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皈依问答 益西彭措堪布

佛宝与僧宝是有情,因此供养佛宝与僧宝可以获得福报,法宝并不是有情,为什么也一样可以通过供养而获得福报呢?

答:并不是只有情才能赐予福报,无情物像如意树、摩尼宝等等,只要因缘具足,都可以满足祈祷者的世间愿望。
    法宝是导师佛陀的证悟境界的流露,是众生获得解脱的根本依处,所以法宝完全是功德的凝聚。因此供养法宝,必然能产生福报,而且因为法宝的功德无可比拟,所以产生的福报之大也无可测量。所以供养法宝是十法行之一。
    《放光般若经》中说:佛言:“‘假令如东方恒边沙刹土,满其中众生,一一佛泥洹后,取舍利起七宝塔弥满其中,供养如上,从劫至劫,复过一劫,尽其寿命。云何,拘翼!其人殖福宁转多不?’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佛言:‘故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讽诵读习,供以名香、泽香、杂香,缯彩花盖,得其福多。何以故?拘翼!一切诸善法皆在般若波罗蜜中。何谓善法?五戒、十善、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三脱门、四谛、六通、八惟无、九次第禅、六波罗蜜,从内外空至有无空,诸三昧门、陀邻尼门,佛十种力、佛十八法、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大慈大悲、道事、萨云若事,是为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之法教。诸罗汉、辟支佛、过去当来今现在诸如来,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度于彼岸。’”
    在这段开示中,导师佛陀为帝释天首先讲说了无量众生于漫长的时劫中,建造无量的舍利塔来供养一切佛陀的舍利,所产生的一切功德,都不及一个人书写般若经典后,受持、并供养以上妙的香花等的福报大。导师佛陀接着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即一切的善法都包含在了般若波罗蜜之中,并且一切的声闻、缘觉以及佛陀,都是从般若法门中学成的。
    《金刚经》中也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又《法华经•分别功德品》中说:“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

真正皈依了法宝而尚未产生闻思修正法功德的人,是否也可以弘法利生?

