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

【83】阿赖耶识的种子的不失跟它的刹那生灭的关系?

  我们在缘起当中是有两种力量:一种是虚妄的生死业力,一个是真实的往生的愿力,那么我们就构成了一个染净的缘起,所以从这个缘起的角度呢,我们今天来做一个研讨,那么有关生死业力这一块呢,我们有四题,同学们提出了四题,包括现场的同学,包括网路班的同学,有关这个理观的智慧产生的往生的愿力这一块呢,我们有五题,所以我们今天的讨论有两个重点:一个生死业力,一个净土宗往生的愿力,那么这两个之间的一个关系,我们以这两个主轴来做一个研讨,我们先看生死的业力有四题,先看第一题。那么我们每一道题目呢,我们预定有七分钟到八分钟的时间,我先做简单的解释,诸位可以再提问题,再做深入的讨论。

  这个问题是说:阿赖耶识的种子的不失跟它的刹那生灭的关系?业力的种子,它有两个相貌:它生灭,但是它又相续。其实它的相续,是受到第八识的影响,因为第八识,它有一个很强大的功能叫受熏持种。我们知道造业是第六意识造的,但第六意识在造业的时候,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所以它熏习的种子,也是刹那刹那生灭,但是它在熏习的过程是刹那刹那生灭,但是熏成种子以后,它变成第八识的一分子了,第八识是恒常相续,恒转如暴流。

  我再讲一次,造业是谁造的?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生灭的,对不对?它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有时候睡觉就不活动了。那么第六意识心猿意马,要遇到染污的因缘,它就造业;遇到清净三宝的境界,它就开始修行。

  那么假设它在造业的时候,它是缘一个所缘境在造,那么造完以后,第六意识可能忘掉了,它又做其他事了。所以它在造业的时候,第八识同时在受熏,这个时候是怎么样呢?是生灭的!就是第八识在酝酿这个种子的时候,是生灭的,但是在受熏的过程,当它受熏完变成种子的时候,它变成第八识的一分子了,第八识是相续的,所以它也变成相续了。所以它变成也刹那生灭,但它又恒常相续,这个就是我们的业种子。

  所以业力这一块,当然这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业力它为什么会得果报呢?虽然相续,诸位我们知道,业力它本来是一个分散的嘛,你看你昨天造了一个很轻的业,不一定有关系吧?你前生造的业,跟今生的业也没有关系吧?所以业力它本来是没有一个整合性的东西,它是这一块,那一块,那么是谁把它做一个整合而产生轮回的力量呢?是谁?对了,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这个自我概念是最糟糕的,其实业力本身它是一个分散的力量,因为第七意识把它成功的整合,这最糟糕了,因为第七意识跟第八识在一起的时候,它捏造一个自我的概念,使令这个生死的业力,变成有得果报的力量了,本来它是一个分散的一种能量。所以生死的问题,你不能消除业力,因为业力太多了,你只要把它整合的力量——第七意识把它调伏了,你就可以带业往生了。因为没有第七意识的的带动,业力是不能得果报的。

  你说阿罗汉,诸位,阿罗汉为什么无生?他为什么死了以后不来三界了?他难道业尽情空了吗?阿罗汉真的他的业力完全没有了吗?不对。他的业力跟我们完全一样,什么也没少。你看佛在世的时候,很多造恶的凡夫,遇到佛陀,三两天证得阿罗汉果,他三天之内就把所有业忏干净了吗?不可能嘛!那他为什么无生呢?因为他业力那个整合的自我概念被破坏了,问题在这里。

  所以第八识的业种子它有两个功能:一个等流性、一个异熟性。它为什么能够等流相续呢?因为第八识的关系,第八识让我们这种生灭的种子变成相续,所以等流性是第八识造成的,但是异熟性,它第二种功能异熟性,它为什么能够得果报呢?是第七意识造成的。诸位,等流性不可怕,异熟性才是个问题。所以业种子,它从一个非常片段的生灭的力量,变成一种相续的力量,变成一个得果报的力量,是经过第八跟第七意识两个功能的作用,而变成了生死轮回的力量。那么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就是有关我们的种子,为什么一个生灭片段的种子,变成能够这么有主导力量呢?它因为有第八意识的异熟,跟第七意识的思量,就使令这个生死轮回的轮子,就不断的转动。

  【84】修无分别智就是说把那个重大的罪业沉淀下来吗?

  学员:师父慈悲!前面说过,种子起现行,然后现行又熏种子。那前面种子起现行这一块我们没办法改变,现行在熏新的种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就是用第六意识,就是修无分别智吗?

  师父:对对对!

  学员:那我先问一下,就是用无分别智来造的业,是不是就是无记业啊?

  师父:不是无记业。种子起现行归第八意识管,对不对?第八识它是没办法控制的,对不对?但是现行熏种子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所有八识里面它最自由的,它有完全独立自由的意志,对不对?那么第六意识修无分别智,它不是无记业。无分别智是一种智慧,跟你什么都不想不一样的,什么都不想叫做愚痴。它是透过思惟以后把妄想停下来,这一块我们后面再说明。无分别智是先观后止,它是先观了以后再把妄想停下来,它对妄想是有调伏力的。你什么都不想呢,你是如石压草,你是转移目标,你本来想这个你把它转到其他去了,所以你对它没有调伏力,你只是逃避而已。你是把它转移一个所缘境,你本来想这,你后来想其他地方去了。很多念佛人都是这样子的,你打妄想的时候就转念念佛,对不对?但这个地方有个问题,你对妄想没有对治力,知道吗?你只是转移目标。那么到时候你是两种力量,打妄想的力量还是在,因为你没有破坏它的力量,但你念佛的力量也有,这个时候攀缘的力量跟往生的力量,两个同时存在。

  学员:那师父,修无分别智就是说把那个重大的罪业沉淀下来,就是用智慧去把它……

  师父:因为你的罪业必须要有执著来带动。我刚刚讲过,业力为什么会得果报?它从业种子要转成一个果报体,它要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嘛!你不可能去面对业力嘛!是吧?你时间太短,业力太多了,你要抓重点,重点在于你不要让它得果报就好了。带业往生就是说,你不要让业力变成一种招感的,不能把它变成一种异熟的力量,你不能让它有一种异熟的力量。

  你的田地有很多种子,你只要让它枯萎就好,你不一定要把种子铲掉。你让种子不要变成开花结果就好,这是带业往生嘛,它只要没有能生的功能就好了嘛,你不可能修到业尽情空,金刚道后异熟空,只有佛陀,你只要让业力没有得果报的力量就可以了。甚至于让它降到最低,那么这个时候,你的自我意识就关键了,你的我爱执。

  【85】念佛时怎么来对治我们的妄想?

  学员:刚才师父提到念佛会打妄想,我想请教师父一下,我们打妄想的时候,是顺着这个佛号继续跟妄想沟通呢,还是说马上跟妄想说你马上停止,我就不再打妄想了,是哪一个方式比较合适?

  师父:对,这问题是挺好的,请坐,我懂你的意思。这个一般我们打佛七的时候,遇到这个问题了,是吧?就是你念佛的时候,但是念没几句它打妄想了,打妄想的时候你又念佛又打妄想,这佛号跟妄想掺杂在一起,那到底我们是应该先把佛号停下来,对治妄想,还是继续念佛?如果这个妄想是很坚固,它是你一个很重的烦恼习气,你挥之不去,那么这个时候,你靠佛号的止就不够了,你必须用观照力了。如果这个妄想是很薄弱的表层妄想,你就可以专注的继续念你的佛号,不用理会它。

  所以《楞严经》把妄想分成两块:一个表层妄想,一个叫坚固妄想。表层妄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它本身不是一种执著,因为你日常生活当中面对很多的人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嘛,对不对?那么你念佛的时候,它有一种习惯性的妄想,但这种妄想不需要对治了,因为它没有什么太大的力量,你佛号一提起来它就消失了。

  但是你慢慢念佛到第四天第五天的时候,你发觉你一路念佛,有一个东西就根本跟你在对峙的,那个你就要小心了,那是无始劫的坚固妄想,每一个人都有。有的人可能这个妄想跟财色名食睡有关系,就有各式各样妄想,每一个人过去生的因缘不同。那么这个时候坚固妄想现前的时候,就考验你的智慧的时候,你用佛号压它你就没办法了,所以为什么念佛有时候它是完全靠皈依就好了,有时要在信心当中又要多一点智慧观照,因为你迟早把表层妄想调伏了以后,《楞严经》里面那种坚固妄想就会现前,五阴魔境——色受想行识那非常厉害的,你没有观照力,你用佛号跟它抗拒,不行的。因为它无始劫来,你就打这个妄想,生生世世,而你念佛的时间才多久呀,是吧?但是我们的优势在哪里,诸位知道吗?

  因为它没有根,它是虚妄的,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如果你不善利用这个优势,你就完了。一个人修行,你不能硬干,你不是它的对手,我保证你不是它的对手,你用你一天念佛四个小时去跟你无始劫的习气对抗,你看看你后果怎么样?你这是一个小孩子在跟大人打架!所以你要找到你的优势,妄想只有一个缺点——达妄本空,因为它没有根,你只要把它的根一照了,它就没有了,它就完了,觅之了不可得。所以你没有用智慧,你这个妄想这一关你就过不去了,你顶多就可以修到调伏表层妄想,你的功夫就这么回事。但是生死临终的时候,坚固妄想会现前的,现在很多人连表层妄想都没有调伏,现在很多人念佛是结缘式的念佛,结缘,还没有到了生死这个标准。

  【86】表层妄想的力量会不会让我们没办法往生?

  学员:师父,续接刚才这位师兄问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佛号相续的过程里面,可能会有表层的妄想,就是把佛号切断,切成片段片段,那同理可证,临终的时候可能也会念佛念一念,可能中间又有一些表层妄想掺进来,那这个时候,这个力量会不会足以让我们就没办法往生?

  师父:不是,你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信愿本来就是种观慧,那么你愿力就是一种智慧,信仰也是一种智慧,对不对?它持名当然是一个「止」,就是「无分别住」,但是你要培养坚固的信愿,这个是一种「观慧」所摄。所以它专注力跟观照力,其实每一个佛号都必须有专注力也有观照力,两个都要有,你要调伏、要引导佛号,对不对?你不能只是一路念。修行人刚开始只管念佛就好了,因为你问题不大,你都是表层,但是当表层妄想调伏以后,你开始面对你的无始妄想的时候,我跟你保证,你这个佛号绝对不够用。如果你念佛念到第四天,你就知道怕了,那你根本不是它的对手,那个势力之猛,这时候你只有用智慧面对了,你用佛号压它试试看,所以很多人念佛念到最后发疯,就是这样,你不能跟它硬对治的。所以般若波罗蜜就是说,你要找它的根,从根本上去,你不能在作用上跟它对治,它那种虚妄的力量很大,你必须从它的根觅之了不可得,这个我们无分别智会说到。

  佛陀对治妄想是非常有方法的,他是用方法的,一棵树充满了毒的水果,最好的方法是把这棵树从根切断,是吧?所以你念佛,你不能只是一路念佛。诸位,为什么不能一路念佛呢?因为你的心中,你流转太久了,你心中有很多的执著,如果你是一张白纸,开始念佛,如果你今生才有生命,你什么观都不要修。我们之所以要修观,就是说我们无始劫来在流转当中,我们随顺于妄想,随顺于娑婆世界的力量太大了,你现在要顺从本愿,你要先把顺从娑婆世界这一条线消掉。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够只有欣求极乐,要多一个厌离娑婆,这个就是一种抉择嘛!你放弃了娑婆世界,欣求极乐世界,这就是一种「观慧」吧。

  佛教所有的修行一定有止,一定有观的。外道是只有修止,不修观的。一定要有般若波罗蜜,只是说它每一个法门的观慧,它的内容不太一样,它的重点不太一样,但是一定要有智慧,没有例外。大乘佛法的八宗,没有一个法门是不需要智慧的,没有。当然净土宗的观慧跟一般圣道门的观慧,它的重点不太一样。我们重在调伏、引导,我们不重在断,你只要调伏就可以了,它一方面调伏,一方面修皈依,对弥陀的皈依,两个双管齐下。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87】业决定跟宿命论有什么差别?

  我们看第二道题:

  业决定跟宿命论有什么差别?

  我们在佛法讲唯识的业种子,它是讲性决定,它没讲业决定嘛!它说性质决定,对不对?宿命论是认为说,你造了业以后,这个业就固定了,它的能量就固定了,你忏悔什么都没有用了。所以在小乘的部派里面,有一种部派「一切有部」,它认为业是不能忏悔的,你造了业,你犯了根本,你这辈子就完了。你只要犯了根本重戒,你什么功德都没有机会,往生也不可能往生了。大乘佛法不同意这个看法,大乘佛法认为所有的业都可以忏悔,即便你造了五逆十恶都可以忏悔,因为业是不决定的,佛法是认为业只有性质是决定的,当它是一个罪业,你不可能把它忏悔成善业,不可能,你只能够让它沉淀下来。它说你性质决定,但是它没有说力量决定,所以佛法尤其大乘佛法不同意宿命论,它认为业力是可以改变的。如果业力是固定的,那你就不能带业往生了?那就必须消业往生了,那就问题严重了。

  学员:师父,就是说跟宿命论的差别,我想是在我们有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可以改变一些事情,不是完全由业力决定的,但是这个第六意识,我觉得我们也做不了主啊!因为今天晚上来听课还是跟朋友去吃大餐,这个也是由我们过去等流习气来决定的,就是说这个东西,我们的第六意识能在多大程度上做主?

  师父:第六意识你不能说你做不了主,你这样子讲就不对了,你要做主啊!你现在唯一能够做主的,就是第六意识,是吧?你前五识也做不了主,对不对?第七、第八也是,第六意识也做不了主,那你就完了,是吧?你要告诉你第六意识可以做主的,你就是要做主,你第六意识是你要决定的,你要做主,你要它第六意识听你的。所以说为什么要发愿,就是让第六意识听你的。

  学员:就是有的人你跟他讲佛法,他怎么也听不进去,那这也是他过去的习气太重?

  师父:他没有善根,那就没办法。佛法这个东西,它需要因缘啊,它不怕你烦恼重、它也不怕你业障深,但你要没有善根,真的是很糟糕。因为你善根不够,谁拿你都没办法,因为那个是一种自觉,你自己不觉悟,那谁拿你有办法呢?连佛陀在旁边也没有用啊!

