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以《楞严经》的三昧破除烦恼障 以念佛来构成感应道交


                         净界法师


     总 结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是返妄归真,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


    生灭心,我们的生灭心是从八识产生的;八识叫异熟、思量、了境 。异熟就是它创造了业力,从业力中产生一个思量,产生自我的观念,然后再去了别外境。


    我们过去造了很多的业,现在产生很多的果报,福报大的人产生安乐的果报,福报差的人产生痛苦的果报。总而言之,我们会产生很多很多的受。当这感受跟第六意识接触的时候,我们又产生一个想法,又会去创造未来,这想法又造业。


    所以我们整个生灭心不离开八识,《楞严经》其实在破八识。


    什么是八识?


    一个是受由第八识主导,你过去是什么业,它就现出什么果报,给你什么感受;你感到很快乐,你也不要太高兴,那只是一时的感受,生灭心;你感到很痛苦你不要沮丧,那是第八识一时的感受而已。

那我们今天如果跟着感受而走,就产生很多颠倒想,然后就这样过去的业创造今生的果报,这果报受用以后又创造一个业,这业又创造一个果报,又让我们产生感受,这感受又让我们产生错误的思想,就产生一个生死的轮回。


    那我们怎么办呢?


    正念真如,逆流照性。


    首先你不要跟着感觉走,不要跟着妄想走,逆流照性,逆这个生死流而照了你清净的本性。然后慢慢慢慢的从第六意识回到第七回到第八,最后回到真如本性,找到你清净本然的家;然后在这家当中,以不生灭心提起你的佛号。


    佛号这正念的力量,魔王不能干扰你,烦恼不能干扰你, 那个佛号的力量就特别的坚固,禅净双修。以禅观《楞严经》的三昧破除烦恼障,以念佛来构成感应道交,就是这个道理,以心力来感应佛力。


    这个就是整个《楞严经》的观念,当然这个要讲两年,我们今天只是带大家走一趟,今天很多观念你们听不懂,很正常!你要听的懂,那你后面就不要听了,对不对!


    我们今天只是挑出它的纲目,我们下次开始会细细的带大家把整个《楞严经》走一次。听完两年以后,你再来看这个要义你就很清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首楞严王三昧它修学的过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净界法师


      《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在引导我们修学首楞严王三昧。而首楞严王三昧它修学的过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天台智者大师讲整个修学分成二个部分:一、缘修,二、真修。

    我们刚开始修学是仰仗一个外在清净的因缘来修学,这叫缘修。

    譬如说我们今天拜佛,我们心中要攀缘佛像,我们念佛我们心中必须有一个佛号,假借三宝的因缘来产生一种正念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从外面而来的,当外在的清净因缘消失的时候,我们的正念也消失掉了。

    缘修的特色是依法门来摄心,能念的心跟所念的法是以法门为主导,以法来主导我们的正念,智者大师说这叫缘修。

    第二、真修

    是你刚开始修学的时候,你就要找到一个你内心真实的本性,找到你真实的心,依止真实的心发动出来,来修一切法门。

    真修的特色是以心来主导万法,你这个心是根本,我们讲一心而产生万行。当然这关键点就是你要找到你真实的心性,这叫真修。

    首楞严王三昧当然它是个真修,它引导我们首先把心带回家,找到我们真实的心,从我们真实心里面来发动我们自利利他的功德;所谓的销我亿劫颠倒想乃至于广度一切众生。依止这一念清净的心发动出来,来完成我们自利利他的功德,这个就是真修。

    首楞严王三昧跟一般的三昧不同,一般的三昧它只是从表面上来对治烦恼。

    多贪众生不净观,你贪欲很重用不净观来对治;多嗔众生慈悲观,用慈悲观来对治嗔心。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烦恼的根源在哪里,我们没办法找到。我们只能从烦恼的表面上来对治它,来折损它的势力,但它的根源还在,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好像今天对治了烦恼,明天又生起,春风吹又生。这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烦恼的根源。

   《楞严经》的特色就是找到整个烦恼的根源,然后从根本上把它拔除。

    古人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使令我们真的是明心见性,开悟了,找到我们清净的本性,从那地方发动我们所有的行门,这是《楞严经》的特色。

    那这样的修学有什么好处呢?

   《首楞严王三昧》翻成中文叫做一切智究竟坚固,它能够使令这功德究竟。也就是说同样的拜佛念佛,你从内心的真实心发动以后,你的功德更加圆满,而不是片段的。

    二、坚固,你所修的功德不可破坏,不为内在的烦恼所破坏,不为外在的魔境所破坏。

    所以首楞严王三昧它所表现出来的,你同样还是去拜佛,你同样还是去念佛,但是你安住在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会让你所有功课的功德都变成非常的圆满,而且变得非常的坚固。

    这就是首楞严王三昧的一个特色。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觉悟是觉悟妄想是本空的!

