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因果,断恶修善,孝亲尊师,这是《地藏经》上所说,如果就净宗的教义,净宗修学的基础是世尊在《观经》上所讲‘净业三福’,没有修念佛法门之前,先要奠定这个基础,净宗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诸位想想,这四句话是不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没错。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后面这两条七句,与《地藏经》末后五品,从这一品一直到经的结束,总共十三品经,完全相应。换句话说,这部《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是净业三福的详细说明,不仅仅是修净宗的基础,是佛法当中无论大乘、小乘,无论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佛不在世没有人弘教,我们能把这个基础维护就行了,维护这个基础就能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所以末法时期坚定奠定这个基础,劝人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就成功了,这是真实不思议事。我们要弘扬其他的经论,自己没有开悟、没有见性怕讲错,很难得真实的受用。唯有坚持这个基础,老实念佛,决定不错,即使诸佛如来示现在今天,教化众生也必定如是。所以我们读这一段经文,就晓得诸佛如来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们做的是什么,我们应当在这个地方学习。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四面八方去推动这个教育,这是什么教育?我们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是福德智慧的教育。
人,都求福求慧,所以佛称之为二足尊。我们念三皈依的时候念“皈依佛 二足尊”,这个“二”就是智慧跟福报,就这两样;“足”是满足,就是圆满 没有欠缺。学佛的人,福报没有欠缺,智慧没有欠缺,那我们就知道这是什么教育。
佛弟子们向四面八方去推动,有些地方一二百年,没有了;有些地方三四百年、六七百年,就没有了;唯独在中国这一支、这个支派,能够维持将近两千年,这什么原因?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是公元六十七年,二零六七年就满二千年。
我们要体会到、要能观察到,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这我们就明白了,除中国之外,在全世界每个地区都把孝道疏忽了,只有中国人重视孝道,特别重视孝道!所以中国这个族群,诸位一定要知道,永远不会灭亡!什么道理?“孝、悌”起家 这个根太厚了!全世界哪一个族群是“孝、悌、忠、信”起家的?中国人讲究“孝、悌、忠、信”至少有一万多年历史。之前,文字没有发明,没有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超过一万年,历史上记载往前推,也只能推到伏羲氏,伏羲到我们现在是五千五百年,再往上去 那就看考古了。
孔子说得很好:这是一个集大成者。也就是把千万年老祖宗的教诲,用文字记录下来传给后世不是孔子自己说的,所以夫子谦虚,是真的!他所说的话都是事实,不是客气话
他老人家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这个意思是说他一生没有发明,他没有创造。现在人都追求自己发明创造,孔老夫子跟我们相反,他没发明,没创造。换句话说,他所学的、他所修的、他所教的, 所传下来的全是古圣先贤的教诲。对于古圣先贤,他的态度是“信而好古”,他相信,他不怀疑,喜欢古人的教诲。
中国这一万多年老祖宗教我们什么?肯定是四科,四个科目。这四个科目很简单,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第一个,伦理,“五伦”。“五伦”只有二十个字: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你想,这二十个字能传错?传十万年也不会传错,它简单、好记,你学了之后一生受用不尽,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这个标准。老祖宗的智慧。
“五常”就更简单了,五个字,这是道德的标准、原始的标准:仁 义 礼 智 信。这能传错?
