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昌臻法师文集 (第二集)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6 12:35 标题: 昌臻法师文集 (第二集)
净土法门
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
释昌臻
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证菩提,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病,心须对症用药,方能获得疗效。从这个意义讲,当前提倡修习净业,更具有适时契机的特殊意义。
第一,净土是末法最为适时契机的法门,一般说末法众生,善根浅,福报薄。业障重,退缘多。纵能修行,不易证果。《大宝积经》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少)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说明佛陀早已洞察及此,特为我们末法众生留下念佛法门这个特效药。正如印光大师所说的:“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自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至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入其中。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了生脱死,便绝无企望矣。”(《印光法师文钞》)佛法将要消灭时,最先被消灭的是《楞严经》,其他经典依次消灭,最后留下《无量寿经》住世一百年,广度有缘;本经灭后,又留下“阿弥陀佛”四字,住世一百年,此后世间就没有佛法。为什么不留其他经典呢?说明它最对“症”。当代高僧道源法师说:“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道源法师:《弥陀经讲录》)是真实语。
第二,净土仗佛力,是易行法门,佛力与自力,相差天远,无法比拟。好比一个跛子靠步行,一天不过走四、五十里;如果他搭乖汽车,一天能行百里、千里;这当然是汽车的动力,不是跛子的力量。五逆十恶的人,临终时地狱相现前,生大恐怖,大忏悔。念佛十声,也蒙接引往生。净空法师讲的,美国华侨周光大素不闻佛法,因患血癌,在绝望之际,有人劝他念佛求净土,便能深信,告其妻子儿女,现在不求病愈,唯求往生。便念佛三昼夜,亲睹西方三圣,安详往生。以一个从来不接触佛法的人,仅用三昼夜时间,即获带业往生,从此超凡入圣。佛力难思,修其他法门是不可能的。近代香港高僧倓虚法师说:“念佛这法,比参禅,比修止观,比修密宗,实在是超出超近得多了。念佛法门,人人都能行,也不用把教理弄明白,只要肯念,不怀疑,不来杂,不间断,准能往生佛国”。(倓虚法师:《念佛论》)再则,净土法门,以妄治妄,下手易,成功高。所谓“投清珠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投佛号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心)。”开始虽用妄心念佛,但是久久念去,妄念逐渐消除,真心自然显露。夏莲居居士的偈语说得好,“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的:“不假(借)方便,自得心开(开悟)。”证明念佛法门下手易,成功高。
第三,极乐世界是最易往生的净土。十方诸佛所教化的佛刹都有净土,但是要往生并不容易,必须断除见思惑,有的甚至要破除无明以后,方能往生。只有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与娑婆众生有大因缘,曾发誓愿说:“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放宽尺度,普度有缘的保证。好似学生参加高考,有的大学招生,分数线很高:500分、600分才上录取线;极乐世界这所“大学”,150分便录取,一经“录取”,直至“毕业”。这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愿力所致。
智者大师在《净土十疑》中引证,古代印度修唯识观的无著、世亲、师子觉三位菩萨,都发愿往生兜率天内院,并约定谁先往生,三年后回来报信。后师子觉先圆寂,一去竟不复返。其次世亲圆寂,三年后回报说,已到兜率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讲一座法后,绕佛三匝,即返世间,已是三年。师子觉因贪恋天上的快乐,并未进入兜率内院。无著听后,便改发誓愿,求生极乐。我们这些末法众生,应该认真衡量一番,不要好高骛远,舍易求难。
第四,念佛往生是了脱生死,一生成就的法门。一切法门均能了脱生死,不过,其它法门,上根利器一生可以了脱,中下根的人需历劫修行方能了生死出轮回,而往往投胎受生,容易昏迷退堕。古今历来不少修行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深堪慨叹!明代高僧莲池大师说:“士大夫英敏过人者,多自僧中来......迷而不返者什九,(十分之九)不负宿因者什一。(十分之一)(其故何也?五浊恶世,诸多退缘,贤者所难免也!故戒禅师身后为东坡,青禅帅岙身后为曾鲁公,哲禅师身后耽富贵,多忧苦......,古今知识,所以劝人舍五浊而求净土也。”(莲池大师辑:《往生集》卷三)在娑婆了生死实在不容易。但是往生极乐便不同。上根自不用谈,即使中下根性,一旦往生净土,便能永不退转。古德比喻,在娑婆修行,如浑浊的水澄清以后,渣滓未除掉,一经搅动,便沉渣泛起,变为浊水。在极乐修行,如将沉渣去掉,虽经搅动,也不浑浊。正如《阿弥陀经》所说:“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意为不退转)”净空法师讲《阿弥陀经》时说,一往生极乐世界,就圆证菩提。经上讲的圆证三不退。“三不退”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是初果须陀洹,见惑断尽了,位才不退,绝对不堕三恶道。要证到阿罗汉果,行不退,思惑也断尽了。必须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品法身,才叫念不退。虽然证得了三种不退,没有圆呀!圆证三不退是谁?―――等觉菩萨。哪里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个带业,见思烦恼统统没有,到西方世界,那种受用,享受生活方式就如同等觉菩萨一样,谁相信?可是,这个是事实,佛决不会妄语。等觉菩萨已经证了正等正觉,差一个无上,要成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就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最殊胜的第一法门。因为有些人不肯相信,那才教给他别的法门,说来说去,到最后,还是要归到这个法门,才能成就。真正有大福报,肯相信的,那直截了当,一生就成就了!学佛的人在一生中能够遇到这个法门,能够相信,能够依照修行,那你的福报不晓得是哪一辈子修得来的?你一生绝对成就!
由此可知,念佛往生确实是了脱生死,一生成就的法门。
第五,修净土法门,如在光天化日下,沿着康庄大道前进,不会迷失方向,不致误入歧途。处此末法时代,明师难遇,魔外甚众,邪说纷纭,不易识别;修其他法门,无明眼人指引,歧途较多,易于迷误;盲修瞎炼,走火入魔,也是常见事。修净土法门便不同,《佛说阿弥陀经》和《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已将此法门的纲领、修法,说得清楚,毫无隐晦。不用到外参访,不用探索道路,只须深信、切原,一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必定往生净土。《净土圣贤录》,记载二千余年来,历代往生事迹,直到现在仍继续编辑出版《近现代往生见闻录》。这些从古到今的大量往生事例,无不证明修学净土法门是走的易行道。下面引圆瑛法师著《阿弥陀经讲义》的事例作为证明:
明末,湖南衡阳人,王姓铁匠,一家四口,靠打铁维生,生活艰难,深感人生太苦,不知如何离苦。一日,见一行脚僧过路,问以有无既不花钱,也不妨碍生产,又能离苦得乐的妙法?僧人劝他修念佛法门。他从此推一下风箱,念一声佛号;打一下铁锤,念一声佛号,从不间断。他的妻子说:“你站在炉边已经够热,打铁已经够累了,还要念佛号,会把人累坏的!”他说:“平时站在炉边感到热,现在念佛不觉得热;平时打铁肩膀酸疼,现在念佛肩膀不疼,里也好睡了”。
后来,一天他告诉妻子:“我要回家了。”妻子说:“这不是你的家吗?”他说:“回极乐世界去。”便说一偈曰:
叮叮当当 久炼成钢 太平将近 我往西方
以上五个方面说明,净土法门的确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6 12:42 标题: 净土法门的“十六字”纲领
净土法门的“十六字”纲领
净土法门的纲领,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这是清代彻悟禅师提出来的。彻悟禅师早年参禅,大彻大悟后,改修净土,致力专弘净土法门。太虚大师论述近代中国佛教史,谈到由禅而净提倡净土的大师们时,说:“……而成就最高,得大受用者,当首推红螺山彻悟师。他的语录,对禅净一贯,卓特独到。”彻悟禅师这十六个字被印光大师尊奉为念佛法门的“一大纲宗。”我们一定要遵循这十六个字来修行,这样才能获得念佛的真实利益。
第一部分 真为生死
“真为生死”这句话说的是学佛的目的问题。
我们学佛究竟是为了什么?在我们佛教教徒中,不少人对这个问题是模糊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归纳起来,一般人的学佛目的,常见的大概有这四类:
第一类,求消灾免难,保全家平安。这个自然也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好象小孩遇到危险了,自然只有求爹喊娘,而当父母的必然要帮忙。佛菩萨是众生的父母,我们有zai 难,当然要求他。
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切事情都可以念佛求保佑,求得到解决,除了做坏事。”我们看,这个范围该有多宽?除了做坏事不能求佛菩萨,其他一切事情都可以求。《普门品》上说,求男就得男,求女就得女,还不是一般的男女,得到的是福德智慧之男,得到的是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敬爱,又有很好的品德。这绝不是随便讲的,只要我们认真求,都可以得到。《楞严经》上说:“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这都是真实不虚的。许多人正是这样做,得到好处。消灾免难,得到了利益。因此,对佛法生起了信心。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佛陀出世度众生,他的根本目的不是这些,这个是教化众生的方便法门。佛经上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欲,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众生都想得到。佛菩萨为化度众生,总是先满足众生的正当的要求。“后令入佛智,”然后逐步引导他们进入佛的正知正见。也就是让我们这些凡夫尝点甜头,得点利益,才会生起信心,才会进一步认真地学习佛法,逐步提高我们对佛法的认识,更进一步才会使我们的思想提高到要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度众生的境界。我们必须弄清楚,要求消灭zai 难,保全家平安,并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把它当作学佛的目的,那就错了!佛经上有一个比喻:就像把一颗价值连城的珠宝去换了一个糖来吃,这样太不划算了。
第二类,为了求无病无痛,健康长寿。娑娑世界的众生,病苦的折磨是很厉害的。也有不少人因为病苦认识到人生苦恼而学佛、念佛;也有不少人因为念佛,疾病痊愈而增强了信心;也有不少人因为信佛、念佛,而得到健康长寿。这是什么原因?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法身,就是“阿伽陀”药。“阿伽陀”,意为“普去”,普去众生一切病,是万病总持,一切病都能治疗。我们希望无病无痛,健康长寿,当然可以满愿。但这也并不是佛陀度众生的本意。因为,纵然让你活到120岁,也不能了生死,出轮回。
还有一层道理,学佛的人清心寡欲,饮食清淡,加上戒杀,放生,种了一些善因,自然获得健康长寿的果报,但这只是学佛的付产品。我们学佛的人不应该去追求它,即使得到也没有用处。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了生死,出轮回,追求健康长寿有什么用?所以,求无病无痛,健康长寿,不应该作为学佛的目的。
第三类,为了求神通。有些学佛的人,喜欢追求特异功能,拼命要学神通,认为这个才是学佛的目的。其实是错误的。因为神通只不过是修行的付产物,妄想去掉,障碍消除,业尽情空,心如明镜,自能照天照地,无所不见。所谓“无碍之谓通。”心无障碍,便得神通。但是,得到神通,并不能了生死,出轮回。邪魔外道,以及灵鬼,都有神通,依旧沉沦六道,无法出离。可是有些学佛得人,到处寻访异人,追求神通,往往误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见神见鬼,如癫如痴,给自己和家庭造成种种烦恼痛苦。历来许多有大神通的高僧,教化众生,从不谈神奇,总是从最平实处下手,持戒修行,净化身心,才能了生死,出轮回。同时告戒行人,纵使得到神通,一有贪著,便会受害。这是我们应该牢记和遵循的。
第四类,为了修来世,想下辈子过好日子,享点福。这些人感到人生太苦,实在不想再活下去,想好好修行,积累福德,下世有好日子过。这种想法从根本上讲,对生死的苦,轮回的苦,还是没有搞清楚。虽然他感到人生很苦,但并不想出轮回,还想再来婆娑世界享福报。这些人遭遇不好,环境恶劣,感到很痛苦,这些当然也是苦,但并不是人生真正的苦,这些苦与根本苦(轮回苦)比较起来就算不得什么了。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众生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生死死了无穷期,这本身便是一大苦!一般不懂佛法的人认为死了死了,死了就了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死了还要去投生。变人就很苦了,到三恶道就更不用说了。生生死死,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永远出来不了,生死轮回,既无起点,也无终点,轮回不断,永无止息。在座的人,在过去生中,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等,都去过了。当然也种了善根,今生才得变人,才闻佛法,这是很不容易的。再一转下去,要哪一世才能变人,才能再听佛法,就很难说了。从根本上说,我们今生学佛、念佛,当然就是修福德,修智慧,种下善因。如果我们不把它作为往生净土、了脱生死的资粮,而用来求下世福报,虽然肯定求得到,但到了下世大富大贵,贪恋五欲,尽情享乐;殊不知福报越大,造的恶业也就越大。到第三世福报享完了,恶业却造就了,就把自己送到三恶道里去了。所以,佛教叫做“三世怨。”
莲池大师有段开示说得很好。他说,他观察历来当大官的,又有学问,又有才华,多数都是过去生中修行的出家人,并且修持得很好。但他们没有把功德用来求生净土,就变成下一世的荣华富贵了。这些人中的十分之九的人入胎就迷了,尽惰享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够保持清净心,继续修行。这说明投胎以后能够不迷的人太少了。印光大师讲过一段公案:清朝末年,有三位书生上京求名。参加殿试,江苏彭蕴章,中了状元;云南人何桂清得第二名榜眼;陕西人张费得第四名传胪。三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原来,彭还记得前生的事情,对他们说:“我们三人前生都是出家人,同在一个庙子参禅。”何桂清官运亨通,担任了两江总督,与太平天国军队打仗,为了保全个人性命,把精锐部队调来保卫自己。当时,前线节节败退,他就想跑。当地士绅苦苦挽留,他便叫卫队开枪打死了十几人。士绅们就告皇帝,立即把何抓去砍了头。张费做过咸丰皇帝当太子时的老师,后来奉派为钦差大臣,与回族军队谈判,被诱杀身亡。何、张二人都是凶死,必然堕入恶道。这三人前生中善因,但入胎都迷了,这一世没有一人学佛,都是尽情享受荣华富贵,造了种种恶业,下一世,遭受恶报。
上面讲的四种类型的学佛目的,都是不正确的。那么,人们学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只有“真为生死,”才是学佛的正确目的。
真正为了了脱生死,出离轮回,这是释迦佛出世的大愿,是佛陀出世的大事因缘。
为什么一定要了生脱死呢?因为生死轮回太苦了。先说人生的苦,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实际上不止八苦。八苦是基本的苦,人人都免不了的“
生苦--当婴儿的时候,我们记不得了。但我们看新生的婴儿都在哭,没有笑的,可见那个日子不好过。还有一层很重要的道理,佛经上说:“生为苦本。”我们这个躯壳是一切苦的根源,病、老、死,种种苦难都因它而来。
老苦--在座的诸位六十岁以上的同修都能体会到。
病苦--不少人都有这种经验,疾病对我们身体、精神的折磨,医药费用的担负,都能体现出痛苦。
死苦--虽然我们还没有直接经验,但从亲朋好友死亡的情景,可以理解、感受到一部分。这是再有地位,再有金钱也免不了的。
爱别离苦--我们的亲人、好朋友常常会出现生离死别的痛苦。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也曾感慨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你讨厌的人,憎恨的人,偏偏要聚会在一起,想摆脱也摆脱不掉。从三世因果的观点来看,你前世的冤家对头,往往正是今天的亲属。
