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出家(21-30)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08:18     标题: 出家(21-30)




二一、见性无不通达



在中国,众所周知的禅宗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一生也没有读过经,也没有听人讲过经。可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都很内行,佛门相宗、性宗也都通达。譬如,他没有听过《法华经》,法达禅师在他面前念《法华经》给他听,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告诉法达禅师:「不要再念了,《法华经》我明白了。」然后为法达禅师讲《法华经》,法达禅师因此开悟。这就证明,你要是见性,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通达。佛法可贵之处,佛法真实之处,就在此地。佛并不是要传授我们知识,佛传给我们的是真实智慧,就是教导我们如何明心见性,这才可贵!

(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2)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08:19

二二、认识机会



我常常劝勉同修们,心量要大,因为「量大福大」。还要懂得培养自己纯善之心,把所有的不善洗涤乾淨,正如《无量寿经》云:「洒心易行」,决定不要把外面一切不善放在自己心裡。念念为众生,不为自己,这是大福,无量无边的福报。断恶修善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机会,佛法讲缘分。机会稍纵即逝,掌握不住,再遇到不容易。我想帮助年轻人弘法利生,不论在家、出家,这个念头念念不忘,但是没有机会。曾经有一年,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有几位年轻法师,跟我学了几个月。我看到这三个年轻人不错,馆长也非常欢喜,于是我们想办一个小型佛学院,至少把这三个人带起来。我们正在筹备办佛学院时,这三个人突然向馆长告假,他们要离开台湾去香港。听说香港显明法师在那裡办佛学院,他们要去求学。馆长听了非常难过,认为这些年轻人不知好歹,忘恩负义。结果去了之后,过了一、两个月,写信回来劝勉图书馆的同学,要好好的在图书馆学习。他们到那边以后都去赶经忏,自己把前程毁了,这就是没有抓住机会。

(节录自《华严经》12-17-0408)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08:20

二三、宝香禅师



中国佛教史上,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再来,非常慈悲,以神通感化了梁武帝。传记裡面记载,有一位四川的居士(他的师父是宝香禅师)来看宝志公,宝志公问他:「你们四川的香贵不贵?」他说:「我们四川的香不贵,很贱。」宝志公点点头:「很贱,那就应该去了。」他听不懂这句话。回到四川,见到师父,师父问他:「宝志公跟你说些什麽?」他就把原话说了一遍,他的师父点点头:「知道了!」

宝志公那句话的是什麽意思?四川的香贵不贵,就是在四川大家对宝香禅师尊不尊重。他以为是烧的香,所以说香很贱,很便宜。「很贱」的意思,就是指大众不欢迎你,你应该走,不必住世了。宝香禅师懂得宝志公说话的意思,过了两天就召集信徒一起吃饭。因为这些信徒都不吃素,宝香禅师这一天开戒,鸡鸭鱼肉统统都吃。他预先在寺庙门口挖了一个放生池,吃完之后,他带着所有信徒到放生池,做了一个表演,把他吃的这些鸡鸭鱼肉统统吐出来,吐出来全是活的。这些信徒们看到之后,才晓得法师不是普通人。表演完了之后,他站在那裡往生了。信众才后悔没有接受法师的教诲,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由此可知,这个世间愈是苦难,各个行业愈有许多佛菩萨化身在其中,帮助众生,真正是「佛氏门中,不捨一人」,但是我们不认识。真正学佛的人要常生尊重心,对待一切人没有分别,一律恭敬,就是普贤菩萨教导的「礼敬诸佛」。如果他是佛菩萨化身来的,他是现在佛;不是佛菩萨化现的,真的是凡夫,也是未来佛,都应当尊敬,不应当分别、执着。甚至于别人对我们不好,我们晓得那可能是佛菩萨化身来考验我,试验我的功夫是否到家。他骂我,看看我生不生气?他打我,看看我心能不能平静?你能有这样的心与行持,无论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能增长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哪有不成就的!不能成就的人,顺境时随顺贪爱,逆境时随顺瞋恚,起心动念全是烦恼习气。这样的人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这一生不会有结果,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08:21

二四、见贤勿慢



唐朝时候,印宗法师在岭南一带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当他遇到六祖惠能大师之后,觉得能大师的见解、德学确实比自己高,不但没有嫉妒,还礼敬拜师。当时惠能大师请求出家,印宗法师很欢喜为他剃度。佛教是以法为最尊,印宗是六祖的剃度师,可是剃度之后,印宗反过来拜惠能为师父。这是做出榜样给我们看。

