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舍识用根,在六根的时候就守住了


净界法师



   这一科讲到丑二的释迦亲说,这一大科是佛陀回答阿难尊者的疑惑,阿难尊者的疑惑有二点:第一个是在修学的处所当中,应该以什么处所来当做一个对治最好的处所;第二个在对治烦恼过程它的次第是如何。
  
佛陀这一段其实主要是回答修学的处所,他主要的观念是说,使令我们生死轮回的是六根,而使令我们安乐妙常的也是六根;起惑造业的是它,但是返妄归真的也是它

  蕅益大师在批注当中有提出他的看法,他说:本经的修学,就在我们的身心世界,所谓六根、六尘、六识,选择六根当所观境

  
他的理由是什么呢

  

因为六根基本上它有强大的主导性,因为六根它对外可以攀缘六尘,它可以攀缘也可以不攀缘,它有主导性。第二个六根向内它能够启动六识,它可以启动也可以不起动。六根身为六尘跟六识的中间,它是一个最好修行的处所

  

我们修行的功夫好坏是一回事,你修行的处所选错了,那你真的是日劫相倍。比方说:你同样的功夫你念佛、持咒,但是如果你处所选在六识,我们一般学《唯识学》,烦恼都是到识的时候才对治,其实这都是太慢了,所以你就是事倍功半

  

你看那烦恼火,我们可以试试看,那火开始烧的时候,你马上扑灭,你很容易扑灭,一小杯的水就将它扑灭;若这火已经烧着好几棵树了,就更难扑灭,要是烧整个森林大火,你没办法扑灭了

  

所以对治烦恼你为什么要选择圆通的本根,就是掌握先机嘛!你到了六识再来对治烦恼,那这个不是圆顿止观,这个叫做渐次止观,时间慢,花的时间多,效果差。但是你能够根据本经的方法舍识用根,在六根的时候就守住了,你经常注意六根,见闻嗅尝觉知,这时候你的成佛速度会比别人快很多、很多,同样的用功,但是你的进步会比别人快很多,这就是处所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到这个地方,佛陀已经把整个修学处所定下来,也就是以六根当整个圆顿止观的所观境。当然它后面还会讲详细,其实六根还很广,你还要选择,比方说,耳根、意根,六根当中还要选择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五)


净界法师



        卯二、偈颂
  
佛陀前面是用长行文来把道理,所谓的六根门头,它染净不二的道理讲得很清楚,这时候佛陀再用偈颂的方式再说一遍

  
分二:辰一、颂说法门。辰二、颂叹法门

  
辰一颂说法门



以偈颂来宣说《首楞严王三昧》的法门

  
分二:巳一、重颂。巳二、孤起颂

  
重颂就是经文的道理前面说过了,再用偈颂再说一遍;孤起颂是这道理前面没有说过,佛陀用偈颂把它表达出来

  
巳一、重颂 (分二:午一、颂近文显性以为修本。午二、颂前文示修以合妙性

  
午一颂近文显性以为修本

  
以偈颂的方式来表达近文。近文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前面的长行文,讲到六根门头染净不二的道理,来开显众生的性德,性德就是我们讲的如来藏妙真如性或讲现前一念心性,以为修学三昧的根本。这一段是显性德,下一段显修德

  
现在开始要讲修行,前面的长行文讲这么多,是在讲修行的处所

  

我们把处所找到了,知道从哪一个地方杀贼,是最快把贼杀掉的。那么应该怎么杀,这地方,佛陀正式讲到修学对治烦恼的方法。讲方法之前,先讲我们第一个性德

  

世尊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时候释迦牟尼佛讲完长行文之后,佛陀重新的把这个道理,以偈颂的方式再宣说一遍

  

偈颂古德的批注上说:有三种的涵义。为什么讲完长行要讲偈颂呢?因为有些道理意犹未尽,所以必须用偈颂再加以补充。第二个、对后来的众生能够再次的听闻,佛陀在讲长文的时候有些人没有听懂,或者他没有到来,这时佛陀用偈颂再讲一次,让他能够再次的听闻。第三、对于好乐简略的众生容易意持,因为偈颂文简义赅,词约理富,对于末法好乐简略的众生,他能够把它意持下来,不断的背诵,就能够产生修观的效果。有这三层涵意