求不得苦--人生欲望无穷无尽,不可能完全满足。求不得苦是人人都不可免的。报载有个美国富翁服药自杀,说明金钱也不是万能的,富翁也有求不得苦。
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五种覆盖我们思想的东西,即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物质世界,包括我们的肉体。我们的肉体,佛法里称作:“色身。”受、想、行、识都是我们的精神状态。人,就是五阴合成而成,就是精神、物质的结合体。五阴炽盛,即是身心的苦恼十分剧烈。贪、嗔、痴、财、色、名、食、睡,种种妄想,欲火燃烧,促使人们去犯下杀、盗、淫、妄的罪恶,要想罢休也难罢休。
这八种苦是最基本的,人人都免不了,不过有轻重不同而已。
学佛从哪里下手?就是从观察人生的苦下手。若不知道人生有这么苦就不会想学佛。我们要通过观察自己的苦,确确实实了解人生就是苦,这样才会与佛法接近,佛法就是解决人生根本苦。让我们出离生死苦海的学问。观察了人生的苦,还要进一步观察轮回的苦。因为人生的苦与轮回的苦相比较,人生的苦只是小苦,轮回才是大苦。三界内有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是三善道。阿修罗有神通,有福报,但好斗,他们是善恶夹杂,可以归为善道,也可以归入恶道。这三道以外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六道轮回出不了因果规律。修十善,造十恶,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而六道轮回就是十善十恶应得得果报。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客观规律。因果贯穿三世,不要说我们凡夫,连罗汉以上的圣人,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
在六道当中,得人身很不容易,失人身很容易。所以释迦佛当年在地上抓起一把土起来,告戒弟子:“得人身就如手上的土,失掉人生就如地上的土一样。”这绝不是随便举的比喻,这是佛以慧眼观察的实相。这说明了“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若堕入地狱,动辄就是千年万年。地狱的苦我们无法想象,从《地藏经》的叙述可以了解到的一点点,那绝不是寓言、神话,那是佛以慧眼亲见并如实叙述出来的。畜生道的苦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修菩萨行的人,“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思念地狱的苦,发起救他们的心。地藏菩萨发起“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伟誓愿,直至现在,仍在地狱普度众生。所以三恶道实在是苦不可言。即使是三善道,天道享乐,寿命长,但福报享完还是可能堕地狱,并且正因为天道福极太好,只知享乐,不想学佛。佛经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没有说:“天身难得”。说明了要知道人生的苦,才能生起学佛心,才能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才能成佛。佛陀是在人间度众生,而不在天道度众生。历代修学的圣者,都是在人间修成的。说明天道修行很难,只是享福报,福报享完,必然堕落。人生当然是苦多乐少,所谓乐就是享福报,享福就是消福,就是造业。结果,一些人福报享尽了,恶业也随之造就了。种了什么因,就该得什么果报。人生一旦醒悟了,可以修行,可以成佛,可以了生死,脱轮回;如果,不醒悟,是极危险的,很容易堕入三恶道。至于阿修罗道,善恶夹杂,也很危险,恶因种多了,下一世也会到三恶道去受恶报。
总的来说,众生在六道轮回中,生生死死,无有了期,这是最大的苦,所以佛陀教育我们:必须了生死,出轮回,成佛道,度众生。这便是诸佛出世的大事因缘,这便是学佛的真正目的。这一点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
为什么净土法门的纲领第一句明确提出“真为生死”?因为这是目标问题。如果目标错了,南辕北辙,学佛就枉学了!所以必须把学佛的目的弄清楚,这是首要的问题。
第二部分 发菩提心
现在讲第二句:“发菩提心”,这是一个发心的问题。发心就是发愿心,这是学佛的重要问题。修净土法门更注重发愿心。“金刚非坚,愿力惟坚。”说明愿力十分重要。愿力比金刚还坚固,所以有愿必成。愿叫做“金刚种子”,只要我们发了,永远不会坏的。
佛法分大乘、小乘。小乘佛法只为了个人了生死,大乘佛法就不同了,要发大心,发自利利他的心,要普度众生。念佛法门是大乘法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每一条都是要度一切众生,往生净土,让一切众生最后成佛。我们修念佛法门,能不能和大乘佛法相应,就要看我们是怎样发心的。有些人念佛,一心要求自己往生,不管别人。这样念佛,你把念佛法门修成小乘法了。还有一些人念佛,想求来生的人天福报。这样念佛,你把念佛法门修成人天乘了。人天乘好比是开往人天道的列车,搭上这个列车,当然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
同样是修念佛法门,由于发心的不同,其结果完全不同:有的修成大乘法,有的修成小乘法,还有的修成世间法(人天乘就是世间法,在六道范围内)。可见,修念佛法门如果对于发心问题没有搞清楚,或者发心不正确,即使用功修行,修来修去把自己修到六道轮回里去打转转,永远出不来,岂不是合天冤枉吗?所以发心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从三方面来谈:
第一,什么叫菩提心?就是自觉觉他的心;也就是上求佛道(修智慧),下化众生(培福德)的心,就是菩萨发心!也可以说,菩提心是一种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相结合的心。
在明白了菩提心的涵义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出有些人学佛的态度和认识是错误的。有些人学佛,是抱着一种消极厌世的态度,对周围的一切都非常冷淡,非常无情,一切都无不想问,只想自己早点往生,个人离苦得乐。这种态度与菩提心不相应,跟阿弥陀佛的愿力不相应。我们学佛的人应当是既要观察自身的苦,又要观察众生的苦,既要关心自己了生死,也要关心众生了生死,要同众生一道了生死。这个众生实际上包括了你自己和你的亲属在内。这样发心,力量可就大了。有些人说,念佛是送死的法门,临命终时才用得上。这是不懂得念佛法门是大乘法门,是自利利他的法门。发菩提心就是学菩萨发心,也就是学菩萨修行。什么叫菩萨行?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个就是菩萨修行的纲领。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并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乐,而是去留学,去提高自己的境界,让自己能够得到智慧、福德、神通;然后乘愿再来,到娑婆世界广度众生。因此,应该为度众生而往生,这样发心才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吻合,才能感应道交。
还有一层道理必须明白,往生净土是我们的神识--第八识去,躯壳是无法去的。所以修念佛法门达到一定境界的人,虽然身体还在娑婆世界,但他的神识早已到了极乐世界,并不是一定要断气之后才往生。
第二,发菩提心的重要意义。 《华严经》上说:“菩提心就象种子,能够生长一切佛法;菩提心又像良田,能够长养一切善法。”所以,菩提心称为“善中之王。”发菩提心,对于修净上法门来说,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无量寿经》里,阿弥陀佛第十九条大愿“闻名发心愿,”译成白话就是:“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听到我的名号,就发起菩提心。既然发了大心,必然有大行(因为心是动力,有了愿心才会有行动)。于是就勤修种种功德,不怕任何挫折、阻挠,愿心坚固,绝不退转并且用所修的一切善法,回向净土,愿生极乐世界,专一持经、持念名号,昼夜不间断。”这一条愿就是“闻名发心愿,”它的重点就在发菩提心上。菩提心就是众生的慧命。慧命也是未来我们成佛后的法身。所以佛经上说:“初发心时变成正觉。”只要今天我们发了菩提心,就种下了未来成佛的因。发心是因,成佛是果。因此,发菩提心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清代省庵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他的《劝发菩提心文》上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能够少善根、少福根,缺乏这两个条件,不可能往生净土。”下面他这样解释:“多福德,什么叫多福德?多福德莫过于执持名号。什么叫多善根?莫过于发菩提心。”他还说:“暂时称念名号,就能够超过布施一百年德功德。”对此,我们不要怀疑,这是祖师的开示啊!他又说:“只要发了菩提心,就超过你历劫修行的功德。”这也说明了发菩提心的重要。
发菩提心与修净土法门的的关系非常密切。近代高僧弘一大师说:“修净土法门的人,第一必须发大菩提心。”他引证《无量寿经》上说的“三辈往生,都必须发菩提心”的话。又引证《观无量寿经》上说的:“欲生彼国,应发菩提心。”他又说:“由此看来,只求自利的人,不能往生。”
净空法师也说,你若能劝两个人念佛,这二人往生了,那么在你临命终时,这两人一定会同阿弥陀佛一道来迎接你。这说明了只要你能劝一个人往生,就凭这一条,你也决定能往生。实际上,我们自己能够认真地多劝人修净土法门,这种发心,就与阿弥陀佛一样。你的心都与阿弥陀佛是一样的了,你不往生,朝哪里走?往生就是心嘛,这个躯壳是去不了的啊!所以说用不着怕多做弘法利生的工作会耽误功课,不能往生,这是凡夫知见。
印光大师说:“我们应当有自利利人的心,应该经常劝人修净土法门,劝人能够发心往生净土,自利利人。这样做,可以先从你的家庭开始,劝自己的父母、亲属,劝他们发心念佛,然后推广到社会上的人,共同来修净土法门,大家都发愿心往生净土。”他说这种利益跟你只图自己往生的观点相差是天壤之别。我们发心应当是由近到远,由自己的亲人推倒一切众生,也是由小到大。开始发心,往往是为个人,为自己疾病缠身,环境困难,或者为自己全家消灾免难,但是不能仅停留在这个上面。一定要逐步扩大心愿,最后就要发心度一切众生。本来,一切众生就与我们自身关系非常密切。他们都是我们过去生中的父母亲属,也都是未来的佛菩萨,同我们真是息息相关。从理上讲,“自他不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利他就是利己。因此,我们发心度一切众生,当然也就是包括自己和你的亲属在内了。我们修行就是应当把自己放到众生当中来修,不能脱离众生,更不能把自己同众生对立起来修,那是错误的。比如有些人不愿意做一点弘法利生的事,不愿意为别人服一点务,生怕多做一点事情,耽误了自己的功课。如果存这种心的人,希望他对照一下阿弥陀佛的愿力,考虑一下,你这样与阿弥陀佛的愿心相不相应?能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如果我们的愿心与阿弥陀佛完全相反,怎么能往生?怎么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不要说我们不重视自己的修行,而是说一定要把自己放到众生当中来修,不要和众生对立起来修。因此,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在自己有了深信。有了切愿,又能认真念佛的同时,我们应当尽力宏扬净土,多劝人念佛,多为众生做事。这样,不但你往生更有把握,而且往生的品位也更高。
我们必须明白,利他就是自利,自利就是为了今后在更大范围内利他,二者是不可分的,你把它对立起来就错了。我们往生是为什么?是为度众生而往生。我们成佛是为什么?是为度众生而成佛。那种只求自利,不发心度众生的人,与阿弥陀佛的大愿无法感应道交,这种人很难往生。
第三,怎么发菩提心?提出两点:
(一)要为度众生而成佛。我们学佛,就是学习佛的思想、言论、行动,就是学习佛的身、口、意三业。发菩提心就是发学佛度众生的心。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佛是觉悟了的人,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因为我们本性就是佛嘛,只是被蒙蔽了而已。学佛就是让我们去妄念,妄念去掉真心显露就是佛。不要认为我们凡夫俗子成什么佛嘛,连成佛的心都不敢发,这是对不起佛陀的教导,也对不起自己的常住真心,因为它本来就是佛嘛。
唐代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人去问一位禅宗大德:“众生都有佛性是真的吗?”回答道:“是真的,众生都有佛性。”又问:“狗有没有佛性?”回答:“狗有佛性。”他说:“我有没有佛性?”回答:“你没有佛性。”这人当然很奇怪:狗都有佛性而我没有佛性。大德说:“因为你不敢承当嘛!”这句话也可以用到我们身上。我们不敢发成佛的心,就是“不敢承当,”因为你不相信“自心是佛”嘛!觉得自己太渺小,不能成佛,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佛陀说得很清楚:“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是心”就是这个心,我们这个心就是佛啊,我们这个心就可以作佛,我们念佛就是“是心作佛,”所以念佛求生净土,最后结果必然成佛。
因为在娑婆世界修行容易退转,所以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大祗劫,很难很难。但是,往生净土就不同了,一旦往生,永远不退,而且是莲花化生,寿命无量,永远修下去,当然成佛。但是,成佛决不是为了个人,为了享乐,而是为了度众生。
我们经常都在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个宏伟的誓愿,不是平列的。第一条是目的,成佛的目的--“众生无边誓愿度。”释迦佛成佛的目的如此,我们也应该这样发心。下面的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发的愿心,说明成佛是为度众生而成佛,不是成佛去享受快乐。可以说,成佛不是目的,度众生才是目的。这一点十分重要。
(二)往生是为度众生而往生。如果只为自己求往生,便与阿弥陀佛的大愿心不相吻合,接不上轨,这样就很难感应道交,很难蒙佛接引。反过来说,我们为度众生而发愿往生,自然得到诸佛菩萨的欢喜,自然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 我们愿心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台湾的证严法师是一位很寻常的比丘尼,但却是一位了不起的比丘尼。他发了大愿心,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现在成就的事业遍及全世界,她办的慈济事业,办医院、医学院、办社会救济事业,办佛教文化事业。别人问她为何有如此大的成就?她说,这是遵循佛陀的教育,愿心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这是真理。不要怕发大心,你不发大心,就没有力量,跟阿弥陀佛的愿力不相应,你怎么往生?又有人说,你要发心度众生,最后就长期留在娑婆世界度众生好了,为何还要往生极乐世界去呢?问题在此,我要反问一句:“要度众生,凭什么东西去度?”只有念佛求生净土,见佛闻法,自然你就得到大智慧、大福报、大神通、大辩才,再回到娑婆世界来广度众生。所以必须要发心求生净土,才能实现在更大范围度众生,才能够圆满这个愿心,这个不仅是我们修净的人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修禅,修密的人也最好先往生净土,见佛闻法,提高自己的境界,有利于将来更好地度众生。宋代死心禅师在自己彻悟后,劝人修净土,说:“参禅人最好念佛,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借)弥陀愿力,接引往生。”因为可以不退转,避免投胎又迷了。这是说参禅的。1990年的《法音》杂志上载过一件修密法的往生净土的事情。上海一位仉老居士与他儿子仉维全居士,都是修密法的。从前皈依能海上师,后来又依止清定上师,仉老居士在临终时告诉家人说:“我不往生净土,就在娑婆世界度众生。”他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就把详细情况写信告诉清定上师。上师认为这样不妥当,亲自给仉老居士做了一堂烧往生的佛事,把仉老居士的神识召唤到密坛来,为他开示,应该往生净土的道理,问他愿不愿往生,他表示愿意。然后就看见仉老居士的神识坐在莲花上往生去了。这件事是上海郑颂英居士(郑老居士是一位很有修持的人,不会打妄语)记下来,载在《法音》杂志上的。这说明就是修别的法门的人,能够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提高自己以后,再来度众生,也就更有把握些。
以上讲了三个问题,愿与大家共同勉励,都来发菩提心,多做自利利人的事,将来都能往生净土,最后都能成佛,圆满度众生的心愿。
第三部分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八个字概括了净土法门的纲领,就是信、愿、行三个字,也就是生信,发愿和持名念佛这三件事。藕益大师说:“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可见,信、愿、行三者缺一不可。
第一、怎样生信?