  学员:那这个是业果决定的,还是因为善根。

  师父:对,业果决定的。其实这个地方要注意呀,业力之所以可以忏悔,不完全是因为第六意识的修观,是业本身就可以改变。因为我们讲过业力两个相貌:一个刹那灭,一个相续,它那个刹那灭给你一个很大的信心,它生灭的,生灭就表示它会变化,是吧?如果这个种子种下去,它是不生不灭的,它永远这样子的,它是固定的,那就糟了,那真的是定业了。它进去以后刹那灭,灭了以后又生,又刹那灭,刹那生,刹那灭,所以它是生灭变化的,所以它是可以改变的。不是因为第六意识硬让它改变,而是它的本质就是可以改变。种子六义,第一个是什么?种子的意义就刹那灭嘛!

  学员:我们第六意识做主的时候,也是受这个过去等流习气的一个……

  师父:所以你第六意识不能跟第八识结合,你不能站在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所以我刚刚讲过,你要用第六意识去观照真如,你要站在清净的角度来对治第八识。如果你不忆念真如你就完了,你就很难修行了,因为你第六意识已经是内忧外患了,对不对?外有感受刺激你,里面又有一个自我意识的恒审思量的第七意识在干扰你,然后你的能量你的种子又靠第八识的支持,完了。所以你第六意识一定要找到家,一定要跟真如相应。

  唯识学的第六意识,如果没有跟真如相应,你就很难修行了,那是内忧外患,那第六意识到最后很容易放弃了。所以你研究唯识以后一定要依着《楞严经》就是这样大开圆解,把第八识拨开来,找到你的本来面目,然后让第六意识跟本来面目结合,直接跟真如结合,不要透过第八识,这是你唯一的希望,你必须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如果你没有跟真如接应,你站在本来就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你就很难修行了,严格来说你这一辈子很难有成就了,如果你不跟真如相应的话,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处理那么多问题的,不可能,几乎不可能!所以你如果不正念真如,对你是非常吃亏的事情。当然你第六意识是非常好用,因为真如没有思考能力,所以真如称性起修,真如跟第六意识结合是最佳的组合,靠着第六意识的如理思惟,靠着真如的不生灭给它做后盾,依体起用,用还照体,产生一个好的循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所以你必须把唯识的第六意识的思考能力跟《楞严经》的不生不灭的清净本性结合在一起,这个叫「性相圆融」,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

  【88】我们透过什么办法使业力暂时的沉淀下来?

  我们再看下一个,第三题:

  阿弥陀佛,请问忏悔业障的主要宗旨,是透过拜忏等方式对业力进行直接的对治,还是透过改变思想,使业力暂时的沉淀下来?

  其实这两个都有。我们忏悔业障,从事相上我们的后悔,会让你当体的这个业,你所忏悔这个业的势力薄弱,因为它断相续心,我们知道业力它最需要的是一种相续,因为它本身是生灭的,它必须要靠你不断的造作给它能量。业力要产生一种强大的势力,它必须要你数数现行,所以你一忏悔,你一后悔就断相续心了,你就不再给它能量了,那么这个时候它的势力会薄弱,这是第一个,从业力的角度,你不断的向佛菩萨发露,发愿宁舍身命绝不再犯,那么你这个当体的业,它的确会慢慢的枯萎下去,这第一点。但是更重要是养成一种惭愧忏悔的心态,这个更重要,让你以后面对所有的业,都能够产生调伏的力量,这个是我们更重要的。

  如果你今天只是忏悔,你没有养成一种思考,一种道理的理解,那这个叫做「善念」。但是你在忏悔当中,你悟到一个道理:喔,原来造罪业我们是要付出代价的,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你造业的时间太短,你得的果报太久,这是划不来,那么你在忏悔当中你能够跟佛法的道理结合产生一种胜解力,产生一种内心的观照,这就是「善根」。

  所有的事修能够提升到一种智慧的观照,你对人生很多道理的体悟,然后对后面的因缘会产生抗拒的力量,对过失会产生抗拒的力量,这个就是「善根」。如果你都不学教理,你一辈子只能够活在善念,很多事情你要慢慢的一个一个去做。你变成善根以后,你会有一个好处:「一即一切」,你犯了一件错事,其他的错,你就不容易犯了,因为你在忏悔当中产生了观照力、反省力、调伏力,你从道理的理解开始对其他的因缘,产生免疫功能,那就是「善根」,当然如果你不学教理,你不明白人生的道理,你每一件事做了都去忏悔,那你这个业也很难忏干净。

  所以忏悔有两层意思,第一个:「罪从心起将心忏」。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那么这个时候是针对业力来忏悔;第二个是「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产生观照力,你本来就清净,既然你本来清净,你没有必要去造业,本来无一物,你何必去惹这个尘埃呢?你从忏悔当中养成一种内观的力量,那就不一样了,那你终身免疫,那就是「善根」了。那么这个对临终、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观照。忏悔的心远比忏悔的行为更重要,当然两个都要了,事修、理观嘛!要有忏悔的观照力,又有实际的忏悔的行为、仪轨,这两个都很重要,但是理观更重要,因为它会产生后续的力量。

  【89】拜八十八佛和拜阿弥陀佛,佛对于忏悔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学员:请问师父,师父说忏悔业障要拜八十八佛,不过我们如果每天以拜佛的方式,有没有起到这个忏悔的同等的作用?谢谢。

  师父:大乘的忏悔,它是必须三个条件:忏悔、皈依,因为你忏悔的过程,一定要仰仗佛菩萨的加持,发愿,发愿是针对未来,我发愿未来我宁舍身命绝不再犯。如果你拜阿弥陀佛或者拜观世音菩萨,你能够达到这三个效果也可以。因为大乘的忏法,比方八十八佛,它是有一个仪轨,有一个文字,它会引导你,产生忏悔、产生皈依、产生发愿,对不对?那你就很轻松,你只要照着文,你就把这个仪轨走一遍,它自然生起三种善根,就是说它这个就帮你设计好了,是吧?当然如果说你八十八佛拜了一段时间,这三种善根我很熟悉了,我在拜的时候,我一句佛号拜下去,具足忏悔、皈依、发愿,你一句佛号就够了,就可以了。如果你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就可以了,因为它的仪轨,就是让你达到这个效果。

  如果你拜阿弥陀佛的时候,除了皈依阿弥陀佛的功德,仰仗弥陀的光明摄受,无量光无量寿的摄受,你还有忏悔的心,还有发愿的心,你一句佛号就可以了,对你来说就可以了。如果你还不怎么熟悉,你最好把八十八佛拜几部,真的感觉不太一样。我们的心态的确需要文字的引导,真的,初学者,你很难说具足很多的善根,那个祖师是大智慧,他就是把这个很多东西、营养成分都把它放在一起,你照这个八十八佛拜一次,你就三种营养都具足了。这是祖师善知识的方便力,因为你这三种善根到临终的时候很好用,所有的业障现前,经不起你忏悔、皈依、发愿。

  业障要生起,它是要有一个生存的条件,就是你的心态要无惭无愧,它最喜欢这种环境了。临命终的时候,你要无惭无愧你就糟了,你一定糟了,你业力这一块就跑不掉了。所以你临终的时候,你如果业障现前,你只要生起惭愧、皈依、发愿的心,业障自然就消失掉了,因为它没有生存环境了。所以这个忏悔法门,在大乘里面很重要,净土宗也很重要,你要把这种忏悔的心,要把它具足起来。因为你不知道你临终的时候会不会业障现前,你不知道,而且很可能会业障现前,很可能,你最好能够产生一种反制的力量。

  【90】我们起观照的话,那这样还会形成种子吗?

  学员:师父慈悲!弟子想请问,就是业力的释放是不是有一个时间性?就是说譬如我很想去买一个东西,可是我就控制我自己不要去买,那过了两天或者三天之后,可能我那个念头就自然会消失,用这种方法来就是减低业障?

  师父:这个不是业力,这第六意识,你现在讲的是第六意识,不是业力。你买不买是你的事,业力是结果,对不对?这个包包让你看到,这个是业力,对不对?它现前就是你跟它有共业,你才看得到这个你喜欢的包包嘛!但是买不买这个是你可以决定的,但是看得到看不到,这个你没办法决定。你现在是这样,受用果报的时候我们不能决定,自变这块我们不能决定,但是在果报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思想来面对这个果报,这个你可以决定的。

  学员:所以我的问题就是说,控制自己的念头不要去贪染它。

  师父:对,你现在也只能控制第六意识,因为你不能控制业力,业力什么时候释放,谁知道呢?

  学员:那这个算不算就是忏悔,不要去造业。

  师父:这个不能讲忏悔。忏悔是你做错了事才忏悔,你这个事前的防范,就是属于「观照」了。忏悔是你已经做错了,再来对于这个错的业力做一个调伏,当然你还没有做错,事前的防范,那这个是一种智慧的观照。

  学员:师父,弟子有一个问题,如果说我们起念头的时候,我们在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之前,我们就起观照的话,那这样还会形成种子吗?我指罪业。

  师父:就是说我们会起一个恶念,它一定有种子对不对?但是你观照的时候,你不随它转,就是断它的相续。断它的相续的时候,种子要能够产生强大的力量变成增长业,要变成得果报,它一定要相续,你一定要随顺它,当你抗拒它的时候,它的能量得不到你相续的时候,它就慢慢慢慢的降低了。所以你一旦不相续,你只要断它的相续,这个业种子就慢慢的沉淀下去了,有跟没有差不多了。所以你现在只要做断相续,所以为什么叫「破和合识、断相续心」?和合识是第八识,第八识你看它好像很强大,不得了,摄持无量无边的种子,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不要怕它,你第六意识不随顺它的时候,它就没有力量了。因为它要你第六意识的不断的随顺它,它才会支持它走下去的。

  所以你只要第六意识断相续心,第八识的和合识就破了。第八识它的种子,需要你第六意识的贪爱的爱取去滋润它。所以你第六意识只要是不随它转,它那个业种子得不到滋润,它的力量就薄弱了,就在这里。所以它的理论为什么叫带业往生?你必须调整心态,顺从本愿就是说,你必须要从顺从娑婆世界的因缘改成顺从极乐世界的因缘,这种就是一种智慧的观照了。你必须面临选择,你现在就必须面临选择,到底你要跟娑婆世界继续攀缘下去,还是你要到极乐世界去?你一定要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目标出来,这个佛号才有目标,而这样的一种思想改变就是智慧。

  【91】还在吃肉的众生,是不是很容易刺激过去的杀业现前?

  学员:请教一下师父,那个具体在拜八十八佛操作的过程中,那个时间很长,其实妄念纷飞,那我们具体拜忏的时候,要身口意都要去拜,那有没有什么比如说我是不是要嘴跟着一起称念,然后……

  师父:嘴巴要震动,嘴巴一定要动,心呢?它那个文一开始先让你忏悔,然后有八十八佛让你修皈依嘛,对不对?最后发愿,你要跟着这个文字要随文入观,就是它讲到哪里你就跟着它的节奏走。

  学员:那我拜的过程中我会要自己念吗?往昔所造诸恶业……每次都念吗?

  师父:八十八佛,南无普光佛,对不对?拜下去修皈依,下去起来的时候,你就念往昔所造诸恶业……拜下去修皈依,起来的时候修忏悔。皈依的时候你要相信佛菩萨一定可以救拔你,那忏悔是对自己的反省。所以你在拜皈依的时候,你的所观境是佛陀,忏悔的时候是面对自己,拜下去是面对佛陀,起来的时候是面对自己,这所缘境不太一样。

  学员:谢谢师父!

  好,我们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很切身的问题。这里有同学提到说:

  请问师父以唯识的观点,现世还在吃肉的众生,是不是很容易刺激过去的杀业现前?

  是的,吃肉这个问题,你不能小看。印光大师他很强调吃素,吃肉有两个问题,有两个问题你要面对:第一个是命债,第二个是肉债。在杀盗淫妄里面,只有杀生它比较复杂,因为你单不是你的业障,你还跟众生结一个恶缘:第一个你取它的生命,它有恨,这个是命债问题,临终的时候,它可能会来干扰你,这第一个。第二个,就算你没有直接杀生,我都是用三净肉,我不自杀,不教他杀,不为我杀,反正它的死亡跟我没有直接关系,好,肉债。即便它做一只鸡,你认为它心甘情愿把肉给你吃吗?它不会这样想。它说,我福报差一点,我业障重,做一只鸡,但是做一只鸡,有它做鸡的尊严嘛!是吧?你没有经过它的同意,就把它的肉拿来吃,你想这是肉债,这《楞严经》讲命债、肉债两个。

  那么这时候你跟众生结下恶缘了,这是一个问题了。那如果你临终的时候,它刚好在鬼神道,如果这只鸡来生投生到人道,问题不大;它到天上去它也暂时不会跟你计较;它到地狱去,它没有能力跟你计较;但是万一这只鸡投胎以后到鬼神道,那你就要小心了。鬼神有一些小神通的,所以你看那些《往生录》,有些人是临终的时候,他杀了很多的狗、猫的时候,临终的时候,冤亲债主来干扰他,很多啊!如果你跟众生结的恶缘,它刚好到鬼神道,你要注意了,这对你是个干扰。这第一个外力的干扰。

  好,再看看你自己的业障,吃肉为什么问题严重呢?因为你要数数现行,你每天都得吃。这个问题,当一个行为是数数现行的时候,这个业的势力是很强大的,它不像有的业是你偶尔造一次,你每天都得面对,除非你每次吃肉的时候都很惭愧,除非了,这是你唯一的希望。就这样,如果你一定要吃肉的话,你就,哎呀,对不起,我实在不想吃你,但我也没办法。你向佛菩萨忏悔,然后再去吃它这样子,每一次都要做,每一次喔!否则你就是数数现行,增长广大。

  所以业力的可怕,你不能让它变成一种像滚雪球一样展转相续,所以即便是一个微小的过失,当它变成相续的时候,这个力量就不得了了,所有的业力最可怕就是相续。虽然吃肉本身你没有直接杀生,但是你每天做,这个地方问题严重,你说这怎么办呢?

  在《楞严经》讲一个观念,还有一个观念,它不是罪业而已,《楞严经》讲得更严重,说你经常吃肉的人,它会断你的菩提的善根,你这个人大悲心不容易生起来。你经常吃肉,这个肉吃久了以后,你看到众生有痛苦你没感觉,你自己就没感觉。

  你说怎么这样子呢?我已经受了菩萨戒!你当初的菩萨戒戒体没了,你知道吗?断大慈悲善根种子,这很可怕的。我们很少看到佛陀说吃一个东西会怎么样,因为本来这个饮食是一个物质,它吃久会影响心情只有肉,这很奇怪,就是你这个肉吃久了以后,你的个性会改变,你的道德思考模式改变了,变成冷漠无情了。这个地方你要小心,所以你有两种损失:第一个增长生死罪业,第二个你的善根慢慢的受到破坏。你好不容易听经闻法修慈悲观,那种善根得到破坏,还有一个问题,你可能要面对临终冤亲债主的干扰。如果你有直接杀生的话,除非你设一个目标,你什么时候开始吃素,你一定要有一个收尾,在临终之前要有一个收尾,然后在这过程当中,每一次吃肉尽量不直接杀生,而且尽量生惭愧心,而且在临终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收尾。如果你一路吃吃到临终,那可能你就不吉祥了,你都没有处理这个业,你一直让它展转相续下去,那这个就非常不吉祥了,我保证一定障碍往生了。

  那么我们业力的这一块,就讲到这里。我们下一次来谈谈这个第六意识的反转,我们怎么透过第六意识来做一些反转,休息十分钟。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 卷十四

  【92】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同一个阿赖耶识吗?

