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续 10

  
    后 来这种浴佛的仪式逐渐流行于朝廷和仕宦之间,到了两晋南北朝时代,各地普遍流行。后赵的国主石勒(319—332),为他儿子祈福,曾举行过浴佛。《高僧 传》卷十《佛图澄传》说:「石勒诸稚子,多在佛寺中养之。每至四月八日,勒躬自诣寺灌佛,为儿发愿」。《佛祖统纪》卷三十六宋孝武帝大明六年(462)条 说:「四月八日,帝于内殿灌佛斋僧」。又《宋书》卷四十七《刘敬宣传》说:「四月八日,敬宣见众人灌佛,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因悲泣不自胜。」可见在西 元五世纪以前,浴佛仪式已在我国各民族之间相当流行了。


    我 国浴佛的日期,古来有几种不同的记载。一是二月八日,一是四月八日,还有一种是十二月八日。佛陀的诞生、出家、成道和涅槃,在印度南、北传的《佛传》里虽 都明记七月日,但各记载不一。《大唐西域记》(卷六、卷八),曾述上座部和诸部所传的不同。据上座部传,佛降胎在嗢咀罗额沙荼月之三十日,相当我国五月十 五日;诞生、出家、成道都在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相当我国三月十五日。诸部所传降胎同于额沙荼月的后半八日,相当我国五月八日;其他诞生等同于吠舍佉月的 后半八日,相当我国三月八日。南传佛诞则在逝瑟咤月后半八日(南传《本生经》觉音序言),相当我国四月八日。印度历法以黑月(从月既望到月晦)为前半月, 白月(从月朔到望)为后半月。所谓「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黑前白后,合为一月」(《西域记》卷 二)。七月之下弦(当下半月之八日)在我国阴历次月之上弦。我国汉译佛经记载二月或四月,大抵辰以印度的某月当我国之月,又随译经时代历法之差而传为二月 或四月的。吠舍佉月后半八日,本相当于我国阴历三月初八;而译者则理解为二月上弦,因传为二月八日。后来多从南传的三月后半八日换算为四月八日,于是佛诞 四月八日之说就一般通用了。


    从 历史的记载看来,后汉时笮融的浴佛日期未见明记;北朝多于四月八日浴佛。自梁经唐至于辽初,大抵遵用二月八日;宋代北方改用腊八,南方则用四月八日。后赵 的石勒及刘宋孝武帝、刘敬宣等于四月八日浴佛,已如上述。梁时《荆楚岁时记》以二月八日为佛诞。《续高僧传》卷二十二唐《释玄琬传》说:「琬以二月八日大 圣诞沐之辰,追惟旧绪,敬崇浴具。每年此日,开讲设斋,大会道俗。」《辽史》卷五十三《礼志》记载,辽时以二月八日,为悉达太子生辰。至宋代,浴佛仪式多 在十二月八日举行。宋赞甯《僧史略》卷上《佛诞生年代》条说:「今东京(宋都开封)以腊月八日浴佛,言佛生日。」赞宁以为腊八恐怕是印度的节日,或者是用 《多论》(《萨婆多毗尼毗婆沙》)的二月八日,腊月即是周的二月。《翻译名义集》卷三引《北山录》云:「周之二月,今之十二月也。而大圣在乎周年,故得以 十二月言正。」但也有明指腊八为释迦成道之日而浴佛的。如宋丹霞子淳禅师腊八上堂说:「屈指欣逢腊月八,释迦成道是斯辰,二千年后追先事,重把香汤浴佛 身。」(《丹霞子淳禅师语录》)又宋祝穆《事文类聚》说:「皇朝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造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这是浴佛会和 腊八粥相结合的记载,但江南一般多在四月八日浴佛。《岁时杂记》说:「诸经说佛生日不同,其指言四月八日生者为多,……故用四月八日灌佛也。今但南方皆用 此日,北人专用腊月八日,近岁因圆照禅师(1020—1099)来慧林(禅院),始用此日行《摩诃剎头经》法;自是稍稍遵(之)。……其后宋都开封诸寺, 多采用四月八日浴佛。」《东京梦华录》卷八说:「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元代的《幻住庵清规》及《敕 修百丈清规》均制定四月八日为释迦如来诞辰,其后南北浴佛的日期就完全一致了。