                          净界法师
        将释此经大科分成四科解释:
    一、经题。一般来说经题都是诠释整部经的要义。
    二、经文纲要。
    三、随文释意。正式随顺经文解释其中的义理。
    四、结示劝修。
    一、解释经题。甲一、总标,甲二、别名。
    甲一、总标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自利功德
    大佛顶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利他功德
    古德解释经题,基本上分成体跟用的关系,内在的理体跟表现在外面的作用。
    体是什么呢?就是大佛顶性,大佛顶就是我们要找到我们的真如本性,依止大佛顶当根本,发动出自利利他的功德,就是《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所以他最重要的根本就是你要找到大佛顶;所谓的找就是你内心要跟它相应。
    大佛顶古德说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我们是本来具足的,但是我们没有开显出来,而佛陀把他开显出来。
    什么是大佛顶的相貌?
    佛简单的说是觉悟的意思,蕅益大师解释说:
    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根本,就是你经常要保持觉照,古人说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其实妄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根本不能产生觉照,你就随顺它而走,其实妄想本来是不真实的。
    那它为什么能够产生那么大的作用呢?
    因为我们自己迷惑颠倒,我们迷惑了以后我们就跟着它走,认贼作父。
    这地方最重要的观念就是不随妄转。
    《楞严经》的意思,它不对治妄想,它认为对治妄想会产生一个对立,那是不好的,你只要保持清楚的觉照,观察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根本就没有妄想,所以《楞严经》的观念是没有妄想。
    我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有二种观念:一种是我有病,我去治疗;第二种观念是我根本没有病。
    根本没有病的思想就是《楞严经》的思想,妄想本来就没有。
    在本经当中佛陀会用很多很多的方式,用七个处所,有七番的说明,来说明妄想本来就没有,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这地方觉悟是觉悟妄想是本空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只要一个东西会变化就是对立法!

                     净界法师


         大: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当我们安住在真如本性的时候,它的整个心量是广大的。为什么广大呢?因为它离诸对待,不可思议。

    对待法它就是一个生灭法,有生有灭。

    所以《楞严经》它不对治烦恼,因为对治烦恼就落入生灭法。不生灭的意思在经典上,如本经当中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说:

    佛陀问波斯匿王:生命是变化的。 波斯匿王说:对啊!真的是变化。看我以前小时候很年轻,长大以后慢慢的很庄严,现在变得很老。我们的生命不断的迁流变化。

    佛陀说:你知道生命的变化当中,有一个东西没有变化?

    波斯匿王说:我没有发觉,我发觉都在变化。

    佛陀问波斯匿王说:你最早看到恒河是什么时候?

    波斯匿王说:我三岁的时候,我母亲就带我去恒河洗澡,母亲说恒河能消我业障,所以我三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恒河,后来到二十岁的时候又看了几次,我现在六十二岁,我又看到恒河。

    佛陀说:你看到恒河中有什么变化?

    波斯匿王说:我小时候眼睛很好,恒河的水很干净,能见的眼根很清楚,所见的河也很清楚;慢慢慢慢我眼根衰败了,看东西模糊了,恒河也比较污浊了,所以他觉得有变化。

    佛陀说:你眼睛看到恒河的时候,你眼睛变得模糊,但是那见性有没有改变?你能够看到那个清净的明了性有没有改变?你眼睛有障碍看到是模糊的恒河,那是一个因缘,那是随顺因缘而变化的。但是你眼睛里面那个见精(楞严经讲见精),就是见性有没有变化呢?

    波斯匿王说:那个没有变化。

    那就是我们的大佛顶性,只要一个东西会变化就是对立法,如善跟恶永远是对立的,这个就不能讲大 。

    我们安住在大佛顶性的时候,是离开整个对立的因缘,安住在清净的本性,那个就是大,因为它离诸对待,它没有生灭相。

    这是在觉悟的基础之下,发展出一个广大,一个超越时空的相貌称之为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法的根本就是觉悟,所有的功德是从觉悟生起的!

                    净界法师




    这广大的觉悟,到底有什么妙用呢?

    顶:妙用无穷,不堕诸数。

    这地方的重点在不堕诸数。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数就是它没有一定的相貌。

    《楞严经》它依真如本性,所发挥出来的整个作用是没有一定的相貌的,就好像顶,像佛陀的头顶。

    佛陀的三十二相有一个叫做无见顶相,无见顶相是没有一个人看得到的,每一个人看到不同,有些人看到是黑色的相貌,有些人看到是白色的光明,有些人善根强,看到金黄 se的光明……,所以无见顶相就是它没有一定的相状。

    就表示修学《楞严经》的人,他在修学善法是不决定的,他依止清净心,顺逆皆方便,以真如本性所修的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没有一定的法门。这叫大佛顶,依止广大的觉悟而产生无穷的妙用,这就是大佛顶的本意。

