正肯学,真正想学,没有一个不成功。有老师很好,没有老师也好,都能成就。没有老师怎么能成就?没有老师,眼前没有这个缘,师法古人,这个缘就殊胜了。孟夫子以孔子为老师,那个时候孔子已经不在世,他怎样跟孔子学?孔子的著述在世,流传下来了。读孔子的书依教奉行,就是孔子的学生。他跟孔子没见过面,他学得很像,几乎孔夫子当年所教的那些学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孟子。所以孟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亚圣,孔子是至圣。你们如果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想学的人怕没有老师,哪有这个道理!
    我们在这个地方建立这个学院,世出世间典籍都相当完备,什么都不缺。你能不能成就?今天境缘都具足,问题在你肯不肯学,会不会学。修学的心态,学习的纲领,学习的原则,讲得太多了,你要听懂,你要学会。古今中外圣学,这不是我们讲普通学校,超凡入圣之学,无不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它的原则没有变的,就是戒定慧,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这个原则。戒是守法、守规矩,一门深入,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是持戒,这是守法。你所学的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能把它解错,不能把它解偏。你把所明了的、所理解的完全落实在生活上,起心动念不离它,言语造作不离它,处事待人接物不离它,工作生活不离它,你就真得受用。你跟它相违背,那就不是道;你跟它相应,这是道。希望我们能在这上下功夫。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64卷)【一切世间中 处处转falun 无性无所转 导师方便说】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3-26 20:27     标题: 续 1






                                        落实《弟子规》


      
       学佛,无论学哪个宗派,无论学哪个法门,从前李老师讲的到最后总结一句话就是明心见性。禅宗讲「明心见性」,教下讲「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净宗讲「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一个意思,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说法不一样。心性里什么都没有,心性是能量,究竟圆满的能量,能现一切法,整个宇宙虚空法界,时间、空间都是它变现的。它是能现,世间跟世间里所有一切是所现的,能所是一不是二,你只要不执著就证得。所以不执著,不分别,没有妄想,我们常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证得。你要在一切法里面还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不能证得,为什么?你堕落在相里了,你在法相里迷于法相而不能见法性,麻烦在这里。
    什么时候你把这个结解开,法相原来就是法性,性相是一不是二,你的心平了。这个时候你的心是什么心?你的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你的真心,你的真心现的相就是这个,真心起的用就是这个,是本有的,不是外来的,在佛学名词里面讲「大菩提心」。「大」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真诚遍法界虚空界,清净遍法界虚空界,平等遍法界虚空界,正觉、慈悲遍法界虚空界,叫大。一切众生个个都有。所以佛尊重众生,为什么?佛看得很清楚,你有跟他一样的,怎么可以轻视你?怎么可以怠慢你?不可以。
    所以,佛对众生的尊重跟对诸佛的尊重是平等的。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现在是佛,一点都不假,只是你现在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也就是你是一个起了妄想分别执著的佛陀。妄想分别执著自性里没有,所以叫妄,那不是真的。妄,一觉就没有了,就像黑暗一样,点上一盏灯黑暗就没有了。自性是光明的,自性里没有黑暗,所以自性也称为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称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没有黑暗。我们知道黑暗是阴影,不是真的是假的。这些大乘经教佛讲得太多,我们要细心体会,不能辜负佛陀的教诲。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落实,我们要转迷为悟,转黑暗为光明,转愚痴为智慧,你要能转。转不过来怎么办?那你要找你为什么转不过来,毛病到底在哪里?转不过来就是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不下,自私自利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们从哪里做起?从依教奉行做起,所以你要信佛。信佛好难、信佛好不容易!因为你信你能做到,你做不到就是不信,这是早年李老师教我的。信,哪有做不到的,所以做不到就是你不信。佛教愚痴众生、中下根性的人,尤其下下根性的人,佛怎么教的?佛教十善五戒,从这做起。十善:不杀生、不偷盗、在家的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做什么?我们没有去做。不杀生更深一层的意思,决定不伤害众生,决定不能够让一切众生因我而起烦恼,这都是在不杀生范围之内。十条都做到,能令一切众生常生欢喜心,我们就成功了。无论在哪个地方跟人家接触,人家都很喜欢你,都很尊重你。这要靠自己修养,看破放下而已。放下十恶业,修学十善业,从这里做起。
    我在许多地方教人修学,教的是什么?《弟子规》、《十善业道》、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纲领,确确实实落实在《弟子规》,落实在《十善业道》,这是净业三福里第一跟第二,但是也给第三做了准备的功夫,不能不认真学。你要想成就,而不能把《弟子规》、《十善业道》落实,我老实告诉你,你这一生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但是跟阿弥陀佛结了很好的缘。什么时候能往生?你到哪一生、哪一世《弟子规》、《十善业道经》落实了,肯定往生。再告诉你,生的品位不高,凡圣同居土中下辈往生。凡圣同居土里面上辈往生的,那还要加一点功夫,单靠这个还不行,不能不知道。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64卷)【处处转falun】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3-27 11:58     标题: 续 2







                                                    永恒的乐


        
       自己成佛之前,教跟学是一桩事情,教学相长,教化众生是为了提升自己。到了自己修学究竟圆满,证到无上菩提,究竟极果了,还是照常现身学习,跟没有觉悟的时候一模一样,为什么?教化众生。三轮都要做给众生看,永恒没有止境、没有休息,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所谓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难行能行,难做能做。世间人觉得难,难在什么?他有分别执著。佛菩萨示现的不难,他没有分别执著,所以难舍能舍,能放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王位舍弃了,荣华富贵舍弃了,妻子儿女舍弃了。这世间人做不到,他轻而易举做到了。告诉我们什么?这是世间法,这不是真实法,这是非常短暂。你觉得自己很幸福、很美满、很快乐,非常非常短暂。佛法讲什么?你要把这个短暂的乐放下,你要去追求永恒的乐。
    永恒的乐在现前有没有?有。但是一个我执没有放下的人他享受不到,现前那种永恒的乐他享受不到,必须到无我。真正做到无我,永恒的乐就在现前。我们不要讲佛菩萨,孔老夫子赞叹他的学生颜回,颜回就是。他在物质生活上是穷苦到谷底了,箪食瓢饮,那么样穷苦的生活,颜回过得很快乐,他那个乐在哪里?他那个乐是永恒的乐。永恒的乐不受世间物质欲望、名闻利养的影响,丝毫不受影响。有,很快乐,没有,还是很快乐,那才叫究竟圆满的幸福。短暂的快乐里没有永恒,永恒里包括短暂快乐。《论语》前面两句话讲的就是短暂的乐跟永恒的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永恒的,颜回得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朋友难得聚会很快乐,那是短暂的。永恒里面有短暂,短暂里没有永恒,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追求永恒,绝不贪恋短暂。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64卷)【一切世间中 处处转falun】  



   
                                    颠倒戏论

        
       这六种戏论的第一种是【颠倒戏论】。颠倒是与事实完全不相符,这我们要明了,我们不能够犯这个过失。换句话说,处事待人接物要诚恳,言而有信,所以我们提倡诚信。这几年我教人四个字,【诚、敬、谦、和】要真诚、恭敬、谦虚、和睦,一定要从本身做起,针对我们现前毛病来说的。学院,过的是团体生活,通常在一块儿生活的有四、五十个人,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四个字,这个团体是和合僧团,真正六和敬的僧团。我们才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祖师大德、对得起我们的护法、对得起自己。
    颠倒,我们常常犯着,这就是我们现在世间一般人讲的误会,误会就是颠倒戏论。误是错误,会是体会,你所体会的是错误不是正确的。对人也好,对事也好,我们想错看错,于是就做错、说错。它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人。我们常常批评这个人,让大家对他产生误会、产生误解。他是很好的一个修行人,因为我们对他的误会、误传,而让许多人对他也产生误会,我们就有过失。这个影响的面愈大,过失就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过失就愈深。如果他真的是个好人,他对于一切大众是有利而无害的,那我们的过失就犯得很重。
    与人交往,观察一个人非常不容易,知人是大学问。一个人没有过失,那太难了。清凉大师在《四十华严》、《疏钞》里所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真的没有过失,那只有佛一个人,等觉以下还不免有过失。又何况菩萨在这个世间示现有权有实,有时候他装错误,不是真的。像前面我们讲的龙吉祥菩萨,他的言词里说【为有情故,巡行乞食】,这个话就有过失。为什么?没有离开分别。龙吉祥菩萨是等觉菩萨,文殊也是等觉,文殊跟他这一番话是因龙吉祥菩萨引起的,他们两个在唱双簧、在变把戏,是来教化我们的。这一问一答我们才晓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念佛菩提】。这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一心正念真如,这在念佛法门里叫理念,理一心不乱,这个太高了!最高的念佛方法,没有形式。大权示现里,有时我们不知道,误以为他破戒了、犯罪了,是我们对他产生的错觉,于是我们就有意无意地颠倒戏论。害人不浅,害自己更深。
    害人害自决定成正比例,这句话义理也很深。你害人多深,害自己也多深,你害别人多广,害自己也多广。这是什么道理?因果的道理。如是因得如是果,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如果你伤害的是一个觉悟的人、明白的人,我们自己受的罪报会减轻。要伤害一个一般普通的人,那个罪报不得了。伤害觉悟的人,因为他不会受你伤害,就是说他不会被境界所转。你毁谤他、侮辱他、陷害他,他决定没有瞋恚心。他要有瞋恚心,还会起心动念,他迷,他没有觉悟。如果真正觉悟,他不会有这个念头。为什么不会有这个念头?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笑了之,他怎么会把这个放在心上?怎么会计较?你这个地方排斥他,他那里还有路,所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人讲【条条大路通长安】,这个路走不通,那个路走通!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你拦不住它,这个地方挡它,那边流了;那边挡它,这边流了。所以跟觉悟的人好相处,跟迷惑颠倒的人不好相处。迷惑颠倒的会结冤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解决争端要从自己,不在外面,要把自己内心所有一切怨怼化解。自己心开意解,生智慧。自己心里头有怨恨、有对立,就是有情有欲、有分别有执著,永远不开智慧,这个损失多大!学佛的人要想得真实受用,要从这个地方下手,把自己内心里面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误会搞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统统把它化解,恢复到真诚清净平等。用大菩提心、正觉之心对人对事对物,我们就走向菩提道,跟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他们在前面,我们在后面,决定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这个颠倒戏论我们要远离,那就是言语造作小心谨慎。有疑不能说,怕说错,一定要搞得很清楚才可以说。尤其是谣言,决定不能够传,谣传是不可靠的,要有智慧去判断。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65卷)【于法无疑惑 永绝诸戏论 不生分别心 是念佛菩提】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3-28 11:25     标题: 续 3






                                                                                                           有什么值得骄傲


        
        我们接着看《瑜伽师地论》里面讲的,六种戏论的第四种【于他分别胜劣戏论】。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己跟别人较量胜劣,他比我好,我不如他,往往就产生了嫉妒;我比他长,他不如我,往往就生起骄慢,全是生烦恼。嫉妒、骄慢都是瞋恚里的一分。佛法是觉悟之法,觉法最重要的是要断贪瞋痴。凡是帮助你增长贪瞋痴的,引发贪瞋痴的,这都是烦恼。这是不是戏论?
        今天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我们自己稍稍有一点长处,稍稍有一点成就,值得骄傲,这就属于这一类的。有什么值得骄傲?我们好,再好能比得上佛菩萨吗?诸佛如来他们的成就是真实究竟圆满,没有听说他讲值得骄傲。为什么他没有这个念头?他们明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自性里本来具足的德能,佛讲得好,【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六道凡夫,地狱众生,蚊虫蚂蚁,他自性里本具的德能没有一丝毫减少,证得如来无上菩提也没有增加一点点。所以骄傲跟嫉妒是错误的,完全是虚妄的,虚妄叫戏论,跟事实完全不相干。你有再殊胜的成就,不会觉得骄傲,反而更谦虚,我做得还不够,没有做到佛菩萨那么样的圆满。我今天发大财,有亿万财富,值不值得骄傲?不值得。为什么?世间贫穷人太多,我这个亿万财富不能够帮助所有苦难众生,心里总是常常感觉到愧疚。我修行得不好,我学得不够,我的德行、我的智慧不能够帮助这个世间化解一切冲突纠纷,德能智慧不够不足,哪来的骄傲。
        所以胜劣的心就是对立,好胜恶劣。好胜恶劣必然产生竞争,心不平等,心不清净,心不觉悟。换句话说,我们从菩提心这五句来讲,染污、不平、迷惑,没有慈悲心必然是自私,没有真诚。与这五句统统不相应,你还有多大的成就?这一生中你得到的富贵,那是你过去生中所修的福报。佛法里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这一生所受的是前世所修的。前世修积得厚,修积得多,你这一生得到的很丰盛;但是你这一生你修的善就少了。自己好好想想,这一生中我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对众生,我做了多少贡献?如果做得少,这一生享受的福报很大,来生就比不上这一生。
        可是你要记住这一生的时间很短,活在这个世间超过一百岁的人不多。来生无论在哪一道,时间都比这一生长。前面我们举的例子,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长寿!兜率天人的寿命,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那边一般寿命,四千岁。福报大、寿命长!六道里只有人道寿命很短,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谨慎。堕到三恶道,寿命也是非常长。古德常讲【借假修真】,真的就是灵性的提升。当然最殊胜的是超越六道,那才叫真正究竟圆满。你只要不能超越六道,在六道里总是上上下下,你不能永远保持,不能不知道。
        所以竞争的心不能有,分别胜负的心也不能有,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里?难在自己好胜的习气太重,在佛门里讲,这是业障。你自己很能干,别人不如你,于是你瞧不起别人、轻视别人,有意无意中常常显露,这样的心态、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造成与一般人隔膜,不能跟大众和睦合作,亏吃大了。所以你的成就是很有限的。别人替你工作是为了拿工资,心并不服。你常常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天天在教训人,天天在斥责人,人家为了生活,不能不受你的委屈。他要有好地方去他一定离开。他怎么会帮助你?一个成功的人决定是谦虚、尊敬,你才能得众,得人心。中国谚语常讲【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无论从事于哪个行业,当老板一定要得员工之心,员工对你真正尊敬,真正为你办事。你要是不得人心,给你工作的人都是貌合神离,你的事业能支持多久?都不长,顶多到自己一生,自己死了,你的事业就完了。
        在中国古时候,讲老字号、老招牌,他开个店能够开两三百年。你再看看那当老板的他有一套学问,肯定是把他的员工都看作是他的子弟、亲朋好友一样,照顾得很周到,所以大家把这个字号、把这个事业就看成自己的事业,认真努力去做,他能做得好、做出名,能够代代相传。老板代代相传,员工代代不离,他成功了。如果说只为自利,只是给员工们的工资,你就不能得人心。你要把人看成自己人,一家人,你才能得人心。荣誉是大众的,过失老板自己承当,不责备员工,为什么?老板带头没带好、没教好,没有做出好样子,要自己负责,员工就心服口服。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66卷)【于他分别胜劣戏论】