  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再把它补充一下,他说:师父,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最先入胎,往生的时候也是最后才走。那么我们生生世世都是同一个阿赖耶识吗?

  阿赖耶识它是怎么样?它受熏那!你每一次投胎,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寿命吧,或者几天、或者几年、或者几十年,对不对?那你这个生命,一定有一些身口意的活动嘛,有这个身口意的活动,你一动,第八识就开始受熏。所以你不可能每一生的阿赖耶识都是固定的,不可能。它不断的接受信息,你不要说每一生,你今天的阿赖耶识跟昨天就不一样,一天就不一样,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为什么我们出生以后,都不能记得以前的事情?

  其实阿赖耶识有很多种子,你今生只是你阿赖耶识很多很多种子其中的一小块种子起现行。所以福报大的人他很难修出离心,他很容易被今生的美好的光景所骗,他以为他生生世世都是如此,所以福报大的人很容易起常见。

  我要提醒大家,你今生可能是你无量生命里面最美好的一次,真的。你可能过去受生了很多三恶道,你也忘掉了,你刚好今生抽中了你最好的一块业力出来,你今生是你无量的种子其中一小部分。佛陀用水泡做比喻,你想想看,大海的海水这么多,它只是其中一个水泡。不要太相信今生那!

  它是你很多很多生命的其中一小块而已。你真的不要被今生的因缘所骗,尤其福报大的人,佛陀要我们修无常观。

  所以说因为你这个业力本来就没有什么相关性,你今生可能就是哪一生做了五戒十善的业,或者是上品、或者中品、或者下品,这个业力就表现出来。而第七意识的执著,它我爱执呢,第七意识的执著很特别,它不缘过去,也不缘未来,它只执著今生,所以这为什么它不能把前生的自我概念延续下来。第七意识是很专心的,它随所生所系,得什么果报,所以第七意识缘什么像什么,当你是蚂蚁的时候,它就变成一个蚂蚁的自我;当你变成一个国王的时候,第七意识就变成以国王为自我,所以它的这整个因缘,全部都在变化当中,所以佛法讲无我,它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的东西,所以我这个地方补充一下。

  【93】第七意识的活动是第六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吗?

  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我们生命的反转。前面是说明我们过去生留下的东西,生死的业力,自我的执取,那么现在呢,我们来看看我们生命的一个反转的愿力,先看第一道题:

  师父于课堂中提到,对治第七意识要从第六意识下手,无法直接改变第七意识,其原因是否为第七意识的活动,是第六意识所表现出来的?其实第七第六各有它的独立自体了,从我执的角度它是两块:一个是第七意识表现出来的,这叫「俱生我执」;第二种我执是透过第六意识的分别才产生的,叫做「分别的我执」。一般来说,招感生死业力的这块,是分别起的,所以俱生的这块,我们可以暂时放下。因为俱生的我执,它是比较平等的,这个第六意识的分别的我执,它是选择性的。你看第七意识的我执,它是把所有今生的因缘都执著,执著为「我」跟「我所」,第七意识。但第六意识是带有情绪的,你看我们第六意识凡夫的妄想执著,由妄想带动了执著,你不可能所有都执著,你要先打妄想才会产生执著,所以它是选择性的执著。第六意识的执著是选择性的,第七意识的执著是平等性的,这第一个;第二个,第七意识的执著只缘现在,它不缘过去也不缘未来。第六意识就不一样,第六意识是想到什么就执著什么。它可以执著过去,虽然这件事已经发生很久了,但是它第六意识还是挥之不去,它还是把它抓住不放,那个影像还是不想把它放掉,这个就是一种分别的执著。因为你不断的分别它,你就加强你的执著力量。

  所以这个第六意识的执著,包括过去、现在、未来都有可能。我们一般来说你从往生的角度,你第七意识的执著先可以不管它,因为它不招感分断生死,但是分别起的执著,这个地方要注意。所以我们一般来说修无分别智,它主要是中断第六意识的执著,就是带有感情性的执著,这种一定要分别要打妄想,它才会生起执著。但是第七意识,真正第七意识的俱生的执著,你不打妄想,它也会在执著,那么这一块就不是我们能够管控的,这个就太深了。那么这个地方它也不滋润分段生死,所以这块放一放。所以我们要对治的是带有妄想的执著,就是由妄想引生的执著这一块,今生你要做这件事情。

  学员:师父慈悲!弟子请问一下,那在日常生活中这个对治带有执著的这个第六意识的时候,那情绪这个部分,像一般没有学佛之前,我们可能受到某一个业力刺激,都会有情绪,那一般人可能的思维逻辑,就是说我不要某个情绪,譬如说痛苦的情绪、难受的情绪,我们就会在情绪上去做文章。但从唯识的角度来说的话,这个情绪是不是某种程度上,还是从第八意识由上而下刺激来的?所以情绪算是一个,好像是一个 sign,就是告诉我们说:好,这个地方我要留意,我们着重的重点是改造思想,而不是在跟那个情绪打交道,是不是这样子?

  师父:对对,因为你前生每一个人都有你自己喜好的东西吧,对不对?

  所以第六意识一旦分别的时候,它一定根据它的等流习气,所以会越执著越重。你今天会喜欢这个东西,一定有前因,然后你又不断的往这个方向走,它就执著就越来越重了。所以我们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就是把这个路给切断。因为你越分别,它就越执著了,这有关系的。所以你分别心越重的人,就越容易执著了,这个是有关系的。

  【94】怎么样把心先送到极乐世界?

  好,我们看第二题: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当然心是无形无相,没办法送。它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个目标。因为第六意识,我们说过第六意识它有很多好处,但是作为一个修行者,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这个心识,不定性,所以你不发愿的时候,你管控不了第六意识的,你如果不发愿,你如果不把心住在来生,你就一定会攀缘今生。

  所以佛陀为什么要我们忆念呢?忆念佛陀、忆念净土,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要不断的忆念他。第六意识它除了造业力强,诸位要知道,它也很会去激发业力,它不是造业而已,它还会去润生,你临终的时候,你怎么把你平常所有念佛的力量都把它集合起来,就靠第六意识的忆念,心生则种种法生,你临终的时候,只要不想到娑婆世界,想到极乐世界,你几乎就有可能往生,几乎。一个人最怕就是临终的时候一直在想你今生的事情,就糟了,谁都救不了你了。因为你是心作娑婆世界,你的内心都在娑婆世界打转,你怎么上得去呢?第六意识是「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我们不相信一个人你平常都没有想到净土,临终的时候突然又想到净土,你认为这有没有可能?

  没有!

  对!不太可能,这不合乎因果的法则。所以必须你的心要跟净土要很熟悉,简单讲就是生转熟,这个道路你要经常走你才会熟悉。有些人对净土是很陌生的,这对你很不吉祥,一般人是这样的,一般人他对佛号很熟悉,他对佛号有强烈的皈依心,但是他念佛的时候,他这个佛号没有导归净土。

  就是他念佛的时候,他相信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他相信阿弥陀佛会救拔他,但是他没有想到说念这个佛号到底要去哪里?他没想这件事情,所以这个佛号变成没有方向,他没有愿力,这佛号就没有方向,最后在娑婆世界得到糖果。因为你没有是心作净土,它怎么会是心是净土呢?它怎么会有结果出来?

  诸位,所有的因缘都要创造,没有一件事情是自然产生的,你就算感应道交,你也要做一些准备,是吧?阿弥陀佛成就这么多的功德,但是你怎么去把这个佛号引导到净土去,信愿然后持名。其实你如果要往生的话,你必须把娑婆世界放弃,说实在的就是这样子,你必须要取舍,你不可能两个都要,不可能。两个都要,你最后结果就是没办法往生,所有净土宗能够成功,只有一个情况,就是背水一战,把今生放弃,把心住在净土,为来生而活,只有这种可能,这个时候你的第六意识,你对娑婆世界的攀缘减少了,执著减少了,它的生死业力自然就沉淀下来。

  第八识的业力,最需要第六意识的攀缘来滋润它了,所以你的心没有到净土,那你的心会在哪里?你们猜猜看?就在娑婆世界嘛!是不是这样?你还有啥去的?你不可能在不生不灭的空性嘛,对不对?你现在只有两种情况,你还有其他情况吗?你不是在净土活动,就是在娑婆世界,两种而已,因为你不可能达到无生。所以你在娑婆世界一活动的时候,那就把所有的生死业力给刺激了,因为你一分别就带动执著,一执著让生死业力变得更有力量,它是互相有关系的。所以你不想刺激生死业力,你就必须把心投到净土去,因为你必须转移目标,你不可能无住,我们不可能说,我心完全无住,那是圣人的境界,你要让心有一个住处,既然今生不能住,你就把心提早住到净土去,这对你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来生而活,这个对净土宗的人是最好的思考模式,提前为临终做好准备。这个事情你平常就要做好了,你不要说到临终的时候,再把心送到净土去,送不去了,送不过去了,因为你太生疏了。

  那这个地方有没有问题?就是你的心要先到净土,你的佛号才可以到达净土。诸位,是心来引导佛号,很多人错乱因果,以为佛号会引导你,如果佛号会引导你,那每一个人念佛都应该往生,而且这样子也违背佛教的因果思想,一切唯心造就彻底被推FAN了。我们要强调,阿弥陀佛的圣号是无量光无量寿,但是它没有方向性,是你的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你的心来引导佛号,不是佛号来引导你,这个是他生的思想,这个诸位要很清楚。

  【95】如果贪恋这个禅悦,会不会障碍往生?

  学员:师父,为了往生师父讲过要断相续心,我想这个可能主要指这个恶业。那现在有没有说有些非恶业的,像一些业也要断,比如说禅悦,如果说贪恋禅悦的话,是不是会障碍往生?就是说打坐的时候太快乐了,是不是也会障碍往生?

  师父:哦,禅定的禅悦,就是禅定有法喜是吧?就是禅悦为食的那个禅悦是吧?

  学员:对对对。

  师父:那怎么样?会障碍往生是吧?

  学员:对。如果贪恋这个禅悦,会不会障碍往生?

  师父:那当然了。娑婆世界,我刚刚讲过,三界的快乐,三昧乐、五欲乐,都不能贪爱,因为它都是无常的。

  学员:那这样讲的话,因为禅悦并不是恶业,那就是说除了禅悦之外,还有没有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假如说有人说为了往生,他不愿与众生结缘,他不参加放生,像这种东西,我们是不是有的相续心也要断?

  师父:哦,放生啊!放生会障碍往生吗?你贪爱放生,是不是?

  学员:可能也看发心,但是有的人,觉得这样会跟很多众生结缘,然后……

  师父:那没事啊!你这个众生结缘,你让他愿与法界众生同生净土,缘是可以结的呀!关键是你怎么导航,导向它啊,缘没有错嘛!你看你本来就应该跟众生结缘嘛!这个菩提心,问题是你要把这个缘往哪里去导归,关键你怎么去引导这个缘,是不是?大乘佛法不否定因缘嘛!就是你要引导它嘛,善加调伏引导嘛!因为你不跟众生结缘也不行,是吧?因缘没有错!诸位,因缘它可能对你产生障碍,它也可能是你的帮助,你要引导它。

  一个水,它可能泛滥成灾,但是水也可能会变成灌溉良田,你说水有错吗?没有错。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发愿,就是这样,因为你愿决定了,你的思考模式决定了,你的因缘会跟你的愿跑。你不发愿,那你的生命,就充满了不确定,那就难说了!

  学员:师父慈悲!临终的时候我们往生是有一个说法的,就是随愿发愿,然后还有就是随这个业力,然后第三个就是随习气,那如果没有修净土法门的人,那他没有发愿往生西方,然后他也没有重大的恶业跟善业,那最后他就是随习气往生吗?

  师父:也不一定。一般来说没有业力的人,也没什么太大的习气,那么这种没有重大业力的人,他的中阴身就会停留很久,那么这个临终的时候就充满了不确定。那么这个时候,谁帮他做一些超度开导就很重要,如果他没有重大的业力的话。

  学员:我的问题就是说随习气嘛,那我们做人应该有很多人的习气,那应该是在来生的时候,应该是再做人嘛,为什么佛说,我们再做人的机会很少呢?

  师父:呵呵,你的心里面只有人的习气吗?是吗?我觉得不应该那么单纯吧。不会那么单纯,我们有很多三恶道的习气呢。

  学员:阿弥陀佛,师父慈悲!弟子想请问师父一下,关于这个发愿,有没有一个特定的仪轨,或者是说一个特殊的方式,这样可以做一个坚定坚固的发愿?

  师父:莲池大师的发愿文就很圆满。

  学员:就是这个稽首西方安乐国……

  师父:对对对,他的很圆满了。

  学员:就是等于说需要每天这样念吗?

  师父:你的愿力简单来说,第一个不能离开众生,最好是跟众生在一起,要挟带众生来发愿,这最好,对不对?你因地有众生,你得果报的时候,才能够有无量的妙用,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不能离开净土,是吧?愿生西方净土中;第三个不能离开成佛。这三个最好,你只要这个愿满足了三个条件,有众生有净土有佛道,这个愿力就非常圆满了。

  学员:是不是每天都要念?

  师父:对呀!每天发愿,让你的愿更坚固。这个道路,因为第六意识它变化很厉害,你必须要慢慢的训练它,走在一个你规划的道路上。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96】对第六意识的调伏应该如何下手?

  好,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

  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对第六意识的调伏应该从何种下手?