答:有闻思修正法功德的人,能直接进行广大的弘法利生,但是尚未产生闻思修功德的人,也可以从以下面几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开展弘法利生的殊胜事业。
一、精进闻思修佛法。自己精进闻思修行教法,在自相续中产生闻慧、思慧、修慧的证法功德,即是已经使佛法在这个世界上多度化了一个人,这就是弘法利生。
二、以其它的方式弘法利生。将三藏十二部,以及善知识的开示,以相应的方式尽量向其他众生推介,包括印送法本,复制、刻录光盘,转载佛法网页等等。以自己的助缘,使得其他众生有机会接触到了清净的佛法,这些方式就是在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三、助成善知识的弘法顺缘。积极参与善知识的弘法事业,比如自己参与听法,介绍其他众生参与听法,在场地、设备等方面提供便利等,以这些方式助成善知识的弘法顺缘,就是在促成弘法利生的事业。
四、祈愿善知识弘法顺利。如果对三宝有真正的信心,虽然自己没有力量直接行持弘法利生的殊胜事业,但用心地至诚祈祷佛法僧三宝,祈愿十方持教大德弘法利生顺利无碍,以这样虔诚的祈愿的心力,也可以成为善知识弘法利生事业的助推剂。
五、祈请善知识广转圣妙fa 轮。眼下虽值五浊恶世,佛法日薄西山,但仍有许多高僧大德住世,他们成为延续佛法慧命的中流砥柱,虽然我们无力护持弘扬佛陀的正法,利益无量众生,但若能以护法利生的清净发心,祈请十方大德法体安康,长久住世,长期为众生传讲正法,祈请的行为和力量也就成为弘法利生的重要因素。
六、随喜与回向弘法事业。已入三宝门中的四众弟子,每天都会行持诸如礼佛、供佛、诵经、忏罪、断恶等善法,如果自己直接弘法的力量较弱,或者根本无力行持,但如能真心随喜十方大德弘法利生的功德,并把自己每天所积累的点滴善根,如法回向十方持教大德弘法利生的事业兴盛圆满,使无边众生能早日与正法结缘,趣入闻思修正法的解脱大道,亦是间接在弘法利生。
七、仰仗三宝加被成办弘法利生。仰仗三宝的大悲力,缘起的谛实力,以及法性的不变力,而常常祈愿所有十方世界的闻思修正法者,得大智文殊怙主加被速证法义,蒙大悲观音怙主加被调伏心相续,受大力金刚手怙主加被远离一切外内密的违缘,并且常常祈愿在三宝之力的加被下,佛陀圣教兴盛于十方,佛法心要遍满于三界。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是弘法利生事业顺利开展的根本力量,如能这样至诚祈愿,就是将自己微薄的心力直接注入到了弘法利生的殊胜事业中。
八、发下弘法利生的大愿。修行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发大愿,愿力不可思议,导师释迦牟尼佛广发了五百大愿救度末法时期的浊世众生,若我们随学,也发护持弘扬大小乘正法的大愿,就可以为将来生生世世护持弘扬佛法,行持利益众生的事业种下殊胜种子,可以成就自己未来的弘法利生事业。
总之,法宝是佛法僧三宝的核心,是一切利乐的源泉,也是一切凡圣的究竟皈依处,每一位佛弟子,都应该从力所能及的点滴做起,数数串习广发并行持弘法利生的普贤大愿行,这样才能真正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如果真正皈依了法宝并修学,对自己与他人在现世当中能够产生的最殊胜的利益,直接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真正皈依并修学法宝后,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现世都能产生许多殊胜的利益,为了让道友们能对法宝的殊胜利益有所认识,从而能更加精进地闻思修正法,下面就从诸多利益中撷取一二,以供参考。
一、改善或彻底解决不如意事。世上无论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几乎都是由烦恼习气与业力造成的,这些都可以通过善巧运用法宝来解决,或者改善。
二、真正自利利他。如果佛法融入到了自己的心中,心里的观念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口的言行也会随之改变、调柔。从前以自我为中心,造作的种种不如法的行为,其结果却是自损损他。佛法融入心相续后,内心就会受到佛法慈悲与智慧的熏陶,会认识到只有放下自我、利益他人才能真正利益自己,这样就能真正行持自利利他的事业。
三、改善人际关系。真正皈依了法宝,就会受持对一切众生都不作损害的皈依法宝的学处,哪怕是对蚊虫蝼蚁,都会以慈悲心来对待,更何况是身边的有缘众生呢?因此,无论是在家庭、单位里,还是在任何一个团体中,都会因内心的这份慈悲,而给自己建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皈依法宝的弟子越多,就越有希望使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安宁。
四、树立自信。世上许多苦难都是由财富的多寡,种姓的贵贱,相貌的美丑,才能的高低等差异造成的。在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更加加重了由此而引生的傲慢和自卑。芸芸大众中,平庸者居多,没有归投依靠法宝的人,就只能在心中默默承受和掩饰自卑。真正皈依了法宝的人就不会用这些世俗的观念来认识自己,而是用暇满的标准来审视自己,即使自己再贫穷低贱,也不会感到痛苦。想到自己拥有的暇满人身,如同如意宝一般,依靠它不要说今生来世的暂时安乐,连出世间圣者的菩提果位也完全可以获得,自己的人身就是一艘解脱之舟。相反,纵然地位高贵,甚至富可*国,没有皈依法宝,也不过是这一世享了前世修来的福而已,于后世、于解脱毫无利益,如果因此而骄奢淫逸,放纵享乐,就更为后世埋下了祸根,这一世的人身反而加重了今后轮回的苦。想想实际上谁更应该充满自信呢?而在这个世界上,能值遇三宝,又能真正皈依三宝的人实在少之又少,所以,只有学修三宝核心法宝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幸运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自信。
五、对治烦恼。对治贪嗔等烦恼,会产生充分的信心。即使贪嗔等非常严重,也可以从所皈依的法宝中找到各种有效的对治方便。如同自己长什么样子,一照镜子就能知道,同样内心的烦恼,可以通过正法的法镜来认清,这样就能知道自己哪方面的烦恼更重,或者当下正被哪种烦恼控制而生苦,然后就能通过佛法中宣讲的相应的对治法,使烦恼的大火渐渐熄灭。真正修学法宝的人,可以从一次次对治烦恼的经验中,建立越来越稳固的信心。
六、轻松自在。通过真正皈依法宝而闻思修行,就能借助佛法的智慧眼,看透纷纷扰扰的轮回世间的真相,了知人生真正的意义与价值究竟何在?就不会对今生的名色财权等紧抓不放,不会甘于做烦恼和欲望的奴隶,也就不会被种种苦和烦恼所逼迫。相反,没有佛法的智慧眼,就看不破;看不破,自然也就放不下;放不下,自然就有许多苦和烦恼接踵而至。少一分对物欲的追求,就少一分追求的压力和求而不得的痛苦;减一分对自我的执著,就减一分贪嗔痴慢的烦恼和利益受损的痛苦;多一分对善法的行持,也就多一分积善的福报和修行的功德;增一分对佛法的串习,也就增一分出世间的智慧和成就的资粮。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但追求的越多,内心的痛苦就越多,背负的压力也就越大,而清心寡欲,以三乘菩提为期的三宝弟子因为放下了对名利等欲望的追求,内心反而充满了喜悦和自在。
