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念 佛 警 策

居士世间公案,久已参透,西方净业,久已修习,然而生死心不切,家缘撇不下,人情谢不去,念佛心不专,何也?将名根不断耶?抑爱念牵缠耶?于此二者,宜加审察。

居士对于世间因果公案,久已参透,西方净业,久已修习,但是里面生死心不切,各种世间的俗缘、家事撇不下来,人情也谢不去,就是心不坚定,这样的话,念佛的心当然也不专一。什么缘故?是内在的名根没断吗?还是爱念牵缠呢?对于这两件事要加以审察。
很多时候是因为名根没断,就是你喜欢做这做那,其实内在还是想要得名誉,脸上有光。虽然不是世人那样的名,但却有好善之名,喜欢被别人称为善人,或者喜欢做一些功德,显得自身贤善、尊贵等等,这都是好名的心。一旦被这些心绑牢牵引,那实际上就是在为名而做。或者爱念牵缠,也就是对这世上有一种情一种爱,那就被它牵缠住了。这样的话跟往生西方是相违的。所以,在这两件事上要加以审察,否则看起来外面孳孳为善,内在实际是在助长名根,做的都是烦恼染污的事。

苟不把家缘世事,一切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取,欲望娑婆之脱,安养之生,难矣。

如果不能把世事、俗缘一刀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取,希望脱离娑婆苦界,生到安养乐界,那是很难的事。所以要想往生西方,以坚决的出离为第一重要。

不生安养,而欲脱生死,不脱生死,而欲免堕落,抑又难矣。纵一生、两生,不失人身,济得甚么事?

西方是捷径的道路,称为易行道,因为有弥陀佛力的加被,使得凡夫具足信愿也能依仗佛力往生,一往生就截断生死。如果不走这一条路,想要即生了脱生死,那就太难了!没有了脱生死,想要临终避免堕落,那也是极难的!
总而言之,我们要靠佛力往生西方来解脱,否则要凭自力断尽三界一切粗细烦恼,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再者,自己平时造的恶业高如泰山,这样要想临终不堕恶趣,保人天身,这也是很难的。要深深思维这种命运:莲池在前,汤镬在后,不是生净土就是堕地狱,要这样一心求生西方,不要再被次要的事、不急的事给耽误了。
即使你能得到人天身,纵然一生、两生没有失去人身,那又济得什么事?到了三生、四生还是堕下去了。这样什么时候能了结轮回呢?所以今生是一次最宝贵、难得的机会,一定要在这个身上生到净土,解脱无始劫来的轮回之苦,所谓“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嗟乎!居士慧心如此明利,家缘如此丰足,继嗣如此贤能,事事适意,尚不能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为天负人耶?为人负天耶?不以念佛为急,而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是不知先后也。

居士慧心这样明朗、锐利,家缘又这样丰裕、富足,子孙又这样贤能,事事都称心如意,还不能放下万缘,一心念佛,这是天负人吗?还是人负天呢?不以念佛为急,却以世间小善为急,不以生死大事为先,而以人天福报为先,这是因为不知先后啊!
所以,学佛人一定要知道先后,这样才能脱离苦海、往生净土。一定要先修净土,正助兼修。所谓正就是信愿念佛,一心趣往西方,正是主要的,其它的是辅助的、次要的,不能以次要的冲掉主要的,更不能以次要的代替主要的,要坚定主题,这非常重要。如果心不纯净,说是想去西方,其实心里留恋世间,想做人天福报,夹带很多世间轮回的缘,这就很困难,由于缘起混乱的缘故。但是如果主线分明,一心往西方走,之后再随缘做善,而且都一并回向西方,这样在一条路上走,是不会出问题的。

居士虽不求福,而常作福,虽欲出生死,而反入生死,皆由不知所缓在彼,所急在此,致使北辕适越,却步求前也。

居士虽然不求福,但却常常作福,虽然想出生死,然而心里反入生死,都是因为不知道所缓的在那里,所急的在这里,搞不清楚急缓所在。要急的是要办好净土资粮,此生要出轮回,这就是非常急的。如果这事没办妥,终究不保障,致使本来是要往西方走,却不断地往轮回里走。往后退着走,却指望到达前方。

居士今日要务,唯当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以斋戒二字,万为尽美。大抵西方佛国,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万劫生死,非因循怠惰所能脱。无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为之早办耶?

居士今天的要务或者需要把握的是谢绝人事,一心念佛,加上“斋戒”两字,就更加尽善尽美。大抵西方佛国,不是泛泛悠悠的散善所能到达,万劫生死,也不是因循怠惰所能解脱,无常很快的,在早晚间就已经到了,怎么能不为死时的事提早预办呢?不然到时悔之晚矣!