  其实第六意识的调伏跟引导,每一个宗派不一样。如果是圣道门,当然它往空性引导,往菩提心引导,往出离心引导,但是净土宗的引导它当然引导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了,它不断的教育第六意识,告诉它第六意识娑婆世界是痛苦的,娑婆世界虽然会给你快乐,但是你一定会付出代价。你要不断的训练,告诉第六意识有这么回事,然后告诉你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所以从这个净土宗的引导,它主要是两块,让你放弃娑婆世界,让你欣求极乐世界。当然净土宗的愿力,往生的愿力,如果跟成佛的愿力结合在一起,那是最好了,为了成佛而往生,这是最好的往生的概念,这种品位最高,对你以后到了极乐世界也最有利,你的因地的种子是最圆满的。

  所以我们这次在唯识学,讲到修观的时候,我们是把往生的愿力、往生的思考,跟成佛的思考做一个结合。总之,第六意识如果你不教育它,它会闯祸,第六意识,你好好教育它,它会创造无量的功德,看你,而且你的希望也就全部寄托在第六意识了。第八识它不归你管的,它是业力这一块;第七意识它就是给你做障碍的,它根本就不可能去归你管的;前五识的感受,完全是第八识业力释放出来的,它也不归你管。所以我们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第六意识。

  你现在有两种选择,你一是放纵第六意识,跟着感觉走,你想干啥就干啥,完全感觉,你想做什么,你现在的感觉想干什么就顺它,那第六意识就坏了。那么第二种你就是必须教育它了,你先设定一个目标,让第六意识跟着你的目标走,就是你听我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必须达到这个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目标,那你必须要不断的训练它。当然它会犯错,但是你必须跟它沟通,你要很有耐性,每一次犯错都要告诉它,你这样子做会有什么后果。第六意识是可以训练的,慢慢慢慢它就听招呼了。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道理就是这样,你要有正见、正思惟,佛陀说了很多的法,其实就是让你用来教育第六意识的,就这个目的而已了。

  当然方便有多门,有些人他听这句话很相应,就上去了;有些人他一定要听到另外一句话,他才会喜欢。那你就必须要去 try,你的根基是适合从哪里切入的。佛陀法门很多,总而言之你在课堂上所听的东西,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你回去用这个道理来教育你的第六意识,叫它听你的,照你的规划走,这个就是修行。

  但是你不能把第六意识给完全停下来,有些人是把第六意识完全无想,这样子第六意识变成原封不动,它就没有改变那!佛陀要你训练第六意识,他可没有叫你把第六意识停下来。你把第六意识停下来,你就是一滩死水了嘛,死水不藏龙嘛,你怎么改变呢?这非常可惜了,你得到人身这是很大的机会,你把第六意识停下来,错损菩提,丧失一个好机会啊!

  所以你必须要用观照力,去调伏引导第六意识,让它照你的目标走,照你的节奏走。当然你先要有一个目标,要不然第六意识今天这、明天那的,你要有一个目标,你要有个长远目标,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短期的调伏引导,慢慢照目标走。当然它不可能一次到位,但是你必须很有耐性,法力不可思议,佛陀开的法药不可思议。

  有关这个教育训练第六意识,有没有问题?其实就是从第六意识那个想心所,想这是最关键的,你是怎么想的,五十一个心所,第六意识的想心所最重要。它想错了,那第六意识就毁了。

  【97】第六意识跟那个心,是不是可以划等号?

  学员:师父慈悲!我想问一下,那个第六意识跟那个心,是不是可以划等号?

  师父:对对对,我们一般讲心,就是第六意识了!一般讲心,原则上都讲第六意识多了,因为它活动力最强,造业力最强,它的思考能力也最强。一般我们讲心,是讲第六意识。

  学员:那这个有人讲这个三魂七魄,那又跟这个八识有什么关系?有人讲往生的时候要三魂一起往生?

  师父:哦 三魂七魄,这是道家讲的法,是吧?

  学员:对,就是有的法师也有讲过,说往生的时候三魂……

  师父:经论里面没有这种说法,它讲八识而已。三魂七魄,根据我所知是道家说的。

  学员:有没有对应?

  师父:这个怎么对应我也不清楚了,它们是怎么区判的,反正八识就是八识呗。

  学员:因为有人讲,往生的时候要三魂一起往生。

  师父:往生是要第六意识来引导第八识,第八识所有的业力,都必须要顺从本愿,让它顺从,你必须把第八识统一起来,只有第六意识做得到,这件事情只有第六意识做得到。现在问题不在业力这一块了,所以蕅益大师说,第六意识你要善加引导的话,连造罪都可以往生,他说就算误造恶业,速疾忏悔,也是往生的资粮。你看他讲到这种程度了,现在诸位,关键不是说你业有多重,你的烦恼有多深,这个都不是问题,关键是你现在第六意识未来要怎么做。现在关键已经不只是你过去做了什么,而是你未来要怎么走,第六意识是影响力最大,最有改变空间的。

  净土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只适用于净土宗,它可以不管你的过去,但是它非常在乎你的未来。你是不是愿意相续下去还是做出改变,它只论未来不论过去,但是如果这个业你继续造作,你一定不可能带业往生,这个业你带不走。如果你还在造作的话,这个业它不可能让你带走,因为你不断的在刺激它嘛!你怎么带得走呢?所以断相续心,这个就变得很重要了,你要让业力沉淀下来,你必须靠第六意识断相续心,否则它业沉淀不下来,沉淀不下来,那就不是第六意识引导第八识了,那就不是随念往生了,那临终的时候就第八识引导你了,对不起,你把第八识养的肥肥壮壮的,你不断的去滋润第八识,临终的时候,第六意识说了就不算了,那叫做引满能招业力牵。所以你看你是要加强第八识的业力,还是要加强第六意识的愿力,看你喽!你现在都有机会改变,当然第六意识你不能跟它来硬的,我们讲过智慧永远是最重要的,你要跟它沟通,你要说道理给它听,让它产生胜解,它才会心甘情愿的去做,才会在你规划的道路上走过去。

  【98】无分别智与一般人事的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好,我们看第四题:

  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力一定比别人重,

  因为分别的我法二执,最需要第六意识的分别,所以用无分别智去对治它,但是一般人事的因缘又必须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人事的因缘当然要分别了,但是你如果要断除生死业力,又必须无分别。

  佛教的无分别,我们明天开始,开始讲无分别观,就是怎么去截断生死的业流。无分别,它偏重在果报这一块,它在因地是要分别的。就是说凡事尽心尽力这一块要分别,这个事情该怎么做,菩萨应该要善巧分别,但是成败交给业力,不要在结果上分别。我们现在的分别是分别错了,众生畏果,菩萨畏因。我们现在都是在结果上分别,佛陀意思就是说,结果不要分别,因地你要如理思惟,要分别,是这个意思了。

  当然这也很难,对不对?因为我们对成败得失还是看得很重,对不对?那怎么办呢?忏公师父有个方法,他把人生分两块,第一个五十五岁以前,跟五十五岁以后。他认为你一个人到五十五岁,你的人生的因缘也就是这么回事了,能够进步有限,你就开始要加强无分别,人要开始要收了。人那,收尾收的好比起步好更重要,尤其净土宗很强调收尾,收心,你到五十五岁你再不收心,你这辈子就收不起来了。你心不收,你业力就收不起来,这两个是一体的,你还在攀缘,你的业力就跟着你活动。我们一个人要面对生活嘛,对不对?但是我们要处理生命,生活是一时的嘛,我们让今生活得好一点,这个是有需要嘛!身安道隆嘛!但是你也要考虑生命的问题,轮回的问题,你今生不解决,那么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所以按忏公师父的规划,五十五岁以前重视生活,五十五岁以后开始处理生命的问题。我觉得从年龄上区分也挺好的,看看大家有什么意见没有?这一块,生活跟生命。不过诸位,你要想到一个问题,你觉得你今生的成就是求来的吗?是争来的吗?你认为,你认为这个说,你今生的成功,是因为我很多分别,所以我才这么多成就,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对,不是的。

  其实你不去分别,该你的还是你的。但这个道理很深那!我们以前总是认为说,人要去分别,要去计较,所以你才会成功,其实我们很多错误的观念误导我们了,其实不对,你能够能成功啊,是因为你有善业力,是你有福报,你不去追求,它也会成功。当然我所谓的追求,是结果去追求了。所以你要知道,其实你的快乐跟别人是没有关系,你是在享受你阿赖耶识的善业,你该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福报,所以它无分别智的意思就是说不要把结果看得太重要,因为这一块你没办法改变了,它是一个成熟的业力。唯识的角度是阿赖耶识变现果报的时候你要认命,修无分别智,但是第六意识在攀缘造作的时候,你要小心。最好第六意识能够根据你的规划走,它重视因地,放弃果报,它的态度是这样子的。

  【99】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

  师父说到净土宗要培养临终的正念是什么意思?

  临终第二念的正念!正念,第一念的正念不容易做到。诸位你相信你临终的时候是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然后正念往生,你相信你会这样吗?

  你相信!

  哦,那你这个人很有自信!

  因为我们平常除了忆佛念佛,也打很多妄想,是吧?你不是一天到晚待在佛堂,所以我们的业其实错综复杂,我们的妄心也不可能完全都是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我们有可能要假设一种情况,就是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有可能业障先现前,颠倒妄想先现前,有没有可能?绝对有可能。那么你在这个时候怎么产生反转,就是培养第二念的正念。当然你如果说临终的时候,一下子就进入状态,像蕅益大师、印光大师一样,一开始就身心很安祥,然后脸色红润,人家稍微助念一下就提起正念,就往生了,那恭喜你了,是吧?那你根本就第一念就是正念那!但是有时候我

  们看《净土圣贤录》,有些人不是这样子,他可能业障先现前,颠倒妄想先现前,但是他善根深厚,他产生逆转。这一点我们也要注意,就是说你要从平常里面就培养第二念,就当第一念起颠倒的时候,你平常就能够提起第二念的正念。

  第二念的正念,其实第一念我们很难控制,诸位,因为第一念很多都是我们过去的等流习气,你要第六意识第一念就听你的,我觉得有点强人所难,因为这个第六意识它有等流性嘛!它前生是什么习气,它今生还什么习气,所以你现在只能够要求第六意识第二念听你的,就不错了。

  学员:这个正念,师父可不可以再稍微详细?就是提起佛号吗?还是说有更广泛的解释?

  师父:当然提起佛号是一个皈依,对不对?然后你要想到娑婆世界的一个厌离,极乐世界的欣求,要把佛号做一个增加的引导,你提起佛号,你还得引导佛号,你要做两件事情,提起佛号是一种专注力,一种止,引导佛号是一种观照力。提起佛号其实不难,但是怎么引导佛号,这个就是很关键了,智慧的抉择。

  诸位,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提起第二念的正念,能够破坏第一念的妄想,为什么?为什么祖师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为什么不怕你打妄想,只要你肯觉悟就好,为什么?

  对了,因为真能破妄,就这句话而已!

  你永远要相信,当你觉悟的时候,你一个很重要的信仰就是觉悟是真实的,颠倒妄想是虚妄的。这种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光明出现的时候,黑暗一定会消失掉,所以现在关键是你怎么培养一种觉悟的力量,在你的心中。你平常在打妄想的时候就有觉悟的力量,你临终一定会有觉悟的力量。但是你说我要训练到临终的时候完全不打妄想,那是有点强人所难。我们一般的凡夫的临终的正念那,都是夹带妄想,但是你妄想在调伏的状态,就可以了。我们很难修到祖师的正念,业尽情空,万里晴空一轮明月,所有的乌云都没有,一点妄想都没有,不容易。你现在必须要训练一种调伏妄想、引导妄想的力量出来,而不是让你自己没有妄想。

  所以临终的正念,在于第二念的正念。一般来说我们合理的推论,第一念,都是打妄想的,因为它等流习气嘛!但是不怕,因为你虽然是第二念,但是你是真实的,光明的。妄想虽然走在前面,但是它是虚妄的,因为它是虚妄的心缘虚妄的境,创造一种虚妄的力量。

  学员:师父慈悲!弟子见过很多老人家他临终的时候进入一个阶段是弥留的那个阶段,很多第六意识都是很暗淡的,在这个时候还会有正念吗?我看过好多都没有。

  师父:我们晚年的时候,你要么好好的活着,要么就早点走。这个病痛的拖啊,这个不好,真的不好。因为你经常处在病痛当中,你第六意识慢慢就会,就刚刚你说的暗淡下来,真的是这样。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愿我临终无障碍,就是说因为你经常处在病痛当中,你这个色身影响内心,这个身心世界互相影响。因为你的心要产生活动,要依止根那,所以你根身败坏的时候,你的明了性也受到影响,某种程度也受到影响。那么你长时间处在一种病痛当中,你可能病痛个一年二年还可以提起正念,时间久了以后你就难了,因为色身给你的伤害太大,你的心就慢慢的暗钝下来,而且你长时间没办法听闻佛法,病痛的时候你很难学习佛法,那么你一个人不进步,它就只有一个结果就是退步了,这个就不好了。所以临终的时候,晚年的时候,你可以早一点走,不能被病痛所拖延,这个很重要,因为拖久了,你临终一定要怎么样?速战速决!净土宗最好就是速战速决,趁你精神体力好的时候就往生,最好了。当然有些人是喜欢寿命长一点了,但是你要么就健康的活着,真的是这样,从净土宗的角度是这样子。

  学员:师父,请问一下,那怎么创造速战速决的因缘?

  师父:所以你要发愿嘛,是吧?你愿我临终无障碍,你跟阿弥陀佛就是发愿说我希望,这个愿力不可思议,真的你发愿,你所有的功德就往那个方向走,让我能够要么我好好活着要么就早点走。我跟大家讲,拖下去是对你非常不利啊!你这种修行最怕一拖,一拖下去,你第六意识得不到很好的闻思修,闻思的智慧的加持啊,它就慢慢的退化、慢慢退化慢慢退化,到最后就是暗钝,就糟了。当第六意识暗钝的时候,你已经不能成功的引导第八识了,那就由业力来引导你了。反正临终的时候,你要么第六意识的念力引导业力,要么就是业力引导你,所以你拖太久对你是非常不吉祥的。从净土宗的角度,因为你的第六意识暗淡了,你失去了引导第八识的机会了,是吧?