                                     长寿之道

      
       分别工巧长命,这是现在人求长寿之道,以为他真的学到了。医学进步,疾病可以治疗,疾病也是业障,小的业障。医生、医药只能医病不能医命,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你的寿命到了,绝对不是医生保健能够延长的,没有这个道理。我们看到很多富贵人家,有家庭医生,他有没有活到一百岁?没有。依然五、六十岁走了,六、七十岁走了,走了之后,真的是家破人亡。只要我们稍稍细心观察一下,这些事情都在眼前。圣贤人所说的,世间人所传的,因果报应统统在面前,你只要冷静细心,你完全看到。你看清楚、看明白,道理清楚,事实真相明白,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存心,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你会真正相信圣贤的教诲,一生中舍己为人。一生中时时刻刻学圣学贤,肯定过得充实、过得幸福、过得美满。
        佛法里讲【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儒家讲【不亦乐乎、不亦说乎】,快乐!善意、善行确实是健康长寿秘诀的不二法门。这与医药不相关,与世间什么补品不相干。我这一生没有用过任何补品,别人有送给我的,我转手就送人,我从来不用这些东西。有些补品,价钱都很高,送到医院,医生处方需要这个东西,我们就帮助别人,这是好事情。在佛法里这叫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是健康长寿的业因。
        佛教导我们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只要行这三种布施。这三种布施是我们这一生中唯一的事业,我就干这个。而这三种布施里,法布施全包括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榜样,他老人家一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这法布施,教导别人、帮助别人破迷开悟。迷破了,苦就离开,真觉悟了,你就会改善你的生活,提高你生活的品质,你得乐了。
        我们想想,每天跟大家讲经说法需要精神、需要体力,精神体力是属于自己的内财,就是内财布施。我不收别人的学费,不要别人的报酬,只要你来,欢欢喜喜教你,所以这里就有财有法。那个人听了之后,他的疑虑断掉,不怀疑,没有忧虑,好好地去做,这里还有无畏。所以法布施里肯定包括了财布施跟无畏布施,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天天种这个好因,那果报自然成,根本就没有想什么果报。这个果报就是我们现在讲财用,在物质上、生活上所需要的不缺乏,聪明智慧天天增长,健康长寿亦复如是。所以不必要在这上面去操心,去分别工巧长命。
        这个工巧就是巧妙的方法来帮助你健康长寿。有很多人用运动的方法,每天运动,运动是必要的,佛法里讲健康长寿的道理,讲得很多。佛家表法最重要的就是用轮,轮是圆,做为佛法的标志,佛家称为【falun】。看轮这个相,它的心,圆心,圆心是静的,不但是静,而且是非有非无;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说它有,找不到,几何里找不到圆心。外面这个轮,轮是个动相,佛用这个代表人心,心要清净,心里不能有一点点东西,心里有东西就错了,心就有病了;身体,身体要动,身体是个机器,要不动它就生锈、就坏了。
        所以佛法里最常用的运动方式,经行。经行一般人讲散步,最好的运动,不快不慢。佛陀在世时,他每天要出门托钵,修行的处所距离去托钵这个城市、村落,大概有三里路、四里路的样子,你每天走一个往返,运动量够了。这一个往返大概总得要两个小时,每天要走这么多路;又何况吃完饭之后,大家在一起经行。另外一种就是拜佛,拜佛是非常好的运动,拜佛不可以用高拜垫,这高拜垫那个效果就打折扣,一定要平拜。拜佛的时候心是静的,一心顶礼。
        一心就是决定没有杂念,我们常讲不怀疑、不夹杂,这叫一心;心里有念头,那就不是一心,叫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就不诚敬。诚敬是一心,所以佛门用合掌代表,它表示什么?这十个指头张开,心散乱了,现在统统收起来,合成一个,代表一心,一心是最恭敬的,取这个意思。所以心要静,身要动,用这个来养身、养心,不需要用其他的。如果我们分别世间这个方法、那个方法,怎样来补、怎样来调养,都错了。所以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说,随顺大自然这是德,大自然是道,随顺道就是德;违背了道,德就失掉了。
        所以分别工巧长命这是戏论,总离不开分别执著。真正修道人把寿命的长短忘掉了,在这个世间完全是随缘,有缘多住几年,没缘就走了,你看多么自在、多么潇洒。这个东西不值得放在心上。尤其是稍稍深入佛法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人,不要讲佛菩萨、阿罗汉,任何一个众生有没有生死?没有。这是跟你讲事实真相,生死是怎么一回事?是转变。就像我们今天看电视换频道,我们一按钮,这个频道没有了,那个频道现前了。没有了,就好像死了;我们想看的频道现前,它生了。其实没有生灭,六道轮回里换频道而已,这个道理要懂。寿命是永恒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换频道。为什么对这个频道这么重视、这么贪恋?错了。每个频道里面节目都清楚,我们选择善的,那就是向上提升;你选择不善的,那就是往下坠落。是提升还是坠落操纵在自己手上,这叫缘。所以佛法不讲因生讲缘生,缘可以控制在自己手上。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66卷)【分别工巧长命戏论】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 11:34     标题: 续 4






                                                 随  顺


        
       第二首随顺,要不随顺,六根在六尘境界中,怎么能不起心不动念?唯有随顺就可以不起心不动念。所以第二首一定讲随顺。随顺这四句【了知差别法,不著于言说】。注解里这第一句、第二句【了法亡言】。这个亡也可以念成无,了是明了,了法无言。第三句【次句得旨】,旨就是事实真相明白了。【无有一与多】,一跟多是代表字,代表什么?代表相对,一多是相对的。从这一个例子就要通达一切的相对,大小是相对的,长短是相对的,生灭是相对的,善恶是相对的;再用佛法来讲,性相是相对的,理事是相对的,因果是相对的,没有一法不是相对的。凡是相对的都不是真实的,真实法无有一与多,无有生与死,无有善与恶,无有长与短。你什么时候能看出一切法都不相对,自然随顺。
    这里很不好懂,我们要举比喻来说。古大德常常用金跟器来做比喻,金是能作,器是所作,能所相对。黄金是能作,黄金做个手镯,镯子是所作。我们讲金是讲这个镯子的质料,它的体质是黄金,讲镯子是讲它的形相。金是性,镯是相,性相是一对,可是你要懂得这性相是一不是二。金,镯子就是金,金就是镯子;说镯子,我们只说镯就不说金,只说金则不说镯。说镯、说金这两种说法,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你才能得知无有一与多、无有性与相、无有金与器。下一首偈要把这些现象详细来说,你才真正能够明了。
    万法归一,一不可得。《般若经》上讲的,讲得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世出世间一切法,这是讲诸法实相,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的真相。相有理无,理既然无,相岂真有?所以两边都不可得。佛不得已说一个相是幻相,梦幻泡影。梦幻泡影你说它有还是没有?有,相有。但是怎么样?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试问在这个境界里,你还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吗?了凡先生那个命被人家算定了,他在一切法里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著,为什么?通达自己这一生的命运,所以就随顺命运。这一生就随顺,于一切法里头,他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为什么?他堕在无明里,没有开智慧。什么叫无明?认命是无明。没有办法改变命运,那只有认命,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消极。所以二十多年他一丝毫都不能转动。凡夫尚且如是,法身菩萨通达明了诸法实相,当然更不会起心动念。认命的人他都不会起心动念,何况是真正通达明了。
    我们要想真正通达明了,先要学什么?学不著相。就是在一切相里去学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当然很难,难也要学,慢慢地学,希望一年比一年淡薄,一月比一月淡薄,样样放得下。我们念佛人往生才没有障碍,为什么?放得下。如果说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这个我也要,那个我也要,心里牵挂东西太多,妄念太多,这些拉杂的妄念决定障碍你往生。临命终时,牵肠挂肚的事情一起现前,这时候你怎么办?样样都贪著,样样都不肯放下,阿弥陀佛看这个样子,掉头就走了,你这一生中往生的机会就失掉了。所以学佛的人应当知道样样都是众生的,样样都是别人的,看到别人受用不缺乏,心里很快乐。绝对没有这个是我的,有这个念头就麻烦,有这个念头就走不了。
    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导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首偈里教我们【随佛教】。随是随顺,随顺佛陀的教诲,这个意思深广无限。真正随顺佛陀教诲,要具足前面三句所说的。第一你要了知。要明了、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差别法,世间的差别法,我们知道千差万别太多太多,没有数量。净土经里面讲的【四土三辈九品】,那是出世间的差别法。《华严》里所讲的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是出世间的差别法。你要明了。怎样明了?不著,你就明了。不著,我们一般讲不放在心上。一切法不放在心上,心清净,换句话说,心没有被外面境界干扰,心没有被外面境界影响;也没有言说,岂不是大乘经上常常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那我们要问,佛跟菩萨(这个菩萨都是法身菩萨)与九法界众生有缘,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该给他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那我们要问他有没有著相?他有没有言说?给你讲真的,佛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佛没有起心、没有动念,那为什么他会现相?会现身?为什么他会说法?给你说这法尔如是。性德作用,法尔如是。所以佛示现身,现而无现,无现而现;佛为众生说法,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就是此地讲【不著于言说】。跟凡夫不一样,凡夫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著了、著相。
    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本事是不著相。要问为什么能够做到不著相?因为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知道【万法皆空,了不可得】,他怎么会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所以在《金刚经》上,世尊否定了,谁要是讲他说法,叫谤佛。这个意思我们懂吗?明明说了四十九年,怎么说没说?佛无我,不但无我相,还无我见。这个见是什么?见解、念头,根本就没有我这个念头。我没有,谁说法?那到底现身说法是怎么回事情?感应。众生有感,法性性德自然有应。应就会现身、就会说法。法性来应,性体上没有形相、没有言说,这是事实的真相。所以他叫永恒、真常。我们凡夫叫无常。
    我们要学习,从哪里学起?就是《金刚经》上讲的破四相,就是从这下手。【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真无不是假无。不是我天天在这作意在想着无,想着无已有了,已经不是无。无就是无有想,这很难,不容易!是的,所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把念头转一转。我们起心动念不都想到我吗?所以造业。《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句话我们念得很多,可是还在造业,还在造罪,没转过来。念熟了有好处,有时候会提醒。实在讲我们还是不够纯熟,为什么?当念头起来的时候这个觉不现行,古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这个觉性起不来,念头起来,第一念起来迷了,第二念又迷了,第三念还是迷了,不能转成觉。
    修行功夫得力的人,得力的就是在这个地方看,念头才起,第二个念头他就觉了,他就把它换掉。念佛人这是最方便,第二个念头换成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前面这个妄念打掉了。念佛法门殊胜在这个地方,所以要会念,念头不管是善念、是恶念,只要念头起来,第二念就换成阿弥陀佛,就没有错,这叫会念佛,叫持名念佛,会念了。念久,功夫得力,妄念就不起来,妄念真的被伏住。《金刚经》上讲【云何降伏其心】、【应云何住】,就用这一句六字洪名降伏其心,那个其心就是起心动念,让我们这个心就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所以《金刚经》上这两大问题,在念佛法门是一句阿弥陀佛就解决了,然后才晓得这个六字洪名的殊胜,六字洪名的不可思议。问题在会用。
    会用,要平常养成习惯,要认真努力去熏习。这么多年习惯还没有养成,什么原因?熏习的时间不够。境界现前立刻就迷了,把所学的这一点佛法忘得干干净净,依旧是随顺烦恼习气,毛病改不过来。所以念佛人决定不能为自己想,为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好处,这糟透了。但又没有办法不想,妄想一个接一个,不间断。所以祖师大德有个巧妙方法告诉我们,想什么?想正法、想众生。众生受苦受难,我怎样帮助他消灾免难,怎样帮助他离苦得乐,怎样帮助他破迷开悟。不想自己。常常想到佛陀的教诲,续佛慧命,大乘经上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持读诵就是演、就是说,演是表演,把佛菩萨的教诲做出来,完全落实在生活中,工作中,处事待人接物中,那叫做演。别人看到、听到、体会到了,向你请教,你就为他说。这个说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个演是无演而演,演而无演,你慢慢才能契入实相。
    这个人会学,能契入佛境界,于一切法根本就不起心、不动念。现在为了我个人的利益,为了我道场的利益,只要与我这个利益有违背,我总想办法来障碍他,起心动念。这起心动念是造业、造罪业。不起心,不动念,一切是为佛法,为正法久住。做一切众生听闻佛法的增上缘,得度的增上缘,那是无量功德,不能著相。著相就变成有漏福报,不著相是真实功德;不著相叫随顺,著相就不叫随顺,所以这个随顺是有善、不善两种,我们要随顺佛陀教诲,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一条比什么都重要。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67卷)【了知差别法 不著于言说 无有一与多 是名随佛教】




                              大家互相合作才产生力量

      
        下面第六句【无力相持】,清凉大师说【因一有多,多无力而持一,因多有一,一无力而持多】。我们用个人跟团体来观察你就很容易了解,了解这个原理原则。这个团体有能力成就一切事业,提到这个团体没有人不尊敬,为什么?团体里每个分子都是强而有力,群策群力。因为有这么多人,有这么多一,才成立一个团体,团体是多,团体的力量是靠一、靠每个人。因多有一,这个团体是每个人有专长,大家互相合作才产生力量。一个人再能干也不行,要大家合作。所以一无力而持多,真正力量发挥的时候是团结。
    我们再把范围缩小,缩小到一个人。一个人,在这个人身上你也能够看得出这个意思。我们人身上有眼、耳、鼻、舌、身,这是五个不同的单一,有五个不同的一合成一个多,这个多就是我们的身,合成我们这个人。你想想看,我这个身体能起作用,我要靠每一个一,要靠眼,眼能见;要靠耳,耳能听;要靠鼻,鼻能嗅;要靠舌,舌能尝;要靠身,身能接触。这个团体要依靠这么多许许多多器官,器官要依靠团体,不依靠团体它单独没有力量,不能起作用。一跟多不能离。
    今天讲多元文化,小到自己这一身是多元,一多相即,无力相持。分开来就没有力量,一定要互相合作才能产生力量。扩展到地球就像我们一个身,凡是在地球上生的、长的一切人一切物,就像我们人身上不同的器官,不同的细胞。大家互相合作,这个地球健康,幸福美满。如果各个不合作,这地球上有zai 难,是地狱。天堂、地狱与地球没有关系,与觉迷有关系。觉,大家知道我们是一体,我们要互相包容,要互相尊重,要互相敬爱,要互相关怀,要互相照顾,要互助合作,这个地球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天堂。如果是迷,各个人都自私自利,各个人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眼跟耳不合作,耳跟鼻不合作,那这个人很快就要死了,同归于尽,同归于尽就是世界**。
    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团结互相尊重,没有高下。像这个身体器官各个团结,总不能说我眼睛是第一,耳鼻是第二、第三,没有,各个第一。眼第一,耳第一,鼻也第一,样样都第一,身体健康一点毛病都没有。哪个器官要变第二、第三,他就有病了,这个道理不难懂。那么你想到在这个地球上,如果说这个国家第一,那个国家第二、第三,这地球有病;哪个族群第一,哪个族群第二,这也有病;这个族群人多,那个族群人少,人多也好,人少也好,是平等的。在我们身体里,头第一,头尊脚卑,好了,只有头,那脚把它砍掉不要了,行不行?残废了。头第一,脚也第一,平等的,这个人才真正健康。这是天理,自然的道理,不能在这里虚妄分别。
    一个团体、一个公司,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是老板,底下有很多员工,最低职位的员工清洁工人,打扫卫生间的。有一次大概是三、四年前,我在雪梨参加国家的一个电视广播公司,他们总经理来接待我,正好遇到清洁工人在打扫卫生间,他告诉我:我们这个公司各个都第一,我当总经理,总经理里面我第一;我这个员工(这个清洁工人)也是第一,他清洁卫生间第一。我听了点头,这个概念对了,各个都第一,只是职位不一样。眼的职责是见,耳的职责是听,鼻的职责是嗅,各个都第一。平等是佛的境界,佛心是平等心。难得这个总经理他心是平等的,职位不一样,心平等的,所以我很赞叹他。这里面见解跟大乘佛法的教诲相应,他虽然没有学过佛,他的想法、看法、做法跟佛在经上教的没有两样。这是个好的领导人,他懂得一切都是平等的。
    工作岗位不一样,工作性质不一样,工作性能不一样,但平等,少一个都不行,否则这个整体就出了毛病。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就能够互相尊重,绝对不会有轻视,也就是高下的心没有了。我们身体每个细胞、每个器官互相合作,没有一点点私心,大公无私来合作,身体健康,这是小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没有两样。大宇宙里面,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私心,互相合作,你说这个宇宙多么圆满、多美满!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68卷)【无力相持】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2 11:23     标题: 续 5






                                            宇宙是一体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细心去体会、去认知宇宙是一,所以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多么亲切!你要是真正了解这个事实,契入这个境界,你对人还会有意见吗?还会有憎爱吗?就好像我们整个一个身体,我喜欢这一部分,我讨厌那个部分。那个现象是什么?迷惑颠倒,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到刚刚开悟(圆教初住菩萨),分别执著就没有了,永远断掉了。法身菩萨还有微弱的起心动念。到佛果地的时候绝对没有了,跟宇宙完全融合成一体,丝毫的痕迹都没有。法身菩萨虽然融入,还有痕迹,好比江河里面的水流入大海,刚刚流入大海的时候还有痕迹,慢慢的融入,融入之后痕迹都没有了,痕迹都没有了是如来果地。这个痕迹当然有粗有细、有浓有淡,这就是法身菩萨四十一个阶级;完全痕迹没有了,那就是如来果地。我用这个做比喻,诸位容易理解。
    那大海是一体,决定没有分别;宇宙是一体,是自己不是别人,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识所变的,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宇宙是一体,叫一真法界。这个境界是不思议境界,我们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怎么描绘也描绘不出来,什么原因?没有离开分别执著。用分别执著心去描绘无分别执著的境界,哪有可能?那是真实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幻象,《般若经》上讲【梦幻泡影】,一点都不错。这个境界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何以说不能说它没有?它有现象存在。何以不能说它有?它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些经文事理要天天讲、天天听,密集的熏修,熏修个二十年、三十年我们就养成习惯了。养成习惯就是慢慢融入,才能入得了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得真实受用。把我们的轮回心真正转变成菩提心,轮回心是妄心,菩提心是真心。佛法里面常讲契入、证入,入佛知见就是入佛境界。这是力用交彻。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68卷)【力用交彻】






                                       什么样的人是我的善知识?
        