学佛,首先必须具有信心。“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学佛有四个步骤;信、解、行、证,信是第一步。信、愿、行三者,首先必须生起信心,才能发愿,有愿才能起行。特别是净土法门,称为“易行难信之法”,建立信心,尤为重要。可以从五方面去建立信心:
1、信释迦佛决无妄语
不妄语,世间有道德修养的人也能办到,何况佛都以“妄语”列为根本戒,一般进入佛门接受五戒的佛教徒都不敢打妄语,更何况是人天师表、觉行圆满的稀有世尊呢?佛陀连王位都放弃,一无所求,何用妄语?!《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因为众生与佛差距太远,易疑难信。如像蚂蚁、蚊虫要想推测人的的智慧和能力一样,当然无法相信。《观无量寿经》说,韦提希夫人要求看到极乐世界,佛立刻让她和五百宫女都亲眼看见。可知佛所说的全是亲证亲见的境界,是真语实语,无奈众生把它当神话寓言罢了。
2、信阿弥陀佛决无虚愿
阿弥陀佛在弃国出家时,即发四十八条大愿,历劫修行,早已圆满完成,决无虚愿,方能成就西方极乐国土。“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佛寿无量,十劫很短,“今现在说法”,现在仍主极乐教化,仍在说法度生。特别是第十八愿说:“十方众愿,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佛的大悲愿力对我们所作的保证。
3、信自心是佛
佛的名号“阿弥陀”三字,是横遍十方的无量光,竖穷三际的无量寿,也正是人人本具的佛性。所以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西方不远,在我心头;心头清净,即心即佛。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必须深信。但是,又不应因此否认实有西方,实有弥陀。因为极乐世界本是弥陀愿力所成,正与娑婆世界是众生共业所感一样。我们念自性本具之弥陀,决定得生自心本具之极乐。正如夏莲居士所说:“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4、 因果规律客观存在
因果规律是佛法的核心。虚云法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概括无余了。”又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一切事有因必有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种念佛的因,结往生的果。种散心持名的因,结将来成佛的果。例如,佛在世时,一老人八万劫前曾因念佛一声,而遇佛出家证果。如种一心不乱的因,必获临终往生的果。
5、 从古到今大量往生事例
《净土圣贤录》记载着二千年来大量的往生事迹,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出版《近现代往生见闻录》,以及佛教刊物中经常报导的许多往生事例,单行出版的往生事迹记录更不可胜数。有的人怀疑,这些人是否真的往生呢?这不难检验。人在临命终时,不可能作假。如不少念佛人能预知时至,不留恋,不恐惧,不昏迷,持念佛名,安祥舍报;有的死后,头顶温暖,室有异香,或呈现其他种种瑞相的。这是客观事实,不容否认。
从以上五方面可以建立起信心。
第二、 怎样发愿?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藕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只要有真信切愿,临终十念,甚至一念也能往生。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信愿,纵然把名号持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也难往生。
深信之后,便要发愿。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说:“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就欣求。”可见,我们相信了还不行,还要发愿以求生净土。清代省庵法师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发愿十分重要,必须重视。
在发愿中,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 首先,要厌离娑婆世界
认识娑婆世界的苦,苦有“八苦”,而最根本的是有这个躯壳,身为苦本,生生死死,永无了结;六道轮回,永难出离,我们要了脱生死,就要有脱离生死的紧迫感。
2、 不能发愿只当自了汉
净土法门是大乘法门,是自利利他的法门,我们应当发自他两利的愿,希望所有众生都求生净土,这样才能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才能感应道交。
3、 不要发心修来世
发这样的愿,就是求人天福报,不可能往生净土;并且永远跳不出生死苦海。因为,你只想修来世。要知道三世因果,如果来世享受荣华富贵,在享福的同时,会大量地造种种恶业,第三世就可能到三恶道中去。因此,必须发愿了生死,出轮回,求生净土。
4、 发愿不能脚踏两只船
又想往生净土,又留恋娑婆世界。这说明自己信不真,愿不切,到了关键时刻,就不能往生净土,这类的事例很多,要以为鉴。
5、 念佛人有病要发愿求往生
不要发愿求病好。这是印光大师说的,必须牢记。只发愿求病好,说明自己还留恋娑婆世界,怕死还是要死,如发愿求生净土,说明你能放下这个躯壳,一心念佛,业障消得快,寿命未尽,病反而会好了;要是寿命尽了,便能往生,了脱生死,达到了学佛人的根本目的,这是好事,又何惧之有?
第二、怎样念佛?
方便门中,凡是佛所说的法门,统统是方便法门,而最容易、最简单、最直接、最快速、最圆顿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
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说:“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净空法师说,在一切经典中,《华严经》、《法华经》是圆教一乘大经,是经中之王。而《华严经》讲到最后,一生成佛了。怎么成佛的?念佛往生净土成佛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才圆满成佛;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这样圆满的。《阿弥陀经》是《华严经》的总结论、总归依。一句阿弥陀佛,就把一切法门全都包括在其中了,真正念到一心不乱,禅也成就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密也成就了,三密相印,即身成佛;戒律更不必说了;教,一切都通达了,念佛法门确实殊胜,是“华严奥藏”,奥是奥秘,藏是宝藏,就是念佛求生净土。《法华经》也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归宿,《法华经》有二十八品,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最为流通,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法王子、后补佛。《楞严经》是禅、密宗修的经典,但与念佛法门关系最深、最切,其中特别的法门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章”,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章”。真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一切诸佛之心要”,一切诸佛如来传心的法要,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真是菩萨万行之指南。菩萨行门无量无边,都是以西方极乐世界为归宿,所以“皆不出于此”,我们才知道《阿弥陀经》在一切佛法里占的是什么分量!要想详细地说明、赞叹,一劫、三劫、无量劫也是赞叹不尽的,唯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体会,才能相信。
念佛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由于方法太简单了,不易使人相信,特别是知识分子更难相信。我自己也有过沉痛的教训。以前,有大德送我净土法门的书,劝我学佛修净土法门最好,念佛求生净土最有保证。当时,我一听,思想上很反感,认为净土法门是认不得字的老婆婆修的,怎么叫我修?!他送我的书根本没有看。自己好高骛远,禅宗,密宗都学过,结果都没有收获,时间也耽误了。后来,自己才忏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所知障,我慢贡高,在“学”佛中造成自己很大的失误,走了很多的弯路,最后才找到了适合自己根器的道路,明确了念佛法门不只是老年人才修,准备等死的,决心专修净土法门,一心念佛。
念佛有许多方法,诸如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念佛等等,而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的是持名念佛。在持名念佛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明确修净土法门持名念佛是正行
《阿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念佛就是培植善根和福德。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比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中“…若 六 日,若 七 日,一心不乱”后面多这么几句:“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这说明我们能不能往生,念佛是正行。至于我们做善事,一定要回向净土,否则,只是人天福报,在“六道”里面,作为下一世生 天道、人道的因。圆瑛法师提出的求福、求慧、求生净土,说明求福德,求智慧,是为往生净土,这样的福慧才不会变成人天福报。
2、 要懂得念佛具有不可思议的威力和很多的好处
持名念佛很简单,正是体现了佛陀的大悲心。“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看起来很简单,却是“万德洪名”,是佛的万种功德的结晶,威力无穷,含义很深。六字洪名是梵文译音,“南无”含有四层意思:一是恭敬,印光大师说,有一分恭敬,得到一分福报,消除一分罪业。二是顶礼;三是皈依;四是度我。“阿弥陀”这三个字是无量光,表佛的智慧,遍满空间;无量寿,表佛的福德,超越时间,无边无际。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我们人人都具有的佛性。念佛的心就是佛,念佛就是在作佛,所以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就是由迷到觉。只要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总有一天,我们就可以觉悟,就可以成佛。 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佛一声,罪灭河沙。” 印光大师也说,念佛,生也得大利,死也得大利,确实如此。
3、念佛佛的方法,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把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窗口关闭起来,就是“一心”,不受外界的干扰。“净念相继”就是清清净净地不间断,不夹杂,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一直念下去,就是“不乱。”这样,就会达到“一心不乱”,往生就有把握了。
要达到“一心不乱”,首先,一定要专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了十方一切诸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求健康长寿,自会健康长寿;不求消灾免难,自然zai 难远离。
其次,要信愿具足,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以一念代万念,万念归于一念。要把一个“死”字顶在头上,作到憨山大师所说的:“若当人果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头燃。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难复。要将此一声佛号咬定,定要去掉妄想。一切处念念现前,不被妄想牵缠遮障。如此苦下功夫,久久纯熟,自然相应。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
还有,要注意防止散乱、昏沉。必须做到“心念耳闻”,念一个字,听一个字,念一句,听一句,心中念得清清楚楚,耳里听得清清楚楚,使妄想杂念无从产生。如果发生昏沉现象,应该振作精神,高声念佛;在打坐时,可以把腰挺一挺,睁睁眼睛;也可以站起来拜佛。
以上是从信、愿、行三方面,说明修念佛法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6 12:43 标题: 一句佛号 一部经 一生成就
一句佛号 一部经 一生成就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 ,必须专修,不能杂修。但是,不少同修对于这个问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理解,总觉得一句佛号太简单了。怕不保险,所以想方设法多增加一些。念这样经那样经,这样咒那样咒,甚至于兼修其他的法门,认为这样才“保险”。有些同修,学佛很用功,但他的功课非常复杂,有的人每天早晚按寺庙的“早晚课诵”全部做完,要做一个多钟头。你修净土法门,用不着这样做。不是说各种经越念得多,咒越念得多,什么法门都修,寺庙里僧人的功课也全部做完就对。这完全错了,这叫杂修。这个问题相当重要,我们特别提出来,希望同修们认真思考,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认真解决。
莲池大师是菩萨再来、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明代的四大高僧之一。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念佛不专一》,他指出,他从前到处参学时,接触过一些高僧大德。当时,他看见做盂兰盆会,以为盂兰盆会一定要设供。要做很多佛事,要念很多的经、咒。结果,就是集合大家念了三天佛,这就把盂兰盆会做了。这是高僧的做法,说明了这些大德懂得念佛的作用,结果效果非常之好。他还举了一件事,有一个庙子的当家师被逮捕,寺庙的首座和尚就集合全体僧众生来做佛事,祈求保佑当家师能够得到释放。这个事一般人就要做“阳普佛”。念消灾延寿药师佛。但他们并未这样做,也是集合大家念佛就解决问题。这都是高僧大德的做法。他们深深懂得,念佛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说求消灾免难一定要念药师经;消业障要拜粱皇忏,只要你懂得至心念佛一声,可以消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什么zai 难不能消除?你要说求延寿,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念佛还不能延寿吗?要说开智慧,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无量光就是智慧之光。我们念阿弥佛的名号,还不能开智慧吗?要说去病,一句佛号叫“阿伽陀药”,万病总持,什么病都能解决。可是,有些同修以为要消灾延寿非念药师经不行,念佛号恐怕顶不住。解zai 难,要念观音菩萨名号,怕念阿弥陀佛解决不了,这实际上是我们的分别意识在作怪,知见不正,这就造成了杂修,所以不专一。说的是修净土法门,结果zai 难来了就赶快去念药师经、拜梁皇忏,把平时念的佛号放下。认为这个不顶用,这个看法完全是错误的,这个杂修问题不解决,你念佛只能说种一点人天福报,要想今生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我看很难很难。所以我们要专门提出这个问题来给大家谈清楚。
“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这三句话是莲池大师的开示,这不是随便讲 的。莲池大师他不但这样教导我们,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是大成就的人,也可以说是一个大忙人,找他的人多得很,他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是,他每天保证念十万声佛号,而且著作不少,都收集在《云栖法汇》中。《阿弥陀佛经疏钞》就是他的著作。莲池大师,一生成就,当然是上品往生。他修净土法门真正是专到了极点, 正因为专到了极点,所以他的成就也就不是一般的了,成就才有这么远大。