    关 于浴像的方法,宝思惟译的《浴像功德经》所说最为清楚:「若欲浴像,应以牛头旃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酰、白檀、郁金、龙脑、沈香、麝香、丁香,以 如是种种妙香,随所得者以为汤水,置净其中。先作方坛,敷妙床座,于上置佛。以诸香水次第浴之。用诸香水周遍讫已;复以净水于上淋洗。其浴像者,各取少许 洗像之水置自头上,烧种种香以为供养。初于像上下水之时,应诵以偈:『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五浊众生令离垢,愿证如来净法身』。」


    我 国丛林的浴佛,多依元代《敕修百丈清规》(1336年修)所定的仪式。但比《敕修百丈清规》更早十九年的《幻住庵清规》(中峰明本1317年作)已经有所 规定了。《敕修百丈清规》卷二《报本章》的《佛降诞》条,具体地规定浴佛的仪式说:「至四月八日,库司严设花亭,中置佛降生像,于香汤盆内,安二小杓。佛 前敷陈供养毕,住持上堂祝香云:『佛诞令辰,某寺住持……虔爇宝香,供养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上酬慈荫。所冀法界众生,念念诸佛出现于世。』住持说法竟, 领众同到殿上。住持上香三拜然后跪炉。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宣疏毕,唱浴佛偈」 (偈见如上《浴像功德经》),一面反覆地唱偈言,一面让僧众进行浴佛。最后并以浴佛的功德回向于无上的佛果菩提。


    明 代的风俗大抵是继承宋代的。据田汝成《熙朝乐事》记明代的风俗说:「四月八日,俗传为释迦佛生辰。僧尼各建龙华会,以盆坐铜佛,浸以糖水,覆以花亭。」这 种风俗到清代并无多大改变。按照《敕修百丈清规》,禅林在佛诞浴佛这一天,还有煎「香汤」和造「黑饭」供众的习惯。《清规》卷四《两序章》的《知殿》条: 「佛诞日浴佛,煎汤供大众;」卷七《节腊章》的《月分须知》条:「四月初八日,佛诞浴佛,库司预造黑饭,方丈请大众夏前点心。」但是这种遗规后来虽已不通 行了,而以四月八日为佛诞,举行浴佛议式,则至今不替。(林子青)
      



                                                                      一0   行像

   「行像」是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赞宁的《大宋僧史略》上说:「行像者,自佛泥洹,王臣多恨不亲睹佛,由是立佛降生相,或作太子巡城相。」这是佛教「行像」的起源。

    五 世纪初,法显旅行印度时,在西域和印度都曾亲见行像的仪式。他到于阗时,住在瞿摩帝寺,据《法显传》说:「法显等欲观行像,停三月日,其国(于阗)中十四 大僧伽蓝,不数小者,从四月一日,城里便扫洒道路庄严巷陌。其城门上张大帏幕,事事严饰。王及夫人采女皆住其中。瞿摩帝僧是大乘学,王所敬重,最先行像。 离城三四里作四轮像车,高三丈余,状如行殿,七宝庄校,悬缯幡盖,像立车中,二菩萨侍,作诸天侍从,皆以金银雕莹,悬于虚空,像去门百步,王脱天冠,易着 新衣,徒跣持花香,翼从出城迎像,头面礼足,散花烧香。像入城时,门楼上夫人采女遥散众华,纷纷而下,如是庄严供具,车车各异,一僧伽蓝则一日行像,自月 一日为始,至十四日行像乃讫,行像讫,王及夫人乃还宫耳。」