  学员:阿弥陀佛,师父慈悲!刚才您有讲过就是对治坚固妄想要用观照的方法,能不能请师父详细讲一下,如何用观照的方法,我想在自己修行的路上……

  师父:下一堂课会开始讲观照方法。我们下一堂课呢,讲到第六意识有三种观照,第一个「对空性的观照」,破除妄想;第二个「对菩提的观照」;第三个「对净土的观照」。我们后面会讲到三种观照,对你都非常重要,空性、菩提跟净土,那么下一堂课开始。其实我们前面都在讲到业力的这一块了,真正开始训练第六意识,你生命真正的反转,下一堂课开始了,三种观照:「空性」「菩提」跟「净土」、,那我们下一堂课再继续。好,今天我们先上到这,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 卷十五

  【100】感应道交从净土宗来说有两种的差别!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六面,我们讲到丙二:『依唯识性发明空性』。

  那么我们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一个佛力加持的法门。也就是说一般的圣道门,当他的心跟法接触的时候,只有两种力量——就是「心力」跟「法力」。那么我们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除了「心力」「法力」以外,多了一个力量——就是佛陀的、摄受力。那么净土宗当我们在念佛的开始,我们的生命就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那么这当中我们要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蕅益大师说,我们必须要「转他成自」。阿弥陀佛的功德是已经成就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把他的功德,成功的把它转化成我们自己的功德才可以。那么转他成自的关键呢,就在「感应道交」四个字了。有些人提起佛号,是可以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有些人提起佛号,是不一定能够得到弥陀光明的摄受。那么我们必须在念佛的当下,我们那个明了的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要能够心心相印、感应道交,这是一个关键。

  感应道交从净土宗来说,有两种差别,一种叫做平时的感应道交,一种叫做临终的感应道交,这两个内涵是不一样的。

  我们平时的感应道交,主要的主角是第六意识,所以我们第六意识提起佛号的时候,完全是一种信仰的心,我们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无所不在,我们更相信阿弥陀佛有足够的力量来救拔我们。所以当我们遇到zai 难的时候,我们无助的时候,我们用一种信仰的心,对阿弥陀佛的圣号,一心归命通身靠倒,欸,把弥陀的功德给启动了,这个时候消灾免难、趋吉避凶。

  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是发生在第六意识,你那一种很坚定的信仰,去跟弥陀的本愿功德感应了。但是平时的感应道交呢,它能够解决我们生命的一小部分的问题,它不能够解决我们生命整体的问题,不可能。就是你的生命当中突然间有什么zai 难,有什么障碍,它把你给突破了。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容易做到,但是对你的生命的影响层次有限,因为你生命的本质——轮回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所以净土宗所有修行者最终的目的,是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因为它牵涉到生死问题了。

  那么临终的感应道交的问题就复杂啦!因为它除了第六意识以外,它多了一个第八识,我们无量无边的过去的生命所留下的力量,当我们要处理生死问题的时候,第八识就出现了。临终的时候,所以你临终的时候,你不是第六意识一时的宗教情操,一时的信仰而已,你必须成功的把第八识所有的力量,都能够达到顺从本愿。

  我想我们今天会来到三界流转,我们阿赖耶识的业力,肯定是不顺从本愿的,我们一定是顺从生死轮回嘛。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死亡到来之前,要调整自己的阿赖耶识的力量,做好临终的准备。往生的人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你临终的时候,把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阿赖耶识现前,它不能障碍你。就是阿赖耶识里面所有的种子,都是跟弥陀的功德是随顺的。虽然你没有断,但是你有办法把它调伏、引导,跟你所规划的、所发愿的净土的功德是一致的,你就成功了,就带业往生。你要把业带走之前,你必须调整它的方向。如果它的方向是跟你背道而驰的,你带不走它的,它把你带走。

  所以净土宗呢,你一旦要离开生死,你就必须面对阿赖耶识了,你迟早要面对的,因为临终的时候阿赖耶识一定要现前。那么这个时候,从唯识的角度,我们面对我们阿赖耶识要处理两个问题了:一个是业力的问题;一个是思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个让你所有的业力顺从本愿;第二个让你所有的思想顺从本愿,要做两件事情。

  当然我们先处理第一件事情,容易做,就是处理业力的问题。我们所有人都希望临终提起佛号的时候是愿我临终无障碍,不要忽略了业力的力量,虽然我们临终是靠正念,是靠念力往生,但是如果你把罪业弄得很强大,你临终是障碍重重,你很难提起正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先透过忏悔、皈依、发愿,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

  你一个净土宗的人,如果你要处理你的业力,你要勤修忏悔,对于我们过去生所造的杀盗淫妄,对于今生所造的杀盗淫妄,我们要在佛前至诚的修忏,发露自己的过失。你也可以拜八十八佛,你也可以专拜阿弥陀佛,关键是要以惭愧心,用惭愧心来面对业力,这是第一个:忏悔法门!

  第二个:皈依。我们要有一定的功课,来跟阿弥陀佛好好的修皈依,让佛号能够在我们心中产生专一相续的力量。因为你临终的时候,你不知道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到来。所以你必须在临终的时候,佛号在你的身口意当中,要有一定的相续,要净念相继,直到阿弥陀佛现前之前,你这个佛号,心中要能够一段时间的运转。所以你必须跟阿弥陀佛很熟悉,我们不一定要追求念佛三昧,但是,至少这个佛号跟你是很相对熟悉的,在你的身口意的运转当中,你这个佛号带起来是相对比较顺畅的,是个很习惯性的: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所以你平常要训练这种跟佛号的一种皈依的力量。

  第三个:发愿。就是要严持净戒,忏悔是针对过去,发愿是针对未来,好好的遵守佛陀的戒法,避免身口意的过失。所以这个忏悔、皈依、发愿,就是让我们过去的罪业,让它沉淀下去,让它不能构成往生的障碍。

  所以顺从的意思就是:让善业得到启发,让罪业得到沉淀。你必须在临终之前做的第一件事情,想办法透过忏悔、皈依、发愿的事修,每天做功课,想办法让你阿赖耶识这个大海水当中的业力沉淀下来。

  第二个让你所有的布施、持戒的善法、善业的力量增长广大,因为善业会帮助你往生,它跟弥陀本愿的功德是相随顺。所以我们要达到往生的正念,第一件事情你要处理你的业力的问题。当然最重要就是思想问题,你要能够做到,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这个思想的改造就是最关键,我们一个正常人,没有经过佛教的训练教育之前,我们临终一定起颠倒。因为你平常是起颠倒的,所以临终,只好起颠倒,因为它是等流性。所以不起颠倒,它不是自然,你要加以教育、沟通来引导它。所以我们在透过忏悔、皈依、发愿,慢慢把罪业调伏了以后,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始去引导我们的思想,让它顺从本愿,不要再顺从娑婆世界了。

  那么我们在讲到这个思想的教育、思想的改正,我们提出了三个重点:一个就是「空性的教育」;第二个「菩提的教育」;第三个「净土的教育」。就是三种的观照,透过观照空性、观照菩提、观照净土,我们必须把思想让它跟净土的功德是相随顺的。当一棵树它平常的生长方向,是往西方去增长,你把它砍掉以后,它很自然的往西方倾倒;当一棵树平常是往东方生长的,它突然间死掉以后,这棵树一定往东方倾倒。所以我们不能够忽略我们平常的心念,因为它对临终是有一定的影响力量。所以我们在透过前面的业力的引导,现在开始讲到思想的引导。怎么把我们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把它做一些调整,让它能够顺从本愿,那么第一件事情就是:观照空性。

  【101】我们所追求的这些相状的背后是什么呢?

  好,我们看讲义,那么根据唯识的体性,来发明空性的道理,这当中有三段:一 引颂述义。我们先引用天亲菩萨的《三十颂》的偈颂,来发明唯识的空性是什么意思;第二个我们提出一个问答,来解释这当中的疑惑;第三个做一个总结,把唯识的空性的正义,把它开显出来。我们看第一段引颂述义,引用天亲菩萨的偈颂来发明空性的道理,好,请合掌:上来所示「唯识相」乃缘起之色心等诸法之差别事相, 「依他起性」名;此中言「唯识性」者,乃一切缘生诸法之实性,名「圆成实性」。

  这个地方的第二句话那个言唯识相,这个相是打错了,要改成言唯识性,佛性的性。

  好,我们先简单的把它消释一下。我们前面讲到「唯识相」,就是心识所变现的这些各式各样差别的影像,有这个富贵的影像、有贫穷的影像、有庄严的影像、丑陋的影像,各式各样的影像,那么这个都是阿赖耶识的业力变现的。那么这些影像是怎么来呢?是透过因缘的力量,这个因缘当然指的是善恶的业力所变现的色心诸法,这种差别的果报相,那么这种叫「依他起性」。这个它就是众多的业力,众多的因缘的业力,所成就的一种体性。那么「唯识相」它是可以去感受的,透过你的眼睛、鼻子,眼耳鼻舌身意去感受,产生快乐、痛苦的感受的,这个就「依他起性」。那么现在我们讲到这个相状的背后的本体叫「唯识性」,是一切缘生诸法的真实体性,叫「圆成实性」,是一种圆满真实的功德。所以在这个相状的背后,它的一个本来面目,它的一个真实体性叫做「唯识性」。那么「唯识性」到底是指什么呢?就是说这么多的假相,它的背后的真实的功德是什么?我们来把这个偈颂念一遍:

  如《唯识三十颂》云: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我们一般人都是用六根,我们一般人的特点就是活在直觉。我们一般的生命现象,就是把生命完全跟着我们的感觉来引导我们,就是六根接触六尘,产生的感受。如果是给我们快乐的感受,我们就去追求;如果是给我们痛苦的感受,我们对这个人事就排斥。所以我们一般人所认知的生命,就是在这个相状里面打转,但是这样子是不好的。我们应该把这个相状,按照佛陀的意思把它剥开来,看看它到底这些相状的背后是什么呢?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

  其实这个相状的背后,有一种很殊胜的珍宝我们忽略了,我们太急于去感受外在的东西,我们只是去品尝人生的表相,我们忽略了这个表相的背后,有一个很殊胜的摩尼宝珠,就是『此诸法胜义』,就是这是一切表相背后的一种殊胜的义理、殊胜的功德,是我们一般生生世世所忽略的。那么这个是什么呢?就是真如的功德。这个真如的功德有什么好处呢?

  『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这个功德是你得到以后,你永久不会失掉的,你可以永远的解决你痛苦的问题,这个就是「唯识的实性」。它是你生命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根本功德。《楞严经》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一般人太重视感觉了,我们急着去品尝人生的快乐,享受人生,所以我们把所有的精神体力,都在品尝人生的表相。我们希望透过这个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刺激我们的六根,来创造我们一时的快乐,然后就好了,我们一般人是这样子,你今生活得快乐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把人生的追求放在表相上,就失去了去了解这表相的背后是什么,它有更美好的东西,一种真实圆满的功德,这一块被我们忽略了。

  【102】真实圆满的摩尼宝珠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来看看,那么这个真实圆满的摩尼宝珠,到底是怎么回事?好,我们往下看:

  《识论》释云,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虚妄义。亦言显此复有多名,谓名法界及实际等,如余论中,随义广释。

  那么《成唯识论》这个观心法要,蕅益大师解释说,『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就是当我们把人生的这些色声香味触法,由业力所变现的这些所谓的因缘假相,富贵、贫穷、庄严、丑陋,这些假相把它剥开来,其实人生的这个本体,是一种真如的功德。

  什么叫「真」?就是真实而不虚妄。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真实」:佛教界的定义,「真实」它必须要非因缘所生法,它必须有独立自主的体性,只要随因缘变化的都不真实。

  比方说你今生福报很大,你很有钱,这件事不真实,因为你来生就变化了,它有一定的使用期限,这个事就不真实。就是说这个东西它的背后的力量,要靠一种因缘的力量来支持你,而这种力量不是你能够控制的,这个就不真实了。就像做梦一样,第一个做梦是短暂的;第二个你不能控制梦境,你没有自在力。

  一种真实的功德,它必须要不受因缘的干扰,就是我今生是这样,我来生还这样子,第三生还这样子。就是说它必须要永远的保护你,它必须要永恒的给你一种安稳的快乐,要长长久久这个叫「真实」,你可以自主。

  比方说你现在口袋有一千块,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这一千块是你借来的,你跟某甲借了三百块,你跟某乙借了三百块,你跟某丙借了四百块,你有一千块对不对?这一千块对你来说不真实,因为你是借来的,借来的人家会把你讨回去,你得还人家,是吧?在《楞严经》讲,凡是借来的都不真实。你向因缘所生法借来的,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对不起,当因缘消失的时候,它带走,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凡是所有的快乐,向因缘借来的,不真实。第一个你没办法做主,你这个钱是向别人借来的;第二个你没有主导权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今生所有的快乐都是借来的,你的寿命是借来的,你的长相也是借来的,你的财富也是借来的,你的眷属也是借来的,你失掉了因缘的对你的支持,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诸位,凡是借来的东西你就必须要还,这个佛法说是不真实的,梦幻泡影。

  那么「真如」不一样,它不是借来的,它是宇宙间一种真实的功德,它不受因缘所生的干扰,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所以谁能够掌握了「真如」,谁就能够掌握永恒的自在,永恒的功德,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珍宝,因为它真实。

  好,第一个:「真如」的功德。第一个它真实,就是它有一种独立自主的作用,它不受因缘的干扰,它不会因为你死亡而消失掉而变化,这第一点;第二它恒常不变。它的存在不受因缘的干扰,而且存在以后,它永久不会变化,它不会随你的情绪而变化,也不会随顺你的善恶业力的因缘而变化。所以这种真实的功德,在整个十法界的凡圣阶位当中,它能够永恒,永久的保持它一致性的体性叫「真如」,就是『湛然不虚妄』「湛然」。

  就是不变化,而且它有自在的功德,那么这个当中有多种名称,叫做「一真法界」或者实际等,如其它的经论当中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它的意思都是一样。

  这个当然我们今天学佛,我们试着去改变我们的人生,对不对?佛教它是一个很现实的一个修行,它不是一个哲理,它是要改造人生,离苦得乐。那么我们当然有两种做法:第一个从业力上去改造。我们不断的断恶修善,我们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从业力上来改造人生,但是这样子的改造是表面的改造,就是数量上改造,但是你不能产生本质上的变化。比方说海水,海水是咸的吧?那我们现在面对一个阿赖耶识的海水,你说我怎么办呢?我加一点淡水下去,把它的盐巴的成分稀释一点,可以,但是海水是咸的本质,你不可能改变它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生只活在事修,我们只知道忏悔、皈依、发愿,那么我们不可能改变海水的本质。就是说我们虽然积集善业,我们虽然持戒念佛,在我们生命当中,会创造一种善业的力量,让我们的生命会出现一时的快乐,但是你不能解决轮回。

  你不能解决轮回的时候,你生命的痛苦的本质不能变。因为所有的痛苦在于轮回,轮回对我们的伤害,就是让我们永远活在不安稳的状态。因为你不知道你要来生要去哪里,你没有办法规划,它好不容易把你丢到某一个地方去,你慢慢习惯了,对不对?习惯以后,你因缘和合虚妄有生,你活了几十年,你也习惯了,它要把你破坏掉了,破坏掉它又把你丢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可能做人,也可能到畜生道。所以它这个业力的牵动,让我们对未来充满着一种不安全感,这就是轮回。因为你不知道你来生要漂到哪里去?