    七、法随法行。只要真正对法宝有了皈依心,自然就会去运用法宝,法宝只要得以善巧运用,它不可思议的加持就开发出来了。渐渐地,就会知道,闻思修不是做别的,是让自己的心融入佛法,改正自己不好的习气,和错误的见解等等,让自己的心相续干干净净,直接与佛法相应。如能数数这样串习佛法,就能让佛法在心里扎根,不仅能在白天保持正知正念,与佛法相应,连夜晚的梦境中也能保持与佛法相应,甚至在临终的关键时刻也能正念分明。佛法的利益最为明显的时候,正是在一个人的临终。临终时其它世间法都失去了作用,儿女、眷属、名声、地位、财产等世间人看重的东西,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刻都显得苍白无力,更有甚者还会帮倒忙,起的是让人堕落的负面作用。此时,只有佛法才能唯一产生正面的作用,依靠对法宝闻思修行的善业推动和分明的正念,才能在这一关键路口去往下一世安乐的地方。而且,起到的不仅仅是对于下一世去向的决定作用,未来的生生世世更因为在心中种下的佛法的金刚种子,而能渐渐趋近解脱,趋近大菩提。
八、行菩萨道。依名言谛现相而言或者按照大乘菩萨道的观点讲,由殊胜信心而引发了对法宝的皈依,进而就会趣入对大乘佛法的闻思修;有了一分对大乘佛法的学习,就有了一分对一切众生要知母、念恩的认知;越了知众生的恩德,就越能生起对众生平等的报恩心等,从而发起利他的世俗菩提心,并因此而日日夜夜精进地闻思修法宝。这样就有希望通达苦集灭道四谛圣法,乃至证悟一切轮涅万法原本如梦如幻的大空性,而一切众生却因人、法二种执著,自缚于生死苦海不能出离,由此又更能增上大慈大悲的菩提心。
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五浊恶世,众生的痛苦随着欲望的增多而日益深重,天灾人祸的频繁出现,又使得原本无常的生命更加脆弱不堪,老母有情正深陷于各种苦难无法摆脱,此时此刻,发起了世俗菩提心的佛子就更会千思万想,当下如何才能更为直接和究竟的利益众生呢?众生之所以不得出离生死,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皈依救拔处;之所以受苦,是因为造业尚在继续;之所以烦恼不断,是因为常乐我净四种颠倒执著非常牢固。认识到这些,就更会以法布施来帮助众生:弘扬皈依法门,让众生找到真实可靠的归投处;弘扬因果法门,让众生了知断恶行善才能改变苦的状况;弘扬般若法门,让众生从根本上认识万法的本性,从种种迷乱的执著中彻底解脱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弘扬净土捷径法门,依靠弥陀不可思议的大智悲愿,能让众生今生就解脱生死,获得不退位,必定成佛道。
为芸芸众生作法布施的修行,无一不是行菩萨道的体现,今生虽仍为凡夫身,却可以一样广行菩萨道。
九、明心见性。依胜义谛实相而言或者按照大乘不共究竟一乘了义的观点讲,法界一切有情本有的本体大空性、自性大光明、大悲周遍的佛心,本来就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自性大清净法身功德海。这是真正最究竟了义的法宝,也就是法身如来藏的无量无边的功德海,这些所有无量的功德,在凡夫的心的本性中,原原本本,没有减少过一丝一毫地存在着,从来就没有远离过。这些所有功德存在的地方,其实就是心间明性自然智所在之处,是心宝八角无量宫。以如是大觉悟的方式,大皈依了究竟了义本来面目的法宝,一刹那间开启了圆满闻思修胜义菩提心的法身智慧海,就能把这些本具的功德显发出来,就能使自己的心相续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像六祖慧能大师和密勒日巴尊者那样即身成佛都有可能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没有真正为了了脱生死而闻思修法宝的学佛人,应该从提婆达多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答:法宝是导师佛陀慈悲宣说的,让众生证悟成就的善巧方便。但是如果对法宝仅是当作知识那样来积累,没有认识到法宝是用来实修实证的,没有以了生脱死为目标来闻思修法宝,则很有可能步提婆达多的后尘。
提婆达多造下了很严重的恶业,但是他同时又有很多异于常人的优点。对提婆达多全面的认识,会帮助我们认清烦恼的破坏作用,以及确立正确的闻思修目标的重要性。
首先提婆达多是三藏法师,出家十二年中,闻思修都很精进,并且把佛陀说的法,全都背诵了下来。比如《十诵律》中说:“出家做比丘,十二年中善心修行:读经、诵经、问疑、受法、坐禅。尔时佛所说法,悉皆受持。”《出曜经》中也说:“昔佛在罗阅城竹园加兰陀所,尔时有比丘,名曰调达。聪明广学,十二年中坐禅入定,心不移易,十二头陀,初不缺减。起不净观,了出入息。世间第一法乃至顶法,一一分别。所诵佛经六万,象载不胜。”
其次他曾经神通具足。《出曜经》中说:“是时阿难便与说神足之道。调达闻已,在闲静处,专心一意,以粗入微,复从微起,还至于粗,以心举身,以身举心,身心俱合渐渐离地。初如胡麻,转如胡桃,渐离于地。从地至床,从床至屋,从屋至空。在虚空中作十八变,涌没自由。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东出西没,西出东没,四方皆尔。或分身无数,还合为一。”但是在生起了破和合僧的恶念后,神通就自然消失了。
提婆达多而且还身相庄严,与佛陀的三十二相相比,提婆达多具足三十相,只缺少了千辐轮相和金色身相。
提婆达多当时还受到摩竭陀国王子阿阇世的尊敬,《四分律》中说:“阿阇世日日将从五百乘车,朝暮问讯提婆达多,并供养五百釜饮食”。
但是提婆达多心眼狭小,嫉妒心强。《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中说:“唯提婆达多,本自恶性无有慈心。”律中并且记载说:提婆达多有次看到一头上好大象,心里很喜欢,但当知道这是他人来供献给释迦太子的之后,就心生嗔怒:“渐近于象,瞋恚之心打象一下,其象倒地,因即至死。”
提婆达多还有一种毫无理由的“慢过慢”。比如当他想获得名闻利养,而向世尊去求学神通,佛陀当时和他说,暂时不要学神通,应该先修无常等的四法印。这时提婆达多就想,如来之所以不教我神通,是怕我超过他,怕到时候比不上我。接着他向舍利弗尊者去求学神通,舍利弗尊者也让他先学好四法印,提婆达多心里想,这个舍利弗比丘,虽然号称智慧第一,在我看来,舍利弗与我,就像萤火虫与日月之间的差距,我对三藏教法的诵习,无人能比,但尚且不知道如何修神通,那么舍利弗比丘就更不知道了。于是又到目犍连尊者那里,目犍连尊者也教他先学四法印,再修四禅,然后就可以得到神通。提婆达多听了后心里生起了嗔恨,想这个目犍连自夸神通第一,之所以不教我神通,是怕有人神通比他大,如果我得到了神通,他便没有了名誉,因此才不教我神通的。
后来提婆达多甚至慢过慢心高涨到完全蒙蔽了理智。有一天提婆达多来到世尊的地方,对世尊说:我看如来身体变老了,已经过了少壮年龄,步入了老年了。请世尊专门到静室中修禅定自娱自乐。四众弟子可以让我来教诫,我会像世尊一模一样教他们,衣被、饮食、卧具、医药这四事,我会随时供养,不会令您缺乏的。(《出曜经》:“我观如来颜色变易诸根纯熟年过少壮垂朽老迈。唯愿世尊自闭静室禅定自娱。四部之众愿见付授我当教诫。如世尊无异。随时供养四事不乏。”)
提婆达多因为并不是为了了生脱死而进行闻思修,起初虽然精进学佛,但是没有用来对治贪执名利之心等的烦恼,如《出曜经》中说:“后意转转退,渐生恶念,意望供养,深着世利。”有了一定的名利后,更加膨胀了嫉妒与傲慢等的烦恼,《出曜经》中也说:“调达比丘,学致神足为已招祸。设不得神足者,其罪盖不足言。”终于,在贪执名利,以及嫉妒、傲慢等的烦恼的驱使下,后来犯下了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莲华色比丘尼、十爪毒手这五种恶行,而堕入于地狱之中。
后世的人,从精进、神通、身相、福报等各个方面,都很难比得上当年的提婆达多,如果还没有明确学佛用来对治烦恼,解脱生死的目的,则一旦名声、福报等逐渐增长的时候,则自己的贪嗔嫉妒傲慢等,会不会比提婆达多更多地显现出来?如果这样,则不但没有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反而受到巨大损害了。
因此闻思修佛法,必须首先树立用佛法来修行,来了生脱死的正确观念,这样才会尽可能地从佛法中获得加持。