    法 显到印度摩揭提国巴连弗邑村时,也看到当地的行像。此国「年年常以建卯月(二月)八日行像,作四轮车,缚竹作五层,有承栌偃戟高二丈许,其状如塔。以白毯 缠上,然后彩画作诸天形像,以金银琉璃庄严。其上悬缯幡盖,四边作龛,皆有坐佛菩萨立侍。可有二十车,车车庄严各异,当此日境内道俗皆集,作倡伎乐,华香 供养。婆罗门子来请佛,佛次第入城;入城内再宿,通夜燃灯伎乐供养。国国皆尔」(《法显传》)。


    西 域行像在佛生日以外也有举行的,七世纪时玄奘赴印度留学到屈支国(即今库车)时,曾见到行像的仪式,《大唐西域记》卷一《屈支国》条:「大城西门外,路左 右各有立佛像,高九十余尺,于此像前,建五年一大会处,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受经听法,竭日忘 疲。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绮,载诸辇舆,谓之「行像」,动以千数,云集会所。」


    第 四世纪以后,我国佛经翻译渐备,信仰亦次第普及,造像风气大兴,除铜像外,还有木像和夹紵像,行像的仪式也自西域传入了。据《魏书‧释老志》说,世祖初即 位(424),亦遵太祖太宗之业,于四月八日,舆诸寺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华,以致礼敬。至孝文帝时于太和二十一年(497),诏迎洛京诸寺 佛像于阊阖宫中,受皇帝散华礼敬,岁以为常例(《佛祖统纪》卷三十八)。又《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景明寺》条说:「景明寺,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 四月七日京师诸像皆来此寺。尚书祠部曹录影凡有一千余躯,至八日节,以次入宣阳门,向阊阖宫前,受皇帝散华。于时金华映日,宝盖浮云,旛幢若林,香烟似 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名僧德众,负锡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车骑填咽,繁衍相倾。时有西域胡沙门见此,唱言佛国。」可见当时 行像仪式的盛大了。


    自 南北朝至于唐、宋,行像的风气渐次推广,四川、湖广、西夏各地都见流行,行像亦称为「行城」或「巡城」。《法苑珠林》卷三十一《潜遁篇感应缘》说: 「(刘)宋岷山tong 灵寺有沙门邵硕……以宋初出家入道,自称硕公。……至四月八日,成都行像,硕于众中匍匐作狮子形。」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引《荆楚 岁时记》说:「二月八日,释氏下生之日,迦文成道之时,信籥之家建八关斋戒,车轮宝盖,七变八会之灯。至今二月八日平旦,执香花绕城一匝,谓之行城。」唐 韩鄂的《岁时记丽》卷一《二月八日》条所引与上略同。又《僧史略》卷上「行像」段说:「又景兴尼寺金像出时,诏羽林一百人举辇,伎乐皆由内给。又安居毕, 明日总集,旋绕村城,礼诸制底;棚车舆像,幡花蔽日,名曰三摩近离(此曰和集)。斯乃神州行城法也。」


    到 了宋代,行像一般似多行于北方。据《僧史略》卷上说:「今夏台灵武,每年二月八日,僧载(一作戴)夹紵佛像,侍从围绕,幡盖歌乐引导,谓之巡城。以城市行 市为限,百姓赖其消灾也。」但北方也有在四月八日行像的。《岁时广记》卷二十引《燕北杂记》说:「四月八日,京府及诸州各用木雕悉达太子一尊,城上舁行, 放僧尼、道士、庶民行城一日为乐。」


   《辽史》卷五十三《礼志》说:「二月八日,为悉达太子生辰,京府及诸州雕木为像,仪仗百戏导从,循城为乐。」但《契丹国志》卷二十七则以四月八日为佛诞。


    按自唐至宋初,一般似多用二月八日为佛诞。辽代建国之初,亦见沿用;后来采用四月八日,也许是受江南的影响,元、明以后,行像虽少记录;但近世西藏和五台山等处,每年仍有行像的仪式。至于大江南北行像的风俗就为浴佛的仪式所代替了。(林子青)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