  所以流转三界中,何处是依怙?你找不到家的感觉,这就是轮回给你的痛苦。你不知道你死亡到来以后,你何去何从,你完全没办法做主。所以我们只是断恶修善,问题在哪里呢?就是说你可以保证你一时的快乐,但是你不能够彻底解决轮回的问题,你不能产生本质上的改变。本质上的改变在于真如的操作,谁能够掌握真如,谁就能够掌握轮回的反转。

  【103】你想主宰你的生命,你来生就不可能往生!

  这样讲好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当然我们也曾经受了很多的果报,所以因果的相续,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现在这个业力的问题,已经没办法去解决了,因为这个业太多了,现在的关键在哪里?就是说你要怎么去操控业力,你有两个选择:用自我来主导它,我们习惯性面对生命的时候,想要去主宰它,这就失去了真如的这个摩尼宝珠了。诸位,我们对生命只有两个选择,你想主宰它,你就必须放弃你的自在,你就不得自在;你想要自在,你就必须放弃对人生的主宰,你只有两种选择。我们必须放弃自我主导权,真如才会显现。

  所以思考的改变,在佛教里面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因为你断恶修善这个共外道,其它的宗教,他也断恶修善,显不出佛教的殊胜。现在关键就是说:当你在三界,得一个果报的时候,你怎么面对它?你可以用你的心力来主宰你的生命。我要主导我的一切,让我今生活得快乐,可以!你会用你的第六意识的智慧,让你所有的善业表现出来,让你今生得到很大的成就感,但对不起,你付出了轮回的代价!我们讲过,只要你想要主宰人生,你就启动轮回的业力,你只有放弃了主导权,真如才会出现。

  在《涅槃经》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说,说有一个富贵人家,有一天白天的时候,有一个打扮很庄严的女众来敲门,这富贵人家说:“你是谁啊”?

  她说:“我是功德天”。他说:“你能够给我什么呢”?“我可以给你种种的人生的财色名食睡,种种的快乐,让你今生活得非常殊胜快乐”“唉呀”。,这个富贵人家说:“那我非常欢迎你”,把她请家里面来。到了晚上的时候又有一个女的来敲门,就长得极度的丑陋,这富贵人家说:“你是谁啊”?她说:“我是个黑暗”,他说:“你能干什么呢”?她说 :“我要把你所有的快乐通通破坏掉,我要给你种种的烦恼跟业障。”富贵人家说:“那我不欢迎你”。黑暗说:“不可以,你早上收了我姐姐,我是她妹妹,你吸收了快乐,你就必须吸收痛苦。”那么这富贵人家就拒绝了,就把她们姐妹都赶出去了。她们姐妹就到另外一个贫穷人家,这个贫穷人家呢,两个都收了。

  佛陀说这个富贵人家,是一个觉悟的菩萨,他成功的拒绝人生的快乐,所以他才能够拒绝人生的痛苦。那么这个贫穷人家是谁呢,就是生死凡夫。

  诸位,当你要去追求快乐的时候,你要永远记得:你一定会付出代价的!而且你一定得不偿失。轮回的快乐,给你的快乐太少,但是它对你的折磨太深太久。其实如果你想一想,你人生快乐的时间很短暂,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痛苦,但是为什么我们愿意轮回呢?因为我们老是记得好的那一块,我们老是记得生命给我们好的这一块,我们对它的爱取,永远停在我们心中的妄想执著。我们曾经有一些好的影像留在心中,然后就不断的攀缘它。所以我们很少人会看到生命的本质,你看看佛陀怎么解释轮回,他说譬如刀上的蜂蜜,不足一餐之美,而有割舌之患。其实你说刀锋上的蜂蜜,我们能够有多大的快乐呢?但是你舌头被割伤了,这个痛苦是长久的。

  所以佛陀要我们放弃对轮回的主宰,你只要想主宰轮回,你想主宰你的生命,你来生就不可能往生。所有往生的人的条件,一定要把对人生的主宰先放弃。你不放下,你的人生就充满了业力,你的人生充满了业力,从你心中创造的佛号,也充满了业力,这个佛号不是往净土去的,是往娑婆世界去的。

  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为什么富贵求道难,因为你福报越大的人,你越想主宰这个人生。你想我好不容易多生多劫积了这么多的善业,我前生辛辛苦苦的做义工,厕所没人扫我去扫,饭没人煮我去煮,欸,今生享受,该享受的时候了。所以越是富贵的时候,你越去主宰它,但是你的生死业力就越重。如果你想希望你临终的时候,绑住你的生死业力低一点,你现在就要慢慢放弃对人生的主宰。这个第七意识是很可怕的——恒审思量我相随,第八识不可怕。

  诸位我们要现在我们要知道,临终的时候第八识现前,不要怕第八识。第八识有无量无边的业力,但是只要没有第七意识来主宰它,它不能串成生死轮回的力量。第八识之所以可怕,是它跟第七意识两个连在一起。如果你没有自我意识,第八识,有什么用呢?它是这个分散的业力嘛!但诸位,你千万不要让第八识跟自我结合在一起,第八识这种分散的片段业力,当它被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这种自我意识串起来的时候,那你不是它的对手,你肯定不是它的对手。

  所以我们现在不是改变第八识,因为你现在已经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去把无始劫所造的业忏干净,不可能。但是现在你要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破坏第七意识的执我,不能让这种片段的业力,把它串成一种轮回的力量,这是我们要做的很重要关键。那么要阻止第七意识的活动,就必须放弃主宰。因为第七意识的根本就是想要主宰,它一直想要主宰第八识的业力,就是我空、法空的真如。所以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放弃对今生的主宰,这个时候你生死的业力就全盘的停下来,全部的停下来,这个轮回的机器就慢慢慢慢停下来。我们过去的忏悔业障,只会让轮回的力量部分的消灭,但是你修无我观,使整个轮回的机器整个停下来。所以『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这个对你生命是一个从根本上改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摩尼宝珠——真如。

  【104】不安住在理性的根本空,就去修对治空有什么缺点?

  好,我们来看看《观心法要》怎么说。前面的这个理论是从真如的功德,那我们来看看真如的体性,我们把它念一遍:

  《观心法要》,于一切位,圣凡因果世出世间诸分位也,由真如不变随缘,故云于一切位;常如其性,由真如随缘不变,故一切位,常如其性。所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生死而不染,证涅槃而非净,如水与冰同一湿性,岂凝然死定之谓哉!

  好,那么蕅益大师把这个思想再把它发挥出来,所以这个真如是于一切位,它表现在整个十法界的因果当中,就是四圣、六凡的因果当中,世出世间的因果当中都有真如的本体存在,叫「于一切位」。其实我们凡夫也有真如,只是我们呢,我们太想主宰人生,所以把真如让它隐而不显。

  那么第一个,真如在哪里呢?在整个凡夫的世界,整个圣人的世界都有真如。只是圣人成功的把它显现出来,凡夫呢,因为喜欢掌控人生,就让真如产生了这个遮蔽的作用。那么真如是什么体性呢?「常如其性」,它是恒常的在因缘当中,保持它的不变的功德,故一切位常如其性,所以总结:所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第一个,真如它不像我们的因缘果报,是变来变去的,你一下子做人、一下子做畜生、一下子做饿鬼,给你一种不安全感。真如你得到以后,你就非常的有安全感,它永远不变化。第二个它也没有增减,『处生死而不染,证涅槃而非净』,它没有垢净的概念,就像水跟冰,水是真如,冰就是因果。哪里是外道只是修无想定,想要去开显真如呢?一定要靠智慧的引导,去破除这种主宰的自我,才能够开显。

  那么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真如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理性的真如,一种是功德上的、修德上的真如。唯识学强调的真如是修德,就是你要去修,你要去破坏这种自我的主宰,然后真如才会显现出来,你修行以后才有的真如,这第一个,从修德;第二个是本具的,就是你不管修不修,你只要知道有这件事情,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可以了。你知道你人生的因缘果报,本来是没有的,那么一念妄动才有因果的,那么这两种概念都很重要。诸位,我们要先安住在理性的真如,再去追求功德上的真如。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安住在理性的根本空,你就去修对治空有什么缺点,我解释一下:

  因为真如你去观的时候,第一个:你去观人生,第一个你接触到人生的相状,就唯识相,因为它是我们生命最表层的东西。那么这个相状,你一定要从相状里面观察它因缘所生,当体即空,无我无我所,然后再进入到里面的真如。所以我们在面对相状的时候,你怎么办?

  那么凡夫跟二乘人对人生的相状,是走极端的。因为他们都认为相状是实际有。那么你不知道相状是本来没有的,只是如梦如幻的,你认为相状是真实有的,就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态度。比方说凡夫看到相状的相续,就想做盲目的追求。因为你昨天是长成这个样子的,你今天也这个样子,因为你昨天的房子还在,今天也在,所以你假设它永远在,凡夫在这个相状的相续当中产生执取。那么二乘人用无常来观相状,产生极度的厌恶。

  诸位,因缘的假相没有错,你也不能太排斥它,因为你刚开始在修,找真如的时候,要离相清净嘛。但是你找到真如以后,你要从空出假,你要借相修心,要庄严这个真如的时候,我们后面讲到菩提心,讲到往生的愿力,你都要借相状的,借佛道的相状,来上求佛道,借众生的相状,来启发你的大悲,这都要借众生相、佛道的相状。所以二乘人,他在找真如的过程当中,用极度的相状的毁灭,使令他偏空了。就是他的人生只能够从假入空,他不能从空出假,错损菩提了。诸位,当你站在一种本来清净的角度,来面对人生的时候,你面对相状的时候是一个温和的心态,你知道相状没有错,你只要不执著它就好了,问题在你自己,因果没有错。

  障碍真如显现的是我们心中的执取,并不是外境。你今天在找真如的过程是很重要的,你的过程很重要。如果你用很严重的厌恶的心,厌离娑婆,可能会让你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个地方问题很严重,你以后要回入娑婆很困难。如果你想走大乘的路线,你一定要记住双向思考,《法华经》的一佛乘的思想,当然你在修行的时候,你最好是一个整体的布局,你不能够说:唉呀,我先达到这个目标以后再说,小乘人就是这样,小乘人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用极度的无常观、苦谛观,把三界讲得一无是处,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好像所有的过失都是三界引起的,当然成功的激发他的出离心,但是以后惨了,他以后要付出代价,因为他的后半段很难走了,他后半段他要积功累德,真如找出来以后,你还要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你要让真如不是只有清净的空性,你要去庄严它,用六度来庄严它的时候,你还要怎么样呢?回入娑婆度有情!

  诸位,你厌离娑婆只是暂时的厌离,你不能产生永久的厌离的感觉,要不然你以后就很难走了。厌离娑婆是需要的,但是你用什么态度来厌离,那很重要,你最好不能够对未来产生后遗症。所以从《法华经》的思想,我们不同意用极端的方式,用毁灭的方式来离开三界,因为你以后回不来,你会产生一个不好的阴影。

  我们再讲一次,三界没有错,错在我们想要掌控它,现在问题在哪里?你现在问题出在你自己的心的执取。所以当我们在找真如的时候,你要对治的是你心中的执取,而不是把所有的过失都归罪给三界的假相。讲清楚一点,第八识没错啊!你不能够把第七意识呵责,你连第八识也否定,第八识它转识成智,是大圆镜智,对不对?它是一种清净的法身。

  所以你为什么要先安住在清净心,就是说你要观想,其实这些相状是如梦如幻的,它没有错,是你自己想要去掌控人生,所以你自己去召感轮回的,不是三界的果报有错,所以我们是叫做「先离相」。所以大乘佛法观一切法空,不坏因缘的假相,这个很重要。诸位,你只要用毁灭的方式,来毁灭这个相状去找到真如,你以后就惨了,你后半段很难走了,你把你的菩提道的后半段,这个路给截断了,你走上了小乘的道路。

  所以大乘佛法是两条嘛,从假入空,最后你得从空出假,这个假就是假相。所以你安住在清净心的角度,你知道这个假相,它不会障碍你,是你要执著它,它才对你产生障碍。所以我们必须要站在一种理体的真如,去修空观,这叫「对治观」。对治什么呢?对治第几意识?用第六意识修观,对治第几意识?是了!对治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没错嘛,是吧?因果哪有错呢?你不能把所有的假相、因果,三界的因果全部否定,因为你以后还要回入娑婆嘛!你还记得吗?你当初发的愿,是吧?你把第八识的因果都否定了,那你以后回来怎么办呢?你这个心态就有障碍了。所以安住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你对假相会比较中道,见相离相,勇敢的面对它。但是你只要不主宰它就好。这个是最高明的找到真如的方法,而且以后为你未来的从空出假,做了非常好的布局。

  诸位,我劝大家我们在走佛法的时候,你一开始就走对。如果你急功好利,你为了快,你用那种偏激的手段,来处理人生的假相,你以后一定会后悔,一定后悔,而且来不及了。你看法华会上,小乘人用极度的方法远离三界以后,他回入娑婆,障碍重重,那个法执太重了。阿赖耶识释放假相没有错,错在第七意识。改变执著,不能改变假相,你只要放掉它就好,是你自己要去主宰它。

  好,那么我们先把这个观念,先把它厘清。好,我们休息十分钟。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讲记 卷十六

  【105】我们应该放弃主宰,追求自在!

  好,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八面,我们看到丁二:问答释疑。

  那么我们一个净土宗的修行者,当然我们希望能够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所以我们叫做:「为菩提道,求生净土」。那么求生净土,我们就面临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生命的相状,一个是生命的本体。生命的相状是由善恶的业力来主导,首先我们希望我们临终是一个很安和的相状。我相信我们没有一个人希望我们临终的时候是死于非命,或者是遭受到极度病痛的摧折。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愿我临终无障碍。所以我们对于生命的相状给我们的感觉也不能忽略。因此我们也应该多多的拜忏、多多的念佛、多多的持戒、发愿,把所有的忏悔、皈依、发愿的功课,都把它回向到:愿我临终无障碍。我们希望临终能够创造一个很详和的相状,来帮助我们提起正念,这个是有需要的。所以我们第一个:我们要规划一个未来美好的相状,这第一个;第二个,这重要了,就是你要掌握一个正确的本体的操作。就是这些相状是谁操作呢?所以我们开始处理我们的思想。

  我们把相状处理好以后,我们把相状剥开来,看到我们生命两个本体:一个是自我,一个是真如。自我意识是我们习惯的操作的模式,其实宗喀巴大师他也讲到一个观念,说我们其实生生世世也做了很多的善法,就是我们过去也念过佛、也布施、也持戒,但是我们的善法为什么不能变成一种解脱的功德,都全部落到轮回的业力里面去呢?因为我们想要掌控这个善业,我们一直希望那个善业为我所用。你越是想要掌握它,这个善业,这个档次就越低了。伟大的佛陀,他也曾经做了很多的善业,那么为什么佛陀的善业,它能够变成一种自在的功德的庄严?「佛为法王,于法自在」,因为他操作善业的心态是正确的,他用空性来操作它。

  所以当我们在面对因果的时候,除了假相以外,这个本体就很重要了。

  你到底在造善的时候,你希望你怎么来处理你的善业,你希望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你的善业,如果你想掌控它,那对不起,它会带给你无量无边的生死轮回的力量。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讲到本体的问题了,就是你怎么去面对你过去生所造的业力。当然佛陀的智慧就是说我们应该放弃主宰,我们应该追求自在。因为你主宰它,第一个它今生也会给你带来痛苦,你这个善业,带业,你的福报,快乐的福报带业;第二个,你付出了生生世世轮回的代价。所以佛陀在开显真如的时候,就是告诉我们,放弃轮回的主宰,放弃生命的主宰。那么这个地方有两个问答,那么要我们放弃,我们必须要有道理来说服我们,凭什么要我们放弃自我呢?