一个人如果真正皈依了法宝,在他身心相续上会有什么转变?

答:一个真正皈依了法宝的人,在他身心相续上会发生下面这些转变:
一、真正皈依了法宝,他的心的中央就只有法宝,世间的事情就都放到次要位置上去了。就像一个人到了市场里,看中了一个东西后,心里就只有这个东西,其他的都不在他的眼里了一样。
二、心的中央有了法宝,就会恭敬、羡慕,就会珍惜,会去护持。
三、对佛宝与僧宝的珍贵认识得更深,感恩心会油然生起。
四、会特别感恩导师佛陀当年精进的修行,以及高僧大德翻译经论,传承佛法。
五、他知道了闻思修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情,会创造因缘,积极闻思修。
六、比如,他会仔细、反复地思维:自己如今已获得了人身宝,这个人身的价值,从因、喻、数量观察都极为难得,并且能成就三士道菩提果位,尤其遇到了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宣说甚深妙法。在具足这些难得的顺缘的时候,应该立誓毫不懈怠地精进修行正法。
七、其次会认认真真地思维这些真理:此身也决定死亡、死无定期、死时除正法外一切都无利益。真正明白这些道理后,会下定决心并迅速精进修行善法。
八、接下来会非常慎重的思维:一切众生死后都并非一无所有,而必将随黑白业无欺感受苦与乐。尤其在心里认识到了轮回诸苦无比广大,而且漫长又难忍之后,会立誓广修能从一切轮回中解脱的妙法。并且每天都猛烈祈祷佛法僧三宝,加被自己早日实现以上所发的誓愿。
九、他会知道佛法是明净的,能像一个镜子一样照出身上的不足。因此不断把自己的身口意与法宝对照,处处反省。
十、如理受持皈依的学处后,他的身口言行,会有很大的调整,会变得很调柔,很有意义。
十一、真正把佛陀的法宝当成修行心要的清净教授,不是把佛法当成知识去研究。知道只要心相续发生了转变,法宝的加持得到了,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辈子研究佛法的功德。
十二、他心里会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病人,急需要吃法宝的妙药。
十三、他感受到了烦恼障力量的强大,并且知道世间上的一切知识都对治不了的烦恼。由烦恼产生的苦恼,以及种种社会问题,甚至世界性的问题,都只有靠佛法才能彻底完全搞定。
十四、不会遇到什么生病等等的违缘,就马上去找人打卦,或者去找僧人念经加持,或者马上去供护法,而是能通过所学的法宝,如理分析后,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自己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十五、知道真正的无上的如意宝就在自己的心里面。对初学者来说,三宝的加持,一半来自外在的三宝,另一半来自自己的心里对三宝的信心、皈依心,和闻思修的智慧。他明白了这个后,他的转变和进步应该会很快的。
十六、如理皈依了法宝之后,他就会对法宝生起真正的殷重心,不但平时不会再有口无心或装模作样地念诵,行持善法,而且心中对法宝的那份殷重,甚至会纵遇命难也不舍弃,也自然会非常精进而真诚地劝化他人皈依无上救护的法宝。
十七、遇到了他人作违缘,他还是会安忍,还是会继续以善良的去帮助他人。心里面有闻思修的智慧或佛法的修行的话,对魔王都会发慈悲心,会包容他,利益他,并且发愿回向他也能成为三宝的弟子。
十八、吃个饭、穿个衣、睡个觉等,动机都会改变。比如吃饭,不再是为了让自己吃饱,而是自然地希望让身上的八万四千个虫子吃饱,然后接上法缘,后世都能投生善趣,闻思修行等。
十九、只要内心深处有法宝,那么法宝的加持力量不但在白天,甚至夜晚睡梦中都在起作用,梦里都在断恶修善。
二十、他会很喜欢供养三宝,即使条件差,没有很好的供养品,也会欢欢喜喜地进行意幻的供养。

现代的学佛人为什么需要高度重视皈依的修行呢?

答:真正的皈依是一切出世间戒定慧所摄功德的根本基础。历史上,阿底峡尊者,精通一切教法,具足神通,具有大慈大悲菩提心,并获得了究竟的证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大善知识。但阿底峡尊者当年,处处讲皈依,处处强调皈依,被当时的人们尊称为“皈依班智达”。那时在藏地,没有真实外道,并且同时还有那么多的成就者、智者们在弘扬佛法,而阿底峡尊者还是非常注重皈依的修法,可见修行者是否内心里真正皈依了佛法僧三宝,尤其是否确立了修学佛法这一核心,完全决定了出世间一切功德是否能够生起与增上。如阿底峡尊者说:“殊胜饶益乃令入正法,殊胜受益是心入正法。”
现代社会的人,从小接受的是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等世间知识的教育,对于真实存在的因果规律,以及轮回转生等的现象,不知道真有解脱。普遍地推崇世间的知识,以能求得世间名利为荣,忽略对内心贪嗔痴的反省与约束,甚至有的学佛人,也认为要先学世间的知识,获得一定的经济、社会基础,以后有时间再学佛法。因此现在人相续中的常见断见等的邪见,以及贪嗔痴的烦恼,追求名闻利养等,都要比以前的人强烈百倍,千倍万倍。因此,更需要高度重视对皈依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皈依的修行,这样才能克服现代学佛人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增上戒定慧三学。否则虽然学佛,但实际上一直徘徊在佛门之外,了脱生死就不可能有任何的希望。

为什么说没有真实的皈依戒,就得不到所有佛教大小乘所说在家出家的戒体?