       学习最重要的是亲近善知识,可是善知识,自古以来所谓可遇不可求。什么样的人是我的善知识?要什么标准来选择善知识?其实标准很简单,就是你自己心目当中最仰慕的人、最尊敬的人,那就是你的善知识。他说的话你听。对他要没有十分的恭敬、十分的仰慕,他讲的话你不听,不听就得不到利益。方老师、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在台湾没什么特殊,像他们这样的人多得很,我何以能得利益?我对他们十分的崇敬、十分的仰慕,各人不一样,所以我得利益。
    所以选择善知识没有别的条件,你对于哪个老师最尊重、最佩服、最敬仰,他的话你能够百分之百地奉行,这就是你的善知识,不在乎他名气多大,也不在乎他地位多高。他即使是没有学问、没有道德,他讲的话是善言,你都能百分之百认真去做,正是古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是他教出来的,你的成就超越他。为什么?他能说不能行,你把他说到的全部都奉行,都做到了,学生超过老师,道理在此地。这个人有道德、有学问,也有崇高的地位,但是我没有把他看在眼里,他讲的东西我都打很多问号,都怀疑,你跟他时间再久,什么都学不到。我们亲近善友、同学亦复如是。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71卷)【超诸有海到彼岸。】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3 10:11     标题: 续 6






                                             转  变



       如果这一生修的善多恶少,它换的身愈换愈殊胜,如果做的恶多善少,那就换的身愈换愈差。这一生是人身,来生换个畜生身,畜生不如人,要是换个饿鬼身,换个地狱身,那就愈换愈糟了。你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才晓得断恶修善重要,断恶修善的确是提升自己,但是这样的提升,出不了六道。往上提是天道,天道三界中,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总共二十八层天,断恶修善。要超越六道轮回,要修定,要开慧,定伏烦恼,慧转烦恼,我们讲断,实际上不是把烦恼断了,是把烦恼转成智慧、德能,转变。所以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这是个转变,这是真的,断是比喻说的。要真正讲清楚、讲明白,用转好,不至于产生误会。
    所以总要做个转变,我们要把念头转过来,在现前日常生活当中,把恶念转变成善念,经上讲得最明显的,转贪瞋痴为戒定慧。戒定慧是性德,是自己本有的,现在戒定慧变成贪瞋痴,是迷了自性,把戒定慧变成贪瞋痴了。慧变成痴;定失掉了,容易发脾气,瞋恚心现前;戒没有了,贪心现前,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所以,贪瞋痴跟戒定慧是同一体的两面,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负面的;正面是觉,负面是迷,迷了它就是贪瞋痴,觉了它就是戒定慧。我们现在在迷,迷而不觉,佛用戒定慧的方法,使我们把贪瞋痴转变过来,恢复它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自性戒定慧,这个方法善巧方便。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才知道佛菩萨教化众生所用的方法的巧妙,不能不佩服。巧妙里有个原理原则,就是随顺自然,要用经论的话说,随顺性德,那就不难了。你要不随顺性德,自己去想一套方法,那就难了,达不到这个效果。
    这些地方,你不能不很细心去体会,然后你对佛经里面讲的理论与方法服了,你不会再去想别的方法,能不能再想个方法比它更好的?就不用想了,为什么?因为称性,理称性,事称性,因称性,果称性,没有一样不称性,称性才叫究竟圆满,这到彼岸。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71卷)【超诸有海到彼岸。】





                                                         用功的秘诀
      
       【虽缘境界不分别】,这句说得好,这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完全落实了,应用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我们修行用功夫就要学这个。现在我们开始双管齐下,不分别、不执著,在日常生活中练!烦恼从哪里生的?从分别执著里生的,如果离开分别执著,就没有烦恼。贪瞋痴慢是见思烦恼,贪瞋痴慢都了不可得。转烦恼为菩提,这个方法妙绝了,不分别、不执著,一切随缘,随缘而不攀缘。
    有缘要做,为什么要做?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果上讲的。果必有因,因是什么?因是破迷开悟。教学是最好的手段,诸佛菩萨都会用。教化众生,有缘有机会就要抓住,唯一的目标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是果,佛菩萨要做的是因,给你种善因,后头你就得善果;得善果,不要去问,不要去理会,要种善因。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教化众生就这么一个目标、这么一个目的,帮助一切众生觉悟。
    迷不是真的,悟是真的,你本来觉悟。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上说得多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不觉是迷惑,迷惑你本来没有,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断掉;觉悟是本来有的,本有的一定能恢复。所以方法就在教导,教导有劝导,有做样子给他看。佛教人有示(示是指示)、有劝、有证,现身说法,证明给你看,大家才能相信,信了,才能接受;理解了,自然就肯做;做了,境界就转过来了。所以在这境界里面,不分别、不执著,这是用功的秘诀。无论生活工作,对人对事,尽可能地不要执著,随缘而不攀缘,样样都做得很圆满。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72卷)【虽缘境界不分别】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4 11:27     标题: 续 7

                                     学快乐
        
           【乐观众生无生想 普见诸趣无趣想】这两句我们可以合起来看。【众生】,主要是讲有情众生,广义地说,也能够把无情众生包括在其中。【诸趣】就是讲六道。这两句话最重要的意思,是从相上你能够见性,从事上你能够明理,两句话都是这个意思,你就不会起妄想分别执著了,这个时候你才真正见到事实真相。否则,见相不见性,凡夫!迷惑颠倒,著相不见性;见事不明理,所以你才会起心动念,你才有妄想分别执著,你才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如果你从相上见到性,从事上明了理,你就是法身菩萨。为什么?生智慧,不生烦恼。我们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烦恼,不生智慧。这个烦恼诸位要知道,顺境、善缘你见到生欢喜心,欢喜心是烦恼。中国古人讲七情五欲,七情五欲就是烦恼。七情是什么?喜、怒、哀、乐、爱、恶、欲,这是七情。你看看情,情就是情执。那个欲就是欲望,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哪一个人不生七情五欲?生七情五欲就是生烦恼。生烦恼,没智慧!
    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为什么生智慧而不生烦恼?他没有情执。我们读《坛经》,看到惠能大师,他见五祖的时候,二十四岁,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五祖笑笑,也不赞叹他。为什么?怕别人嫉妒,会陷害他。五祖以善巧方便的方法保护他,不动声色,知道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哪有不生烦恼的道理?我们这么多年来,走了许多地方,遇到许许多多的人,男女老少都有,来看我,谈什么?总是烦恼,一大堆烦恼!要没有烦恼,就不来找我了。所见到的都是惠能大师的反面,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没有遇到一个是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现在明了,在相上能见性,在事上能见理,就常生智慧,就不生烦恼了。
   《钞》里面讲,「无即是理,有即是事」,第二句讲,「定散无碍者,恒住禅寂,定也。由契心性,理也。禅不系心,不碍散也,即涉事也」。注得虽不多,注得好,字字句句都给我们点清楚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要在这个地方练功夫,在这个地方叫真修行。顺境不起贪心,逆境不起瞋恚心,可是那个念头会起来,起来怎么办?
    念头起,你赶紧把它转变,赶紧把它控制,这就叫功夫。控制的方法,总不外乎止观,念佛也是止观。止观就是定慧,止就是定,观就是慧。用戒定慧的方法,念念不能忘戒定慧。见到顺境善缘,欢喜心生起来,这时怎么办?学教的人,《金刚经》不能不读,不能不熟,为什么?便于观照。这个境界现前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立刻从相上看到性里面去了,相是幻有,性是真空,真空不空,幻有非有,你能这样子观照,那个贪恋的心就平息了。
    如果不用经教来观照,我们念佛人有特别方便法门,心才一动,动贪心,「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把这个贪的念头打掉。口念阿弥陀佛,心专注阿弥陀佛,心想阿弥陀佛,把你那个注意的力转移,转移到阿弥陀佛上去,这叫真修行,这叫真用功,这叫会用功。功夫得力是从这个地方学来的。否则,一天念个十万声、二十万声佛号,遇到境界还是起心动念,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
    逆境现前,冤家债主找来了,人家恨你,侮辱你,毁谤你,骂你,打你,这时候自自然然怨恨的心起来,报复的心起来了,应该怎么样?用般若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念佛的方法,在这个境界里面,一心转过来转到阿弥陀佛,一句佛号提起来,瞋恚的念头伏住了,报复的念头化解了,这叫真会用功。受一点委屈,受一点冤枉,不必跟人说,跟人说,你还没忘记,你还没放下,你不过是勉强在那里忍住而已。忍不能解决问题,忍久了,所谓是忍无可忍,这个爆发就更严重了。
    忍是有极限的,忍是属于定,一定要用慧,定开慧,慧把这个化解了,没有了。这个化解就是《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那真的度一切苦厄,智慧照见都化解了。见假的不是真的,好像我们在作梦一样,梦中又何必计较?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总是用平常心看待,用平等的心,用清净心,用慈悲心,这就生智慧,这样才是过佛菩萨的生活。要说怎么用功?功夫怎么用起?功夫从这里用起。要说用什么方法?我们现在用念佛的方法。念佛这个方法妙极了,真正不可思议。
    我在讲席里举过例子,般若会上须菩提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云何降伏其心」、「应云何住」,《金刚经》上就这两个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须菩提提出来了,「云何降伏其心」,要用现在的话,就是用什么方法把妄念断掉,那个「心」就是念头。这妄念断了之后,我们这个心应该安住在哪里?一部《金刚经》就是世尊给须菩提解答这两个问题,说得不少!《金刚经》很多同修都念过,你们知道释迦牟尼佛是怎样教导须菩提安心?怎样教导须菩提降伏妄念?能答复出来的人不多。答不出来,好好的再把《金刚经》多念几遍。《金刚经》念了还是不懂,你去念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你就会明白了。
    可是这个事情,如果要是用净宗法门来解答,太简单了!如果说是我怎样降伏自己的妄念,佛要教净宗有缘人,有净宗根性的人,他一定会直截了当,「南无阿弥陀佛」,念头转在阿弥陀佛上去。不要去想妄念,你就专想阿弥陀佛,妄念就没有了,一句阿弥陀佛把那个妄念取而代之,就降伏了。应云何住,我的心要住在哪里?世尊一定说「南无阿弥陀佛」。你的心就住在阿弥陀佛这名号上,决定往生。你看看用净宗来答复,一句话就把两个问题全答得圆圆满满。你能够体会到这一层,你才知道净宗之妙。所谓是简单容易、稳当快速,成就超越教下、超越宗门!成就不在他们之下,你怎么会不欢喜这个法门。
    你接触到净宗的经论,听古来祖师大德的教诲,古来祖师大德那些注解就是讲经,看注解就是听他们的教诲,法喜充满。你只要能够真正体会到了,尝到法味了,法味快乐,其味无穷,你就会欲罢不能。你每天去读诵,每天去思惟、去观察、去实行,无比的乐趣在其中,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要不然学这东西干什么?快乐无比!人一生要快快乐乐,不可以忧悲苦恼,忧悲苦恼,伤人、伤心、伤身,身心都受伤害。所以古人常讲「忧能使人老」。人为什么老化?忧虑。年岁愈大忧虑愈多,对自己忧虑,对家庭忧虑,对儿孙忧虑,忧虑的事情太多了。愈是年岁大,老化的愈快速,道理在此地,儿童没有忧虑,他不懂事,活泼天真。这些道理,古人讲得很多,现在科学也给我们实验,给我们做出证明。
    学佛学什么?学快乐。你在学佛里没有能够离苦得乐,那你什么都没有学到。离苦得乐就是来生,现在不行。现在不能离苦得乐,来生怎么可能离苦得乐?佛在经上常说,现前叫花报,来生是果报,像植物一样,先开花后结果。花开得好,我们就能知道果一定结得好;花开得不好,果恐怕也不太理想。所以我们现前是花报。学佛,能够真正学到一分,就得一分利益,学到两分,就得两分利益。学一分得一分快乐,学两分得两分快乐。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73卷)【乐观众生无生想 普见诸趣无趣想】



                                    无生想

        
        离开六道,到哪里找一真?离开我们娑婆世界,到哪里去找极乐世界?中峰禅师讲得好,「此方就是极乐,极乐就是此方;我心就是弥陀,弥陀就是我心」,把中峰禅师的话跟这两句偈对比一下,就能体会到这里的意思。应化在人间,绝对没有人道的分别执著,应化在畜生道,应化在饿鬼道,应化在地狱道。佛菩萨无论应化在哪里,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虽现身,虽说法,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寂而常照,照就是现身说法,寂是如如不动,就是虽现身,虽说法,他没有起心,他没有动念,分别执著就更不必说了,没有起心动念,哪来的分别执著!
    这些道理,这些经教,我们要常常讲。常常讲是常常熏习,讲一遍熏习一次,讲两遍熏习两次,古德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一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天天念,天天学习,常常念,常常学习,不能中断。熏习久了,心定了,心只要定了,心起作用就开智慧,妙不可言。不但学的东西你很明了,没有学的东西,一接触就通达,一丝毫障碍没有,真的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从早到晚离不开一切人,离不开一切事,离不开一切物,你这两句学会了,受用太大!为什么?不生烦恼。你见到这个人,所谓「无生想」如何落实?不起分别、不起执著,就是无生想,就是无趣想。为什么?只要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法界平等,众生平等,境界也平等。那个平等,虽不是一真法界,接近了,是相似的一真法界,不是真的,是相似的。在这个环境里不生七情五欲,我们修行真的有功夫了。再要知道发愿求生净土,必定得生。随着自己的功行浅深,念佛功夫浅深就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破放下功夫的浅深,真放下!放下妄想,放下执著,放下分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增高品位。人为什么放不下?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他放不下。如果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放下也得放下,何必要操心?何必要牵挂?何必要忧虑?统统没有了。
    看到众生行善积德,好!看到众生作恶,也好。三善道是为众生消福报的,你过去做了很多善事,善事总有报。所以三善道消福报,三恶道消罪业,原来是这么回事情!平等的,清净心中没有善恶,善恶的因没有,善恶的果也没有,所以永嘉大师讲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这时候你想想看,六道该不该放下?应该放下!既然应该放下,为什么不早一点放下?什么时候放下,你什么时候成就。真正放下之后,你在六道里头,你还没有离开六道,身体还在,就如同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没有两样。——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73卷)【乐观众生无生想 普见诸趣无趣想】