佛门中,法子是最尊贵的,剃度师、戒和尚都是接引进门的人,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能否成就,关键在传法的老师。传法、得法,这是真实的成就。惠能传法给印宗,印宗在惠能会下得法,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榜样,不是真智慧、真德行做不到。

在世法裡,有管仲与鲍叔牙的例子。鲍叔牙官做得很大,地位很高,管仲是平民百姓。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干,就推荐给齐桓公,任命他作宰相,自己做他的部下,这都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一般业障深重的人,轻贤辱圣。《无量寿经》上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看了不足为怪,因为这是正常现象。所以,「见贤不轻慢」,这个人就是贤人。唯有英雄才爱惜英雄,贤人才懂得尊敬贤人。换言之,佛在此地教导我们,时时学习,把自己从博地凡夫提升到圣贤的地位。

(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3-55)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08:21

二五、慎选道场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遇到圣一法师,他在改革开放前两年,在中国大陆到处布施,帮助内地建道场,听说内地的四众弟子称他为「财神菩萨」。他的生活非常清苦,过去亲近虚云老和尚,有老和尚的遗风。他是参禅的法师,大屿山有一个大道场「宝莲寺」,这是观光游览的胜地,很热闹,香火鼎盛。「宝林禅寺」建在宝莲寺后面,没有开路,车子无法上去,走路大概要四十分钟,不开马路,我赞成,做得正确!

那时有四十多位参禅的学人,每天按时在禅堂坐香,我看了很感动。我学佛这麽多年,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道场都是搞热闹的,没有看过一个真正修行的道场,而宝林禅寺是一个真正修行的道场。住在山上的人很多,都是住小茅蓬,因为寺庙不大,人多了就在附近搭个小茅蓬,一个茅蓬住三、四个人,大家在禅堂一起共修。

这使我想到六十多年前,我的家乡住的就是茅草屋,草屋土牆,冬暖夏凉,住起来真舒服。出家人最好还是住茅蓬,那是人生很高的享受,这是道场的选择。

(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3-72)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08:22

二六、真人不露相



在国外,尤其在美国,常常听到某一个法师、大德或仁波切,说自己是菩萨再来的、佛再来的。同修们来问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们问错了人,我怎麽会知道?我要是知道,那我不就成佛了!我要是没有成佛,如何知道他成佛?我不是大菩萨再来的,如何晓得他是大菩萨再来的?

因此,这些传说迷惑了广大学佛的同修,特别是初学,实在讲不但是初学,老修都被迷惑了。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是真、是假,但佛在经上有说明,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确实很多,尤其是众生有极大苦难的时候,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应化在世间,与一切大众和光同尘,不一定以什麽身分示现。如《普门品》说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所以不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佛菩萨现身。

可是有一个原则,就是他决定不会暴露身分;如果身分暴露他立刻就走,不会住在这个世间。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身分一暴露就走了,那是真的。如果身分暴露了,他还不走,这与经教讲的不相应,大概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是冒充佛菩萨,他为何要冒充?无非要欺骗众生,获得名闻利养,我们懂得这些常识,就不致于受骗。

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再来的,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与一般人相同。但是看他的修行与教化众生,确实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原理、原则相应。

在《印光大师永思集》中,有一个故事,是大师往生前四年的事情,是有一位居士说出来的。这个人当时是初中学生,曾经作了一个梦,梦到观世音菩萨(她没有接触过佛教,不相信佛法),但是,即使没有学佛,一般人都很熟悉白衣观音。观音菩萨跟他讲:「大势至菩萨在上海讲经说法,你快去听。」她问:「哪一位是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告诉他:「印光法师!」她们一家人去见印光法师,把梦中的事情说出来,被印光法师大骂一顿,说她妖言惑众,以后决定不准再说,再说就不要到他这裡来,吓得她不敢讲。四年之后,印光大师往生了,她才把这件事情公布出来。所以,真正再来人,决定不会暴露身分,暴露身分又不走的,决定有问题,我们要小心谨慎。


(节录自「佛教是什麽(续篇)」24-02-02)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08:22

二七、法鼓震三千



《虚云老和尚年谱》记载虚云老和尚常常打坐,不知不觉就入定,一出定都是一个星期,或十几天以上。他曾经说过,他在定中到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经说法,参与弥勒菩萨的法会,他坐在前面的座位,还看到几位已经往生的老法师,也在座。这就说明,他虽然坐在此地如如不动,但是,他能接收到三千大千世界之内的影像及音声,确实「法鼓震三千」。