答:真正皈依三宝是一切戒律的入门之处,世亲菩萨在《俱舍论自释》中说:“是故皈依,普于一切受律仪处,为方便门。”即要受一切的律仪,都必须从皈依这个门进入。好比要开车从高速公路去往某地,如果没有进入高速入口,就无法经过一个个地点最终到达目的地。
《皈依七十论》云:“近事归三宝,此是八律本。”意思(所谓“近事”亲近奉事三宝之义。梵语优婆塞即近事男,优婆夷即近事女。)即是居士皈依三宝,此为八种律仪(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正学女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八关斋戒)的根本所依。皈依都是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而且,在大乘中,受菩提律仪与金刚密乘灌顶的誓言戒都也必须以具足真实皈依为前提,甚至仅仅受持一天的八关斋戒,首先也不可缺少皈依。《俱舍论》中说:“近住余亦有,不受三归无。” (近住为在家男女受八戒者。亲近三宝宿住之义。)即是说,不受五戒(余),也可以受八关斋戒(近住),但是不受三归,则肯定得不到八关斋戒。因此说,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所依。
这里所谓“皈依成为一切律仪之根本所依”的密意,就是通过真正的皈依能坚固希求涅槃的意乐,以此希求涅槃的意乐能发生一切律仪。换句话说,真正皈依了三宝之后,由听闻导师佛陀所开示的涅槃法、如理作意涅槃法,由僧众作为助伴共同修学涅槃法,为了成办自他二利希求证得涅槃的意乐就会逐渐坚固。以此涅槃意乐为等起,便会逐渐产生佛教三乘所说在家出家的别解脱律仪、菩萨律仪与三昧耶律仪。《皈依七十论》云:“众人可受戒,未皈依不得。”
另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参加了皈依的仪式,就一定能获得皈依的戒体。必须具足以佛陀为导师、正法为正道,僧伽为善侣的誓愿,在这样的誓愿的带动下,真实参加皈依的仪式,才能得到圆满的皈依戒。因此要能得到,以及更好地守持各个三乘戒律的戒体,就应该扎扎实实地打好皈依戒的坚实基础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为什么说内道一切功德的基石唯是对三宝真正的皈依?

答:对三宝真实的皈依,不但是内道一切戒体的基础,而且也是内道一切功德的基石。
    如《俱舍论》中云:“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槃,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就是说,皈依了佛法僧三宝后,会用智慧观察四圣谛,修行八圣道,最后获得涅槃安乐。因此对三宝的皈依最为殊胜,也最为珍贵,众生皈依了三宝后,必然能从众苦中获得解脱。
    内道的功德,就是三士道的功德,这些都要通过修证才能获得。比如要获得下士道后世的安乐,必需要依靠五戒十善,而五戒十善只有内道中才有正确无误的宣说。同样,要获得中士道的阿罗汉果位,需要修持四圣谛或十二缘起,以及要获得上士道的佛果,更是需要修持六度四摄这些大乘不共的法要。这些出世的功德产生的前提,都是建立在真正皈依的基础上的。
    内道每一个法门的修法仪轨,必然是以真诚的皈依开始。并且正行部分往往只念诵一次,而皈依的偈颂则需要念诵三次,这表示只有皈依心真正生起后,正行的加持才能到量地生起。
    正因为真正的皈依是内道的一切功德的基石,所以皈依所能产生的福德也就不可思议。如《无垢经》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
    同样皈依心越真诚,获得的加持也越大。如《涅槃经》说:“皈依三宝者,速得佛果位。”《集学论》也说:如果一个人时常对三宝恭敬、供养,没有疲厌之心,那他就能超越四魔,很快成就无上菩提。

如何理解“诸佛出现乐,演说正法乐,僧众和合乐,同修勇进乐”?

答:此偈颂讲述了佛法僧三宝是众生安乐的源泉。出自《出曜经》等经典,《俱舍论自释》中也作了引用。 诸佛的出世,犹如优昙钵花一样稀有难得,使一切众生获得了解脱的希望,因此说诸佛出现是众生的一大安乐之因;又导师佛所演说的妙法,给一切众生赐予了解脱的最佳方法,因此说正法是众生的一大安乐之因;又如来所教化、护持正法、弘扬正法的僧众是一切团体中最为优秀尊贵的,因为僧众们守持净戒、讲经说法、闻思修行,和合共住,勇猛精进,能使烦恼永尽,并成为众生的无上福田,因此说僧众的和合与勇猛精进的修行是众生的一大安乐之因。

在皈依时应发的四弘誓愿具有什么样的甚深含义?

答:四弘誓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大乘的佛弟子在皈依三宝后,应发起的殊胜大愿,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璎珞经》、《六祖坛经》、《摩诃止观》等诸多大乘经论中多有阐发。
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是这样解释“四弘誓愿”的:“缘此四法,其心广大,故名为弘;慈悲怜愍,志求此法,心如金刚,制心不退不没,必取成满,故名誓愿。”即弘的意思是所发的心广大无比,誓愿的意思,是因为慈愍众生,而志求大乘妙法,意志如金刚一般坚定,永不退失,必将使其实现。
众生无边誓愿度,即誓愿度化一切曾作过母亲的众生,使他们都能获得佛果。智者大师在《法界次第初门》中说:“一未度者令度,此弘誓缘苦谛而起。”意思是说:第一个誓愿是缘苦谛而发起的。所度化的众生有两种:一是沉溺在轮回之中,经历着分段生死之三苦的众生,二是在经历变异生死之行苦的声缘罗汉以及出定的菩萨,他们尚未获得真正的安乐,因此也应该发愿能让他们获得究竟的佛果。
烦恼无尽誓愿断,即誓愿断除自己以及一切众生的烦恼。《法界次第初门》中说:“二未解者令解,此弘誓缘集谛而起”。意思是说:分段生死,是从人我执和粗大的法我执引起的根本烦恼中产生的,而变异生死,是从微细的法我执引起的枝末烦恼中产生的。大乘弟子应该发愿断除一切众生的这两种烦恼,这样才能将他们安置于究竟的佛果。
法门无量誓愿学,即自己誓愿学习一切法门,并誓愿能让众生学习一切的法门。《法界次第初门》中说:“三未安者令安,此弘誓缘道谛而起。”要断除烦恼,只有按照导师佛陀所慈悲开示的种种法门去闻思修行,舍此根本没有断除的希望。因此,要断除众生之苦与集,必须要让自己早日生起戒定慧的功德,并尽力将佛法甘露弘扬于十方,让一切众生都能早日受到甘露的滋润。
佛道无上誓愿成,即誓愿让自己以及一切的众生都早上成就无上的佛果。《法界次第出门》中说:“四未涅槃者令得涅槃,此弘誓缘灭谛而起。”即誓愿获得佛陀度化众生的智悲力的功德,并且誓愿灭除一切众生的生死与烦恼,使他们获得佛果的究竟大安乐。
十方的诸佛,都是因为这四弘誓愿而成就佛果,现今追寻佛陀以及古德先贤足迹的佛弟子,也应该在心里认真地思考并理解四弘誓愿的甚深意义,使其化为自己的思想,并落实在行动上。

如何解释三宝中“宝”的含义?