有人怀疑:提倡“一号佛号,一部经”,是否不需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不能这样理解。前者侧重说行门,后者侧重说解门。解行须不可分,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再者,“深入经藏” ,不能理解为“博览群书” ;而是“善解如来真实义” ,方能“智慧如海” 。还有,学修佛法,不同于研究世间学问,而是一经通一切经通。这里不要误解祖师大德的开示。
净宗大德净空法师在讲《普贤行愿品》时,他也有一段开示,他说,我们这一生,真正要想往生,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是一个“专”字,没得别的诀窍,就是专。你要专信,来建立信心;专愿,一定要发愿求往生净土,而且要发大愿,发菩提愿;专念就是念一句佛号,这就成功了。你真正做到了,三个月就可见效果。这个效果你自己就有感受。这绝不是虚无飘渺的,自己就能够验证。这段开示说得很好,说明你专到了极点 ,你就通了,跟阿弥陀佛挂上钩了,电源接通了,你就得到了阿弥陀佛的加持,自然就容易感应道交,那还愁不能往生吗?所以念佛法门没有别的诀窍,诀窍就是专。杂是错误的,认为法门要多修些才保险,那是凡夫的看法。希望同修们结合平时自己的看法,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我们学一阵佛,花了那么大的精力,只种一点人天福报的因,太不划算了。古人有个比喻,好像把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珠,拿去换一个糖来吃了,这太不值得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专。因此,可以说修净土法门究竟是专修或是杂修,这不只是一个方法问题, 而是一个方向性问题。净空法师在讲《阿弥陀经疏钞演义》时,他说,佛陀在《大集经》里讲过,正法时候的众生戒律成就。成就就是证果位;像法时期,根性差一些了,禅定成就,修禅要有定力才能成就;末法时候,净土成就。我们现在处在末法时期,所以只有修净土法门才能成就。这并不是说其他法门不好,也不是说修其他的法门不能成就。而是从时节因缘来说,末法时期的众生一般来讲,只有修净土法门才最切合根机,才有把握。我们今天处在末法时期,我们能够相信净土法门,这就算是应机了。如果我们修净土法门又来一个大杂烩,那就成就不了。这不是净土法门不好,而是我们修的方法错了。你以为这一句佛号不保险,还要多念一些经咒,这是自己弄错了,没有认清专修的重要,没有领会到佛陀所开示的“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修净土法门要听祖师的开示,就是一句佛号、一部经,你才能够一生成就。你不相信这个开示那是自己误事,不能 怪法门不对。
要在一生当中,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这是一个方向的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专修,必须对莲池大师个开示深信不疑,而且按照这一开示修行,才能够解决问题。如果你不相信这个,而按自己订的去杂修,到处去打听什么法门是捷径,什么经咒更好,那是自己误自己的往生大事。你既然选定了净土法门,你又不相信净土祖师的的开示“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你还要去学这样那样的法门,总想多学一些,你怎么能成就!举个比喻,条条道路通北京,你选定了这一条路就按这一条走。如果你宝成路走了一段,听说走成渝高速公路去更好,你又倒转来走成渝高速公路。从成渝高速公路走到重庆了,又听人说坐船过三峡去更好。这样,东一下、西一下的结果就到不了北京。佛告诉我们的法门,每一个法门都可以使我们到达涅槃彼岸。但不能样样都修,你没得那个精力,没得那个时间,样样都修就不能深入,道理就在这里,所以必须专一。修任何一个法门都得如此,修净土法门也不例外。
这个道理可以举一个事例来说明。
这个例子是倓虚大师《念佛论》上讲的,是近代的人,是谛闲大师的一个徒弟,是个补锅匠,浙江人,一辈子补锅,挑起担子在街上转。补到四十岁还不敢成家,因为没有积攒,得有钱啦,他就感到人生的苦,懂得了人生是苦就想了出离。他找到谛闲法师,他和谛闲法师是同乡。谛闲法师是修天台宗的。天台宗要讲教理,没有文化的人学不进去。谛闲法师说,你年龄都四十岁了,又没得文化,就去念佛,修修念佛法门吧。我给你找个小庙子,找一个居士供养你两顿饭,你就一心念佛。他一听就信进去了。他就到那个庙子里去,他也没有念别的经,也没有再打听还有什么更好的经呀咒呀、别的法门呀,去多学几样保险点。他就是一句佛号,坐着也在念,站着也在念,走路也在念。这样念了三年,就对了。一天他给那个居士说,明天不要来做饭,他也没说什么原因,那个居士以为有人请他吃饭。过了中午了,居士去庙上看一下,看到他站在寮房里,走拢一看,他已经往生了,手里提着佛珠,站在床面前,居士看到,大吃一惊,把这个情况通知谛闲法师。谛闲法师在宁波,赶来都两天了,他还仍然站在那里。这就是很好的证明。他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便一生成就。他往生的品位不低呀,他已念到一心不乱了,他预知时至,舍报安详,能够站着往生了,他靠的什么?就是一句佛号。所以有的同修以为一句佛号不保险,值得我们很好思考,你那个看法对不对?
再谈一下一句佛号念到底。一句佛号念到底就能解决问题,我们先前已经举了例子。现在,好多同修并没有把念佛放到重要地位,有些人做功课,先念了很多的经,很多的咒,最后剩下一点时间来念佛。你那个位置摆错了。那个补锅匠,什么经都没有念,什么咒都没有念,他就是念一句佛号,真正作到了一句佛号念到底,念了三年,他们就预知时至了,就往生了。我们对照一下,有的同修什么经都念,什么咒都念,还把出家人的功课都拿来来早晚照着修,这完全是自己误自己的事。你不相信祖师大德的开示,你要自己私心自用,认为你那个办法对,那就没法了。就是《净土宗朝暮课诵》那些内容你也用不着全部把他做完,没有那个必要。净空法师他提了一个安排意见,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考采用。他说,早课就可以念佛号,至少念半小时,有时间的应该多念,半小时还少了。把《阿弥陀经》念一遍到三遍,这个花不了多少时间。念《无量寿经》念第六章,就是四十八愿,这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早课就这么多就够了。晚课念佛号半小时到一小时,念《阿弥陀经》一到三遍,念《无量寿经》的三十二章到三十七章。如果你的时间不够,念经可以减少,但是念佛不要减少。当然我们行住坐卧都要念佛,但是专念是很重要的。要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专念,把念佛摆到修净土法门的首要地位。.如果你安排了很多内容,念十几种经咒,念了那么多年了。比如天天念《地藏经》一下把这它放下,担心地藏菩萨会怪罪你。实际上, 这是凡夫的想法,你能专一念佛,地藏菩萨高兴得很,怎么会怪罪你呢?当然,一心念佛,专念一句佛号,一般人做不到,原因很多,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不明白这一句佛号起什么作用,有好大的力量。归根到底也就是理论上不了解,不明白,因而,产生了种种的怀疑。总认为这一句佛号太简单了,太少了,小娃娃都会念,太不保险了,这完全是凡夫知见。
现在,我们从经论上提出几点说明,就可以看得出这一句佛号有好大的威慑力。这可以帮助同修们认识这一句佛号的力量作用,念一句佛号可以成佛的道理,下面想从七个方面来谈谈:
第一、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总概括。就是浓缩的三藏十二部经典。 这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藕益大师说的。他说,一句阿弥陀佛,三藏十二部通通在里面了,一千七百桩公案通通在里面了,你真正把这一句佛号念懂了,三藏十二部你都通了,禅门的种种公案你都明白,一通百通,佛经说的就是一个问题,都是讲的心地法门,这与世间的学问不同,世间的学问,你学理科,不懂文科。我们要信得过这点,晓得一句佛号概括了三藏十二部,把这点紧紧记住你就晓得这一句佛号的威力有好大,功用有好大。
第二、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因为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法身,佛的法身无相,遍虚空,遍法界,凡夫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佛的应化身,是千百亿化身。我们看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释迦牟佛是释加牟尼佛,地藏王菩萨是地藏王菩萨,实际上从法身来说都是一回事,所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念了一切佛,同样的,我们念一句释迦牟尼佛,也念了一切佛,法身是共同的。但是因为阿弥陀佛与众生缘份最深,他发的四十八大愿要度一切众生往生净土,让一切众生成佛,这跟我们的关系最密切。所以说阿弥陀佛称为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念佛就是念心,我们的心就是佛,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把十方三切一切诸佛都念了,这还能说不保险吗?要还加别的什么经什么咒,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第三、阿弥陀佛是无上医王。无上就是没有比他更高的。医王就是医中之王,一句阿弥陀佛就叫“阿伽陀药” ,万病总持,一切病都可以医治,只看你信不信得过,只看你念不念得专一,念不念得至诚恳切。我们病来了,不念阿弥陀佛了,念药师经,念消灾延寿药师佛,或者有些人得了癌症了,连阿弥陀佛都不敢念了念观音菩萨,认为观音菩萨可以消除zai 难,让自己可以多活几年。这些都凡夫的知见。实际上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消灾延寿,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还不能延寿吗?至心念佛一声,可以消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还不能消灾吗?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用凡夫的知见来推测这些。弘一大师一生专门弘扬律宗,以戒为师,但是他修行完全是以念佛为主,有一次他病得很厉害。大家都劝他要请医生看病,吃药。他就写了两首语来教育大家,他自己也正是按这两首偈语做的。偈语很好,希望大家都要按照这个做,疾病来了,到时候就手忙脚乱,念阿弥陀佛不行了,去做“阳普佛”、拜忏等等,这是对念佛法门不了解,信心不够,认识不够造成的。弘一大师两首偈语就是回答当时劝他治病的人。偈曰: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阿弥陀佛是至高无上的医王,舍此不求,就是舍弃不求阿弥陀佛,便叫痴狂。痴是愚痴,愚痴不是没知识文化,而是没有真智慧不相信佛法,不相信宇宙人生的真理,狂是颠狂。颠是颠倒。看到一切事情都颠倒的。第二首偈是:
“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谓大错。”一句阿弥陀佛是万病总持,这个药你都不吃,就是大错特错了,是自己误自己。
这两首偈语很好,既是我们学佛人建立专念弥陀名号,就可以一生成就,可以帮助我们坚定信心,也是我们遇到疾病来了,应该按照这个对待疾病,处理问题。佛法就是拿来指导人生指导生活的。你平常念佛,一旦事情来了,你按世间的办法来处理,找大医院找名医,。完全错误。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要坚信弘一大师的开示。并以此互相鼓励提醒,病来了念佛求生净土的信愿决不能动摇,不能一心寄托在药物上。那样就会手忙脚乱,贻误大事。弘一大师说,小病服药,大病不服药。意思是说,能治的病,可以用药物施治;如果是不治之症,可不必用药。这个开示值得我们去体会。人人都要遇到疾病,人人都要过生死关。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四、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是梵文译音。为什么用音译,就是让我们容易受持。实际上这就是咒语,咒是诸佛密语。所以,六字洪名就是无上密咒。如果还觉得这个还不够,还要加这样咒,那样咒,这又是凡夫知见。加多了,结果到头来没有用。我们举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个炸弹掉下来了,马上要爆炸,在这个紧急关头念什么?念楞严咒吗?念大悲咒呢?你还没想定,炸弹都爆炸了。我们在紧急关头,生死关头,愈简单愈得力。我们看那个补锅匠,他什么咒都不晓得,他只晓得这一个咒,就是一号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到底,便成就了。假如学杂了,恐怕达不到这个成就。实际上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无上秘密的神咒,不可思议的,绝不能说只念一句佛号少了,不保险。如果真正念好了,就跟修密法是一样的嘛,三密相应嘛。怎么说不解决问题呢?
第五、这一句佛号就能够增长善根福德因缘。我们要想消业障、培福德智慧,一句佛号就解决问题了。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在“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后面,比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就多了这么几句:“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由于称念佛名的缘故,一切罪障消灭了,善根福德因缘就具足了。多这几句很关键。告诉我们至心称念这一句名号,就能消除我们多生累动的罪障,就能增长善根福德因缘。善根福德因缘是往生的条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因缘从哪里来?就从念这一句佛号来,并不是要另外去念很多的经、很多的咒才能得到,这是《阿弥陀经》上面佛陀的开示。我们的信要建立在这上面。你如果这个都不信,你还去听别人给你讲要念哪一个咒才好,念什么经才好。佛陀的开示你都不信,你信那些,这是我们自己误自己。前面举的补锅匠,就是相信佛陀的开示而成就的。
第六、要想消除多生累劫的业障,还是只有念阿弥陀佛。这在佛经上说得很清楚。“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至诚恳切地念佛一声,可以消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八十亿劫,说明时间之长,生死重罪,说明罪恶之大,不是一般的罪。但是关键就是至心,就是至诚恳切的心,清清净净的心,你不专一怎么能达得到这一点。你这样也想抓到,那样也想学,一天早晚的功课列了十几种,你说怎么能达得到专心致志。你心都搞乱了。一心称名就能够达到开悟,这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的开示:“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用不着其他的方便,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就自然“心开”,就开悟了。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有这么大的功德,我们凡夫,没有办法去理解,但是我们必须相信佛陀的开示,千万不要用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妄想来推测。我们之所以产生不放心,怕不保险,这就是凡夫知见,你用这个来推测,就要误事呀。关键在于我们信不信得过,信得过必然一生成就。补锅匠,他之所以一生成就,诀窍就在这里,没有别的诀窍,就是深信不疑。你给他说念佛号,他就只念这一句佛号,他再也没有到处去东打听西打听,还要增加什么东西。他就是专,专到极点,三年都念这一句佛号,他就成就了嘛。
第七、莲池大师说,我们念一句佛号,就是六度万行都包括在里头了。因为你一心念佛,自然恶念不起了,你还能去作恶吗?这就是持戒波罗密,戒行当然就清净了。你一心念佛,自然内心就柔和了,当然什么辱都可以忍受了,就修了忍辱波罗密了。一心念佛,自然不会退堕,你念佛真正念到功夫成片或者一心不乱,当然就是精进波罗密。一心念佛,一切妄想逐渐都消除了,就是禅定波罗密,就得到定力了。一心念佛,正念分明,时时都提起正念,这就是般若波罗密了。所以说,不要看一句佛号这么简单,它是六度万行都包括在里头,所以古德说:“六字统摄万法,一门即是普门”是真实语。为什么,补锅匠念一句佛号就有那种成就,就是他六度万行都修了,功德都具足了,他善根福德因缘都具足了,不然临终怎么会那么安详?
