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观经精华导读】为菩提道而求生净土!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

净界法师


    宝树观,可以说是把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让我们看的一览无遗──光明中有宝物、宝物中有光明,把光明相跟清净相整个表现出来。古德讲到这个宝树观,有一首偈颂,可以跟大家分享:

    五百亿童华里住:这是说有五百亿天人,住在宝树华上,真珠网当中的宫殿里。

    三千世界果中藏:那么你住在宫殿里面,可以透过前面的华果,看到三千世界的十方诸佛,正在宣扬佛法的相貌,你等于是坐地参方,根本不用去亲近十方诸佛,广学无量法门。你就在极乐世界里面坐着,就能够亲近十方诸佛,这就是我们说的坐地参方。

    自心种子栽培得:而这么多互含互摄的功德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也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忆佛念佛栽培所成的。

各各撑天柱地长:由于因地的庄严,成就果地的圆满;各各撑天柱地长,就是指果地的功德都圆满了,全部都有了。
    我们要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当你起观,不管是观极乐世界的光明相、或者是清净相、或者是庄严相。一旦你心中出现一个相状,在你的生命当中,已经产生了两种力量:

    第一个、弥陀的加持力。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就是说:如果你能按照佛陀所教的次第而观,你等于是把佛的功德,引到你的身心世界,你把佛的光明功德、庄严功德都引进来了,所以说是佛力不可思议,你已经进入佛陀的功德庄严。

    第二个、心力不可思议。

    你能够从这个地方,慢慢启发自己的善根,这叫藉相。我们现在自己要生起善根有困难。比方说,你为什么需要藉这个相呢?你有本事自己就生起善根。事实上有困难。凡夫必须仰仗佛力,先藉十方诸佛的功德相,但是重点是怎么样藉相修心呢?关键还是要把你的善根启发出来,透过光明相来启发我们智慧的观照力。做什么呢?让你不要老是跟着感觉走,要用光明来观照──透着清净的琉璃地启发菩萨的悲愿、透过这个庄严相来成就菩萨波罗蜜的功德,藉这个相来修我们的心。因此,除了佛力之外,我们自己的心力也很重要!

    意思是说:我没办法带动我的心力,我是生死业力凡夫,需要有人伸手帮我拉一把,所以藉用佛力来带动我。所谓果地相是说:用已经成就的果地功德,来带动我因地的心。我们很难让自己生起善根,很难!但是你慢慢慢慢的观想,把极乐世界观想久了之后,你发觉你的心态会改变──不思议熏!
    我讲一个小故事,让大家作参考,这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生,在波罗奈国,发生的一件事情。波罗奈国有一个国王,晚上作了一个梦,在梦中看到一只金光闪闪的金毛兽,全身放大光明。国王看了起大欢喜,他想:要是能把这个金毛兽抓过来,把它杀了,毛剥下来放在我的宝座上坐着,那可是非常荣耀的事情。所以当他从梦中醒来之后,他就重赏哪一个猎人帮他抓到这只金毛兽,他就重重赏赐他财富和官爵,就有很多人到深山去找,结果找了几年,都没有看到金毛兽的踪影。之后,有一位猎人,去找金毛兽的时候,一不小心从山上滑落到山谷去,跌倒受伤,身上在流血。这时候白天过去了,晚上即将到来,他又饥又渴,身上又流血,引来很多的虫来咬他的身体。就在他绝望之余,突然间眼睛一打开,看到了金光闪闪的金毛兽,就在他的面前出现。金毛兽看到猎人受了重伤,即将死亡,就对他起了慈悲之心,赶紧把他叼起来,送到浅水的地方让他喝水,然后又找了很多水果让他充饥,吃完之后,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看到金毛兽在他旁边,整晚照顾他,他又感动又矛盾,就现出忧愁的样子。金毛兽看到他的表情,问说:你为什么闷闷不乐,现忧愁之相呢?猎人回答说:说实在的,我为了找你,可以说是倾家荡产,几年来就是为了要找你。现在终于让我找到你。但是要是把你杀了,我就是忘恩负义的人,因为你救了我一命;要是不杀你,多年的愿望又不能达成,因此内心非常矛盾!