第三科是“四维“ 四个字:礼、义、廉、耻
“八德”是八个字”孝、悌、忠、信,仁、爱、和、平。
诸位想想 这会传错?孔子把祖传的教诲用文字写出来传给后世“述而不作”。
我们再细心观察,黄帝发明文字到现代是四千五百年的历史,这四千五百年文字里头记载的,有没有超越这四科?包括诗歌、文学、小说都不离这四科。
中国古代文艺的表演,用孔子一句话做指导的最高原则叫“思无邪”。文艺表演你看到了、你听到了、接触到了,不会引起你的邪念。也就是说,不会引起你贪瞋痴慢、杀盗淫妄,不会引起的,所以文艺表演是教育,寓教于乐。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这个地区、这个族群长治久安,就靠这个。这是教育,上古时代就提出来: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建立一个国家,今天讲建立一个政权领导全国人民,什么最重要?教育最重要。再看看上古尧做了国君,这真是圣人,尧传给舜,舜传给禹,中国讲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的时代,这个政权是不是用武力建的?不是,是用教育。不但三皇五帝是纯粹用教育,没用武力,就是三王夏、商、周也没有用武力。商汤、夏在前面,夏那个时候 禹是圣人,禹传给他儿子王启。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都被天下诸侯尊称为天子,他的号令,为天下所有诸侯国所尊崇,不是用武力,是用文化,是用教育用道德来治天下。所以中国过去古书里头记载的,三皇的时候,以“道”治天下;五帝,用“德”治天下;三王,就是夏商周,以“仁”治天下。仁是爱人,春秋时候,春秋战国是以“义”治天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十五年亡国,汉取而代之,从汉武帝就正式制定了用孔孟学说教化全国人民,以“礼”治天下,这个制度一直到满清没有改变。
所以,中国五千年来,你细细观察,“道、德、仁、义、礼”,“礼”要没有了,那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叫天下大乱。
那如果我们要想把复兴,再回到中国从前那种长治久安的盛世,这个路怎么走法,我们就明白了,我们先恢复“礼”,先用礼制,从“礼”再提升到 “义”,“义”再提升到“仁”,“仁”再提升到“德”,“德”再提升到“道”,这是圣贤之治,可以说圣贤的盛世,在中国老祖宗的教诲、中国几千年历史的验证,这是一条光明大道,决定不能用武力。
用武力,这个世界就走向毁灭。如果这个世界上再要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第三次世界大战是核武战争,是生化战争,是全球灭亡的战争,这个战争没有胜负,同归于尽,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中国古谚语所谓的“量大福大”,看看中国古圣先王留下来的这些典籍,我们读了,他们很少讲国家,开口都是讲天下,这心量大!讲国家就小了。开口闭口都是讲天下,量大福大,福最大的是佛。因为中国古圣先王讲的天下,没有离开地球。实际上那个时候讲的天下就是现在中国本土。中国统一是秦始皇,秦始皇之前都是小国,周朝时候八百诸侯,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多少个国家?八百个国。大国,现在是个小镇;小国,就是小村庄,这古书上看到的。一百里自己治理的疆域,一百里的就是大国了,五十里的、三十里的那不就是个小乡镇!那是个国家,所以并没有统一。
天子,是所有诸侯国尊称你,因为你有道德,你有智慧,大家都向你请教,那不是用武力的,真的是用德行、用文化来做成大一统。
佛的心量大,佛不是讲天下,佛是讲遍法界虚空界,“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量大福大,谁能够赶得上佛?佛有这么大的心量,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是一家,这是佛教育。所以佛教育是最适合中国这个地区,因为中国 基础就做好了,古圣先王以天下为怀,这么大的心量!所以七十年代,汤恩比谈过这么几句话,他说中国古人心量大,能够包容外来的文化。就是指佛教。异族,不同族群、异族。外来的文化,他能包容。然后他就说:佛教的文化,丰富了中国本土文化。这汤恩比说的。中国人有这个雅量,只要是好东西,我们都愿意学习,不分你是哪个国家、哪个族群,是好的,我们就要学。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能够永续的流传下去。
这桩事情,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过我,我说现在佛教衰了,好像快要灭亡了,章嘉大师笑笑说:不会!他说,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末法时期这一万年有衰、有兴。有兴、衰,不会灭。兴、衰在人,学习的人多,佛法就兴;学习的人少,佛法就衰。佛法为什么没有人学?实在讲,没人教,教的人没有了。什么人教?佛在经上说得好,“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个“智”是什么?世间知识聪明的人,他没有办法了解佛经的意思。前面讲了,“佛经语深”,他不能理解,要真正依照佛经教里面的方法修行的人、依教修行的人,他才能解。
佛教人修行头一个教什么?头一个教你放下。你要真正契入修行的境界,搞真的不是搞假的,佛教我们先断“见思烦恼”。“见烦恼”就是我们对于宇宙人生许许多多的境界看错了,这叫见烦恼,你的见解错误了,对宇宙人生 全看错了。
第二个叫“思烦恼”,就是你想错了。我们知道,思想是指导一个人行为的,见解思想错了,那你就讲错了,你也就做错了,这就一错错到底了。今天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搞错了,所以这个社会混乱。
地球上有这么多灾变,从哪来的?都是我们看错了、想错了、说错了、做错了带来的zai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