上面谈的一句佛号念到底,下面想谈一下专修一部经——《阿弥陀经》。
佛教的经典很多,三藏十二部我们没有办法修,就拿净土宗来说,净土五经,也不可能一齐都修,经典中,根据祖师大德的开示。当然就是以《阿弥陀经》为主。《无量寿经》叫大本《阿弥陀经》,它是《阿弥陀经》的注解,要详细一些。我们看了《无量寿经》,当然就对《阿弥陀经》更能理解。净土五经以这两部经为主,其中又以《阿弥陀经》为主,因为〈阿弥陀经〉就把净土法门的原理、方法,什么都说得一清二楚了。我们经常念这部经,专修这部经,你自然信心就加强了,你对净土法门的认识就会提高。我们按照祖师大德的开示,净土的经论中就是以专修〈阿弥陀经〉为主。当然,能先理解它就最好了,有〈阿弥陀经白话解〉写得很好的,很详细,文化程度低一点的同修也可以看得懂。还有净空法师的磁带,也好懂。希望我们的同修们能够安排时间把〈阿弥陀经〉好好学习一下,下功夫钻研一下。这对净土法门的理解就会提高,信心就会增强,认识就会改变,我们就不会动摇。我们有的同修这样也想抓到,那样也想抓到,甚至还想兼修其他的法门,说来说去就是对净土法门不了解,或者说是错误的了解,所以认为还不保险。我们应该在经典上下一点功夫,有文化的人更好办,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藕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净空法师的讲解,这些都不是很难读的,希望大家抽时间好好学一学,这样对我们修净土法门,对我们一生成就,有很大的好处。
总起来说,莲池大师开示的“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就是我们修净土法门的方针,我们必须依教奉行,你能够深信不疑的依教奉行,保证一生成就。如果文化程度实在太低,就是一句佛号。有一些文化的能把阿弥陀经再认真地学一学,当然更好。学〈阿弥陀经〉,就包括学〈无量寿经〉。除此以外。还去加东西,就是对祖师的开示不相信,你要用你的见解或者照别人的看法去做,没得好处。今天讲的就是专修和杂修的问题,这关系着每一位同修今生能不能往生净土的大事!修行的方法对不对头,与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大家给自己订了很多功课,各有各的看法,我现在提出一个问题:你到底听哪个的?听净土宗祖师的开示,还是听别的开示?并不是说其他宗的大德不好,不是这个意思,但不能听。印光大师早就说了:你修净土就不能去请禅宗的大德开示,为什么?法门不同,方法就不同。举个比喻,条条道路通北京嘛,你要问过来人,假若你要走宝成路去北京,你去问一个走过成渝高速公路过三峡去北京的人,他也是过来人,但他的经验恐怕好多你就用不上,道理就在这儿。法门不同,就不能用其他宗派的大师的开示,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既然选定了净土法门,就必须遵照净土宗的祖师的开示。我再三提醒各位,究竟你们应该怎么修,就看你是不是相信莲池大师的话:“一句佛号,一部经,”就保证你“一生成就”。你信得过,你就必然一生成就,你信不过,当然不可能成就。希望各位同修,很好结合自己思想实际,修行的实际情况,很好地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解决了,对于你今后念佛有很大的好处,能够保证你这一生决定成就!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6 12:46 标题: 念佛七的目的意义和一心不乱
念佛七的目的意义和一心不乱
昌臻法师
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
一、 念佛七的目的及意义
“打念佛七”,这个“打”字,就是举行的意思,我们平常说“打普佛”的“打”字,也是举行的意思,“七”就是七天的时间。“打念佛七”,就是举行七天专门念佛的修行活动。这是净土法门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集中一定的时间,让大家放下一切外缘,集中全部精力,认认真真地念佛,清清净净地念佛,力争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所以,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这个是根据什么经典呢?主要就是根据《阿弥陀经》。经上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是持名念佛,持念佛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快的一天、两天就可以达到一心不乱,慢的六天、七天也能达到一心不乱;实际上更慢 的是要几个“七“才能达到一心不乱,念佛七的最后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达到了一心不乱。就可以保证往生。“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阿弥陀佛及西方三圣等大菩萨们,就显现在这个人的面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个人就依仗阿弥陀佛的接引,可以往生净土。这个就是我们举行念佛七的根据,这个也是佛陀对我们的开示。
所以,我们在这七天中,不是追求别的,不是要看到什么,主要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当然,我们用散乱心念佛,也不是没有作用,也还是种了成佛的远因。也就是说,结成佛的果是很远很远的。如果我们能够念佛达到一心不乱,这个就能保证临终往生。
念佛法门是以信、愿、行为纲领。“信”要信得真;“愿”要愿得切;“行”要行得认真。念佛就是行。念佛七就是要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认真的实践。我们平时虽然也在念佛,但是干扰多,牵挂多。平时想要集中一天、半天的时间,都很不容易。还有一层道理,一个人用功,容易懈怠,很难坚持下去。集体的行动就不同了。互相监督,互相鼓舞、又有制度的约束,这样就不容易懈怠,就能坚持到底。我们修净土法门,有了信心,有了愿心,通过实践,就是通过认真念佛。只有这样,我们的信心,我们的愿心才能实现,才不会落空。参加念佛七就是实践我们的信心和愿心的一个积极的行动。也就是在平时念佛的基础上的一个提高。希望在这七天之内。我们人人都争取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一、 样才能达到一心不乱
怎样才能达到一心不乱呢?讲四点:
第一点:放下一切,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念佛“七”中来。在这七天之内,不要想家务事,不要摆龙门阵。我们参加的人,应当把一个“死”字顶在脑壳上,应当时时想到好像临命终时一样。有这样的思想,才有紧迫感,才能发起勇猛精进的心,才能够生起至诚恳切的心。这个是我们首先必须具有的思想准备。这个非常之重要。
第二点:要掌握念佛的要领。根据《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上说的两句话:“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六个窗口。摄就是收摄,收拢。都摄就是一个齐收拢,把这六个窗口统统关闭起来,单单提起一句佛号,不间断,不夹杂,这个就叫“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一心;“净念相继”就是不乱。所以,做到了这两句,就达到了“一心不乱。”这六根里面,意根是关键,心猿意马,无始以来的习气,是很难对付的。其次就是耳根,也不好收摄。如果我们能够把意、耳两根收住,其他的四根就容易收住了。所以“心念耳闻”就是都摄六根的要领。希望大家都要掌握这个要领,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提起精神高声念佛。永明禅师开示:高声念佛,可以振奋勇猛精进的心;可以排除散乱和错沉;可以排除散乱和昏沉;可以使诸佛欢喜;可以使天魔恐怖;可以使三途息苦。就有这样大的好处。大家平常在家里虽然也在念佛,但有顾忌,不敢大声念。我们在这七天中,一定要振作精神,高声念佛,不要只在喉咙上打转转,更不应该闭口不念,古代高僧,早上起来站在山头上高声念佛;使附近的居民都能够听到佛号,种下善根,这个就是很大的法布施。还有的高僧,在冬天念佛要念得全身出汗。这说明拿出全部精力在念佛,可见高声念佛非常重要。反过来说,如果念的声音很低沉,或者只在喉间模糊地念 ,这样精神容易涣散,妄念容易滋长。还有念佛的快、慢、高、低都要合节拍。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要听大家念佛的声音,不是只听自己念佛的声音,而是要把自己念佛的心及声音都溶汇在大家的有规律的念佛声音中去。这样念佛,自然就容易感应,也不会觉得疲劳。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要防止散乱和昏沉。我们都知道,散乱和昏沉,是我们念佛的两大障碍。如果能够做到既不散乱又不昏沉,那么我们念佛功夫就容易成片。成片以后,就容易做到一心不乱了。怎样防止散乱?必须至诚恳切地念,必须按“心念耳闻”的方法去念。必须做到念一个字听一个字,念一句听一句。心中念得清清楚楚。耳里听得明明白白。这样念,杂念就无从产生,保证心不会散乱。如果听不清楚,说明产生了一些杂念,就有一些散乱了。如果完全听不见,就说明杂念占了上风,我们的心已经跑得很远了,大家可以试验。还有,在殿堂内,眼睛不要东张西望。目光应该自然下垂,只看到身前三尺以内,一心念佛,不管旁人,不要到处张望。如果东张西望,必然引起妄想。口里虽然在念佛,心已经跑远了;人虽然在殿堂上,心已经不在殿堂内了。这样念佛,效果不大,这样念佛,得不到受用。再说怎样防止昏沉?高声念佛是防止昏沉的有效办法。但是,我们坐着默念的时候,容易发生昏沉,怎么办呢?这与坐的姿势很有关系。我们身体要端正,腰要挺直。不是挺胸,而是腰,腰部要打直,要坐得舒适。小腹部要放松,头部不要上望,也不要低垂。昏沉来了,必然头部低垂或者东倒西歪的。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自己应该把精神振作一下,把眼睛睁一下,把腰杆直一下。这样可以驱散昏沉的现象。假如昏沉很严重,这些方法没有效果的时候,可以站起来拜佛。这样,昏沉自然就解决了。这是第四点。
上面讲的这四点,是保证我们在七天之内达到一心不乱的重要条件。希望一定要按照这样做,就可以保证我们都能够达到一心不乱。
最后,祝愿大家在这七天当中,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净化身心,消除业障,增长福慧。这样,我们现前就能够得到大受用。将来往生净土,必定有保证。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6 12:49 标题: 临 终 助 念 往 生
临 终 助 念 往 生
昌臻法师
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都希望临终能够念佛往生。那么要怎样才能作到呢?就不能不研究这个问题。净宗祖师印光大师的《临终三大要》,对此作了重要开示。还有《临终须知》、《临终津梁》、《临终切要》一类的著作,也是应该学习的。因为学佛就是为了出轮回,了生死,生净土。如果一旦到了临命终时,又留恋恐怖,张惶失措,就必然误事。所以学佛人不应当忌讳谈论死亡这件事。人人都怕死,但人人都要死。因此,对这个问题。必须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学佛的人为别人临终助念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印光大师说:“如果你能够成就一个众生往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成佛”。还有什么比这个功德更大的吗?各位上有父母、还有亲属,假如遇到他们临命终时,我们不懂这些道理,就会“帮倒忙”。所以我们必须事先学习。如果我们把这件事作好了,就是对父母尽大孝,对亲人尽最好的关怀。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如何做好临终助念往生这个工作。下面分三个部分来讲:
一, 怎样认识生死问题
人人都要不可避免地面对死亡,害怕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了解:人的生命从哪里来?死了又到哪里去?几千年来许多哲学家、宗教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并未得到较圆满的解答。可是,在生死问题上,有两种流行的又是非常错误的观点:一种说法是“人死如灯灭”。死了死了,一切就了了。这种观点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春秋战国时候,列子就提出这个看法说:尧舜(古代的贤君),死了是一堆白骨;桀纣(古代的暴君),死了还是一堆白骨。这是表面现象,看起来好人坏人都是一样,死了都是一堆白骨,只承认人就是一具躯壳,没有灵魂,死了烧成骨灰就完了。还有一种说法是:“人死了又变人,猪死了又变猪;人就永远吃猪肉,猪就永远被人所吃。”所以,有的犯罪分子,被绑赴刑场时还说:“你现在把我枪毙了,二十年后我又是一条好汉”。有些人遇到一点困难,就逃避现实,以自杀来一死了之。真能了吗?根本不能。罪犯干了那么多坏事,死了还能得到人身吗?以上的说法前一种叫断见,后一种叫常见,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又是很危险的。
佛教的观点认为:“诸法因缘生”。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有缘才有结果。比如:就植物来说,一粒良种是个善因,仅有良种没有缘,它还是一粒良种,不会发芽生长。一粒良种要发芽生长就必须要有缘。所需的缘就是阳光、空气、水、肥料、经营等等,这一切叫缘,因缘结合,诸缘具备,种子才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万事万物都如此。人的生命也不例外,人的生命也是有因有缘才有这个果报身。人的生命是精神和物质结合而成的。物质体由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成。地,是我们的肌肉、骨骼,是固体,由此我们才能站立得起来;水,是人体内的血液、水分,是液体;火,则是人体的热能;风,就是呼吸。地、水、火、风,从科学角度来讲是固体、液体、热能、气体,都属于能量,这个“能”接近于“空”,佛教说的“四大皆空”就是指的这个,空并不等于“无”,而是各种因缘和合而产生,因缘消散就没有了。比如说:人的体温即是“火”,如果体温考不起了,代表“风”的呼吸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四大”不调就生病,“四大”分散就死亡。
所以这个物质体,还容易理解,这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人还有一个精神体,一般称之为“灵魂”,佛教叫“阿赖耶识”。“阿赖耶”是梵文译音,它的意思是含藏,就是储存信息的一种意识。我们给它取一个代号,叫做“精神磁带”,磁带能储存信息,“精神磁带”能将一个人的一生或过去生中所造作的身、口、意三业,包括善业和恶业,作为一种信息储存下来。精神磁带一旦把信息储存下来,就永远保存起来,不会消逝。人死了,这个“精神磁带”,或称为“阿赖耶识”,或称为“灵魂”的,就离开人体,叫做“中阴身”。中阴身到哪里去?根据“阿赖耶识”里记录的善业和恶业,去找有缘的父母投胎。中阴身是种子,父母是缘,因缘结合,才有果报。我们这个身体是来受果报的,所以就叫“果报身”。佛教有一首偈语:“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我们前世种的什么因?开了悟的人能知道,但我们凡夫也可以从今生所受的果报来看;为什么有些人长寿,有些人短命;有些人富贵,有些人贫穷;有些人一生一帆风顺,有些人则命运坎坷……所有这些,都是过去种的因不同!“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下一阶段会得什么果报?源于我们现在正在造作的业因,就看你是种善因还是种恶因?学佛就要懂得这个道理:身(行为)、口(言语)、意(思想)三业的活动都是在种因,现在种的因就决定了下一步该受的果报。命运是掌握在自已手中,而并不是神明在操纵。明白了这个道理,懂得一个人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必然得恶果。生生死死是永远不会中断的,有生就必然有死,死了就必然要生。生死如昼夜,生是白天,死就是夜晚,夜晚过了又是白天,永远不会中断。懂得这个道理就会知道,可怕的并不是死,而可怕的是生,生到哪里去?地狱、饿鬼、畜生都是根据所记录人的身、口、意所造作的恶因去的,要得人身极不容易。我们大家有幸得到了人身,但同时我们也尝到了做人的滋味。年轻人的经历有限,还不懂得一生当中究竟是苦多还是乐多?当一个人活到五、六十岁,人生道路也已走了一半,这时都会不同程度地尝到人生的苦乐,体味到人生的滋味了。佛教导我们,学佛就是为要了生死。什么叫了生死?了是了脱,就是不生,要不生才不灭,涅槃境界就是不生不灭的境界。要达到涅槃境界境界当然很不容易。在生死轮回中的凡夫,都是受业力支配。种善因,死后可以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种恶因,那就到地狱道、饭鬼道、畜生道。人到了临命终时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一切均受业力支配。
净土法门是一门很特别的二力法门,是依仗佛力的法门,是易行道。念佛可以带业往生,这个业就是罪业,只要你认真持戒念佛,不再造罪业了,过去的罪恶都可以带起走。其它的法门要全靠自力,必须把业障烦恼消除干净,才能了脱生死,才能不入轮回。生死轮回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远没有了结。死亡是人生最痛苦的事,但人人都要经过这一关;死亡又是最平等的事,在死亡面前,哪怕帝王将相,亿万富翁,他手上的权力、金钱在这时候都帮不上半点忙,权力和金钱不可能减少他对死亡的恐惧,也不可能延长垂死的生命。现在西方国家提倡“安乐死”,什么叫安乐死?当一个人患了绝症,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时候,就让医生给他服超剂量的安眠药而死亡。其实也就是利用药物自杀,只是没有用刀枪罢了。在服安眠药时,垂死的人的心情能安乐吗?自杀是罪恶,也是要堕恶道的。所以要解决生死问题,只有学佛才能究竟。学佛才能明白生死的道理,学佛才能掌握了脱生死的方法。明白了道理自然就不惧怕死亡了。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沈括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了一个江南人郑夷甫,是沈括的亲戚。这个人很年轻且有才学,算命看相的说他要短命,这一下他背了思想包袱,非常苦恼。有一天他听说金山寺有一位修行很好的僧人,修行到了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去世,即佛教常说的预知时至,就专门约了不少朋友来告别。当他与朋友话别后,在蒲团上一打坐就去世了。他听了这件事,心想既然我要短命,要是我也能像这僧人一样如此对待死亡,那么死也就并不可怕了。从此以后,他就非常认真地学佛,逐渐懂得了生死的道理。后来他被调到一个县里担任税务官,不久,也预知时至了。到了那一天,他斋戒沐浴后,率领下属打扫环境。当他正站在花园亭子上指挥时,便往生了。这件事轰动了全县,很多人都来参观。另外,在四川荣县,三十年代时佛法非常盛行。当时荣县有一个佛学社,专门办了一个《四川荣县佛教月刊》。领导学佛的大德们都是很有学问、很有修养的,他们带领大家念佛修行,其中有不少的人往生了净土。例如,有一个从荣县到日本留学回国的学生,在四川省政府任秘书,工作了几年后,不想干了,当他回到家乡去时,看到大家都在认真学佛,于是他也参加了学佛。他学佛学得很真诚,后来也预知时至。因为他很有钱,就特地举行了一个很有规模的告别宴会,专门印了精美的请贴,请贴上印了四个大字“西归辞行”。他邀请了很多同修和亲戚、朋友来参加。他说:“我回乡后受到了前辈的教导和影响,这些年来学佛很有收获,不久我就要往生了。我今天特地把我学佛的体会告诉大家,劝大家都要走学佛这条路。这才是一条真正究竟的道路,懂得了人生的价值,懂得了因果和生死的关系,对于死也并不可怕了”。席间,他谈笑风生,异常潇洒。几天后,安详去世。当时这件事在佛教界引起轰动,使很多人感动不已。
还有一件是现在的事情。江苏农民张杏才,五十三岁时患了晚期食道癌。给他录像的时候已经十多天没有进饮食,五天没有喝水了。但他谈笑自如,完全看不出是患了那么严重疾病的人,只是很消瘦,但精神非常好。他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若无其事地坐在他旁边,手上拿着念珠念佛。张杏才笑嘻嘻地面对镜头说:“我现在虽然已经是十多天没有吃饭,五天没有喝水了,但是精神还是很好。”说完他就蹲在地上又跳起来,接连跳了五下,然后还用水桶挑了一担水在院子里走了一圈。他演示给大家看的目的表明:只有学佛的人才能如此潇洒自在地对待生死,这与我们平常看到晚期癌症病人那种求生不成、痛苦留恋、痛不欲生的惨状是无法相比的。这是无法做得了假的!