  

午一颂近文显性以为修本

  
空观

  
  法本空寂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我们在修《楞严经》的时候所对治的是六根,但是所依止的正是真实的心性

 

 真实的心性蕅益大师解释这个真,它的解释是非真非妄名为真。你要执着它是真,那就不对了,这个真实的心性是离诸对待的,它也不是妄,它也不是真,那是一种无分别智亲证的意境,不能用想像。因为你想像就已经落入一边了,真性是无分别智所证的一个理体

  
依止真性而生起的有为诸法。这有为指的是什么呢?众生的六根六尘六识,身心世界的种种相状,它是自性空的。为什么说这有为诸法是自性空呢?因为缘生的因故,它是假借业力的因素而生起的。我们为什么会有这六根六尘六识呢?因为你过去有这样的业力,有各式各样的业力,产生男人的六根六尘六识,或是女人的六根六尘六识等等,就是假借过去的业力,而产生的一种生灭的因缘。所以就好像是如梦如幻,它只是一时的假相而已,没有永恒不变的事情。我们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今生身为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你有你的六根,但是你死掉以后,你又换另外一个六根,你可能是天上,换上一个天上强大功能的六根,你的见看得更远,闻听得更远,所以我们的六根是变来变去的,所以它是缘生故如幻。好像我们作梦一样,你看你昨天的梦跟今天的梦会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它是一段一段的,是生灭变化的,所以真性所生的有为诸法是自性空的,如梦如幻的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前面讲到的是它的作用,这地方讲到的是无为之体。真性的无为之体,它是没有生灭相,没有起灭的,没有起灭也没有一个真实的实体可得,好像空中之花。什么叫空中之花呢?古德解释是本自不生,华本来就没有生,当然没有实体

 
 有些人对《楞严经》有意见,他的意见是,《楞严经》讲真如,安立不变,安立随缘。随缘当然大家没有意见,而不变之体,好像产生自性执的意思。但是你看这段经文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佛陀说:不变的自体,它也是如梦如幻的,也是如空华。这地方也就是说:真实的心性,不管它的不变之体,不管它的随缘的妙用,都是毕竟空的,是本来无一物的,它只是有这样的作用而已,有一个不变的作用,有一个随缘的作用,如此而已,法本空寂。但是这空寂的法,佛陀必须要将它表达出来,让大家知道啊!因为佛陀说:它也是空,体也是空,用也是空,那全世界没人知道。所以佛陀怎么办呢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六)


净界法师


        假名安立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言妄显诸真,佛陀必须安立名言。说是妄,我们的身心世界、六根六尘是虚妄的,由这虚妄的生灭相来开显不变的理体是真实的。因为佛陀讲的法是给众生听的,而众生的思考模式习惯是对立的,是黑的就不是白的,白的就不是黑的。我们习惯是落入二分法的思考,所以佛陀必须安立,相状是虚妄的,体性是真实的。所谓的观相元妄,观性元真,我们开始放弃生灭的相状,安住在不变的理体。佛陀必须要假立名言,来开显真实。但事实上,虚妄的作用跟真实的体,都是一种虚妄的安立,都是名言安立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当我们真实悟入现前一念心性的时候,它尚且不是真,当然也是非非真,更何况非真是虚妄,它连真也不是,何况是虚妄呢?

  所以我们真正悟入真实心性的时候,是真也不可得,妄也不可得,哪还有一个能见的六根,还有一个所见的六尘呢?