    大佛顶性在本经当中强调众生本具,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今天要知道一个观念,真如本性或讲大佛顶性,不是你去修行以后你才产生的,不是这意思,而是你本来就有的,你只是把它恢复出来而已,只是恢复它本来的面目。

    蕅益大师讲一个譬喻说:有一个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有七宝千子,那是一个广大富贵的境界,但是他梦为蚁子,他作梦的时候,他梦到自己是一只小蚂蚁,在阶梯当中找一些琐碎的东西吃,看到人就害怕,看到比它大的蚂蚁也很害怕。

    转轮圣王梦为蚁子,但王体依然,他转轮圣王的身体还是没有消掉,还是好好的在那边睡觉,只要他醒过来,他就能恢复他转轮圣王的功德。

    那么他现在为什么表现不出来呢?

    因为他在作梦,问题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今天不是去找一个新的转轮圣王,而是想办法让这梦觉醒。

    佛法的根本就是觉悟,所有的功德是从觉悟生起的,因为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迷惑颠倒,所以我们很多心灵的力量发挥不出来,譬如说大佛顶,这都是我们内心的功德。这是我们在《楞严经》当中,我们所要找到我们真实的本性大佛顶性。

    当我们找到以后有什么好处呢?

    就依止大佛顶性来产生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一切的佛陀都是依止这样的密因。

    密因的意思是说大佛顶,是无形无相不可了知的,当你找到的时候,你心中能够产生这样的观照,也可以产生这样真实的作用,但是你没办法形容它的存在。

    古德说:觅即知君不可见,不离当处常湛然。

    你要去找它找不到,但它随时可以表现它的作用出来,所以叫做密。

    我们就可以依止这样一个殊胜的密因,来修习我空法空的智慧,而成就究竟的解脱;这是成就自利的功德。我们也依止大佛顶性来修学菩萨的六度万行,使令我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功德,变成更加的圆满,更加的坚固不可破坏;这是成就利他的功德。

    整个自利利他的功德就是你要先找到你本来的面目,这是《楞严经》最重要、最重要的,找到我们生命的根本,就是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从无量的流转中,到底我们生命最初的根源是什么,我们是从哪一个地方发动出来的。

    《楞严经》讲了三卷半来探讨这个问题,谈到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就是大佛顶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修首楞严王三昧的六字真言!

                    净界法师
         别 明
    当我们找到大佛顶性要怎么修呢?其实《楞严经》说穿了就是真妄的问题,《楞严经》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心的问题。
    他为什么会造恶业?
    因为他心有障碍,跟他的嘴巴没有关系,跟他的身体没有关系,你说我这个人,手喜欢去造恶业,把手给剁掉。没有用,问题不在手。
    所以祖师常说:拜佛的是谁,念佛是谁?
    你的嘴巴不能念佛的,你的身体也不能拜佛的,那是那一念心在拜佛,那一念心在念佛。
    所以我们今天要知道,一切的问题都在那一念心,一切罪业的根本在妄想心,一切功德的根本是真如的心,所以当我们的心调整好以后,那这一切的修学就上路了。
    《楞严经》的观念就是返妄归真,怎么样把这一念妄想的心转成真如的心,这当中的关键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
    首楞严王三昧过去倓虚老和尚他讲到修首楞严王三昧有六字真言:他说整个《楞严经》的修学就是:不迷、不取、不动这六字真言。
    一、不迷:
    是一个智慧,你要经常保持觉照,观察妄想是缘起性空的,它不真实的,它不是我们想像那么真实,它是外境的迁动产生了感受,由感受产生想法;假设外境消失了这受也消失、想法也消失了,它是离开外境没有真实的体性,不迷是智慧。
    二、不取:妄想当你知道它是缘起性空的时候,你对它绝对不要取着,你知道它存在,但是知道它是缘生缘灭就好,不要取着。
    三、不动:你的身口二业不要乱动。
    这就是包括整个大乘的戒定慧。
    在修学当中有二条线:
    第一、当我们是利根人,你的智慧观照力特别强,有些人的智慧善根很强,他的修学先从不迷下手。
    对烦恼的观察,你发现烦恼它是不真实的,它是外境的刺激才产生了,你刚开始产生不迷,然后不要取着,最后你的身体不要乱动。利根的人是先从智慧观照,而产生安定的力量,最后收摄我们的身口二业。
    第二、根机较钝的人,中下根之人,我们智慧力薄弱,但没关系,我先求不动。
    我发觉了烦恼它要来引导我去做错事,我没办法把它照破,没办法照见烦恼是毕竟空的,但没关系,我先保持不要乱动,慢慢慢慢的再不要取着,最后再不要迷惑,也可以。
    总而言之,不迷、不取、不动,你是先从不动下手,或者是先从不迷下手都可以,你都可以慢慢的把妄想的势力减少,把真实的心开展出来。
    这地方最重要是你要知道,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你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你的根本的依止处还是大佛顶性,就是你的清净本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