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孝的真谛

孝的真谛

孝的真谛




   做人要饮水思源:生命从何而来?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报恩不忘本,才不愧对父母的养育思德。
  一般世俗所谓的「孝」,是以物质为主;总以为在日常生活中供给父母吃饱、穿暖……等一切享受即是尽孝,其实不然。
  
  父母恩德重如山岳、昊天罔极,虽然极尽世间美食珍物奉养,亦难报答其爱之入骨、牵肠挂肚的弘恩于万一。只亲在世时若不知孝敬,身后纵然极尽排场,甚至以金被银枕安奉,对父母又有何益?

  
  人生数十年,不免生、老、病、死,除了身躯性命之外,还有永恒不灭的「慧命」。子女若能将父母赐予的血肉之躯,善加利用,造福众生、成就功德,则父母亦能得福报。


           古圣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万善之门以孝为基。人人应礼敬供养尊亲如堂上活佛,并扩展短暂的亲缘私爱,成就清净觉情,普及累生累世的父母。
  
  学佛须以孝为先,弘扬孝道,方为真正的念长情、体大爱、报四重恩。
  
  善事父母为「孝」——孝养父母乃百行之先,万善之首。孔孟圣贤之教,以孝为本;尧舜先哲之道,孝弟而已。修身养性、立己达人,必始于孝,这是互古不变的金科玉律。
  
  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孝心即佛心。孝,有在家之孝与出家之孝。
  
  在家之孝,是以「敬」奉养父母,以「诚」承欢亲心;不违逆父母,以和颜悦色、劳而不怨的态度,尽礼事奉。
  
  出家之孝,是割爱辞亲,识心达本,深入无为之理,直趋解脱要道,这是报亲恩的捷径,非但未来获益,现世也能受用。光阴易逝、慈恩难忘,有亲在堂就如活佛在世,应时时报恩,圆满学佛之功。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人的身体,是从父母而来的,但是要成就道业、学业,则必须仰赖师长。所以,除了要孝养父母之外,还必须奉事师长,遵从师长的引导。立身处事,不能没有启蒙之师;在社会上生活,一定要有谋生的技能和常识。
  
  学一门功夫,一定要经过三年四载才能够学成。不论做学徒或长工、小工,都要顺从、奉事师傅,才能够得到师傅全心的调教与真传;若是对师长态度轻慢,对所学的功夫不认真,即使再有涵养的老师也会对你失望,到最后什么也没学到。
  
  现在的教育普及,有太多进修的机会与场所,学习必须有方向,并且慎重选择教导者。择师在于自己的意愿与志向,既然想求师长传授毕生所学,则一定要必恭必敬、全神贯注、认真努力地学习。

    学做人、学技艺或求学问都必须敬重师长;更何况是引导我们学佛入道、培养慧命、教导并洗炼我们心灵的师长,其恩德更是深重。「德丧起于不能尊师,心乱发于不能重道」。古人视师长的一句话重如泰山,今人却轻之如鸿毛。

  养育子女是家长的责任,对孩子要适当地管教,但不能施以权威;因为,父母对孩子只能尽责任,莫想要求权利。爱子女不应宠溺放纵,要以「爱以教育」来化导,使之成人。
  
  父母与子女间,亲情相连,常有一种不可思议、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内心牵挂。子女身体不适或发生意外,父母会痛不欲生;而父母心情也会影响子女的情绪。其实,这种情是狭隘的、迷惘的;人生被亲情小爱缠绕,牵引得牢不可拔,真是苦不堪言!
  
  现代的子女,往往使父母伤心,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大,不断与别人的子女相比较,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子女,结果引来子女的反感。
  
  父母的心情一紧张,子女便会感觉不安,因为父母子女的心是想连的。有的孩子出远门,父母在家里常常思念、牵挂,子女在外便待不住,一直想要回家,那就是母子连心啊!
  
  有的父母一直为孩子的课业操心,希望子女不断读书、不断努力用功;如此挂心惦念,子女就会坐立不安。其实要为子女造福,并非天天在佛前烧香磕头,祈求佛菩萨保佑、增长智慧。若只为了自己子女的平安、出人头地,才要拿钱做善事,这分亲子之爱,实在太狭隘,反而会增加子女的压力。
  
  而身为子女应该让父母安心才有福,若让父母烦恼就有业了;父母为子女而增加一分自私的心理,也会增加子女的业、增加子女的迷茫。所以,若要为子女造福,平日应该不求代价地付出,将普天下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子女,同样爱护、施予慈悲,如此所得的福报,自然也会回报在自己子女身上。
    
  若无法放宽心胸,只是将私情私爱放在自己家人身上,就会陷于情执缚捆,比如:子女见父母不合,或担心父亲的事业、操心母亲的健康……,而忧虑烦恼;子女在学校的课业,身体上的病痛,在外的交友,未来的前途、婚姻、家庭、事业,父母也都看在眼里,苦在心底。一般人容易为情所困,迷惘烦恼,而菩萨的情是清净的觉情大爱。因此为人父母者,应时时抱着宽大的心胸,以菩萨的智慧来教育子女,用慈母慈父的爱心来关爱大众,同子女必须会平安,也能健康地长成。

中国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观念,即是大爱长情的慈悲仁怀。愿人人转迷为觉,把普天下的长者视为自己的父母,年幼者都当作自己子女般爱顾。心胸扩大,情爱就不会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则家庭、社会自然祥和。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