    金毛兽这时候──看着这苦恼的猎人,以及他心中的期待,又看到满地的虫为了吸食猎人身上的血,在那个地方充满了饥渴。就如是思惟:我生生世世就是为了贪恋这个身体,也不能成就什么功德,好不容易现在有这个机会,来满众生的愿。于是金毛兽就说:这样好了,我去撞树,把我的血肉,布施给地上的这些众生,等到众生吃完之后,再把我身上的皮剥下来送给国王,就能够满足你的愿望,也满足地上虫子的愿望。
    金毛兽说完话之后,就开始作愿:第一个、它发愿吃到它血肉的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第二个、凡是吃到它血肉的众生,未来都能成就无上菩提。它的善业还加上了咒愿力。作愿之后,它就自杀了,因为这样而死亡,但是因为它发了善愿,所以就升到天上去了。那么,想要它的皮的那位国王是谁呢?就是提婆达多的前生。咬它肉的这些八万的众生,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最初度的八万天人,发了菩提心的这些天人。

    关于释迦牟尼佛的布施功德,祂自己说过: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是祂舍生命处。当然,我们除了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善业,更重要的是看到祂的本愿,这个地方很重要!一个宗教师跟慈善家最大的差别,就是他有愿力的支持──本愿功德。如果你在修善业的时候,没有生起菩提心、空正见,你就不可能产生果地上互含互摄的庄严。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

    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佛、念佛,阿弥陀佛是菩提心,你的心是狭隘自私的,这两个能够心心相应吗?对不对!昙鸾大师在《往生论》的注解上说:如果你不发菩提心来忆佛念佛,没有广大的胸量──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宏愿;没有愿作佛心、愿度众生的心,是因为看到极乐世界很漂亮、可以享乐,所以才愿意去──为了乐故而欲求往生,这样是不能往生的!因为你是为了追求快乐,刚好跟诸天相应,诸天就是提供你快乐,所以你不发菩提心,你把忆佛的功德,本来是一颗摩尼宝珠,最后只换来一颗糖果。这就是印光大师说的:因为你不发菩提心,本来是无量功德庄严的东西,结果变成一种狭隘的业感业果,那就变成什么呢?变成受用诸天有漏的快乐果报──带着满身的贪欲烦恼,升到天上去,你这样享受快乐,后遗症很严重,贪欲特别重,等乐报受完之后,来到娑婆世界,很可能会堕到三恶道去,因为你把自己本该有的福报,享用得太过了。

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陀佛的圣号,都是具足无量的功德庄严,佛力不可思议,但是进入到你的心中之后,到底是一种无量庄严的法界缘起?还是一种狭隘的有漏业感缘起,你的心态就很重要!所以我们讲藉相修心,你本身的心态很重要,这一点在阿弥陀经讲得不多。对于《阿弥陀经》,蕅益大师虽然把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会归到三力不可思议,某种程度偏重在佛力不可思议。但是他最后的会归是:因为有佛力的加被、名号功德的加被,所以才有这种功德庄严,鼓励的性质多!
    但是你看观经就不一样,智者大师说啊: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意思是说:我们是藉佛的功德庄严,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所以你的菩提心得要生起,如果你看到这些庄严相,没有启动菩提心,还是一种贪爱的心、自私自利的心,那这些庄严相将变成天界的有漏果报;如果你看到这些庄严相,果然发起你的菩提心,那你就是念念在成就你未来的净土!

    本经在忆佛、念佛的时候,有讲到两种力量:第一个是佛的力量,第二个是心灵的力量。本经是偏重于心力不可思议,是用佛力来启动你的心力,这叫做藉相修心。这些庄严相,如果不回归到你的心性、无法启动你的发心,那你的方向就错误了!所以你必须把这种光明相、清净相、庄严相,用来启发你的菩提心、启发你愿作佛心、愿度众生心。如果这些相能够启发你的菩提心,那这些庄严相跟你的菩提心一接触的时候──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正是你未来的净土庄严啊!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藉相修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十六观之六——总观

净界法师

    接着看第六科的总观,就是将极乐世界依报的庄严,做一个总合的观想。

    经文分成两大段:首先说明因地的观法,其次再看果地的功德:

    辛六、总观

    举所观境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

    极乐世界是众宝所成的国土,众宝所指的当然是庄严,不像我们娑婆世界有很多的泥沙、石头。而且在每一个区域当中,有五百亿宝楼,这些楼阁跟宝树有相当关系。极乐世界的楼阁,归纳成三类:

    第一个是树上的楼阁:这是天人居住的。天人不是住在地上,是住在八千由旬的宝树上。

    第二个是地上的楼阁,就是我们一般往生的人民,住在地上的楼阁。

    第三个是空中的楼阁。

    前面的两种楼阁是实体的七宝所成,这里的空中楼阁,是光明所变现出来的,变现种种的楼阁,让你听法跟修行用的。

    阁内庄严

    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

    楼阁的当中,有无量诸天,常奏种种美妙的音乐,一方面供佛,一方面说法。

    楼外庄严

    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

    在楼阁旁边,有很多乐器悬挂在虚空中,就像天上的宝幢。不鼓自鸣,这些乐器不须要打击,自然会演奏种种的音声来。

    天乐说法

    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这些音声,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都是在赞叹三宝的功德。这是讲到因地的观照方法,再看以下果地的功德,先看经文:

    观成之相

    此想成已,名为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

    总结观名

    是为总观想,名第六观。

    此想成已,此想是指包括前面的宝树、宝地、宝池都观想成就之后,我们就粗见极乐世界了!为什么叫粗见呢?因为相对于正报来说,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是比较粗显,不像正观正报──阿弥陀佛的庄严、观世音菩萨庄严、大势至菩萨庄严,那么的精致微妙,所以才叫做粗见,这是第六观。

    观成之益

    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

    如果我们能够把总观观想成功,就能够灭除无量劫的极重恶业。前面有讲过五逆十恶、谤法之重罪,只要你能够忆佛、念佛都能够消除,而且命终之后,必生净土。

    辨观邪正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能依照如此作观者,名为正观,否则,就是邪观。

    从第一观到第六观,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已经讲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往生三要素:戒行清净、实悟实修、誓愿坚定!

净界法师

    再讲一个小故事,给大家做参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净土三要述义》里面,有讲到一个公案:明朝时有三个兄弟,叫做袁宗道、袁宏道、跟袁中道,很有名。这三个人生长在士大夫的世家,他的父亲、祖父都是做官的,这三个兄弟非常聪明,很年轻就考上功名,考上举人、进士,做了地方官。但是他们三个人的个性,特别的刚正清廉,所以在当时的官僚体系当中,跟大家不合。后来他们三个人就在中年的时候,罢官隐居,专修念佛法门。在他们的传记当中说,除了念佛,他们还兼修止观、修禅观。之后袁宗道大哥先往生,袁宏道二哥也往生,只剩下他弟弟袁中道。

    有一天他弟弟晚课做完的时候打坐,就坐在窗户的旁边打坐,隐隐约约还看得到外面昏暗的月光,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间一念相应入定,他的神识就飞出去了。当然禅定的神识是很清楚的,禅定心跟作梦的心不一样,作梦的神识是暗钝的。所以当他飞出去的时候,他看到虚空的云层当中,有两位童子跟他招手,然后他就很自然地跟两位童子一直往上飞,飞到一个地方,他看到有很多的宝树,这些宝树排列地非常整齐,一排宝树、一排街道;宝树之间的距离也非常清楚分明。再继续往前走,他就看到七宝池、八功德水,各式各样的莲华放大光明,再往前走就看到很多的楼阁,大大小小楼阁。当他走到其中一间楼阁时,那两位童子就飞下来,然后就站在楼阁的门前,其中一位童子就对他说:你在外面等一下!有一位童子陪他在外面等候,另一位童子就跑进去,之后走出来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就是他的二哥袁宏道。他二哥说:唉呀,你今天来啦!就带他到楼阁里面去坐。袁中道就问说:这个地方是极乐世界吗?袁宏道说:对!这就是我们平常忆念的极乐世界。你现在看到的是地居,有分地居跟空居,我们是人道,所以你看到地居。再往上走,就是天人住的空居,比这里超过百千万倍庄严;那么再往上走呢,就是法身菩萨住的地方。

    他讲到极乐世界的住处有三层,我们一般往生的是地居;再往上是空居,天人住的极乐世界;再往上去就是法身菩萨住的。袁宏道又说:我在娑婆世界修行的时候,虽然誓愿坚定,又有修福德(袁宏道著作了一本书叫做《西方合论》,有弘法的功德)。但是,我当时在娑婆世界修行,有两个过失:第一个、戒行不全,戒行没有持得很清净;第二个、情染未除,对于娑婆世界的情感没有彻底的消灭,所以只能住在地居。但是虽然生长在地居,还是可以飞行自在,亲近十方诸佛。他的弟弟就问他说:那你可以去天人、法身菩萨住的地方吗?袁宏道说:但能神游未得久住。意思是说:他偶而以神通力飞到天人住的地方,只能够做一些参学神游,不能在那个地方长住下来,只可以暂时的参访,但是他的神通力,还是可以离开极乐世界到十方诸佛去参访。