                                          什么叫【正念】
        
           【正念勤修涅槃道。】这一句里最重要的就是【正念】,大乘法里说得很多。什么叫「正念」?正,反面是邪,所以正念无念。是不是我们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就叫正念?不是的,什么念头都没有的话,也是邪念。何以见得?佛跟我们讲,色界天第四禅里有一层天叫无想天,无想天顾名思义,无想就是没有想了,一切念头统统都没有,无念就是无想。无想要修成了,将来果报就在四禅无想天。无想天在佛法里面叫外道天,功夫也不错,到第四禅。
    佛家所讲的禅定,不是无想,是不是真正什么念头都没有,是正念,正念不是无念,正念是无邪念。正念无念是无邪念,有念是邪,无念也是邪,无念是无想天,到无想天变成外道了,所以有念跟无念都是邪。无念为什么称邪?无念是无明,所以它不能说是正。无念,什么都不知道,佛法无念是无邪念,无邪念它有正念,正念是无所不知;换句话说,它是活的,活活泼泼。这个名词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那是邪与正的辨别。
    以佛法的标准来说,与自性相应的是正念,与自性相背的就是邪念。以《华严经》的说法,执著是邪念,表现在事相上叫邪行,分别是邪念,起心动念是邪念;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著叫见思烦恼,与性德完全相违背;换句话说,真如自性里没有这些东西!你生出这个东西,它是邪,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无想,一切都不想了,那落在无明里面。所以,一定要辨别清楚。由此可知,正念之难,不容易。
   【涅槃道】是大乘佛法终极的目标,「涅槃」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通常最常用的,翻作圆寂,翻作灭,灭就是灭烦恼、灭生死、灭邪念,灭是这个意思,是从果上讲的。「道」是从因上讲的,正念这是关键,【勤修】是道,修道圆满,果是涅槃。所以涅槃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清净寂灭,正念完全现前,那就是性德圆满现前。性德里的正念是什么?智慧,本具的般若智慧,无量无边,深广无际,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就是正念。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74卷)【正念勤修涅槃道。】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5 10:50     标题: 续 8






                                               离不平


        
      「乐于解脱离不平」,不论贫富贵贱,生活在现代这个社会中,身心不安,无有依靠!佛法讲皈依处,没有依靠。你愈想愈可怕,真是生活在恐怖之中。如何能得到身心安稳?要靠修养,就是要靠看破放下,真正看破放下,你处在这个社会还是身心安稳、自在随缘,不受影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能到这种境界?因为你看破了,你了解事实真相,怎么变化你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你在这个境界里能掌握到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定,定生慧,慧能解决问题,慧能带给你无尽的法喜。所以这个「乐」是好学。
    怎样培养我们好学?好学是性德,好学是你自性里本来具足的,现在你迷了,迷失了自性,性德不见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了性德,违背性德苦就来了。六道众生违背了性德,四圣法界众生逐渐觉悟了、能随顺了,虽随顺,不圆满、不彻底,但是他就脱离了六道。我们今天还在六道,用什么方法解脱?这件事情不能不多想想。
    后面这三个字「离不平」,离不平是解释正念的。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对人事物、对世法、对出世法都不平,不平就是不定,像水一样,不平起波浪。不平起作用就是烦恼,就是贪瞋痴慢。佛法里面讲的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平等就是定,平等起作用就是智慧。
    修行,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我们要问一句,八万四千法门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它修什么?就是这三个字「离不平」,它修禅定!所以,禅定不是只有禅宗修禅定,八万四千法门统统修禅定。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只是修禅定的方法、手段不一样,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再说得细一点,无量无边的方法,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的方法修什么?统统修禅定。我们念佛是不是修禅定?是。心不平,烦恼起来了、贪瞋痴慢起来了,净宗教导我们赶紧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你那些烦恼、不平取而代之,用这个方法平息,是修禅定!
    禅定的意思「外不著相,内不动心」,是六祖所说的。实在讲他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是《金刚经》里面所说的。《金刚经》在末后,世尊教须菩提,教他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教化众生,佛教他八个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六祖传的禅宗的修学方法,就是根据这八个字。不取于相就是外不著相,禅;如如不动,内不动心,是定。这是总的纲领、总的原则。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你只要与这个原理原则相应,就是禅定,就是佛佛所传。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所传授的,相同,佛佛道同,没有两样。
    念佛是修禅定,世尊在《大集经》上讲得更清楚,他说念佛这个方法是「无上甚深微妙禅」。这方法容易,念头才一起,你不要管它是善念、是恶念,是正念、是邪念,统统不要管,只要念头起来,「阿弥陀佛」,把它归到「阿弥陀佛」去,一句阿弥陀佛摆平了。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不许夹杂一个妄念,修禅定最容易的方法、最稳当的方法、最快速的方法,只要念到念佛三昧现前了,念佛三昧就是得定,用念佛的方法得定,定就开慧。
    得定,在净宗法门里讲事一心不乱;开智慧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最下等的功夫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就是天台家讲的五品位。你确实有能力把烦恼习气控制住,虽有,没有断,但是它不起作用,这是你的定慧,这个定慧是很浅的定慧,它有这么大的作用,能够叫你的烦恼不起现行。这一点千万不要疏忽,我们修净土能不能往生,这是标准。我念佛我还有是非人我,还有好恶,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你决定不能往生,为什么?你烦恼习气控制不住。
    我们的功夫不是别的,就是要把这些妄想、杂念控制住,这是真正修行。先求自己,自己真正做到了「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外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好恶,没有说这个喜欢,那个讨厌,平等了;内里面虽有烦恼,你能控制住,贪瞋痴慢不会发作。这是你初步功夫成就,就是天台大师讲的五品位,五品位是观行位。有这样的功夫,你发愿求生净土决定得生,生凡圣同居土。不要瞧不起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的上辈,上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这个上辈能够自在往生。什么叫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没妨碍,生死自在。不要很高的功夫,观行位功夫得力就能做到。这是说什么?我们在这一生中,除非你不干,那就没法子,要想真干的话,肯定做到。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75卷)【善巧通达一切法 正念勤修涅槃道 乐于解脱离不平 此寂灭人方便力】




                                          虚空法界是自己
        
        现前修行,从哪里修?从心地上下功夫。务必要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的念头化解。对立就不平,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他对我有误会,我对他没有误会;他对我有分别执著,我对他没有分别执著。化解对立就是分别执著离了,你有分别执著就有对立了。这是属于放下。你为什么放不下?你没有看破。什么叫看破?看破,前面讲过,你所悟入那个境界跟诸佛没有两样。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再更进一步说,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这是真正把宇宙的本体体会到了。
    虚空法界是自己,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两个人就对立了,一个人怎么对立?性相不二,生佛不二,自他不二。所以这是看破,你的思想、观念,你能够对一切人事物、对整个宇宙有这么一个想法看法,你心量拓开了。尽量去扩充,要扩充像佛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对一切人事物自然就没有界限了。
    他随顺性德、随顺善法很好;他违背了性德,一天到晚都作恶也好。为什么都好?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了,理事因果清清楚楚。他为什么行善?他为什么作恶?与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业习因缘有关系。什么人能帮助他?有缘的人能帮助他。
    我说他不听,这就是没缘;我说他听,有缘。缘不是这一生的,而是过去生的,这东西哪能勉强?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75卷)【善巧通达一切法 正念勤修涅槃道 乐于解脱离不平 此寂灭人方便力】




                                     志在圣贤
        
        人生在世,过去儒家读书人讲求的是立志,人要没有志向,就像船在海里没有方向,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佛法讲发愿,志愿是一个意思,人生在世有一个愿望、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永远向着这个目标、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精进,自然就有成就。今天要问自己,我们的方向在哪里?目标在哪里?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向这个方向?都是向这个目标?古时候读书人跟往后读书人不一样,古时候读书人的目标是圣贤,读书志在圣贤,后世大多数读书人志在功名,跟古人不一样!方向、目标不相同,他一生的成就自然不一样。
    孔孟为什么成为圣贤?他志在圣贤。祖师大德何以能够修成佛菩萨?他志在佛菩萨。我们今天志在什么地方?我们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与我们的志,就是与我们的目标、与我们的方向相应不相应?不说别的,现在大家都学净土,要问你方向目标,你肯定说我的方向在极乐世界,我的目标在见阿弥陀佛。没错,说得很好!是不是真的?自己想想从早到晚有多少时间,你这个方向是对着你的西方极乐世界?是想着阿弥陀佛?有多少时间你是在搞名闻利养、在搞是非人我?自己好好去算算这个帐。一天二十四小时,如果搞是非人我、搞名闻利养、搞贪瞋痴慢,这个时间占一大半,这一生理想的方向目标就成了泡影,你决定达不到。怎样才能够真正满足我们的愿望?我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跟诸位说过,《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理论、方法、教诲,至少要能够落实两成,也就是说最低限度要能做到百分之二十,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这下辈往生有把握。你要不能够理解、不能够落实,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只能说结一个缘而已,这一生去不成。
    这种情形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我们都错过了,我们今天修这个法门,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开始的。这一生要是才开始,你没有这个信心,这个地方讲净土经典能够每天在这里听两个小时,不可能的。你能够每天听两个小时,每天还能够念个几百声、几千声佛号,都是过去生中有善根,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因为你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像读书一样,书是念了,考试不及格,不够这个分数,所以还要搞六道轮回。这一生当中又遇到了,如果这一生当中考试不及格,来生还要继续搞轮回。不想再搞轮回了,你就要发愤努力认真去干,不能搞假的。
   「我很想做,我做不到」,我听这种话听多了,我也点头、我也能体会得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你没有受过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什么?《弟子规》。在佛法里,《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你为什么做不到?没有根,根是《弟子规》。如果你能够把《弟子规》字字句句都落实、都做到,五戒十善对你来讲不难,轻而易举,再往上提升,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肯定能做到。不但能做到,你很欢喜做到,为什么?乐于解脱。
    所以我们今天修行,愿望很高,没有基础。怎么消业障?布施、持戒、忍辱就消业障。这个有没有做到?布施是放下,持戒是守规矩,忍辱更重要,佛在《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法得成于忍」,忍辱消业障最快速。尤其是在逆境,不怨天、不尤人,心平气和!别人对我有误会,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没有一丝毫瞋恚心,愿意接受,决定没有报复,消业障!这个消业障消得最快,也消得最多。如果这里还有一念怨恨、还有一念不平,不但你的业障消不了,业障又增加了;如果有报复心,麻烦大了,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双方都痛苦!这是菩提道上最严重的障碍。
    所以真修行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痛下功夫,就是能够禁得起别人的侮辱,禁得起别人的伤害,禁得起别人的毁谤,没有一丝毫怨恨心。不但没有怨恨心,反而有感恩的心。他对我什么恩?他替我消业障就是恩德,要不然我这个业障、这个恶业要到三涂恶道里头去消。三涂恶道是消恶业的;三善道的是消善业的,都是业障。三善道,你享福的时候又造业,那就麻烦大了,你生悭贪、贡高我慢、嫉妒,那就麻烦大了。三恶道里你怨天尤人,你有瞋恚心、你有报复心,那是罪上加罪。所以我们的修学,我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同学们,顺境决定不能有贪恋。这个世间人最容易生起的,顺境起贪恋,逆境生瞋恚,怨天尤人,他心就是不平,天天在造业,哪里会有好日子过。
    好日子是从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而来的,你现在的恶不断、善不修,功不积、德不修,你怎么会有好日子过?诸佛菩萨、古圣先贤讲的这些大道理,你不接触;这么多的典籍摆在你面前,你不看;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利用网路、利用卫星电视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地播讲,你不听,那有什么法子。这就叫与佛无缘。有缘人最方便的是收看播讲,更殊胜一层的是读经。我们这个小团体,包括佛陀教育基金会、各地净宗学会,我们每年印送的这些经书、光碟、录音带、录影带,每年用在这方面的钱不会少于美金三百万,最保守的估计;一年有的时候用得多的时候超过一千万。善心同修出钱出力,流通正法,功德无量。
    我们不重视建道场,所以我们这么多年来没有道场,在澳洲图文巴那是不得已。韩馆长往生之后,二十多位同学没地方去,我们这才买一个教堂,让大家有安身立命修行的场所。你们要爱好佛法,要会用功,这个场所供养你们,你们一定有成就。如果你们将来不幸堕三涂,这个责任是你们自己的。因为这个道场每天讲经、每天念佛,讲经、念佛不中断,那你为什么还不能往生?就是你的心术不正,你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贪瞋痴慢,还贪图五欲的享受,这种心行肯定堕落。
    你能在这个地方可以享受个几年、十几年,不要以为你现在很年轻,四十、五十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你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也三十、四十,也差不多了。要记住古人讲的话,「人生七十古来稀」,你细心去观察你的亲戚朋友、观察你周边的这些人,活过七十岁的少数,大多数四十、五十都走了。你有没有想到你自己什么时候走?你还有多少时间?你平常不想,糊里糊涂过日子,愈想愈可怕!你能想到这一层,你才醒过来了,才知道要发愤、要用功、要真干。
    我每天给你讲的都是帮助你,我不只是教你做,我先做到了,我得到好处。你们仔细观察,常常在我身边你都看到,为什么不好好学?为什么不改自己的毛病习气?别人说你不好就生气,错了。古人闻过则喜,人家说我的过失,我感谢他,为什么?自己没有发现。听到别人说了,好好想想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好学的人、会学的人。听到别人赞叹我,得意忘形;听到别人毁谤我的,恨透了他,这错了,这是不会学。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你自己想想是不是?
    【此寂灭人方便力】,这一句总结,都是讲到如来究竟果地,真正证得清净寂灭,就是第二句所说的究竟涅槃的境界。寂灭是究竟涅槃,「寂灭人」就是究竟佛果,他给一切众生示现的方便力。方便力就是最合适的、最妥当的学习方法。不要说是在如来果地,法身菩萨位子最低的初住菩萨,已经永远离开分别执著,也断了一品妄想。你就仔细去思惟、去观察,这个境界里头还有言论吗?还有现相吗?你不想不知道,你想就晓得了。离妄想分别执著,你能说得出一句出来吗?这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就是真心圆满显现的样子,不但言语没有了,念头都没有了;分别执著是念头,念头都没有,这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跟六道三涂不二,这叫善巧;不可思议跟思议是一不是二,这才是真正的正念。有体、有相、有用,不是有体、无相、无用。有体、无相、无用不可贵,有体、有相、有用,相用不违背性体,这是真正解脱,这是真正的涅槃、真正的善巧。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75卷)【善巧通达一切法 正念勤修涅槃道 乐于解脱离不平 此寂灭人方便力】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6 18:53     标题: 续 9