答:宝是珍宝的意思。三宝即是说佛法僧珍贵无比,犹如三种稀世珍宝。
在弥勒菩萨所造的《宝性论》中,以世间稀世珍宝的六种珍贵性为比喻,从六个角度介绍了三宝的珍贵价值:“少出现故无垢故,具势力故世严故,殊胜故及不变故,以此六因称胜宝。”佛法僧所具有的六种义是1稀有;2无垢;3具势力;4庄严;5殊胜;6不变。
一、稀有(少出现)。世间珍宝稀世罕见,与此相似,没有善根的人,即使在百千万劫中也难得值遇佛法僧三宝。
以娑婆世界为例,有佛出世的称为明劫,连三宝的名字也听不见的称为暗劫,而明劫和暗劫是交替循环出现的。从时间上看,明劫时间极短,暗劫时间极长。比如过去出现了现喜劫这一明劫后,随后就有一百个暗劫连续出现,在具圆劫中有佛出世,此后又有一百个边鄙劫连续出现。再比如我们现在是处于有佛出世的贤劫,此后将会有六十恶种边鄙劫连续出现。即使是生在明劫之中,很多未曾种植善根的众生,也还是遇不到三宝,长劫在恶趣中感受苦报的众生更是如此。由于三宝于世间中少有出现,故称之为胜宝。
二、无垢。世间珍宝明洁纯净,与此相似,佛法僧三宝也离开了一切有漏的垢染,清净无比。
从佛宝来说:具有两种清净,即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佛宝不仅是自性清净,而且远离了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的客尘,现前了离垢清净。
从法宝来说:远离了一切业惑的杂染,以及其因——非理作意。又道谛具有“清净、显现、对治”三种功德,所以法宝也是极为明净的,
从僧宝来说:由于具有无有执著的如所有智和无有障碍的尽所有智,所以是极为明净的出世间无漏智慧。
三、具势力。世间珍宝具有消除贫困,带给人们财富的能力,与此相似,佛法僧三宝具足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等无尽的功德,所以具有不可思议的威德与能力。比如《大乘庄严经论》中说:“诸灾及恶趣,身见亦小乘,如是经久劫,一切皆救护”。这一偈颂中讲到:一切在世间、zai 难、恶趣、身见、小乘和外道中的众生,以佛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一切都可以获得救护。
四、世严。珍宝是世间最好的装饰品,戴在身上可以使身体庄严,在房屋里陈设,可以使环境庄严。与此相似,佛法僧三宝能庄严众生的心,因为以三宝的感化可以让众生的心变得贤善,让众生的相续充满福德。
比如《施宝童子请问经》中说:“皈依佛者,一切善法都会明显增上,知惭有愧;皈依法者,常不放逸,具有诸多功德,恒时能忆宿世,具有修法的缘份与福德;皈依僧者,自心堪能,具足众多等持,总持法门,种性恒时高贵,梦中也不离佛法僧”。由于三宝是一切众生善心福德的源泉,所以成为一切世间的殊胜庄严。
五、殊胜。世间珍宝的价值超过一切的世间物品,与此相似,佛法僧三宝因为具有出世间的功德,完全超越了世间,因此是一切世间法所望尘莫及的。因为在三有世间所摄的一切法中,根本没有二利究竟的“两足尊佛宝”,也不会有具道谛、灭谛的“离欲尊法宝”,也不会有具两种清净智慧的“众中尊僧宝”。正因为三宝在一切法中最为尊胜,两足尊佛,离欲尊法,众中尊僧,由具有最上义故,堪称最为殊胜之宝。
六、不变。世间珍宝不会因为赞叹或毁谤而发生改变,与此相似,三宝的自性是无漏法,也根本不会受到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影响。无论是众生信解也好、诽谤也好,甚至砸佛像、烧经书、毁寺院等,三宝都不会因为这些因缘而有毫许改变,
   弥勒菩萨以人们能理解的顶级世间珍宝为例,详细地分析了佛法僧三宝的六个意义与价值。佛弟子应该对此深刻领会,并牢记于心,时时忆念,增上对三宝的皈依之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导师佛宝获得的究竟圆满的自利利他的功德包含哪些方面?

答:导师佛陀的自利利他功德无量无边,难以述尽,归纳起来,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来了解: 1无为法、2任运自成、3不依他缘而证知、4智慧圆满、5大悲圆满、6力圆满。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以下面的偈颂对佛陀的功德进行了顶礼:
谁无初中后三际,寂静自觉而证知,
既已觉悟令他觉,宣说无畏常恒道,
执胜智悲剑金刚,割截一切苦苗芽,
摧诸见林疑虑墙,如是佛陀我敬礼。
1无为法,即“无有初中后三际”:凡夫乃至十地菩萨的出定位都处于有为的迁变之中,因此是处于生灭的初中后相续,而导师佛体不是由因缘所生,没有了迁变,超越了时间、空间等范畴,故为“无为法体”。
2“任运自成”,即“寂静”:所谓的寂静,就是寂灭身口意三门的一切勤作、一切戏论,因为佛陀已经彻底现前证悟了空寂离戏的自性法身,所以具有了事业任运自成的功德。
3不依他缘而证知,即“自觉而证知”。佛陀不依他缘而内证大无为法,达到任运自成之法身境界。
4智慧圆满,即“既已觉悟”:是智慧圆满。佛陀由于具足了上述三种究竟自利之功德,而成就了无上菩提果,既然已经成佛,则决定现前证悟一切所知法的真实本性,安住大无为的本体,对一切众生等无差别,一味地广为饶益,故为智慧圆满。
5大悲圆满,即“令他觉悟,宣说无畏常恒道”。自己证悟之后,由有大悲力故,自然为令未如是证悟的众生都能现前证悟,而宣说无畏常恒之道,故为大悲圆满。
6力圆满,即“执胜智悲剑金刚,割截一切苦苗芽,摧诸见林疑虑墙”。佛的智悲如同宝剑,能够遣除一切苦果根本之近取蕴和苦因根本的烦恼,其他的学道菩萨和声缘罗汉能力有限,都不能这样作到,佛的智悲力是永无限量的,故力量达到最极圆满。
    上述六个功德之中,前三个表示了佛陀圆满的自利功德,后三个表示了佛陀圆满的利他功德。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是如何赞叹法宝的功德的?