  也就是说:真如本性这个性德是本来无一物的,是佛陀假名安立,这是随缘不变之体,这是随缘之用,是一个名言安立的,让我们悟入真实的一个方便。但你真正从这个地方悟入以后,你真实跟心性相应的时候,那是离名言相,离分别相,是一切法不可得的,真也不可得,妄也不可得。

  假观

  缚脱无二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作用)前面是从绝待圆融的角度来看真性,这个地方是从对待的角度。

  中间无实性能见的六根既然不可得,所见的六尘也不可得,那么中间所生起的六识的了别也是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这中间指的是谁呢?正式指的是六识的一个想象。是故若交芦,我们常说,根跟尘的关系就像交芦一样,二根相连互相依存,而中间的虚空就在六识的作用是没有实体的。

  这个地方把根尘识的相互关系就讲得很清楚了。

  结解同所因,众生的系缚跟圣人的解脱并没有二因,皆是六根所生起,圣凡无二路,圣人之道,是由六根的智慧观照而生起,而凡夫的道,也是由六根的颠倒所生起。所以圣人之所成为圣人,凡夫之所以成为凡夫,完全是由六根所生起,离开了六根就没有凡圣之道。圣凡都是在六根当中活动,只是一个是随顺于六识的妄想,一个是随顺于智慧的观照产生的差别。

  圣凡无二路我们一再强调六根,蕅益大师说:那我们为什么不强调六尘呢?因为六尘也是依他起啊!

  你在六尘当中你就很难修学,你试试看,我们遇到事情,我们把所观境锁定六尘,那你就完了!诶!这件事情是他错,这件事情是你对。我们分别六尘的好坏,那你就很难修学。

  我们在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把心收摄回来在六根当中。所以你修学,你的心经常在六尘活动的人,你就完了!

  修《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不要去管对错。不是你不知道对错,你知道就好,但不要再往那个方向想下去,要煞车!知道这是业力显现的,就这样知道就可以了。因为你要守住六根,因为你再往下那又是六尘、又是六识了,那就完了!

  所以你要知道,什么叫做安住六根,什么叫舍识用根,你要把这个道理体会出来,就是少打妄想。

  少打妄想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一般容易打妄想,修行人一般的颠倒妄想可能还不容易打,就是连正确的妄想都不能打。说:诶!我明明对,我明明对你说我错,这个妄想不能打,就是善的妄想也不能打,不思善,不思恶,才真正的安住六根。所以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人,你少给自己讲道理,正念真如就是安住在无念。这地方是讲到六根的修学,什么叫做安住六根。

  迷悟有别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我们应该详细去观察交中性,交如中间的体性,它的体性是空有二俱非,它是非空非有的。因为它的相状,六根六尘的确有它的相状,你不能说它空;但是六根六尘的体性是毕竟空的,这个是非有的。所以交中性,交如它的相状是有,体性是空的,就比喻六根它有见闻嗅尝觉知的相状是有的,但是它汇归到一心真如的时候是空。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当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我们生起一念的迷情,就产生了爱取烦恼。发明便解脱,当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产生智慧的观照,而不迷、不取、不动,就产生诸佛的解脱,关键在于迷跟观照的差别。

  这个地方,佛陀讲这个性德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六根当中,要把性德,所谓大佛顶法找出来,就是祖师说的:在六根当中有一个无为真人,他在哪里?

第一个、找到它不变之体,离一切相的不变之体;

第二个、讲它即一切法的假观的妙用。你看我们讲禅净双修,禅宗的角度是偏重在离一切相,禅宗他在六根当中,他找的是找不变之体。禅宗对生命的探讨,是探讨你从什么地方来?因为禅宗是看过去的,探本求源;净土宗是看未来,你将往哪里而去。这二个的思考模式不太一样,所以禅宗是偏重在找,在六根当中把那个不变的体找出来,净土宗是把那个随缘的妙用找出来,净土宗你要是不想那就完了!你看忆佛、念佛,你对阿弥陀佛为什么产生强烈的皈依呢?你就是忆念祂的功德,你对四十八愿完全不了解,你怎么会安住这一句佛号呢?