    他的弟弟又问说:你觉得在这里修行,跟在娑婆世界修行有什么差别?他回答说:这里是无诸杂染,胜解易成。没有五欲的杂染。不像我们在娑婆世界,虽然很用功做功课,但是我们的修行老是进进退退。如同印光大师所说的:娑婆世界修行,如逆水行舟;有很多杂染的因缘不断刺激我们,才刚进步又退步了、进步又退步了,修行很难成就。那么在极乐世界,是无诸杂染,胜解易成。生活环境无有杂染,清净的智慧就很容易生起来。

    谈完之后,当他要离开时,就问他哥哥说:对于净土宗的修学者,你有什么建议?要如何修行才能成就?他哥哥临走前告诉他说:

    第一个、戒行清净。他说很多修净土法门的人,因为戒行不清净,结果多为业力所牵。虽然你的愿力很强,信心也具足,但是杀盗淫妄,那是大罪业。他在传记里面特别讲到杀业,诸罪业中,杀业尤重!如果戒行不清净,往往堕入八部鬼神。虽然你有菩提心、有波罗蜜的善业,但是因为持戒不清净,容易堕入八部鬼神。

    第二个、实悟实修。这是修禅观以破妄。很多修净土的人,只强调把清净庄严的相状引进来,却忽略了要将心中的妄想消灭掉。好比这个杯子要装甘露之前,没有先把它洗干净,就直接把水装进来,临命终的时候,有杂染的妄想,也有清净的力量,两个都有,最后的结果是──心随妄转,因为妄想是熟境界,所以平常就要兼修禅观,实悟实修。

    第三个、誓愿坚定。往生的愿力要坚定。

    只要能够遵照他这三个法去修,不久必能相见,一定能够在极乐世界相见。说完之后,袁中道突然感觉从空中掉下来,又回到他的身体,眼睛一打开啊,竟是清晨了,已经出现阳光了。关于这个公案,诸位可以去看《净土三要述义》,讲得非常详细,他从极乐世界回来之后,特地把这段经历记载下来。

    所以才说:我们观想极乐世界庄严,一定要有经文的根据,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有一位大陆的法师,写了一本极乐世界游记,很多人看过。他说到了极乐世界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怎么样,这就不对!极乐世界根本就没有女众相!我们所观想的功德庄严,一定要跟经典相符合,极乐世界的人民,都是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我们怎么知道袁中道去的是极乐世界,而不是天界呢?其中有一句话很重要。就是:无诸杂染,胜解易成!天界也有很多的宝树、楼阁,那跟极乐世界有什么差别呢?天界是一个放逸、杂染的地方,因为有五欲,所以一定有男女相、有放逸相。但是他说这个地方无诸杂染,这一定是清净国土!所以说,我们今天的皈依境是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而这个依正庄严,必须以经典来做根据,这样就叫做: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整个极乐世界的特色就是:光明,庄严,音乐!

净界法师

    我们净土宗的修学,主要的思想也就是在灭恶生善的修行过程中,把佛力引到我们内心来──转他成自。但是,我们怎样把阿弥陀佛已经成就的功德庄严,转到我们内心,消除我们无始的生死重罪,乃至往生净土呢?本经教导我们修观相,也就是你心中要有极乐世界的相状,才能够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

  我们众生的心是苦恼的,阿弥陀佛的心是庄严的,你和阿弥陀佛中间,需要有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观想极乐世界的庄严相状。本经介绍极乐世界,是先解释依报的相状,然后再解释正报的相状,而依报庄严的重心,是以清净为根本,好比佛陀教我们极乐世界的观法:首先,大地观:是先从水的观察,变成冰,再变成琉璃地。这在诠释什么呢?就是在诠释极乐世界的庄严相是一种清净相。所以如果你在打坐时,看到极乐世界的莲华令你产生贪爱,然后感到躁动不安,那就不对了!这朵莲华应该不是极乐世界的功德相,可能有问题。所以当极乐世界的相状,在你心中出现时,应该有一种清净的力量,能让你感到寂静,因为清净是极乐世界一切功德的根本。

  从清净当中,能够引生三种功德:第一个、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都是光明相,处处光明。所以为什么佛陀先讲落日?就是建立光明的概念。如果你看到莲华,感觉莲华是黯淡的,那就有问题,极乐世界的环境,没有一处是黯淡无光的,全是放光的,它是充满光明的世界。其次,极乐世界具足了庄严相,如果你在打坐间看到极乐世界的楼阁,是石头、泥土做的,那也不对!这个就是邪观。极乐世界一切万物都是七宝所成,非常庄严微妙。而且它也是充满音乐的世界,各式各样的音乐都能演说妙法。总之,整个极乐世界的特色就是:光明,庄严,音乐。