答: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是这样赞叹法宝的功德的:
非无非有非有无,亦非非有非无边,
不可思量离言语,各别自证及寂灭,
无垢智慧具光明,能破一切攀缘境,
贪欲瞋恚愚痴暗,如是法日我敬礼。
    这二偈颂当中赞叹了法宝的六种功德:1不可思议;2不二;3无分别;4清净;5显现;6对治。
    其中前三种是讲灭谛之功德,后三种是讲道谛之功德。
    1不可思议,即“非无非有非有无,亦非非有非无边,不可思量离言语”。以什么根据安立灭谛具有“不可思议”这一种功德呢?是由“不可思量,离言语,各别自证”,依此三种根据便能安立灭谛为不可思议之功德义。
    2不二。为什么说灭谛“不二”呢?“二”是指烦恼和业两种杂染,由于寂灭了轮回的根本业惑,故为不二。
    3无分别。为什么说灭谛“无分别”呢?“分别”就是业惑之因——非理作意,由于一切业惑都是因非理作意而集起,所以非理作意是一切业惑之因。一旦寂灭了非理作意等,就是无分别。
偈颂中以“寂灭”宣说了这两条的意思。
    4清净,即“无垢”。以什么根据安立道谛是“清净”呢?是以无垢安立为清净的。因为没有根本烦恼和随烦恼等习气垢障,自然就是清净之功德,由道谛能断除一切垢染之故。
    5“显现”,即“智慧光明”。以什么根据安立道谛是“显现”呢?以智慧具光明安立为显现,因为具足远离所知障的一切智智光明,所以是显现之功德。
    6对治,即“能破一切攀缘境,贪欲瞋恚愚痴暗”。以什么根据安立道谛是“对治”呢?由于能够破除一切攀缘境之贪欲、瞋恚、愚痴等黑暗,所以是对治。
    灭谛是从所证的法身之果而言,道谛是能得法身之因——主要见道和修道之功德来讲。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是如何赞叹僧宝的功德的?

答: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赞叹的僧宝,是大乘菩萨的圣僧,具体是从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两个方面,进行赞叹的。  
此心自性光明故,照见烦恼本无实,
真实证悟诸有情,无我真实际寂静,
见众如来常随逐,具有无障净智者,
见众清净遍无量,如是具慧我敬礼。
    “此心自性光明故,照见烦恼本无实”。就是指不退转的大菩萨现前了对治法的自性光明故,照见了所断的烦恼本来无生,现前自性光明,就是现前法性如来藏。自性光明一旦显露,自然就会具有智悲等功德,就能照见一切烦恼本来寂静。
    “真实证悟诸有情,无我真实际寂静”。这两句是讲菩萨得到照见有情法性的如所有智,真实证悟了一切有情的法性。诸有情的法性是什么呢?就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一切有情,本来就没有人我与法我的存在,本来就是寂灭戏论的真实际,如是证悟了一切有情无我寂静的法性,就是如所有智。
    “见众如来常随逐”:这一句是讲菩萨得到尽所有智,就是见到如来法身周遍随逐于一切有情众生。从见到法性周遍有情的角度,即是具有尽所有智。
    “具有无障净智者”:这一句是把上面的两种智慧合并起来讲,菩萨具有出世间的殊胜智慧。这里的无障,即是没有两种障碍,从没有烦恼障的角度说为“无著”,从没有所知障的角度说为“无碍”。如是依次以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达到无著和无碍的自性,就是具有出世间的清净智慧。
    “有情清净遍无量,如是具慧我敬礼”。以出世间智慧了知法界一切有情本来清净,以及本来清净法界周遍无量有情,对如是具有如所、尽所二种殊胜智慧的僧宝,我恭敬顶礼。

应怎样理解皈依和祈祷的关系?

答:皈依是一种承诺,祈祷是祈求所欲。皈依和祈祷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有的修行人虽然皈依了三宝,但是不喜欢祈祷,认为祈祷是初学者甚至只是外道才会做的事。这其实是很大的一种误解,三宝的种种殊胜的功德在世间中无可比拟,作为一个被烦恼业力牢牢控制,又希望能脱离轮回苦难的凡夫,祈祷三宝就是一件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事了。
    有的修行人虽然喜欢祈祷,每天都有念诵的功课,但是忽略了皈依。虽然没有皈依,祈祷三宝也能有所作用,但是如果作了真心诚意的皈依,那么祈祷所获得的加持将会大大增加。

什么是因皈依和果皈依?

答:因皈依是指皈依能救护自他一切众生的外在他相续所摄的三宝,即皈依佛宝为自己的导师,皈依法宝为自己修学的内容,皈依僧宝为自己修学的助伴。因皈依是指将三宝视为犹如道中的护送者;果皈依是指欲求在自己的相续中真实成就与三宝不二的殊胜法身果。因相乘承许在三大劫等之末际证得佛果而皈依的,因此欲求于自相续中证得究竟法身即是果皈依,在未得果之前将他相续所摄的佛、法、僧三宝视为道之护送者而皈依,即是作为所得果之因,称为因皈依。
   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指出了两者的区别“为因发誓因皈依,为果发誓果皈依。”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是他皈依和自皈依?

答:他皈依即是因皈依,即皈依他相续所摄的佛、法、僧。自皈依是果皈依,也就是皈依修行者自相续所摄的果法三宝。他相续所摄三宝是缘外在的三宝,而自相续三宝是指缘内在心证得之三宝。

从三乘角度来讲,有哪几种果皈依?

答:从三乘角度来说,因为此三者各有自己所求的菩提果,所以就有了三种果皈依。具体来说,即是有声闻人的果皈依、有缘觉人的果皈依、有菩萨的果皈依。

因皈依和果皈依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答:在因皈依时,核心是法宝,在果皈依时,核心是佛宝。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在《直指心性注疏》中以窍诀的方式作了如下开示:“誓愿将吾等一切众生皆安置于三宝总集之性,圆满正等觉之位,此乃果皈依;誓愿为得彼果,以佛为导师,以正法为道,以僧为道友而修持甚深微妙法,此乃因皈依。此处果皈依主要为佛宝,因为佛果是究竟所得之故,因皈依主要是法宝,因为其乃为道之体性故。”

因皈依和果皈依各有什么样的必要性?