                                              转境界                  


        
        第三句【一切处行悉已臻】,「臻」是圆满。「一切处」,我们今天总的来说,顺境,环境里称心如意,善缘,你所遇到的人都是善人,顺境、善缘;另外一种是逆境,你这个生活环境很不好,像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球的环境就是逆境。天灾人祸非常频繁,不是太平盛世,这是逆境。人事环境不善,人与人之间彼此互相都怀疑,互相不信任,起心动念无非是损人利己,真的是佛法所讲的逆境恶缘。在这个里面学习,学什么?不生瞋恚,在这个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慈悲心。
    所以顺逆的境界都是好境界,你有能力转境界,不被境界转。这个转就是我们今天讲影响,你自己能影响境界,而不会被境界所影响,那你真有功夫了。《楞严经》里面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是我们学佛最低的成就。不能大转,也要有小转。学了佛,在境界里一丝毫转不过来,叫白学了,那你是一点成就都没有。总要记住,要转境界,不被境界所转。最简单的要记住,顺境不起贪心,逆境不生瞋恚。所以贪瞋痴烦恼从哪里断?在境界里断。你不接触这些人事物,你怎么修?要在生活里去修,在工作里去修,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去修,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正觉心、修慈悲心,这四个得到了,真诚就现前,真诚是真心显露。
    修行要不要选择环境?小乘、初学要,大乘不要。大乘真的如佛所说,「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转境界。恶人在我境界里转变成好人;坏事在我境界里转变成好事。我会转!你不会转就被它转了。你被它转了,你的生活就生活得很苦。为什么?你被境界转了。你能不能离开境界?不可能,永远不可能。所以只有一个办法,转变。用什么转?念头转。这是大乘经上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用心想转。
    心怎么想法?想真诚、想清净、想平等、想正觉、想慈悲,境界就转了。想心现识变,想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想这些。顺境善缘,那个贪爱心才起来,你就这样想,那个妄想分别执著就化解掉了;逆境里面,很不高兴了,烦恼现前了,瞋恨心现前了,你一想的时候,瞋恨化解了,就没有了。化解外面境界,不是从境界上下手,从自己心地上下手。岂不闻佛法中常讲,心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环境就是境界,所以说境随心转。迷的人恰恰相反,迷的人是心随境转,悟的人是境随心转。境随心转得自在,心随境转很苦恼。这是用功之处。
    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都是用功的地方。吃饭怎么用功?吃饭你想想看,眼根对色尘,舌根对味尘,鼻根对香尘,这直接的。在这个时候你是被境界转还是你转境界?大部分的人,迷人都被境界转。这个好吃多吃几个,那个不好吃不想动它,你被境界转了。觉悟的人怎么样?觉悟的人眼看是一个色,平等色;鼻嗅,平等香,舌尝味,平等味。我要问:平等味里有没有酸甜苦辣碱?有。不能说平等,酸甜苦辣碱没有了,还是一样有,但是怎么样?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酸甜苦辣碱就平等了。眼见色,色有没有红黄蓝白黑?有。只要你不分别不执著,红黄蓝白黑平等,没有说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没有,平等!这是什么?修行。你就讲穿衣吃饭,哪一样不是修行?你会修行,哪个地方不是道场?哪个时候不是道场?一切时一切处都是道场,无上道是这样修成的,没有选择。
    选择是对幼稚园的学生,他刚刚入门,他没有这个能力,他没有这个知识,所以需要严加管教。如果他有这个见识,不需要了。有这种智慧能力的人,说实在的话,四众同学当中也不多。一有不高兴的事情,面色马上就很难看,甚至于脾气就冒出来,不行,这是凡夫,一点功夫都没有。不但你没有功夫,在儒家讲一点涵养都没有。真正有涵养的人他还能忍。虽然心里不高兴,喜怒不形于色,不表现在外头,这就有涵养。功夫不是这样的,功夫是化掉了。确实外面境界没有破坏你的清净心,不但没有破坏你的清净心,反而增长你的清净心,没有一样不增长你的戒定慧,你戒定慧三学天天增上。
    凡夫在境界里面,他不是三学增上,他是烦恼增上,贪瞋痴慢天天增长,这个就坏了。贪瞋痴慢增长,哪有不堕落的道理?学佛的同修都晓得,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这个东西增长,三恶道机会就增长,你叫他往哪里去?三恶道去,这不能不知道。所以一切处一切时,对一个觉悟的人,对一个会修行的人,没有一样不好。「悉已臻」,臻是达到圆满。迷而不觉,那就没有法子,决定随境缘所转,一点自由都没有。你能转境界,你得大自在。末后这一句【此自在修】,「自在修」最低限度法身菩萨,得大自在。依大自在而修,增长大自在。我们称观音菩萨「观自在菩萨」,他这个方便力就是随顺一切法,都能增长自己的佛法。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77卷)【一切处行悉已臻】




                                 哪一法不是佛法

        
            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的开示,「谓已灭未生,无物可知」,这个不难懂,已经灭了当然无所知,还没生的当然无所知。「生已则灭,无体可知」,才生立刻就灭,生无自体,灭也无自体,「是故皆无所有也」,这是事实真相。你六根所接触的这个境界相,六识所知的这个境界相,事实是如此,刹那生灭,刹那不住,生灭不住;说生,已经灭了,说灭,后头又生。前面生的不知道后头灭的,后面灭的不知道前面生的,前后不相及,前面不会到后面,后面也不会到前面,各各不相知。所以《般若经》上讲的,六百卷《大般若》的总结,「一切法无所有」,你这才知道佛讲真话。这个地方讲的皆无所有,指一切法,前面讲妄法亦尔,就跟火焰一样起灭不住,前焰灭了后焰生,生灭不住。
    在日常当中,你要是留意,哪一法不是佛法?看流水是佛法,看瀑布也是佛法。我在香港讲经,香港晚上常常放焰火,焰火很好看,是佛法,起灭不住。焰火的火花你细心观察,没有相同的,念念不住,经上讲的不就是这个现象吗?你能不能知道整个宇宙一切万法就是这个现象?你不要说这个时间短,世间时间长,你错了,你完全看错了。没有长短,皆是刹那起灭,各各不相知,这才是事实真相。通达事实真相,真明白了,心里面坦然。为什么?所有妄念舍掉、忧虑舍掉、牵挂舍掉,得失的心舍掉、占有的心舍掉,烦恼去了一大半,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这样的人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无论在什么时候,行住坐卧他都在定中;也就是说,行住坐卧他都没有分别,都没有执著,这就行了。起心动念纵然有,那不要紧,能够不执著,能够不分别,超越十法界。
    我们今天大乘经读多了,知道这桩事情,知道之后怎么办?要落实,要真的放下。眼前这些事相虽然有,要跟佛菩萨一样,有而非有,非有而有。事相摆在面前,有,怎么说非有?心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执著,非有!没有执著,没有分别,这个才叫做随缘,才叫做随喜。普贤菩萨教我们「随喜功德,恒顺众生」,没事!恒顺众生就是没事,不恒顺就有事;有事就不能恒顺,无事能恒顺。前面比喻过,水能够随器方圆,不失自性,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就像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我们要能懂得恒顺众生不失自性,自性是什么?定、慧。你不能恒顺,你没有定,也没有慧,诸位想想是不是这样的?
    你觉得这个事情难,真难!凡夫难,难在什么?你无量劫来把这个假的当作真的,习气太深,烦恼太重,放不下;不但放不下,听到如来真实教诲,你怀疑。纵然对佛菩萨恭敬,相信佛菩萨跟你说明事实真相,你又做不到。是不是不信?信!信了做不到,不是真信,真信就做到。为什么不是真信?这个道理没有参透。我相信佛所说的,不是我的境界,我没有透彻。透彻就做到,就入佛境界,《法华经》上讲的「入佛知见」。要透彻,受用不可思议,真的是佛菩萨的受用。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80卷)【谓已灭未生,无物可知】




                               为什么伏不住烦恼

        
       虽然放下了,分别、执著的习气还是有,不过比过去减轻了很多,这就好。这种功夫念佛求往生,决定得生,但是生凡圣同居土,品位虽然不高,决定往生。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学佛为什么伏不住烦恼?这桩事情我们不能够疏忽,它关系我们这一生的成功、失败。大乘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多听听、多读读有好处,真的是帮助我们放下,帮助我们看破。看不懂没有关系,只要你不疑惑,佛讲的都是真话,都是事实真相,我们得一遍一遍的熏修,薰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我在佛法熏修,今年五十三年了,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不行,放不下!这么长的时间熏习,总有一点印象,这个印象起作用了。起什么作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会想起来,不会说根尘相接触就迷惑了。根尘接触的时候迷惑的人多!能想起来,那就是提高警觉,提起观照功夫。佛家的术语就是提起观照功夫,这个观照你能提得起来,功夫才能成片;用一般人的话,你能够提得起警觉。警觉是什么?你不迷了。见色闻声,你不起贪瞋痴,贪瞋痴有没有?有。见色闻声的时候,你的知见正,佛知佛见,自自然然控制住,贪瞋痴慢不起现行,这叫功夫成片。
    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在你面前不起贪心;逆境、恶缘在你面前不生瞋恚,这个好处得到了,这就是你观照得力,你知道一切法刹那生灭,皆无所有。别人毁谤、侮辱、陷害,皆无所有,刹那生灭,你还生什么气?你要接触这个恶缘,心里还要生好几天气,你是凡夫,你一点功夫都没有,你还在造业。造什么业?你有瞋恚心,就是造业,你有报复的心,就是造业,这就错了。真正明白人,真正觉悟人,遇到这些事情,别人毁谤我,我要听到了,阿弥陀佛!不起念头。为什么没有瞋恚?没有报复?没有辩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都平了,心是平等的。
    这就跟没有学佛的时候不一样,没有学佛的时候,如果听到别人毁谤,决定要去跟他评理,决定有瞋恚心,心里会不平,甚至于等待机缘还要报复,这是世间人之常情,六道众生!六道里头搞什么?就是搞冤冤相报。就这么一桩事情,一语道破,「冤冤相报」,后头是「没完没了」,生生世世彼此都痛苦,迷!迷而不觉。一觉悟就了了,不再放在心上,我们在这里解脱。解脱,这暂时的,不是永恒的。怎样才是永恒的解脱?求生净土,永远脱离六道,这才叫真解脱;没脱离六道轮回,不算真的解脱。这一世虽然没事,来生后世碰到了,你还有没有智慧,还有没有定力,能控制自己烦恼习气。如果一投胎,智慧、功夫都失掉,来世还是个凡夫,没有继续修行,遇到了,报复的念头自自然然会生起,这个事情可麻烦!
    你学佛学什么?自己总要清楚、总要明白,了解事实真相。「问明品」里面就是给我们讲诸法实相,总离不开《般若经》上讲的原则,「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刹那生灭,并皆速灭」,总不离开这个原则。你要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用这个来观照,你去核对核对,你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是不是佛所说的!你愈是在对照你就发现愈真实,佛所讲的一点都不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实如此。你还会有执著吗?你还会有分别吗?你还会跟别人起争执吗?没有了!我面前这些东西,别人要,欢欢喜喜,随便拿。为什么?身尚且不是我,身外之物哪里是我?这才叫放下,真的放下了。
    五欲六尘,你受用跟我受用无二无别,心开意解,自己的身心自自然然,不需要去想,不需要去作意,跟大宇宙自自然然融成一体。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个心量跟虚空法界没有两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自然的,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众生心量之变小了,都是因为你有分别,有执著,不知道事实真相,妄想分别执著很坚固。我们常常受这些大乘经教的熏陶,坚固的执著逐渐逐渐就淡了,这就是功夫进步,功夫得力。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80卷)【是则揽非有而为有也】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7 16:04     标题: 续 10






                
                               未遇如来,多成难处


        
       下面这两句说得好,「未遇如来,多成难处」。你要是遇不到正法,遇不到佛菩萨来教化你,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任意造作杀盗淫妄,起心动念损人利己,道德不是真的是假的,眼前我得到的好处、利益这是真的。这种思想叫人堕到地狱、饿鬼,畜生道都得不到。这是zai 难之处。佛法里面讲八难,三涂八难,这一句就是讲的三涂八难。能够在现前社会里面,还有一点良心,不愿意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这个人实实在在有大善根、大福德,那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不受这个世间种种的染污,到哪里去找?今天一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不受世缘影响的人,所以这一句「多成难处」就是绝大多数堕地狱、饿鬼。
    遇到如来怎么样?遇到如来是有机会出离六道轮回。又有几个人真正能把这个机会抓住依教奉行?看看我们周边,看周边学佛的同学;不要去批评他,要批评自己,那就是一面镜子。自己看自己的过失看不到,自己看别人的过失很容易,看别人之后,马上回光返照想想自己,自己有没有不善的造作。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导我们抓住几个纲领,像印祖教我们的,「诚敬」。诚敬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的第一愿「礼敬诸佛」,谁能做到?普贤菩萨才能做到。
    什么时候你的眼睛里面看到芸芸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你成佛了。佛眼看众生,众生都是佛。不但说众生是未来佛,《华严》、《圆觉》里面佛讲的,那讲得的确是真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句话实在讲就是《三字经》上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从性上讲,这个性是佛性、是法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诸法皆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纯净纯善。我们要恢复自己的本性,纯净纯善的本性,从哪里恢复起?要练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无一不是纯净纯善,自己成功了。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这是修行功夫到家了。
    决不是把恶人当作善人,那种修行你还是错用了心。那怎么办?怎么个修法?你好好的学善财童子,善财童子他会。善人是佛菩萨,为我示现,教我学善;恶人是佛菩萨,教我不要作恶,教我要改过自新,岂不是孔夫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人如此,对事、对物,亦复如是!只是一意培养自己的纯净纯善,使自己纯净纯善的至心真正流露出来,自己这一生真的成就了;自己成就了,才能够成就别人,我也跟别人做示现,别人也跟我做示现。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92卷)【未遇如来,多成难处】




                                  障尽智圆

        
          【众生无知不见本 迷惑痴狂险难中 佛哀愍彼建法桥 正念令升是其行】
    这一首讲的是「救无明众生」,前面两句是「所救」,清凉大师说得很好,「由本住无明,故不见无住之本,迷理惑事,狂走于生死之中」。第一句【众生无知】,无知就是无明。「无明」这个术语的意思,明是明了,明了是本能,这诸位一定要知道,也就是说宇宙之间,此界他方、过去未来一切的事相,你本来统统明了,所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你的本能。中国古人用一句话来做代表,就是「本性本善」。什么叫善?一切通达明了,善;万德万能,善;具足无量无边的相好,善,至善!这个善是自然而然,没有加一丝毫造作,所以称为本善。
    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这本善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华藏世界里面看到,极乐世界里面看到。为什么?因为华藏、极乐这里面所有一切众生,六根对六尘境界都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也不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无知;不起心、不动念,知。这桩事情,我们在《印光大师文钞》里,他引用两个古人来做例子。第一个他说澍庵禅师,无论是什么书,你问他,他都能够背给你听,背得清清楚楚,一个字不错。他说这个人没有念过书,为什么你只要问他,他就能够把这书背给你听,这是什么原因?这个人见性,明心见性,业障断尽。
    业障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了、烦恼习气断了,他的心像镜子一样,心如明镜。没有人问他的时候,他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如果有人问他,他心里面就能现。现什么?不是现自己的境界,现问的人的境界。你去问他,你从前念过的这些书不记得,小时候念的不记得,你问他,他都背给你听。他怎么会知道?这就是佛家讲的「他心通」。你心里面不记得的事情,他把你阿赖耶识里面落的印象,在他的意识里头显现出来,知道别人。你心里面所想的,你过去所看到过的,阿赖耶识里头都有落谢种子,他都可以把你存的资料翻出来让你看,这很不可思议!所以他能够随问随诵,一点都不会差。
    如果问的人说没念过书,没有念过这个书也问他,他也能够念得出来。那就奇怪!我也没念过,他也没念过,我问一本书、问一篇文章,他为什么能念得出来?这个世间有别人念过,他把别人阿赖耶识里面,像档案一样他能够调出来。虽然我们彼此两个人都没有念过,你要问的时候,他能念得出来。这是借别人阿赖耶识含藏的业习种子,调出来用。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就是业障消尽,觉性显现出来了。古人所讲的「障尽智圆」,自然这个能力现前,本能。他有,我们为何没有?就是烦恼业障把我们的能力障碍住,道理在此地。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93卷)【众生无知不见本 迷惑痴狂险难中 佛哀愍彼建法桥 正念令升是其行】




