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学篇(二)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5     标题: 佛学篇(二)

四  淨  德



  「四淨德」:常、乐、我、淨。「常」,永远不变。「乐」是真快乐,决定没有苦,苦乐忧喜统统没有是真乐。苦乐的乐是相对的乐,不是真乐。「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真正得大自在。「淨」是清淨,一尘不染,世出世间法统统不沾染。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

(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1【此诸菩萨,往昔皆与毘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皆从如来善根海生。】)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5

禅    定



  「禅定」,外不着相称作「禅」,内不动心称作「定」。再说明白一点,不会被外面境界诱huo,这是禅。外面境界是花花世界,五欲六尘天天在诱huo你,你不被它诱huo,这是禅。内裡面不起心动念,不起贪、瞋、痴、慢,这是定。外不着相不是对于外面境界相一无所知,而是样样都清楚明瞭,那是真智慧。所以,智裡面要有禅、有定,定裡面要有智,定慧相资,定慧等学,这是佛法,决定不能偏在一边。

(节录自《华严经》12-17-007【其树周圆,咸放光明。于光明中,雨摩尼宝。摩尼宝内,有诸菩萨,其众如云,俱时出现。】)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5

四 摄 六 度



  佛教导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十个纲领,就是「四摄六度」。与自己最接近的是家庭、夫妻,夫妻如何能好合?修四摄六度。四摄六度用在一个家庭,就是儒家讲的「家齐」;用在社会就「国治」,社会安定繁荣;用在世界就世界和平,即儒家讲的「大同之治」。

  我们何以做不到四摄六度?一是自己的学养不够,但这不能怪自己,因为我们没有接受到这个教育。古时候孔老夫子、释迦牟尼佛、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一生就从事于这个工作,将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大家,让大家明瞭。

  四摄六度是性德,不是佛发明的,本来如是,我们不能做到就是自己错了,违背了性德。王阳明先生讲「致良知」,良知是心性裡本来具足的。我们本来的行为与诸佛如来没有两样,用宗教的话来说,就是与神、上帝完全相同,现在何以不同?迷失了自性。

(节录自21-94一切众生皆成佛)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5

甘    露



  何谓甘露?传说这是天上的一种饮料,这个饮料喝了之后会长生不老,所以称之为「甘露」。古德用甘露来比喻佛法,说佛的教法是甘露法,这个比喻一点都不过分。佛法确确实实让我们永远脱离六道轮迴,超越十法界,契入大涅槃境界,大涅槃境界就是不生不灭,使我们永远脱离烦恼。永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就得清凉自在。烦恼从何而来?从迷失本性而来。这个东西本来没有,是因为迷失了本性,迷失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才产生烦恼。

(节录自《华严经》12-17-324【汝观如来性清淨,普现威光利群品,示甘露道使清凉,众苦永灭无所依。】)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6

忍辱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是耐心,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要能忍耐,绝不急躁。《金刚经》云:「一切法得成于忍。」大事业要有大的耐心,小事业要有小的耐心,没有耐心不能成就。我们常讲众生这么苦,佛菩萨为什么不来?佛菩萨很有耐心,他在等待,因为现在来没有用处,大家不听话。等到大家喜欢听他讲话,喜欢依教奉行,他就来了,即所谓「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

(节录自21-88)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6

法    身



  「法身」。「法」是万法,即一切法,包含宇宙之间一切理、一切事、一切现象、一切因缘果报,这裡面分类有动物、植物、矿物,除此三个之外,还包括一些自然现象。法的意思太深广了,这是一个代名词。所以,佛法无边是真的,为什么?法无边。何谓「佛」?觉,对于一切法的智觉,当然也没有边际。法身是什么意思?一切诸法就是自己的身,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禅宗大德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说出一句话︰「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隻眼。」这个意思显示他证得法身,他不是以为自己这个身是身,而是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自己,这就是证得法身。这个身有生灭,而法身常住,不生不灭。以法为身,法确实是身。怎么是身?所有一切法,连这个虚空都包括在其中,都是自己心性变现之物;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法身。法身坐什么道场?法身是「非坐而坐」,无所不坐,这是法身道场。

(节录自《华严经」12-17-0012【身恆遍坐一切道场。菩萨众中,威光赫弈,如日轮出,照明世界。】)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6

观 自 在



  佛、法身菩萨何以这么自在?《般若心经》头一句「观自在菩萨」,「观」就自在了。何谓「观」?离妄想、分别、执着是「观」。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的是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没有观。观是智慧,没有观是烦恼。我们用烦恼面对外面的境界,对人、对事、对物都用烦恼、情执,所以我们虽然学佛,天天也听经,但只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功夫不得力。如果我们真肯学,捨弃妄想、分别、执着,用观照,功夫得力了,就提升到「观行即佛」。你的观落实到生活上,生活是行为,就是观行。你的功夫真得力,所学的东西都能用上。再往上提升一级是「相似即佛」,这就出了六道,到达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的佛)。相似是有一点像,但还不是真的。还要再向上提升,「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就称为「分证即佛」,这时你是真佛了。虽是真佛,但还不圆满,古人比喻这像初三、初四的月亮。月亮是真月,但还不是十五的月亮,没有圆满。但只要是真的,就称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有四十一个位次,都是法身大士。

  我们要把自己从名字位提升到观行位,修行才真正上轨道。如果永远住在名字位,就无法脱离三途。只要提升到观行位,就决定不堕三途,你在六道的三善道,不会堕到恶道,而且三善道决定在人天道,也不会堕在阿修罗道。「观行」,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讲的「真干」。佛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能做的,决定不可以做,这是落实「观行」。