宋永明延寿大师万善同归集节要

观经九品经文,自有升降,上下该摄,不出二心:一定心,如修定习观。二专心,但念名号,众善资熏,回向发愿。

观经的九品经文有各种上下的级别,包罗了各种修行方法、境界、果位等等,总的归纳起来不出两种心:一、定心,如同修定习观;二、专心,就是一心一意地称念名号,然后熏修各种的善根作为资发,回向发愿来求生净土。

仍须一生归命,尽报精修,坐卧之间,常面向西。当行道礼敬之际,念佛发愿之时,恳苦翘诚,无诸异念,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如斯志诚,必不虚弃。

无论是哪种修法,必须一生归命,就是以自己的生命作归依,尽到寿命终了为止,精一地修持,甚至连坐、卧之间都常常面朝西方,表达自己的心不向别的地方走。一定要这样恳切,诚心,不是轻浮了事,在行道、礼敬之际,念佛、发愿之时,都有一种恳苦翘诚,就是特别诚恳,哪怕是怎样的艰苦、疲劳、身心受什么样的状况,都能够耐得住、受得了。心想:这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时光,为了生到净土,不论感受什么艰苦寒热、身心劳累都不在乎。翘诚就是真正心里提起了诚心,没有别的念头,就像马上要拉出来宰杀,或者关在监牢里,被怨家恶贼所追杀,或者自己陷溺在深水里、火坑中,被烈火焚烧,此时唯有一心求救,愿超出苦轮,是这样急切的心。再者,祈愿快速证得无生,广度无边沉溺苦海的有情。
这里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两种内涵,都是非常地急切、诚恳。从出离心来说,在这生死当中,受着各种怨家恶贼的伤害,受着各种的火烧、水煮、刑戮等等。这就是在生死怨家面前,在惑业镣铐之中,在各种业报的寒风骤雨当中,没有什么可贪爱的,从此放下贪爱,一心希求救度,这是出离心。而且想到只有阿弥陀佛能救我,没有别的方法,这样一心地呼救,急切地与佛相应,就像孩子在痛苦的时候呼喊母亲一样。再者要发菩提心,一心想着自己得佛救度后,要速证无生,广度无边的众生。
以这两种心摄持而求生西方,那就有真实的道心,道心一真,就必然往生。道心不真,口里念弥陀,心里念娑婆,内心都是追求一些现世五欲声色等等,那就完全是虚假的了,没有办法了却生死大事。
所以,永明大师就说,一定要有真实的道心,当念佛、行道、礼敬、发愿的时候,都要真诚至恳,没有别的念头,只是一心想从这个牢狱里出去,一心想早证道果,广度含识,绍隆三宝,誓报四恩。像这样的至诚决定功无虚弃,行一分是一分的九莲种子,做一分是一分的净土真因,念一分是一分的解脱正因,所有的善根都成为往生解脱成佛的资粮。关键在于以真实的发心摄持,以真实的出离心、菩提心摄持,这就全都转成了往生成佛的因素。关键在于心,心不真就无论做什么都是虚假的,因此这里说到“如斯至诚,必不虚弃”,至诚就是特别真实,特别诚恳,一一都是从真实心中流出来的。
下面再讲反面虚伪的情况。

如言行不称,信力轻微,无念念相续之心,有数数间断之意,恃此懈怠,临终望生,但为业障所遮,恐难值其善友,风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如要临终十念成就,但预办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时,念念不亏,即无虑矣。

假使言行不相称,口里这么说,内在的心行却不是如此。也就是内在没有恳切求生的心,没有真实的道心,信心的力量很轻微,没有念念相续,不断地被世间的染缘所间断,不断地被名利之心所惑乱,内心不断地起争名夺利、享受五欲、懈怠散慢、无所敬畏、毫不出离等等,那么仗着这种懈怠,想要临终往生,到时候恐怕只是被业障所遮,难以遇到善友。
又死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风火逼迫,四大解体,这时正念难以成就,什么原因呢?因为现在是因,临终是果,因一定要真实,果才是不虚的,因上都是虚假的,果能有什么真实呢?心里念念滋长的是生死业因,对于世间的心越来越重,往生的心非常轻薄,那临终时怎么能出现很重的心呢?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想要临终十念成就,就要事先预办津梁。也就是现在把一切通往净土的心上的路全部都开设好,去往净土之路的资粮时时都准备充实,念念在心上积聚势力。就像一棵树平常向西倒,它的势力不断地增强的时候,最终只会往西倒。如果平时一点不往西方去,全往东方去,那到了最后怎么会往西方去呢?
这样就要知道,缘起是不虚的,要想临终安稳往生,必须现在努力用功。这样积得一分是一分,不断地努力下去,那提前就已经预办好了,临终正是坐享它的果实,不是到了临终才慌忙,那就危险了!像这样能够识得缘起的人,他一定会事先照着缘起去精心地操办,这样由于他精进一生,临终就潇洒自在了。
所以,我们现在预先办好往生的大事,平时勤勤恳恳地修集往生的正因,以及各种辅助的功德,全部都是要回向临终能够顺利往生极乐世界。这样每一天都没有空过,念念在种正因,念念在认真修往生的资粮,无论前面的发愿、中间的正行或者后面的回向,都在认真地做,而且做得如法,做到了善导大师说的具备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做到了至诚心,就是不管礼拜、念佛、诵经等,全都是从真实心中发出而做的,不是虚伪心来作的。做到了深心,就是起了特别深的信心,相信只凭自己的力量没办法解脱生死,而凭阿弥陀佛的愿力下至十念都能往生,所以一心靠定弥陀,不会动摇,就走这一条路。做到了回向发愿心,就是一点一滴的善根全部都回向到往生极乐世界上。
有这样真实的修持,那当然就已经走在往生的路上了,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得到往生的把握。所以我们就应该这样脚踏实地地走西方路。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