                               人人都有个真心

        
        诸位要晓得,真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人人都有个真心,妄心、识心是依真心起来的,是真心起来这一个迷团,这个迷团叫无明。佛在《楞严经》上说得好,富楼那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什么是无明?无明为什么起来?怎么会有无明?将来修行证果成佛,无明破了,破了之后,成了佛,佛什么时候再起无明?他问的这些问题,问得妙!佛给他的解答,在《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四卷,文很长。佛答复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佛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从那来?知见立知。知见就是真心,就是般若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别人阿赖耶识藏的东西你能把它显现出来,这无所不知;你知这个,而且你还能把他的阿赖耶识的东西,那个形相显现出来,无所不能。像僧缄的示现,王处厚居士所写的文章、所读的这些书,僧缄法师全知道,这是知,无所不知;他能够从他口袋里把你读的东西拿出来,无所不能。
    从这个例子你就能够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上到诸佛如来,下到一切众生,因为是一法身,是一体,只要自己障碍没有,全都通,都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修行,恢复自己的自性智慧德能而已,这是佛教化众生终极的目标。众生成就了,佛有没有功劳?佛不居功,没有。为什么?你所得到的,全是你自己本有的,所以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不是你有所得,无所得,都是你自性里本有的。自性里面没有,那是你什么也得不到,你所得到的全是自性里有的。自性真的是万德万能,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只要你自己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统统现前。
    凡事斤斤计较,不但无明不能破,见思、尘沙天天都在增长,这样学佛麻烦就大!这样学佛,念佛不能往生。你要问为什么?念佛能往生,是把你这些妄想分别计较伏住,这才能生凡圣同居土;断掉呢?断掉是生方便有余土;痕迹都消失,那生实报庄严土,这功夫不一样。我们想想实在是不容易成就,我们如何能把烦恼习气控制住,凡圣同居土不难去得。怎么控制住?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不要太认真,不要去计较,古圣先贤所谓「得过且过」。但是你清楚,你明了,你并不糊涂,你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自己这一生的方向目标。帮助别人,帮助有缘人,学佛,「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是有缘人?能听,欢喜听,能接受,具足诚敬的人,那就是所度之人。不具足诚敬,结个法缘就好,这一生他不能得度,不能成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自己度自己,成就了。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93卷)【众生无知不见本 迷惑痴狂险难中 佛哀愍彼建法桥 正念令升是其行】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8 11:27     标题: 续 11







                                            善根福德因缘


        
            我们的缘算是不错,问题在我们自己有没有善根福德因缘?善根福德因缘在净宗来讲是什么?就是信愿行。你是不是真信?你是不是真正发愿?你是不是真正在修行?不容易!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章嘉大师教给我们看破、放下,你有没有真的看破?有没有真的放下?果然真的看破、放下了,你就有净土。你还没有真正看破,真正放下,你虽然天天在这里念阿弥陀佛,天天念《无量寿经》,没有净土;也就是说,你还没有办法往生,你跟阿弥陀佛不相应。果然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你有净土,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你具足了往生的条件,你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感应了。这个感应别人不知道,你自己很清楚。一般人讲消息,跟西方极乐世界通了消息。
    为什么我们这么多人没有消息?没有放下。我常讲的,自私自利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贪瞋痴慢没有放下,牵肠挂肚的事情多,在家人多,出家人也不少,所以你虽修净土,没有净土。这个道理,你不能不懂。我们有没有想一想?没有学佛之前不能怪,为什么?不知道。学佛之后,学了这么多年,有没有问问自己,我这一生中想成就什么?我的目标在哪里?我的方向在哪里?自己有没有想到?有没有决定下来?这就叫发愿,世间人讲立志。人有志有愿,一生不会空过,会有成就,世法里讲成就事业,佛法里讲成就道业。你要有一个方向,要有一个目标,勇猛精进,怎么会没有成就?如果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天天空过,年年空过,真的是醉生梦死,一无所成,可惜!你要是说:我的善根福德很薄,文化水平很低,我想做什么没有能力;不是不想做,真想做,没有能力。凡是这种思想都是懈怠放逸。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看到不少人,真的没有福报,贫贱,生活困难,没有地位。昨天我跟诸位讲的半崖法师,他在没有出家之前是要饭的乞丐,而且自己严重残废,两个腿不能走路,在地上爬,没有人瞧得起他。后来遇到一个法师,他跟法师诉苦,法师怜悯他,跟他讲你愿不愿意出家?这一句话提醒了他,出家比做乞丐好,当然愿意。法师就传给他一句修行的方法,就是教他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实在讲,就是像谛闲法师教锅漏匠一样。他比锅漏匠还苦,锅漏匠没有残废,他残废了。在寺庙里面,大家都怜悯他,学佛的人跟一般世间人到底是不一样。他不要讨饭了,一天到晚就念观世音菩萨,念了大概三、四年的样子。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老太婆叫他起来,他跟老太太说:我是瘫子,我怎么会起来?老太婆说:起来、起来。把他扶起来,他居然就站住了。梦醒了之后,他真的起来了。你看看这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三年多的时候,那是菩萨威神加持他,他身体好了,跟正常人一样了。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所以你只要真正有志,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94卷)【见诸众生在险道,老病死苦常逼迫,修诸方便无限量,誓当悉度是其行。】




                                     诸法实相

      
        第二句意思就深了,【了性空寂不惊怖】。尤其是大乘法里,「了」是明了,「性」是一切诸法之体。大乘法里面说明一切诸法总离不开体相用,任何一法它一定具备这三方面。体是性体,性体空寂,这个道理很深!一般中下根性我们说质体,质体容易懂。所谓体有两种,有质体、有性体。质体是物质。譬如说一本书,书之体是什么?书之体是纸张,离开纸张这书就没有了,纸张是这本书之体。纸张之体是什么?纸张之体是很多微细的纤维。造纸的原料就是纸张的体,有木材等,材料很多。中国用竹子、用麻,很多原料都可以造纸,那个原料是纸的质体。再往下分析,那个原料的体是什么?分析到最后就没有了,最后就接近空性。所以物质确实是从空而生的。
    现在的科学家也发现物质确实是无中生有,有还归无。这部经到下一品,有很长的经文讨论这个问题。下一品是「菩萨问明品」,是第二会里面的解分,要探讨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很深奥的理论与事实。特别是在大乘《般若经》里,对于这件事情有详尽的说明,六百卷《大般若》,物质确实是无中生有,性体了不可得,所以空寂。这个空不能当「无」讲,这个寂不能当「灭」讲,不能当作「静」讲,那空是什么意思?空跟有是一个意思,很难懂。空有不二叫真空,所以佛法里常讲「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从质体上讲,那是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空有是一不是二,这才真正叫了性空寂。一般人听了害怕,你听到不惊不怖,不惊不怖是什么?这是事实真相,你明了。如果对于初学的人,或者是对佛法修学深度不够的人,他听了这个一定很吃惊,他一定感到恐怖。他想:学佛学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我学它干什么?他总是想学佛要有所得。下根的人想得名闻利养,菩萨保佑我发财、升官,跟他讲心性空寂,他当然就恐怖。
    尤其《大般若经》,我是做了一个总结论,总结论只有十二个字,也就是六百卷《大般若》就讲这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般若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总结,二百六十个字;我这个总结更简单,十二个字。《大般若经》你没念过,《心经》你念过,你想想我这十二个字解释这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行不行?二百六十字的《心经》,是不是说这桩事情?你听了有没有恐怖?佛法告诉你宇宙诸法的实相、真相。果然你明白、了解了,那恭喜你,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断了。
    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们眼前六根接触的是一切法,你要拿来比对比对,常常对对能开智慧。这一切法确确实实无所有,《金刚经》上那个比喻好,梦幻泡影。梦幻泡影,你想想是不是无所有?是不是不可得?梦中身外之物不能得,身体不能得。毕竟空寂,这个意思就深,见性了。知道一切法毕竟空寂,这个人见性,明心见性。相有没有?就在相上见到空寂,从相上见到性,从事上见到理。这是什么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
    法身是什么?了性空寂就是法身、就是法性。这个性是一切法的理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空寂。真的是梦幻泡影,刹那生灭,了不可得。我们在前面花了不少的时间讲这件事,我引用最多的是用电影做比喻,因为电影大家容易理解。现在年轻人恐怕不太容易理解。现在从电影走向电视。我在中年的时候,那时流行八厘米的小摄影机,我玩过这些东西。我会拍摄,我也会剪接,我有一套放映机器。一卷带子拍四分钟,一盘带子至少要四十分钟。从放映机里放出来就像幻灯片一样,银幕上显现一个一个的相,拍摄和放映都有两个速度,一个是慢的,十八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拍十八张;一个是快的,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拍的时候多数都是用二十四张,放的时候也是二十四张,看银幕上的相就像真的一样,其实全是假的。你看到这个现相的时候,这个现相已经不在了,因为放映的速度比我们眼睛看外面速度要快,所以我们看不到片子在交换,以为是真的,殊不知全是假的。
    现在电视道理是一样的。现在电视实在讲比从前电影拍摄更进步。现在这个画面是由线组成的,线是由点组成的,速度太快了,欺骗了我们眼睛。我们眼睛没有看到线在移动,它太快。电的速度,诸位晓得一秒钟三十万公里,现在光电视这个密度,四百条线,六百条线,一千二百条线,你把它拉起来不到一公里。一公里电传播的时间是三十万分之一秒,我们怎么能够觉察它是假的?觉察不到。电影画面不过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就被它欺骗了,我们看那个就好像是真的一样。现在换成这个画面,三十万分之一秒,你怎么能觉察它是假的?而事实上,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我们内六根外面六尘这种形象,就像电视、电影里面的生灭,我常常讲比光速快。我们现实环境里那个生灭现象是亿万分之一秒,你完全不知道它是假的。
    电视、电影是平面的不是立体,我们的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是立体的,哪里晓得它是假的?《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话说得太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诸佛、法身菩萨就是如是观,他们的看法就是这样正确,真相,诸法实相是如此,这一句讲诸法实相。你要常常观察,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的,没有一样东西是存在的。什么东西永恒不变?空寂永恒不变。空不是无,因为它能现;寂不是灭,它能生。能生万物,能现万象,但是它虽然是能生能现,时间非常非常短暂,刚才说了,亿万分之一秒,一出现马上就没有了,几乎像生灭同时。所以佛在很多经上讲不生不灭。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这不叫废话?不生不灭,实际上是有生有灭,生灭太快了,生灭几乎分不出来,叫生灭同时!
    我们所看到的现相是相续相,生灭看不到,一切法生灭的相看不到。佛在经上讲,到什么时候你才会看到?要修定,很深很深的禅定,这么快、这么微细的波动你看到了。大乘经上讲「八地菩萨」,八地是不动地,他才看到阿赖耶识的三细相。就是现代科学还没有办法见到,无中生有,有立刻又归无,无又生有,永远循环不断,就变成相续相。我们把这相续相以为是真的,不知道全是假的。身外之物是假的,身体是假的,身体都了不可得,身外你怎么会得到?如果真的明白、真的透彻,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马上就没有了。你要不相信,去念念《了凡四训》。
    了凡先生何以能够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三天三夜不起心动念,原因是什么?命被人算定,起心动念打妄想没有用处,不如不想,什么都不想。「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命里没有,你想也想不到,命里有的,不想它会来,不如把心定下来,等待命里有的自然来,他心是定的。知道因果报应,他都不打妄想,不起分别执著,他要是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还会动念头吗?不动念头就是破无明。所以这一句境界是法身菩萨的境界。凡夫听了这个话不惊怖,这是《华严经》上讲的「大心凡夫」,大心凡夫是过去无量劫中修学大乘,听得太多,读得太多,心里有一点体会,所以你说,他不惊不怖。虽然没有亲证得,理上他悟,他明白了。了,了就是觉悟,他是解悟,他不是证悟。证悟,他就是法身菩萨;了悟,在现前称为大心凡夫,大心凡夫能伏烦恼,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能伏住,就像了凡先生一样。
    了凡先生是明了因果报应,了解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伏住;他的妄想分别执著并没有断,一品也没断,但他能伏住。在佛法里,智者大师所示现的,圆教五品位,他所悟的理(道理)、事实真相,跟法身菩萨、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烦恼一品没断,见惑没断,所以他是凡夫。虽然没断,他这种见解把他妄想分别执著伏住,使之不起作用。智者为我们示现的就是这个境界。他所示现的就是告诉我们,像他这种境界都可以证得。证得这个境界虽然不是真的得大自在,你得的是相似的大自在。发愿求生净土,凡圣同居土是决定有分的。如果是证悟,那叫法身菩萨,最低限度圆教初住以上,超越了十法界。
    圆五品,虽然理已经顿悟,但事没有除掉,所以如果不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出不了六道。虽然出不了六道,他将来肯定生天,生到哪一层天要看他伏烦恼的功夫。六道里,四禅八定都是伏烦恼,要到第九定才能超越六道轮回。第九定是阿罗汉证的,阿罗汉不是凡夫,圣人。圆教,天台大师所讲的六即佛里面观行位,还是凡夫,观行位就是我们净土宗里面讲的功夫成片。如果不求往生不能超越六道,多半是在人天二道轮回,天道一般来讲多半还是在欲界天,因为你没有得定,这就是五品位,然后才知道这个事情不容易。可是这是我们应当要努力、应当要学习的,为什么?决定往生。如果不能往生,我们这一生空过了、白过了,得到全世界也没有用处,你还要搞六道轮回,你还要搞三恶道。你真正把这个搞清楚、搞明白,大梵天王来找你,让位给你,你决定不去;摩醯首罗天王让位给你,你也不会去,为什么?不出生死轮回,这个事情干不得。六道苦海!立定志愿决定要超出,不能再干!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95卷)【闻法信解无疑惑,了性空寂不惊怖,随形六道遍十方,普救群迷是其行。】




                                     佛昔如是行

        
            下面解释「佛昔如是行」,佛是一切诸佛。诸佛是人修成的,没成佛之前跟我们一样也是凡夫,他怎么修成的?他跟前面那尊佛学的,佛佛道同,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没有岔路,你能够顺着佛走,你将来一定得到跟佛一样的成就。佛的成就总的来说三桩事情,第一个是智慧;第二个是德能,德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才艺,多才多艺,宇宙之间没有一样东西你不会;第三个是福报,佛法讲相好,相好就是福报。这三样都得到大圆满,智慧大圆满,德能大圆满,相好大圆满,这叫成佛。你想想看,十法界众生哪一个不想得到?佛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去求,你肯定会得到。无论是什么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什么人求,什么人会得到。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我们入了佛门读了经典,这才明了,原来佛告诉我们,这三件事情是所有一切众生自性里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头来的。《华严经》尤其说得透彻,「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有如来的智慧,有如来的德能,有如来的相好,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把我们九法界众生的病说出来了。你今天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智慧没有了,能力没有了,相好也没有了,但以妄想执著,这里头还有分别,这省略了。妄想分别执著这三样东西,把你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障碍住了,并没有失掉。严重的障碍,障碍你自性本具的东西,透不出来,你就得不到这个受用。所以佛教人没有别的,就是恢复你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而已。你成佛了,佛决定不居功,为什么?你所得到都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诸佛菩萨没有给你一点点东西。纵然你现在是迷了,你堕落了,甚至于堕落到阿鼻地狱,你自性的智慧德相没有减少,一丝毫都没有减少。所以说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这是你自性里本来具足的。学佛没有别的,开发自己的自性。所以佛在楞严会上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所得到的全是自己有的,哪里是得?不是新得的,是旧有的。旧有的从前有障碍,没法子得到受用,现在障碍除掉了,我们这个作用恢复了。所以佛菩萨教一切众生,这个语气这样的坚定,是你本有的。就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上所说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当然可以恢复,本无当然可以放下,这是一切众生决定成佛的理论依据。怎样真正能得到?佛在经论里常常教给我们,我们自性本具的叫性德,性德一切众生平等的,跟佛菩萨也是平等的,无二无别。现在我们迷了,我们的性德迷失了,迷失了现在要怎么办?要修德。修德就不一样,诸佛菩萨他们的修德圆满,佛是圆满了,菩萨虽然没有圆满,成就也相当可观。我们怎样恢复?走他的路子,他怎么恢复的,我们照他的道路,照他的方法去做,我们肯定能恢复。这就是「佛昔如是行」。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302卷)【佛昔如是行】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9 09:42     标题: 续 12