  【106】既然无我,那谁去造业呢?

  好,我们看第一个问答:

  问:若实无我,谁能造业?谁受果耶?答:然诸有情,心心所法,因缘力故,相续无断,造业受果,于理无违。

  那么我们前面讲到我空法空的真如,是生命的本质,是生命的本体,那有人就提出疑问了,他说呢:假设我们的生命的假相的背后,没有一个自我来操控我们的因果,那么外道就提出一个疑惑说,那既然无我,那谁去造业呢?谁来得果报呢?

  从我们一般的认知就是:这个业,是谁在拜佛?当然是我在拜佛,我在持咒。那么我们以前是用自我来造善业,那么未来也是由这个我来得果报。那么外道的意思就是说,假设你毁灭了自我,那你就违背了因果道理了,因为有一个我,才能够合理的建立一个因果的道理,因为我自作自受嘛!由这个我去造业,然后由这个我来得果报,这样才合理。那你现在佛陀说一切法无我,生命的本体是真如,是空性,那你这样不是把因果给毁灭了吗?

  佛陀说:空性的真如并没有毁灭因果。佛陀说:『然诸有情,心心所法,因缘力故』。

  他说:这个受用果报,不一定要靠我,就是一念明了的心嘛!那么这个心呢,透过第八识的业力的释放,这个因缘力故,就是一切都是第八识的业力的释放,让第六意识来承受,所以它们两个相续不断。第八识从开始出生就不断的释放业力,那么第六意识就透过感受来接受业力,这从小到大,『相续不断,造业受果,于理无违』。

  所以它这个地方就说明,当我们在受用果报的时候,它是没有一个造作者,这个很重要。就是说我们以前遇到障碍的时候,我们第六意识会产生一个错觉:欸,这个是谁做的?是谁想要来伤害我?其实这个地方没有一个造作者,因缘力故。《楞严经》讲得更彻底,叫「循业发现」,就是你业力成熟了。

  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彻底的消除这种对立的感觉,我相、人相的对立。

  所有你今生的遭遇,只有一种情况叫做「因缘力故」,或者叫「循业发现」,所以它没有我嘛!就是你一个明了的心,接受因缘的力量的主导,因缘让你快乐,也是因缘让你痛苦,这当中是无我、无我所的,是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完全是你过去生的因缘成熟了,所以它引导你快乐、引导你痛苦,所以不是由我让你快乐,也不是由我让你痛苦。也就是说你的快乐痛苦,不是你主宰出来的,是你的因缘成熟,是因缘让你快乐,也是因缘让你痛苦,这是第一点,这是我们应该认知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107】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生命怎么连贯下来呢?

  我们看第二段:

  问:实我若无,云何得有忆识诵习恩怨等事?答:然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为因,熏习力故,得有如是忆识等事。

  那么这个地方提出第二个问题说,假设我们的生命当中,没有一个自我来主宰、来操控,那么怎么会有一些『忆识诵习恩怨等事』?为什么我们会去回忆到过去曾经熟悉的人事?「诵习」就是熟悉的人事,而产生恩怨,而产生爱憎取舍呢?

  就是说没有一个我,那谁来记忆这件事情呢?我怎么会回忆到过去,我跟这个人熟悉,对这件事情熟悉呢?那么假设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我们的生命怎么连贯下来呢?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生命是不是要断灭了吗?

  但是佛陀回答:「然诸有情,各有本识」,因为有第八识嘛!第八识是永远保持相续,而且它能够保存你过去生所栽培的种子,跟第六意识的思想的现行,互相为因缘,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所以因为第六意识的熏习力故,得有如是能够回忆过去的事情。

  我们前面讲到当人生是无我的时候,这个受果报叫「因缘力故」,但是在造因的时候叫做「熏习力故」。所以你在做功课,不是我在做功课,你是在创造一种熏习而已,没有一个我。你的第六意识明了性,去拜忏、去念佛、去修止观,这个时候,你第六意识创造一种熏习的力量,一种种子、一种功能,储存到第八识里面去,一种熏习的力量。

  所以你人生其实是两种力量,一种是熏习力、一种是因缘力,哪有我在呢?由熏习成熟了,变成因缘,因缘力。那么因缘在释放的时候,你又不断的在熏习。所以你人生就是一种熏习的力量,引生因缘的力量,由因缘的力量又引生熏习的力量。所以它是没有一个真实自我在主导的,这个自我概念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你自己以为你可以主导人生,其实是熏习跟因缘两种力量来主导你,你是产生错觉了。

  【108】由妄熏习,似我相现,愚者于中,妄执为我!

  好,我们总结:

  结示: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我相现,愚者于中,妄执为我。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生命其实它是一个相续的水流。这个水流它主要是两种力量构成的,一个是熏习力,一个是因缘力。这两种力量就推动着水流,往人天去,往三恶道去。这个水流不是你说了算,不是你主导的,是因缘的力量跟熏习的力量来主导这个水流的。所以它没有一个主宰的能力,只有诸识。这个诸识当然主要指的是第八识,它释放因缘的力量,还有第六意识它创造一种熏习的力量,那么这两种识的交互作用,那么前灭后生,刹那刹那的生灭,造成了因果的相续。由于这种因缘力跟熏习力两种交互作用,它产生一种很紧密的相续,就让你有一个自我的感觉出来,由第七意识产生种错觉。那么于中呢,就把这种相续的因缘,执著有一个我来主导人生,其实是错误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净土宗的感应故事里面讲到一件事,说明朝有一个居士叫黄景范先生。这个居士他出生在一个读书人的家庭,他也是相当有智慧,年轻就有功名。那么他二十二岁的时候,突然间患了头痛的病,就是头经常痛,时间一到就痛,而且经常做恶梦。那么乃至有一天他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梦到一个鬼,一个很强壮的鬼,披头散发拿着刀子追他,追到他以后呢,就一把抓住他的衣服,就想拿这把刀把他杀掉,“还我命来”。

  那么刀要杀他之前,突然间,在空中出现了一个光明,有一个老和尚坐在那里,就是莲池大师了,就是他前生的师父。莲池大师赶快说:“且住!且住!”莲池大师是大威德,他一讲,那个鬼就不敢动了。他说:“你不要杀他,冤冤相报不好,”但这个鬼说:“我不杀他,我不能消除我心中的恨。“反正你不能杀他””。那么这个鬼没办法,就拿刀子把这个黄景范的舌头给割掉,割掉就把舌头带走。带走以后呢,莲池大师就跟黄居士说:“你不要着急,你回去做两件事:第一个好好拜忏,第二个呢,你要持楞严咒咒心,你一百天后就有消息”。

  那么这个黄景范在做梦,梦醒了以后,他手去摸这个舌头还在,但是讲不出声音,从今以后声音就发不出来。他当然对他师父有信心,因为前生的莲池大师示现给他看,那么他就每天拜忏,持楞严咒心。过了没多久,有一天睡觉的时候,又来一个女众,一个女鬼:“你好睡啊”,就拿地上那个沙,就往他身上一撒。那么这个沙一接触他身体的时候,像火烧一样,特别的刺痛。那么她第二次要再撒,他在闪的时候突然间有一个金刚力士,拿一个伞把它打开来,帮他挡了一下,就闪过去了。黄景范说:“你是谁啊?”他说:“你持楞严咒,我是那个楞严咒心的金刚护法居士。”所以那次梦以后,他对这个楞严咒心持得更精进。

  所以他后来,那个女鬼经常出现的时候,他越精进的时候啊,那个金刚力士那个伞就越变越大,后来那个伞就变成很大的伞。那么这样子过了一段时间,他就经过这个一个男众的鬼要杀他,一个女众的鬼要撒这个毒沙,他也不敢不做功课,那么到了第一百天的时候,发生一件事情,到黄昏的时候突然胸口剧痛,到晚上的时候吐血,吐了一整脸盆的血,吐到最后整个人几乎虚脱了。他就在昏迷当中,就是非常劳累当中就睡过去,睡过去以后,他隐隐约约心脏还是痛的,就看到一个法师。这个法师说:“我叫大庆法师,我是你过去生的同参道友,他说你现在心口很痛对不对?那没关系,你坐下来,我诵一部你前生经常诵的经,给你听听看。”他就诵《金刚经》,他说你前生最喜欢诵《金刚经》,就诵《金刚经》给他听,他听完以后,哦,他那个胸口痛,就慢慢慢慢就消失掉了。消失掉以后,大庆法师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让你知道你今生的因缘果报。”就把他带到一个很大的房子,他说:“你进去,我在外面等你。”

  那么这黄景范就把门推开以后,就看到中间坐了一位戴一顶帽子、穿着红色衣服的阎罗王,坐在那里很威严,旁边有一些拿着木棒的侍卫,那么前面已经跪了两个人,一个男,一个女的,就是在梦中,一个要杀他,一个要撒他那个毒沙的女众,那么黄景范一进去,也就跪在中间。阎罗王就说了,他说:你前生啊,你爸爸是做官的,大户人家,你有三个兄弟,那个黄景范排行老二。

  这个黄景范前生的时候,人长的是非常庄严而且很有才华,那么他的大哥,相貌平平,才华也是一般般。那么他妈妈呢,这个三个兄弟里面,他的妈妈,前生的妈妈,特别疼爱这个老二黄景范。那么后来他们三兄弟结婚以后,这个老大,才华一般般的老大,娶的太太特别的漂亮也特别有才华。黄景范很有才华,他娶的太太很平凡。他妈妈就多事,就跟黄景范说:你啊,你应该配你大嫂才对,这个你太太配不上你。那么他一开始听,他也不在意,结果他妈妈就怂恿他说:我们应该把老大给害死,把你老婆也害死,你们两个就结婚。后来他妈妈经常这样讲,后来他就受他妈妈的影响,两个人就合谋,用一种毒药把他大哥跟他老婆给毒死。毒死以后,在他妈妈的撮合之下,他就跟他大嫂结婚了。然后毒死以后,他也不敢报官,就埋在他们家的后院。从今以后晚上就睡觉就不平安了,就经常有鬼魅扰动了,后来没办法,就请了一个出家师父做法会,出家师做完法会说,他说你们家这个事我没办法解决,冤有头债有主,他说你要去解决这个问题,你只能够去云栖寺找莲池大师。

  后来黄景范他看情况,杀了人,杀了两条命,他没办法,他就到莲池大师那边出家了。出家以后,当然他出家前,就跟莲池大师报告他如是如是的经过,莲池大师叫他修三年的苦行,整天为大众师服劳役,晚上就拜忏,白天就做工作。三年以后再去念佛堂念佛,念了十多年,然后往生了。往生了以后就得这个果报,他前生的修行有善根力,就召感了莲池大师跟他这个师兄,出手救他。但是他自己造的罪业,遭受到这个短命多病的果报。

  所以我们看到黄景范,他一生的遭遇啊,两种力量:从因地上来说,熏习力故。他前生有两法的熏习,第一个杀业的熏习,他杀业不是一天两天,他预谋已久,然后付诸行动把对方杀死。这个第六意识的瞋心所发动的杀业,这是一种熏习;第二个他后来忏悔、出家了、念佛,净法的熏习。

  所以他前生的第六意识,在造业的时候,他没有依止我嘛!熏习力故。那么得果报的时候,要因缘力故。两种因缘:一个是善的因缘,一个是恶的因缘,同时现行。结果他妈妈因为没忏悔,他妈妈就直接到三恶道去了,这阎罗王说了。所以你说,它哪有我呢?如果我去造业我去得果报,这个我是不能改变的。

  所以我们人生是不断的变化,其实现在的你,跟小时候的你,有没有一样?不一样了,为什么呢?熏习力故,因缘力故。你这几十年总有一些资料,新的资料输进去了,是吧?你可能比小时候更好,也可能更糟。所以你小时候的我到哪里去?没有了!它就是一个明了的心识不断的在变化。其实我们人生就是一念的心识在活动,这个心识,两种力量在控制这个心识——因缘力故,熏习力故,根本没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东西,来主宰你的生命。生命是不能主宰的,我们只能够熏习,你只能够在因地去熏习它,你不能在果地上去改造它,不可以,这个就是无我的真理。

  【109】由于熏习力,就创造了人生的这些假相出来!

  好,我们看丁三的唯识正义,我们把它念一遍,我们做一个总结。那么既然是无我,那么应该怎么去解读人生呢?

