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孝的真谛

“孝”



    千百年来,我们的老祖宗一直很重视孝。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孙中山说:“讲伦理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不能没有孝。”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发展。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孝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渐渐被淡化了。常听到有人说,工作太忙,欲孝没有时间;收入低,负担重,尽孝没有能力;谋生他乡,路途遥远,孝心难以表达。更有甚者,有些年轻人,自己生活富足,却不愿赡养为生计所困的父母,有极个别人还竟然虐待父母。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出现,令人感到痛心,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以认真解决的问题。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每个人的身体发肤都源于父母。父母之恩是儿女永远不能忘记,永远报答不尽的。为了父母,无论花费多少金钱,多大力气,多长时间,都是应该的、必要的。知恩、感恩父母是古今中外所有人应具有的良知和道德。和谐社会,应是人人尽孝、知恩、感恩的社会。
  
   
    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今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要求儿女有孝心,并不一定要儿女拿出多少钱来,也不一定要儿女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报答,而是更多希望儿女在心里时常记挂着父母,时常在一些细节上为父母着想。比如,身在异地的儿女,不忘给父母打打电话、写写信,逢年过节回家看看父母;在父母身边的儿女,不要因为天天见面而冷淡了父母,下班回家时,给父母送上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茶余饭后,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有空闲时,替父母洗洗衣服,晒晒被褥等。这些看似举手之劳而出自内心的行为,都能深深地让父母感到极大安慰。2000年央视“春晚”的一首《常回家看看》,所以唱红大江南北,唱进千家万户,就是很好的证明。
  
   
    “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陈毅在他62岁时还为重病在床的老母亲涮洗尿裤,孔繁森两赴西藏前都不忘向老母亲跪地辞行。美国首富比尔·盖茨说:“我认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愿普天下所有做儿女的人们,切莫忘记孝敬你们的父母!


随缘勿攀 随遇而安 常发菩提 佛号不断

TOP

   感谢红尘一梦师兄发的好帖  
随缘勿攀 随遇而安 常发菩提 佛号不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