一个人是不是往生,如何验证?净土宗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告诉我们:以临终种种瑞相为往生验证。妙莲长老在《死有瑞相定往生》一文中说:“我们怎么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往生西方了呢?通常以瑞相为验证的依据。比如往生的人,他的面目还如同生时睡觉一样;而且气色红润、安详自在,甚至比睡觉还要好看;有些还面带笑容;往生十几个小时后,还好像活着的人一样。这些都是验证往生的瑞相。有此感应,我们就认为亡者决定生西方了”。(见妙莲长老:《往生有分》,第二册,第39页)
二、临终念佛往生的理论依据
临终念佛可以往生,有没有根据?这个问题讲三点:
1,念佛往生是修因证果的问题
因果是客观规律。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连佛菩萨都不能超越的因果规律。正如虚云大师所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佛经告诉我们:“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凡夫不相信因果,认为是迷信。有的人因此什么坏事都敢做,做到恶贯满盈,绑赴刑场,这个就叫恶果现前。到那个时候,他才害怕了,但为时已晚,这就叫“众生畏果”。这就是不知道有因就有果,种了哪种因,就会有哪种果,只不过果报时间早迟而已。同样的道理,我们学佛的人种了念佛求生净土的因,当然就会得到临命终时念佛往生的果。我们学佛就应当深信、切愿,一心念佛,这就是种下往生净土的因,这是自力。到了临命终时,就能感弥陀愿力接引,同时就能得到别人的助念的缘,这是他力。因缘结合,感应道交,临命终时就会立刻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这就是果报。很清楚,必须要有因有缘,才能往生净土。
2、“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念佛往生的根本原理。
佛经上讲,是(此)心就是佛。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所以我们念佛能往生,能成佛,就是根据佛经来的。梵文“阿弥陀”解释为叫无量光、无量寿。是指佛的智慧福德,也是我们人人都具有的佛性。我们念“阿弥陀”就是念心,就是念我们的常住真心。“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即心即佛,我们念佛,妄念减少了,真心就显露了,真心就是清净心,心不清净就是妄心,清净心就是佛性,佛性现前就是佛了。古人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生”是从事相上说,你往生是必然。“去则实不去”是从理上说。因为众生皆有佛性,我们的心本来是佛嘛!你念佛把清净心念出来了,佛性就现前了。但有一点要弄清楚,佛所说的道理,都是佛亲自验证了的,我们都是凡夫,当然没有证到这个境界,但是一定要相信“佛无妄语”。有些人产生怀疑:既然是唯心净土,自信弥陀,为什么还要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这是不是心外求法?不是矛盾吗?不是。《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亲见到那个境界。大家读《观无量寿佛经》,王后韦提希遇到家庭变故,求佛救她,她说这个娑婆世界太苦了,求佛给指一条出路。释迦佛用神通力叫她亲眼观看十方净土,看完了以后,她觉得西方净土最好,要求往生。不单是韦提希看到西方净土,五百宫女同时都看到了,这是真实不虚,绝非神话。一方面说唯心净土,一方面说实有西方。这不矛盾吗?一点不矛盾。西方极乐世界是哪里来的?是弥陀的愿力所成。就是唯心所现。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是哪里来呢?就是众生的共业所感,还是唯识所变现的。例如,我们都做过梦。梦里有环境、有情节、有人物、也有悲欢离合等等。哪里来的?心识变现来的。晚上做梦,白天同样在做梦。我们这些人梦还没有醒呀!梦醒了你就能悟入佛的知见了。佛是觉悟了的人,我们这些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我们虽然是迷惑颠倒,但是我们的本性没有迷,本性是佛!正因为我们本性是佛,所以要学佛,最后必定成佛。古人把这个事情比喻成“生米煮成熟饭”。生米煮成熟饭,我们不怀疑,虽说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但本质是一回事。假如煮沙,煮上一年沙还是沙,也变不成饭,因为本质不同嘛。众生都有佛性,只要我们珍惜难得的这一生,认真学佛,修到佛性现前,就一定可以成佛。两千多年来,历史上有不少修行人走这条究竟之路,都成了佛,这是真实的!念佛就是“是心作佛”,就是我们这个心正在作佛。夏莲居居士的偈语说得好:“弥陀教我念弥陀”,“念弥陀”就是念佛法门。“心念弥陀听弥陀”心念耳闻,心里头念得清清楚楚,耳里面听得明明白白,这就是教我们念佛的方法。“弥陀弥陀直念去”,就是一句佛号一直念到底,念到心无妄念、一心不乱。“原来弥陀念弥陀”。念到一心清净,这时,你才明白原来念佛的心就是佛。只要我们时时刻刻,行、住、坐、卧都持名念佛,将这一句佛号作为净化剂,将我们这个千头万绪、杂念丛生的心逐渐净化。只要掌握好“心念耳闻”这个方法,一直念下去,念到妄念消除,清净心显露,你就成功了。这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方法。
3、经典的依据
《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学佛的人只要有深信切愿和精进念佛,到了临终的时候,他就不会有迷惑、恐怖、悲伤、留恋。这是真实不虚的。学佛的人与不学佛的人对待死亡的态度迥然不同。一心不乱是最高的标准,一般人不容易作到,你真正念到一心不乱了,往生品位很高。我们这些中下根性的人,能够把烦恼伏得住,可以带业往生。因为断烦恼很难,就象铲草除根,一点点根子没有除尽,第二年春天它又会生出来,彻底清除是很不容易的事。伏烦恼就象搬石头压草,草虽未死,但是上面有石头压住,就长不起来。我们念佛时,妄念一起,一句佛号就能把妄念压住,妄念又起,又用一句佛号将它压住,这样,虽然断不了妄念,但妄念就会逐渐减少。李炳南居士的《伏惑偈》所说:“一念毒心生,急压一声佛;恶言不出口:损人事莫作。久久成自然,往生可带业。是名伏惑法,真实秘密决。”有了这个功夫,修行人至少身业就不会去犯杀、盗、淫;口业就不会犯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业就不会起贪、嗔、痴。正如
《无量寿经》的48愿中的第20愿,“闻名发心愿”和“临终接引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顷(顷刻间),即生我刹(我国),作阿惟越致菩萨(不退转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不满此愿,我誓不成佛)这是阿弥陀佛对念佛众生,亲口作的保证,还用得着怀疑吗?
《地藏菩萨本愿经》有如下四段开示:
1、《利益存亡品第七》说:“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八识田)。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恶道)。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念佛就是成佛之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又说:“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2、《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说:“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指犯杀母、杀父、杀阿罗汉之罪,当堕无间地狱,永无出期。)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此处说的小小恶业,即应堕三恶道的罪业。因为和堕无间地狱罪比,所以称为小小恶业。
3、《称佛名号品第九》说:“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4、《见闻利益品第十三》说:“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永不历三恶道苦。”
上述《地藏经》所说的众生,多是不孝父母,不信三宝,广造罪恶,死后应堕三恶道者。这些人在临命终时,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其称念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包括三恶道罪报),悉得消灭。由此可知。修净业者,平时信愿念佛,临终又有人助念。对于消除业障,促成往生,其功德利益。何用怀疑!
三, 要实现临终往生,必须从三方面努力
a) 1、念佛人方面:
首先明确念佛的目的是要了脱生死,而不是其他。至于平素大家所关心的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和人天福报,这些只是念佛的副产品,会不求自得。这样,目的明确,才能发得起厌离娑婆、求生净土和自度度人的大愿。真信切愿,老实念佛。这是平时的功夫,也是临终蒙佛接引,往生净土的主要条件。反之,如果平时念佛的目的只求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和人天福报,当然不能往生。
印光大师的开示:念佛的人在生病时,只能更坚定地发愿求往生,决不要发愿求病好。你一心发愿只求往生,如寿缘未尽,反会速愈。因为你放下了躯壳,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如果世寿已尽,因你愿力坚定,必定往生。反之,念佛人平时发愿求往生,一旦病来,连阿弥陀佛都怕念,改念药师佛、念观世音菩萨,求消灾延寿。试问:如果你寿缘已尽,没有发往生的愿,能够往生吗?!纵然,你世寿未尽,又背上疾病的包袱,既痛苦又心神不安,反而使平时学佛的功夫退失。
服药问题:在药物能起作用的情况下,应配合药物治疗。但不应该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药物上。疾病均由夙业所致,念佛的人在病中,要忏悔、布施、念佛,求佛力加被。弘一大师当年患重病,大家劝他延医服药,他写了两首偈语回答:其一:“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谓痴狂”。(指愚痴,颠狂)其二:“一句弥陀,阿伽陀药。(梵文“阿伽陀”,意为万病总持。)舍此不服,是谓大错”。
病中如出现异常的痛苦,或可怕的境界,不要惊恐动摇。应恳切忏悔,尽力布施可消除夙业。也可能是转远报为近报,转重报为轻报。学佛人不可不知。
病中,应把交代的事情写成遗嘱,交付亲属。学佛人不应忌讳。不少大德,均先写好遗嘱,作为示范。否则,一旦到了说不出话的时候,心中又有不少牵挂,必然妨碍一心念佛。
应当发愿撒骨灰。可以破除身见,消除夙业,并与众生结缘。印光大师对此有开示,要求必须把骨灰磨得象面粉那样细,以免伤害小鱼,足见大德的悲心。我们提倡将骨灰撒在树林内与虫蚁结缘,骨灰只须略为捣碎,并用糖水浸泡,再包上一层面粉,一边念佛号,一边撒布。简单易行。我辈凡夫,多生以来,妄执躯壳为我,活着为它造下不少罪业;死后还要厚殓、厚葬,浪费物力财力,增加许多罪业。今生既有缘闻佛法,应当及早发愿,依教奉行,获益不少。此事,念佛人要真有认识。发愿心,并写入遗嘱。否则,如果子女、亲属无此认识和信念,并不易实现。
病重时,千万不可执著要看见佛来接引,执著便成障碍。临命终时,最后一念心是关键,在临终的最后一念心,是念佛求生净土,必定往生无疑。
在病中,要多布施。《地藏经》教病人要多布施、印经、造像、放生、济贫。既能消除夙业,培植福德,也是往生助缘。《参考消息》登载一个美国人汤姆逊,拥有两亿美元,到临终时,请律师立遣嘱,死后把两亿美元放在棺材内,用钢筋水泥修坟墓,并请两名保安守墓。从佛法观点看,这叫愚痴。试问:你下一世还能变人吗?纵使变人,经历入胎之迷,还能知道你前生的坟墓在何处吗?假如他把这两亿美金用来布施,既消业,又培福,这才能使亡者受益。
附录:临终交代事项,即遗嘱〔仅供参考〕
给我贤孝的儿女们:
我一生念佛,受益良多,你们若真有孝心,就必须帮助我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我这辈子最大最大的愿望。当知人要断气时,就象活龟剥壳,非常痛苦,倘若你们真为我好,且希望能庇佑全家,就一定为我切实完成以下心愿:
(1)、病重时,不送医院,可设家庭病床,不要搞任何抢救,以免搅乱我的心神,增添我的痛苦。此时只有一心念佛,助我生西,才是大孝。否则,便是投井下石。
(2)、断气时和断气后16至24小时内,千万不可搬动我的身体,也不要啼哭。否则,对我往生大大不利。如大小便失禁,身上有臭味,只能多燃香,此时决不能洗换。
(3)、可请佛友居士到家里助念。他们热心成就往生,经验丰富,必须听他们的指导,对我往生才有帮助。
(4)断气后一至七天内,日夜念佛声不能中断,亲属对我的最大关怀,就是至诚恳切的念佛。其余丧葬等事,不关重要,过后再处理。
(5)、洗身换衣,断气后二十四小时做。如果天热有异味,可燃香或放冰块。
(6)、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收礼品,不宴宾客,不要浪费财物,绝对禁止杀生,以免增加的我的罪业。
(7)、超度以念佛为主,不必做其他佛事。此事应遵照莲池大师、印光大师开示办。亲属能恳切念佛,最能感应道交,不要追求形式。
(8)、在四十九天内,亲属要吃素念佛,以此功德回向给我。如我尚未往生,可促使我往生;如我已往生,可升高品位。你们也可获得福报,这是存亡两利的事。
(9)、我遗留的现金和财物,可用于印经、放生、济贫。这样做,对我对你们都有利益。
(10)、火化时间必须在七天以后,不要选择所谓“黄道吉日”。如遇酷暑,至少一天一夜后才能火化。骨灰的处理,最好打碎撒在森林,与众生结缘。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信佛、念佛。走这条自利利他、离苦得乐,光明幸福的人生道路。
b) 2、亲属方面
作为在家居士,都有父母、亲眷,因此,平时必须学习有关《临终须知》一类读物,才懂得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学佛的人就当知道,能够成就父母或亲属往生净土,才是最大的孝心和最好的关怀,必须改变世俗的观点:怕别人说自己不孝顺,只在躯体上想办法,请医生抢救,注射强心针,吃人参吊命等,而不考虑病人神识是否安详?临终能否念佛住生?这决不是真正的孝顺。作为亲属,如果对此没有明确认识,到时只会“帮倒忙”,使自己的父母、亲属永远陷入生死苦海中,这样你问得过良心吗?!