  那么它的结构如何呢?本经讲到大地庄严之后,还讲到宝树、楼阁、莲华,这三个主轴。我们到极乐世界,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莲华,在那里有些人待得久,有些人不久,总之一定要在莲华待一段时间,在莲华当中享受八功德水的安乐、享受水的说法,等因缘成熟了,自然华开见佛,然后离开莲华到宝树、楼阁去居住,甚至于遨游十方世界。极乐世界的整个描绘,是以莲华为中心,然后是宝树、楼阁,乃至种种的依报庄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阿弥陀佛亲自出来作证明!

净界法师


    以下有七个观法,是观察极乐世界的正报,哪七个观呢?第一个华座观。第二个佛菩萨像观。第三个佛身观。第四个观音观。第五个势至观。第六个普往生观。第七个杂明佛菩萨观。是先观佛菩萨像,再观众生跟佛菩萨之间的互动关系,先观静态再观动态。

  先看辛一、华座观,这个地方很重要,莲华几乎贯穿了极乐世界的整个依报正报庄严。

  辛一、第七华座观

    许说劝持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

  三圣现身

    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

    佛陀讲完了依报庄严之后,就招呼了一声阿难跟韦提希,对他们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为什么佛陀讲完之后,重复的提醒阿难尊者要认真的听闻,并且好好的思惟呢?古德说:因为以下的正报庄严更加的精致、更加的微细,如果你不专心的话,很难契入,所以必须提醒与会大众,要提起精神好好的听闻、思惟。

  那么,以下佛陀是说什么法呢?说除苦恼法。这地方等于有两层意义:你能够观察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等于是跟阿弥陀佛的功德直接接触,念念之间即能消除我们的生死重罪。

  极乐世界的庄严,你一旦观进去啊,顶多三个月你就有感觉,你的身心世界会有变化。因为阿弥陀佛那种功德相啊──即众生心,投大觉海,但是你必须根据经文去观才可以,然后配合拜忏一些助行。那么从现世的角度来说,能够将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在心中显现出来,就能够消除我们多生多劫的罪障,这是第一个除苦恼法。

  第二个、临命终的时候,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往生净土,彻底的远离生死的痛苦。

  这两种除苦恼法,我们应当要好好忆持,并且广为大众来宣说这个妙法。当佛陀讲完这件事的时候,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突然间在空中现前,乃至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两位大士菩萨在左右两边站立。他们身上的光明,特别的殊胜明亮,没办法仔细去瞻仰,犹如百千的紫摩金色一样,放大光明。

  这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时候,竟然有他方佛现前,这是非常不寻常的事。我们都知道依照佛法的规矩,一世不能有两尊佛出世,一世无二佛。所以在戒律里面说:如果你妄说你是佛陀出世,不犯根本罪,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你说你是菩萨示现,犯重罪、大妄语;你说你是什么佛乘愿再来,犯轻罪,因为释迦牟尼佛的法还没有灭,即便是末法,至少法还在。其实是这样的:每一个世界都有一个教化主,但是也有例外,比方说《法华经》这种难信之法,开显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不管你造什么样的罪业、不管你起了多大的颠倒,你的清净佛性不会失掉,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这个思想很难让人家相信。因为我们一般都是活在妄想当中,哪一个人知道说,把妄想拨开来看,它的本质就是清净的,谁知道呢?没有人知道,也很难相信。说:我们无量劫来,打这么多妄想、造这么多罪业,还好,清净的佛性不受污染,有谁敢相信呢?这些罪业都是虚妄相而已。

  所以佛陀诠释《法华经》,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时候,很多声闻人,心中有很多质疑,即便他对佛陀有强烈的皈依心,但是心中还是有挂碍,所以这时候必须有多宝佛塔出现─他方佛出来作证明:你们要相信教主所说的是真实不虚的!