  所以禅宗是偏重在离一切相,净土宗是偏重在即一切法。这二个都在六根当中看你怎么运用,这叫性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七)


净界法师



    午二、颂前文示修以合妙性
  前文指的是佛陀讲的二决定义当中,讲到修德来契合我们的妙性,来契合性德。前面讲性德这个地方开始讲修德,应该怎么修,才能够把性德找出来,把不变之体,把随缘之用,把它找出来。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佛陀讲修德,第一件事讲到,我们要解除六根的系缚,一定要有次第。佛陀在六根的时候,他的对治是由外而内。我们讲色受想行识,先破色蕴,先破坏对色尘外境的执取,然后再破除对内在的根的执取,先破除外面再破除里面,先破除色蕴再破除受想行识,所以这个地方要有次第。

  六解一亦亡,当我们六根当中随选一根来破除它内中的结,等到这个结解开以后,连一念心性的一也不可得。你真正从六根当中,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这时候不但是六根,连一也不可得,这是进入到绝待圆融不可思议的状态。

  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在修学次第当中,很重要的选择一个圆通本根,因为你选择一个圆通本根一门深入,有日劫相倍的效果。比方古德批注上说:释迦牟尼佛过去在弗沙佛的时候,他曾经有一次用单脚着地,一日一夜来赞叹佛陀说: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他一天一夜单脚站立来赞叹佛陀,结果灭除了九十亿劫的生死重罪,而早弥勒菩萨成佛。为什么?因为这赞叹法门很适合他,他找对了法门。所以他就一天一夜当中灭了九十亿劫的生死重罪,所以找到自己相应的法门,会有日劫相倍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找一个选择圆通。

  我们娑婆世界,我们不谈个人的差别,从娑婆世界的共业来说,你要修止,耳根最容易安住、修止。你看我们一个人很躁动,我们看到一个三宝的佛像会安定下来,但是安定的不会很快;但是一个很躁动的人,你让他唱唱炉香赞、念念佛号、听佛号的声音,他马上安定下来。

  音声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你看我们发展出一个所谓的音声佛事,把心安住下来耳根是最快。你看我们只要听到有人讲话,我们眼睛大概就很难再看东西了,你的一根摄住,其他五根就摄住。

  如果站在观的角度,要依体起用,观察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那你靠耳根就没有用,你要靠意根。所以我们事实上在整个六根当中,止观的运用,一个耳根来摄心跟意根的观想,这二根大概用得最多。这是说明在修学当中要有次第,要有选择一个圆通的本根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八)


净界法师

巳二、孤起颂
  
开显妄源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对治)当你圆通本根也找好了,六根的处所也找好了,开始要对治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所对治的是谁。我们在六根当中对治的是识,六识。其实六识的根本就是陀那识,陀那就是执持,它执持一切有漏无漏的种子,也执持一切的根身器界,在因地执持种子,在果地上执持我们一期的身心世界。这种陀那识是非常的微细,二乘人不知道它的存在,乃至等觉菩萨不知道它的边际。陀那识有什么样的缺点呢?习气成暴流,它有很多有漏的无明的种子,就像暴流一样剎那剎那的生灭没有停止。

  身为阿赖耶识,因为它真非真恐迷,真指的是它的体性是真实的,非真指的是它的作用是颠倒的。所以我们讲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之体,它又是真,又不是真,恐怕凡夫跟二乘产生迷执,因为凡夫执持为妄,二乘执持为真,而产生修学的障碍,所以佛陀对阿赖耶识这陀那识不随便开显。

  我们在整个六根当中,所要对治的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习气烦恼,随时注意,随时会出现,因为它习气如暴流,它没有停止的。那么应该怎么对治呢?

  这地方是讲到六根当中的一个烦恼贼的相貌,以下讲出它对治的方法。

  正示法门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我们的障碍点自心取自心,第一个自心是六根的明了性叫自心。去取着谁呢?取着六尘,因为六尘也是由心所变现,由心去取着自己心中的影像,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攀缘心中的影像。非幻成幻法,六根六尘本来不是颠倒之法,它是依他起,依他起它本来不是颠倒的,但是我们取着以后,就把这个依他起转成遍计执,就变成颠倒了。所以颠倒是我们自己把它取着变成颠倒。

  所以应该怎么办呢?不取无非幻,你的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外不取六尘,内不取六识,安住在一个无分别治的状态,以无念为正念。这时无非幻,连真实的功德都不可得,非幻尚不生。

所以我们要说,你真正不取法门现起的时候,连真实的善法都要放弃,你不但是恶法要舍,你对善法的执取都要舍。非幻就是真实的法,连真实的法都要舍,那么幻法云何立,颠倒之法又怎么能安立怎么执取呢?