父母亲属病重时,应请念佛组助念,并尊重其指导。对亲友来看望,最好解说清楚,不要悲伤,啼哭,要参加念佛,才是真正关心病人。印光大师说:“人临命终时,得到为其助念,一定可以往生。若没有助念,或再加上哭泣、搬动、触发他的爱情心或嗔恨心。那么,堕落就难免了,险极!险极!”
如病人对念佛有反感,或看见恐怖相时,多为业障现前。应劝导病人忏悔,念佛,多做布施,并代病人在佛前恳切忏悔、念佛,自可消除。
到最后时刻,如病人大小便失禁,身上有臭气,这时不可洗换,恐万一落气,影响往生,可烧香避臭,等落气后16小时再洗换。
落气后,16小时内,千万不要哭泣、搬运和洗换。慧律法师宣讲《临终切要》,特别强调8小时太短,必须16小时。因为亡者神识都留恋躯壳,过早将遣体放进冰棺(冰柜),等于把他送入寒冰地狱,影响往生。曾有一位僧人常清师回忆:他出家前,父亲死亡,经洗换后,停放在门板上。第二天,他的姑妈来了便放声痛哭,一边哭一边述感情,这时他父亲两眼竟然含着眼泪。这说明虽然过了一夜,神识还没有离开躯壳。
社会上流传一些说法,也会影响亲属往生。有的说:“人死后必须趁热洗换。否则,关节僵硬,无法穿衣。”其实,热敷关节,即可解决。有的说:“一断气,必须去掉蚊账,洗换后,将遣体放置木板上,否则不能升天。”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神识不是物质体,无形无相,房顶,墙壁也阻挡不了它,念佛人是横超三界,往生净土和升天是两回事,升天道出不了轮回。有的说:“死了人,必须哭。否则,凶星赶不跑。”念佛声中,一切妖魔鬼怪都站不住脚,还有什么凶星赶不走呢?我们学佛的人,不听佛的教导和祖师大德的开示,而去相信迷信、邪说、非常错误!
父母、亲属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内,作为子女或亲属的,应当为他们吃素、念佛、布施,不能杀生,以此功德回向,存者亡者均获大利益。这样认真做,死者未往生的(不问火化与否),能邦助往生;已往生的,能提高品位。而存者亦得增福延寿,消灾免难。《近现代往生见闻录》登载一例,台湾有夫妻二人,均修净土,其妻病故,其夫在家扶乩(音机ji),(扶乩是外道,但印光大师曾说:扶乩一事,临壇的多属灵鬼,可是他自称是菩萨。学佛人不可轻信。但也不用驳斥,因为它可以使人由此相信因果、轮回)把妻子的中阴身请到,丈夫问其是否往生?她说:没有。但已知道:下世投生人道,在海南岛,仍为女身,家庭贫穷,有可能出家等。其夫决定,约同修来家助念,并要她配合恳切念佛,求生净土。并说,过几天再扶乩,如已往生,委托土地来报信。经过同修们为她认真助念后,第二次扶乩,她已往生净土。这说明“七七”日内应当为亡者助念,决不是限于火化之前。
火化时间应在七天之内,这是过去丛林的规矩。有的做得不如法,如某寺一僧人病故,请阴阳择日期,说第二天是吉日,于是立即将遗体装龛,放进后山化身窑,那知他次晨苏醒了。当正要举火时,他忽然叫了起来:“我还没有死,烧不得!”这是可怕的教训。如遇夏天,在家使用空调,冰块等设施,助念16-24小时,是可行的。送殡仪馆,并将念佛机放在亡者耳边,做到七日七夜不断佛声,存者亡者均获大利益。
死后做佛事问题:有些人认为,超度亡魂,必须放焰口,做阴普佛,好象只念佛不解决问题。这种说法,并没有根据。《观无量寿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前面引证《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临命终人,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这些都是佛陀亲口开示。我们再看近代高僧印光大师的一段开示,说得更清楚。他说:“现在的僧人多半是敷衍了事(指做佛事)不能如法;只求场面好看,徒作虚套。设使专门念佛,则人人能念,功德广大切实!”这段开示,恳切异常。作为子女或亲属,能发真诚心,在七七日内,为父母或亲人念佛,由于感情真切,自易感应道交,同时,让存者增长善根,培植福德,值得提倡。
c) 3、助念人方面:
临终助念,是代表如来度众生,了生死的大事。印光大师说:“能成就一个众生往生净土,就是成就一个众生成佛”。还有什么功德比这更大呢?!因此,对助念一事,必须认真执行,决不能敷衍应付。从因果上讲,你现在能尽心为人助念,是种善因;将来自己临终时必然有人为你助念。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错。并且为人助念,可以亲身了解一个人临终的情况,取得经验,会使你心中有数,处理如法,对自己将来大有用处。
助念工作,必须按《临终须知》进行,以念佛号为主,法器只用引磬,不必念其他经咒。
到病人家,要向病人亲属讲明助念的作用,是对于存亡均获利益的事,以及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取得亲属的配合与支持,是做好助念的关键。
对于病人应亲切关怀,要赞叹他平时的善行,使他生起欢喜心和信心,使他能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助念应分班,根据人数多少,每班不得少于二人,并配合念佛机。病危时,必须昼夜不停的念,不可间断。
病人出现昏迷,可用引磬在耳边敲三下,并呼其名,高声念佛。
病人快断气时,一齐念,跪下念,高声念。
刚断气时,可大声开导:“某某人,你现在要放下一切,一心听大家念佛,依靠阿弥陀佛,往生净土!”说2-3遍,说完大家继续念佛,这时神识刚要离开躯壳,往那里走是非常关键的。
助念人员不可接受红包。本来助念有很大的功德,接收红包,功德都抵消了。
总之,临终助念往生,是修净土法门的一个重要方法。以上提出的三大问题,一是怎样认识生死问题;二是念佛往生的理论依据,;三是实现临终往生,必须从三方面努力。供大家参考。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6 12:51 标题: 《念佛现世获十种殊胜功德》浅释
《念佛现世获十种殊胜功德》浅释
昌臻法师
一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长夜里的明灯。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众生,人根陋劣,退缘很多。正如《大宝积经》所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证道果),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当代高僧道源法师也说:“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道源法师:“《弥陀经讲录》)说明念佛法门是未法众生的对症良药。
有人以为,念佛法门是老年人修的,是消积送死的,是临终用的。这些都是片面、错误的理解。本来我们自心就是佛,念佛是念心,就是“是心作佛”。正如宋代死心禅师所说:“投清珠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投佛号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佛心)。” 夏莲居居士也说:“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可见,一句佛号,就能了脱生死,出离轮回,往生净土,圆证菩提,实在是捷径中的捷径。还有一点必须明确,念佛不只是临终得大利益,生前就得大利益。印光大师说,一切事都可以念佛求成就,除了做坏事以外。本文所列举的念佛现世获得的十种殊胜功德,概括得比较全面。这些都是佛陀亲口开示,从佛经中摘录出来的。佛无妄语,千万不要怀疑!为便于初机阅读,谨作肤浅解释。如有不当,敬祈指正。
一.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
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我们念佛的功德,必然感动天神,欢喜赞叹,冥冥中加以保护。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这对念佛的人说,不过是现世获得的小利益。对天神说,也是积累功德,双方均有利益。
二.常得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菩萨的任务,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时常分身无量,游化十方,普度有缘。念佛众生和诸佛菩萨有缘,众生在生死苦海中,一心称名,是向佛菩萨发出的呼救声。所以古德说:“生死海中,念佛第一”。称名求救是因,菩萨寻声救苦是缘,因缘和合,感应道交,自然逄凶化吉,离苦得乐,这就是果。古今以来,许多有缘众生,由于遭受厄难苦恼而称名号,由于称念名号而转危为安,也由于获得念佛的利益,而生信发愿,求生净土,见佛闻法。“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是菩萨化度众生的善巧方便。
三.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常得诸佛护念:护,保护;念,惦念。《阿弥陀经》说:“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念佛的人,受到一切诸佛的保护和惦念,由于诸佛保护和惦念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他们修行的心,能永不退转,直到得着佛的智慧——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照这样说,就算这一世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既已种下善根,就不会退转,一定有一天能往生净土,见佛闻法。
阿弥陀佛放光摄受: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佛的智慧之光,横遍十方,超越空间。佛的光明比太阳的光大千亿倍,太阳的光,一道墙便隔断了。佛的光明无所不照,任何东西也阻隔不了。“阿弥陀”是无量光寿,是佛的法身,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念佛的人,业障消除,身心清净;心头清净,即心是佛。也就是“妄去真显” 的道理。
四.念佛之人,光明烛(照)身,四十里之遥(远)。一切恶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龙毒药,悉皆不受。
人人本具的常住真心,像一面大圆镜,能照天照地,具有无量光明。但被多生尘垢蒙蔽,晦暗无光。一句佛号,是消除妄念的净化剂,妄念消除,心光显露,身放光明可达四十里之远。这是真实不虚的。《藕益大师文选》记载,安徽桐城县,有甲乙二人,外出经商,后甲病死异乡。乙将他安埋并带回遗物,交给甲妻。甲妻以其夫年轻体健,何以突然死去?怀疑乙谋财害命。乙深感委屈,又无法证明。便去甲坟前痛哭,倾诉冤屈。忽然甲的声音附耳说:“你对我有恩情,我妻冤枉你,我可以附在你的身上,回家去对妻解释清楚。”于是乙便折回。一路上,甲和他对话,和生前一样。不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一次,乙偶然失脚,几乎跌倒。不自觉地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这一下,甲用惊恐的声音在远处说:“你怎么放光吓我?” 乙听到念佛会放光,又连念几声佛。这一来,甲的声音距他更远,说:“你念佛时,胸部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没法靠拢你身边。请你回去告诉我妻,叫她到坟前来,我会向她解释清楚。” 乙便照办。通过这件事,使乙深感佛力不可思议,便弃商出家,潜心修行。后来成为一位高僧。1948年,成都杨昌平居士,一天路经成都东门大桥时,脚下踩着石头几乎跌倒,不觉口中念一声“阿弥陀佛” !当夜做一梦,梦中有五个花枝招展的美貌女子,约他同行,他心动了,便伙同一道行至某街某号,她们进去并向他招手。这时有白胡子老人阻挡他说:“你是念佛人不要去。”他仍然拼命往里面钻时,便突然醒了。杨觉得这梦离奇,次日亲往某街某号,向主人询及昨夜梦中情景。主人说:“并无五个美女前来,只是我家昨夜母狗产下了六只狗仔,有五只雌性的花狗,一只雄性的狗出生便死了。杨听后,吓出一身冷汗。心想如果不是念了一声佛,就变狗去了。以此,他更虔心奉佛并常举此事劝人。以上是范隆奕居士(现年103岁,住乐至报国寺离欲念佛苑)亲自听杨所说。
一切妖魔鬼怪,都怕光明,都怕佛名。《普门品》说:假设在三千大千国土中,到处均有夜叉罗刹,想来害人。听见他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那些恶鬼,连看都不敢看他,更不可能加害了。一切恶龙毒蛇猛兽,也不会加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急走无边方(迅速逃往远方。)”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燃)。念彼观音力,寻声(闻身)自回去(回避)。” 至于毒药,也有明确的开示:“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想用它害别人),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害人终害己)。” 以上都是佛陀亲口宣讲,虽说的是称念观音菩萨名号,其实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
五.水火冤贼,刀箭牢狱,横死枉生,悉皆不受
五浊恶世的众生,种种厄难苦恼,层出不穷。这里列举水灾、火灾、冤对、强盗、枪炮、(古代的刀箭,就是今天的枪炮,都是杀人的凶器。刀箭之灾,包括战祸在内)牢狱以及遭受横祸冤屈而死或枉堕恶道等。其实,zai 难远不止此,不过举这些作为代表罢了。
贪、嗔、痴三毒是万恶的根本,是zai 难的根源。念佛的人,念念清除三毒,消除烦恼,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于无形。平时能一心称名念佛,到紧急关头,我们自性中的弥陀,自会救护弥陀心中的众生,而使逢凶化吉。如果平时不念佛,到zai 难临头时,内心恐惧张惶,六神无主,很难想起念佛。还有,念佛的秘诀就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说:“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必须牢记!