答:因皈依的必要:这里以比喻说明,比如欲从贫穷中得到解脱的商人,如果没有能引导的商主,也没有坚固的航船,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就不可能到达宝州宝洲取宝,也就没有办法脱贫至富。商主、航船、同伴是令他顺利到达宝洲的助缘,此三缺一不可。假设没有商主,就不知道前往的路线和航行的方法,若没有航船的运载也不可能到达彼岸,若于途中遭受风浪等违缘以及各种需要处理的事务,都须要同伴朋友的帮助,需要共同的力量来完成这一脱贫至富的大业。同样,要遣除生死的贫穷,趋向究竟解脱的宝洲,也要有佛、上师、正法与道友等根本助缘,否则不可能从生死苦海中获得解脱,所以在入道的开始,就需要发誓作三种承诺:1、承诺佛是我的导师;2、承诺佛法是我所修之道;3、承诺佛弟子是我在菩提道中生死相伴的道友,这就是因的三种皈依。只要这样皈依而依止三宝,才可以从生死怖畏中获得解脱。
    果皈依的必要:比如商人虽然正在渡越大海,但在没有到达宝洲之前,仍然不会遣除贫穷,所以对商人来说必须不能放弃取宝的心愿,哪怕遇到再大的风浪,再遥远的海路,旅途中无论有多么的艰辛困苦,也不能放弃这一心愿,如果中间遇到一些违缘时,心生怯弱就想如此这般辛苦,还是放弃为好,这样心生怯弱者,终究没有办法取得如意宝。与此相同,若没有果的皈依,也不可能从生死怖畏中获得解脱。所谓的果皈依,如前所说,是为果而立下的誓愿,也就是说我发誓一定要成就无上菩提,我不求什么人天果位,也不求小乘的阿罗汉果,也不以暂时的学道果为满足,我唯一志求无上菩提,我的心就是皈依无上正等觉佛,就算别人要杀我,我也不会舍弃如此誓愿,就算今生不成就,下一世我仍然要求证无上大菩提,这就是果皈依的修法,是一种无悔的决心,是一种坚定的誓愿。

研究五部大论的智者是否就一定是真正的内道佛教徒呢?

答:是否是真正的内道佛教徒,首先是以自己心相续中是否真实具足皈依誓愿心来判断的,如果自相续中对佛、法、僧三宝没有真正的皈依心,那么即使通达了五部大论(1、功德光尊者所撰著的《毗奈耶经》或《戒律根本论》;2、世亲阿阇黎所撰著的《阿毗达磨俱舍论》;3、法称论师所撰著的因明《释量论》;4、月称菩萨所撰著的《入中论》;5、弥勒菩萨所撰著的《现观庄严论》),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内道佛教徒,不可能产生出证法戒定慧所摄的任何功德来。
    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在传授“文殊大圆满”时说:如果没有皈依的誓愿承诺心,只是念诵归依偈,那么即使念了一亿遍,也不会有皈依戒。法王上师并且说:当反思自相续时,如果对三宝不具备深信不疑的虔诚与坚定不移的誓愿之决心,就称不上是内道佛教徒。仅仅由于通晓五部大论、受到众人敬仰,都不能成为真正内道佛教徒的理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皈依问答结语

    真正的内道佛教徒,如果仅仅知道皈依三宝是区分内外道的标志,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对皈依的原因、目的、重要性、利益、境、生起的种种方便、体性、类别、学处等等方面都作非常清楚的了解。这样就会真正皈依佛法僧三宝,并且随时随地都随念三宝的种种功德和恩德等,会精进去闻思修行,用佛法来调服自己的我执和烦恼等,并且在这样的修学过程中,会越来越坚固自己对三宝生生世世乃至成佛之间永远的皈依心。
    真正的内道佛教徒的起心动念,都应该是在皈依的心态上进行的,这点非常的重要。也就是说,不管要修什么法,也不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面临什么样的对境,不管做什么样的善法,他心中对三宝的皈依心都不会丢失。即使是遇到多大的困境,或者遇到多大的诱惑,内心里对三宝的皈依是绝对不会放松的。
    没有对皈依的法相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是不大容易生起真正皈依心的。这样即使学上五年、十年,甚至学了一辈子的佛法,其实还没真正迈进佛教大门,不会获得佛法中的种种殊胜功德。有的人只是在遇到违缘的时候才想起三宝,这种皈依心就很浮浅。这样他就无法超过外道和世间一般的善行。他的闻思,往往只是局限在对佛法知识的研究上,他在打坐修行时,对修法仪轨中前行的皈依部分不会去好好观修,敷衍了事地就结束了,只想修一修后面的正行,正因为没有真正的皈依心的基础,正行的功德也就一直生不起来。
    真正生起了皈依心的人,他知道能够了脱生死,所以心里充满了希望和光明;他知道这辈子最幸运、最值得慰藉的事情,就是成为三宝的真正皈依的弟子;而且他不但自己依教奉行,如理如法的熏修,同时也特别希望其他人也进入佛门,获得三宝加持,通过修学甘露妙法,了脱生死,获得导师佛陀一样的大的安乐;他知道学修佛法加持大,利益大,功德也大,会把自己的身心完全交给三宝,会以自己最大的力量,去闻思修行,护持佛法,全心全意为佛法做事情,这样,他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真真正正的合格的内道的三宝的弟子。
    祖师大德们说,初学者如果真正依教奉行,每天能够至少修六次以上对三宝的皈依,那么他比起那些没有对三宝生起真正的皈依心,仅仅像学习世间某些理论知识一样,在口头上学佛的人,无论是依教奉行方面,还是佛法闻思修等的方面,还是获得三宝的加持方面,以及集资净障等方面都将获得更大的收获。
    因此修习皈依三宝的利益很大。皈依心的有无,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三宝的加持,能否在闻思修上有大的进步,能否获得佛法的很多功德;如果没有皈依心,那么获得加持,修行的进步,以及获得佛陀的种种殊胜功德,这些都将无从谈起。
    希望以上五十三条皈依问答,能为帮助大家生起以及坚固皈依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