所以,十方诸佛菩萨无时无刻不说法,色相、音声周遍法界,何止三千?虚云老和尚有能力接收,但是,他的能力并不是很大,只能接受三千大千世界之内的。三千大千世界之外的,就没听他讲过了,这就是靠清淨心,而禅定就是清淨心。

(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3-72)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08:23

二八、世浊多恶人



我们要想改善环境的污染,从何处做起?从人心改起。现在众生的心被污染的程度,绝不亚于地球环境的污染,我这个年龄在一甲子之前生长在乡下,自然环境是山青水秀,距离村庄大概一里路,前面就是白湖,白湖出产银鱼。小朋友在外面玩,採野菜,採树上野生的果实,非常好吃!现在的小朋友生活得很可怜,像养在鸽子笼一样,随着环境污染,这种天真烂漫的生活消失了。

一些从中国来的同修,每天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吃三餐,吃的蔬菜口味与家乡不一样。我们家乡虽有污染,但很轻微,青菜还有蔬菜香。而都市的青菜很好看,但是味道不对,这才知道污染之严重。

九0年代,我曾经到广州两次,本焕老和尚请我在光孝寺讲经,他招待我吃饭,素席很丰盛。我跟老和尚说这些素菜要浪费很多钱财,实际上并不好吃。他问我:「法师,你喜欢吃什麽?」我说:「我喜欢吃青菜。」第二天,人工的料理没有了,桌上十个菜全是绿的,像菜园一样,那个味道真的不一样,我几十年在外国,没有吃到那麽鲜美的青菜。

外国的蔬菜用的农药很重,所以虫不吃,虫都不吃,人吃了不是要命吗?蔬菜有毒,米也有毒,稻米在製作过程裡掺有化学药剂,所以米很漂亮,那个米也是虫都不吃的。所以,愈是文明先进的国家,染污愈严重。

(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3-73)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08:24

二九、不昧因果与不落因果



「不昧因果」与「不落因果」,其意思不同。不落因果是没有因果,过去造的恶不受恶报;不昧就是明瞭我受的果报,清楚知道这个果报,是过去什麽业因感得的。《高僧传》说到安世高大师,曾经两次来到中国,在广州还命债,这就是不昧因果。因为他前世误杀了众生,这一世故意找到前世被他杀的人,跟他在一起,也被他误杀,这个因果就结了。他为我们示现,他有这样的神通道力,他可以避免,但是他不避免。因为这一生免了,来生也避不了,生生世世欠着,总得要还清,所谓「欠命的还命,欠钱的还钱」。

从祖师大德种种示现,我们要觉悟,人与人之间,你想佔别人的便宜,没有这个道理。为什麽?你这一生佔便宜,来生要还人家,真正看清楚了,没有佔便宜,也没有吃亏的。今生你的钱财被人骗去,不要难过,你现在没有神通、昧因果,不晓得这个前因后果。它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过去世骗他,他今生骗我,这个帐欢欢喜喜结了;一种是我过去生中没有骗他,但是他今生来骗我,这也没有关係,来生他会还我。这有什麽好忧愁的!你生活在这个世间,快快乐乐、欢欢喜喜,没有吃亏,也没有上当,也佔不到任何便宜。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因果通三世,要明白这个道理。

(节录自「学佛问答」21-90-65)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08:24

三十、吃亏上当,绝不煳涂



修行从自己本身做起,首先要学「能吃亏,肯上当」,吃亏上当,绝不煳涂,那是真实智慧,那是德行。

往年,我在台湾「大专佛学讲座」教学,这个讲座的主持人是道安老法师,他对我很爱护,我对他老人家非常尊重。他教了我一招,非常希有难得,有一天我去看他,一走进客厅,他看到我说:「淨空法师,你有没有看到刚才出去的蒋居士?」

我说:「看到了,还跟他打了招呼。」

他说:「他今天又来骗我了。」来骗钱的。

我说:「你给他了吗?」

他说:「给了。」

蒋居士可能不知道老和尚晓得,实际上老和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被骗还是给他,这是德行。如果真的被骗那是煳涂、愚痴!到有一天蒋居士知道了,他会生惭愧心,会回头,我在道安老法师那裡学了这一招。

这一生不能回头,等来生;来生不能回头,等后生。佛家常言:「佛不度无缘之人。」往往佛菩萨与众生,结缘到多生多劫之后,缘成熟才能得度。这是教人了解修行人的智慧、慈悲,与接引众生的手法,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到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们细读《高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再看看历代修行人,真正有成就的人,他们一生的生活方式,处事待人接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教材。李炳南老师常常介绍我,学近代的印光大师,而莲池大师、蕅益大师,也都是我们学习的模范。

(节录自「吃亏是福」21-124)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