  此方世界的佛陀在说法,他方的佛陀来帮助作证明,《法华经》出现过一次,《阿弥陀经》也出现这种事情。《阿弥陀经》在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讲了很多很多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之后,说这些功德是怎么来呢?是你心中忆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念之间创造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所以《阿弥陀经》是以音声来开显极乐世界功德,《观经》是以相状。这两个当然是可以相辅相成,你听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音声,就能够趣入弥陀的功德,很难相信!尤其是声闻人认为音声是生灭法,一个生灭的音声怎么能够带动佛的功德呢?因此,到了流通分啊,只好请六方诸佛现前,出广长舌相,来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是对的──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释迦牟尼佛跟你们讲的法是对的,我们也是如是宣说的。

  本经亦复如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观想莲华,下面有八功德水、莲华中有很多的光明……这样观想就能够灭除重大罪障呢?也是很难相信!是啊,所以这个时候阿弥陀佛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亲自出来作证明,就是有启信的意思。这是在特别难信、不可思议法门当中,他方的佛陀才会到娑婆世界来互相作证明。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十六观之七——华座观(一)

净界法师

    好,再看下一段:

    为众祈请

    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

    示所观境

    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

  这里,等于是讲到如何去观极乐世界正报庄严的一个准备工作。还没有开始观喔,只是准备而已。那么韦提希夫人见到无量寿佛之后,就很虔诚的拜下去,当她拜下去的时候,她说话的对象不是对阿弥陀佛说,而是对释迦牟尼佛说,因为毕竟释迦牟尼佛是教化主嘛。

  她就说:世尊啊!我现在因为佛陀的神通加持力,能够见到无量寿佛,跟两位菩萨亲自现身,当然我是生长在佛世,正法时代,但是未来末法时代的众生,想要观想无量寿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希望得到西方三圣的加持、能跟西方三圣感应道交,应该怎么办呢?已经没有佛陀的现身加持,怎么办呢?佛陀回答说: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这地方两个重点:第一个、想,你心中要生起想像,想就是一种相状─于境取相。第二个,要把这个相状,放在心中念念相续、明记不忘,你要让它相续的时间长一点,产生一种净化的力量。

  怎么想怎么念呢?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就是指莲华座。本经观想西方三圣是先观莲华座,我们都知道莲华表示清净,因为它居尘不染,莲华的清净不是远离染污的清净,而是它即便处在污泥当中,它的华瓣有一种透明的油质,那些染污的因缘,无法染污到莲华,无论在怎么脏秽的环境之下,它永远保持清净。

  这表示什么呢?十方诸佛菩萨,所成就的功德,是以清净心做根本!我们看菩萨的座像,比方说文殊菩萨坐狮子,对不对?表示智慧啊,祂能够如狮子吼,调伏一切妄想;普贤菩萨坐六牙白象。菩萨有某一些特别的功德,所以会坐野兽、坐动物都有可能,但是从没有看过一尊佛是坐野兽的,不可能!佛陀一定是坐莲华座,没有例外。这表示甚么意思呢?因为佛陀是尊贵的、清净庄严的,所以一定是坐莲华座。

  这个地方,就在七宝地当中,我们要观想佛的庄严,必须先做莲华座的想,就是告诉我们:佛陀的功德是怎么成就的呢?祂是依止清净心,而不是依止攀缘心;祂是依止离相的清净心去修波罗蜜而成就的!先把这个基础工作做好。

    再往下看,莲华除了清净,上面还有甚么东西,看经文:

    华叶庄严

    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

  好,我们把莲华的这个莲华座,它的庄严解释一下:那么莲华应该怎么观呢?先观想莲华的每一华瓣都有百宝颜色,各式各样的颜色都有,不是只有一种颜色;每一华瓣有八万四千脉络,好像天上图画一样庄严美妙;而且它的每一华脉上,放出八万四千光明,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前面说过,极乐世界的莲华是放光的,它的华脉放出八万四千光明,了了分明。

  在《阿弥陀经》上说:极乐世界的莲华,如果它的颜色是青色的,就放青光;要是白色的,就放白光;青黄赤白颜色,青色青光、黄 se黄光、白色白光,《阿弥陀经》是这样讲的,它的颜色跟它的光明是对应的。

    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那么最小的莲华,它的一片华叶,就有一万华里这么大,比台湾都还大,每一朵莲华,有八万四千个叶片,在每一个叶片当中,有百亿个摩尼珠王以为映饰。就是说华瓣上面,镶了很多的摩尼宝珠,来庄严这个莲华,而这每一颗摩尼宝珠,都放千种光明,这个光明在虚空中,好像宝盖一样,覆盖着整个大地。

  所以,莲华除了清净之外,还有光明,光明当然表示智慧,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是以智慧来引导的,还有种种波罗蜜的庄严。就是说:莲华本身是清净义,但是莲华除了光明,还有很多的摩尼宝珠来做庄严点缀。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