      
                                                                                                                     理事无碍


        
           【有无二相悉灭除】。这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给我们注的「圆智」,就是智慧圆满。「有无二相」怎么说「悉灭除」?是不是这二相没有了?不是的,这灭除是在有无二相里面,妄想分别执著灭除了。二相在不在?在,二相不会灭的,二相不碍空性,空性不碍二相。清凉大师判《华严》无障碍的境界,这个境界就在现前,理无碍,理是空,就是此地讲的无;事无碍,事是讲的有;理事无碍,理不碍事,事也不碍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事跟事有没有障碍?没有。可是我们今天看到,理无碍,因为理不是事,大致上我们能同意,理真的是无碍,事有碍,理事也有碍,事事是更有碍,我们看到是这么个现象。为什么清凉大师讲没有障碍?没有障碍是《华严经》上说的,是真相,事实真相。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从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灭除了,无障碍的境界就现前,确确实实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事事无碍,达到空间等于零、时间等于零,空间没有距离了,华藏就是此地,此地就是极乐,空间没有了;时间没有了,无量劫就是现前,无量劫之前、无量劫之后就是现在,所以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了。这是事事无碍,这不是理事无碍,这是真解脱、大自在。
    佛菩萨告诉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现在为什么搞得这么多障碍?这个障碍统统是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发生的,这个发生是虚幻的,不是真的。所以《般若经》上佛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决定不可以执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不执著就没有障碍。所以一切对立都是从分别执著里面生的,我们执著相有才显示出性空,执著一个性空才显示出相有。如果不执著相有,哪来的性空?性空、相有,这宇宙森罗万象怎么回事情?法尔如是,心现识变,自自然然是这个样子,你不能分别。不但不能分别,在森罗万象当中,你最好不要起心、不要动念,你跟森罗万象理事融合成一体,这是什么?清净法身佛,这才是究竟圆满,又叫做常寂光净土。
    常寂光在哪里?就在现前。我们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不能证得,把这个常寂光扭曲了,变成我们眼前这种境界,扭曲了;去掉妄想分别执著,真相就现前,那个称为一真法界。这些理事,我们从佛经里得到的教诲、得到的资讯,能信能解,能把这些落实到生活中,就得自在了。一切烦恼、忧虑、牵挂,也都是从分别执著里生的;放下分别执著,我们现前生活就得大自在,而且心定了,妄念没有了。妄念没有了,生智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智慧,愿得智慧真明了。不但知道现前,而且知道过去、未来;不但知道此方,他方世界也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就是真智慧,这就是事实真相。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303卷)【有无二相悉灭除】




                              修行不容易成就的原因

        
        记住,特别是初学,功好不容易修,经上讲你发脾气火烧功德林,功没有了,这是佛举的一个例子。贪是水;贪心一起,水把功淹掉了,瞋恚一生,功被火烧掉了;愚痴是风,愚痴一生,功被风吹掉了。贪瞋痴的果报就是三灾,水灾、火灾、风灾。水火风,贪瞋痴感应来的。火能烧功德,水能淹功德,风也能把功德吹毁,不平也不行,不平是地震,也能把功德毁掉。所以你要晓得,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种烦恼都能把功德毁掉,所以修行很不容易成就,原因在此地。
    这个事情,十方诸佛来都没有法子帮助你。佛帮助你、开导你,劝你修行,但是你自己会把它毁掉,修行证果之难就难在这个地方。你自己才修那么一点点,一下全毁掉了。无量劫到今天,什么功德也没有,生生世世修到今天变成什么?只有福德,善根福德,功德没有了。善根福德是你来生后世遇到佛法能信能解的根源,阿赖耶识种的佛种子。你要想成就,一生中你要懂得修功德,就是要懂得修行。
    念佛是修功,念佛要有功夫,你念得没有功夫,是因为贪瞋痴慢疑坏习气天天还起来。念佛要怎样才有功夫?念到贪瞋痴慢疑恶见都不起,没有断,这句佛号能压住。祖师大德常常跟我们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净土宗的觉就是这句佛号,贪瞋痴念头才一动,阿弥陀佛,第一念烦恼动了,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把你的烦恼摆平了,念头一起马上就阿弥陀佛,这是功夫。功夫成了我不念它也不起来,那就是功夫成片,念跟不念烦恼都伏住了。天台家讲观行位,我们净土宗讲功夫成片,有功夫了,功夫成片了,真的把烦恼伏住,念或不念,烦恼都不起作用了,贪瞋痴慢疑恶见都不起来了。这就稳稳当当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303卷)【此人于佛为真见】

        

   
                              什么是真法身

        
           【此人于佛为真见】。依着这个教训修行的人,这个人才是真知真见,跟诸佛如来的真见没有两样。清凉大师注解末后,有一句解释见真法身,「若此之求,见真法身」,怎么个求法?「于一切法,都无所求」。这是前面讲无异,【十方求法情无异】,无异就是于一切法都无所求。那有没有求?有求。不是为自己就是无求,对自己来讲是无求,为服务一切众生是有求。所以这里头一定要清楚,不是无求什么都不求了,什么都不求,你什么也不能办!你自己生死也不能了,你自己功德也不能成就。一切为众生,没有一桩事情为自己,这样你就能见真法身。
    什么是真法身?遍法界虚空界就是自己的真法身。虚空法界是自心相,心现的,刹土众生,尤其是十法界六道三涂是法身,跟自己是一体,无二无别。六道里三善道是善心所变现出来的,三恶道是恶心所变现出来。有没有?没有,如梦幻泡影。虽然是梦幻泡影,你不能说没这个事,虽然是假的,它有这个事。这件事情你要是不觉,你要是迷,就等于作梦,梦是假的,可是你不觉悟的话,你就不会醒过来,恶梦不好受,你的恶梦不间断,天天在做!三善道是好梦,三恶道是恶梦。总而言之,都是梦,你没醒过来。醒过来之后,梦中境界就没有了,所以说觉后空空无大千,无大千就是六道没有了。
    你真的晓得了之后,你眼前的生活,对人对事对物你就不会计较,也能过相似佛菩萨的生活。那就是说不执著。不执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无量劫来熏习的习气,现在想一下把它转过来,谈何容易!虽不能转过来,决定要转,这叫功夫。怎么修法?先从分别执著下手,分别执著愈来愈淡薄。以前很认真,现在马虎一些,不那么认真了。到哪一天完全放下,那就恭喜你,六道没有了,六道轮回没有了。但慧还没有开,无明还没有破,你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都是正觉之人,阿罗汉是正觉。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303卷)【此人于佛为真见】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0 10:12     标题: 续 13






                                              随缘度日


        
        净土念佛的功夫也要不断向上提升。藕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那我们现在信不信?有没有愿?没有。你这个世间放不下,你就没有;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有了。你的心里只有净土,只有阿弥陀佛,除这个之外什么都没有,确实放下了,真的是随缘度日。随缘度日,有,好,没有也好,好的好,不好的也好,心里没有这个世间拉拉杂杂的,可以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计较,我不计较;我不计较,我能随顺你的计较,为什么?不生烦恼。我不计较,得自在了,我不随顺你的时候,你不生烦恼吗?菩萨怎么会叫别人生烦恼?所以到这个境界的时候,一定随顺。随顺的本钱就是没有分别、执著;所以菩萨,真正菩萨能恒顺众生。不能恒顺众生的,功夫不够,甚至于可以说没有功夫。
    有功夫,哪有不随顺的道理!有功夫,简单的说就能转境界,能转境界,自在!没有功夫的人被境界转,楞严会上佛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你就晓得如来能转物,你也能转,你跟如来就差不多了。转物就是不受外面境界影响,能随缘,什么都好。对自己本身来讲没有好恶,对于一切众生来讲,众生有业、有缘、有果,你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他造这个业,遇到这个缘,他当然受这个果报,菩萨看到也随缘。造的这个业,缘不成熟,果报也没有现前,菩萨可以劝他:远离恶缘,就不受恶果。他要能接受,好;他不能接受,那是他业障现前。所以接受或不接受,菩萨总是无动于衷。菩萨教诲,众生能接受,菩萨欢喜,欢喜并没有动心;众生不接受,菩萨惋惜,惋惜并没有悲哀。这是觉悟人跟不觉悟人不同之处,我们要懂得、要学习,学会了有大利益,在现前得大自在。所以说这个人于佛才是真见,这个真见,真知真见,大乘教里也用正,正知正见,跟这个地方用的真见意思相同,真比正还要深一层。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303卷)【此人于佛为真见】




                                     善 学

        
        对佛的敬意生起来之后,再往深契入,必定发扬光大,光大到敬爱一切众生,为什么?一切众生都是我的老师。善人,我跟他学善行,他有很好的思想、有很好的见解,他有善言善行,我要学他;不善的人,他的思想不善、见解不善、言语不善、行为不善,那也是我的老师。我看了之后,想想我有没有。一个从正面,一个从反面,都是大恩大德在教我。为我做示现,让我看到、听到、接触到有所觉悟,这就是这经上讲的「一文一法非菩提因」,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不怕没有善教的,怕你不会善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显示这个事实给我们看。五十三位善知识在哪里?就是我们从早到晚所接触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每个行业就拈一个代表,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有善行也有恶行,善恶都是善知识。我们刚才讲思想善、言语善、行为善,这三条有一条善的也行。他的思想善,我就学他的思想;他言语善,我就学他言语;他行为善,我就学他行为。不善的地方不学,善的地方向他学,哪个不是老师?不善的地方,我们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善财童子成就究竟圆满的后得智,就是这样学成的。
    你可能说善财的命好,他遇到文殊菩萨,又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识,我的命不好,我一生没遇到。那你完全不懂得佛说法的真实义。佛用善财做修学大乘人的代表,我发心学大乘,善财就代表我,就是我的榜样,五十三位善知识是现前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都要礼敬。但是不一定赞叹,正面的赞叹,负面的不赞叹。礼敬供养是平等的,正面负面都要礼敬供养,那个真诚心是一不是二,只有赞叹、不赞叹之别。
    不赞叹不是不恭敬,不赞叹不是不供养,为什么?他是负面的,我得利益,但不能赞叹,赞叹,怕别人跟他学。赞叹他,以为他大概不错,跟他学就坏了。所以那种人,正是夫子所说的「敬而远之」,远不是说离他远远的,远是不跟他学。会学的人没有问题,会学的人他是一面镜子,自己很多过失毛病不知道,看他,拿这面镜子照自己,容易觉悟。有同样的过失赶快改,没有,勉励自己不犯这个过失,所以都是善知识。对自己来讲,忏悔业障,正面的教学帮助我忏悔业障,负面的教学也帮助我忏悔业障。善知识实在不容易,可遇不可求。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305卷)【听法】




                                    熏 习

        
        今天我们展开经卷,经卷分量很大,你细细去读诵,你会发现一桩事情,这部经上讲,那部经上也讲,佛常常讲;甚至于同一部经前面讲,中间也讲,后面还讲,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佛慈悲到极处,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如果不是不断重复的熏修,怎么能契入?不但不能契入,都没有法子正确的理解。所以古今中外大圣大贤教人都遵守一个法则,这个法则似乎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是自自然然,佛家讲法尔如是,那就是熏习。「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长时熏修才能把它熏成种子,再熏修,这种子才能够发芽,不断的熏修,它才能够长成,开花结果。四缘里面讲,无间缘。种,虽然是亲因缘、所缘缘,可是没有无间缘的熏修,外面增上缘的协助,没法成就,因结不了果。
    所以佛在经教里常常讲「四缘生法」。这四缘就是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前面三个都要我们自己本身具足,诸佛菩萨外面的加持是增上缘。我们常常讲,你遇到好老师,遇到好的同参道友,遇到好的修学环境,那都是属于增上缘。你自己前面三缘具足,增上缘对你的帮助非常殊胜;自己前面三缘缺一条,再好的增上缘你都不能成功。这种事情古今中外例子太多了,譬如,我们举亲因缘,什么亲因缘?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哪个人都有。所缘缘有没有?不一定。所缘缘是什么?这一生中万缘放下,只求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愿。坚定不移的大愿,你就能成功。如果你的愿心不定,常常要改,今天念阿弥陀佛,明天念药师如来,后天念观世音菩萨,这个不行,乱了。这是什么?你的所缘缘不专不一,你缘得太多了,功夫不得力。
    或者有所缘缘,他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但是他没有无间缘,懒惰、懈怠,因此功夫常常间断,这不能成功。无间缘是功夫不间断。人要具足这三个条件,佛菩萨没有不帮助你的,帮助的是什么?就是增上缘,增上缘里有顺境、有逆境,有善缘、有恶缘,佛菩萨会安排得非常好,该用善缘帮助你就善缘,该用逆增上缘帮助你就现逆境。所以无论现什么境界都帮助你向上提升,不可思议。增上缘就在眼前,我们自己这三个缘缺一个,见不到,【十方内外难尽见】。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306卷)【众生随业种种别】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1 18:41     标题: 续 14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什么


        
       听经、学教,要听言外之音。读经,要看字理行间之外的义趣,就会恍然大悟;只要有一丝毫分别执著,就见不到!所以,我常常劝同学们要学,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什么?不起心、不动念,这是最高的。最高的做不到的时候求其次——不分别。也做不到,再求其次——不执著。能不执著,就出三界,证阿罗汉果;能不分别,就证四圣法界果;能不起心动念,就是一真法界法身大士。佛给我们讲的这个原理、原则,是佛知佛见。一定要懂,要诚信,不能有一丝毫疑惑。
    这个知见虽然不能断烦恼,但能伏烦恼,何以能伏烦恼?能随缘了。你看看五品位第一个就是随缘,能够恒顺众生与一切众生交往,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分别执著,欢欢喜喜,你做得好,很好,你做得不好,也好,决定没有挂碍。换句话说,你得清净心,不能得圆满,也能得少分,少分就能往生,心净则佛土净。何况这个净土法门很不可思议,你能得少分,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佛光注照,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一级。譬如,你是功夫成片的,这一提升,你就是事一心不乱,得事一心不乱的,佛光注照的时候,他就得理一心不乱。
    理事一心,诚然是难,但是功夫成片我们做得到。尤其日常生活就是练功,顺境、善缘不生贪恋;逆境、恶缘不生瞋恚,一切时一切处不说人过、不说是非,在这里下真功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还贪恋,不能往生;逆境、恶缘生瞋恚心,还会不高兴,这事小,不能往生。学经教我们可以在这空中课堂一起学习,功夫在生活中锻炼。功夫不在课堂里,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中,功夫得力心平气和,无论对待什么样的人,一团欢喜。你的诚敬、信义是自然流露出来,自自然然能感动人。不是装模作样,装模作样是假的,稍稍有点学问的人,一眼就看穿了,一文不值;真诚、真实功夫自然感动人,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彻底放下。
    佛为什么这样强调彻底放下,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虚妄的放在心上,心就变成妄心,就这么个道理。极乐世界是真实的世界,是一真法界,带一丝毫虚妄去不了,跟极乐世界格格不入;要把一切虚妄都放下,才能够进入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是一真、是清净。所以我们勉励同学们,起心动念想一想,要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言语造作要与五戒十善相应,不可以违背。违背不但不能往生,肯定堕三恶道。为什么?破坏佛教形象,破坏佛教形象是什么罪?等于破和合僧的罪,五逆罪。别人认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就是这样的,把释迦牟尼佛的人丢尽了,这罪多重。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习气、毛病,要痛改前非。真正有效的方法,印光大师说得好,读经那来不及了,读因果!读因果,中国人无过于《感应篇》、《阴骘文》,每天去读这些,以此当作一面镜子、一个标准,检讨自己一天的思想、言语、行为。果然能依这个标准改过自新,你还有救;不依这个标准改过自新,没救了,这说实话。每天诵经念佛是福报,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就是你的习气太重,心不清净,三业不清净不能往生;往生的人三业清净,往生的人一点火气都没有了,火旺不行。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307卷)【毕竟离著乃能见】