(节录自《华严经》12-17-0329【汝观如来自在力,十方降现罔不均,一切众生咸照悟,此妙光明能善入。】)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6

不分别、不执着



  有人问:「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这样的人与白痴有什么两样?难道学佛都教给我们学白痴吗?」当然不是!你看看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是不是白痴?他在社会上,为一切大众作师作范,种种说教有条有理,丝毫都不乱,他不是白痴。

  种种示现、种种言说裡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永嘉禅师明心见性后,请六祖惠能大师为他印证,他确实明心见性。证明之后,六祖问他:「你还有没有分别?」他答说:「分别亦非意。」六祖首肯,告诉他:「你如是,我也如是。」

  一切众生的分别是意识,即第六意识;一切众生的执着是第七末那识。佛菩萨教化众生有没有分别、执着?有,但不是第六识、第七识,他们已经转八识成四智,所以他不是意。意有障碍,智没有障碍,智就是《华严经》讲的「无障碍法界」。分别没有障碍,执着也没有障碍,所以称为「不思议解脱境界」。凡夫的分别、执着统统有障碍,所以造作罪业。佛菩萨的分别、执着没有障碍,因为他分别即是不分别,他真的没有分别。没有分别为什么分别?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不是自己的分别;随着众生的执着而执着,自己确实没有执着。

  我举个比喻来说。一般人说话分别、执着自己的意思,顺着自己的意思就欢喜,不顺自己的意思就生烦恼,所以分别、执着是造业。佛菩萨分别、执着为什么不造业?佛菩萨像舞台表演的演员,他有表情、有说话,但不是自己说的,是剧本写的。叫你此时手动一下,你就动一下;叫你说哪句话,你就说哪句话;叫你哭,你就哭一下;叫你笑,你就笑一下。他是表演,与自己毫不相干,这就是分别亦非意。所以,你看到他有分别、也有执着,但没有出于自己的心,他的心清淨,从来没有动过。心裡头确实没有分别、执着,所有一切分别、执着都是顺着众生,决不是自己的意思。这一个本事我们要是学到了,那个受用就真的快乐,离苦得乐,就与佛菩萨示现在人间没有两样,都是游戏神通。我们这一生来干什么?来唱戏、表演的,完全没有自己的意思,完全是看到社会广大的众生,他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自自然然的反应,绝没有一丝毫的意思在裡面。

(节录自《华严经》12-17-38【妙色胜眼主地神】)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7

四    大



  佛法讲物质是四大:地、水、火、风,这是物质的四个现象、特徵。现在我们用科学技术将一个物体分析成分子,由分子再分析成原子、电子、粒子,再来观察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究竟是什么?才知道统统是这些基本的粒子排列组织而成。最基本的粒子,佛经称为「极微之微」,比微尘小,极微之微还是一个物体。
物质有四个现象。第一是「地大」,它本身是个物质。第二是「火大」,现在讲它带阳电。第三是「水大」,现在讲它带阴电。科学用的名词不同,但与佛法所讲的一样。第四是「风大」,说明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风代表动。诸位仔细想想,它带电,带阴电、带阳电就放光,有波动,它是动的,不是静的。这就是说明身光的来源,所有一切物质统统都有身光。

(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1【此诸菩萨,往昔皆与毘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皆从如来善根海生。】)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7

本 来 面 目



  「本来面目」是佛家的一个术语,现在人很难懂得。「本来面目」用现代话说,第一是「恢复你本有的智慧」,这个智慧如同宗教讚美上帝是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意思一样,佛说我们本来就有这样的智慧。第二是「恢复我们自性本具的能力」,我们本有万德万能,但现在能力失去了,一样都不会。第三是「恢复我们的相好」,我们今天的色相(外表)不好看,体质更糟糕,常常生病痛。佛经常讚歎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寿经》也说「阿弥陀佛身金色」,阿弥陀佛是紫磨真金色身,金刚不坏身。佛说,我们本来也如是,但现在智慧、能力、相好都没有了,落得如此地步。何以会丧失?佛在《华严经》上一语道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本能不能现前。但是本能并没有丧失,不过是现前有障碍,暂时不起作用而已。

   佛在经典上有个比喻,把我们的智慧德相比喻作太阳,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比喻作一片乌云,乌云遮住太阳,太阳不是没有了,只是被这片乌云遮住了,所以不起作用,光明不能普照。若将这片乌云除去了,日光就现前了。佛教我们只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捨弃,智慧、德能、相好就现前了。
看相人常说:「相随心转。」你的心是妄想心、分别心、执着心,你的相就不好;你的心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你的相就与佛菩萨的相一样。不但你的相好,你也不会生病、不会衰老,身体健康。同时你的能力恢复,无论学什么东西,一看一接触就会,这是你的智慧现前。因此,我们只要将障碍去除,自性本具的德能就现前了。

(节录自《华严经》12-17-0310【一切甚深广大义,如来一句能演说,如是教理等世间,勇健慧王之所悟。】)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7

卍    字



  卍字是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代表「吉祥」的意思。这个相是在胸口,我们看到有右旋的,也有左旋的,这都有依据,不是我们自己随便说的。但是根据佛教的传统说法,佛教尚右,我们绕佛一定是右绕,不会左绕,既然尚右,右旋应当是合理的。可是我们曾经看到,古人塑造佛像也有左旋的,这个我们就不必去执着。

(节录自「学佛问答」21-90-25)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