六.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我们无始劫来,所造恶业,无量无边。如果罪业有形状和体积的话,尽虚空都容纳不了。所以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妙空法师《持名四十八法》说:“救一时之苦,布施为急;救万劫之苦,念佛为要。” 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对于过去所杀害的冤命,我们应当至诚恳切地称念佛名,解冤消结,使他们能蒙佛慈悲加被,往生善道。自然化仇为恩,转祸为福,无形中消除寻仇报复的恶报。
七.夜梦正直,或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
梦境是唯心所现。欲念重的人多淫秽梦,嗔心重的人多恐怖梦。念佛的人身心清净,夜眠安稳,不会做恶梦、邪梦。还有上床后,默持佛名或静听念佛机,可以养心安神,既能对治失眠,又可消除恶梦。如在梦中,遇到恐怖境相,或出现梦靥时,一称佛名,顿时化为乌有。
老实念佛,绵密用功,妄想逐渐消除,心光逐渐显露。众生心净则见佛,佛无时无处不现身(净空法师语)。水清月自见,能够见到阿弥陀佛殊胜的庄严妙相。但是,切不可因此生欢喜心、执著心。这不但无益,反致受害。印光大师说:“近来修行的,多有着魔的事情发生。这都是由躁妄心,急于希望有感通,有胜境出现。应该知道,不要说显现的境界是魔所现,即便是胜妙境界,只要生起一念贪著欢喜之心,就会受到障碍和损害。”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娑婆众生,身为苦本。一生多在惊恐、怨愤、忧愁、痛苦中度过。只有念佛的人,内心清净,一心念佛,随缘消业,不被境转。内心充满法喜,容貌充实光辉,疾病自然消除;健康长寿,不求自得,这只算是念佛的付产品。念佛的人,诸佛欢喜,龙天拥护,善缘增长,所作的事必然吉利。净空法师说,台湾有位男居士,九十多岁,每天走三万步路,念三万声佛,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腰背挺直。他将来临命终时,必能毫无病苦,安详往生。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喜欢、礼拜。
念佛的人,内心清净,和气迎人,广结善缘,助人为乐。孔子说:“敬人者人恒(常)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敬别人的人是种善因,人们常常尊敬他是结善果。爱护别人的人是种善因,人们常常爱护他是结善果。)种这样的因,结这样的果。受到人们的恭敬、欢喜、礼拜,这是必然的事。
以上九条,都是念佛现生就获得的大利益。那种认为念佛是消积等死的,是临终才得用的说法,不攻自破。
十.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花,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死亡是人生最悲痛的事,也是人人都逃不了的。在临命终时,拥有无上权势的帝王,拥有亿万资财的豪富,和一无所有的叫化子,会完全一样。那时手中的权势和财富,丝毫都帮不了忙。只有念佛的人,这时才能无留恋、无恐怖,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同时,必定蒙佛接引往生莲邦。从此超凡入圣,直至成佛。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第十九愿是闻名发心愿,第二十愿是临终接引愿。愿文是:“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顷(顷刻之间),即生我刹(国土),作阿惟越致(不退转)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不能实现此愿,我誓不成佛。)”这是阿弥陀佛对念佛众生作的保证。还用怀疑么?
如上十种利益,经文具载,乃佛金口之所宣也。既是现生、来世皆有利益,然则,世出世间要紧法门,无如念佛者也。但当精进,勿用怀疑!
本文列举的十大利益,都是佛经所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讲的。既然对现生和来世都有利益,那么,无论从世间法或出世间法说,一切法门中,没有比念佛法门更重要的了。
但是,念佛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不少学佛的人,也并不完全了解,或许还有怀疑。正如明代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念佛不专一”一文所说:“我以前在某寺参学,一天方丈对大众说,中元节将做盂兰盆会,我以为一定要设斋供众,结果并未设供,只是领众念佛三天而已。又某寺当家师遭官府拘捕,寺中首座集众举行佛事,以祈救护。大众以为要诵经持咒;结果只是高声念佛而已。这两件事,皆出于常情意料之外。可见大德们的思想作法,不同凡响,很值得学习。但是今天许多念佛的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是为了求延寿,便诵《药师经》;为了消罪业,便拜《梁皇忏》;为了救厄难,便念消灾咒;为了求智慧,便念观音文。把平时念的佛号放在一边,以为念佛无济于事。为什么不想一想: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往生的人也寿命无量,何况求人间百年的寿命呢?《观无量寿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眼前的厄难还不能消除吗?《无量寿经》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无边)界”,念佛的人,弥陀常以智慧之光照其身,何愁没有智慧呢?“一句佛号,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果你不相信,不肯服,又有什么用呢?”这段重要的开示,今天读起来,仍然具有非常中肯的指导意义。
我们念佛的人,必须深信佛言。“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但当精进念佛,切勿丝毫怀疑!疑则自生障碍,断难获得念佛的利益。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6 12:52 标题: 《一生解脱之路》序
《一生解脱之路》序
佛所说一切法门,均为众生求得解脱。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病,必须对症用药,方能获致良效。从这个意义上讲,则净土法门,实末法众生契时之对症良药,一生解脱的必由之路。
吾辈末法众生,一般而言,善根浅,福报薄,业障重,退缘多;纵想修行,解脱甚难。《大宝积经》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释迦世尊远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早已洞察及此,在《无量寿经》中恳切开示:“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悯,特留此经,只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过是以往,《无量寿经》亦灭,惟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群生。”何以特留此经和此法门?正说明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是一生解脱的必由之路。无怪近代高僧、净宗祖师印光法师说:“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生了生脱死,便绝无企望矣!”明代高僧、净宗祖师莲池大师明确指出:“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他是这样说的,这样做的,这样成就的。
在娑婆了生死难,修其它法门了生死难。上根利器固然可以一生解脱,而中下根性则须历劫修行,方能了生死,出轮回。可是往往投胎受生,每易昏迷退堕。所以,莲池大师深有感慨地说:“士大夫英敏过人者,多自僧中来,……迷而不返者什九,不负宿因者什一。其故何也?五浊恶世,绪多退缘,贤者所难免也!故戒禅师身后为东坡,青禅师身后为曾鲁公,哲禅师身后耽富贵,多忧苦……古今知识,所以劝人舍五浊而求净土也。”(莲池大师纂辑:《往生集》卷三)即此一端,可知在娑婆和修其它法门了生死,实在太难。而往生净土便不同,上根自不待言,即使中下根性,一旦往生,即不退转。甚至“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藕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实为十方世界之所无,极乐净土所独有。加以往生者,皆莲花化生,寿命无量;又与绪上善人俱。一生成就,何用怀疑。容易获得的东西,往往不殊胜;殊胜的往往不易获得。而念佛往生净土,则是第一容易,第一殊胜。最容易也最殊胜同时并得,真不可思议。
林克智居士,宿具慧根,发弘誓愿,出广长舌,演微妙音。早期主编《台州佛教》月刊,显正辟邪,引导信众,对于净土,阐发尤多,先后在国内外佛教期刊发表鸿文不少。近应各方信众要求,将有关弘宣净土之论文二十余篇,汇集成册,名为《一生解脱之路》。展读之余,由衷赞佩,谨赘数语,藉表随喜。
释昌臻
1998年8月于四川乐至报国寺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6 12:54 标题: 一生行持精严 临终瑞应往生
一生行持精严
临终瑞应往生
记比丘尼通愿法师
通愿法师(1913—1991),俗姓翟,祖籍山东,其父曾任国会议员、监运使、奉天省省长等职,母亲卒业于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后来,其父母也先后出家。她于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经济系,因听讲佛经,历时二年,深有省悟,顿发出世大愿,于1940年依慈舟老法师披剃出家,并依止开慧尼师潜心修持。
法师一生,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深感末法僧团涣散,非提倡戒律无法治理。法师积极投入创设北平“比丘尼八敬学院”,健全尼众二部僧中受戒的佛制。晚岁仍扶病在华北、东北和赴成都与隆莲法师合力圆满完成二部僧戒。经常有来自十多个省市的尼僧,依止法师听讲“四分比丘尼戒相表记”。不顾年老衰病,为弘传戒律竭尽心力。
法师自甘淡泊,不求人知,不愿接受访问或拍照。事奉母亲及依止尼师极尽孝养,亲为她们分别做南北口味的菜饭,而自己则食剩除粗劣之品。在文化大革命中备受迫害,但她胸怀坦荡,修持益勤,并发心首先度打骂她的人。
1991年3月,预知时至,嘱弟子们助念,安详舍报,面貌如生。荼毘时得五色舍利六千余粒,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骨片上又长出许多舍利,清点后又得六千余粒,先后共计一万二千余粒。当时在场的弟子七、八十人,每人均捡存一些,少的数粒,多的数十粒,还未统计在内。法师圆寂后,弟子们轮班念佛,昼夜不停的念了四十九天。不少人闻风而至加入念佛行列;有些人进入灵堂便亲睹各种瑞相;许多人生起信心,皈依佛门。
法师曾任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编者按:通愿法师,戒行精严,不愧为一代高僧 ,更是佛教界难得的尼众楷模,所以万佛城特派恒良、恒云、恒贵、恒庵四位比丘尼法师前赴山西崇善寺迎请法师舍利子回城供养,以为后进瞻礼效法,谨订一九九二年九月初起程,预计月中返美。(原载美国《万佛城》1992年256期)
(按:本文为昌臻法师出家前撰写,用张妙首名义发表。)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6 12:55 标题: 誓愿求往生 不贪福报 临终呈瑞相 启迪后人
誓愿求往生 不贪福报
临终呈瑞相 启迪后人
记胞姊张毓如往生事迹
释昌臻
余俗家世居成都,祖辈乐善好施,信奉佛法,我们自幼均受熏陶。胞姊第毓如居士(1915——1996),法名果慧,天性淳厚,孝念真挚。十四岁时,一次母病危,姊号啕痛哭,祈祷于观世音菩萨像前,愿舍生命代替,并用剪力将左臂肉剪下一块,暗置汤内,母病竟转危为安。从此,姊学佛信念坚定,终身不复动摇。
姊聪颖好学,毕业于光华大学,专攻会计;工作尽责,待人诚恳。退休后,原单位坚留继续担负培养年青干部的任务,深爱信任和敬爱。见人有危难,勇于救助。解放前,曾以巨款济人之急,毫不吝惜,为亲友所称道。教育子女甚严,时时告诫:要明白因果,信受佛法,做一个自利利他的人。子女四人,均具大学文化,学有专长,在工作中备受好评,事父母尽孝道。
姊晚年福报美满,亲友称羡,但她毫不介意,更不贪恋。记得我曾对她说:“你现在福报太好,要注意不可留恋啊!” 她说:“ 你还不相信我吗!?这些都是假的,我早已看破了。我决心今生了生死,生净土,成佛道,度众生-----这个才是头等大事呀!”
姊长斋三十余年,持戒甚严,修行精进,每日念佛有定课。晚年患肺心病,已到晚期,虽常受疾病因扰,仍坚持每天完成功课,不稍懈怠。尤喜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常说:“不劝别人学佛,于心不忍”。虽在病中,劝人学佛往往一谈数小时,不顾疲劳,苦口婆心,闻者深受感动。经她劝导学佛并深得益处者甚众。
七十年代,姊倡导家人应恭敬种福田,即提出设置“恭田”基金,作为供养三宝,印造经像和救贫放生专款。号召子侄辈参加,按各自家庭收入状况,每人每月自愿缴纳基金。让他们能够种植善根,清除罪障并培植福田。她的退休工资和子女奉养,决不只作个人享受,多用于布施。
姊晚年生活较丰裕,子女也体贴奉侍,而厌离娑婆,求生净土之心更为恳切;并发愿求佛加持,临终往生时能有瑞相可以观察,方能启人信心。对自己的骨灰也作了安排,要求撒在丛林,与众生结缘,作最后一次布施。
一九九六年八月底,因晚期肺心病住入医院。其女为医生,选择一间单间病房,按母亲平时要求,一直播放念佛机,五天五夜念佛之声不断。姊临终之前,子女在床边助念,在念佛声中安详去世。其子女又持续助念达9小时,才进行洗换。姊临终前因高烧不退,医院使用电动“冰枕” 降温,断气后,其女为使低温保存遗体,仍让电动“冰枕”继续开动达九小时。姊平时曾对其幼子说过,凡往生的人,去世后头顶必定微暖。幼子本来准备用手测试,以便证实母亲是否往生。但考虑母亲的头一直置于“冰枕”之上,头顶必无微暖的可能,于是决定不再测试。不料,当女儿用手指为母亲梳理头发时,无意间突然感觉到母亲的头顶有暖气冲动,不禁惊叫:“怎么头顶的血管还在跳?!”于是,在场的子侄六人都逐一用手去摸头顶和脚心,发现脚心(去世后一直用毛巾被盖住)早已冰凉如铁,而头顶却明显感到暖和。姊的两位女婿均是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也亲自用手测试,都肯定头顶和脚心有明显的温差。这一意外发现,使子女深为惊叹,确信母亲已经如愿往生,因此信心倍增,均发心以慈亲为榜样,诚心学佛,继承遗愿,多做自利利他的事业。亲友中见者闻者,亦深受启发。肺心病患者,死亡时相当缠绵,十分痛苦。而姊临终时却是神态安详,去世后面露微笑,皮肤润泽,宛若生前,使在场的医护人员深感惊异。
1996年9月7日记于四川乐至报国寺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