                                              你会么
        
        在「入法界品」一开头,文殊菩萨表十信,善财童子是代表一个修行的人,修学大乘的,就叫善财。善是善根,财是有福德,是取这个意思。有善根有福德的人,这个人就叫善财。千万不要误会,想到善财童子就想到观世音菩萨旁边的一个小孩,那就错了,表法的。男女老少只要有善根、有福德,能信、能解、能行,这个人就称为善财。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社会大众的代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具足正信、正解、正行,你遇到任何人,遇到任何境界,都成就你智慧,就是成就你戒定慧三学。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得利益,不受其害。
    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不被染污的,一染污就变成邪知邪见,迷而不觉,受其害不得其利。法界,法身法界,为什么有人成就戒定慧?有人成就贪瞋痴?没有别的,就是觉跟迷。迷邪染,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就成贪瞋痴;觉正净,你接触六尘境界就成戒定慧。同样是一个境界,各人得的利害不一样,这正是宗门大德常讲「你会么」?你会,就成就戒定慧,你不会,就成就贪瞋痴。
    我们今天不是宗门根器,自己要常常反省、常常检点,现前环境里应该怎样学。环境没有优劣,它是法身,它是法界,无论是人事环境,无论是物质环境,对于一个会修的人总是有利,顺境成就了他,逆境也成就了他。对于一个迷惑颠倒的人,顺境他堕落,逆境他也堕落,顺境他贡高我慢,贪婪无厌,逆境他怨天尤人,害己害人,都造罪业。晓得这个现象,你才知道古人为什么要发心教别人,这就是讲的大悲心,大慈大悲教人。教人最重要的,要教人破迷开悟,要教人回头是岸,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迷回头依觉,从邪回头依正,从染回头依清净。总的就是从迷邪染回头依觉正净,这是佛法,这是大乘。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307卷)【如问明品即是已入信中,问答法则,成其信力修行故】



                                    什么是正教

        
        第六,「正教甚深」。什么是正教?与性德相应的,叫正教;与性德相违背的,叫邪教。性德是纯净纯善,中国小朋友念的《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性德,与本善、与性德相应的,这是正教。在中国,古圣先贤教导伦常八德,是正教。伦是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长幼是兄弟)、朋友。这五种关系不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自然而然。人生在天地之间,自然有这五种关系,畜生也有这五种关系,即使讲到九法界,还是这个关系。这个关系是自然而然,就是自然的法则,自然的道理,称之为道;随顺自然,就是德。
    道德是正教,真的甚深,为什么?它与性德相应。性德无有穷尽,所以伦理道德没有边际、没有穷尽。中国古圣先贤为我们列出八个德目,圣贤教育四、五千年来都不离这个原则,不离这个德目,这叫正教。五常为「仁、义、礼、智、信」,从这个地方引申为八德。八德有两个说法,德目里有同有异,第一个说法,这是古时候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第二种说法,比较后一点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两种说法把它合起来,除掉重复,就是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是道德,是正教。我们仔细看看,全世界不同的国家民族、不同的宗教,他们教化众生,不离这十二个字,也不离五伦。五伦是天然的大道,古来这些圣贤们没有开会,没有联系,自自然然都是一样的,这叫英雄所见,大略相同。
        —— 摘自净空老法师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311卷)【正教甚深】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2 10:26     标题: 续 15

内容见照片





图片附件: 1.jpg (2009-4-12 10:26, 146.0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32



图片附件: 2.jpg (2009-4-12 10:26, 151.0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33



图片附件: 3.jpg (2009-4-12 10:26, 191.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34



图片附件: 4.jpg (2009-4-12 10:26, 130.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35



图片附件: 5.jpg (2009-4-12 10:26, 183.0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36



图片附件: 6.jpg (2009-4-12 10:26, 124.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37



图片附件: 7.jpg (2009-4-12 10:26, 186.0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38



图片附件: 8.jpg (2009-4-12 10:26, 125.1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39



图片附件: 9.jpg (2009-4-12 10:26, 146.7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40



图片附件: 10.jpg (2009-4-12 10:26, 82.6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41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2 10:29     标题: 续 16



图片附件: 1.jpg (2009-4-12 10:29, 185.3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42



图片附件: 2.jpg (2009-4-12 10:29, 128.8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43



图片附件: 3.jpg (2009-4-12 10:29, 98.2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44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2 10:31     标题: 续 17



图片附件: 1.jpg (2009-4-12 10:31, 179.6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45



图片附件: 2.jpg (2009-4-12 10:31, 127.0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46



图片附件: 3.jpg (2009-4-12 10:31, 134.8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47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3 12:36     标题: 续 18



图片附件: 1.jpg (2009-4-13 12:36, 236.2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60



图片附件: 2.jpg (2009-4-13 12:36, 173.2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61



图片附件: 3.jpg (2009-4-13 12:36, 219.0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62



图片附件: 4.jpg (2009-4-13 12:36, 225.2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63



图片附件: 5.jpg (2009-4-13 12:36, 101.7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64



图片附件: 6.jpg (2009-4-13 12:36, 212.8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65



图片附件: 7.jpg (2009-4-13 12:36, 118.1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66



图片附件: 8.jpg (2009-4-13 12:36, 211.7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67



图片附件: 9.jpg (2009-4-13 12:36, 102.9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68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3 12:38     标题: 续 19



图片附件: 10.jpg (2009-4-13 12:38, 202.9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69



图片附件: 11.jpg (2009-4-13 12:38, 99.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70



图片附件: 12.jpg (2009-4-13 12:38, 212.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71



图片附件: 13.jpg (2009-4-13 12:38, 83.5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72



图片附件: 14.jpg (2009-4-13 12:38, 222.5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73



图片附件: 15.jpg (2009-4-13 12:38, 98.4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74



图片附件: 16.jpg (2009-4-13 12:38, 155.1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175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4 10:09     标题: 续 20



图片附件: 1.jpg (2009-4-14 10:09, 191.5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23



图片附件: 2.jpg (2009-4-14 10:09, 116.2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24



图片附件: 3.jpg (2009-4-14 10:09, 193.3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25



图片附件: 4.jpg (2009-4-14 10:09, 113.1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26



图片附件: 5.jpg (2009-4-14 10:09, 83.4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27



图片附件: 6.jpg (2009-4-14 10:09, 219.9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28



图片附件: 7.jpg (2009-4-14 10:09, 89.2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29



图片附件: 8.jpg (2009-4-14 10:09, 215.1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30



图片附件: 9.jpg (2009-4-14 10:09, 102.3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31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4 10:11     标题: 续 21



图片附件: 10.jpg (2009-4-14 10:11, 189.5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32



图片附件: 11.jpg (2009-4-14 10:11, 63.0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33



图片附件: 12.jpg (2009-4-14 10:11, 202.4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34



图片附件: 13.jpg (2009-4-14 10:11, 117.4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35



图片附件: 14.jpg (2009-4-14 10:11, 168.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36



图片附件: 15.jpg (2009-4-14 10:11, 84.2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237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5 10:57     标题: 续 22



图片附件: 1.jpg (2009-4-15 10:57, 221.0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28



图片附件: 2.jpg (2009-4-15 10:57, 96.0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29



图片附件: 3.jpg (2009-4-15 10:57, 190.1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30



图片附件: 4.jpg (2009-4-15 10:57, 125.9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9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31



图片附件: 5.jpg (2009-4-15 10:57, 210.6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32



图片附件: 6.jpg (2009-4-15 10:57, 111.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9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33



图片附件: 7.jpg (2009-4-15 10:57, 219.3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34



图片附件: 8.jpg (2009-4-15 10:57, 195.6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35



图片附件: 9.jpg (2009-4-15 10:57, 110.7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36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5 10:59     标题: 续 23



图片附件: 10.jpg (2009-4-15 10:59, 185.8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37



图片附件: 11.jpg (2009-4-15 10:59, 91.7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38



图片附件: 12.jpg (2009-4-15 10:59, 201.1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39



图片附件: 13.jpg (2009-4-15 10:59, 95.8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40



图片附件: 14.jpg (2009-4-15 10:59, 184.3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41



图片附件: 15.jpg (2009-4-15 10:59, 68.8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42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6 10:57     标题: 续 24



图片附件: 1.jpg (2009-4-16 10:57, 203.9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71



图片附件: 2.jpg (2009-4-16 10:57, 107.5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72



图片附件: 3.jpg (2009-4-16 10:57, 220.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73



图片附件: 4.jpg (2009-4-16 10:57, 97.4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74



图片附件: 5.jpg (2009-4-16 10:57, 219.2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75



图片附件: 6.jpg (2009-4-16 10:57, 56.8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76



图片附件: 7.jpg (2009-4-16 10:57, 217.1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77



图片附件: 8.jpg (2009-4-16 10:57, 95.2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78



图片附件: 9.jpg (2009-4-16 10:57, 189.7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79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6 10:59     标题: 续 25



图片附件: 10.jpg (2009-4-16 10:59, 201.2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80



图片附件: 11.jpg (2009-4-16 10:59, 112.8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81



图片附件: 12.jpg (2009-4-16 10:59, 232.4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82



图片附件: 13.jpg (2009-4-16 10:59, 89.8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83



图片附件: 14.jpg (2009-4-16 10:59, 226.6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84



图片附件: 15.jpg (2009-4-16 10:59, 93.3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85



图片附件: 16.jpg (2009-4-16 10:59, 124.8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386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7 11:06     标题: 续 26



图片附件: 1.jpg (2009-4-17 11:06, 221.9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42



图片附件: 2.jpg (2009-4-17 11:06, 91.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43



图片附件: 3.jpg (2009-4-17 11:06, 237.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44



图片附件: 4.jpg (2009-4-17 11:06, 79.8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45



图片附件: 5.jpg (2009-4-17 11:06, 140.7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46



图片附件: 6.jpg (2009-4-17 11:06, 224.1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47



图片附件: 7.jpg (2009-4-17 11:06, 96.8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48



图片附件: 8.jpg (2009-4-17 11:06, 129.3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49



图片附件: 9.jpg (2009-4-17 11:06, 86.2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50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7 11:10     标题: 续 27



图片附件: 10.jpg (2009-4-17 11:10, 206.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52



图片附件: 11.jpg (2009-4-17 11:10, 98.2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53



图片附件: 12.jpg (2009-4-17 11:10, 206.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54



图片附件: 13.jpg (2009-4-17 11:10, 107.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55



图片附件: 14.jpg (2009-4-17 11:10, 198.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56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8 15:06     标题: 续 28



图片附件: 1.jpg (2009-4-18 15:06, 197.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9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98



图片附件: 2.jpg (2009-4-18 15:06, 101.6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9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499



图片附件: 3.jpg (2009-4-18 15:06, 209.9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00



图片附件: 4.jpg (2009-4-18 15:06, 110.9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01



图片附件: 5.jpg (2009-4-18 15:06, 210.2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9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02



图片附件: 6.jpg (2009-4-18 15:06, 115.1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03



图片附件: 7.jpg (2009-4-18 15:06, 190.7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04



图片附件: 8.jpg (2009-4-18 15:06, 130.6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05



图片附件: 9.jpg (2009-4-18 15:06, 83.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06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8 15:09     标题: 续 29



图片附件: 10.jpg (2009-4-18 15:09, 199.2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07



图片附件: 11.jpg (2009-4-18 15:09, 112.3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08



图片附件: 12.jpg (2009-4-18 15:09, 202.3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09



图片附件: 13.jpg (2009-4-18 15:09, 128.9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10



图片附件: 14.jpg (2009-4-18 15:09, 189.1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11



图片附件: 15.jpg (2009-4-18 15:09, 131.7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12



图片附件: 16.jpg (2009-4-18 15:09, 135.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13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9 10:33     标题: 续 30



图片附件: 1.jpg (2009-4-19 10:33, 201.5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43



图片附件: 2.jpg (2009-4-19 10:33, 113.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44



图片附件: 3.jpg (2009-4-19 10:33, 207.2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45



图片附件: 4.jpg (2009-4-19 10:33, 116.0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46



图片附件: 5.jpg (2009-4-19 10:33, 222.6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47



图片附件: 6.jpg (2009-4-19 10:33, 88.4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48



图片附件: 7.jpg (2009-4-19 10:33, 198.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49



图片附件: 8.jpg (2009-4-19 10:33, 126.8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50



图片附件: 9.jpg (2009-4-19 10:33, 205.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51



图片附件: 10.jpg (2009-4-19 10:33, 115.1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52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9 10:36     标题: 续 31



图片附件: 11.jpg (2009-4-19 10:36, 114.3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53



图片附件: 12.jpg (2009-4-19 10:36, 210.9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54



图片附件: 13.jpg (2009-4-19 10:36, 103.8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55



图片附件: 14.jpg (2009-4-19 10:36, 158.0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56



图片附件: 15.jpg (2009-4-19 10:36, 165.1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57



图片附件: 16.jpg (2009-4-19 10:36, 118.2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58



图片附件: 17.jpg (2009-4-19 10:36, 171.2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59



图片附件: 18.jpg (2009-4-19 10:36, 127.5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60



图片附件: 19.jpg (2009-4-19 10:36, 199.4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61



图片附件: 20.jpg (2009-4-19 10:36, 107.1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6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62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9 10:39     标题: 续 32



图片附件: 21.jpg (2009-4-19 10:39, 190.2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0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63



图片附件: 22.jpg (2009-4-19 10:39, 129.0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64



图片附件: 23.jpg (2009-4-19 10:39, 222.9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65



图片附件: 24.jpg (2009-4-19 10:39, 95.6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66



图片附件: 25.jpg (2009-4-19 10:39, 178.8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2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67



图片附件: 26.jpg (2009-4-19 10:39, 131.0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68



图片附件: 27.jpg (2009-4-19 10:39, 184.1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4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69



图片附件: 28.jpg (2009-4-19 10:39, 116.0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70



图片附件: 29.jpg (2009-4-19 10:39, 213.6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71



图片附件: 30.jpg (2009-4-19 10:39, 110.7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72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4-19 10:42     标题: 续 33



图片附件: 31.jpg (2009-4-19 10:42, 186.1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73



图片附件: 32.jpg (2009-4-19 10:42, 132.9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5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74



图片附件: 33.jpg (2009-4-19 10:42, 188.7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75



图片附件: 34.jpg (2009-4-19 10:42, 126.7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9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76



图片附件: 35.jpg (2009-4-19 10:42, 197.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93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77



图片附件: 36.jpg (2009-4-19 10:42, 97.7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7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78



图片附件: 37.jpg (2009-4-19 10:42, 125.1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8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79



图片附件: 38.jpg (2009-4-19 10:42, 52.6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81
http://bbs.jixiangyun.com/attachment.php?aid=6580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