  万法唯识,现前一念识心,唯识性——人空、法空——即空。唯识相——举体而——作因、作果、作依、作正、作自、作他——即假。性相圆融——即相即性、即性即相——即中。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正确的理解人生呢?就是观照我们人生的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我们先看即假。

  即假就是过去的熏习力跟今生的因缘力变现出来,变现什么呢?因、果、依、正、自、他。当它是因地的时候,这个它是一种熏习的力量,这个也是一念心识的作用。它有相状,因为你在熏习的时候,你可能是在拜忏的时候熏习,你可能是念佛的时候,也有佛号,也有相状,或者是你在布施持戒,你也是有一个相状,凡是熏习一定有相状,你用一种美好的相状,或者是一种邪恶的相状来熏习第八识,所以它是因地。

  等到你熏习的能量到一段时间的时候,果报就因缘力故,就变现一个果报出来,它也是有相状。作依、作正,它那个心识变现你依报的国土,变现你正报的根身,也变现你自己的业力,也变现成他人的业力。所以我们凡夫的业跟众生的业是互相的交杂,尤其是同一个家庭,这个业力更密切,有共业、别业,这个业力互相牵扯。

  总而言之,由于因缘力,由于熏习力,就创造了人生的这些假相出来。包括因的假相、果的假相、依报的假相、正报的假相、自己的假相、他人的假相,这个都是生命的假相,这个都是心所变现的假相。那么这个假相当把它剥开以后,它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即空,我空、法空。这个地方没有一个人可以去主宰你的生命,它完全是因缘力、熏习力的变现。

  所以我们做一个总结,这个中道的思想就是「即相即性、即性即相」。在生命的假相当中,它有空性的存在,在空性当中也不妨碍生命的因缘假相,刹那刹那的生,相续变化,这个就是中道,这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这个蕅益大师曾说一句话,他说:我们应该思考一件事情,说:流转三界中,到底是谁在流转?你说我在流转,不对啊!因为前生的你跟今生的你,两个相状不一样。你前生可能是一个男人,今生变成一个女人,所以没有一个我啊!那我问你,既然不是我在流转,那谁在流转?对了!是一念的心在流转。心识的熏习力、因缘力,它如果熏习好的,这个心识就往上走,它才能变现好的果报让你的心来受用;如果它产生错误的熏习,它就往下走,往下堕落,这个心也变现一个痛苦的果报,让你的心来受用。

  其实全部是心嘛,哪有我呢?当你一个好的熏习的时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当你错误的熏习的时候,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所以整个因缘果报,蕅益大师说: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其实都是你心的作用,没有一个我。

  【110】瞋心为法界,一切法俱瞋!

  举一个例子,在《安士全书》上说一件事,说这个江西有一个很大的湖泊,这个湖泊的旁边有一个山丘,这个山丘上面有一个龙王庙。虽然不大,但是很灵感,而且这个龙王很凶,它这个湖泊,这些做生意的,或者是来游玩的游客,哪一个游客胆敢从它的龙王庙过去,不下来拜它,那就惨了,那你这个船肯定要翻船,所以每一个人要经过这个龙王庙的时候都必须要靠岸,来礼拜这个龙王,来供养这个龙王,才能够平安的通过这个湖泊。

  那么有一天有一个律师叫三昧律师,这个在戒律里面很有名的,明朝的三昧律师,他刚好有事,要从这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他就跟一般做买卖的人坐同一个船,就经过这个龙王庙,那么其他人当然就乖乖的下船,去礼拜龙王,那三昧律师说我一个出家人,我不能去拜你龙王嘛,就在船上等候,其他人就去拜龙王,拜完要走的时候,龙王就说话了,就依附在那个庙的管理员身上说话,他说你们船上是不是有一个出家人,他没下来拜我,请他进来,他是我过去的同参道友。

  那么大家就派一个人去把三昧律师请进来了,那么这个龙王就说,他说:三昧律师,我们过去生是同参道友,我们两个一起住茅篷修行,我这个脾气特别不好,老是动瞋心,老是喜欢骂别人,那你那个时候老是劝我,我也不听。但是我们做功课的时候,你做功课我也一起做,我们两个的善法熏习都差不多,所以我今生福报很大,但是表现在龙王果报,那你的福报,就表现在出家的果报去了。它说:我现在看到你呀,我很惭愧,忏悔。它说:我愿意把我这几年来别人对我的供养,这些仓库的东西,都麻烦你拿去供养三宝,我请你请出家师父帮我做法会,来超度我。

  后来它就嘱到那个庙的管理员,龙王庙的管理员,把所有里面的衣服、珍宝,就拿去供养三宝做法会了。做法会结束的时候,那个龙王庙的龙,就又去附在那个管理人身上说,它说三昧律师,我麻烦你,明天以后,在山后面有一条蟒蛇死掉了,请你把我埋葬一下。结果三昧律师去看的时候,那个蟒蛇有三、四十公尺长。

  那现在我们要去看这个因缘果报了。它前生是一个出家人,持戒修福,但是他熏习力故是怎么熏习呢?他用瞋心来熏习。诸位,熏习不是外相,是你的心态。虽然我们一生当中,我们的心有很多种心,但是一定有一个主流的心态很重要——强者先牵。所以天台智者大师说:「瞋心为法界,一切法俱瞋」。我们今生可能会有很多的不同的心态,有善念、有恶念,你要注意那种势力最强大的心念,因为它会整合你所有的心态,往一个不同的方向去。

  这个出家人他造的是一个善业,但是,『熏习力故,举体而作因、作果、作依、作正、作自、作他』,因为他这个善业是以瞋心为法界,所以这个熏习是以心为本,结果全体变成蟒蛇的一个丑陋的果报出来。三昧律师跟他是同参道友,他是以道心为法界,所以他整个熏习,他变现出今生一个出家的师父出来。但是因为他本体都是空,所以生命可以改造。

  【111】我执、法执越重的人,你越容易让相状相续!

  诸位,你知道我们佛法里面的修行,这个善根有什么好处,诸位知道吗?当你的生命堕落到三恶道的时候,如果你有善根,你容易从三恶道里面弹出来,你的时间就不会太久。因为你的善根是金刚种子。你看佛陀讲一句话说:七佛出世尤为蚁子,八万大劫尤为鸽身。你看有些人做蚂蚁,七佛出世还做蚂蚁。所以蕅益大师说,越做越糊涂了,有些人堕入到生命的时候,他很难反转,有些人堕入生命的时候,他很容易弹跳,关键在空性的道理。如果你对空性完全不理解,你自我意识很强,你得一个果报的时候,这个果报很难反转,很难反转。当一个跑道要换成另外一个跑道的时候,就大方向的改变,空性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也就是说有些人造了罪业,他堕落到一个果报,他这个果报有很坚固的相续力;有些人他得到一个痛苦果报的时候,那个果报啊,它相续不久,这个就是考验你空性的善根,就是你对生命越执取的人,你很难从你的生命产生很大的反转。所以诸位,你不断的修空观,即便你临终的时候,遇到一个不好的因缘先出现,你很容易从因缘里面产生反弹,叫「断相续」。

  所以我们的唯识相,唯识相它是成功的把相状变现出来,但是这个相状会相续多久,相状不能决定,看它的本体。你越执著的人,我执法执越重的人,你越容易让相状相续。决定相状是业力决定的,决定相续就考验你的智慧了,你空观的智慧了。

  反正佛法把人生分两块,一个是生命的相状,一个生命的本体,你两个都要会操作。在相状上,相状的操作,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在空性的操作上,修我空观、法空观,把自我意识、主宰性消灭掉。所以我们要有两个方法:第一个你首先要操作生命的相状,第二个你要操作生命的本体。临终两个都很重要,一个是业力的问题,一个是思想的问题。好,我们差不多了,我们到此吧。今天先讲道理,修行这一块我们下一堂课再讲。

  那么诸位对于生命的相状,跟生命的本体,这两个有没有问题?你临终的时候,这两个操作都要到位,第一个相状不能产生邪恶的相状,你要让生命的相状在温和的相状,这第一个,创造一个温和的相状;第二个临终的时候,对娑婆世界不能有贪念,不能有执著,你要放弃主宰,你不能有想要主宰来生,你不能够不受后有,过去不谈了,你在临终的时候,你还想要主宰以后,你就完了。你必须放弃主宰权,你才可能往生净土。就是我到今天为止,我放弃我对未来生命一切的主宰权,这个时候提起佛号就感应道交了。

  【112】我应该要做得很好,这个我会不会成为一种障碍?

  学员:师父,我请教一下:那我们佛陀他三个阿僧祇劫,通通是在娑婆世界做菩萨道,那这样子的话,怎么说呢?因为意思说,我们不要留在娑婆世界,可是好像还是每个人的愿不太一样。

  师父:是是是,这个没有对错。因为佛陀选择在娑婆世界历练,当然每一个人选择不同,娑婆世界的问题比较复杂,就是说熏习力嘛,因缘力嘛,对不对?娑婆世界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容易啊!你们全家都学佛的,应该不多吧?对不对?那你家有四个人,三个人都很放逸,他们的熏习都是很杂染,你们家:你哥哥在看电视,你妹妹在跳舞,你在中间拜八十八佛,是吧?考验呗,是吧?每一个人释放自己的磁场,是吧?因为这个共业,它有一个互相影响。如果你生长在正法、像法时代,好一点。末法时代,就是说大家都堕落,大家就像喝醉酒一样,你在大家都醉的时候,众人皆醉,结果你也跟着醉了,怎么办?所以末法时代你要能够逆流,就是我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我无住,很难,除非你一个人住。就是说这个末法时代,你很难创造一个很清净的熏习。当然这个是个人选择,我们净土宗当然就自己说自己的好,那是正常,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学员:师父慈悲!弟子有一个问题,关于今天晚上那个无我观,我觉得不太好理解,就是这个明了的心,还有第八识的业,还不算是我吗?

  师父:这怎么会是我呢?第六意识它能够控制自己吗?“我”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第二个有主宰性。第六意识它是常住吗?它变化,对不对?你认为第六意识可以做主吗?第六意识可以做主,你认为第六意识随时都听你的吗?你控制不了它的,说实在的,是吧?你起烦恼的时候,你控制得了它吗?它有主宰性吗?没有嘛!它也是一种因缘,它在熏习的时候,它在造业的时候,它有它的过去的种子在支持第六意识,你有办法主宰第六意识才怪。

  学员:师父,那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看事情的角度都不一样,然后每个人的业力,第八识里面的业种子又不一样,那要怎么样把它……

  师父:所以说人生就不一样,各打各的妄想嘛!所以人跟人很难交集,因为各打各的妄想。你不要说人跟人,你们家四个人就各打各的妄想,因为每一个人自变自缘,每一个人变现自己的水泡,然后攀缘自己的东西,怎么可能一样呢?所以众生无边,烦恼无尽嘛!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

  如果人生是真实的,那应该只有一个,因为它虚妄,所以它是妄想捏造出来,那就各打各的妄想。如果人生是真实的,那应该每一个人都缘到真实相,那就一个,佛陀只有一个法身,所以凡夫在智者大师说,是同中求异在平等中求差别。诸位,当世间上差别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是生死烦恼越重的时候。你看你现在去看超商,跟你小时候去看超商不一样,花样更多。就是当人生越多元化的时候,这不是吉祥的事情。圣人是在差别中找到无差别,找到平等。如果你觉得你越修行,你人生越多元化,你认为这样好不好?不吉祥,是的,表示你的熏习是错误的熏习。一个真实修空观的人,修行是越来越单纯,念头越来越少,越来越少,越来越少……记得,修行是在差别中找到无差别。所以差即无差,凡夫是无差成差,从无差别中去用妄想去创造差别。

  学员:师父慈悲!师父今天的课提到说,空观这个破坏自我意识特别有效。那一开始学佛的时候,可能我们的观念里面都会认为说,我们要修很多的善业,就是布施啊,行善成为一个好人。可是到某一个阶段之后,会常常认为说我修得很好,我应该要持戒持得很好,我应该要做得很好,这是不是成为一种障碍?

  师父:这个法没有障碍,就是说善业没有障碍,是你自己的自我意识,把这个善业引导到一个错误的地方。这个我们一码归一码。第六意识没错,第六意识它发心修善没有错,对不对?第八识如此的收集你的资料也没错,第七意识出了差错。

  学员:所以这个观念是要破掉的?

  师父:对,你要放弃对这个善业的执著。凡是你想主宰这个善业,你就会启动生死轮回。

  学员:所以也就是说,我们在做这些善业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攀缘寄托有一个相状,说我做了这件事,我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师父:我们一般人造善的时候都有所期待,我以后要得这个果报了,是不是?有没有?有没有这种概念?没有,那你们不错。对不对?我说正常人了!你们可能是比较好的修行人,正常人都会有我今生辛苦一点,没关系,来生啊,各凭本事啊,是吧?那我们一般人在造善业的时候,都有一种期待来生受果的心情,这个就是一个轮回的力量,自我概念,所以你必须放弃。为什么要回向无上菩提?为什么要修空观?就是放弃对人生的主宰权,你放弃它你才有办法得到自在。我们必须用主宰权来放弃主宰而追求自在,追求主宰是不正确的,结果你还是没办法主宰。

  你们觉得我们现在一直想要追求主宰,你认为你能够主宰你的人生吗?你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对不对?我们还是受业力主宰。追求主宰啊,这个是错误的概念,这是很严重的错误。你必须放弃对人生的主宰,你才可以换取对人生的自在,你别无选择。

  学员:师父慈悲!那个刚才讲到放弃对人生的主宰,但是呢,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对错的事情,该做不该做的事情,有时明明知道是错的事情,但因为个人原因嘛,还是要去做什么的,但是这种呢,那不就是要随心所欲了,假如是不是不这样……

  师父:不是不是不是!我们在因地,因为你因地的时候,你要注意你的因地,就是说你不能够去对生命的结果去主宰。因地呢,你要尽心尽力,你该干啥还干啥,因地呢,要凡事尽心尽力,是吧?但是结果的时候呢,成败交给业力,你要放弃对生命结果的主宰。讲清楚一点,就是对生命的结果,就是说这件事情你该怎么做,你还怎么做。比方说你教育子女,你很用心的教他,他就一定会满你愿吗?不一定,因为你不可能改变他嘛!

  但是你做为一个母亲,你该讲的,该教他的,还得教他嘛,但是他未来会变怎么样子,你不能主宰。因为他不是你的东西,他有他背后的业力,他有他背后的因缘。所以我们对人事没有主宰权,但是我们可以去尽我们一份的力量。过程要尽力,结果要放下,凡事尽心尽力,结果交给业力。

  学员:师父,我们不知道可不可以用电脑来解释第七识、第六识,第七识我们可不可以给它想成是好像计算机的 program,然后第六识就是好像 user,就是那我们要改变那个第七识的话,就是好像变成 programer,这样去改变它的结构,那第八识是好像云端,储存了很多信息。

  师父:我对计算机不熟悉了,类似了!我们很多比喻就是类似,你要把它融通也可以了!其实人生只有第六跟第八在作用,第七意识是多余的,第七意识这个执我是多余的。你现在要把第七意识消掉,你把第七意识改变了,你整个生命就活起来了。第六意识没错,所以你不要老是让第六意识不想,无想,你也是改变不了自己。所以第八识也没有错,你不要老是认为你是业障凡夫,业力会产生障碍,是因为你主宰它,就变成障碍了。

  其实它不障碍你,你不产生执我,所有的业力都可以导归净土的,第八识是很好商量的,知道吧。只要你把第七意识改变了,你第六意识跟第八识很好沟通。其实第六意识也很好沟通,第八识,也很好沟通,关键在第七意识。

  好,我们今天先讲出它的空性的理论。总之,你先记住人生分两块:「人生的假相」跟「人生的本体」。那么我们如何来操控人生的本体,找到我们真如的功德?我们下一堂课再开始说明。

  好,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