  不取是什么意思?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外境你是没办法改变的,这第一个观念,你没办法改变任何一个人,你要清楚,你改变不了任何人,你也改变不了任何的环境,因为它是业力所变现的。

  我们修行人要有一个基本的观念,外在的环境要认命,这个是要认命的,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个你真的勉强不来,这不是跟现在有关,那是过去的业力。你看阿赖耶识,它就不断的把你自己的业力变现给你自己受用,你自作自受,你过去有这个业,你就会看到什么人,遇到什么环境。所以我们对外境只有一句话认命,没有第二句话。但是怎么办呢?你的心不要去执着它,过去就好,知道就好。我们讲历事练心,把它当做你一个历练的所缘境,把这个外境来当做历练、来开显你的智慧跟慈悲的一个过程就好。当然你要产生不取,你要懂道理。什么道理?这些都是你的业力所变现的,你怪不得别人。阿赖耶识就是这样,自心取自心,你自己的心把业力显现出来,让你自己去受用。所以我们看到这个道理没有必要去埋怨,就安住在不取。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九)


净界法师


    辰二、颂叹法门
  名称尊贵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

  前面已经把整个修行的处所,修行所对治的是什么?是你自己阿赖耶识的种子,他的方法是不取。这以下赞叹这法门的殊胜,先赞叹它的名称。

  是名妙莲华,《首楞严王三昧》叫做妙莲华的法门。为什么叫出污泥而不染?它能够远离整个九法界的杂染相,包括凡夫的执着有相跟圣人的执着无的相状,远离一切有无的执取叫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就像金刚王宝一样的觉照。金刚王宝有什么好处呢?它能够破坏一切的烦恼。这个不取法门,不管你外在的环境多么的恶劣,你保持不迷、不取、不动,都能够过得了关的。在《楞严经》的观念里面,人生没有过不了关这件事请,没有这回事情,没有走不过去的人生,没有这回事情。

  金刚王宝是比喻这觉照的智慧是不可破坏的,任何利器不能破坏这不取的觉照。

  力用超胜

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不取的智慧来至于如幻,我们讲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我们观察外在的环境,内在的烦恼是如梦如幻的,才能够不取的。不取不是勉强压制,不是这个意思,它是一种智慧的观照。

  三摩提就是三昧。这种正定正受,是观察一切外在的六尘跟内在的六识都是如梦如幻的。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依止不取法门能够弹指超无学。因为二乘的无学他只证得偏空无我之理,而不知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如来藏妙真如性。

  这个地方古德解释弹指超无学,弹指当然时间很快,一弹指时间很短,是约着智德而说的,是约着你所成就的种性来说。

  功德究竟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这不取法门是阿毗达磨之法,是无比殊胜之法,是超越一切的方便法门。也可以说是,十方薄伽梵;薄伽梵是佛陀,十方佛陀也都是依此法门,而悟入大般涅槃,没有一个例外。一路,只有一条路。你看我们从净律寺要出去也只有一条路,你没有选择。这不取法门就是趋向涅槃唯一的道路。

  我们没办法改变外在的环境,我们也不能去改变我们阿赖耶识有漏种子。说:诶!你烦恼不起现行,你不可能!我们外在也不能改变,内在的六识累积很多烦恼种子,你也没办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够主导就是在六根当中生起不取的观照,这是我们能够做的,而这样的法门也真正能够一路涅槃门。

  所以修行你最重要就是要认清路头,什么东西你应该要去用心,什么东西你不该用心,我们以前都错用心!你看,你没办法改变的你一直要改变,花了很多时间去改变人事,结果到了最后还是没办法改变,没办法改变就是说,你怎么努力它就是这样,这叫做不能改变,这种浪费精神体力而错用心。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说,你们六根当中生起不迷、不取、不动,这个是一路涅槃门,这个是妙莲华,是金刚王宝觉,是无比法门,是十方诸佛趋向涅槃唯一的道路。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